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之路】2020-2021學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6限時訓練-B卷-第一章-第三節_第1頁
【狀元之路】2020-2021學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6限時訓練-B卷-第一章-第三節_第2頁
【狀元之路】2020-2021學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6限時訓練-B卷-第一章-第三節_第3頁
【狀元之路】2020-2021學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6限時訓練-B卷-第一章-第三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B卷(20分鐘,50分)一、選擇題(16分)人類在長期與環境的共存和斗爭中漸漸生疏了環境,形成了可持續的進展觀。據此回答1~2題。1.下面對人地關系的生疏符合新的環境觀的是()A.自然環境對人類進展起打算作用B.人類可以成為自然界的主宰,可以無休止地向環境索取資源C.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科學進展觀,節能減排D.進展經濟必定產生環境問題解析新的環境觀強調人地協調,只有保持同環境的平衡與協調,才能生存和進展。人與環境的關系是公平的,既不能夸大人的作用,也不能夸大自然環境對人的限制,人與環境應共同進展。進展經濟只要適應自然規律就不會產生環境問題。答案C2.關于可持續進展的說法,正確的是()A.進展中國家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嚴峻,在世界可持續進展中應擔當更多的責任和義務B.只有可持續進展才能為解決生態危機供應物質和技術基礎C.經濟高速進展是可持續進展的基礎D.可持續進展的根本目的是制造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寶解析發達國家為其經濟增長大量掠奪資源,破壞環境,因此在可持續進展中應擔負更大的責任。經濟進展要有限度,可持續進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經濟、生態、社會的協調進展。答案B下圖為哈尼族梯田生態系統示意圖,這一結構被文化生態學家盛贊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構的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進展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據此完成3~4題。3.維持這一“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進展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的關鍵是()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解析該生態系統位于地勢起伏較大的南方地區,森林在這一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假如森林被破壞,將會消滅嚴峻的水土流失現象,此處的梯田、村寨、河流等都會受到嚴峻影響。答案B4.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減輕勞動強度B.為了避開洪澇災難C.可以獲得清潔的水源D.為了觀賞梯田美景解析將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獲得較清潔的水源,以防使用受農業生產污染的水源。答案C“地球工程”包括:放射反光板到地球運行軌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樹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釋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聯合國宣布在全球延緩實施“地球工程”。據此回答5~6題。5.“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種環境問題惡化的趨勢()A.全球變暖B.濕地丟失C.物種滅亡D.大氣污染解析放射反光板、人工造云、人造“火山”等都是為了削減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人工制造巨型“樹木”可以吸取溫室氣體,由此可知“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全球變暖趨勢。答案A6.依據整體性原理,聯合國延緩實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行能是()A.影響生物多樣化B.增加自然災難風險C.影響氣候及生態系統D.增加太陽輻射強度解析“地球工程”中多數工程可以減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答案D讀人類生產活動良性進呈現意圖,回答7~8題。7.圖中③代表的內容是()A.改善環境質量B.人類與環境統一C.把握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養D.物質資料生產解析從圖中信息可知,把握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養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答案C8.協調人地關系的根本措施是()A.把握人口規模B.轉變進展模式C.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D.公眾樂觀參與解析環境問題、資源問題、進展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口問題所致,因此,要從根本上協調人地關系,必需把握人口規模。答案A二、綜合題(34分)9.讀我國某農村地區進展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農村地區的進展模式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以上模式,將該地區社會、經濟、生態三個系統中消滅的問題填入下面的橫線上。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針對上題系統中消滅的問題設計一個調控方案,從而使社會、經濟、生態三個系統相互協調,形成良性循環。把調控方案的對應措施進行連線。A社會系統①改善生態環境B經濟系統②制定合理的區域進展政策、法規,進行科學規劃C生態系統③調整農業結構,退耕還林,提高單產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該地區生產屬于粗放型經營模式,且造成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屬于傳統進展模式。第(2)題,針對可持續進展的三個基本系統,結合圖示信息回答即可。第(3)題,針對問題找出相應的措施即可。答案(1)傳統進展模式(2)A人口增加,資源利用率低B燃料匱乏,糧食減產,毀林開荒C氣候失調,水旱災難增加,水土流失,水庫淤積(3)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可是我們不要過于得意我們對自然界的成功。對于我們的每一次成功,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的這種成功,第一步我們的確達到預期的結果,但其次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結果,經常正好把第一個結果的意義又取消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們卻意想不到這些地方今日竟因此成為荒蕪不毛之地……”——恩格斯(1876)《自然辯證法》(1)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成為“不毛之地”是消滅了什么環境問題?會造成怎樣的后果?(2)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成為“不毛之地”的過程是人類在怎樣的環境觀指導下行為的必定結果?這種環境觀為什么簡潔導致嚴峻的環境問題?(3)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環境的變遷說明人與環境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4)通過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環境的變遷,你認為人類在進展過程中應怎樣做?解析第(1)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位于西亞地區,降水較少,蒸發旺盛,植被大量破壞將導致水資源短缺,進而導致土地退化;“不毛之地”是荒漠化的表現,它主要是人類活動破壞植被造成的。第(2)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成為“不毛之地”是人類試圖成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制服者的必定結果。第(3)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環境的變遷說明人的生存和進展要從環境中獵取物質和能量、排放廢棄物,同時環境對人類的行為具有反作用。第(4)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環境的變遷提示我們,不能只關注“第一步的成功”,還要關注以后“各步的成功”,這就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進展觀,尋求新的進展觀。答案(1)土地荒漠化。后果:可利用的土地面積縮小,土地產出削減,土地哺育人口的力量降低,影響社會經濟的進展。(2)傳統的環境觀。緣由:人類從環境中獲得的資源和能源超過了環境的供應力量,向環境排放大量的廢棄物超過了環境的自凈力量。(3)一方面,人類依靠于自然界而生存和進展;另一方面,人類可以改造環境,環境又反作用于人類,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4)敬重與善待自然、關愛人類并敬重個人、兼顧當代人與后代人的利益。11.讀可持續進展三種內涵的關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1)可持續進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人類活動中,具有可持續進展意義的是()A.20世紀30年月美國開墾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風暴”B.進展熱帶雨林遷移農業C.在長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經濟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國在中西部一些地區實施“退耕還林”戰略(3)下列中國古人的行為或主見,蘊含了可持續進展思想的是()A.燒草為灰,取灰肥田B.以人為本,人定勝天C.封山育林,定期開禁D.盛世滋丁,永不加賦(4)簡要敘述我國走可持續進展道路的緣由。解析本題考查了可持續進展的基本概念和我國走可持續進展道路的緣由。第(1)題,由圖可得出答案。第(2)題,“黑風暴”是沙塵暴現象,是人類對草原過度開墾造成的;熱帶雨林遷移農業是一種對雨林植被破壞極為嚴峻的農業生產模式;長江河床挖沙簡潔造成堤壩垮塌。第(3)題,“燒草為灰,取灰肥田”簡潔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