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耳和聽覺-2022-2023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冊同步2024課堂(浙教版)_第1頁
2.3耳和聽覺-2022-2023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冊同步2024課堂(浙教版)_第2頁
2.3耳和聽覺-2022-2023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冊同步2024課堂(浙教版)_第3頁
2.3耳和聽覺-2022-2023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冊同步2024課堂(浙教版)_第4頁
2.3耳和聽覺-2022-2023學年七年級科學下冊同步2024課堂(浙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七年級科學第三節耳和聽覺知識點分析基礎知識點的羅列和例題難點易錯點和知識點總結目錄1.耳的結構與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導聲波(也有一部分加強的功能)(2)中耳:鼓膜---隨著聲波的振動而引起振動,將振動傳到聽小骨鼓室---與耳道一起引起共鳴,并且起到平衡氣壓的作用聽小骨---把聲音放大后傳到耳蝸咽鼓管---連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內外空氣壓力保持平衡,從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動(3)內耳耳蝸---內有液體和聽覺感受器,接受聲波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前庭---感覺頭部位置變動,產生神經沖動半規管--維持姿勢和保持平衡。一.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2.聽覺的形成:(1)正常的聽覺形成是: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即: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內聽小骨→耳蝸→聽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2)還可以通過骨傳導,比如萬年貝多芬可以通過牙咬筷子聽鋼琴聲。一.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3.助聽器與失聰:聽覺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越來越不靈敏。助聽器能幫助很多聽覺不靈敏的人來提高聽力。但是,有些人由于聽覺感官某一部分受到損傷,即使使用助聽器也很難再聽到聲音--失聰。一.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4.耳對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因為內耳中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感受器過于敏感的人,在受到過長或過強的刺激時,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汗、流涎等癥狀,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暈車、暈船和航空病。一.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1.音調: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就越高。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就越大,音調就越高。因此頻率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量,它決定著聲音音調的高低。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兒童說話的音調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調一般比男人的高。人的發聲頻率大約在65赫到1100赫之間。3.人能聽到的頻率范圍: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20000赫。4.超聲與次聲:我們把高于20000赫的聲音叫做超聲,低于20赫的聲音叫做次聲。一般人是聽不到超聲和次聲的,但一些動物卻能聽到。二.聲音的特性5.聲音的應用:(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蝙蝠利用超聲波來辨別獵物的方位及距離。大象可以利用次聲波進行交流。醫生利用超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大聲說話導致雪崩超聲波粉碎結石二.聲音的特性6.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是人們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7.影響響度的因素:對于同一聲源發出的聲音,其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有關,跟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距離聲源越遠,聲音越分散,聲音的響度也就越小。但不同的人對聲音的感覺是不同的。8.響度的大小計量:在聲學上,人們通常用分貝作為單位來計量聲音的強弱。分貝的符號為dB。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30dB~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7OdB會干擾人們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時間處于大于100B的環境中對耳的聽力會造成損傷,大于120dB的聲音則會導致耳疼痛,甚至會造成永久性聽覺障礙而聽不到任何聲音。二.聲音的特性9.音色:在許多同學同時講話時,即使沒有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出每個同學的聲音。不同的樂器同時演奏時,即使它們發出的響度與音調相同,僅憑聽覺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區分開來。這表明聲音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音色。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音色就不同,人對聲音的感覺也就不一樣。10.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音色、響度。二.聲音的特性1.樂音:自然界中有各種聲音。清脆的鳥鳴聲、悠揚的樂器聲、悅耳的歌聲等往往使人感覺輕松愉快,我們把這類聲音叫做樂音;2.噪音:馬路上的嘈雜聲、飛機的轟鳴聲等往往使人煩躁不安,我們把這類聲音叫做噪聲。3.噪音判定與規定: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凡影響人們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噪聲。例如你在學習時,鄰居發出的優美的音樂對你來說也是噪聲。噪聲妨礙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有害健康,被列為國際公害。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頒布了噪聲污染標準。我國政府規定,工廠和工地的噪聲不能超過85~90分貝。居民居住區的噪聲,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0分貝。三.噪聲污染4.噪音的防治:(1)從聲源處減弱(2)從傳播途徑中減弱(3)從人耳處減弱三.噪聲污染PART01典例精析精選近年各地中考、一模以及名校練習等好題進行分析【例1】二胡是中國的民族樂器,有粗(內弦)、細(外弦)兩根弦,拉弓時馬尾和弦摩擦發出聲音,如圖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變二胡音調的是()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B.手指按壓在弦的相同位置,從摩擦內弦換到摩擦外弦C.用手指按壓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D.旋轉弦軸,增加弦的緊張度【答案】A【例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B.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是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C.蝙蝠視力很差,它通過接收自己發出的超聲波的回聲來探測周圍的物體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變音調【答案】A【例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聲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發聲體振幅越大,音調高C.“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D.利用次聲波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答案】C【例4】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100Hz的聲音B.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C.人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要大D.15Hz的聲音只要振幅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答案】C【例5】長期使用耳機可能會損傷對聲波敏感的細胞,使聽力下降,這些細胞位于()A.外耳道 B.鼓膜 C.耳蝸 D.半規管【答案】C【例6】寧波市區內許多地方設有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目的是從以下哪個環節防治噪聲()

A.噪聲的產生 B.噪聲的傳播 C.噪聲的接收 D.噪聲的隔離【答案】A【例7】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智能機器人Troika可以用簡單語言與人交流。關于機器人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機器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B.機器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機器人的聲音與運動員的聲音音色不同D.機器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5km/s【答案】C【例8】下列四幅圖中,關于聲現象描述錯誤的是()A.說話時聲帶在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用輕重不同的力撥動鋼尺,能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C.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敲擊其中一個,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表明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D.8個相同的玻璃瓶內裝有不同高度的水,敲擊時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例9】助力北京冬奧、冬殘奧的歌曲《一起向未來》,下面是它的一部分曲譜:曲譜中的數字反映的是聲音三要素中的()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振幅【答案】B【例10】如圖是“探究影響音調高低因素”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通過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鋼尺振動的頻率B.鋼尺伸出桌面越長,振動越快C.多次實驗中,保持鋼尺振動的振幅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D.物體振動的快、頻率高,發出的聲音音調高【答案】B【例11】如圖所示,在A、B、C、D四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入不同高度的水,則()

A.敲打D瓶發出的聲音傳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調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調最高D.瓶周圍有沒有空氣,瓶發出的聲音都能直接傳入人耳【答案】B【例12】如圖為聲音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響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調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調、響度、音色都不同【答案】A【例13】根據如圖提供的小資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蝙蝠發出的聲音都是超聲波,人類聽不見B.因為大象和狗的“發聲頻率”沒有重疊區,所以狗的叫聲大象永遠也聽不見C.家人之間悄悄說話,身邊的狗狗無動于衷,因為“悄悄話”的頻率狗狗是無法感知D.靜謐的夜晚我們身邊的狗狗有時突然耳朵一豎并轉動幾下,這可能是狗狗聽到了人類聽不見的聲音【答案】D【例14】口技是民間的一種聲音藝術,高超的口技藝人可以模仿各種語音,觀眾在屏風后面欣賞表演,藝人往往通過重拍醒木結束表演。下列關于口技表演說法錯誤的是(

)A.藝人發出聲音是因為他的聲帶在振動B.現場觀眾能聽到口技表演,是因為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C.藝人可以模仿各種語音,他主要模仿的是聲音的音調D.醒木拍得越重,聲音的響度越大【答案】C【例15】如圖是童謠“數鴨子”的樂譜及歌詞,當菲菲同學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間,音調逐漸變高,關于音調變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的振幅逐漸變大 B.菲菲聲帶每秒震動振動的次數變多C.菲菲聲帶每振動一次所用的時間逐漸變大 D.聲音的頻率逐漸變低【答案】B【例16】如圖所示,1978年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鐘,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編鐘。下列有關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A.敲擊編鐘時發出的聲音是由編鐘的振動產生的B.編鐘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編鐘,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D.編鐘發出的聲音與其他樂器聲不同,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答案】A【例17】歌劇《呦呦鹿鳴》是浙江省歷史上首部原創寧波本土民族歌劇,展現了諾貝爾獲獎者屠呦呦成長、學習和工作的全景畫面。歌劇中既有小提琴、鋼琴等交響樂器的恢弘演奏,又有演員的傾情演繹。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A.聽眾聽到的聲音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B.小提琴演奏時,琴弦振動產生聲音C.聽眾主要是通過聲音的音色區分小提琴和鋼琴D.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時,聲音的響度肯定不同【答案】D【例18】“會說話的湯姆貓”是一款手機寵物類應用(如圖),游戲時,當你對著它講話,它就會模仿你的腔調學舌,非常好玩,針對這一現象,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手機發出聲音時,是由于手機中的貓的聲帶振動而產生的B.“湯姆貓”和人說出的話雖然語義相同,但兩種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夠區別出來C.當對著手機用很小的音量說話時,“湯姆貓”沒有反應,說明需要發出足夠高的頻率才能使手機接收到聲音信號D.你發出的和手機發出的聲音都是通過空氣傳到人的耳朵中,但傳播速度各不相同【答案】B【例19】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壓緊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聽它發出聲音的變化。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A.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B.音色與發聲體的哪些因素有關C.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幅的關系D.聲音的音調與聲源的振動頻率的關系【答案】D【例20】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詩句中蘊含著科學知識。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B.“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人們是通過音色辨別出鐘聲的C.“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聲是由于空氣振動產生的D.“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答案】B【例21】探究聲音的產生與特性如圖,進行如下實驗:輕敲音叉,用懸吊著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叉股,發現乒乓球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_產生的;右圖是耳的構造示意圖,人耳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的過程:外耳道→鼓膜→聽小骨→___________→位聽神經→聽覺中樞。【答案】振動

耳蝸【例22】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1)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在15°C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米。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關。(2)當音調或響度改變時,示波器上所顯示的內容也會改變。如圖甲中給出了相同時間內兩個不同音調或響度的發聲體A和B振動的圖像,其中___________的音調高。而乙、丙是兩種聲音的波形圖,從圖形可知:___________是樂音的波形圖。【答案】介質

溫度

發聲體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