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無憂】高考二輪復習課件地理專題41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_第1頁
【教無憂】高考二輪復習課件地理專題41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_第2頁
【教無憂】高考二輪復習課件地理專題41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_第3頁
【教無憂】高考二輪復習課件地理專題41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_第4頁
【教無憂】高考二輪復習課件地理專題41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二輪專題復習第十三章

區域協調與區際合作

專題41: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

目錄CONTENTS01課標要求03備考建議04知識結構05考點突破06試題演練02考情分析一、課標要求課標要求核心素養①以國家某項重大發展戰略為例,運用不同類型的專題地圖,說明其地理背景。②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③結合實例,說明區域的含義及類型。④結合實例,從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區域關聯的角度,比較不同區域發展的異同,說明因地制宜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從時空角度分析“一帶一路”戰略背景。(區域認知)通過區域分布圖和資料,認識不同類型區域的劃分標準、主要類型。并且以空間尺度觀、聯系觀看區域發展。(區域認知)從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地方綜合角度,分析區域的整體性、關聯性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的發展。(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結合“一帶一路”建設,說明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和條件。(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結合實例,說明“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表現。結合區域地理環境,認識區域的聯系,堅持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地理實踐力)理解區域協調與合作的意義,形成區域協調與合作的意義,形成系統的人地協調觀。能夠從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角度,理解區域發展的整體性和關聯性,樹立和諧發展的觀念。(人地協調觀)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命題方向2024北京,17(2),8分以一帶一路我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建國家為背景,考查影響交通運輸發展的區位因素。2024江蘇,24(1-2),6分以江蘇、安徽兩省略圖為背景,考查區域類型、區域類內部差異。2024江蘇,15-17,9分以景邁山土地利用結構示意圖為背景,考查區域特征和區域發展。2024北京,11,3分以安徽省局部地形簡圖和該區域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為背景,考查主體功能區的布局特點。2024浙江6月,13,2分以2022年上海、寧夏、河南和黑龍江四省(市、區)GDP、人均GDP和三次產業比重構成統計表為背景,考查區域特征和區域定位。2023全國甲卷,1-3,12分以絲路港口泉州胡蘿卜出口為背景,考查絲路港口泉州胡蘿卜出口基地的形成條件(及具體措施帶來的促進作用)。2023天津,18(3),10分以埃及的地理環境和中?!ぬ┻_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為背景,考查可持續發展的措施。2023福建,5,3分以中俄近年來成功開展冰上絲綢之路為背景,考查中俄“冰上絲綢之路”合作下,俄羅斯油氣行業的不足條件。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命題方向2023海南,8,3分以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為背景,考查全球碳排放及其不利影響的空間差異與該領域國際合作的必要性。2023海南,10,3分以中國承建運營的蒙內(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為背景,考查國際合作的意義。2023北京,17(4),6分以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為背景,考查國際合作的措施及其意義。2023北京,19(3),8分以大西洋森林相關信息為背景,考查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的必要性(國際合作的原因(必要性))。2022天津,18(3),8分以智利地圖為背景,考查智利和中國在經貿合作中各自的優勢條件。2022海南,14-15,6分以中國企業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到海外投資設廠為背景,考查中國鞋服類企業到埃塞俄比亞和柬埔寨投資設廠的原因和要解決的首要問題。2022海南,17,10分以部陸海新通道重慶市為背景,考查重慶作為物流樞紐在不同尺度區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2022湖南,1-2,6分以國制造業中小型企業在海外投資為背景,考查中國制造業中小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考慮因素和優勢。二、考情分析真題展示命題方向2021河北,5-6,6分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背景,考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中歐港口節點的時間變化特征。2021福建,1-3,9分以中國首選科隆自貿區作為中拉貿易投資平臺為背景,考查國際合作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影響。2020江蘇,9-10,4分以《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為背景,考查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項目及其有利條件。2020天津,18,18分以“一帶一路”為背景,考查節點伊朗和中國的漁業合作條件、伊朗鐵路路網的建設改造對促進該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根據2020-2024年考情分析,提取考點提取考點:1.國際合作中各國或地區的區位條件分析(核心原理,重難點)2.“一帶一路”建設對相關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影響,國際合作的意義(重點、常見考向)3.區域差異、發展的條件和意義(重難點、常見考向)三、備考建議1.命題分析①考查形式:一般會以豐富的圖表和文字敘述等方式呈現區域背景,重點考查國際合作中各國或地區的區位條件分析、“一帶一路”建設對相關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影響,國際合作的意義等考點,側重對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等素養的考查。②考查方式:多以選擇題和材料綜合題形式出現,難度中等。③新趨勢: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國際合作背景下區域協調發展和區域間合作成為命題趨勢。2.備考建議國際合作的條件和意義,區域差異與區域協調發展條件、措施及其意義。備考時,需要結合實際案例,利用圖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四、知識體系區域與區域發展區域概念、分類、特征區域整體性區域差異性和關聯性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國家發展戰略舉例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維護海洋權益命運共同體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不同類型的區域區域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地理背景國際形勢地緣博弈國內差異國際合作意義共謀發展之路共商開放之路共建和平之路共享文明之路攜手創新之路全球區域地緣上聯系性資源稟賦互補性交通通信聯通性經濟發展的互助性五、考點突破考點突破1.國際合作2.區域發展01國際合作考點突破國際合作情境:中南經貿合作國際合作情境:中南經貿合作材料1:南非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家,吸引大量的中國品牌企業合作投資。同時中國與南非近年來貿易增長迅速,中國向南非出口服裝、機械等工業產品,同時從南非進口石油、銅礦等工業原料,兩國的合作前景廣闊。下圖南非區域示意圖。【問題探究1】分析我國和南非在經貿合作中各自的優勢條件。中國南非經貿合作優勢條件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廣闊經濟發展水平高于南非資金、技術充足優勢條件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農產品種類豐富多樣價格低國際合作情境1:中南經貿合作材料1:南非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家,吸引大量的中國品牌企業合作投資。同時中國與南非近年來貿易增長迅速,中國向南非出口服裝、機械等工業產品,同時從南非進口石油、銅礦等工業原料,兩國的合作前景廣闊。下圖南非區域示意圖?!締栴}探究1】分析我國和南非在經貿合作中各自的優勢條件。【答案】中國:市場廣闊;技術、資金充足;智利:資源豐富;農產品種類多樣,價格低?!拘栐斀狻课覈椭抢诮涃Q合作中各自的優勢條件:中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廣闊;經濟發展水平高于智利,中國技術、資金充足;智利: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農產品種類豐富多樣,經濟發展水平低,價格低。國際合作情境1:中南經貿合作材料1:南非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家,吸引大量的中國品牌企業合作投資。同時中國與南非近年來貿易增長迅速,中國向南非出口服裝、機械等工業產品,同時從南非進口石油、銅礦等工業原料,兩國的合作前景廣闊。下圖南非區域示意圖?!締栴}探究2】說明中國和南非兩國開展經濟合作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中非經濟合作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有利于我國擴大對外投資有利于我國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產業向海外轉移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有利于我國與南非的商業貿易往來,擴大國內外市場國際合作情境:中南經貿合作材料1:南非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家,吸引大量的中國品牌企業合作投資。同時中國與南非近年來貿易增長迅速,中國向南非出口服裝、機械等工業產品,同時從南非進口石油、銅礦等工業原料,兩國的合作前景廣闊。下圖南非區域示意圖?!締栴}探究2】說明中國和南非兩國開展經濟合作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敬鸢浮坑欣谖覈鴶U大對外投資;有利于我國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產業向海外轉移;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有利于我國與南非的商業貿易往來,擴大國內外市場。解析:中國與南非兩國開展經濟合作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可以從擴大對外投資、創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擴大國內外市場等方面進行分析。1.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合作問題1:說出下圖反映了什么問題?分析福特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遍布全球的原因。參考答案:經濟全球化。在生產領域,生產組裝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購,由此形成全球生產網絡。1.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合作問題2:為什么日本地震會影響北美、歐洲西部、東亞等地區的生產活動。這給大家什么啟示?經濟全球化形成了全球生產網絡,由于日本在半導體產業中所占比例較大,日本大地震不僅影響全球的半導體生產,還影響全球相關重要產業的生產。啟示:國際合作形成全球生產網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分工合作格局已經形成。(1)經濟全球化概念:跨國界的經濟活動驅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2)主要表現:①商品、服務、生產要素和信息跨國流動的規模與形式不斷擴大與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和跨國投資,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②在生產領域,生產組裝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購,由此形成全球生產網絡。1.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合作(3)國際合作的必然性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的不斷加深,世界各國之間形成了新的勞動地域分工。②由于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世界各國之間只有加強合作,才能推動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合作過去,世界經濟基本呈現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核心—邊緣”結構?,F在,世界經濟轉變為“核心(消費國)—中間層(生產國)—邊緣(資源國)”三元結構。2.“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視頻】“一帶一路”:普惠之路“一帶一路”:普惠之路2.“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問題:根據下列視頻,回答一帶一路概念,能說出“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名稱嗎?2.“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1)建設的背景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貿易增長緩慢,各種不穩定事件頻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必須推動和深化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應運而生(2)建設的意義“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新型國際合作大平臺應運而生,對于推動和深化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①打造新型國際合作模式。②推動新型國際關系建設。③開拓國家間深化合作的新空間。④提供國家間深化合作的文化驅動力。⑤促進沿線各國的共同繁榮。2.“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開拓國家間深化新空間提供國家間深化合作的文化驅動力促進相關國家的共同繁榮促進相關國家的共同繁榮(2022年海南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到海外投資設廠。下圖分別是中國鞋服類企業在埃塞俄比亞和柬埔寨投資建設的工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圖中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主要原因是國內()A.原材料成本上升 B.出口政策調整 C.勞動力成本上升 D.運輸成本上升鞋服類企業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要求是大量廉價勞動力,勞動成本低國內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企業為了控制成本,將海外作為投資的新目標,C正確A:原材料的生產由于技術支持,產量提高,成本下降,A錯誤。B:海外投資與出口政策關系不大,B錯誤。D:交通和物流的發展,運輸成本下降,D錯誤。C典例講解典例講解方法歸納總結:“走出去”戰略“走出去”的條件(1)我國的優勢條件:資金雄厚、技術先進、政策支持、制造業實力強。(2)國外的條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優勢條件工業基礎好、基礎設施完善;通信網絡發達,便于及時把握市場需求信息;科技水平高,利于產品研發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資源豐富;政策支持;地理位置優越消費市場廣闊或市場潛力大;投資環境良好(如政局穩定安全、兩國關系良好、創新氛圍好等)不利條件部分國家逆全球化思潮蔓延;技術封鎖;綠色壁壘部分國家基礎設施落后;有些國家政局動蕩,投資環境差,風險大;工業基礎欠發達,協作條件差;交通運輸、物流成本高;勞動力素質(技能水平)低,生產效率低對周邊市場了解不足,不利于產品設計、生產調整;文化差異大,語言溝通障礙,管理難度大典例講解方法歸納總結:“走出去”戰略2.“走出去”的影響影響工業“走出去”工程建設“走出去”對當地增加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完善基礎設施;推動當地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增加外匯稅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資源開發;環境污染加重能源工程可緩解能源短缺;交通工程可改善交通條件,提升交通地位對我國我國資金、產能過剩,“走出去”戰略可拓展國際市場;增加外匯收入;塑造國際品牌,提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加強區域國家合作降低產品出口關稅、規避貿易壁壘,提高市場競爭力;使產品本土化,符合當地的消費文化,滿足市場需求;靠近原料地,增強原料來源的穩定性(資源安全);減輕國內環境壓力帶動產品與設備出口,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積累建設經驗;培養管理和技術人員02區域發展考點突破區域發展情境2:瑞士區域發展(2022年全國甲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圖4示意瑞士的地形?!締栴}探究1】說明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降水充沛河湖眾多支流眾多,河流匯水量大等高線數值大多在500米以上等高線密集多山地地形地勢起伏大海拔較高氣溫低冰雪覆蓋水能資源豐富——發展水電業自然景觀豐富——發展旅游業區域發展情境2:瑞士區域發展(2022年全國甲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圖4示意瑞士的地形?!締栴}探究1】說明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官方答案:①降水豐富,河流眾多,地勢高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發展水電業。②地勢高差大,河湖眾多,有冰雪覆蓋等,自然景觀豐富——發展旅游業。(2點6分)區域發展情境2:瑞士區域發展(2022年全國甲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圖4示意瑞士的地形?!締栴}探究2】分析瑞士主要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原因。區域發展情境2:瑞士區域發展低原料消耗工業部門需要進口原料減少降低原料成本、運輸成本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先進,可通過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產品價值(附加值),獲取更多利潤(2022年全國甲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圖4示意瑞士的地形?!締栴}探究2】分析瑞士主要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原因。區域發展情境2:瑞士區域發展官方答案:

(2)①本國礦產資源貧乏,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②可減少對進口原料的依賴程度,③降低原料成本、運輸成本等;④技術先進,可通過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產品價值(附加值),獲取更多利潤。(答4點得8分)(2022年全國甲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圖4示意瑞士的地形?!締栴}探究3】指出瑞士發展金融業的自身優勢因素。(4分)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政策(制度)支持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瑞士國內經濟發達,金融人才豐富且素質高;官方答案:政策(制度),人力資源(2點得4分)總結:金融業有利條件應從當地的地理位置、政策、人力資源、技術知識條件等角度分析。區域發展情境2:瑞士區域發展(2022年全國甲卷)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圖4示意瑞士的地形。【問題探究4】簡述瑞士經濟發展特點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4分)區域發展情境2:瑞士區域發展官方答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環境(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人的創新能力(制定合適的政策、制度、規則)。;(2點4分)1.自然環境與區域(1)區域的概念:區域是人們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標準劃定的空間單元。(2)區域的特征及其劃分類型①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范圍、形狀、邊界②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③區域之間相互聯系④區域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區域之間存在差異性區域劃分類型①自然特征劃分:高原區、熱帶雨林區、紅壤地帶等②人文特征劃分:人口密集區、稻作農業區等③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標劃定:行政區、經濟特區等④區域尺度劃分: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1.自然環境與區域(3)區域的特性。地理環境要素整體性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區域開放性層次性動態性差異性互有差異特征2.區域發展(1)區域自然特征的分析自然地理類型描述、比較的方向和角度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勢、土壤、氣候、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帶、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等地理位置特征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如位于河流交匯處、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線分布)、半球位置地形特征主要地形類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等)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地勢特征海拔高低、地勢起伏狀況、地勢傾斜方向、區域極值(海拔最高、最低值)河流水文特征年徑流量、汛期、徑流的季節變化、含沙量、結冰期(凌汛)、流速等河流水系特征發源地、流向與注入的海洋、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多少及水系形態、河道特征、上中下游的劃分等氣候特征氣溫(氣溫高低、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小)、光照、降水(總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降水與熱量的組合狀況(如雨熱同期)2.區域發展自然地理類型描述、比較的方向和角度土壤特征類型及肥力狀況。如: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貧瘠、荒漠化嚴重植被特征主要從種類、類型、覆蓋率的高低等方面分析。以亞熱帶常綠硬(闊)葉林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為主自然資源主要分析從種類、數量、分布狀況、豐富程度、開發條件等。如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森林資源、旅游資源、水能資源等豐富;水資源豐富(短缺)(2)主要的人文地理特征人文地理類型描述、比較的方向和角度社會經濟環境特征人口、城市、工業、農業、地域聯系方式、環境污染狀況等人口特征人口數量、人口分布、人口素質、人口遷移等(1)區域自然特征的分析2.區域發展(2)主要的人文地理特征人文地理類型描述、比較的方向和角度農業生產特征主要從區位條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熱量影響)、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及分布(水熱影響)、耕地類型(水分影響)、農業結構(各部門所占比重)、生產規模、生產水平(機械化水平、專業化水平、商品率)等工業生產特征主要從區位條件(如原料產地、工廠和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技術和交通等)、類型(輕工業、重工業等)、部門(主要工業部門)、規模(大型、中小型)、方式(大批量標準化、中小批量定制化等)、投入(原料、勞動力、技術等)、產出(市場范圍、產品周期)、地域分布、發達程度、生產結構、技術水平等交通主要從交通運輸線和交通樞紐、交通運輸網(點、線)的密度、影響交通運輸的分布布局與發展狀況的主要區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環境問題主要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2.區域發展(3)區域特征要素間相互關系下面為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氣溫和降水分布圖,對比分析兩圖,探究以下問題。2.區域發展2.區域發展(4)區域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為例

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緯度位置

相對位置

自然條件氣候條件

耕地條件

礦產資源

農業生產耕作類型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工業生產發展方向

30°N~33°N附近43°N~48°N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入??诘靥帠|北地區中部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貧乏豐富的石油等資源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麥、大豆一年兩熟至三熟一年一熟依托農業發展輕工業,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形成綜合性工業基地

利用資源發展重化工業,形成重化工業基地水稻土為主;多為水田,耕地比較分散,人均耕地面積少黑土為主;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大水田耕作業、水產養殖業旱地耕作業、畜牧業2.區域發展(4)區域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例無論是區域各要素的綜合作用還是區域的對外聯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技術、經濟、社會以及自然等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典例講解(2020·全國Ⅱ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時期的地理環境有關。下圖所示區域有1700多個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與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關。該區域處于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1)與圖示區域中地名“河”“梁”“柳”相關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圖示甲、乙兩地區地名中“河”“溝”“灣”等出現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區(

)A.風俗習慣改變 B.土地利用結構穩定C.人口遷徙頻繁 D.自然環境變化較大第(1)題:地名以“河”命名→河流→水文;以“梁”命名→地貌;以“柳”命名→植被。第(2)題:甲、乙兩地區地名中“河”“溝”“灣”→圖中乙地河流短而少→自然環境變化較大AD典例講解方法歸納總結:·區域特征的分析方法明確區域的空間范圍綜合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特征綜合分析區域人文地理特征歸納區域特征區域利用評價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與附近地區的相對位置地形結構、地勢狀況、地形區分布氣候類型、水熱狀況、水熱配合、有無特殊天氣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工農業類型及分布經濟結構(工農業、交通)區域內工農業差異區域內生產布局、區位因素分析區別差異性,歸納共同性探尋區域發展的優化模式謝謝各位聆聽和指導!錦繡地理2025屆高考一輪專題復習第十三章

區域協調與區際合作

專題41: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

配套練習03試題演練題組1(考點1:國際合作的原因或者條件)(2023年北京卷)19.1944年,攝影師薩爾出生于巴西東南部一個1500平方千米的農莊,農莊一半屬于大西洋森林。圖12(a)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圖12(b)是2001年和2019年薩爾家族農莊景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0世紀90年代,薩爾夫婦開始經營農莊。1999年他們籌集10萬棵樹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無生機的土地還原成兒時的模樣,到2019年已植樹200萬棵。與此同時,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通過人工造林,大約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復。(3)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的必要性。(4分)按照自然環境整體性推動森林恢復,需要跨國協作(2023年北京卷)19.1944年,攝影師薩爾出生于巴西東南部一個1500平方千米的農莊,農莊一半屬于大西洋森林。圖12(a)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圖12(b)是2001年和2019年薩爾家族農莊景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0世紀90年代,薩爾夫婦開始經營農莊。1999年他們籌集10萬棵樹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無生機的土地還原成兒時的模樣,到2019年已植樹200萬棵。與此同時,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通過人工造林,大約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復。(3)闡述與2001年相比,2019年農莊土壤的變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的必要性。(4分)【答案】(3)按照自然環境整體性推動森林恢復,需要跨國協作。題組1(考點1:國際合作的原因或者條件)(2021年福建卷)科隆自貿區和新太平洋自貿區(圖1)對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改變經濟落后狀況,1948年,巴拿馬建立科隆自貿區,發展轉口貿易(從各國進口商品再批發到拉美地區)。20世紀70年代,拉美地區陸續建立新自貿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隆自貿區以運河航運為基礎發展金融、保險、通訊等產業。2007年,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貿區建立。據此完成1~3題。1.20世紀70年代后期,科隆自貿區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A.勞動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優勢弱化C.制造業的比例增加 D.市場份額逐漸下降題組1(考點1:國際合作的原因或者條件)科隆自貿區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份額逐漸下降,D正確轉口貿易對于市場和資金的需求大,而對于勞動力的成本影響較小,A錯誤科隆自貿區地理位置優勢一直較優越,地理位置不是科隆陷入困境的原因,B錯誤科隆自貿區前期主要發展轉口貿易,不會導致制造業的比例增加,C錯誤D題組1(考點1:國際合作的原因或者條件)(2021年福建卷)科隆自貿區和新太平洋自貿區(圖1)對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改變經濟落后狀況,1948年,巴拿馬建立科隆自貿區,發展轉口貿易(從各國進口商品再批發到拉美地區)。20世紀70年代,拉美地區陸續建立新自貿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隆自貿區以運河航運為基礎發展金融、保險、通訊等產業。2007年,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貿區建立。據此完成1~3題。3.與新太平洋自貿區相比,中國首選科隆自貿區作為中拉貿易投資平臺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產業結構

B.經濟腹地 C.基礎設施

D.地理位置新太平洋自貿區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科隆自貿區以運河航運為基礎發展金融、保險、通訊等產業,兩者的產業結構不同,因此中國首選科隆自貿區作為中拉貿易投資平臺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產業結構,A正確。經濟腹地、基礎設施、地理位置差別不大,因而不是首選科隆自貿區的影響因素,排除BCDA題組1(考點1:國際合作的原因或者條件)(2024年山東省菏澤市一模卷)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下圖)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輸出國,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如今,該國將新能源開發作為下一步能源開發重點,但產業基礎相對薄弱。2023年6月,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企業家大會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大會以“中阿攜手、共創繁榮”為主題,圍繞能源合作、綠色產業等多項議題展開交流研討。(3)分析能源合作成為中國和沙特阿拉伯重要合作項目的依據?!敬鸢浮浚?)沙特阿拉伯石油資源豐富,我國石油資源消費量大,可實現雙贏;我國新能源開發技術先進,可為沙特阿拉伯新能源項目提供助力;沙特阿拉伯資金充足,可保障新能源項目的順利實施?!拘?詳解】讀圖可知,圖中油田眾多,沙特阿拉伯石油資源豐富,而我國石油資源消費量大,進口量多,兩國合作可實現雙贏;沙特阿拉伯業新能源產業基礎相對薄弱,而我國新能源開發技術較為先進,可為沙特阿拉伯新能源項目提供助力;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資金充足,可保障新能源項目的順利實施。題組2(考點2:國際合作的措施及意義)(2023年海南卷)由中國承建運營的蒙內(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是肯尼亞在近100年間建設的第一條鐵路。在鐵路建設過程中,為當地創造了約4.6萬個工作崗位,對肯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1.5%。圖為非洲部分區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蒙內鐵路在建設期間對肯尼亞產生的直接影響是()A.促進人口向外流動 B.縮小南北地區差距C.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D.帶動社會經濟發展~~~~~~~~~~~~~~~~~~~~~~~~~~~~~~~~~~~~~~~~~~~~~~~~~~~解析:蒙內鐵路在建設期間為當地創造了約4.6萬個工作崗位,對肯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1.5%,帶動了社會經濟發展,D正確;促進人口向外流動及縮小南北地區差距是鐵路建成通車后帶來的影響,AB錯誤;鐵路建設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C錯誤。故選D。D題組2(考點2:國際合作的措施及意義)(2023年北京卷)17.近年來,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巴哈馬農業發展緩慢。2018年種植業和漁業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9%??捎糜诟鞯耐恋丶s占國土面積的0.8%,土層薄,以石灰土壤為主。農業面臨多種自然災害威脅。(3)說明巴哈馬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的主要途徑。(4分)提高漁業產量增加耕地面積改良土壤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防范颶風等災害開展國際合作,提升農業技術和管理水平題組2(考點2:國際合作的措施及意義)(2023年北京卷)17.近年來,中國在農業領域為巴哈馬國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巴哈馬農業發展緩慢。2018年種植業和漁業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9%。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約占國土面積的0.8%,土層薄,以石灰土壤為主。農業面臨多種自然災害威脅。(3)說明巴哈馬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的主要途徑。(4分)【答案】(3)提高漁業產量,改良土壤,防范颶風等災害,開展國際合作,提升農業技術和管理水平。題組2(考點2:國際合作的措施及意義)(2023年天津卷)18.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埃及國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圖13),人口超過1億。農業是埃及的重要產業部門,農業產值占總產值的18%,農業勞動力占全國勞動力的31%。農產品中柑橘、洋蔥、葡萄等果蔬產品主要用于出口,但糧食需要進口。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埃及合作建設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園區將建成可容納200家企業入駐,提供超過4萬個就業崗位,以“四生(生產+生活+生態+生命)一體”理念規劃建設的產城融合的活力新城。“四生一體”理念中的生產、生活、生態是指從經濟、社會、環境的角度使園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生命是指使生產、生活、生態都具有生機和活力。(3)填表說明園區為落實“四生一體”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從經濟、社會、環境角度各采取哪些措施?(6分)(3)①培育、引進適合當地條件、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清潔生產方式,產業優化、轉型)②建設以人為本,宜居的生活環境(營造全面系統的生活配套設施;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當地居民收入)。③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防止環境退化。題組2(考點2:國際合作的措施及意義)(2021年福建卷)科隆自貿區和新太平洋自貿區(圖1)對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改變經濟落后狀況,1948年,巴拿馬建立科隆自貿區,發展轉口貿易(從各國進口商品再批發到拉美地區)。20世紀70年代,拉美地區陸續建立新自貿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科隆自貿區以運河航運為基礎發展金融、保險、通訊等產業。2007年,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貿區建立。據此完成1~3題。2.巴拿馬建立新太平洋自貿區可直接()A.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 B.增加國內就業機會C.緩解生態環境的壓力 D.提升運河轉運能力不會單一地帶動巴拿馬的東部或西部地區的發展,因此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表述有誤,A錯誤。新太平洋自貿區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B正確新太平洋自貿區以高端制造業為核心,會加大生態環境的壓力,C錯誤運河轉運能力由自身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和運河管理決定,周圍的自貿區建設不會直接提升運河轉運能力,D錯誤B題組2(考點2:國際合作的措施及意義)(2024年甘肅蘭州三模卷)“中老+中歐”班列連通中國與歐洲、東南亞等區域。“中老+中歐”班列歐洲——老撾方向開行模式主要是從歐洲將貨物集結成列,發往中國的集結中心,搭乘中老鐵路發往老撾各站,再將貨物轉運至中南半島各地。下圖示意“中老+中歐”班列歐洲——老撾方向開行模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中老+中歐”班列運營促進了東南亞地區產業發展,主要包括()①礦業②農業③物流業④高新技術產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題詳解】東南亞地區經濟相對較落后,“中老+中歐”班列運營主要有利于當地農產品礦產品的輸出,可促進礦業、農業和物流業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屬于技術指向型,東南亞科技水平較低,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影響不大,①②③正確,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A(2022年海南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到海外投資設廠。下圖分別是中國鞋服類企業在埃塞俄比亞和柬埔寨投資建設的工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工廠生產初期面對的首要問題是()A.語言交流 B.資金籌措 C.政策變化 D.技能培訓D:根據題目信息可知,埃塞俄比亞和柬埔寨屬于相對落后國家,工業化水平低,需要對員工進行培訓指導,讓其知曉工作流程,進行技能培訓是工廠生產初期面對的首要問題,D正確;A:可以招聘當地的員工進行培訓,而后由其培訓后續的員工,語言交流可以克服,A錯誤。B:資金籌措是建廠前需要考慮的問題,B錯誤。C:政策短期內不會發生太大變化,與工廠生產影響不大,C錯誤。D題組3(考點3:國際合作的障礙)(2024年浙江6月卷)13.下表為2022年上海、寧夏、河南和黑龍江四?。ㄊ?、區)GDP、人均GDP和三次產業比重構成統計表。完成下題。表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的?。ㄊ?、區)是()A.寧夏、上海、黑龍江、河南 B.黑龍江、上海、河南、寧夏C.上海、寧夏、河南、黑龍江 D.上海、河南、寧夏、黑龍江B寧夏地處我國西北GDP和人均GDP較低,為丁省

上海經濟發達,人均GDP坐高和第一產業占比最低,為乙省黑龍江為我國東北地區,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第一產業占比最大,經濟不發達,為甲省河南工業也相對發達,農業大省,第一產業占比低于黑龍江,但高于其他省份,丙為河南省題組4(考點4:區域特征的分析)(2024年北京卷)圖7示意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和尤卡坦半島的位置。讀圖,回答第13—14題。14.與尤卡坦半島相比,下加利福尼亞半島A.以熱帶氣候為主,年降水量大B.地勢起伏大,鐵路里程短C.沿岸受暖流的影響,海霧頻發D.海岸線長,遍布深水良港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年降水量小,A錯誤地勢起伏更大,鐵路里程短,B正確西側有加利福尼亞寒流流經,C錯誤西岸水深較淺,且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港口分布數量較少,D錯誤B題組4(考點4:區域特征的分析)(2023年北京卷)數據中心建設應考慮低碳、安全、清潔、水源等多種因素。圖為某區域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該區域A.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發育

B.土壤肥沃,為國家糧食主產區C.河流徑流量大,結冰期較長

D.夏季高溫潮濕,冬季寒冷干燥有多處溶洞分布區域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較大,地勢崎嶇,喀斯特地貌發育。A正確該區域以山地為主,而國家糧食主產區主要是分布在平原區,B錯誤該地熱量較充足,河流無結冰期或結冰期較短,冬季應該比較溫和,CD錯誤A題組4(考點4:區域特征的分析)(2022年河北卷)中國瑞麗市和緬甸木姐市山川相連、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兩市城區同處瑞麗江河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