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統編版2024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統編版2024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統編版2024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統編版2024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統編版2024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統編版2024九年級科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單選題(共9題,共18分)1、根據下列實驗現象可以判斷某溶液一定呈堿性的是()A.溶液中滴入石蕊顯紅色B.溶液中滴入酚酞顯紅色C.溶液中滴入酚酞不變色D.常溫下,測得溶液的pH<72、(2016?溫州)白尾黃鼠是沙漠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它在高溫環境下體溫的晝夜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動物體溫在一定范圍內波動B.該動物在6時左右體溫達到最低值C.該動物在6時至9時產熱量與散熱量相等D.該動物體溫的晝夜變化是對沙漠環境的適應3、物質世界在不斷變化,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晾干衣服B.食物腐敗C.燈泡發光D.壓榨果汁4、下列化學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CaO+H2O═Ca(OH)2B.HCl+AgNO3═AgCl↓+HNO3C.3H2SO4+2Fe(OH)3═Fe2(SO4)3+6H2OD.H2SO4+BaCl2═BaSO4↓+2HCl5、在農田中試用某種農藥防治害蟲,使用年數越長,效果越差。對這一現象的下列解釋正確的是()A.農藥使害蟲發生了抵抗農藥的變異B.農藥選擇了害蟲中能抵抗農藥的變異C.害蟲會自然發生并鞏固農藥的變異D.農藥質量越來越差6、下列推論正確的是()A.燃燒都伴隨著發光、放熱,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就是燃燒B.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呈堿性C.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D.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7、下表中,除去物質中所含少量雜質的方法和反應類型歸類均正確的是()。選項物質所含雜質除去方法反應類型ACuO粉Cu粉在空氣中加熱化合反應BH2HCl通過盛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分解反應CCO2CO通過灼熱的CuO置換反應DNaClNa2SO4溶解,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并過濾復分解反應A.AB.BC.CD.D8、(2016?紹興)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移動物體到某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則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將物體靠近凸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須遠離凸透鏡,且光屏移動距離先大于后小于物體移動距離;

②同時移動物體與光屏;且移動距離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

③換用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動光屏,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

④保持物體和光屏位置不變,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個清晰的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9、下列說法中不屬于排泄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的一項是()A.可以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B.能夠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C.可以將水、無機鹽等代謝廢物排出D.有利于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在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____。11、氫氧化鈣俗稱____或____,化學式為Ca(OH)2,水溶液是____,具有____性。12、如果卡車空載和滿載時都以同樣的速度行駛,那么空載時具有的動能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滿載時具有的動能;停放在山頂上的卡車具有的重力勢能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該卡車在山下時具有的重力勢能。13、如圖所示,是某護城河上的一座吊橋.設吊橋的重力對轉軸O的力臂為L1,繩子拉吊橋的力為F,拉力F對轉軸O的力臂為L2,如果繩重、摩擦及風的阻力不計,那么在守橋士兵將吊橋由水平位置緩慢拉至圖中虛線豎直位置的過程中,L1____,L2____,F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14、電烙鐵的銘牌上標著“220V25W”字樣,它正常工作20s,消耗電能____J.15、端午小長假,小明的爸爸、媽媽帶他到黃山去旅游.在外出旅游期間,小明為了了解家里冰箱的耗電情況,他關閉了家里的其他用電器的電源,用電能表測出了冰箱所消耗的電能,數據如下圖所示,則冰箱消耗的電能為____度,合計____J.

6月20日上午6:006月22日下午18:0016、已知一定溫度下硫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氣;SO2、SO3都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現進行如下實驗:①加熱10g硫酸銅粉末至完全分解,②將生成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濃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結束后稱量①中固體質量變為5g,②中溶液增加了4.5g.該實驗中硫酸銅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7、植物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評卷人得分四、其他(共2題,共12分)18、在一個圓筒紙盒里有一條形磁鐵;圓筒紙盒外放一些小磁針.如圖所示,是各個小磁針的指向示意圖,請你畫出圓筒紙盒里條形磁體并標明N;S極.

19、(1)如圖1所示;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AB在平面鏡中的像.

(2)為了使輕質杠桿AB在如圖2所示位置靜止,請你在杠桿上畫出所施加最小力F1的示意圖.

評卷人得分五、解答題(共3題,共21分)20、有兩根長短、粗細相同的鐵條和鋁條,請你至少用三種不同的方法把它們區分開來,說明區分的依據和具體方法。21、如果一次失血不超過400毫升,人會出現什么癥狀呢?22、將1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稀釋為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稀釋后溶液的質量為多少克?稀釋所需的水的質量為多少克?參考答案一、單選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分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堿性溶液的pH大于7;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石蕊試液變藍.本題考查了溶液酸堿性的判斷,完成此題,可以依據溶液的pH以及指示劑的變色進行.

【解答】解:A.石蕊試液在酸性溶液中為紅色;故錯誤;

B.酚酞在堿性溶液中為紅色;溶液中滴入酚酞顯紅色,則溶液一定呈堿性,故正確;

C.酚酞在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為無色;溶液中滴入酚酞不顯色,則溶液一定不是堿性,故錯誤;

D.常溫下;測得溶液的pH<7,則溶液呈酸性,不是堿性,故錯誤.

故選B.2、C【分析】【分析】哺乳動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體表被毛覆蓋有保溫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等特征.正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解:A;據圖可見:該動物體溫在35℃~40℃內波動;A正確;

B;據圖可見:該動物在6時左右體溫達到最低值;B正確;

C;據圖可見:該動物在6時至9時體溫開始上升;說明產熱量大于散熱量,C錯誤;

D;生物適應環境;該動物體溫的晝夜變化是對沙漠環境的適應,D正確.

故選:C3、B【分析】【解答】解:A;晾干衣服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燈泡發光過程中只是能量的相互轉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壓榨果汁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4、C【分析】【解答】A;氧化鈣和水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故A錯誤;

B;硝酸銀為鹽;不滿足中和反應的定義,故B錯誤;

C;硫酸為酸;氫氧化鐵為堿,該反應生成的硫酸鐵為鹽,同時生成了水,所以該反應為中和反應,故C正確;

D;氯化鋇為鹽;不滿足中和反應的定義,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中和反應是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反應物是酸和堿,生成物是鹽和水,據此進行分析判斷.5、B【分析】【解答】首先害蟲存在兩種變異品種:抗藥能力強的害蟲與抗藥能力差的害蟲。農藥使害蟲中抗藥能力差的害蟲死亡;而抗藥能力強的害蟲活了下來。這樣控制抗藥能力強的基因得到積累與加強,使用時間越長,效果越差,是因為農藥選擇了害蟲中能抵抗農藥的變異,故選: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人工選擇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記住所學的知識,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6、B【分析】【分析】燃燒是指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發光;發熱的比較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都伴隨著發光、放熱;但是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是燃燒,如電燈發光、放熱;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呈堿性,這是堿性溶液的性質;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如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但是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如鋅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本考點考查了燃燒、堿和堿的性質等,要加強記憶有關的知識點,在理解和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強,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解答】解:A;燃燒都伴隨著發光、放熱;但是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是燃燒,如電燈發光、放熱,故選項錯誤;

B;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呈堿性,這是堿性溶液的性質,故選項正確;

C;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如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選項錯誤;

D;但是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如鋅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故選項錯誤;

故選B.7、A【分析】【分析】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若采用的方法正確,再判斷反應類型是否正確.【解答】解:A;Cu粉能與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和反應類型歸類均正確.

B、HCl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H2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項反應類型歸類錯誤.

C;CO通過灼熱的CuO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但該反應的反應物均為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反應類型歸類錯誤.

D、Na2SO4能與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鋇(過量的),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故選:A.8、D【分析】【分析】(1)凸透鏡成像規律,最重要兩句話是:①物距(u)減小,像距(v)增大,像變大(應用于實像),②物距(u)減小,像距(v)減小,像變小(應用于虛像).(2)結合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表格:。物距(u)成像特點像距(v)應用u>2f倒立縮小實像f<v<2f照相機u=2f倒立等大實像v=2f測焦距2f>u>f倒立放大實像v>2f投影儀/幻燈機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虛像放大鏡此題考查了物距;像距的變化;焦距改變成像特點,光路可逆等知識,是凸透鏡成像的綜合應用題.

【解答】解:

①物體靠近透鏡即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光屏應遠離透鏡,當u>2f時光屏移動距離小于物體移動距離,當f<u<2f時光屏移動距離大于物體移動距離,所以光屏移動距離是先小于后大于物體移動距離,所以①錯誤.

②物體要成倒立;縮小、實像時物體移動距離應該大于光屏移動距離;所以②錯誤.

③換用焦距更小的透鏡;像會更前面會聚所以光屏必須靠近凸透鏡,所以③正確.

④根據光路可逆的保持物體和透鏡位置不變;可以光屏上成一個倒立;放大、實像,同時物距剛好是原來的像距,像距剛好是原來物距,所以④正確.

故選D.9、C【分析】【分析】排泄是將體內代謝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排泄的意義代不僅可以排出代謝廢物;而且還可以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解答】解: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無機鹽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質,這些物質在人體積聚多了對人體會造成危害,因此必須排尿.可見排尿對于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排出代謝廢物,而且還可以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故C符合題意.

故選:C.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植物【分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據此作答。

【解答】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可見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有三個,①完成物質轉變.它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不僅用來構成植物體的本身,也為其它生物以及人類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同時釋放出氧氣,除了滿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還供給了動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規模巨大的能量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它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從根本上改變了地面上的生活環境。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由這三大意義可知: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氣和能量的源泉,植物在自然界中起主導作用。

故答案為:植物11、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腐蝕【分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的俗名與性質,以及水溶液的俗名回答。

【解答】氫氧化鈣是一種常見的堿;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就是通常所說的石灰水,具有腐蝕性。

故答案為: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腐蝕12、小于大于【分析】【解答】卡車滿載時質量大于空載時的質量;因為行駛速度相同,故滿載時動能大于空載時動能;

在山頂的卡車高度大于在山腳的高度;故在山頂時重力勢能較大。

【分析】動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質量和速度,可根據物體的質量和速度變化判斷動能的大小變化,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反之越小;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質量和高度,可根據物體質量和高度變化來判斷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變化,質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13、減小增大減小【分析】【解答】如圖所示:繩子對吊橋的拉力F是杠桿的動力,吊橋的重力G是杠桿的阻力;支點到拉力作用線的距離(垂直線段)是動力臂L2,支點到重力作用線的距離是阻力臂L1。

吊橋在緩慢拉起的過程中,動力臂L2是在逐漸增大(在拉到繩子與吊橋垂直之前),阻力臂L1是在逐漸減小;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FL2=GL1,因為重力G不變,L2增大,L1減小;所以F減小。

【分析】分析吊橋在被緩慢拉起的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變化情況,根據動力臂和阻力臂變化情況就可以判斷出拉力的變化情況了。14、500【分析】【解答】解:由于正常工作,由P=可得:W=Pt=25W×20s=500J.

故答案為:500.

【分析】利用P=變形公式求出消耗的電能.15、2.79.72×106【分析】【解答】2109.8kW·h-2107.1kW·h=2.7kW·h=9.72×106J.

【分析】注意十分位上的數字“1”和“8”.16、4CuSO44CuO+2SO3↑+2SO2↑+O2↑【分析】【分析】由“反應結束后稱量①中固體質量變為5g;②中溶液增加了4.5g”可知,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然后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每個裝置的質量變化情況,從而分析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

【解答】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氧化銅的質量為10g﹣5g=5g,則反應生成氣體的質量為10.0g﹣5.0g=5g;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質量為4.5g,生成的氧氣的質量為5g﹣4.5g=0.5g;則參加反應的硫酸銅和生成氧化銅及生成的氧氣的質量比為10g:5g:0.5g=20:10:1,表現在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0÷160):(10÷80):(1÷32)=4:4: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不變,假設都生成二氧化硫,則根據硫原子的個數可知生成二氧化硫應該是4個分子,但這樣氧原子的個數反應前后不相等,同理假設都生成三氧化硫,氧原子的個數也不相等,因此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因此反應的方程式為:4CuSO44CuO+2SO3↑+2SO2↑+O2↑;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17、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實質都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故答案為:正確。

【分析】線粒體能將細胞中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四、其他(共2題,共12分)18、【分析】【解答】磁體外的磁場從N極回到S極;小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場方向.故答案為:

【分析】要知道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即為該點的磁場方向(或磁感線方向);

知道磁感線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