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課件【高效課堂精研】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一、經濟之變1.農業領域發展概況意義耕作制度經濟結構棉花種植邊疆開發稻麥復種制:一年兩熟(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

一年三熟(有些地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糧食產量、人口數量出現固定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推動商品經濟發展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

宋朝:開始在內地種植元朝:大力推廣(南方植棉普遍)帶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元朝開始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在遼夏金元的統治下,邊疆地區進一步開發中原農耕文明向周邊擴展:漠北、東北、西北、西南的農業都有了顯著的進步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64-65,梳理農業發展的概況。一、經濟之變2.手工業部門時間發展概況意義制瓷業宋朝元朝礦冶業北宋印刷業宋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64,梳理手工業發展的概況。①出現五大名窯:汝、官、定、哥、鈞②特點:風格各異、色彩多變、質感渾厚制瓷工藝達到了高峰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繼絲綢之后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煤的開采量很大礦冶業在手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都城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雕版印刷普及,活字印刷術發明(北宋畢昇發明,泥活字)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3.商業之變農業發展糧食增加種植經濟作物商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手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

在人們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狀況下,就會有一定的交換和消費形式?!R克思一、經濟之變3.商業之變:商品經濟在宋朝發展到一個高峰(1)市場貿易的繁榮基層市場(草市)蓬勃涌現邊境市場:榷場材料:朝廷創置榷場(注:邊境所設的同鄰國互市的市場)以通南北之貨...內足以專課息之源,外足以固鄰國之好。

——《宋會要輯稿》宋朝在宋遼榷場貿易中每年有四十余萬的收入,以致每年給遼國繳納的歲幣(三十萬)可以從榷場貿易中收回?!糍R《淺談宋代的對外貿易》一、經濟之變一、經濟之變3.商業之變(2)貨幣流通一、經濟之變3.商業之變(3)城市的繁榮思考:相較于唐朝,宋朝的城市布局發生哪些新變化新變化:城市布局由相對固定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出現夜市;城市的經濟職能增強。

宋朝城市繁華,開封和臨安(杭州)盛時人口均超過百萬。

北宋中期,全國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增至46處。宋朝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可能達到20%以上,城市工商業者的人口比以前有較大規模的增加。城市居民被國家戶籍列為坊郭戶。

——據張帆《中國古代簡史》(第二版)一、經濟之變3.商業之變(4)海外貿易的繁榮思考:根據教材和地圖,找出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路線、交易商品、機構、主要港口。機構:官府設置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外貿港口:廣州、泉州、明州(寧波)4.經濟格局之變—經濟重心南移南移過程“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江南”魏晉南北朝永嘉之亂江南開發唐中葉后安史之亂南方逐漸超過北方宋朝靖康之變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比較元朝大運河和隋朝大運河路線的變化?分析其路線變化的原因。一、經濟之變農業發展手工業發展商業發展經濟之變社會之變

在生產、交換、消費發展到一定階段上,就會有一定的社會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級或階級組織····就會有一定的市民社會?!R克思(一)表現閱讀教材66頁,結合材料宋朝社會有何新變化?1、門第觀念的淡化,平

民社會的到來。

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重視門第→不問家世

自今后,客戶起移,更不取主人憑由,須每年收田畢日,商量去住,各取穩便。

主奴依附→自由契約

仁宗朝,商人、佃農、奴婢均為編戶齊民。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貴賤有序→身份平等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2、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

等,人身依附關系削弱。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不抑兼并、管理放松(二)原因閱讀教材66頁,歸納宋朝社會新變化的原因?1、門閥制度的衰落2.科舉制的完善3.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租佃經濟的發展

兩宋經濟社會變化的本質:庶族地主為代表的土地兼并勢力取代士族地主;封建租佃制取代農奴制度逐步居于支配地位;封建國家與地主階級共同瓜分農民地租。

--摘編自漆俠《中國經濟通史·宋代經濟卷》拓展:根據材料,閱讀教材66頁,談談你對錢穆“宋以下,始是純粹的平民社會”的理解。2、代表

朱熹3、含義:

理學,是一套包括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理論體系。

理學以“理”(或“天理”)為核心,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維護封建統治的新儒學。

——岳麓版歷史教材必修三《宋明理學》道、佛儒(根本)目的1、背景

(一)儒學的復興——程朱理學三、文化之變4、主張: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儒學家從萬物本原的角度來論證倫理綱常的合理性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熱,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間皆是理?!逗幽铣淌线z書》(1)宇宙觀: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

根本原則,也稱“天理”。理是什么?理的體現?

理體現在社會上即“三綱五?!?,就是儒家的道德倫理和等級秩序,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三、文化之變4、主張:(2)人生觀:人生的目標是“存天

理,滅人欲”,從而達到“圣

人”的精神境界。

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

——朱熹天理人欲

人欲是指那些超出社會道德規范的過度欲望。主張弘揚道德抑制人欲,反對違背道德原則過分追求利欲。如何實現理?三、文化之變4、主張: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朱子語類》(3)方法論:“格物致知”,只有

深刻探究萬物,才能達到對普

遍天理的認識。如何認識理?羊羔跪乳蓮花理學新在哪里?(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2)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哲學化(3)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三、文化之變5.儒學教育如何發揚理學?(1)合編“四書”,并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2)創辦書院,傳播理學,推動了儒學的普及化、通俗化。穿衣:要頸緊、腰緊、腳緊;說話:凡為人子弟必須低聲下氣,語言詳緩;讀書:要端正身體面對書冊,祥緩看字;飲食:在長輩面前,必須輕嚼緩咽,不可聞飲

食之聲?!祆洌骸锻身氈钒茁苟磿耗纤魏笃冢讨炖韺W成為官方正統思想三、文化之變6.影響如何認識理學?崖山海戰南宋十萬軍民殉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貞節牌坊“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程頤1、積極:

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責任使命等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適應了統治者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2、消極:

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三、文化之變三、文化之變(二)文藝之變:風俗化平民化個性化思考: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宋元文學藝術的新發展。宋元城市流行說書,所用的話本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城市經濟繁榮,推動了宋元文學新體裁的發展;社會動亂,戰爭不斷,宋詞出現豪放派文學藝術深受時代背景的影響(文學藝術是政治經濟的反映)思考:根據以下文字,從中找出這些文字創造的特點。在漢字基礎上創制,同時保留本民族個性多元一體

民族交融三、文化之變(四)文字之變:(三)科技之變:世界領先

問題探究:結合所學,任意選擇以下一則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經濟與文化如何體現出交融的趨勢。

材料一:遼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8—946年在位)在得到長城沿線燕云十六州后,他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他不以游幸妨農時,禁止扈從擾民和行軍踐踏禾稼。不但保護十六州地區的農業生產,也在適宜于耕種的草原地區發展農業。——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材料二:遼太祖崇拜孔子,尊孔子為“大圣”;西夏接受儒學,翻譯儒家經典,中后期更加重視漢學,建立大漢太學,尊孔子為文宣帝;金朝對儒學和儒士也十分重視,拜被俘的漢族官吏和儒士為師,聘為高官,請其授以漢族文化?!方鸩ā丁爸腥A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的形成背景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