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GZS 0108-2024 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_第1頁
T-ZGZS 0108-2024 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_第2頁
T-ZGZS 0108-2024 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_第3頁
T-ZGZS 0108-2024 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_第4頁
T-ZGZS 0108-2024 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01CCSZ04Carbonemissioncalculationmethodforrecycledcastaluminumall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發(fā)布T/ZGZS0108-2024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功能單位 25系統邊界 36核算原則 37數據質量 48核算步驟 59核算方法 510核算報告 10 11 13 14 參考文獻 IT/ZGZS0108-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北大學、再生資源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南通鴻勁金屬鋁業(yè)有限公司、常州大學聯合提出。本文件由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北大學、南通鴻勁金屬鋁業(yè)有限公司、常州大學、中鋁材料應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南開大學、江西保太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工商大學、河北新立中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新金洋資源股份公司、肇慶市大正鋁業(yè)有限公司、肇慶南都再生鋁業(yè)有限公司、重慶順博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海光金屬有限公司、帥翼馳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廣東鴻邦金屬鋁業(yè)有限公司、保定隆達鋁業(yè)有限公司、濟南海德熱工有限公司、廣靈縣御鑫隆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技術開發(fā)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上海易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中信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鋼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再生資源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北京中再聯盟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江蘇瑞復達高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宏順循環(huán)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培康、張文達、尚輝良、魏偉、程漢明、鐘鼓、王龍、徐鶴、黎柏康、簡力、蔡潔冰、臧永奕、彭保太、童曹鑫、胡司宇、郭東方、程帥、梁志富、謝法峰、劉恒旺、曹麗、路洪洲、奚儉、邵朱強、馬帥、黃麗君、夏慧玲、郭軍輝、郭義慶、陳蕊、陳楠、章晶林、吳喆瑩、鄉(xiāng)家發(fā)、劉勝楠、曹陽。1T/ZGZS0108-2024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本文件規(guī)定了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的功能單位、系統邊界、核算原則、數據質量、核算步驟、核算方法和核算報告等。本文件適用于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量的核算。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005.4鋁及鋁合金術語第4部分:回收鋁GB/T8733鑄造鋁合金錠GB/T15115壓鑄鋁合金GB/T24040-2008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GB/T24044-2008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要求與指南GB∕T32150-2015工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GB/T38472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3術語和定義GB/T24040—2008、GB/T24044—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recycledcastingaluminumalloyproduct以鋁及其合金廢料為主,通過補加原鋁和銅、鎂、硅、鈦、硼、鍶、銻、鉻、鐵、錳、鋅、稀土等合金化元素或其中間合金(含再生金屬),經熔化成規(guī)定成分的再生鑄造鋁合金錠(液)。3.2溫室氣體greenhousegas(GHG)2T/ZGZS0108-2024大氣層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吸收和散發(fā)由地球表面、大氣層和云層所產生的、波長在紅外光譜內的輻射的氣態(tài)成分。注:本文件GHG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來源:GB∕T32150—2015,3.1]3.3碳排放carbonemission系統邊界內溫室氣體排放源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3.4直接排放directemission由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由化學反應或物理變化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3.5間接排放indirectemission因本產品生產引起,但由其他單位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3.6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單位生產或消費活動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系數。[來源:GB/T32150—2015,3.13]3.7初級數據primarydata通過直接測量或基于直接測量值計算得到的過程或活動的量化值。3.8次級數據secondarydata由直接測量以外來源獲取的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的生產或消費活動量的表征值。注:當無法獲得初級數據或獲得初級數據不切4功能單位本文件采用的功能單位應為生產1噸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3T/ZGZS0108-20245系統邊界5.1碳排放核算系統邊界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邊界應包括原輔料獲取、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生產、包裝貯存全過程,不計再生鋁合金錠產品廢棄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及回收利用的環(huán)境收益。系統邊界見圖1。圖1再生鑄造鋁合金產品碳排放核算系統邊界5.2階段邊界、歸屬過程a)原輔料獲取階段:包括重熔用鋁錠、中間合金、熔劑等原輔料獲取產生的GHG排放。再生鑄造鋁合金企業(yè)可選擇將原輔料廠外運輸過程納入碳排放核算邊界內,如果納入,需在核算報告中予以說明。b)生產階段:始于原材料進入再生鋁生產廠,結束于成品進入倉庫,包括廢料破碎、分選、除漆等預處理過程、熔煉鑄造過程,設備維護、廠區(qū)內物流相關過程等輔助過程,以及排放處理過程等產生的GHG排放。c)包裝貯存階段:包括鑄錠包裝、貯存和直供鋁液的裝運等過程中使用塑料膜、PET打包帶、倉庫環(huán)境控制、照明耗電力,以及廠區(qū)內物流等產生的GHG排放。6核算原則6.1一般原則系統邊界內潛在溫室氣體排放活動應進行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活動被排除時,應單獨陳述并解釋。6.1.2透明性評價過程應保持透明,確保對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6.1.3一致性核算宜使用統一方法和措施,保證評估結果具有可比性。4T/ZGZS0108-20246.2取舍原則6.2.1產品系統邊界內過程和材料流均應包括在數據收集和碳排放量的計算中,已知排放數據的不應忽6.2.2生產單元過程物料重量大于產品重量1%,且上游數據不可得的中間合金可按其化學成分采用相應金屬或無機化學材料按比例近似替代。6.2.3滿足下列任一條件的過程或材料流,在數據收集和碳排放量的計算中可忽略,舍去部分應有書面記錄并說明舍去原因:a)普通物料重量小于產品重量1%時,以及含稀貴或高純成分的物料重量小于0.1%產品重量時,可忽略該物料上游生產數據,總共忽略的物料重量不超過5%;b)非生產設備、廠房、生活設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6.2.4原輔料廠外運輸過程若包括在核算邊界內,應遵循以下原則:a)海外采購可根據采購合同按始發(fā)地至中國港口航線距離和港口到企業(yè)實際運輸距離之和測算;b)國內采購應按供應商實際運輸距離核算。6.3分配原則6.3.1系統邊界內的的碳排放數據分配應符合GB/T24044中的規(guī)定。6.3.2下列過程宜避免或減少出現分配:a)將原來收集數據時劃分的單元過程再進一步分解,將與系統功能無關的單元排除在外;b)擴展產品系統邊界,將原來排除在系統外的一些單元包括。6.3.3生產制造過程中,現場無法精確劃分輸入輸出項目與產品一一對應關系時,應按下列物理分配原則分配:a)當某一過程僅涉及一種類別產品時,資源、能量消耗以及產生的排放和廢物應按產品重量或產品數量平均分配。b)當某一過程同時生產不同產品時,首先按產品類別分配相關能源消耗和排放,不同產品組之間按該過程處理的不同產品間重量或經濟價值分配,然后在同一產品組內再按數量或重量分配。c)運輸涉及的資源和排放,對于成品應根據產品重量或體積等制約因素分配;材料和零部件運輸按重量分配。7數據質量5T/ZGZS0108-20247.1數據準確性系統邊界應正確識別,應選擇適合產品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相關數據源與計算方法。7.2數據代表性生產商、技術、地域以及時間上的代表性,應代表核算企業(yè)核算年度生產水平。7.3模型一致性模型一致性應采用相同假設、方法、數據源和系統邊界一致性。核算過程中宜選擇來自生產商和供應商直接提供的初級數據,經驗數據應取平均值。當初級數據不可得時,宜選擇代表區(qū)域平均和特定技術條件下的次級數據。8核算步驟碳排放核算應包括下列步驟:a)確定功能單位;b)確定系統邊界;c)識別排放源;d)收集活動數據;e)收集排放因子數據;f)計算GHG排放量;g)碳排放核算。9核算方法9.1核算方法選擇核算方法宜選用排放因子法,碳排放量應為活動數據與溫室氣體排放因子的乘積,按式(1)計Ecgc=ADXEFXGWP……………(1)式中:——碳排放量,tCO2AD——溫室氣體活動數據,單位根據具體排放源確定;EF——溫室氣體排放因子,單位與活動數據的單位相匹配;6T/ZGZS0108-2024GWP——全球變暖潛勢,數據可參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供的數9.2碳排放總量碳排放總量應按式(2)計算:………………(2)式中:——碳排放總量,tCO2e;——直接碳排放量,tCO2e;——間接碳排放量,tCO2e。9.3直接碳排放9.3.1直接碳排放量應按式(3)計算:…………(3)式中:——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碳排放量,tCO2e;——工業(yè)生產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tCO2e。9.3.2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應按式(4)計算:…………(4)式中:AD;——第i中化石燃料的活動水平,見式(5GJAD;——第i中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見式(6tCO2/GJ;7T/ZGZS0108-2024AD;=NCV:XFcf………………(5)式中:Ncvii——第種燃料的平均低位發(fā)熱量;對固體或液體燃料,單位為百萬千Ncvii焦/噸(GJ/t對氣體燃料,單位為百萬千焦/萬立方米(GJ/萬Nm3Fcfi——第Fcfi單位為噸(t對氣體燃料,單位為萬立方米(萬Nm3)。式中:……………CCi——第種燃料的單位熱值含碳量,tC/CCi——第種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二氧化碳與碳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9.3.3工業(yè)生產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工業(yè)生產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應按式(7)計算:…………………(7)式中:——工藝過程中第i個溫室氣體排放工序的活動水平數據,t;——第i個溫室氣體排放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e/t或%。9.4間接碳排放間接碳排放量計算應按式(8)計算:…(8)式中:ADe——凈購入電量,MWh;ADe8T/ZGZS0108-2024EFeADh——年平均供電排放因子,tCO2e/MWhEFeADh——凈外購熱力,GJ;——年平均供熱排放因子,tCO2e/GJ;——第f種燃料的消耗量,t或Nm3;EFf第f種燃料生產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e/t或tCO2e/Nm3;ADg第g種原輔料的消耗量,t或Nm3;——第g種原輔料生產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e/t或tCO2e/Nm3。10核算報告核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a)被評價產品名稱及描述;b)評價單元;c)依據的標準;d)生產工藝流程;e)系統邊界的過程圖表;f)被排除過程的合理性說明;g)活動數據及排放因子來源;h)取舍準則;i)分配方法;j)當量二氧化碳排放清單;k)碳排放計算結果;l)碳排放結論:碳排放信息表、分析及改進意見;m)核算單位、報告人、審核人、日期。9T/ZGZS0108-2024T/ZGZS0108-2024附錄A常見溫室氣體排放源常見溫室氣體排放源見表A.1。表A.1常見溫室氣體排放源T/ZGZS0108-2024常見溫室氣體全球變暖潛勢值常見溫室氣體全球變暖潛勢值見表B.1。表B.1常見溫室氣體全球變暖潛勢(GWP)1N2OCCl2FCClF2CClF2CClF2FH2F2T/ZGZS0108-2024CF3CHFCF3HFC-236faCF3CH2CF3HFC-245faCHF2CH2CF3HFC-365mfcCH3CF2CH2CF3CF3CHFCHFCF2CF3HFC-1243zfC4F10C5F12C6F14C10F18NF3T/ZGZS0108-2024常見化石燃料特性參數缺省值常見化石燃料特性參數缺省值,見表C.1。表C.1常見化石燃料特性參數缺省值27.4cc28.0c25.4c29.5ccc20.2ca20.0c22.0c20.0c27.5c20.0c20.0ca數據取值來源為《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20》;T/ZGZS0108-2024中國區(qū)域電力和熱力排放因子中國區(qū)域電力和熱力排放因子見表D.1。表D.1中國區(qū)域電力和熱力排放因子注:1電力消費的排放因子應根據企業(yè)生產場地及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北、南方電網劃分,選用國家主T/ZGZS0108-2024(資料性)產品碳排放核算報告模板 出具報告機構若有蓋章)T/ZGZS0108-2024一、概況1.1生產者信息生產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授權人(聯系人聯系電話:企業(yè)概況:1.2產品信息產品名稱: 產品功能: 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圖1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圖產品介紹:二、產品碳排放核算目標披露產品生命周期碳排放對于產品生產企業(yè)的發(fā)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企業(yè)對產品生命周期GHG排放進行評價后,可根據評價結果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來減少供應鏈中的碳排放,這樣不僅可降低企業(yè)能耗,還可節(jié)約生產成本并提高企業(yè)效益。披露碳排放,對消費者而言可使其掌握產品的GHG排放數據,了解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