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測試A卷基礎夯實)-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含答案)_第1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測試A卷基礎夯實)-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含答案)_第2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測試A卷基礎夯實)-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含答案)_第3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測試A卷基礎夯實)-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含答案)_第4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測試A卷基礎夯實)-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A卷基礎夯實)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西周時期,教民敬神事君的傳統思想中,民生來就是神和君的從屬物。春秋時期,有人認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這一變化()A.帶有一定的人文主義色彩 B.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響C.體現早期唯物思想的萌發 D.表明君主集權思想的弱化2.《管子》中強調:“利出于一孔者,其國無敵;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也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據此可以說明《管子》一書()A.體現了德治與法治之爭 B.兼有法家與道家觀念C.主張道德禮義教化民眾 D.融匯集權與民本思想3.據史書記載,角抵(摔跤)“蓋雜技樂也,巴俞(渝)戲、魚龍蔓延(百戲節目)之屬也”。秦二世曾在宮中欣賞。漢武帝在長安舉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角抵表演,長安百姓“三百里內皆觀”,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歡迎來長安的西域人。據此可知,當時角抵()A.促進了川劇藝術的發展 B.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C.推動了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間的勞作技能4.《商君書·修權》中,作者論述了“法、信,權”三者之于國家治理的關系,認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者,君之所獨制也……君臣釋法任私必亂。故立法分明,而不以私害法,則治。權制獨斷于君則威”。這反映了法家()A.呼吁君臣共治,樹立威信 B.主張以法治國,君主獨裁C.反對君主專制,曲解立法 D.提倡限制君權,維護法律5.漢代,人們將土木建筑中使用的土坯稱為“土墼(jī)”。張騫通西域后,西亞、中亞的土坯制作技術傳入內地,中原工匠把借鑒該技術制作出的大土坯稱為“胡墼”。在中國北方,許多地方的方言至今仍將這種土坯叫作“胡墼”。這主要體現了中華文化的()A.凝聚性 B.包容性 C.多樣性 D.連續性6.唐代長安寺觀多以種植某種名貴花卉而吸引大批民眾,如晉昌坊大慈恩寺的牡丹。《唐語林》記載:“京師貴牡丹,佛宇、道觀多游覽者。慈恩浴室院有牡丹兩叢,每開及五六百朵?!庇纱丝芍?,寺觀為長安提供了()A.政治禮儀空間 B.文化娛樂場所 C.學術交流平臺 D.大眾消費市場7.1607年《本草綱目》傳入日本,日本儒學家林羅山于長崎得到此書,將其獻給了幕府。其后日本的本草學多受《本草綱目》影響。如貝原益軒以《本草綱目》為藍本,踏遍全國各地考察草藥,于1709年著成《大和本草》,開拓出合乎日本國情的草藥學新時代。這可用以說明()A.中醫學理論發展受政府影響 B.日本對中華文化的學習與創新C.日本幕府推行對外開放政策 D.日本文化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8.浩如煙海的日本古代典籍,保存了大量中國已經失傳的唐詩作品和唐代詩學理論材料,成為中國學者輯佚唐詩作品、研究唐詩的重要史料。這表明()A.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B.唐朝拋棄傳統夷夏觀念C.日本對外政策開明開放 D.日本深受中華文化影響9.《中國文化史》提到,“世界其他文明古國的文化,盛極一時,又戛然中絕,出現過大幅度‘斷層’,乃至完全覆亡……唯有中國文化,歷盡滄桑,飽受磨難,于起伏跌宕中傳承不輟,在數千年發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具有()A.多元性與一體性 B.先進性與豐富性C.地域性與獨特性 D.連續性與穩定性10.372年,高句麗設立太學,作為國家的教育機關,以傳播漢學為主要內容。8世紀,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設立太學,在地方設國學,學習《史記》《漢書》《禮記》《尚書》等中華傳統經典著作。這反映了()A.華人移民的歷史貢獻 B.東亞各國文明的相互交融C.中華文明的輻射作用 D.東亞政治一體化趨勢加強11.1904年,蔣觀云在《新民叢報》第3卷上發文指出,中國必須重視悲劇演出,“今歐洲各國,最重莎翁之曲,至稱之為惟神能造人心,惟莎翁能道人心。而莎翁著名之曲,皆悲劇也……夫劇界多悲劇,故能為社會造福,社會所以有慶劇也……而欲保存劇界,必以有益人心為主,而欲有益人心,必以有悲劇為主”。這表明()A.戲劇具有近代思想啟蒙功能 B.文藝復興思潮漸成社會主流C.文學革命重在革新封建意識 D.中西文化貫通成為社會共識12.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是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演進的結果。7-10世紀,日本確定了中央集權制、新的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等;朝鮮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將地方()C.海上絲路的成功開辟 D.13.17-18世紀,歐洲裝飾藝術中出現了一股強勁的“中國風”。他們從中國的裝飾紋樣中尋找靈感,與歐洲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典雅、華麗、異國風情的裝飾風格。這股“中國風”的出現得益于()A.西學東漸的風氣漸盛 B.全球貿易網逐步形成C.中國商品的文化價值 D.殖民擴張的深遠影響14.朝鮮古代文獻大多是用漢語文言文寫的,如高句麗建國初期,就有人用漢文記下高句麗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記》;公元414年,高句麗在輯安城東九華里處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環刻漢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達1775字。這可用于印證()A.中韓文化淵源相同 B.儒學得到了朝鮮社會的普遍認同C.東亞文化圈已形成 D.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15.1735年,耶穌會士杜赫德在巴黎刊印了由耶穌會士在中國的考察資料匯總的巨著《中華帝國全志》。該著作系統地記述了中國的地理、政治、經濟、宗教、醫藥、物產等情況,在歐洲學者間廣為流傳,被譽為“中國百科全書”。材料可以用來說明()A.“西學東漸”得到初步發展 B.中國儒家哲學引領世界C.儒家思想造就啟蒙運動 D.中國文化影響西方世界16.永樂年間,明成祖應朝鮮使臣請賜,賜予朝鮮“五經”“四書”等經籍;又應日本使臣請賜,將皇后徐氏所制《勸善》《內訓》賜予日本。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儒家學說在明初有新發展 B.書籍向外流通渠道不暢通C.請求賜書是為了吸收中國先進思想 D.朝日兩國借助明王朝強化政權權威17.周公主張“敬德保民”,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董仲舒主張“天人感應”。他們思想的一致性在于()A.以民為本 B.敬畏天命 C.替天行道 D.理生萬物18.從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歐洲傳教士不僅在中國傳教和介紹科技知識,而且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譯了“四書五經”等著作。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文明交流具有雙向性 B.明清實行開放的外交政策C.傳教士精通中國文化 D.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明顯19.唐朝喜好舞蹈成為社會風氣。唐太宗曾自作《破陣舞圖》,由樂工128人披甲執戟而舞。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奔放健朗的胡旋舞、胡騰舞、拓枝舞。唐代敦煌壁畫經常有此類場景的刻畫:舞伎手指和腳趾用力屈張,身后的飄帶因舞動的節奏快、力度大而卷出花朵。由此可見,唐朝()A.尚武崇俠風氣濃厚 B.實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市民生活豐富多彩 D.具有豪邁進取的文化氣質20.學者林劍鳴指出:在理論觀點上,《呂氏春秋》對先秦的儒、法、道、墨、陰陽五行各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態度。它“兼儒墨、合名法”,先秦各主要學派的理論,幾乎都可以從《呂氏春秋》中找到。由此可知,《呂氏春秋》()A.有保存諸子學派學術成果的作用 B.是各民族間文化相互交融的印證C.代表了不同階層的共同理想追求 D.體現出思想文化為政治現實服務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6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唐朝時期,政權穩定,經濟繁榮,民族交融,文化發達。唐代統治者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前代文化統治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設,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文化政策。通過史館修史機構、圖書管理機構、教育管理機構、宗教管理機構以及音樂管理機構等一系列機構的建立,逐步完善了文化管理體制,為文化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唐代統治者重新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大力發展教育,實行了科舉取士、發展??平逃吐殬I教育、鼓勵私學、加強文化教育交流等教育政策。唐代統治者從有利于政治統治的立場出發,對宗教采取寬容、扶持、利用與限制并用的政策。唐代統治者重視發展音樂文化,積極推動與周邊民族的音樂文化交流?!幾远≌翊洹短拼幕哐芯俊凡牧隙何幕瘜V剖巧贁嫡渭一蛘擢毑谜邽榱藢崿F政治目的而對文化進行的干預。中國古代的文化專制制度歷經幾千年的發展變化,到明清時達到登峰造極的狀態。明清時期封建統治階級對文化及其交流的態度的主線是走向專制和封閉,即對內部文化發展的專制逐漸強化和對外來文化的一種自我封閉和人為隔絕。但它是由于封建專制文化政策造成的,知識分子的注意力被引入對于古籍的整理,對于新事物的探索,或缺乏勇氣,或不感興趣,因而花費的心血雖令人贊嘆,但卻是造成學術文化以至科學與歐洲相比越來越落后的原因之一。——摘編自李寧艷《淺議明清文化專制》(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朝文化政策的特點。(7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明清時期文化專制的內容和影響。(8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和戎”,實際上就是維和——維持和局,這就是近代封建統治者推行的外交戰略?!瓘霓?、李鴻章、郭嵩燾到左宗棠、王韜等人差不多都認識到了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新特點,即他們不以奪取中國土地為目標,也無意推翻清王朝政權,……由于這個戰略是在正確地分析了中外關系新特點之后提出的,為西方列強所能接受,也為中國統治階級中的主流人物所能容納,故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得以推行?!幾躁愶@泗《儒家思想在中國近代外交戰略實施中的成與敗》材料二19世紀后半葉由李鴻章、曾國藩等倡導的學習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學在知識和精神領域統一的局面。而20世紀初清政府興新學、廢科舉,逼使孔子和儒學在知識領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權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學失去政治上強有力的保護。這以后,即使沒有新文化運動,孔子和儒學在精神領域的淪落也只是時間問題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學中沒有產生有效的抵御列強侵略和強國的有效辦法?!幾赃t云飛《近代中國孔子和儒學地位衰落的進程及其必然性》(1)根據材料一,指出晚清封疆大吏的“和戎”外交主張能為最高統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代以來儒家思想的地位逐漸衰落的原因。(8分)23.[古代政府的尊孔](16分)材料一唐代對于儒學尊崇更甚。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詔“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武德七年“以周公為先圣,孔子配享”。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左仆射房玄齡等建言,“伏請停祭周公,升夫子為先圣”,詔從之。貞觀四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唐代以科舉取士,明經、進士二科尤重,這推動了五經標準讀本的編撰。五經皆系孔子整理編定,由此孔子作為“先師”的正統地位也得到加強。乾封元年(666年),高宗“幸孔子廟,追贈太師,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又廢周公廟。武周時期,出于政治需要,復推崇周公。在玄宗朝,為了消除武周影響,不祀周公,并把對孔子的尊崇推向頂峰?!幾越固烊弧稘h唐間孔子與周公地位之嬗變》材料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詔天下通祀孔子”;并令禮部尚書與儒臣“定釋莫禮儀,頒之天下學校,令以每歲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頒釋莫先師孔子儀注于天下府、州、縣學”。從此確立了政府在全國各級學校同一日內用同一套禮儀祭祀孔子的制度。洪武十七年又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于國子監,府、州、縣長官以下則詣學校行香。全國性的整套祭祀禮儀,到了洪武十七年六月命禮部制大成樂器頒天下儒學時,也開始趨于完備?!幾灾禅櫫帧吨袊廊鍖W實質的思辨與習學》(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述唐代孔子地位的變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歷代統治者尊孔的影響。(6分)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激勵民族不斷進步、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宇宙觀上,倡導萬物一體、天人合一,注重從整體上把握人與宇宙萬物的關系;在社會觀上,強調與人為善、推己及人,注重用仁愛和諧原則促進群體與個體、秩序與自由的內在平衡;在道德觀上,主張厚德載物、內圣外王,注重通過修身明德、克己復禮,進而達濟天下;在處世觀上,推崇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注重以積極進取、向上向善的態度對待個人價值的實現。這些價值觀念,共同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集體文化品格,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符號和精神標識,是增強全體人民文化自信的根本?!S文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中國式現代化》根據材料,結合所學,選取其中一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圍繞其思想價值,自擬題目,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B6.答案:B7.答案:B8.答案:D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A19.答案:D20.答案:A21.答案:(1)特點:文化政策較為系統;文化管理體制完備;文化政策開明開放。(2)內容:大興文字獄,排除異己;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僵化;強化思想控制,以程朱理學統御天下;加強學術專制,大舉編書;推行閉關自守政策,阻斷東西方文化交流。影響:嚴重抑制了中國社會廣大士人的自由思想;阻礙了中國經濟和科學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客觀上延緩了中國社會近現代化進程。22.答案:(1)列強不以奪取中國土地為目標,也無意推翻現政權;這一外交政策能為列強所接受;在主流人物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