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點01 傳說與史實、史料類型、歷史史事與歷史觀點-備戰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易錯題_第1頁
易錯點01 傳說與史實、史料類型、歷史史事與歷史觀點-備戰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易錯題_第2頁
易錯點01 傳說與史實、史料類型、歷史史事與歷史觀點-備戰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易錯題_第3頁
易錯點01 傳說與史實、史料類型、歷史史事與歷史觀點-備戰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易錯題_第4頁
易錯點01 傳說與史實、史料類型、歷史史事與歷史觀點-備戰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易錯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易錯點01傳說與史實、史料類型等1.傳說:考古資料還未證實者,傳說難免夸張虛構,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極有價值的內容。炎帝、黃帝的發明是傳說,有待考古證實。2.史實:考古資料證實者為史實,史實是真實可靠的。3.史料類型:按照史料價值的不同,史料可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在歷史研究過程中,第一手史料更為可信,第一手資料沒有摻雜個人觀點.傳說、史書、史詩、文學作品都屬于二手資料。4.歷史史事與歷史觀點:歷史史事是歷史的真實描述,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件的看法或結論。01傳說1.(2020年江蘇淮安)“他們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有很多發明創造。他們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經過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材料中的“他們”是A.炎帝和黃帝 B.夏啟和商湯 C.老子和孔子 D.項羽和劉邦【答案】A【解析】考查點:炎帝和黃帝。解題思路:根據材料中的“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形成日后的華夏族”可知,材料反應的是炎黃部落聯盟形成華夏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A正確;夏啟、商湯屬于中國奴隸制社會時期的王,不屬于原始部落時期,B錯誤;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與材料不符,C錯誤;劉邦、項羽是秦末農民軍領袖,最后劉邦成為封建王朝漢朝的開國國君,與材料不符,D錯誤。綜上故選A。2.(2020年福建)神農教民種粟、黃帝“蒸谷為飯”的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已經A.出現原始農業 B.進入青銅時代C.實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鐵技術【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粟……谷……”可知,這是農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已經出現原始農業,故A符合題意;夏商周是青銅時代,故B不符合題意;西周實行分封制度,故C不符合題意;春秋時,掌握了冶鐵技術,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020年山東東營)從黃帝、炎帝的古老傳說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是A.北京人會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C.半坡人種植粟 D.華夏族形成【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故D符合題意;北京人會使用火、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植粟,這是我國古人類的主要代表,體現了原始社會的發展歷程,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2.(2020年甘肅蘭州)人類糧食和祖先崇拜,是中華文明不可須臾或缺的三個根本內容。下列選項中,與“祖先崇拜”直接相關的是A.元謀人牙齒化石 B.粟和裝粟的陶C.人面魚網紋盆 D.陜西黃陵軒轅廟【答案】D【解析】考查點: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解題思路:根據題干中“祖先崇拜”的信息,可知,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距今大約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有炎帝和黃帝,他們結成聯盟打敗東方的蚩尤部落,黃帝部落的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相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所以與“祖先崇拜”直接相關的是陜西黃陵軒轅廟。選項D符合題意;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A排除;粟和裝粟的陶與我國北方地區的先民開始栽培作物和使用的陶器相關,B排除;人面魚網紋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C排除。故選D。3.(2020年湖南常德)歌曲《龍的傳人》有一句歌詞——“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把尊奉為我們的人文始祖A.黃帝 B.堯 C.大禹 D.秦始皇【答案】A【解析】相傳距今約四五千年,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打敗了蚩尤。從此,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即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黃帝和炎帝被尊奉為我們的人文始祖,A符合題意;BCD項人物與“人文始祖”稱號無關,排除。故選擇A。。02史實1.(2020年山東臨沂)根據近代考古發掘,在臺灣臺南縣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質地、形狀同大陸東南沿海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別是一種幾何形花紋的陶器,和福建一帶的原始文化有著相同的特征。據此可以判斷,臺灣和大陸的聯系開始于A.史前時期 B.堯舜時期 C.夏商時期 D.三國時期【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質地、形狀同大陸東南沿海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等信息可知,黑陶和彩陶在我國河姆渡、半坡居民時期存在,并且臺灣出現的黑陶、彩陶與大陸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很相似,說明臺灣和大陸在史前時期已經有聯系,A項正確;堯舜時期處于新石器時代,距今大約4000多年,晚于史前文明,不符合題意,B項錯誤;夏朝的建立,中國進入了古代文明的時代,而材料內容體現出臺灣與大陸在史前時期已經有了聯系,C項錯誤;根據材料內容可知,臺灣與大陸在史前時期已經有了聯系,而不是三國時期,D項錯誤。故選A。2.(2020年北京)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中發現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遺存,這三類考古發現還出現在元謀人遺址 北京人遺址 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人是我國黃河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他們使用磨制石器,會制造彩陶,種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所以這三類考古發現還出現在半坡遺址。選項D符合題意;元謀人、北京人屬于早期人類,居住洞穴,AB排除;河姆渡遺址地處長江流域,居住干欄式房屋,C排除。故選D。3.(2020年湖北恩施)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考古發現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產生活狀況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考查點:半坡居民。解題思路:依據題干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居民會燒制彩陶,人面魚紋彩陶盆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產生活狀況,故C符合題意;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銅器,排除D。故選C。1.(2020年江蘇連云港)目前人們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狀況的科學依據是A.神話傳說 B.影視作品 C.考古發現 D.學者推斷【答案】C【解析】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狀況的最科學的依據是考古發現,考古實物是最客觀的依據,C符合題意;神話傳說、影視作品和學者推斷都帶有主觀色彩,反映的情況不一定準確,不能算是科學依據,排除ABD。故選C。2.(2020年重慶A)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們了解當時這兩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是通過他們留下的A.遺跡遺物 B.甲骨文字 C.青銅銘文 D.史書記載【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典型代表,屬于原始社會時期,當時尚未產生文字,因此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態主要是通過遺跡遺物,A正確;甲骨文字、青銅銘文當時還沒出現,BC錯誤;文字尚未產生,史書更無從出現,D錯誤。綜上故選A。3.(2020年山東聊城)在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據此判斷,與該遺址居民生活的時代最接近的是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答案】D【解析】良渚文化距今約四五千年。良渚遺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處于新石器時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半坡人距今約6000年,使用磨制石器,處于新石器時代。因此半坡人與良渚遺址居民生活的時間是最接近的,D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排除A;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B;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排除C。綜上故選D。4.(2020年貴州黔西南)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御寒、照明、驅獸。最能支持這一結論的是A.遺址中發現的灰燼、燒石和燒骨 B.《韓非子》關于遠古時代的記述C.《山海經》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 D.歷史研究學者的推測和論述文章【答案】A【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能夠得出這個結論的是A發掘的灰燼、燒石和燒骨,這是可以驗證的歷史遺存,屬于第一手資料。故選:A。5.(2020年湖南益陽)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以“發達的中國原始農業”為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A.關于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B.《詩經》的相關描述C.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 D.《齊民要術》的記載【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發達的中國原始農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出土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由“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可知,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進行人工栽培稻谷,說明中國原始農業發達。選項C符合題意;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傳說通常不可靠,A可排除;文字記載的歷史,具有人為因素,其真實性必然不如考古挖出來的文物,B排除;北朝時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編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與“中國原始農業”不符,D排除。故選C。6.(2020年重慶B)文物是考證歷史的原始史料。下列圖片所示文物,以當時人們日常書寫材料為載體的是A.秦半兩錢 B.居延漢簡 C.東漢畫像磚 D.龍門石窟北魏石刻【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中外學者在我國西北居延等地區發現大量漢代簡牘,即“居延漢簡”。對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由此可知B符合題意;ACD都不是書寫材料的載體,不符合題意。故選B。03史料類型1.(2020年山東日照)歷史研究離不開史料作為實證。根據史料分類,以下屬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炎帝、黃帝傳說B.半坡遺址C.司馬遷《史記》D.《荷馬史詩》【答案】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手史料的相關史實。按照史料價值的不同,史料可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解答】按照史料價值的不同,史料可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半坡遺址是原始材料,屬于第一手資料,在歷史研究過程中,第一手史料更為可信,第一手資料沒有摻雜個人觀點.傳說、史書、史詩都屬于二手資料。選項B符合題意。【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手史料的相關史實。2.(2020年廣東深圳)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歷史文學作品來了解史實。《三國演義》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的故事有助于我們了解A.桂陵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戰有關。208年曹操為乘勝消滅孫權和依附荊州勢力的劉備,統一全國發動赤壁之戰。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建議,聯合江東的孫權,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相傳在這次戰役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和施“連環計”。黃蓋詐降、龐統獻“連環計”的時候,程昱等人就勸曹操要謹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從而導致上當中計,兵敗赤壁。蔣干盜書,成語典故。這個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發生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結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后來蔣干盜書用來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故C正確;桂陵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故排除A項;官渡之戰發生在曹操和袁紹之間,故排除B項;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故排除D項。故選C。3.(2020年湖南長沙)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下列選項對研究三國時期歷史最為可信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進行歷史研究是最為可信的材料是原始材料,其中三國的吳簡是由當時人寫成的,具有可信性,A正確;《三國演義》屬于文學作品,具有較大的藝術加工性,可信性不足,B錯誤;《資治通鑒》雖然屬于史書,但是也有作者本身的價值取舍,C錯誤;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戰爭,是東漢末年的戰爭,不屬于三國時期,D錯誤。綜上故選A。1.(2020年重慶B)不同類型的資料具有不同的證史價值。下列資料中,對了解澳門歷史史證價值最大的是A.電視劇《澳門的故事》 B.檔案“20世紀上半葉澳門檔案”C.小說《澳門歷史演義》 D.口述史“澳門口述歷史叢書”【答案】B【解析】檔案“20世紀上半葉澳門檔案”屬于了解澳門歷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高,故選B;電視劇《澳門的故事》、小說《澳門歷史演義》是藝術地再現澳門歷史,可信度較低,排除AC;口述史“澳門口述歷史叢書”難免有遺漏,主觀色彩濃厚,排除D。故選B。2.(2020年江蘇常州)史料是解釋歷史的依托,是現實與歷史對話的橋梁。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解釋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的鐵質農具的出現,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農民勞動負擔,節約了一定的勞動時間,使得農業生產規模擴大并繁榮,B項符合題意;河姆渡遺址的骨哨是一種古老的樂器,排除A;宋代圩田是兩宋時盛行于江淮、錢塘江流域的一種水利田,排除C;清代的開荒執照體現的是清政府推行的墾荒政策,排除D。故選B。3.(2020年廣西北部灣)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廣西合浦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近年來,在合浦漢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為這一記載的有力物證。以下為合浦漢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據此可知A.歐亞國家傳入中國的物產主要是陶瓷制品B.合浦因海外貿易發達成為漢代最重要商港C.漢代海外貿易所得占國家財政收入比重很大D.中國與歐亞一些國家在漢代有經濟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合浦的漢墓中出土了來自印度、波斯和羅馬的器物,說明漢代時與這些地區之間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往來,即中國與歐亞一下國家在漢代有經濟文化交流,故選D;根據“印度六棱柱性玻璃飾”、“羅馬玻璃碗”可知A錯誤,排除;根據漢代合浦漢墓出土的文物無法證明合浦是漢代最重要的商港,也不能說明海外貿易在漢代所占國家財政收入比重很大,排除BC。4.(2020年山西)今天生活中常見的郵政特快專遞、菜鳥驛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時已出現與此類似的雛形。下列文物能為此提供佐證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元朝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在驛道上設置了許多“急遞鋪”,急遞鋪令牌就體現了這一點,故C符合題意;A體現了東羅馬帝國的發展水平,B西夏符牌是西夏國的一種令牌,用以證明持牌者身分和所負使命,故不符合題意;D是明代錦衣衛的身份證明,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04歷史史事與歷史觀點(2020年湖南常德)歷史史事是歷史的真實描述,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件的看法或結論。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史事的是A.《三國演義》中的“孔明草船借箭”B.張仲景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C.隋朝大運河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D.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答案】B【解析】根據“歷史史事是歷史的真實描述”可知,張仲景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史事,B符合題意;A項反映的是文學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