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號
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
團體標準
T/UPSCxxxx.2-xxxx
特色村鎮空間基因傳承與導控系列導則
第2部分: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
Seriesofguidelinesforthespacegenetics’
inheritanceforcharacteristicsruralsettlement——
Part2:Hillyvalleyareainthemiddleandlower
reachesofMinjiangRiver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發布
T/UPSCXXXX.2-XXXX
特色村鎮空間基因傳承與規劃設計系列導則
第2部分: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
1范圍
本文件提出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位于福建省閩東山地丘陵地區的南部,戴云山脈和鷲峰山脈
東麓,閩江中下游含鰲江流域,福州市閩清縣、永泰縣、閩侯縣、連江縣及羅源縣,寧德市古田縣,泉
州市德化縣及莆田市仙游縣部分山地丘陵地區)空間基因傳承與規劃設計的技術導則。
本文件適用于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實施,周邊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區可參照使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TD/T1065-2021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指南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特色村鎮characteristicsruralsettlement
特色村鎮是指能夠體現鮮明地域特征的村莊和鄉鎮。特色村鎮既包括納入遺產保護體系的名鎮名
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也涵蓋了大量尚未納入名錄、但能夠反映地域特征的村鎮。
3.2
特色村鎮地區characteristicsruralarea
特色村鎮地區是包括多個特色村鎮在內的連片區域,是在綜合分析自然地理、社會人文等方面特征
的基礎上,將具有顯著共性特征的特色村鎮通過空間區劃等方法識別提取出來的鄉村地區空間單元,該
單元整體上呈現出有別于其他地區的空間特色,具有與本地區自然地理、歷史人文和生產方式等相適應
的鄉土景觀。
3.3
空間基因spacegene
空間基因是歷史發展進程中村鎮空間與當地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政治制度等深層結構
的互動中,形成的一些獨特的、相對穩定的空間組合模式,能夠傳遞特定的信息并控制空間形態的演化。
空間基因既是聚落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長期互動契合與演化的產物,承載著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
成地方特色的標識,又起著維護三者和諧關系的作用。空間基因具有相對穩定性和空間層級性。
3.4
特征因子characteristicsfactor
特征因子是空間基因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特征因子包括具體空間要素及其組合規則。每個空間
基因都包括一組或多組特征因子。
3.5
特色場景characteristicsscene
特色場景是指具有一定共識性、能夠充分反映地方特征或獨特價值的、可感知的場景,包括歷史場
景和現實場景。
3.6
厝house
1
T/UPSCXXXX.2-XXXX
厝源自福建方言,通常指民居建筑整體,如古厝、祖厝、新厝;也可指建筑單體,如主厝、護厝;
擴展至地名,以“姓氏+厝”作為村莊名,如黃厝村、陳厝村。
3.7
莊寨fortifiedmanor
莊寨是福建特色的地域性具有防御功能的居住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州市的永泰縣、永春縣、閩清縣、
福清市等,為接納全宗族躲避土匪侵擾而修建。建筑外部夯土墻具有防御功能,同時筑有瞭望角樓、炮
口、槍眼、跑馬廊、地道等防御設施。建筑布局遵循家庭倫理規則,家族祭祀、議事的主廳位于建筑正
中,其余居住房間圍繞著主廳布置。
4總則
指導思想
以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為空間單元,從鄉村地區地域特色傳承視角凝練地區空間基因,指導特
色村鎮的保護與改造,實現地區特色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基本原則
4.2.1彰顯山水格局
特色村鎮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敏感、山水景觀優越,規劃建設應以生態保護和修復、自然山水景觀
彰顯為基礎,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傳承地方特色的自然山水格局和鄉土農業景觀。
4.2.2傳承傳統營造
特色村鎮地區的村鎮選址、空間布局等在適應自然地理環境的同時具有地域傳統文化內涵和表征,
規劃建設應吸取傳統人居營造的理念和方法,在村落空間的等級、序列組織中尊重空間的文化意義和次
序規則。
4.2.3適應時代需求
特色村鎮地區規劃建設要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將保護與建設利用充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生
態、文化及景觀優勢,使特色村鎮在保護的基礎上滿足新時代的生活及經濟發展需求。
5價值特色
5.1與山水共生的中國傳統人居營建智慧的體現
本地區村鎮建設發展歷史久遠,村鎮選址傳承傳統“風水”理念,依據山形水勢進行布局,在保護
自然地理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地形、地質條件,選址藏風聚氣,建筑依山而建,山林、農田環繞村莊
外部,村落與自然山水共生共融,成為我國東南地區丘陵河谷村鎮建設的樣板。
5.2以避亂隱居、守護家族為核心的聚落空間組織方式
本地區村落開基源于“衣冠南渡”,中原家族為躲避戰亂南遷至本地區;選址從安全防御角度選擇
易守難攻之處;為守護家族、防御外敵,以宗祠或祖宅為中心形成組團,外圍建有防御工事,形成兼具
防御和居住雙重功能的獨特村落空間組織。
6空間基因
特色場景
6.1.1玉帶串珠的流域場景
山地丘陵河谷的地理環境是影響區域村鎮空間布局的主要因素,河流既是交通的通道也是農業生
產、生活的水源;由于丘陵山地缺少連片平坦的用地,各個村落在河谷中的丘陵臺地或緩坡地呈團簇狀
布局,村莊之間聯系較弱,在流域尺度呈現玉帶串珠的空間場景。
6.1.2背山面水的聚落場景
2
T/UPSCXXXX.2-XXXX
村鎮選址依山就勢,位于河谷中地勢略高的緩坡臺地,河流從村前流過,農田布局于河岸與村莊之
間,形成獨特“山—水—田—村”的空間序列。農田選取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坦開闊的土地,取水方便,
土壤肥沃;民居與農田多位于同側,防止臺風季節洪水毀屋,修建在地勢略高的階地上,選擇景觀優美、
視野開闊的朝向,布局較為自由,見圖1。
圖1背山面水的聚落場景
6.1.3合規有度的建筑場景
傳統建筑嚴格遵守明清時期的營造法度,按照屋主的官位、品階等確定建筑營造的型制等級,以三
合院、四合院為主,中軸對稱,主要建筑(主厝)居中,次要建筑(護厝)位于兩側圍合成庭院,具有
前庭、后院、內天井的典型院落格局。建筑結構多為穿斗木結構,較高規格的建筑有抬梁木構組合的方
式,建筑細部裝飾木雕、石雕、灰塑、彩畫等精美。
空間基因
6.2.1河谷綿延的村鎮布點
在流域層面,村鎮布局空間基因為河谷綿延,在水陸交匯、交通便利的平原出現集鎮,坡度平緩的
谷地和臺地出現村落,在海拔高、交通不便的山地出現“避亂隱世”的小型村落。
a)特征因子1:丘陵河谷
空間要素:山地高差、坡度,河流等級、寬度。
組合規則:村莊多位于河流干流、支流、上游小流域的河谷地段丘陵山地的臺地及緩坡,見圖2。
干流沿線的聚落規模較大,多在10-15公頃之間,宅院沿水、沿路呈現帶狀分布,人口密度較高,沿河
村莊長寬比多在1:5至1:10之間。支流村莊多位于河流凸岸,土壤肥沃,以水稻農業為主,村莊多以山
體為邊界。上游小流域村莊通常在山區盆地,以山泉水為水源、林業經濟為主體,村莊規模相對較小。
b)特征因子2:水陸交匯
空間要素:航運、古渡口、驛道
組合規則:本區區域交通包括水陸兩種方式,即河流航運和山區驛道,航運設有古渡口(碼頭),
跨河建有古橋,驛道設有驛站。交通帶來物流及商貿業發展,在水陸交通匯聚處出現商貿集鎮,各個村
莊均有道路通往集鎮及渡口,道路多平行于河流設置,不同小流域村莊之間的交通聯系薄弱。
c)影響要素與作用機制
丘陵河谷的土地條件及交通方式影響村莊布局和規模,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的村鎮規模較大,海拔
高、坡度大、交通不便的村莊相對規模較小。村莊內部基本自給自足,與集鎮間聯系密切,村與村之間
聯系薄弱,見圖3。
3
T/UPSCXXXX.2-XXXX
圖2河谷綿延的村鎮布點分析
圖3聚落選址要素疊加分析
6.2.2因形就勢的聚落選址
在聚落層面,聚落選址空間基因特征為村居半山、宅田相間,兼具藏風聚氣的功能性要求和防御需
求。
a)特征因子:村居半山、宅田相間
空間要素:山體、河流、聚落、農田、道路。
組合規則:村莊背靠青山,河流流經村莊外圍,村莊周邊山坡種植具有文化意義且能兼具防風、生
產功能的“風水林”。山水環抱的村莊視域范圍即為村莊核心居住范圍,便于村民守望相助。村莊居住
用地高程高于田地及河流的歷史最高洪水位,建筑沿山體等高線布局,視野開闊,兼具景觀和防御、防
4
T/UPSCXXXX.2-XXXX
災功能。本區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便于澆灌的農田多鄰近河流,季節性洪水消退后肥沃的淤泥有利于
改善土質。因耕地資源稀缺,部分山地緩坡被開墾為梯田,見圖4。
b)影響要素與作用機制
早期村莊選址多以“避亂”、“避禍”為主因,利用重山阻隔、陸路艱險的條件作為“避亂隱世”
的安居之所,村莊對外交流較少,進出村的交通要道可以封閉防御。
中國傳統風水觀念對村落選址影響深遠,通過“象形”描述山水形態并以此作為選址的依據之一,
村落空間布局講究“風水”文化內涵,并通過村莊聚落的分布和風水林的種植予以強化。
由于在夏秋臺風多雨季節易出現山洪、滑坡等災害,因此村莊居住建筑建造須位于洪水淹沒線之上
且避開泄洪沖溝;為防護冬春季節北方寒冷空氣來襲,朝向避開冬季主導風向。
圖4聚落選址要素空間關系
6.2.3聚族而居的聚落形態
在聚落層面,聚落形態空間基因為簇狀聚居、宮廟守界。
a)特征因子1:內聚向心簇狀聚居
空間要素:宗祠(祖厝)1、居住組團
組合規則:聚落呈現明顯的同姓宗族聚居特征,聚落以宗祠或祖厝為中心向外發散,見圖5,發展
良好的宗族在中心組團還建設有學堂、禮堂等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在形制和高度上通常高于居住建筑,
且前方留有活動場地;在聚居達到一定規模后宗親支系向外遷居,設立支祠,圍繞支祠形成新的聚落組
團。
1祖厝是福建地區對于宗族內祖輩修建的住宅的特定名稱,也稱為祖屋、祖宅。
5
T/UPSCXXXX.2-XXXX
圖5聚族而居的聚落形態
b)特征因子2:宮廟守界
空間要素:宮廟、防御工事、交通要道
組合規則:“宮廟守界”主要為本區民間信俗,以保佑村莊及家族平安。陸路驛道沿線的村莊入口
設立的宮廟供奉“武將”(泰山宮、天王廟、將軍府)或當地守護神(土地廟),見圖6。水路交通重
要的村莊入口為“渡口”,通常設有古橋和市集,同時設有保佑水運平安的宮廟(媽祖廟、龍王廟等),
也常設有地方守護神(泰山宮、土地廟等)。部分村落在村莊外圍設有銃樓(具有防御性的小型碉堡)、
寨墻等防御工事。除宮廟外,村莊入口處通常設置牌樓、界碑等作為標識。
圖6宮廟守界
c)影響要素與作用機制
簇狀聚居基因源自于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的特殊自然山水形態和移民融合歷史,血緣宗親關
系成為聚落形成的關鍵基因,聚落多由同姓宗族聚族居住。聚落中心多為宗祠(祖厝)和公共建筑,建
筑層級高于一般的居住建筑。聚落達到一定規模后,主祠外會設立支祠,以支詞為中心,興建新的聚落,
出現多中心簇狀組團。
為守護村莊、家族生命和財產安全,在村莊主要交通通道處設置供奉地方守護神的宮廟、代表地界
的村標、具有瞭望守衛功能的防御工事。
6.2.4合規有度的建筑營建
在建筑層面,建筑營建空間基因為中軸對稱、合院而居、就地取材、裝飾精美。
6
T/UPSCXXXX.2-XXXX
a)特征因子1:中軸對稱
空間要素:天井、廳堂、房間
組合規則:傳統民居中軸對稱,中軸線為禮制空間,形式上和中原傳統建筑相仿,禮制空間即
“廳堂”,用于放置祖宗牌位、舉行家族重要禮制活動,如婚喪、祭祖、節慶、議事等,見圖7。
圖7中軸對稱
b)特征因子2:合院而居
空間要素:主厝(主座)、護厝(廂房)、倒座、天井
組合規則:傳統建筑主要為三合院、四合院及大型莊寨。主座以三開間、五開間為最基本的形式;
主座與廂房、倒座、天井圍合成院落,三合院、四合院最為常見;多院落組合形成多進多間,面積在500~
2000平方米左右,見圖8。合院加上夯土寨墻圍護、角樓、寨門、跑馬廊等構成莊寨,兼具居住和防御
性功能,為整個家族共同居住和防衛而建,占地面積可達上萬平方米,可居住數百人。
圖8合院而居
c)特征因子3:就地取材、適應當地氣候
空間要素:屋頂、結構、門窗等
組合規則:民居功能適應當地氣候特征,冬無嚴寒、夏有暑熱,多雨、濕氣大。民居進深大,屋頂
多用懸山頂、出檐深遠,山墻面設披檐、掛豎瓦,主座前配有卷棚、軒廊,庭院四周設環形風雨步廊,
門窗、屏風可整扇開啟、拆卸,屋內地面下架空以通風防潮,外墻石質墻基,木柱底部設石質柱礎。為
滿足防御要求,宅院外墻采用本地紅黃壤夯制而成,墻體厚實、高大。
d)特征因子4:裝飾精美、具有文化內涵
7
T/UPSCXXXX.2-XXXX
空間要素:木雕、石雕、灰塑、彩畫
組合規則:傳統建筑外觀較為素雅,內部裝飾精美。主座正堂供奉神靈及祖宗牌位,設有燈梁,寓
意家族延續、人丁興旺2。建筑裝飾木雕、石雕工藝立體感強、繁復精美且具有文化內涵,主題為“多
子”、“福壽”等家族文化,“琴棋書畫”、“折桂”、“封侯”等詩書科考文化,“商號”、阿拉伯
主題彩繪等海上絲綢之路商貿文化。
e)影響要素與作用機制
合規有度基因體現出本地區傳統建筑營建的文化體系與中原傳統的一脈相承,從空間原型上傳承
了中原傳統民居建筑的營造方式以及禮制為重的文化傳統。家族聚居更有利于防御守衛,出現以院落集
合形成的多進多排的大型合院群及居住與防御工事結合的莊寨建筑。
本區建筑傳承中原宋至明時期的官式建筑風格與技術,同時積極針對本地的氣候條件、居住的功能
需求進行調整,就地取材、融合變通,創造了既符合傳統規制又兼具地方特色的營造方法。建筑細部裝
飾在美化居住環境的同時也表現屋主對生活的美好愿望。
7傳承指引
傳承條件評估
7.1.1空間基因傳承的重大挑戰
本區特色村鎮在產業交通、村鎮空間發展、建筑建設管控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
a)產業及經濟發展滯后
本區對外交通聯系不便,產業原以農業、林業為主,由于耕地零散需要精耕細作,農田勞動力需求
大而產出效率低,經濟發展落后,外出務工成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村莊人口逐步外遷至城鎮及縣城,
村內房屋空置、逐漸破敗。
b)新建建筑體量高度失序
新建建筑高度、體量超出村莊原有的空間尺度,對傳統風貌造成嚴重破壞;傳統建筑缺乏日常維護
和修繕,破損嚴重。
c)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帶來空間結構變化
鄰近城鎮的村莊被納入城鎮集中建設開發邊界內,高速公路、鐵路、抽水蓄能水庫等重大工程建設
需征收村莊用地、搬遷村莊,嚴重影響特色村鎮地區的空間特征,自然山水環境保護及社會人文環境延
續面臨重大挑戰。
7.1.2空間基因傳承的有利條件
鄉村振興、歷史文化保護政策出臺,新型產業出現、規劃管控制度建立、美麗鄉村建設等為特色村
鎮空間基因傳承提供有力條件。
a)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本區因為優越的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逐漸成為區域性的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
b)規劃管控逐步建立
村莊規劃及傳統村落保護規劃成為村莊各類建設的規劃管控依據。
c)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本區村莊全部完成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各村市政基礎設施齊全,垃圾收集、
污水及公廁等設施建成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d)鄉村振興及歷史文化保護政策出臺
本區已列入各地鄉村振興試點村重要區域,通過歷史建筑普查、傳統村落申報等方式保護本區歷史
文化資源,各地設立專項資金保護傳統村落及歷史建筑。
規劃建設引導
7.2.1地景層面:保護自然山水環境
2因燈和“丁”諧音,“添燈”即“添丁”,燈在閩臺地區象征人丁興旺。
8
T/UPSCXXXX.2-XXXX
7.2.1.1保護山體形態及植被
加強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工作,控制和減少地質災害,復育受損林帶。禁止開山取石、破壞植被、
任意采伐、捕獵以及毀林開荒、房屋建設開發等行為。高速路、高壓線、信號塔等公共設施工程建設無
法避繞的,應在重要視域內設置綠化隔離視線或采取仿生材料,減弱對視覺景觀的影響。
7.2.1.2保護河道連通水系
嚴禁將污水排放至河道,嚴禁占用河道建設房屋設施。以防洪岸線后退50米作為干流河岸生態保護
線,后退30米作為支流河岸生態保護線,原則上不得改變其原有水域形態,不得減少水域。各水庫生態
保護線預留距離不少于50米。疏通淤積阻塞,開展生態補水和生態修復。開展小流域治理,盡可能將防
洪設施與濱水景觀綠帶結合考慮。河道整治筑堤部分宜采用生態護岸做法,選用階梯式或斜坡式綠化,
避免垂直或過陡的堤體。
7.2.1.3保護耕地提升功能
屬于基本農田紅線范圍內的農田,按照要求嚴格保護;一般耕地及園地在保持耕地的糧食生產功能
的前提之下,提升農田的環境保護或環境改善功能。
7.2.1.4開展生態修復
對裸露地表及人為破壞的土地(如廢棄礦山等)進行人工修復,復育受損林帶,增補缺少的植被層
次,對道路施工產生的山體切坡進行坡面綠化。結合生態多樣性保育和四季景觀效果,改良林相,適當
增加植物品種,形成豐富的植物層次。
7.2.2流域層面:整體布局統籌發展
7.2.2.1明確村莊整體布局
根據村莊布點規劃及鄉村振興規劃,明確村鎮建設邊界和規模,嚴格控制村莊的土地開發強度。
7.2.2.2提升水陸交通
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鄉村公路網為依托,提升交通條件。保護古渡口、古驛道、古橋等歷史
要素,結合山林步道、濱溪步道的建設,開發自然與歷史結合的旅游路線。
7.2.2.3統籌產業發展
將本區現有的農副產品生產與觀光旅游產業相結合,活化傳統市集,銷售特色物產。推動區域共建
產業平臺,共同推廣區域品牌,統籌建設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
7.2.3聚落層面:優化空間有機生長
7.2.3.1組團有機生長
延續聚落有機生長的組合方式,盡量按原組團、分片預留農民的自建房用地,優先利用空閑地、閑
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等。建筑選址順應地勢,減少土方挖填,可采用臺地、分散建設形成群落組合。
7.2.3.2保護傳統空間格局
保護村莊街巷、驛道,維持原有的走向、空間尺度、界面關系和路面材質,如地勢起伏、開合變化、
節點交匯、鋪地材質等。改善現狀道路體系,提出機動車、非機動車及步行交通組織方案,滿足村民日
常出行需求;規劃疏散通道,滿足防災及安全需求。
保護“宮廟守界”的格局,保護標識村莊地界的原有“宮廟”(民間信俗場所)建筑、構筑物及歷
史防御工事。“宮廟”通常為“泰山宮”、“天王廟”、“將軍府”、“土地廟”等,標識構筑物為地
界碑、門樓、牌坊等,防御工事如銃樓、堡壘、寨墻、寨門等。根據需要可依據相關文史資料復建已消
失的聚落邊界歷史標識。
保護宗祠、文化廣場等重要建筑物、公共活動場地的視域景觀,增加觀賞自然景觀的開放空間。
保護歷史引水工程遺存,合理布局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定期對田間溝渠、涵閘進行清理和維護。
7.2.3.3優化提升景觀
9
T/UPSCXXXX.2-XXXX
保護農田與村莊整體的空間關系,盡量避免農田空置、裸露、拋荒,保持自然的田埂形態。保護河
流自然形態特征,不得填塘,盡可能保留河流沿線原始生態景觀。
整理現狀閑置地、零星地塊進行綠化、美化,新增活動廣場、休憩綠地等公共空間。
綠化以鄉土植物為主,突出自然情趣。結合生態修復及農林生產,規劃生態林、果木林、濕地和水
生植物種植,展現農林景觀的特殊魅力。在入村的車行路兩側種植特色鄉土樹木及作物,營造進村道路
特色景觀;在村莊入口可規劃景觀節點,種植綠化,設置村標、休憩設施及景觀小品等。
7.2.3.4完善公共服務配置
公共設施應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實施、適當預留發展用地的原則,與周邊城
市、鄉鎮和農村統籌協調,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
根據村莊性質、類型、規模、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居民經濟收入和生活狀況、風俗民情等實際情況,
結合服務半徑進行規劃和布點。
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村莊內市政基礎設施改善提升規劃,優先安排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市政設施
和農村環境治理設施,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解決生活污水處理、農村垃圾收運等問題,開展廁所革命。
7.2.3.5繼承發揚傳統文化
挖掘整理本區的歷史沿革、空間格局和歷史風貌等特色要素,評估其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加
大對傳統藝術、傳統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力度,提出延續傳統文化、保
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規劃措施。
在做好文化空間普查的基礎上,對村內各類文化空間進行真實、系統全面的記錄,建立文化空間檔
案和資料庫。對重要文化活動空間進行環境提升,舉辦文化活動和地方節慶。
加強文化的宣傳展示,設立“村史展示館”,講述村莊悠久的歷史;設立“名人紀念館”,介紹村
莊歷代名人的生平;設立“家族文化館”,介紹中國傳統家族文化。將民間食品及手工藝品包裝成為旅
游產品,增加文化活動項目。可通過出版物、廣告、專題宣傳片、多媒體、網絡等多媒體手段加強展示、
宣傳,擴大文化遺產的影響力。
本區村鎮以宗族聚落為主,發揮宗親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良好傳統,將空間管控納入村規民約,
將農民建房、風貌管控要求轉化為村民能夠理解并共同遵守的規則,實現共治共管。。
7.2.4建筑層面:風貌管控及技藝傳承
7.2.4.1延續傳統風貌特色
本區域的傳統建筑風貌特征為小青瓦屋頂,白粉墻或黃褐色的夯土墻立面,青石或卵石墻基,原木
門窗。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等應根據保護規劃要求執行。新建農房根據建設圖集及風貌管控導則管
理。
7.2.4.2傳承鄉土營建技藝
本區自古建造工藝精湛,在傳統建筑的修繕中傳承各項當地傳統工藝,包括木作、小木作、土作、
石作、油漆作等,積極培育傳統建筑工匠。傳統建筑工藝可以推廣運用于公共建筑,進行示范和文化展
示,也可以輸出建造技藝到同建筑區系的其他地區。
推廣技術成熟的新型抗震夯土農房等鄉土綠色建筑,保持建筑的地域特色,提升質量安全性能,優
化功能布局,提高建筑的適應性和舒適性。
10
T/UPSCXXXX.2-XXXX
A
A
附錄A
(資料性)
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范圍及概況
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位于福建省閩東山地丘陵地區的南部,戴云山脈和鷲峰山脈東麓,閩江中
下游(含鰲江流域),福州市閩清縣、永泰縣、閩侯縣、連江縣及羅源縣,寧德市古田縣,泉州市德化
縣及莆田市仙游縣部分地區,見圖A.1。閩江中下游丘陵河谷地區即該區域以丘陵河谷為主要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戰略與路徑探討
- 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行動計劃
- 提升人才隊伍質量的有效策略與行動指南
- 思政課教學改革新路徑探索
- 資產評估在初級會計師考試中的內容試題及答案
- 空調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與市場潛力分析
- 教育智能體建設的策略與實施路徑探索
- 2025年抗變態反應藥合作協議書
- 滑雪服行業趨勢及市場前景報告分析
- 江蘇省淮安市觀音寺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總復習質量調查(一)物理試題試卷(理工類)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連續墻技術規程
-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含新增和修訂部分)
- 《新農技推廣法解讀》ppt課件
- 社區家庭病床護理記錄文本匯總
- 色譜、質譜、聯用
- 畢業設計(論文)-CK6150總體及縱向進給和尾座部件的設計
- 施工項目人員任命書(范本)
- 苯酐裝置國內同類裝置事故案例
-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旋轉》練習題
- 智慧樹知到《開啟疑案之門的金鑰匙司法鑒定》見面課答案
- 結構化面試技巧(完整版).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