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燒堿》_第1頁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燒堿》_第2頁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燒堿》_第3頁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燒堿》_第4頁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燒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20

CCSZ04

CPCIF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團體標準

T/CPCIFXXXX-2022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燒堿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designProductassessment

sodiumhydroxide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燒堿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燒堿綠色設計產品的術語和定義、評價要求、評價方法和生命周期評價報告編制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離子膜法燒堿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

件。

GB/T209工業用氫氧化鈉

GB/T2589綜合能耗計算通則

GB1234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GB21257燒堿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GB/T8946塑料編織袋通用技術要求

GB15581燒堿、聚氯乙烯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T16483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內容和項目順序

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體系要求

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40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

GB/T24044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級要求與指南

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

GB/T32161生態設計產品評價通則

GB/T32162生態設計產品標識

GB/T33000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

GB/T33761綠色產品評價通則

3術語和定義

GB/T33761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綠色設計產品green-designproduct

在原材料獲取、產品生產、使用、廢棄處置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在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前提下,

具有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環境影響小、對人體健康無害、便于回收再利用的符合產品性能和安全

要求的產品。

3.2

離子膜法燒堿ionicmembranecausticsoda

離子膜燒堿就是采用離子交換膜法電解食鹽水而制成燒堿(即氫氧化鈉)。

4評價原則和方法

4.1評價原則

4.1.1生命周期評價與指標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依據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考慮燒堿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產品設計、原材料獲取、產品生產、過程

廢棄物回收處理等階段,深入分析各個階段的資源消耗、生態環境、人體健康因素,選取不同階段,可評

價的指標構成評價指標體系。

4.1.2環境影響種類最優選取原則

社會關注度高,國家法律或政策明確要求的環境影響種類,選取資源屬性、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4.2評價方法和流程

4.2.1評價方法

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聚氯乙烯產品可稱為綠色設計產品:

a)滿足基本要求(見5.1)和評價指標要求(見5.2);

b)提供燒堿產品生命周期評價報告。

4.2.2評價流程

根據燒堿產品的特點,明確評價范圍,根據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和生命周期評價方法,收集相關數據,

對數據進行分析,對照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要求,對燒堿產品進行評價,符合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要求的,

可以判定該燒堿產品符合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要求;符合要求的燒堿產品生產企業,還應提供該產品的生

命周期評價報告。評價流程見圖1。

范圍確定生命周期清單分析

未符合要求

基本要求

未生命周期清單評價

符通

合過

要非綠色設計產品審

求核

未符合要求

評價指標要求生命周期評價報告

同時滿足

綠色設計產品

圖1燒堿產品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流程

5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應采用國家鼓勵的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

5.1.2禁止使用國家、行業明令淘汰或禁止的材料,禁止使用沒有安全生產許可證、產品許可證的原輔

材料,禁止向沒有產品許可證的下游企業銷售產品。

5.1.3生產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應達到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嚴格執行節能環保相關國家標

準并提供污染物排放清單。

5.1.4危險廢物的管理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法規要求。

5.1.5生產企業的污染物總量控制應達到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5.1.6現場取樣要求必須采用密閉取樣器,杜絕現場無組織排放。

5.1.7待評價產品的企業截止評價日三年內無重大安全事故和環保事故。

5.1.8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應符合GB/T33000的要求,待評價企業必須為二級安全標準化企業。

5.1.9生產企業應按照GB17167配備能源計量器具。

5.1.10生產企業應按照GB/T24001、GB/T19001和GB/T28001分別建立并運行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

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開展能耗、物耗考核并建立考核制度,或按照GB/T23331建立并運行

能源管理體系。

5.1.11企業應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建立并執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應提供符合GB/T

16483要求的產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5.1.12企業應按照《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第十九條公開環境信息。

5.1.13企業應對剩余產品及包裝物進行處置或回收。

5.2評價指標要求

指標體系由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組成。一級指標包括資源屬性指標、能源屬性指標、環境屬性指標和

產品屬性指標。評價指標要求見表1。

表1評價指標要求

離子膜法液離子膜法液離子膜法固

一級指標所屬生命

二級指標單位堿≥30.0%指堿≥45.0%指堿≥98.0%指判定依據

指標方向周期階段

標值或要求標值或要求標值或要求

單位產品原鹽消

kg/t≤1500按A.1計算產品生產

耗量(折百)

新鮮水消耗量(不

t/t≤6.0按A.2計算產品生產

資源含純水)

屬性氯水回用率%-100按A.3計算產品生產

包裝袋全部使用塑編袋,材質:聚丙烯、聚乙

提供包裝材質

包裝材質——烯,塑編袋符合GB/T8946《塑料編織袋通用產品生產

清單

技術要求》。鼓勵使用可回收利用包裝材料。

產品綜合能耗kgce/t≤315430630按A.4計算產品生產

能源

燒堿電解單元交

屬性kw·h/t≤2300按A.5計算產品生產

流電耗

單位產品廢水排

m3/t≤4.5按A.6計算產品生產

環境放量

屬性單位產品鹽泥產

kg/t≤40按A.7計算產品生產

生量(干基)

廢水、廢氣排放--符合GB15581特別限值標準要求提供檢測報告產品生產

噪聲--符合GB12348標準要求提供檢測報告產品生產

堿損失率(質量分

%≤-1.52.5按A.8計算產品生產

數)

碳酸鈉(以Na2CO3

%≤0.20.250.5產品生產

質量計)

產品

按照GB/T

屬性

氯化鈉(以NaCl209規定的檢

%≤0.020.0250.03產品生產

質量計)測方法檢測,

提供檢測報告

三氧化二鐵(以

%≤0.0020.00250.005產品生產

Fe2O3質量計)

5.3檢驗方法和指標計算方法

污染物監測方法、產品檢驗方法以及各指標的計算方法依據附錄A。

6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及評價報告編制方法

6.1評價方法

依據GB/T24040、GB/T24044、GB/T32161、GB/T32162、GB/T33761給出的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與框

架、總體要求及其附錄實施燒堿產品生命周期評價并編制報告,參考本標準附錄B。

6.2評價報告的編制方法

6.2.1基本信息

報告應提供報告信息、申請者信息、評估對象信息、采用的標準信息、產品種類等基本信息。其中:

——報告信息:包括報告編號、編制人員、審核人員、發布日期等;

——申請者信息:包括公司全稱、組織機構代碼、地址、聯系人、聯系方式等;

——評估對象信息:評估對象名稱、主要性能指標等;

——采用的標準信息:包括標準名稱、標準號等;

——產品種類:包括所有原材料、中間產物及最終產品。

6.2.2符合性評價

報告中應提供對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要求的符合性情況,并提供所有評價指標報告期比基期改進情

況的說明。其中報告期為當前評價的年份,一般是指產品參與評價年份的上一年;基期為一個對照年份,

一般比報告期提前1年。

6.2.3評價對象及工具

報告中應詳細描述評估的對象、功能單位和產品主要功能,提供產品的材料構成及主要技術參數表,

繪制并說明產品的系統邊界,披露所使用的軟件工具。

本部分以噸燒堿為功能單位。

6.2.3.1生命周期清單分析

報告中應提供考慮的生命周期階段,說明每個階段所考慮的清單因子及收集到的現場數據或背景數

據,涉及到數據分配的情況應說明分配方法和結果。

6.2.3.2生命周期影響評價

報告中應提供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不同影響類型的特征化值,并對不同影響類型在生命周期階段

的分布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6.2.3.3生態設計改進方案

在分析指標的符合性評價結果以及生命周期評價結果的基礎上,提出產品綠色設計改進的具體方案。

6.2.4評價報告主要結論

應說明該產品對評價指標的符合性結論、生命周期評價結果、提出的改進方案,并根據評價結論初

步判斷該產品是否為綠色設計產品。

6.3附件

報告應在附件中提供:

a)三廢檢測報告;

b)產品生產材料清單;

c)產品工藝表(產品生產工藝過程等);

d)各單元過程的數據收集表;

e)其他

A其

附錄A

(規范性)

檢驗方法和指標計算方法

A.1單位產品原鹽消耗量(折標)

每生產1t產品所消耗原鹽(折標)總量。按公式A.1計算:

WY

Wx…………(A.1)

Ms

式中:

WX——每生產1t產品消耗原鹽量(kg/t);

WY——企業原鹽用量(kg);

MS——燒堿產品產量(t)。

A.2新鮮水消耗量

每生產1t產品所消耗的新鮮水量,主要包含生產工藝用水和車間清潔用水,不包括辦公生活用水。新

鮮水指從各種水源取得的水量,各種水源包括取自地表水、地下水、城鎮供水工程以及從市場購得的蒸餾

水等產品,按式(A.4)計算:

V

Vi…………(A.2)

Mc

式中:

V——每生產1t產品的新鮮水消耗量(t/t);

Vi——在一定計量時間內(一年)產品生產用新鮮水量(t);

MC——在一定計量時間內(一年)產品的總產量(t)。

A.3氯水回用率

指電解產生的濕氯氣在輸送和冷卻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氯廢水回收利用的比例,按式(A.3)計算。

L

S……………(A.3)

LHS100%

LC

式中:

——氯水回收利用率,單位為百分率(%);

LHS

——氯水回收利用量(t);

LS

——氯水產生量(t)。

LC

A.4產品綜合能耗

按GB21257、GB/T2589的規定進行核算。

A.5燒堿電解單元交流電耗

按GB21257的規定進行核算。

A.6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

每生產1噸產品排放的廢水量,按式(A.6)計算。

V

g………………(A.6)

Vj

Mc

式中:

Vj——廢水排放量(m3/t);

Vg——在一定計量時間內(一年)產品生產排放的廢水量(m3);

MC——在一定計量時間內(一年)產品的總產量(t)。

A.7單位產品鹽泥產生量(干基)

每生產1噸產品鹽泥產生量,按(A.10)計算。

M(1H)

Ss…………

MG(A.7)

Mc

式中:

——鹽泥產生量(干基)(kg/t);

MG

MS——在一定計量時間內(一年)鹽泥產生總量(kg);

Hs——鹽泥含水量(%);

——在一定計量時間內(一年)產品總產量(t)。

Mc

A.8堿損失率

在一定的計量時間內,燒堿生產過程中損失的燒堿量占燒堿耗用的電解液量的百分比,按式(A.8)

計算。

JYMS

JS100%

……

JY(A.8)

式中:

——堿損失率,%;

JS

JY——成品燒堿耗用的電解堿液量,t;

——燒堿產品產量,t;

MS

附錄B

(資料性)

燒堿生命周期評價方法

B.1目的

燒堿的原輔材料生產、保存、運輸,生產過程控制、產品出售以及廢棄物處理的過程對

環境造成的影響,通過評價燒堿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大小,提出燒堿綠色設計改進方案,

從而大幅提升燒堿的環境友好性。

B.2范圍

根據評價目的確定評價范圍,確保兩者相適應。定義生命周期評價范圍時,應考慮以下

內容并作出清晰描述。

B.2.1功能單位

功能單位必須是明確規定并且可測量的,本部分以kg/噸產品質量為功能單位來表示。

B.2.2系統邊界

本附錄界定的燒堿產品生命周期系統邊界,分3個階段:原輔材料生產及運輸階段;燒

堿產品的生產階段;燒堿生產過程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階段。如圖B.1、圖B.2所示,具體包

括:

氯化氫生產

原鹽

化鹽鹽水精制電解燒堿生產產品出廠

圖B.1離子膜法燒堿產品生命周期系統邊界圖

LCA評價的覆蓋時間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數據應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時期(取最近3年內有

效值)。如果未能取得3年內有效值,應做具體說明。

生產過程數據應為燒堿生產地所涉及的數據。

B.2.3數據取舍原則

單元過程數據種類很多,應對數據進行適當的取舍,原則如下:

a)能源的所有輸入均列出;

b)各單元過程產品產量;

c)大氣、水體的各種排放均列出;

d)道路與廠房的基礎設施消耗和排放均忽略;

e)任何有毒有害材料和物質均應包含于清單中,不可忽略。

B.3生命周期清單分析

9

B.3.1總則

應編制燒堿產品系統邊界內的所有材料/能源輸入、輸出清單,作為產品生命周期評價

的依據。如果數據清單有特殊情況、異常點或其他問題,應在報告中進行明確說明。

當數據收集完成后,應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審定。然后,確定每個單元過程的基本流,并

據此計算出單元過程的定量輸入和輸出。此后,將每個單元過程的輸入輸出數據除以產品的

產量,得到功能單位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排放。最后,將產品各單元過程中相同的影響因素的

數據求和,以獲取該影響因素的總量,為產品影響評價提供必要的數據。

B.3.2數據收集

B.3.2.1概況

應將以下要素納入數據清單:原料預加工及輸送、產品生產及現場管理、產品分配和儲

存、三廢處理。

基于LCA的信息中要使用的數據分為兩類:現場數據和背景數據。主要數據盡量使用現

場數據,如果“現場數據”收集缺乏,可以選擇“背景數據”。

現場數據是在現場具體操作過程中收集來的。主要包括生產過程的能源與水消耗、產品

原輔材料的使用量、三廢產生量等。現場數據還應包括運輸數據,即產品、原料及主要包裝

物等從制造地點到最終交貨點的運輸距離。

背景數據應當包括主要原料的生產數據、電力組合數據(如火力、水、風力發電等自備

電廠電及外購電數據)、不同運輸類型造成的環境影響以及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三廢處理過程

的排放數據

B.3.2.2現場數據采集

應描述代表某一特定設施或設施的活動而直接測量或收集的數據相關采集規程。可直接

對過程進行的測量或者通過采訪或問卷調查從經營者處獲得的測量值為特定過程最具代表

性的數據來源。

現場數據的質量要求包括:

a)代表性:現場數據應按照企業生產單元收集所確定范圍內的生產統計數據。

b)完整性:現場數據應采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求的數據。

c)準確性:現場數據中的資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數據應該來自于生產單元的實際生

產統計記錄;環境排放數據優先選擇相關的環境監測報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計

算獲得。所有現場數據均須轉換為單位產品,且需要詳細記錄相關的原始數據、數據來源、

計算過程等。

d)一致性:企業現場數據收集時應保持相同的數據來源、統計口徑、處理規格等。典

型現場數據來源包括:

燒堿生產過程的碳能源和水資源消耗數據;

燒堿原材料分配及用量數據;

燒堿包裝材料數據,包括原材料包裝數據;

燒堿生產廢水經工廠污水處理裝置或外部污水處理廠所消耗的數據。

B.3.2.3背景數據采集

背景數據不是直接測量或計算而得到的數據。所使用數據的來源應有清楚的文件記載并

載入產品生命周期評價報告。

背景數據的質量要求包括:

10

a)代表性:背景數據應優先選擇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商提供的符合相關LCA標準要求的、

經第三方獨立驗證的上游產品LCA報告中的數據。若無,須優先選擇代表中國國內平均生產

水平的公開LCA數據,數據的參考年限應優先選擇近年數據。在沒有符合要求的中國國內數

據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國外同類技術數據作為背景數據。

b)完整性:背景數據的系統邊界應該從原料進廠至產品出廠為止。

c)一致性:所有被選擇的背景數據應完整覆蓋本部分確定的生命周期清單因子,并且

應將背景數據轉換為一致的物質名錄后再進行計算。

B.3.2.4生產及現場管理

該階段始于原輔材料的預加工,結束于燒堿產品離開生產設施。生產活動包括化鹽、鹽

水精制、鹽水電解、脫氯、氯氫處理、堿蒸發濃縮、包裝等過程以及生產活動中半成品的運

輸、材料組成包裝等。

a)原輔材料的預加工處理,例如化鹽、鹽水精制等過程中添加的助劑的儲存配置過程

等;

b)中間原輔料加工生產過程,原鹽電解生產氯氣和氫氣,以及氯氫處理及合成氯化氫

等;

c)提取或與加工設施內部或與加工設施之間的運輸。

B.3.2.5生產過程資源綜合利用及三廢處理階段

該階段始于原輔材料的預加工,結束于燒堿產品離開生產設施。主要針對燒堿生產過程

中各個環節產生的固廢、液廢以及廢氣進行回收再利用,包括水綜合回用、蒸汽階梯回用、

固廢綜合利用,廢硫酸等固廢處置再使用情況。

B.3.2.6用電量計算

對于產品系統邊界上游電量核算應使用區域供應商現場數據,邊界內部消耗的電力根據

自制電實際發生及消耗量核算。

B.3.3數據分配

按照燒堿產品型號進行燒堿生命周期評價的過程中涉及到水、電、汽數據分配問題。針

對燒堿生產階段,因生產的產品主要成分比較一致,因此本研究選取“重量分配”作為分攤

的比例,即重量越大的產品,其分攤額度就越大。

B.3.4生命周期影響評價

B.3.4.1數據分析

根據表B.1∽表B.5對應需要的數據進行填報:

a)現場數據可通過企業調研、上游廠家提供、采樣監測等途徑進行收集,所收集的數

據要求為企業3年內平均統計數據,并能夠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水平。

b)從實際調研過程中無法獲得的數據,即背景數據,采用相關數據庫進行替代,在這

一步驟中所涉及到的單元過程包括聚氯乙烯行業相關原材料生產、包裝材料、能源消耗以及

產品的運輸。

表B.1生產過程所需清單

能耗種類單位各生產過程總消耗量噸燒堿產品消耗量

11

電耗千瓦時(kW·h)

水噸(t)

煤耗標煤(tec)

蒸汽噸(t)

爐氣耗標煤(tec)

天然氣標煤(tec)

表B.2包裝過程所需清單

材料單位產品用量(個/噸燒堿)單次使用產品消耗量(kg/每袋)

燒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液或在廢棄物處理過程相關排放的排放因子如表B.5所

示。

表B.3三廢處理背景數據

污染物名稱或項目排放量(kg)單位產品排放量(kg/t燒堿產品)

化學需氧量(COD)

氨氮

顆粒物

二氧化硫

B.3.4.2清單分析

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核實后,利用生命周期評估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用以建立生命

周期評價科學完整的計算程序。目前生命周期評價軟件有GaBi、SimaPro、eBalance等,企

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軟件。通過建立各個過程單元模塊,輸入各過程單元的數據,可得到

全部輸入與輸出物質和排放清單,選擇表B.6各個清單因子的量(以kg為單位),為分類評

價做準備。

B.4影響評價

B.4.1影響類型

依據國際上使用較多的CML分類方法,將影響類型分為三大類:材料和能源消耗(非生

物和生物資源的消耗)、污染(溫室效應的加強、臭氧層的耗竭、生態毒性、酸化和其他)

和損害。影響類型分為資源能源消耗、生態環境影響和人體健康危害三類。燒堿的影響類型

采用不可再生資源消耗、氣候變化、富營養化和人體健康危害4個指標。

B.4.2清單因子歸類

12

根據清單因子的物理化學性質,將對某影響類型有貢獻的因子歸到一起,見表B.6。例

如,將對水體富營養化有貢獻的總磷、氨氮、COD等清單因子歸到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類型里

面。

表B.4燒堿產品生命周期清單因子歸類

影響類型清單因子歸類

不可再生資源消耗(ADP)煤、天然氣

溫室效應(GWP)CO2

水體富營養化(EP)總磷、氨氮、COD

人體健康損害(HTP)氯氣(Cl2)、氯化氫(HCl)、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B.4.3分類評價

計算出不同影響類型的特征化模型。分類評價的結果采用表B.7中的當量物質表示。

表B.5燒堿產品生命周期影響評價

環境類別單位指標參數特征化因子

資源消耗(ADP)Kg-銻當量煤5.69×10-8

溫室效應(GWP)Kg-CO2當量CO21

POX1.0

3-

水體富營養化(EP)Kg-PO4當量NOx0.13

COD0.022

Cl20.34

HCl10.75

人體健康損害(HTP)Kg-1,4-二氯苯當量顆粒物0.82

NOx1.2

SOx0.096

B.4.4計算方法

影響評價結果計算方法見式(B.1)

………………(B.1)

EPiEPijQjEFij

式中:

EPi——第i種影響類型特征化值;

EPij——第i種影響類別中第j種清單因子的貢獻;

Qj——第j種清單因子的排放量;

EFij——第i種影響類型中第j種清單因子的特征化因子。

13

《綠色產品設計評價技術規范燒堿》編制說

(征求意見稿)

綠色產品設計評價規范編制組

2021年2月

目錄

1項目背景..........................................................................................................................................1

1.1任務來源..............................................................................................................................1

1.2編制過程.............................................................................................................................1

2標準編制的必要性......................................................................................................................1

2.1推進生態文明建設.............................................................................................................1

2.2強調環保重點......................................................................................................................2

2.3填補有毒有害物質標準缺失.............................................................................................3

2.4加強生命周期評價的應用.................................................................................................3

3行業概況.......................................................................................................................................3

3.1行業發展現狀..................................................................................................................3

3.2行業存在問題....................................................................................................................6

3.3行業發展趨勢......................................................................................................................6

4編制依據及參考文獻.....................................................................................................................7

5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8

5.1研究方法...........................................................................................錯誤!未定義書簽。

5.2技術路線...........................................................................................錯誤!未定義書簽。

6相關內容確定說明..........................................................................................................................8

6.1總體說明..............................................................................................................................8

6.2適用范圍.............................................................................................................................8

6.3評價流程說明....................................................................................................................9

6.4指標體系說明...................................................................................................................10

6.5實驗方法............................................................................................................................14

6.6生命周期評價說明...........................................................................................................15

7標準實施的可行性分析..............................................................................................................16

1項目背景

1.1任務來源

201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發【2015】

25號)。其中第四十六條指出:“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環保、節

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

認證、標識等體系。”完善對綠色產品研發生產、運輸配送、購買使用的財稅金融支持和政

府采購等政策。實行綠色產品領跑者計劃,加強綠色產品宣傳推廣。推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

擴大政府采購規模。2016年6月30日,工信部制定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

提出:建立工業綠色設計產品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設計試點示范,制定綠色產品評價標準,

到2020年力爭創建百家綠色示范園區和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普及萬種綠色產品,主要

產業初步形成綠色供應鏈。2016年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推行方案》(廳字【2016】99號),提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以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理論為

指導,以提升產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綜合資源、環境績效為目標,針對行業產品資源、環境

安全問題,選取燒堿為研究目標,由中國石油和化學聯合會牽頭、中國化工環保協會負責、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天辰化工有限公司、天偉化工化工有限公司、天能化工有限公

司等主要起草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燒堿》標準的制定工作。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達了標準編制計劃“2020年第三批中國石化聯合會團體

標準項目計劃表”,將《聚氯乙烯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列入2020年第三批綠色制造標

準項目計劃中,計劃號是第57項。

1.2編制過程

本標準遵循生命周期的基本指導思想,在廣泛收集國內外氯堿行業環境保護、清潔生產

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技術導則、標準等文獻,選擇典型企業開展系統深入地實地調研,

結合我國燒堿樹脂環保的現狀,進行全面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本審核指南標準征求意

見稿的撰寫。該標準給出了綠色燒堿樹脂的基本要求、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生命周期評價要

求、評價方法。具體編制過程如下:

(1)2021年2月,任務下達,成立標準編制組;

(2)2021年3月-2021年7月,開展行業現狀調研,國內外相關標準、資料分析。

(3)2021年8月14日,組織開展行業標準討論會;

(4)2022年3月,編寫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2標準編制的必要性

2.1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

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

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

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

1

態型產品作為生態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立生態型消費模式的基礎。目前我國綠色(生

態型)燒堿市場占有率不高,技術標準要求參差不齊,政策機制不夠健全。因此,有必要通

過開展綠色產品評價及其標準化工作,制定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的綠色燒堿評價技術標準,

并通過評價標準的示范應用,不斷提升燒堿參品的生態性,為生態型社會建設提供評價技術、

評價標準等基礎支撐。

綠色產品作為建設生態型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是指在原材料獲取、生產、使用、

廢棄處理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在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前提下,確保產品的資源和能源利

用高效性、生物安全性、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性、低排放性,實現產品環境負荷的最小化。

燒堿是無機化工材料中使用最多和最廣的產品之一,廣泛用于造紙、紡織、化工、醫藥、氧

化鋁、水處理等工業領域,是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之一。我國是世界燒堿產

能最大的國家,截至2019年底,我國燒堿產能占世界總產能45%,綠色發展勢在必行。綠

色燒堿產品在開發應用過程中應以產品生態設計理念為指導,降低產品資源、能源消耗強度

和環境負荷,最大程度地采用從原料、生產、使用等各個環節減少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危

害的綠色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減少或消除對人類和環境危害大的原料、產品、副產品、溶

劑、試劑和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實現燒堿產品和工藝的高效、低毒、無污染或少污染。面

對“十四五”期間生態型社會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要求,我國對綠色燒堿產品評價及其標準

化工作存在著十分迫切的需求。

2.2強調環保重點

燒堿行業屬于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當前,我國氯堿工業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環保壓力。

國際上已經實施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同時我國簽約了POPS公約,重新制定了排污收費標準,

這些都在為氯堿行業增添著巨大環保壓力。與此同時,我國氯堿生產中三廢綜合治理和利用

與各種政策、條款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按照可持續發展及循環經濟的要求提升企業水平,對

氯堿工業來說是一重大考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

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

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同時,國家及行業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工業污染事件采

取更加嚴厲的處理手段,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要求嚴厲打擊水體污染事故,

加快研發重點行業廢水深度處理研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要求“工業

生產企業應當采取密閉、圍擋、遮蓋、清掃、灑水等措施,減少內部物料的堆存、傳輸、裝

卸等環節產生的粉塵和氣態污染物的排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要求“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防止

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對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依法承擔責任。”

在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進一步做好節能環保工作,積極推動燒堿產品原料

和技術路線向節能、清潔、低碳方向發展。重點加強對廢水和廢氣的污染防治,降低單位產

品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力推進廢物資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2

2.3填補氯堿行業燒堿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缺失

目前國內外均無燒堿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現各氯堿企業生產的燒堿均執行GB/T

209-2018《工業用氫氧化鈉》,僅從產品性能指標進行產品質量表征,未能體現燒堿生產過

程資源、能源消耗、環境排放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無法體現全生命周期過程綠色化程度,

所以制定燒堿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是推進引導氯堿行業綠色化進程的必須一項工作。

2.4加強生命周期評價的應用

企業要想協調好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就須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基礎上把對社會環

境和自然環境的污染降至最低。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ifeCycleAssessment,即LCA)是國

際上環境管理和產品設計的重要工具之一。采用LCA方法對我國氯堿工業進行分析,進而

指導燒堿產業向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與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方向發展,具有非

常現實和重要的意義。

LCA是氯堿行業開展燒堿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推動氯堿行業綠色化進程不可或缺的分

析工具。目前氯堿行業應率先在大公司中運用LCA,以引領國內LCA的發展。但需要注意

的是,LCA的結果,尤其是影響評價階段的結果所能提供的信息只是單一環境評價指標。

而在燒堿產品和生產系統的評價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如何將其融入可持續性綜合評價工具之

中,進而促進氯堿行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燒堿正在向滿足消費者對于安全、使用性能便和

個性化需求方面發展,高效、環保、專用、功能化是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行業概況

3.1行業發展現狀

3.1.1產能增長幅度降低行業布局逐漸穩定

2007-2019年,我國燒堿產能呈現四種不同發展階段:2007年之前為我國燒堿產能增

長的高峰期,年均增長率達到20%以上;2008-2013年,由于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世界經濟與

我國經濟的發展,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燒堿行業的產能增長速度也由迅猛逐漸過渡到放緩

的趨勢,產能增長率相對穩定,為10%左右;由于失去了高額利潤的吸引,燒堿行業新增

及擴建更加理性,另外按市場規律進行的優勝劣汰、落后產能的退出速度加快,燒堿產能凈

增長呈現快速下降的態勢,2015年燒堿產能首次出現負增長;:2016年三季度起,國內燒

堿市場持續上漲,企業盈利狀況好轉,前期滯留的產能加速投產,盡管仍有部分燒堿產能退

出,但整體仍出現正增長。2019年,個別企業停產搬遷和老舊裝置的退出,國內燒堿行業

退出產能較2018年明顯增加,產能凈增長量下降。

3

圖12007-2019年我國燒堿產能變化走勢(單位:萬噸)a

a數據來自中國氯堿網《中國燒堿產業深度研究報告2020版》

我國華東、華北等東部地區燒堿行業發展歷史悠久,也是下游消費的主要市場。并且當

地氯堿企業配套耗氯產品品種較多,有一定的消耗氯氣的能力,以解決堿氯平衡問題,此外

地理位置的條件使得出口外銷方面有一定的優勢;西北地區主要依托資源優勢,配套PVC

發展,燒堿生產成本方面的優勢較為突出。

從各省產能分布來看,山東地區個別燒堿企業停車搬遷及長期停車的裝置退出,省內燒

堿總產能下降,但依舊為我國燒堿產能最大的省份,其燒堿產能為1162.5萬噸,占全國總

產能的26.5%。此外,內蒙、江蘇及新疆三個省份的燒堿產能也均超過350萬噸,占全國

總產能50.8%。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燒堿行業分布格局已趨于穩定。

3.1.2行業表觀消費量持續提升產銷率保持較高水平

我國燒堿行業下游消費領域與國民生活緊密相關,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燒堿下游

行業需求出現持續提升,2019年我國燒堿表觀消費量達到3357萬噸,較前一年繼續增長。

表1我國燒堿行業表觀消費量統計(單位:萬噸)b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產能3021341237363850391038733945410242594380

產量2087246626992854318030283284336534203464

進口量22111711147

出口量154216208207201177191152148114

表觀消費量1935225224922648298028523094321432763357

b數據來自中國氯堿網《中國燒堿產業深度研究報告2020版》

我國燒堿下游消費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地區,西部地區消費需求有限。其中,山東

地區作為燒堿的主要生產地區,同時也是消費集中區域。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地理位置條件,

方便進口原料及出口下游產品,燒堿下游行業發展較為成熟。西部地區燒堿下游發展薄弱,

當地大多液堿需加工成固態堿遠距離外銷。

4

表22019年燒堿下游消費量統計(單位:萬噸)c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

氧化鋁合成洗滌劑布(億米)

原紙加工除外)

1-2月1200.9139.51692.965.5

3月62393.41047.242.9

4月627.673991.542.2

5月624.375.21064.840.9

6月641.4811042.142.1

7月622.284.11044.246.9

8月604.388.11044.343.1

9月583.397.71085.643.1

10月596.892.81071.437.9

11月567.190.51081.341.6

12月591.895.7115841

全年累計7247.41000.912515.3456.9

全年累計同比-1%1.50%3.50%-5.90%

c數據來自中國氯堿網《中國燒堿產業深度研究報告2020版》

2019年,國內燒堿下游需求格局基本穩定,個別下游行業占比小幅調整。其中,國內

氧化鋁產量下降,且進口鋁土礦數量明顯增加,以及部分氧化鋁企業技改裝置采購純堿苛化

生產,我國氧化鋁行業消耗燒堿數量減少,占燒堿下游比重下降1%至32%。水處理、醫藥

及其他方面占比增加1%至15%。

3.1.3生產工藝優化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來,我國燒堿行業生產工藝發生明顯變化,離子膜堿比例持續提升。2019年,我

國離子膜燒堿產能為4366.6萬噸,所占比例達到99.7%,隔膜燒堿占比0.3%。目前我國仍

有13.5萬噸隔膜堿,除部分自用申請延期淘汰外,由于隔膜堿能耗高、產品質量不如離子

膜堿,按著市場規律也將逐漸退出燒堿行業。

在促進結構調整升級的同時,行業不斷提高生產工藝優化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全面采

用了大型裝備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生產環節產生的廢物采用先進適用技術進行綜合處置,促

進了能耗、資源消耗和成本的下降。通過產業鏈設計和技術工藝的創新,實現氯、鈣和鈉資

源的多次利用,以及實施資源、能源閉路循環,使得資源整合利用更優化,產品結構更合理,

環境更友好,效益更明顯。

3.1.4“走出去”戰略不斷深化市場交易方式更加多樣化

在市場戰略方面,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不斷促進“走出去”戰略的深化已成為行業

5

的共識。燒堿每年出口約200萬t,遍及澳大利亞、美國、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期

貨和現貨電子交易提高了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更好的滿足企業在貿易、融資、物流和風險控

制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為行業營銷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選擇。

3.2行業存在問題

燒堿行業在結構調整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1)國際環境影響仍然較大。國際經濟政治形勢錯綜復雜,地緣政治風險依然較大,

不同經濟體之間經濟發展存在差異,全球貿易摩擦升級與政策不確定性增加,全球國際貿易

面臨新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若貿易摩擦繼續升級,更大范圍的全球產業鏈將受到

波及。盡管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燒堿產品直接影響不大,但終端下游制品行業受到的沖擊及

產業鏈傳導對上游燒堿產業帶來的影響將長期存在。

(2)堿氯失衡問題仍然突出,進一步開發耗氯下游產品、開發現有氯產品的消費領域

仍面臨著挑戰。近年來由于以氧化鋁為代表的下游行業快速增長,中國燒堿消費增長較快,

但是耗氯產品普遍增長相對較為平緩,這就造成了“堿短氯長”、“以堿補氯”的堿氯失衡

現象,而且這種失衡愈加嚴重和明顯。

(3)供求關系雖有所好轉,但產能過剩的趨勢仍然存在。我國燒堿基本達到供需平衡,

市場處于相對正常的競爭狀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