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13 世界近現代史中考100題猜押精煉(解析版)_第1頁
攻略13 世界近現代史中考100題猜押精煉(解析版)_第2頁
攻略13 世界近現代史中考100題猜押精煉(解析版)_第3頁
攻略13 世界近現代史中考100題猜押精煉(解析版)_第4頁
攻略13 世界近現代史中考100題猜押精煉(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攻略13世界近現代史中考100題猜押精煉

評卷人得分

一、選擇題

1.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中世紀歐洲發展歷程簡圖,其中空白處應當填寫的內容是()

A.拜占庭帝國滅亡B.許多自由城市出現

C.大學興起D.租地農場

【答案】D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以后,歐洲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

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

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D項正確;1453年(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君

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排除A項;西歐,到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與特

權,成為自由城市,排除B項;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

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排除C項。故選D項。

2.如下圖所示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A.瓦解了西歐封建社會B.助推了城市自治運動

C.推動了生產方式的改變D.加速了租地農場的衰落

【答案】C

第1頁共89頁.

【詳解】

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所示現象反映了莊園經濟的衰落,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興起墾殖運

動,新開發的地區擁有獨立的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而莊園經濟逐漸衰落,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

產品的支配權,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不再參與生產管理,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等

多種方式建立租地農場,租地農場推動了農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推動了生產方式的改變,C

項正確;題干所示現象反映了莊園的衰落,但還不足以說明西歐封建社會的瓦解,排除A項;工商業

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城市的興起以及市民階層的壯大助推了城市自治運動,排除B項;題干反

映了莊園經濟的衰落,這有利于租地農場的興起,排除D項。故選C項。

3.文藝復興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體現的卻是當時社會新政治、新經濟的要求。這說明文

藝復興實質上反映的是

A.莊園領主的要求B.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C.無產階級的要求D.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

【答案】B

【詳解】

根據“體現的卻是當時社會新政治、新經濟的要求”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文藝復興宣揚的實際上是資

產階級思想,所以實質上反映的是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而非莊園領主、無產階級和封建統治階級的

要求,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

4.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稱,美第奇時代(1378-1464)意大利的心靈從宗教轉向哲學,從天堂轉

向地上:為學術瘋狂的人們研究的題材是人,是人潛在的力量和身體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歡樂、

痛苦。該作者描述的現象體現的是()

A.人文主義B.專制思想C.神權思想D.理性主義

【答案】A

【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材料中“美第奇時代(1378--1464)”正是14--15世紀的

文藝復興時期,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神,

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A項正確;專制思想、神權思想無法體現材料的內容,排除BC項;理性主

義是啟蒙運動的指導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追求個人的自由和解放,排除D

項。故選A項。

第2頁共89頁.

5.運用多元史觀來評價同一歷史現象,能夠使我們對歷史現象的理解更透徹。可以采取下列史觀,從

不同角度分析的歷史現象是()

革命史觀一一早期殖民擴張

文明史觀一一人類文明鏈接,交流碰撞發展

整體史觀(全球史觀)一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分散走向整體現

代化

史觀一資本主義擴展,落后地區開發

社會史觀一一促進物種交流,豐富人民生活

A.絲綢之路的開通B.文藝復興C.新航路開辟D.啟蒙運動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殖民擴張,這是革命史觀;使主要文明中心交流,這是文明史觀;

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這是全球史觀;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是唯物史觀;促進了物種在世界

范圍內流通,這是社會史觀;C項正確。絲綢之路的開通便利了文化交流,這是文明史觀,排除A項;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這是唯物史觀,排除BD兩項。故選C項。

6.“將歐、亞、非、美四個大陸與太平洋的許多島嶼都編制在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系之內……大洋航道

的開拓,終于將全世界人類社會,經由經濟網絡聯結為一體.”材料旨在說明新航路的開辟()

A.使歐洲開始與其他地區聯系B.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C.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D.推動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

【答案】B

【詳解】

由材料“大洋航道的開拓,終于將全世界人類社會,經由經濟網絡聯結為一體”可知,材料內容主要體

現了新航路開辟將世界連成一個整體,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B項正確;早在新航路開辟以

前歐洲已經開始與其他地區聯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新航路開辟促進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作用,

排除C項;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7.表格中蘊含著豐富的的歷史信息,下面是某同學制作的表格,他復習的主題是()

事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掠奪

第3頁共89頁.

表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人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A.資本主義統治的初步確立B.步入近代

C.資本主義統治的鞏固和擴大D.工業革命影響下的世界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歐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

洲社會的整體面貌;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奠定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奠

定資金支持,早期殖民擴張,歐洲資本主義進行了資本積累,極大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歐洲步入

近代,B項正確;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統治的初步確立,排除A項;美俄日資產階級革命和

改革,資本主義統治的鞏固和擴大,排除C項;材料沒體現工業革命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8.據史料記載,18世紀英國的某商人從塞拉利昂裝運奴隸,在海地換取獸皮和糖,在返航之后成為樸

茨茅斯最富裕的人。由于利潤高得驚人,所以伊麗莎白女王和樞密院官員也對他的第二次航行進行投

資。他遵循前次的步驟滿載一船白銀而歸,成為英國最富裕的人。由此可見,“三角貿易”最大的驅動

力是()

A.歐洲殖民者對利潤的瘋狂追逐B.政府的默認

C.資本主義的發展D.非洲人民因原始的社會結構導致的愚昧

【答案】A

【詳解】

依據題干“在返航之后成為樸茨茅斯最富裕的人”“由于利潤高得驚人,所以伊麗莎白女王和樞密院官員

也對他的第二次航行進行投資”,可知反映了巨額的利潤推動了“三角貿易”的持續進行,由此可見“三角

貿易”最大的驅動力是歐洲殖民者對利潤的瘋狂追逐,A項正確;政府的默認有助于“三角貿易”,但不

是最大的驅動力,排除B項;題干沒有體現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是強調巨額利潤推動“三角貿易”,排

第4頁共89頁.

除C項;題干沒有強調非洲人民的愚昧,而是強調“三角貿易”源于殖民者對利潤的瘋狂追逐,排除D

項。故選A項。

9.在民主政治這本厚重的字典里,寬容、妥協、合作都是關鍵詞。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真正成熟的民

主文化也是妥協的文化。下列民主化進程中的事件,能夠體現“政治妥協”的是()

A.《權利法案》的頒布B.《獨立宣言》的發表

C.《人權宣言》的頒布D.處死路易十六

【答案】A

【詳解】

根據題干信息“在民主化進程中能夠體現‘政治妥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1689

年,為了限制君主權力,國王統而不治,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確立。A項正

確;《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美國誕生,排除B項;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

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權等基本原則測,排除C項;處死路易十六與法國大革命相

關,排除D項。故選A項。

10.有學者認為,1688年的“光榮革命”沒有流血,過程不像一場革命,結果卻是地地道道的革命,更

完成了1640年以來未完成的歷史任務。材料中的“歷史任務”指的是

A.廢除君主制度B.永久避免內戰

C.制止強行征稅D.終結個人專權

【答案】D

【詳解】

根據材料“1688年的“光榮革命”沒有流血,過程不像一場革命,結果卻是地地道道的革命,更完成了

1640年以來未完成的歷史任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后英國通過《權利法案》,限制了君權,

確立了“王在法下”和“王在議會”的原則,從而結束了君主專制,建立起了君主立憲政體,D項正確;光

榮革命后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保留了君主制度,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永久避免內戰,排除

B項;制止強行征稅只是其表面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

11.之所以把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稱為美國歷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主要原因是:

A.贏得了民族獨立廢除了奴隸制

B.建立和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C.推動了世界其他國家和其他地區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D.具有反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性質

第5頁共89頁.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之所以把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稱為美國歷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主要原

因是這兩次戰爭建立和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發展,B項正確;美國內戰和贏得民

族獨立無關,獨立戰爭和廢除奴隸制無關,排除A項;美國內戰沒有推動了世界其他國家和其他地區

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排除C項;這兩次戰爭都不具有反對封建主義的性質,排除D項。故選B項。

12.下圖示意的權力結構確立的直接依據是()

A.《權利法案》B.《獨立宜言》

C.《1787年憲法》D.《人權宣言》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享有行

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總統、國會、議院相互制約,C項正確;《權利法案》

體現資本主義對王權的控制,排除A項;《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的獨立,排除B項;《人權宣言》是

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與圖片反映的三權分立原則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1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形成了君主立憲制政體;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確立了

聯邦制共和國;1804年法國頒布實施民法典《拿破侖法典》,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這表明,當

時的英、法、美國家都()

A.以三權分立實行分權制衡B.以革命的形式來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C.以暴力的手段來解決分歧D.以立法的形式來確保資本主義制度

【答案】D

【詳解】

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法國頒布《拿破侖法

典》,都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后,以立法形式確保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產階級統治,D項正確;

以三權分立實行分權制衡,與英國和法國的情況不符,排除A項;以革命的形式來推翻封建專制統治,

第6頁共89頁.

與美國的情況不符,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英、美、法等國以立法形式確

保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產階級統治,而以暴力的手段來解決分歧,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

選D項。

14.網絡熱詞“凡爾賽”與法國著名的凡爾賽宮有關。它從17世紀路易十四建宮殿時發展起來,后來成

為法國貴族奢侈生活的云集之地。法國大革命前夕,成為法蘭西王朝的首府。以下與法國大革命相關

的是()

A.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B.頒布《權利法案》

C.推翻了路易十四的統治

D.1792年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在法國大革命中,1792年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體現了革命向深層次發展,D項正

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英國于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路易十

四沒有被推翻,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15.1774—1781年間,瓦特分別申請了“分離式冷凝蒸汽發動機”和新型號“旋柄齒輪轉動”的技術專利,

這些技術給莫茲利發明的“螺切削”機床提供了持久和穩定的新動力,使得批量生產機器零件具備了可

能性。這反映了()

A.動力革命推動工業革命的發展B.專利制度開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

C.機器零件生產是工業革命的主流D.新能源的使用催生新技術的出現

【答案】A

【詳解】

根據材料“瓦特分別申請了……這些技術給莫茲利發明的‘螺絲切削’機床提供了持久和穩定的新動力,

使得批量生產機器零件具備了可能性”可知,動力技術的進步使得批量生產機器零件成為可能,有利于

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因此,動力革命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A項正確;技術革新開啟了工業革命

的進程,而非專利制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動力革命對工業革命的影響,無法體現工業革命的

主流,排除C項;材料中的技術專利主要圍繞的還是蒸汽這一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能源,并未體現新

能源的產生對新技術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

16.從結構圖中,我們可以直觀地認識到()

第7頁共89頁.

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西方進入工業文明時代成為“世界工廠”

A.虎門煙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B.中國一步步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C.英國工業革命后開啟了對中國資源的掠奪

D.19世紀中期的中國與西方存在巨大的差距

【答案】D

【詳解】

觀察結構圖,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結構圖反映了鴉片戰爭前后中國和西方的世界,根據關鍵信息“鴉

片戰爭”“工業革命”“工業文明”等可知,中國與同時期的西方存在著巨大的差距,D項正確;虎門銷煙

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項;結構圖不能反映出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會深淵的過程,排除B項;英國工業革命后開啟了對中國資源的掠奪雖然符合近代史實,但

是不是結構圖直觀可以得出的結論,排除C項。故選D項。

17.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世界歷史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程中發生

的重大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A.①巴黎公社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當時資本主義還處在上升時期

B.②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

C.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D.④蘇聯的解體向世界宣告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徹底失敗

【答案】A

【詳解】

第8頁共89頁.

根據所學可知,1871年,資本主義代表世界進步潮流,而巴黎公社運動是要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

產階級政權,這是它失敗的根本原因,A項正確;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三大改造的

寫成標志著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蘇聯的解體向世界宣告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受到了暫時挫折,

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

18.關于下圖反映的四股思潮說法正確的是()

圖一《蒙娜麗莎》圖二孟德斯鳩圖三《共產黨宣言》圖四《青年雜志》

A.圖一和圖四對文化的態度相同B.圖二是圖一反映的思潮的發展和深化

C.圖二和圖三分別代表了反動和進步的思潮D.四幅圖所反映的思潮互為因果關系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圖一《蒙娜麗莎》、圖二孟德斯鳩、圖三《共產黨宣言》、圖四《青年雜志》分別

對應的是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與新文化運動,據此分析,啟蒙運動宣揚理性主義思想,

是對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深化,兩者都代表了近代歐洲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B項

正確;圖一對應的文藝復興運動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旗幟,而圖四對應的新文化運動猛烈批判

傳統儒家文化,兩者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截然相反,排除A項;圖二啟蒙思想和圖三馬克思主義分別代

表了世界近代歷史上不同時期的進步思潮,排除C項;四幅圖所反映的思潮有的屬于資產階級思潮,

有的屬于社會主義理論,并不是互為因果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

19.下列史事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史事結論

①北約的成立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

②“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③不結盟運動興起世界形勢發展的總趨勢走向緩和,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

④蘇聯的解體標志著發展中國家已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9頁共89頁.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②對應正確,B

項正確;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①對應錯誤;不結盟運動興起

時期美蘇進行了冷戰,世界形勢發展的總趨勢沒有走向緩和,③對應錯誤;蘇聯解體和發展中國家已

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無關,④對應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

20.下面的漫畫中,在“1942”的床上,一個被稱為“聯合”的新生兒舒展著身子。一旁手持魔術棒的丘

吉爾和羅斯福在慶祝著,墻上畫像分別是露出滿意笑容的蔣介石和斯大林。該漫畫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莫斯科保衛戰粉碎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歐洲第二戰場在諾曼底開辟

C.蘇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扭轉二戰的局勢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答案】D

【詳解】

根據材料關鍵信息“1942”、“一個被稱為‘聯合’的新生兒舒展著身子”、“一旁手持魔術棒的丘吉爾和羅

斯福在慶祝著,墻上畫像分別是露出滿意笑容的蔣介石和斯大林”并結合所學可知,該漫畫最有可能反

映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項正確;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排除A項;歐洲第二戰

場在諾曼底開辟是194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蘇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扭轉二戰的局勢是

1942年7月——1943年2月,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C項。故選D項。

21.華為2021年營業收入為6368.07億元,與2020年同比下降28.6%。中國地區銷售收入4132.99

億元,同比下滑30.9%;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收入1314.67億元,同比下滑27.3%;亞太地區收入

536.75億元,同比下降16.7%;而美洲地區收入292.25億元,同比下降26.3%。上述現象表明

()

A.逆全球化現象嚴重B.數字經濟發展迅速C.貿易爭端順利解決D.信

息化成為新趨勢

第10頁共89頁.

【答案】A

【詳解】

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可知材料體現了逆全球化,即與全球化進程背道而馳,重新賦權于地方和國家

層面的思潮。美國封禁華為,禁止向華為出口芯片,打壓華為,同時許多國家禁止華為商品銷售,使

華為公司2021年的收入比2020年下降28.6%,,是與當今世界發展的全球化趨勢相違背的,是逆全

球化現象,A項正確;BC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A項。

22.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的共同影響是()

A.都形成戰后世界新格局B.都由英法美三國操縱

C.都化解了國家間的矛盾D.都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答案】A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召開的巴黎和會,簽訂了一系列和約,確立了列強在歐洲、西

亞和北非的統治秩序,形成了凡爾賽體系;雅爾塔會議對二戰后的世界作出了安排,奠定了雅爾塔體

系的基礎。由此可知,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的共同影響是“都形成戰后世界新格局”,A項正確;雅

爾塔會議參加國是美英蘇,排除B項;都化解了國家間的矛盾"的說法與史實不符,《凡爾賽和約》

過分宰割了德國,埋下了德國復仇的種子,后來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排除C項:巴黎和會召開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排除D項。故選A項。

23.1931年蘇聯購買的機器設備占世界機器設備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西方各國工商界紛紛擴大對蘇

聯的出口,但同時卻嚴格限制進口蘇聯商品。這一現象產生的背景是()

A.西方國家出現經濟危機B.新經濟政策推動蘇聯恢復

C.美國開啟國家干預模式D.蘇聯工業產值位居歐洲第一

【答案】A

【詳解】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正值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期間,此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擴大

出口,減少進口,導致題干材料所述現象的出現,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蘇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排

除B項:羅斯福新政于1933年實行,排除C項;蘇聯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在1937年

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排除D項。故選A項。

24.20世紀人類爆發了兩次世界性的戰爭,下列發生在期間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日本偷襲珍珠港②諾曼底登陸③斯大林格勒戰役④凡爾登戰役

第11頁共89頁.

A.④①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答案】A

【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①日本偷襲珍珠港發生在1941年,②諾曼底登陸發生在1944年,③斯大林格勒戰

役發生在1942年,④凡爾登戰役發生在1916年,所以以上時間的正確順序應是④①③②,A項正確;

而ABCD四個選項中,④凡爾登戰役發生在1916年,應排在最前面,排除B項、C項;凡爾登戰役

發生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④應在③之前,排除D項。故選A項。

25.下表體現的羅斯福新政的措施是()

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橋梁新機場地下水道

12.2萬幢66.4萬英里7.7萬座285個2.4萬英里

A.整頓金融體系B.調整農業政策

C.“以工代賑”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答案】C

【詳解】

根據題干材料,公共設施建設,體現羅斯福新政的措施是“以工代賑”,通過增加公共建設增加就業崗

位,C項正確;整頓金融體系是對銀行進行調整,恢復對金融業的信心,排除A;調整農業政策是對

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排除B項;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社

會穩定,排除D項。故選C項。

26.“痛毆賣國賊,火燒趙家樓。除奸不惜死,來把中國救。”青年學生,總是用他們滿腔的熱血與辛

勤汗水書寫著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1919年,就是這樣一群學生揭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序幕。這個新時

代是()

A.資產階級革命時代B.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

C.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D.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

【答案】C

【詳解】

依據材料“1919年,就是這樣一群學生揭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序幕”并結合所學可知,描述的事件是1919

年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項正確;五

第12頁共89頁.

四運動不是資產階級革命,排除A項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是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期間,排除B項;2017

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排除D項。

故選C項。

27.《震撼世界的十天》一書是美國著名記者約翰·里德在親歷十月革命之后寫成的紀實作品,被譽為

研究十月革命的經典文本。據所學知識判斷,當時最“震撼世界”的是()

A.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首次偉大嘗試B.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建立

C.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D.推翻了俄國沙皇專制統治

【答案】C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

義國家,C項正確;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首次偉大嘗試,排除A項;二月革命后,資產階

級臨時政府的建立,排除B項;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排除D項。故選C項。

28.丘吉爾在蘇黎世大學的演講中說:"歐洲國家痛定思痛,為免遭戰禍而聯合起來,成立歐洲合眾

國;屆時國與國的界限將大大減少,不受限制的旅行將成為可能,歐洲經濟將成為一個整體,作為現

代國家和文明之母的歐洲將再現輝煌。”從材料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歐洲聯合的原因B.歐洲聯合對美國的影響

C.歐洲聯合的意義D.歐洲人生活的變化

【答案】B

【詳解】

題干沒有涉及歐洲聯合對美國的影響,B項符合題意;根據題干“為免遭戰禍而聯合起來,成立歐洲合

眾國”可的儲歐洲聯合的原因,排除A項;根據題干“歐洲經濟將成為一個整體,作為現代國家和文明

之母的歐洲將再現輝煌”可得出歐洲聯合的意義,排除C項;根據題干“屆時國與國的界限將大大減少,

不受限制的旅行將成為可能”可得出歐洲人生活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

29.“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僅能在聯邦控制下的邦聯領土上生效,邊界蓄奴州(德拉瓦州、肯

塔基州等)的奴隸制度因其仍效忠聯邦而不受影響。任何脫離聯邦的州只要在宣言生效前重新加入聯

邦,其奴隸制度就不受影響。”材料意在強調該宣言()

A.目的是維護國家統一B.廢除黑人奴隸制度

C.加快了戰爭的進程D.緩和南北方的矛盾

【答案】A

第13頁共89頁.

【詳解】

根據材料“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僅能在聯邦控制下的邦聯領土上生效,邊界蓄奴州(德拉瓦州、

肯塔基州等)的奴隸制度因其仍效忠聯邦而不受影響。任何脫離聯邦的州只要在宣言生效前重新加入

聯邦,其奴隸制度就不受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主要強調該宣言是維護國家統一。1862年,

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奴隸可以作為

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調動了美國廣大黑人的參戰積極性,扭轉了美

國南北戰爭的戰局,使戰爭形勢有利北方A項正確;廢除黑人奴隸制度的目的是維護國家統一,排除

B項;“加快了戰爭的進程”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項;《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化了南北方的矛盾,

排除D項。故選A項

30.英國學者梅森在《冷戰》一書中認為,由于美、蘇兩國的實力均衡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

因此冷戰時期可以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能支持梅森這一定義的典型事例是()

A.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B.朝鮮戰爭爆發

C.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D.古巴導彈危機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1962年,發生了古巴導彈危機,美蘇雙方到了使用核武器的臨界點,但因為雙方實力

均衡,爆發核戰爭就是互相毀滅,這反而使雙方互相退讓,避免了戰爭的爆發,保持了和平,因此,

冷戰時期可以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D項正確;材料說的是冷戰的典型事件,不是反法西斯聯

盟、朝鮮戰爭、聯合國,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31.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經歷了由美蘇兩極格局到“一超多強”再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的演變。當今世界,推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B.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經濟實力的增長

C.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

D.計算機網絡將世界各地區聯結成為了一個整體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級格局瓦解后,美國極力構筑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但隨著歐盟、日本、

中國、俄羅斯等經濟實力的增長,這些政治力量推動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演變,B項正確;聯合

第14頁共89頁.

國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在維護國際和平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世界政

治格局多極化沒有關系,排除A項;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發展方面的國際組織,與材料中的世界

政治格局多極化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計算機網絡創造了人類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觀念,與材料

主旨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32.以下示意圖反映的革命道路是()

十月革命→中共一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共七大→開國大典

A.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道路B.舊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C.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革命道路D.解放軍戰略反攻道路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在中國的傳播,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

基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共七大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

國化的進程實行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指導思想。開國帶點標志著新中國成立,

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因此示意圖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革命道路,C項正確;舊民主

主義革命包含了農民階級的反抗革命,以及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

國家為目的的資產階級革命,排除B項;題干沒有有涉及紅軍長征道路、解放軍戰略反攻道路的信息,

排除AD項。故選C項。

33.《大國崛起》解說詞:“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

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這里的“偉大實

踐”是指()

A.推翻了沙皇俄國專制統治B.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C.形成了斯大林模式D.實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

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并結合所學可知,1917年列寧領

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由此可知,材

料中的“偉大實踐”是指“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B項正確;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國

第15頁共89頁.

專制統治,排除A項;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紀三十年代,排除C項;蘇聯通過1928-1937年的兩個

五年計劃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排除D項。故選B項。

34.下面是二戰進程示意圖,①處應為()

A.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B.日軍偷襲珍珠港

C.諾曼底登陸D.日本簽署投降書

【答案】A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A

項正確;日本偷襲珍珠港發生在1941年,排除B項;諾曼底登陸發生在1944年,排除C項;日本簽

署投降書發生在1945年,排除D項。故選A項。

35.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不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對這句話

的正確理解是()

A.一戰是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B.沒有一戰就沒有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

C.一戰激化了俄國的各種矛盾,推動了革命的發生

D.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必須具備戰爭條件

【答案】C

【詳解】

根據“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可得出其強調的是

一戰進一步激化了俄國內部的矛盾,是革命爆發的催化劑,C項正確;十月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不是

一戰,排除A項;十月革命必然爆發,排除B項;一戰只是催化劑,而不是必備,排除D項。故選C

項。

36.協約國聯軍總司令、法軍元帥福熙在寫給法國總理的信中說:“(華工)是非常好的勞工,他們可

以成為最好的士兵,在炮彈的狂射之下,他們能保持很好的姿態,毫不退縮。”他意在稱贊中國勞工()

A.大都成為沖鋒在前的戰士B.有助于協約國對敵作戰

C.在一戰中對法國貢獻最大D.推進了戰爭的勝利進程

第16頁共89頁.

【答案】B

【詳解】

依據“(華工)是非常好的勞工,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士兵,在炮彈的狂射之下,他們能保持很好的姿

態,毫不退縮。”可見法軍元帥在一定程度上認同了華工對協約國對敵作戰的貢獻,B項正確;華工在

一戰中主要承擔各種后勤工作。并不是作為士兵直接參戰,排除A項;“華工在一戰中對法國貢獻最大”

顯然夸大了華工的作用,題干中也沒有體現,排除C項;題干在一定程度上稱贊了中國華工對協約國

作戰的貢獻,但沒有體現推進了戰爭的勝利進程,排除D項。故選B項。

37.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取了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并由此形成

了新的世界格局。冷戰開始的標志是()

A.“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歐洲復興計劃的實施D.“北約”的建立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B項正確;“門戶開放”政策是

美國在19世紀末針對中國提出的政策,與冷戰無關,排除A項;歐洲復興計劃的事實和“北約”的建立

都是在杜魯門主義提出之后,排除CD項。故選B項。

38.20世紀的人類歷史上出現了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促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向勞動人民讓步,

因而有學者說:“如果地球上沒有社會主義制度,就不會有資本主義的福利制度。”該學者旨在說明國

際社會主義運動發展()

A.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B.解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C.刺激了西方國家經濟的發展D.促進了西方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

【答案】D

【詳解】

依據“促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向勞動人民讓步”“如果地球上沒有社會主義制度,就不會有資本主

義的福利制度。”可見該學者旨在說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發展促使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實

行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貧富差距,改善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D項正確;題干沒有體現

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發展與歐洲一體化之間的關系,排除A項;西方社會保障制度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

產關系的局部調整,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排除B項;題干沒有反映國際社

第17頁共89頁.

會主義運動發展刺激西方國家經濟的發展,而是反映其刺激了資本主義福利制度,排除C項。故選D

項。

39.“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它使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化為現實”。文中的“革命”和“理

論”分別指()

A.法國的巴黎公社運動和啟蒙思想B.俄國的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C.中國的辛亥革命和三民主義D.俄國的二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把

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成了現實,B項正確;巴黎公社是一次無產階級專政的嘗試,失敗了,排除A項;

辛亥革命、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排除CD項。故選B項。

40.2022年2月24日,伴著連天的炮火聲,俄烏戰爭正式打響,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俄烏沖突

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烏克蘭想加入北約。以下關于北約說法正確的是()

A.歐洲政治經濟集團,維護歐洲發展

B.世界最大的政治組織,維護世界和平

C.世界最大貿易組織,促進全球貿易發展

D.冷戰時期的產物,是美國控制下的軍事政治集團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1949年成立的北約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是美國控制下的軍事政治集團,D項正確;北約不

是歐洲的集團,排除A項;B項是聯合國,排除B項;C項是世貿,排除C項。故選D項。

41.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一年,以下發生在當年的史實正確的是()

A.在紐約簽訂的《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成立

B.7月爆發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成為二戰的轉折點

C.中途島戰役使得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實力大大提高

D.《開羅宣言》簽訂,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

【答案】B

【詳解】

第18頁共89頁.

根據所學,1942.7-1943.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轉折點。B項正確;1942年1月1日,美、

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排除A項;中途島戰役是美國

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于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在這次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

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該戰役的勝利深深鼓舞了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士氣,取得扭轉太

平洋戰爭局勢的勝利。排除C項;《開羅宣言》是1943年,排除D項。故選B項。

42.從公元元年到18世紀末,地球平均約350年增加1億人口。19世紀,世界人口平均約10年增加

1億人口。進入20世紀,前50年世界人口平均每2年就增加1億。至2025年,世界人口可能超過80

億。據此可知()

A.各國政府都重視人口問題B.世界人口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

C.全球溫飽問題已得到解決D.地球生態系統將承受巨大壓力

【答案】D

【詳解】

根據材料“進入20世紀,前50年世界人口平均每2年就增加1億。至2025年,世界人口可能超過80

億”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內容強調的是世界人口增長過快,這會給生態系統帶來巨大壓力,D項正確;

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各國政府對人口問題的態度,無法得出各國政府都重視人口問題的結論,排除A項;

材料內容強調的是世界人口增長過快,而不是強調世界人口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排除B項;材料內

容沒有涉及全球溫飽問題,并且全球溫飽問題已得到解決不符合現實,排除C項。故選D項。

43.“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殖民地地區出現了革命的浪潮。雖然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

以前的那些年里,但卻正是戰爭本身直接促進了革命……這些起義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20年中最

終摧毀歐洲諸帝國的大動亂的序幕。”下列符合上述內容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義B.拉美獨立運動

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D.納米比亞獨立

【答案】C

【詳解】

據所學可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間是1920-1942年,屬于一戰后的民族民主運動,C項正確;印度民

族大起義發生于19世紀中期,拉美獨立運動發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納米比亞獨立是在20世紀

末,時間不符合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20年中最終摧毀歐洲諸帝國的

大動亂的序幕”,排除ABD項。故選C項。

第19頁共89頁.

44.芝加哥環境事務理事會展開了一項“各國民眾對全球化看法”的調查。調查顯示,雖然很多人支持

全球化的趨勢,但是他們也擔心貿易會損害環境,威脅就業機會。中國和韓國受訪的民眾當中,各有

將近90%的人認為經濟全球化從總體上講是好事。但是在美國,只有60%的受訪者這樣認為。法國的

比例更低,對經濟全球化持積極看法的人只有40%多一點。這表明

A.發達國家全球化支持率高于發展中國家B.世貿組織受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控制

C.發展中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D.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答案】D

【詳解】

根據“調查顯示,雖然很多人支持全球化的趨勢,但是他們也擔心貿易會損害環境,威脅就業機會”可

知,材料表明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國之間相互

依存而又相互競爭。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

爭中的利益失衡,D項正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材料顯示全球化支持率比發達國家美國、法國要高,

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世貿組織受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控制,排除B項;發展中國家并不是經濟全

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排除C項。故選D項。

45.一戰爆發后,遠離歐洲的日本對德宣戰。在對德通和宣戰詔書中,聲稱是為了“永保東亞和平”及“維

護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發表演說:強調日本參戰是對德國鼓動干涉還遼的復仇戰。這些行為

A.意在掩蓋參戰意圖B.維護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C.力圖保護東亞和平D.反映出德日矛盾是一戰的主矛盾

【答案】A

【詳解】

日本的種種對德參戰的理由都是借口,都為了掩蓋其參戰的意圖,即瓜分世界,爭奪利益,A項正確;

日本本身的這些行為并不能維護英日同盟的利益,維護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種借口,排除B項;保護

東亞和平也是一種借口,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意圖并不是要講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講日本對德宣戰

的意圖,排除D項。故選A項。

46.“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這些史實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A.民族解放潮流不可阻擋B.亞非拉地區合作加強

C.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D.美蘇兩極格局的崩潰

【答案】A

【詳解】

第20頁共89頁.

1955年萬隆會議是亞非歷史上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

獨立的斗爭,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1999年巴拿馬收回巴拿馬

運河主權反映了拉美國家捍衛國家主權的斗爭,因此這些史實反映了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不可

阻擋,舊的殖民體系走向瓦解,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但沒有體現亞

非拉地區合作加強,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的是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發展的時代潮流,沒有體現和平

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排除C項;1991年蘇聯解體宣告美蘇兩極格局崩潰,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

選A項。

47.資本主義制度就像一棵出現枯枝爛葉的樹一樣,激進分子說:“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說:“不要動

它。”羅斯福則采取折中的辦法:“讓我們把它修剪一下。”羅斯福的“修剪”

A.徹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B.根除了美國經濟大危機的根源

C.形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D.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答案】D

【詳解】

材料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讓我們把它修剪一下。”說明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

善,根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國家干預經濟,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D項正確;

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沒有廢除資本主義制度,不能徹底解決美國資本主義

社會的根本矛盾,排除A項;美國經濟大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羅斯福新政沒有廢

除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根除美國經濟大危機的根源,排除B項;C項不符合羅斯福新政,排除。故選

D項。

48.下列圖片內容可以用來共同佐證

A.社會制度的對抗B.大國之間的較量C.多極化下的世界D.強權主義的威脅

【答案】B

【詳解】

第21頁共89頁.

左圖反映英德競爭,中圖反映美蘇對抗,右圖反映中美較量,三幅圖片可以用來共同佐證大國之間的

較量,B項正確;A項不符合左圖,排除;C項只符合右圖,排除;圖片反映的是大國間的對抗,無法

體現強權主義的威脅,排除D項。故選B項。

49.武威市某中學九年級歷史活動課上,同學們在探討有關經濟全球化趨勢和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問

題時,得出下列四個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美國不愿與“多強”進行合作,不需要大多數國家的支持,為所欲為

B.發展中國家從中獲得資金、技術和經驗,對它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C.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聯盟、亞太經合組織等經濟組織

D.“一超多強”指美國及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世界格局出現了多極化發展趨勢

【答案】A

【詳解】

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企圖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個以美

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對美國的企圖形成制約,美國不能為所

欲為,A項符合題意;在經濟全球化中,發展中國家從中獲得資金、技術和經驗,對它們來說既是機

遇又是挑戰,B項不符合題意;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聯盟、亞太經合組織等經濟組織體現了世界經濟

全球化的發展趨勢,C項不符合題意;“一超多強”指美國及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世界格局出

現了多極化發展趨勢,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項。

50.“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資本主義工業特別是私有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1881年到1893年,工

廠數目由1100家增加到3300多家……”材料中工廠數目的增加得益于維新措施中的

A.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B.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

C.“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近代經濟D.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答案】C

【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明治維新中的“殖產興業”,大力發展近代經濟促進了日本近代工業的發展,使得

工廠數目不斷增長,C項正確;廢藩置縣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項;“文明開化”是社會風氣方面

的措施,排除B項;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和工廠數目的增加沒有必然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

51.九年級某同學準備撰寫有關一戰的小論文,搜集了相關資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斯皮爾伯格導演影片《戰馬》

B.文獻縮微復制中心《民國外交部第一次世界大戰檔案匯編》

第22頁共89頁.

C.肖洛霍夫創作小說《靜靜的頓河》

D.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主要是遺址、實物、原始檔案等,文

獻縮微復制中心《民國外交部第一次世界大戰檔案匯編》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檔案,更接近與第一

次世界大戰的史實,可行度更高,B項正確;影片《戰馬》、小說《靜靜的頓河》、丘吉爾《第一次

世界大戰回憶錄》都屬于摻雜個人觀點的藝術材料,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

52.作為世界上首個發明并使用紙幣的國家,中國正引領全球支付體系邁入新時代。無論是美國、日

本還是歐洲,都沒辦法像中國這樣,依靠手機和二維碼完成近乎零現金的日常生活。這主要得益于

A.國際新秩序的建立B.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C.生物科學不斷突破D.經濟全球化的加強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依靠手機和二維碼完成近乎零現金的日常生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

來,人類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到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電子計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