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滬科新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滬科新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滬科新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滬科新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滬科新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科新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題文】“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描述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這一戰役指的是A.巧渡金沙江B.臺兒莊戰役C.淮海戰役D.渡江戰役2、我黨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二月抗爭B.四五運動C.劉少奇被迫害致死D.鄧小平被打成走資派3、如表數據說明了()

。中國(1952年產量)印度(1950年產量)美國(1950年產量)鋼產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發電量(人均)2.76千瓦時10.9千瓦時2949千瓦時A.對我國建設十分悲觀B.人民生活狀況有待改善C.我國農業、工業發展不平衡D.我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4、祖國大陸實現統一的標志是A.抗日戰爭勝利B.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5、下列條約中開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內地最遠的是()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D.《瑗琿條約》6、宣傳板和宣傳畫提煉和濃縮了時代的特色和精華。觀察下邊圖片,判斷此圖片于哪次會議有關()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會議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7、“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歌詞中歌頌的兩位偉人是A.孫中山B.鄧小平C.毛澤東D.劉少奇8、.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A.陳獨秀B.李大釗C.康有為D.袁世凱9、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的對象包括()A.袁世凱B.吳佩孚C.孫傳芳D.張作霖10、國家要穩定,經濟要發展,法律是保障,下列基本原則為《民法》和《刑法》所共有的是()A.平等B.自愿C.公平D.誠實11、下列人物屬于20世紀50—60年代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期的模范代表的是()A.鄧稼先B.王進喜C.焦裕祿D.雷鋒12、中國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是因為()A.朝鮮爆發內戰B.美國出兵侵略朝鮮C.美國侵略軍嚴重威脅中國安全D.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13、北伐戰爭的主要戰場是()A.廣東B.北京C.湖南D.湖北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歷時1300多年的_____________。15、【題文】圍繞“近代化的探索”這一主題;某歷史小組搜集到如下資料,進行探究活動,請你幫忙。(10分)

資料:。A.變者,天下之公理也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C.1861年,曾國藩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D.《青年雜志》創刊號請完成:

(1)資料A中的名言出自誰?(1分)資料B是什么組織的綱領?(1分)資料D是哪一年創辦的?(1分)

(2)將相關資料的字母代號填在對應的括號里。(4分)

屬于洋務運動時期的是()屬于戊戌變法時期的是()

屬于辛亥革命時期的是()屬于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是()

(3)資料B的綱領后來被誰闡發成什么?(2分)

(4)資料D的雜志從第二卷起被改為什么?(1分)16、【題文】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綜合國力逐步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我國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來提出的___________五項原則,逐漸成為各國公認的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2)1955年;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提出“___________”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3)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五大___________之一;在___________的前提下,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7、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開始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______(判斷對錯)18、(1)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關于____問題的討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鄧小平是我國____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2)習近平強調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____、人民幸福。為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二個目標是:到____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____制度,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鄧小平提出了“____”的偉大構想。19、李先生親身經歷了香港回歸及以后的發展,高興地說:“香港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正是因為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才能有今天的繁榮和穩定。”(1)錯誤:理由:(2)錯誤:理由:20、1935年1月在長征途中召開的____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1、____的完成使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共____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3題,共30分)22、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消滅,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______(判斷對錯)23、《伊利亞特》描述了希臘人如何戰勝自然造成的險阻,贊美了希臘人的聰明與智慧;《奧德賽》描寫了古代的特洛伊戰爭,贊美了希臘人的力量和勇敢。24、1861年,中國設立了第一個正式外交機構——總理各國事物衙門。評卷人得分五、識圖題(共3題,共9分)25、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探索史。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前赴后繼,不斷探索。閱讀圖片,回答問題。

(1)圖一為李鴻章創辦的近代企業之一。這些近代企業的創辦,客觀上有何進步作用?(2)圖二中譚嗣同是戊戌變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維新派為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3)圖三中的孫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國的革命事業。圖一和圖三中所反映的探索之路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區別是什么?(4)圖四反映了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有學者指出,“五四運動是第一場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這里“起點”的含義是什么?26、歷史圖片是歷史場景的形象呈現;是歷史過程的真實記錄,結合圖片回答問題。

圖一圖二圖三(1)圖一、圖二反映的各是什么歷史事件?

(2)圖三所反映事件的開始標志是什么?我國實行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圖二與圖三之間有何內在聯系?27、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材料二為了高效記憶、理解歷史知識,小英繪制了一張歷史圖表(圖2)。(1)根據材料一圖1所示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歸納出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三條主線。(2)材料二(圖2)第三個方框中最能①體現“完全”二字的內容是什么?(3)請你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二(圖2)表達的含義。(4)面對列強的侵略,在中國近代史上,涌現出許多“鄧世昌”式的英雄,請你再列舉兩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D【分析】【解析】本題考查了渡江戰役,詩句出自現代詩人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得到渡江戰役勝利消息后所作詩作。【解析】【答案】D2、C【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文化大革命中打擊迫害老干部和一批革命家,其中我黨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劉少奇被誣陷迫害致死。故答案是C。3、D【分析】題干表格數據中說明當時我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水平很低,工業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的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低于發達國家.為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故選D.

本題考查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提煉材料觀點.【解析】D4、D【分析】【解析】試題分析:西藏和平解放時,香港還被英國占領,澳門還被葡萄牙占領。從中國地域而言,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的統一,但還不能稱為是全部統一,因為在東南沿海還有部分島嶼(如臺灣),還未解放,只能稱作是祖國大陸的統一。大陸指的是指除港,澳,臺以外的中國的領土,所以大陸實現統一的標志是西藏和平解放。故選D項。考點:本題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解析】【答案】D5、B【分析】本題考查《馬關條約》。1894年發生的甲午中日戰爭,經過黃海大戰和威海衛戰役等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國戰敗,被迫于1895年簽署《馬關條約》,中國開放重慶、沙市、蘇州和杭州為商埠,開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內地。故選B。【解析】B6、D【分析】略【解析】D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7、BC【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鄧小平理論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45年,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開始走上了富裕之路,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因此歌曲歌頌的是毛澤東和鄧小平,本題選BC。考點: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解析】【答案】BC8、AB【分析】1915年;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領導的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康有為是戊戌變法代表人物,袁世凱是北洋軍閥頭目.

故選AB.

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特點和曲折艱辛.【解析】AB9、BCD【分析】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

故選:BCD。

本題主要考查國民革命軍北伐的對象.

本題旨在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伐戰爭的目的、對象、結果和意義.【解析】BCD10、AC【分析】據題意可知;國家要穩定,經濟要發展,法律是保障,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和《刑法》也不例外,它們所共有的基本原則有堅持平等;公平公正.而法律是強制執行的,不是自愿的,B不符合題意;D誠實局限于道德層面,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本題考查《民法》和《刑法》.

本題掌握《民法》和《刑法》相關知識.【解析】【答案】AC11、ABCD【分析】略。

【解析】ABCD12、CD【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侵略者打到鴨綠江邊,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為了保家衛國,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

故選CD.

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原因.

注意準確識記抗美援朝的時間、原因、意義等內容.【解析】CD13、CD【分析】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經過半年的斗爭,北伐軍從長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故選CD.

本題考查北伐戰爭.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大史實.【解析】C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略

【分析】【解析】試題分析: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了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考點:科舉制度的廢除【解析】【答案】科舉制度15、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中國近代化發展歷程的認識;解題思路如下:

(1)要求學生回答資料A;B,D的相關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料A是維新派梁啟超的名言,資料B是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資料D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志》

(2)要求學生把資料代號天災下面的內容里;根據所學知識,相對應的知識是:A對應戊戌變法B對應辛亥革命,C對應洋務運動,D對應新文化運動。

(3)資料B后來被誰闡釋為什么;根據所學知識,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對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進一步解釋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

(4)要求學生回答資料D的雜志從第二卷起被改為什么;根據新文化運動的史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開始改名為《新青年》。

考點:中國近代化的探索。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識記能力,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都是教材基礎知識也是考試命題的重點,學生一般根據課本知識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屬于送分題。【解析】【答案】

(1)梁啟超(1分)中國同盟會(1分)1915年(1分)

(2)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A

辛亥革命:B新文化運動:D(4分)

(3)孫中山三民主義(2分)

(4)《新青年》(1分)16、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53年,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漸成為各國公認的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外交事業的發展·中美關系正常化·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解析】【答案】和平共處;求同存異;常任理事國、一個中國。17、略

【分析】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20多萬人,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開始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全面內戰爆發和國民黨的重點進攻的相關史實。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20多萬人,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的解放區是陜甘寧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全面內戰爆發和國民黨的重點進攻的相關史實。【解析】√18、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鄧小平的相關內容。1978年,在中國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尖銳地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他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故填:真理標準、改革開放。(2)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夢的相關內容。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二個目標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故填:民族振興、中華人民共和國。(3)本題主要考查了民族區域自治和一國兩制的相關內容。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是國家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了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故填:民族區域自治、一國兩制。【解析】(1)真理標準改革開放(2)民族振興中華人民共和國(3)民族區域自治一國兩制19、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相關內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后設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不是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后我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深圳。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經濟特區保持的是社會主義制度。(2)本題考查的是“一國兩制”構想對香港的意義。香港回歸以來,之所以能夠保持今天的繁榮和穩定,得益于“一國兩制”的構想。只有大陸實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香港沒有。考點: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國兩制”構想;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香港特別行政區【解析】【答案】(1)錯誤:香港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理由:香港回歸后設立的是特別行政區,不是經濟特區。(2)錯誤: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理由:香港回歸及發展是得益于“一國兩制”的構想。20、遵義會議【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紅軍不怕遠征難”史實的識記。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子目“紅軍不怕遠征難”中的內容:“1935年1月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可知,故填遵義會議。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不怕遠征難”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長征的原因、時間、路線、結果和影響。21、略

【分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使我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已經被消滅,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故第一個空填社會主義改造,第二個空填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析】社會主義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四、判斷題(共3題,共30分)22、√【分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天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業生產迅速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掌握土地改革的內容和意義。【解析】√23、×【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文學作品內容的了解。【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文學作品的了解24、√【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洋務運動的相關內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為清政府辦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豐帝批準成立,是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機構。故此題正確,故選T。【解析】T五、識圖題(共3題,共9分)25、略

【分析】(1)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影響。為維護清朝統治,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洋務派還興建新式學堂,培養人才,洋務派籌建海軍,創辦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統治,但結果沒有能夠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不過,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卻產生了積極的后果: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的內容。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是戊戌變法在經濟方面的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在經濟方面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3)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和洋務運動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不同。圖二反映的是洋務運動,其目的是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圖三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是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要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

(4)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補課指的是具有反帝性,是辛亥革命的補課;起點是指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中國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解析】(1)作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措施: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3)區別:圖二是為了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圖三則是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4)含義: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6、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開國大典和抗美援朝的相關內容。結合圖片一和圖片二的信息,根據教材所學得知,指的是開國大典和抗美援朝。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直到21:00才結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志。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五次大規模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2)本題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相關內容。圖三指的是農民在丈量土地。地主、富農占有大部分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貧農、中農和雇農占有少量土地,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的剝削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的農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土地改革開始標志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鞏固新生的政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