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湘教新版第四冊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有學者指出:17世紀,荷蘭人出現在東南亞摩鹿加群島時,以舊武器交換丁香和豆蔻花,當地國王起初要求的每625磅(香料)支付100兩白銀也被荷蘭殖民者強制降到50兩,且在很多情況下,公司不支付貨幣,而是支付當地居民不愿使用的商品。由此可知,早期殖民貿易()A.促進了亞歐貿易新格局的出現B.改變了東西方貿易的格局C.反映了東西方貿易的不公平性D.延緩了資本原始積累進程2、荷蘭直到19世紀晚期才參與工業化。到1870年時,荷蘭工業部門致力于食品加工,尤其是是用加勒比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的蔗糖、荷蘭農民生產出來的甜菜來制造糖果。據此可知,荷蘭參加工業化較晚的原因是A.荷蘭海外貿易發達B.荷蘭農業反哺工業C.食品加工業欠發達D.三次英荷戰爭失敗3、有經濟史學家估算;16-18世紀,荷蘭與英國人均GDP年增長率均高于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這一時期荷;英經濟的高增長均得益于。
①資本市場的發展②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奪。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1603年荷蘭在馬六甲海戰中截獲了葡萄牙的瓷器運輸船,此后荷蘭著名瓷都代爾夫特開始崛起。它前50年以手工作坊生產為主,后50年工廠便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世紀末達到高峰。推動代爾夫特興起的主要原因是A.荷蘭推行重商主義政策B.中國明清之際社會動蕩C.世界市場需求不斷擴大D.工業革命帶來技術革新5、1609年,國際法的奠基人格勞秀斯發表《論海上自由》,主張“每個國家均可自由地通過海洋穿行到另外一個國家,并可自由地與之進行貿易活動。”當時,對這一理論認同度最高的國家是A.葡萄牙B.英國C.西班牙D.荷蘭6、1788年7月10日,紐約某報紙以《船訊——號外》為題發布通告:萬世聯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載著十三包“聯合、和平和友誼”進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載著地方偏見、不和的種子等出港。這一通告表明A.美國宣告獨立英國黯然離去B.美國已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轉變C.英國東印度公司離開紐約港D.美國已由邦聯制向聯邦制轉變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7、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普魯士是德意志農民土地產權變革的先導。1807年,因拿破侖戰爭的沖擊,普魯士國王頒布《十月敕令》,宣布"地產自由",每個普魯士居民都有資格擁有任何形式的不動產,土地自由交易和抵押,不受任何限制。1811年,在首相哈登貝格的推動下,頒布了《關于調整領主與農民關系的敕令》,該敕令鼓勵莊園佃農贖買封建義務,成為完整的土地產權所有人。1850年.受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普魯士推出《贖買法》,這是繼續擴大改革成果的法令,標志普魯士土地產權變革進入收官階段。該法令放寬了土地確權農民的申請范.圍.缺少耕畜的小農不再被拒絕,任何農民都可以申請,只要繳納相應的贖買金,即可以解除封建義務。獲得大小不等的土地產權。隨著土地改革的推進.普魯上農業經濟明顯增長。19世紀中葉以后,許多容克和富裕農民開始使用農業機械和化肥,同時投資鄉村工業和城市工業,一些制酒、制糖等鄉村工業發展起來。——摘編自侯建新《自上而下變革∶德國農民土地確權》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普魯士土地產權改革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普魯士土地產權改革的影響。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時期飲茶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嗜茶成風,民間飲茶也更加普及,同時國外市場開辟并迅速發展。從事茶葉生產的除農戶外,還有流民、僧人等,其中專門種植茶樹、以種茶為業的農戶逐漸增多,成為較普遍的現象。植茶或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或成為他們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他們在日常種植中形成多種栽培方式,有條植、叢植、糧茶間作、茶輪作等適應不同山區特點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經濟效益遠優于種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種了茶樹,擴大了茶園的面積,減少了稻米的生產。明清時期飲茶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嗜茶成風,民間飲茶也更加普及,同時國外市場開辟并迅速發展。從事茶葉生產的除農戶外,還有流民、僧人等,其中專門種植茶樹、以種茶為業的農戶逐漸增多,成為較普遍的現象。植茶或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或成為他們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他們在日常種植中形成多種栽培方式,有條植、叢植、糧茶間作、茶輪作等適應不同山區特點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經濟效益遠優于種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種了茶樹,擴大了茶園的面積,減少了稻米的生產。——摘編自孫洪升《明清時期茶葉生產發展原因探析》中國茶葉于17材料二中國茶葉于18世紀早期首次由荷蘭人引入歐洲。在荷蘭,最初茶葉僅作為藥物,成為治療當地多種疾病的優良藥草。后來醫學界通過科學實驗證明茶葉藥性對人體健康有益,茶飲逐漸成為一種日常飲料。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茶葉發展特點及分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8世紀茶葉貿易給荷蘭帶來的變化,并分析當時“中國熱”的影響。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茶葉貿易這一現象,談談你的認識。世紀末貧困家庭也習慣喝茶,結果荷蘭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廠走向衰退。由于茶葉是西方固定的進口商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他們往往采取提前定貨方式,以獲取符合其要求、數量充足的商品,從而使茶葉具備了期貨的性質。當茶飲逐步被當作日常飲料時,一方面荷蘭各大城鎮出現許多茶葉店鋪,為了更好地宣傳茶葉,茶商在包裝上印制各種各樣的售茶廣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蘭人對茶器收集以及茶亭興建的熱衷,荷蘭在這一時期對中國的許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國熱”。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以來世界強國的力量來源》《近代以來世界強國的力量來源》。時期國家主要力量來源16世紀西班牙黃金、殖民貿易、雇傭軍、王朝來源17世紀荷蘭貿易、資本市場、海軍18世紀法國人口、農業、公共管理、軍隊、文化19世紀英國工業、政治凝聚力、金融與信貸、海軍、自由主義規范、島國位置〈易
于防衛)——釣瑟夫.奈《美國霸權的困惑一為什么美國不能獨斷專行》材料二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17501900—
年)
(1)根據材料一;按照力量來源對上述強國進行分類并說明理由。簡要分析18世紀法國的文化如何成為力量來源。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工業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分析明清以來(鴉片戰爭前)中國制造業日益衰退的原因。——資料來源: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棉花產業傳播活動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種植和加工技術從印度向東傳遍亞洲,特別是傳入中國,使得亞洲在19世紀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產業的中心。元朝時,棉花在中國農村廣為普及,事實上取代了苧麻成為中國人制衣的纖維原料。到明朝時,棉花生產大力發展,中國的農民可以用棉花抵稅,勞動力的地理分工已經出現:北方農民運輸原棉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南方的農民用這些原棉以及他們自己種植的原棉生產棉紡織品,其中一些紡織品還會被賣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達到帝國商業額的四分之一。到17世紀,中國的男女老幼幾乎都穿著棉布衣服。當中國人口在18世紀增加到4億時,棉花產業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材料二16世紀末,荷蘭和英國開始挑戰葡萄牙在亞洲貿易的壟斷地位。他們特許設立一些合股公司,從印度購買棉紡織品,把它們帶回歐洲消費,或者運往非洲購買奴隸送往新世界剛剛開始扎根的種植園中工作。在一系列英荷戰爭后,印度紡織品貿易主要落入英國人手中。隨著印度棉紡織品在18世紀更為流行,替代這些進口產品的愿望成了推動英國棉花生產強有力的激勵因素,最終引起了棉織產業革命性的變化。到1780年,整個歐洲,尤其是英國,已經成為世界棉花網絡的中心。一個松散、多中心的舊棉花世界轉變為一個整合、集中、等級森嚴的棉花帝國,全球數百萬家庭棉織工人失去了紡紗和織布的能力。——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棉花傳入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歸納歐洲人締造棉花帝國的手段。12、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總是通過某種機制的運轉來實現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沒有均衡,制度就會因缺乏必要的張力而松弛,如同長短不一的桌子腿難以支撐起平展的桌面一樣。因此,“有衡”對于政治制度文明來說,猶如大壩之于河水。沒有均衡,就沒有制度,一項新的制度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形成一種新的權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會因打破均衡而消亡。沒有均衡,制度就會因缺乏必要的張力而松弛,如同長短不一的桌子腿難以支撐起平展的桌面一樣。因此,“有衡”對于政治制度文明來說,猶如大壩之于河水。沒有均衡,就沒有制度,一項新的制度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形成一種新的權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會因打破均衡而消亡。——虞崇勝《論政治文明的內在靈魂》總的來說,美國的民主之所以能夠做到“原則民主”與“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為它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種綜合并不容易:它是人們通過許許多多的“妥協”來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協,都既需要足夠的氣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摘編自《世界文明史》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建立的近代政體實行這種“均衡”的具體表現。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美國民主“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一論斷的理解,結合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說明美國的民主政治是妥協的產物。材料二總的來說,美國的民主之所以能夠做到“原則民主”與“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為它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種綜合并不容易:它是人們通過許許多多的“妥協”來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協,都既需要足夠的氣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紀要·論政體》(明太祖說):“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然期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頑,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明史紀事本末》材料二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在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大國崛起》之走向現代(英國)解說詞材料三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在制憲會議上講話:在華盛頓的主持下,制憲會議一共開了116天面對代表們的唇槍舌劍,制憲會議主席華盛頓卻幾乎一言不發,華盛頓的沉默和堅持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國第一部成文憲法最終形成。聯邦憲法的制定和實施,使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國誕生了。——《大國崛起》之新國新夢(美國)解說詞(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處理丞相問題的措施,分析明朝采取這種措施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18世紀中、英、法三國的政治體制。運用所學知識,歸納到19世紀中期,英國代議制確立和完善的歷程。
(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的政治體制,分析1787年制憲會議的背景。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以舊武器交換丁香和豆蔻花”“被荷蘭殖民者強制降到50兩”“支付當地居民不愿使用的商品”可知;早期殖民貿易具有強制性;侵略性和不平等和不公平性,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貿易新格局”,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東西方貿易格局的前后變化,不能得出“改變了東西方貿易的格局”的結論,排除B項;早期殖民擴張加快了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進程,排除D項。故選C項。
【點睛】2、A【分析】【詳解】
從材料里可以得知“尤其是用加勒比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的蔗糖”可見,是海外貿易限制了荷蘭工業化開始的時間,A項正確;荷蘭農業反哺工業、食品加工業欠發達,不能從材料里獲得,排除BC項;三次英荷戰爭使荷蘭元氣大傷,但和材料里的信息不匹配,排除D項。故選A項。3、D【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早期發展狀況。①項;依據材料可知,這一時期的荷蘭和英國因為航海事業的發展,加大了對外殖民擴張掠奪的力度,積累了大量資本,人均GDP增速較快。故①項正確。②項,英國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是在19世紀中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故②項錯誤。③項,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形成于工業革命之后,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完全形成,此處時間不符。故③項錯誤。④項,由于荷蘭和英國先后確立了海上殖民霸權,海外殖民地增加,雙方都加速了殖民擴張掠奪,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加速,人均GDP增速較快。故④項正確。綜上所述,②③項錯誤,①④項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考點: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早期的殖民擴張·荷蘭和英國4、A【分析】【分析】
【詳解】
此題考查十七世紀的歐洲經濟。根據材料可知,十七世紀荷蘭手工業發展迅速,這得益于當時盛行的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工商業的發展,A項正確;荷蘭的發展與當時中國沒有太大關系,排除B項;當時世界市場并沒有形成,需求量對于荷蘭并不大,排除C項;工業革命還沒有興起,排除D項。故選A項。5、D【分析】【分析】
【詳解】
《論海上自由》主張通過海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活動;結合所學可知,17世紀荷蘭獲得海上霸權,這最符合荷蘭海外殖民擴張的要求,故選D;葡萄牙;英國、西班牙沒有海上霸權優勢,不是對海上自由理論認同度最高的國家,排除ABC。
【點睛】6、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時間和“已載著十三包‘聯合、和平和友誼’進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載著地方偏見、不和的種子等出港”可知,這里描述的是1787年憲法簽訂后的影響,即美國由邦聯制轉向聯邦制,加強了國家的團結,D項正確;1783年9月3日,美英在巴黎簽訂和約《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排除A項;美國并未實行過君主制,排除B項;東印度公司和材料中的“十三包”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7、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故題干表述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8、略
【分析】【分析】
(1)
依據材料“1807年”;“1811年”、“1850年”得出特點:缺乏連續性;依據材料“因拿破侖戰爭的沖擊”、“受1848年歐洲革命的影響”得出特點:具有被動性;依據材料“普魯士國王頒布《十月敕令》”、“頒布了《關于調整領主與農民關系的敕令》”、“《贖買法》”得出特點:采用法律手段;依據材料“19世紀中葉以后;許多容克和富裕農民”并結合所學德意志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統一得出特點:保留封建殘余。
(2)
依據材料“該敕令鼓勵莊園佃農贖買封建義務,成為完整的土地產權所有人”得出使農民獲得人身解放;依據材料“隨著土地改革的推進.普魯上農業經濟明顯增長”得出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依據材料“同時投資鄉村工業和城市工業,一些制酒、制糖等鄉村工業發展起來”并結合所學得出有利于德意志工業革命的進行;結合所學普魯士改革影響得出推動了普魯士崛起,為其統一德意志奠定基礎;結合所學普魯士改革局限性得出改革不徹底,促使德意志走向對外擴張道路。【解析】(1)特點∶缺乏連續性;具有被動性;采用法律手段;保留封建殘余。
(2)影響∶使農民獲得人身解放;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德意志工業革命的進行;推動了普魯士崛起,為其統一德意志奠定基礎;改革不徹底,促使德意志走向對外擴張道路。9、略
【分析】【分析】
(1)
特點:由材料“明清時期飲茶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嗜茶成風,民間飲茶也更加普及,同時國外市場開辟并迅速發展”得出,明清時期茶葉發展特點是茶葉商品消費面廣;由材料“從事茶葉生產的除農戶外,還有流民;僧人等,其中專門種植茶樹、以種茶為業的農戶逐漸增多,成為較普遍的現象”得出,從事茶葉生產的人員多;由材料“植茶或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或成為他們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他們在日常種植中形成多種栽培方式,有條植、叢植、糧茶間作、茶輪作等適應不同山區特點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經濟效益遠優于種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種了茶樹,擴大了茶園的面積,減少了稻米的生產”得出,茶葉的商品性強,茶業經濟的影響大。
原因:由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茶葉發展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穩定,國家統一;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增長較快,勞動力充足;茶葉生產技術逐步提高。
(2)
變化:由材料“在荷蘭;最初茶葉僅作為藥物,成為治療當地多種疾病的優良藥草。后來醫學界通過科學實驗證明茶葉藥性對人體健康有益,茶飲逐漸成為一種日常飲料”得出,茶葉貿易豐富了荷蘭的藥物和日常飲料;由材料“18世紀末貧困家庭也習慣喝茶,結果荷蘭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廠走向衰退”得出,茶葉貿易沖擊了荷蘭的等級觀念和相關行業;由材料“由于茶葉是西方固定的進口商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他們往往采取提前定貨方式,以獲取符合其要求;數量充足的商品,從而使茶葉具備了期貨的性質”得出,茶葉貿易改變了荷蘭的商業經營方式;由材料“當茶飲逐步被當作日常飲料時,一方面荷蘭各大城鎮出現許多茶葉店鋪,為了更好地宣傳茶葉,茶商在包裝上印制各種各樣的售茶廣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蘭人對茶器收集以及茶亭興建的熱衷,荷蘭在這一時期對中國的許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國熱’”得出,茶葉貿易充實了荷蘭人的文化生活。
影響:由所學知識可知;17—18世紀茶葉貿易推動了荷蘭商業的發展,促進中荷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推動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擴展。
(3)
認識:本題是開放型題目,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茶葉貿易要以平等互惠互利為基礎;要建立和完善貿易規則;有利于推動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解析】(1)特點:茶葉商品消費面廣;從事茶葉生產的人員多;茶葉的商品性強;茶業經濟的影響大。
原因:政治穩定;國家統一;商品經濟發展;人口增加;有充足的勞動力;茶葉生產技術提高。
(2)變化:豐富了荷蘭的藥物和日常飲料;沖擊了荷蘭的等級觀念和相關行業;改變荷商業經營方式;充實荷蘭人的文化生活。
影響:有利于荷蘭商業發展;促進中荷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
(3)認識:茶葉貿易要以平等互惠互利為基礎;要建立和完善貿易規則;有利于推動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10、略
【分析】【詳解】
(1)分類及理由:根據材料“(西班牙)黃金;殖民貿易、雇傭軍、王朝來源”“(荷蘭)貿易、資本市場、海軍”可知;第一類為16世紀西班牙、17世紀荷蘭:主要依靠殖民貿易和軍事;根據材料“(法國)人口、農業、公共管理、軍隊、文化”“(英國)工業、政治凝聚力、金融與信貸、海軍、自由主義規范、島國位置〈易于防衛)”可知,第二類為18世紀法國、19世紀英國:依靠經濟、軍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實力(除經濟軍事等傳統力量之外,還發揮了軟實力的作用)。分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進入高潮,促進了思想解放,在此指導下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權。啟蒙思想還推動了歐美一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等等。
(2)共同原因: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從政治、市場、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分析,如美德兩國國內政治相對穩定;擁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擁有充足的資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等等。衰退原因: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從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方面分析,如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縛思想(實行文化專制);實行閉關政策等等。【解析】(1)分類及理由:第一類為16世紀西班牙;17世紀荷蘭:主要依靠殖民貿易和軍事;
第二類為18世紀法國;19世紀英國:依靠經濟、軍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實力(除經濟軍事等傳統力量之外;還發揮了軟實力的作用)。
分析: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進入高潮;促進了思想解放,在此指導下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權。啟蒙思想還推動了歐美一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
(2)共同原因:國內政治相對穩定;擁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擁有充足的資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衰退原因: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縛思想(實行文化專制);實行閉關政策。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據材料一“棉花在中國農村廣為普及”“中國的男女老幼幾乎都穿著棉布衣服”得出棉紡織業迅猛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改善;據材料一“南方的農民用這些原棉以及他們自己種植的原棉生產棉紡織品”得出農村經濟商品化程度提高;據材料一“棉花產業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得出中國棉花產業居世界前列;據材料一“北方農民運輸原棉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得出推動長途販運貿易繁榮。
(2)據材料二“他們特許設立一些合股公司”得出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進行殖民掠奪;據材料二“在一系列英荷戰爭后,印度紡織品貿易主要落入英國人手中”得出發動戰爭,爭奪殖民霸權;據材料二“或者運往非洲購買奴隸送往新世界剛剛開始扎根的種植園中工作”得出販賣黑奴,開展殖民貿易;據材料二“最終引起了棉織產業革命性的變化”得出革新棉紡織業生產。【解析】(1)作用:推動長途販運貿易繁榮;棉紡織業迅猛發展;農村經濟商品化程度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改善;促使中國棉花產業位居世界前列。
(2)手段:販賣黑奴,開展殖民貿易;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進行殖民掠奪;發動戰爭,爭奪殖民霸權;革新棉紡織業生產。12、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美國根據1787年憲法確立的政治體制;主要考查學生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英;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建立的近代政體實行這種“均衡”的具體表現;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沒有均衡,就沒有制度,一項新的制度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形成一種新的權力或利益的均衡”,并聯系所學有關史實,從兩國政治體制各自的特點來回答,如英國的議會和內閣之間的制衡,美國的三權分立。
(2)對美國民主“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一論斷的理解,應當聯系所學,從美國民主繼承了英國議會制傳統、實踐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來回答。美國1787年憲法中“妥協”的表現,可以聯系所學,從聯邦制和兩院制的設置等等來說明。【解析】(1)英國:議會和內閣的制衡;內閣首相對議會負責,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但是首相也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美國: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的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者獨立平等,但相互制約,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
(2)理解:美國的民主繼承了英國民主的議會制度傳統;美國民主實踐了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規范漢字橫畫的研究與探討
- 2024秋七年級數學上冊 第三章 代數式3.2 代數式 1認識代數式教學設計(新版)冀教版
- 《我愛我家:3 家庭生活小幫手》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2024秋八年級數學上冊 第14章 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 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學設計(新版)華東師大版
- Module 2 Unit 2 Mr Li was a teacher.(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下冊
- 2024年五年級數學下冊 五 方程5.4 解方程(二)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
- 5的乘法口訣(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大版
- Unit 4 What can you do?C Story time(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 瑜伽理論知識
- 手術工作流程課件
- 2025年深圳市初三語文中考第一次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二級建造師礦業工程真題卷(附解析)
- 2025年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上半年第二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招聘7人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語文】第16課《有為有不為》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一模)青島市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適應性檢測地理試卷(含標準答案)
- 2025年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公務員遴選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必考題庫170題及答案(九)
- 廣告投放預算分配情況統計表(按預算項目)
- 2025年高考預測猜題 化學 信息必刷卷01(新高考 通 用)(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