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3-301-2018 福建省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技術規程_第1頁
DBJ∕T 13-301-2018 福建省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技術規程_第2頁
DBJ∕T 13-301-2018 福建省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技術規程_第3頁
DBJ∕T 13-301-2018 福建省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技術規程_第4頁
DBJ∕T 13-301-2018 福建省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技術規程pileDBJ/T13-301-2018主編單位: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福建江夏學院批準部門: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9年03月01日2018年福州1根據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福建省住房和城鄉[2014]35號)的要求,本規程由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和福建江夏學院會同有關單位編制而成。在規程編制過程中,根據現行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結合福建省工程地質特點,總結工程實踐經驗,重點研究了旋挖成孔灌注樁的性能,規范了旋挖成孔灌注樁的勘察、設計、施工、檢驗與驗收,并廣泛征集意見,反復討論、修改,最后定稿。本規程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施工準備、旋挖成孔、鋼筋籠施工、清孔、混凝土澆筑、質量檢驗與驗收、安全與綠色施工、附錄和條文說明。本規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各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給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與設計處(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號,郵編: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地址:福州市高新區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創業大廈附屬樓3樓304,郵編:350025),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規程參編單位:(排序不分先后)江西省地質工程(集團)公司34福建冶地恒元建設有限公司泉州市豐澤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福建省建福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福建中路天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省京閩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福建建中建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德立吳茂明劉志巖王剛華黃金燦林永斌 1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33基本規定 44施工準備 94.1一般規定 94.2設備準備 94.3材料準備 4.4場地準備 5旋挖成孔 5.1一般規定 5.2泥漿制備 5.3護筒制作與埋設 5.4干作業旋挖成孔 5.5濕作業旋挖成孔 5.6套管護壁旋挖成孔 5.7旋挖組合成孔 6鋼筋籠施工 6.1鋼筋籠制作 6.2鋼筋籠安裝 7清孔 8混凝土澆筑 568.1一般規定 8.2干作業成孔混凝土澆筑 8.3濕作業成孔混凝土澆筑 9質量檢驗與驗收 9.1一般規定 9.2施工前檢驗 9.3施工中檢驗 9.4施工后檢驗 259.5驗收 10安全與綠色施工 10.1施工安全、健康 附錄A旋挖成孔灌注樁成孔施工記錄 附錄B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匯總表 1 2 2 3 44ConstructionPreparation 9 94.2EquipmentPreparation 94.3MatiarialPreparation 5.3ManufactureandEmbeddingofCasing 5.5WetRotaryDrilling 5.7PolytechnicRotaryDrilling 6FabricationandEmplacementofReinforcementCage 6.1FabricationofReinforcementCage 6.2InstallationofReinforcementCage 78 8.2ConcretePouringwithDryRotaryDrilling 8.3ConcretePouringwithWetRotaryDrilling 9QualityInspection 9.3PconstructionInspection 10OccupationalSafety,Health,H 10.2HygieneandEnvironmenta AppendixAFieldConstructionRecordofRotaryDrillingCast-in-placePile AppendixBSummaryofConstructionofRotaryBoredCast-in-placePile 1.0.2本規程適用于福建省建筑與市政工程旋挖成孔灌注樁的勘1.0.3旋挖成孔灌注樁的應用,應堅持因地制宜、保護環境和節約1.0.4旋挖成孔灌注樁的勘察、設計、施工、檢驗與驗收,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及福建省有關標準的規定。1旋挖鉆機是利用伸縮鉆桿傳遞扭矩并帶動回轉鉆斗、短螺旋鉆頭或其他作業裝置進行干、濕鉆進、逐次取土(巖屑)、反復循環作業成孔的一種專用機械設備。直接采用旋挖鉆機成孔,不使用泥漿護壁的一種工法。采用旋挖鉆機成孔,且使用泥漿護壁的一種工法。使用套管跟進對易坍塌、易縮徑地層進行護壁,采用旋挖鉆機成孔的一種工法。采用粘土、膨潤土或化學添加劑及其他材料加水調制而成,主要用于保持孔壁穩定的混合液。2.0.6正循環清孔directionalcirculationpileholecleaning正循環清孔是由泥漿泵將泥漿循環池中的優質泥漿經過膠管、變徑接頭、灌注導管送到孔底,泵送到孔底的優質泥漿逐步替換原有泥漿。2.0.7泵吸反循環清孔pump-suctionreversecirculationpile泵吸反循環清孔是利用砂石泵的抽吸作用,在灌注導管內腔形成負壓狀態,在大氣壓力作用下,處在灌注導管與孔壁之間環狀空23間中的泥漿流向孔底,被吸入灌注導管內腔,隨即上升至地面泥漿循環系統,經泥漿沉淀池(箱)沉淀處理后,再由泥漿池(箱)、泥漿循環溝(管道)流入孔內。2.0.8氣舉反循環清孔air-liftreversecirculationpileholecleaning通過安裝在導管內的風管將高壓空氣送至樁孔底部,使高壓空氣與泥漿混合,在導管底端形成負壓,下部泥漿在負壓的作用下上升,形成了反循環泥漿流,攜帶沉渣從導管內排出,以達到清孔目的的一種工藝。H——樁基施工面至設計樁頂的距離;d——設計樁徑。3.0.2對于松散或稍密的填土、砂土、碎石土或軟土地層,宜選用套管護壁旋挖成孔;對于硬質巖層,可結合巖層風化程度及堅硬程度選用合適的旋挖設備進行成孔。2當場地存在軟土時,應查明軟土的天然含水量、分布規律及層理特征;當場地存在砂土時,應查明砂土密實度;當場地存在孤石或漂石時,應查明其強度及分布特征;3當采用基巖作為樁端持力層時,應查明基巖的巖性、構造、巖面變化、風化程度,確定其堅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質量等級,判定有無洞穴、臨空面、破碎巖體或軟弱巖層;1對于端承型樁:宜按12m~24m間距布置勘探孔。當相鄰兩個勘察點揭露出的樁端持力層層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層起伏較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層層面高差宜控制為1m~2m;45性質或狀態在水平方向分布變化較大,地層條件復雜,可能影響成樁或設計有特殊要求時,應適當加密勘探點;應按柱列線布置勘探點,并宜每樁設置勘探點。樁基,至少應布置2個控制性孔。孔應穿透樁端平面以下壓縮層厚度,深度應滿足下臥層驗算要求;對需驗算沉降的樁基,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3對嵌巖樁的一般性鉆孔應深入預計嵌巖面以下不小于(1~3)倍樁徑;控制性鉆孔應鉆入預計嵌巖面以下不小于(3~5)倍樁徑。當持力層較薄時,應有部分鉆孔鉆穿持力巖層。在巖溶、斷層破碎帶地區,應查明溶洞、溶溝、溶槽、石筍等的分布情況,鉆孔應鉆穿溶洞或斷層破碎帶進入穩定土層,進入深度應滿足上述控制性鉆孔和一般鉆孔的要求。3.0.6現場場地條件與勘察報告出現明顯差異時,應做施工勘察;在巖溶地區,當樁端以石灰巖作為持力層時,每樁均應進行施工勘合下列規定:1應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倍樁徑,砂土不宜小于1.5倍樁徑,碎石類土不宜小于1倍樁徑。2對于嵌巖樁,嵌巖深度應綜合荷載、上覆土層、基巖、樁徑及樁長等因素確定;對于嵌入傾斜的完整和較完整巖的全斷面深度6不宜小于0.4倍樁徑,且不小于0.5m,傾斜度大于30%的中風化巖,宜根據傾斜度及巖石完整性適當加大嵌巖深度;對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堅硬巖和較硬巖的深度不宜小于0.5倍樁徑,且不應小于0.2m;1)樁中心距不宜小于3倍等徑樁直徑;3)擴底樁的擴底直徑比不應大于3.0。擊,無側限抗壓強度qu>200kPa)、中密及以上粉性土或砂土、砂礫或泥巖(標貫擊數N>30擊,動力觸探N?3.5>15)等;3.0.10灌注樁后注漿設計前,應進行工程地質和巖土工程性質調7地下水化學性質;3.0.11后注漿導管應采用鋼管,且應與鋼筋籠加勁筋綁扎固定或3.0.12對于樁長超過15m且承載力增幅要求較高者,宜采用樁端樁側復式注漿。3.0.13對于非通長配筋樁,下部應有不少于2根與注漿管等長的1注漿作業宜于成樁2d后開始,不宜遲于成樁30d后;成樁2d內可先用高壓注漿泵注入部分清水,再樁完成30d內進行注漿作業;隔時間不宜少于2h;2注漿總量已達到設計值的80%,且注漿壓力超過設計值。記錄等資料;后注漿20d后進行,漿液中摻入早強劑時可于注漿15d后進行。83.0.13作為支護樁時,旋挖成孔灌注樁的勘察、設計要求應符合3.0.14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前應進行試成孔,確定施工參數。3.0.15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按有關規定要求審批。3.0.16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完成后,應及時組織分項工程質量驗審資料。1工程類型、地理位置、地下管線、交通運輸條件、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持力層巖土性質、樁的規格和數量、工程質量要求、樁的設計荷載、測量放樣要求、工期要求等;94.2.3旋挖鉆機的鉆具應根據實際地層和施工情況實時進行調整、優化和維養。4.2.5配套設備應根據實際施工要求進行配備。所有進場設備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其性能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計量設備應在檢定有效期內。耗材。場時應分批檢驗,并按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樣進行復4.3.2鋼材及混凝土等灌注材料的質量和技術性能應符合現行國4.3.3燃油、液壓油等應符合旋挖鉆機使用說明書所規定的要求。4.4.1場地平整度及地基承載力應滿足旋挖鉆機的使用要求。4.4.3施工前應了解施工現場周邊建(構)筑物及地下管線設施的狀況,施工過程中避免影響鄰近建(構)筑物及地下管線的安全。4.4.4旋挖成孔灌注樁軸線的控制點和水準點的布設應避免受到復測。4.4.5規劃場內行車路線,應使行進道路與鉆孔位置保持一定距形地貌等條件采取以下措施:2施工場地為深水時,可采用搭設水上作業平臺方案,作業平臺應承受旋挖鉆機、護筒加壓、鉆孔操作、鋼筋籠吊裝及混凝土灌注等可能產生的全部荷載,并具備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保證設備順利進出場。實時進行檢查調校。5.1.2當樁位鄰近的既有建(構)筑物及地下管線對地基變形敏感基變形的防護措施:2對于松散砂土和粉土、軟土等地層,當成孔過程出現流砂、涌泥、塌孔、縮徑等異常情況時,應暫停成孔,并及時采取改善泥漿性能等措施進行處理,防止繼續塌孔;性質,且在不會危害既有建(構)筑物及地下管線的情況下方可繼續施工。1施工前應探明溶洞分布情況,包含溶洞尺寸、溶洞頂板厚度、溶腔內填充物成分及性質等,應了解溶洞是否連通、施工影響范圍內是否存在地下暗河等,必要時補充進行施工勘察。4對于溶腔超過5m,且成串珠狀、連通狀或難以充填的溶洞,孔質量。出的渣土距樁孔口最小距離應大于6m,并及時清除外運。5.1.10旋挖灌注樁成孔施工的允許偏差應滿足現行行業標準《建5.2.1現場應設泥漿池,泥漿池的容積不宜小于成孔體積的1.5~2應大于4%;造漿率不應小于5m3/t,塑性指數不應小于25;4混凝土灌注前,孔底500mm高度以內的泥漿相對密度應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5.3.1采用鋼制護筒時宜選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鋼板制作,護筒5.3.2混凝土護筒厚度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5.3.4護筒頂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鉆孔內有承壓水時,護筒頂端應高于承壓水位。小于1.5m。5.3.6護筒埋設時,應確保鋼護筒定位準確,護筒的中心與樁位中應在四周對稱、均勻地回填粘土,并分層夯實,夯填時應防止護筒偏斜移位。5.3.9在水上作業平臺下沉護筒時,護筒頂端應高出水面不小于5.3.10對于松散回填、巖溶發育強烈等特殊地層,應選擇全護筒進行埋置,振動錘可采用液壓振動錘、電動振動錘或挖機配振動錘;套管可采用護筒驅動器、搓管機或全套管全回轉等方式進行埋置。設計要求;4灌注完成后及時回收護筒,并檢查每節護筒是否滿足使用要求。5.4.2易塌孔口宜設置護筒或護壁,埋設深度應根據地質情況確度宜適當降低。低的情況。泥漿濃度,及時注入泥漿,保持泥漿液面高度穩定。定的措施。泥(質土)、巖溶、地下水位高且有承壓水的砂層等巖土層。情況確定。5.6.3套管中心與樁中心的平面允許誤差為50mm,豎直線傾斜不大于0.5%。套管就位時應利用經緯儀從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復測將套管拔出,調整后重新壓入鉆進。套管進入穩定地層不宜小于2澆筑混凝土深度超過4m時應適當提升套管,但必須使套管下口埋置于已澆筑混凝土深度不少于2m;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證成樁質量。1孔口護筒內徑尺寸大于設計樁徑不應少于300mm;設計孔深。6.1.1鋼筋籠長度超過25m時宜分段制作,鋼筋接頭應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6.1.2鋼筋籠同一截面主筋焊接接頭數量不得大于50%;雙面搭接焊縫長度不得小于5倍鋼筋直徑,單面搭接焊縫長度不得小于10距不應大于3m,且宜對稱設置,每組不宜小于4塊。時也可置于內側;樁徑小于800mm時,鋼筋籠加勁箍筋宜設在主筋外側。6.2.1搬運和安裝鋼筋籠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鋼筋籠變形,安放應對準孔位中心,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安裝時,宜采用吊車吊裝,并緩慢垂直自由下放。正鋼筋籠垂直度。制指標應符合下列規定:7.0.4對于孔深小于20m的鉆孔,可采用真空吸渣泵(車)抽吸鉆渣進行干作業清孔。1正循環清孔適用于樁徑小于1200mm、孔深小于50m的樁2泵吸反循環清孔適用于各種孔徑及孔深在100m范圍內的樁以上的樁孔。7.0.7在清孔達到規范要求后停泵30分鐘,再測量孔底沉渣及泥漿中的含砂率等性能指標。如停泵30分鐘后沉渣達到規范要求,則可以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沉渣達不到規范要求,則必須繼續清孔及調制泥漿性能,直至達到規范要求。壁厚不宜小于3mm,導管直徑不宜小于250mm,底管長于4m;0.6~1.0MPa;密封性;況,并在接頭處涂抹黃油進行養護。8.2.1灌注混凝土應采用導管,導管下口距孔底不宜大于2m。8.2.2灌注樁頂以下5.0m范圍內混凝土時,應保持在灌注時使用8.3.1濕作業成孔灌注混凝土應按照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要求進行的和易性,塌落度應為180~220mm;水泥用量不應少于360kg/m3,2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選用中粗砂,含砂率宜為40%~50%;粗骨料選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徑應小于40mm,且不得大于300~500mm;灌注面以下,埋入深度不應少于800mm;面,并應控制提拔導管的速度,應有專人測量導管埋深及導管內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膽;6應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為0.8~1.0m,鑿除浮漿后必須保證暴露的樁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9.1.1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質量驗收應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和《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偏差為20mm,單排樁的樁位放樣允許偏差為10mm。9.3施工中檢驗9.3.2灌注樁的樁徑、垂直度及樁位允許偏差應符合表9.3.2的規要求執行。序號成孔方法樁徑允許偏差垂直度允許偏差樁位允許偏差1≤70+0.01H2d<1000mm≤70+0.01Hd≥1000mm≤100+0.01H3套管護壁成孔d<500mm≤70+0.01Hd≥500mm≤100+0.01H9.4.1旋挖成孔灌注樁應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作為工程樁使用1作為工程樁時,樁身完整性檢測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20%,且不應少于10根;樁基設計等級為甲級,或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較低的工程,檢測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30%,且不應少于20根;每根柱子承臺下的樁檢測數量不應少于1根。數的20%,且不得少于5根。采用樁墻合一時,低應變法檢測數量應為總樁數的100%;采用聲波透射法時,檢測數量不應少于20%,且不少于3根。當低應變法或聲波透射法判進行樁基承載力進行檢驗,檢驗樁數不應少于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當總樁數少于50根時,不應少于2根。當有經驗和樁基進行豎向抗壓承載力檢測,檢測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5%,且不應少于10根。9.4.6對專用抗拔樁和對水平承載力有特殊要求的旋挖成孔灌注樁,應進行單樁抗拔靜載試驗和水平靜載試驗檢測,檢測數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的相關規定。9.4.7當樁基檢測發現不合格(缺陷)樁后,應先擴大檢測查清情2鉆芯法檢測樁底沉渣厚度或樁端持力層不滿足設計要求的,應對與不合格樁屬于同一驗收批的基樁擴大檢測,擴大檢測的數量不得少于不合格樁數量的3倍;樁屬于同一驗收批的所有基樁進行樁身質量檢測。9.5.1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經檢查確認符合設計要求和本規程有9.5.2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驗收包括隱蔽工程驗收和工程竣工驗收。隱蔽工程驗收應在被驗工序完畢后,下道工序施工前進行。工程竣工驗收應視下列兩種情況分別組織進行:齡期強度后組織驗收;高后組織驗收。10.1.1遇特殊天氣時,施工現場應停10.1.2旋挖機施工中平地行走應確保桅桿穩定,上下坡時10.1.3旋挖機及其配合作業的相關機具在工作時,必須有專人指10.1.4旋挖機鉆孔時,如發現緊固螺栓松動,應立即停機,重新緊固后方可繼續作業。10.1.5旋挖機成孔完成后或因故停鉆時,應將鉆頭下降并接觸地鎖好開關鎖。10.1.6各樁位周圍1.5m和承臺的溝槽邊應有防滑措施和明顯標10.1.9作業平臺應設置防護網,航道上應設置施工標識及防護燈,標明行船路線。水上施工作業人員應配備救生衣。10.1.10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應在孔口采取安全防護措施。10.2.1施工現場應設置排水系統,排水系統嚴禁與泥漿循環系統串聯,嚴禁向排水系統排放泥漿,排水溝的廢水應經沉淀過濾達到標準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網。10.2.2泥漿溝池的容積應滿足施工所需的泥漿循環量的需要,以10.2.3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必須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得超標排放。10.2.4施工過程產生的廢土、渣土及廢棄泥漿應及時外運,外運車輛應采用密封車或有遮蓋的自卸車。廢棄泥漿無法外運時,可采用泥漿分離設備處理后再外運。施,有效控制粉塵污染。10.2.6施工現場應加強現場噪聲監測,若超過現行國家標準《建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工程名稱施工單位機型機號樁型樁號始終始終安放安放鋼筋籠始終施工說明序號地層名稱孔深(m)每次灌注混凝土方量(m2)導管插入砼深度(m)提升導管長度(m)籠徑籠長1示意圖:1、施工樁長:有效樁長+超灌量=2、空孔回填采用:xx材料3、鋼筋籠采用吊筋,吊筋規格:xxxx,保護層厚度x×cm;式、導管反項法:5、其它說明234施工孔深實際灌注混凝土方量(m2)設計樁徑(mm)φ導管內徑(mm)施工地面標高(羅零)砼配合比φ下導管長度(m)設計樁頂標高水超灌量(m)空孔高度(m)水泥理論砼量(m2)設計砼強度設計樁長(m)砂實際砼量(m2)水泥品種施工樁長(m)充盈系數水泥廠家摻合料孔底沉渣(cm)水泥強度試塊編號外加劑施工單位(項目部項目技術負責人監理單位專業監理工程師工程名稱施工單位總樁數序號樁號施工日期實際樁徑實際樁長(m)設計樁徑設計樁長(m)沉渣厚度充盈系數鋼筋籠長度(m)理論砼量施工單位(項目項目技術負責人監理單位專業監理工程師本規程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規定”或“應按......執行”。8《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旋挖鉆機是一種多功能、高效率的灌注樁成孔設備,旋挖鉆進具有高效、節能、低噪聲、低污染、適應地層較廣泛等優點,可鉆進填土、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軟質巖及硬質巖等,是目前國內灌注樁工程施工中廣泛使用的鉆孔機械,可廣泛應用于建筑與市政工程樁基(墩)施工中。但我省至今尚未發布有關旋挖鉆進的施工工藝標準,有必要編制一部適用于福建省的旋挖成孔灌注樁技術規程,以規范福建省旋挖鉆進施工中的過程控制、質量監督和驗收。3.0.1本條列舉了適用旋挖成孔灌注樁的巖土層,對其他巖土層當沒有地區經驗時,應進一步通過試驗確定該方法的適用性。3.0.2對于松散或稍密的填土、砂土、碎石土或軟土地層,由于在成孔過程中孔壁穩定性較差,易發生塌孔、埋鉆等異常情況,因此推薦采用套管護壁作業方法施工。4.1.1施工場地的工程地質資料和水文地質資料、樁基工程施工設計圖紙圖紙會審、資料是旋挖機灌注樁施工設備和機具選型及施工工藝選擇的主要依據,對保證旋挖機成孔施工質量和順利進行至關重要。施工前,對上述資料的獲得必須完善、準確。4.1.3旋挖成孔灌注樁工程施工方案應結合工程特點和旋挖施工工藝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質量、進度、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管理等措施。在河流、溝谷、高處作業等特殊環境下,應編制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并按相關程序審查批準。4.2.1影響旋挖鉆機及配套設備選用的因數較多,主要有三個方面:地層情況、鉆機功能、孔深和孔徑等。在進行旋挖鉆機工作前,應先對樁的類型、樁身長度、直徑大小及數量進行充分的了解。一般來說,旋挖鉆機機型的選擇與施工樁的樁身長度和樁徑大小及地層強度有必然的關系,可參照條文表1對鉆機機型進行選擇。在多款機型都能滿足工程使用要求時,盡量選擇輸出扭矩低的表1旋挖鉆機常用鉆具和鉆進參數的選用地質條件鉆頭選用鉆桿選用鉆機選用(型號、功率)加壓方式轉速進尺效率提鉆速度in)一般粘性土土層撈砂鉆斗、截齒撈砂鉆斗、體開式鉆斗、單頭雙螺直螺旋鉆頭、V19齒、25T齒撈沙鉆頭摩擦桿油缸加壓+鉆桿鉆斗自重雜填土、軟土、粉土、砂土、松散卵礫石層土層撈砂鉆斗、截齒撈砂鉆斗、雙頭雙螺直螺旋鉆頭、截齒筒鉆硬粘土土層單底撈砂鉆斗、土層雙底撈砂鉆斗、體開式鉆斗松散砂層土層雙底撈砂鉆斗、截齒雙底撈砂鉆斗摩擦桿油缸加壓+鉆桿鉆斗自重膠結的卵礫石和強風化巖截齒雙頭雙螺錐螺旋鉆頭、截齒撈砂鉆斗、截齒筒鉆機鎖桿油缸加壓(或鋼絲繩加桿鉆斗自重中風化巖截齒雙底撈砂鉆斗、截齒筒鉆、牙輪筒鉆、截齒雙頭單螺錐螺旋鉆頭松散回填土創新型截齒筒鉆、截齒雙底撈砂斗、截齒單頭雙螺錐螺旋鉆頭機鎖桿油缸加壓(或鋼絲繩加桿鉆斗自重41續表1地質條件鉆頭選用鉆桿選用鉆機選用(型號、功率)加壓方式轉速進尺效率提鉆速度in)大直徑密實卵石截齒雙底(單開門/雙開門)撈砂鉆斗、截齒筒鉆、截齒雙頭單螺錐螺旋鉆頭、雙層筒鉆或多層筒鉆、機鎖桿油缸加壓(或鋼絲繩加桿鉆斗自重大孤石(漂石)嵌巖雙頭單螺錐螺旋鉆頭、截齒筒鉆機鎖桿油缸加壓(或鋼絲繩加桿鉆斗自重巖溶地層創新型截齒筒鉆、巖溶專用截齒雙底撈砂鉆斗機鎖桿油缸加壓(或鋼絲繩加桿鉆斗自重弱風化巖截齒筒鉆、牙輪筒鉆、嵌巖單頭單螺錐螺旋鉆頭機鎖桿以上油缸加壓(或鋼絲繩加桿鉆斗自重未風化巖牙輪筒鉆機鎖桿油缸加壓(或鋼絲繩加桿鉆斗自重注:1擴底鉆頭一般僅適用于穩定的土層和單軸抗壓強度≤30Mpa的巖層。最適合中風化以下泥巖、粘土層等能夠自穩定地層;不適宜松散砂層、流塑或軟塑淤泥層、易塌孔的卵礫石層;2對于松散回填、易漏失、巖溶發育豐富等特殊地層,應選擇全護筒護壁施工;3在施工弱風化巖石、未風化巖石層時,可配備沖擊鉆、潛孔錘等相應配套的設備;4孔底沉渣的清理主要通過人工清渣、清渣鉆具、正循環、反循環等工藝來處理,對于大樁徑、超深樁,在進行濕作業時應選擇氣舉反循環工藝,以更好的控制沉渣;5咬合樁的施工,需配備相應的輔助工藝和設備;6表內鉆機、鉆具及相關施工參數應根據實際地層情況及施工經驗選取。4.2.2本條文中按照旋挖鉆機使用說明書進行運輸、安裝、啟動、工作、拆卸和存放外,并應進行必要的檢查、維修和保養,著重加強對鋼絲繩的維護、檢查,嚴格按照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及旋挖鉆機使用說明書要求對鋼絲繩進行更換。4.2.3從整個旋挖鉆機工作過程來看,鉆機的動力能多少轉變為施工所需的壓力和扭矩的輸出效率問題,對每臺鉆機來說,出廠時就已經確定下來,而鉆機工作過程中的壓力和扭矩的輸出效率則取決與鉆桿和鉆頭,鉆斗的關鍵參數是斗齒刃前角。對于相同的地層使用同一鉆進扭矩,不同的斗齒刃前角度,鉆進效率不同。因此,只有選擇合適的刃前角,才能提高進尺效率。經過大量的試驗:對于硬度較小的第四地層、強風化層和少冰凍土鉆比較硬的地層時斗齒刃前角應稍小些,選取25°~45°為宜。4.4.1場地平整度、承載力是影響旋挖鉆機鉆孔垂直度、孔壁穩定及預防鉆機事故隱患的兩個重要因素,當旋挖鉆機使用說明中無具體要求時,應滿足旋挖鉆機桅桿與平面傾角小于2度,場地地面(地基)承載力大于150kPa。當場地不平或承載力不夠時,可以采用在履帶底鋪設鋼板或箱板;也可采用填筑砂性土、含水量適宜的粘土或粒徑不大于10cm的砂礫,并保證分層壓實。4.4.3施工場地內及周邊環境狀況在施工前必須掌握清楚,對水、電、天然氣、消防等設施位置、走向應作出明確標識。施工前對施工人員、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造成工期延誤,甚至重大經濟損失的發生。對不能拆遷的管線應編制專項保護方案,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并報管線產權單位及相關單位審批后實施。4.4.4樁的軸線控制點和水準點是成孔質量檢查最關鍵的兩個要素,要求測量放樣人員應具有相應的職業資格,樁位放樣宜采用全站儀,測量誤差應控制在規范要求的范圍內。樁孔位置一般采用十字保護樁進行標定,并做好測量復核,記錄放樣數據備案。4.4.7當施工場地在濕地或水上時,應根據樁頂標高、施工水位、地形地貌等條件,按照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原則,采取相應的措施,如采用填筑、截流改道等措施,盡可能地改濕地或水上施工為旱地施工。當在深水中采用搭設水上作業平臺方案時,一般采用鋼管樁或鋼板樁作為平臺支撐。5旋挖成孔5.1.1在同一場地內,地質情況較復雜、差異性較大時,應根據不同地質情況進行試成孔。試成孔應驗證施工方案所選擇的旋挖鉆機和成孔方法的可行性,明確成孔過程中的主要參數以及當遇到地下水豐富、塌孔、縮孔等異常情況時的處理方法,同時復核地質勘察報告與現場地質實際是否吻合。1設備進場前,應查明場地內及場地周邊管線分布、臨近建筑物的結構及基礎形式;驗算地基承載力是否滿足受旋挖機工作荷載要求;查明溶洞埋深及尺寸,對于埋深較淺溶腔較大且溶洞頂板較薄的樁孔區域,應采取鋪設墊鋼板或行道板等措施,以保證旋挖機行走過程或鉆進過程中的穩定性。2小體積溶腔溶洞,可采用填埋壓實方法進行處理;大體積溶腔溶洞,可采用鋼護筒、砼護筒、鋼筋籠包鐵皮等方法進行處理;相互連通的溶洞,且溶洞中的水處于流動狀態的,相連溶洞區域內樁孔可同時施工,并根據溶腔體積大小采取填埋壓實或鋼護筒隔水或砼護筒隔水或結合注漿方式進行處理。洞,建議采用全套管(全護筒)跟進施工工藝,在保證設計樁徑的情況下采取分級鉆進,分級鉆進要根據地質勘察資料確定分級次數及各級孔徑,做到在保證質量、進度的情況下又經濟合理。5.1.5試成孔及現場施工時應確定和記錄的參數包括地質情況,旋挖鉆機的鉆頭、鉆桿選用,加壓方式,轉速,提鉆速度以及孔壁穩定性情況,孔底沉渣厚度,泥漿的制備和使用,護筒的設置,成孔時遇到的異常情況等。5.1.7在地質情況較差和回填土較厚的場地施工時,經常遇到地下水豐富、塌孔、縮孔等情況,所以應在施工前制定出相應的處理方案:如采取調整泥漿;灌注低標號砂漿或混凝土,待終凝后再次鉆進;回填粘性土,鉆具進行反向旋轉,以起到修復護壁;采用鋼護筒護壁等措施。在施工遇到較復雜情況時,應及時通知地勘、設計等單位相關人員到現場進行處理。并應對處理情況作好施工記錄。5.2.1泥漿是旋挖成孔的關鍵,尤其是不穩定地層(淤泥質土、砂層、卵礫石層、強風化巖、漏失地層),因此必須合理的選擇泥漿材料:粘土(或膨潤土)、水、處理劑。粘土應選擇細度100目以上、造漿率不小于5m3/t、含砂量小于4%的膨潤土、高嶺土等,主5.2.2泥漿性能指標應符合表2的規定。地層泥漿性能指標泥漿比重PH值含砂率粉質粘土、粘土1.05~1.108~10雜填土、淤泥質土1.05~1.1525~358~10卵礫石層1.15~1.2025~308~10砂層1.08~1.2525~308~10泥漿易流失地層1.10~1.208~10泥漿處理是為了提高泥漿的性能,有效的維護孔壁穩定。根據旋挖鉆機各使用單位生產試驗,總結了各種地層的泥漿使用情況,認為按表2選擇配制的泥漿性能夠滿足旋挖成孔維護孔壁的一般要求;但在實際使用中,泥漿性能要根據土層、地下水等情況進行修正,通過現場試驗確定,配合比的加量為重量比。實際應用中,粘土加量6~10%,就能夠滿足泥漿的固相含量;分散劑加量為碳酸鈉(Na?CO?)0.2~0.3%、氫氧化鈉(NaOH)0.05~0.1%;增粘劑的加量根據地層情況一般為0.5~2%;增重劑一般不宜超過10%,水應選擇淡水,處理劑羧甲基纖維素(LV-CMC、MV-CMC)的加量應為3%,以保持泥漿性能的穩定。泥漿配制前,粘土應進行水化,一般不小于12h。造漿用的粘土主要含的礦物為高嶺石、蒙脫石、伊利石,粘土的水化作用影響泥漿的粘度和降濾失作用,使粘土吸附自由水,形成穩定的膠體溶液,粘土水化12h是依據地質鉆探和石油鉆井泥漿的要求。泥漿配制,先進行粘土攪拌,攪拌的同時加入分散劑,放入泥漿池水化,然后再攪拌,依據泥漿性能加入各類處理劑,拌和時間不少于10分鐘。泥漿制備人員要求具備基本的泥漿理論和操作知常用處理劑類型,可按表3選擇。處理劑類型處理劑名稱主要作用分散劑碳酸鈉(Na?CO?)、氫氧化鈉(NaOH)等分散、調節PH值增粘劑羧甲基纖維素(LV-CMC、MV-CMC)、羧甲基纖維素鈉鹽(HV-CMC)、復合離子型聚丙烯酸鹽(PAC141)等降濾失、增粘堵漏劑棉花籽殼粉、蛭石粉、核桃皮粉、珍珠巖粉、鋸末、稻殼碎末、水泥等用于地層堵漏增重劑重晶石粉(BaSO?)、石灰石粉(CaCO?)、氧化鐵粉等增加泥漿密度5.2.3旋挖鉆機停、待時,泥漿液面不應低于孔口,以保持孔壁穩定。是依據地質鉆探和石油鉆井的壓力平衡原理,旋挖成孔后,地層失去壓力平衡,造成孔壁失穩,產生塌孔、縮徑等,泥漿就是暫時保持地層壓力平衡,故泥漿液面應高于孔口是最低要求,不穩定地層液面要適當提高才能做到壓力平衡。施工時泥漿液面控制:是根據施工經驗和原理分析得出的。基本分兩種情況,穩定地層和不穩定地層。穩定地層(粉質粘土、粘土、碎石類土、強風化巖、軟質巖)不采用護筒。泥漿液面不低于孔口1.0m,是根據地層條件、經驗、旋挖鉆斗的高度制定的,穩定地層的自穩高度一般大于1.0m。采廢鉆孔。層),孔壁容易失穩,必須維護壓力平衡,所以孔口必須采用埋設埋設護筒時應通過定位的控制樁放樣,用十字線在護筒底部和頂部標出圓心位置,護筒中心與鉆機中心位置應重合。護筒垂直度可用水平尺和垂球檢查。護筒周圍應對稱、均勻回填黏土或水泥砂漿,要分層夯實,達到固定護筒位置的目的。如果護筒底部不是黏土后,再安放護筒,以免護筒底口滲漏塌方,夯填時要防止護筒傾斜。5.4.1干作業旋挖成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樁位放線鉆機就位埋設護筒提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