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01(人教版2019)(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第1~5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1-5章)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6.難度系數:0.65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22年9月13日(農歷八月十八)發布公告,國際永久編號為529729號的小行星以西北大學命名,稱為“Xida”星。該行星軌道半長徑約3.0444478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大致相當于日地平均距離),繞日運行周期約為5.3年。下圖為“太陽系部分行星繞日公轉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Xida”星軌道可能位于(
)A.①B.②C.③D.④2.天文學家推測“Xida”星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根本原因是該行星(
)A.質量體積較小 B.距離太陽太遠C.公轉周期太長 D.不存在大氣層【答案】1.D2.A【解析】1.根據題中的材料可知“Xida”星是太陽系中的小行星,所以它位于小行星帶,可能位于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根據已學知識,從距太陽由近及遠,④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所以④屬于小行星帶,“Xida”星軌道可能位于④,D正確,ABC錯誤。故選D。2.結合地球存在生命條件的相關知識,天體存在生命需具備液態水、適宜的溫度和比較厚的大氣層這三個“金鎖鏈”條件。八大行星中,天王星和海王星離太陽太遠,屬于遠日行星,小行星在木星軌道以內,其離太陽的距離不遠,B錯誤;該小行星繞日運行周期約為5.3年,公轉周期不長,C錯誤;“Xida”星是小行星,小行星質量體積較小,其引力較小,不能吸引合適大氣環繞周圍,不存在大氣層,不可能有生命,所以天文學家推測“Xida”星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A正確;該小行星沒有生命的直接原因是不存在大氣層,但其根本原因是該行星質量體積較小,D錯誤。故選A。日照時數是指一天內太陽光線直接照射地面的時間。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夏季、冬季日照時數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日照時數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4.該區域夏季日照時數較冬季長,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B.晝長C.風速D.海拔【答案】3.A4.B【解析】3.讀圖可知,夏季甲地日照時數為900-1000,乙地日照時數為700-800,丙地日照時數為800,丁地日照時數為500,故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時數最大的是甲,A正確,BCD錯誤,故選A。4.該區域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晝時間長,日照時數多,而冬季白晝時間短,日照時數少,故該區域夏季日照時數較冬季長,主要影響因素是晝長,B正確;風速基本上不會影響日照時數,C錯誤;同一區域緯度、海拔對日照時數季節變化影響較小,AD錯誤。故選B。讀1954~2005年我國江淮地區太陽黑子數與梅雨強度的相關系數分布圖,回答下列小題。5.太陽黑子數與梅雨強度(
)A.在湖北省的東南部呈正相關 B.在安徽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呈負相關C.在圖中西北部的相關性最小 D.正相關最大值出現在圖中東北部6.太陽黑子數達最大值時(
)A.江淮地區梅雨強度增大 B.通信衛星信號易受干擾C.漠河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D.耀斑爆發強度減弱【答案】5.D6.B【解析】5.讀圖可知,太陽黑子數與梅雨強度在湖北省的東南部呈負相關,故A錯誤;在安徽省呈正相關的地區所占面積較大,故B錯誤;讀圖可知正相關最大值(大于0.25)出現在東北部,故D正確;讀圖可知圖中相關性最小的數值應趨近于0,,出現在圖中中部而不是西北部,因此西北部的相關性不是最小的,故C錯誤。故選D。6.太陽黑子數達最大值時,太陽活動最強,耀斑爆發強度增加,易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即通信衛星信號易受干擾,D錯,B對。極晝與地球公轉和自轉運動相關,與太陽活動無關,且漠河并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C錯;不同地區梅雨強度與太陽黑子相關度不同,江淮地區也存在負相關區域,A錯。故選B。古生代末期,發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幾乎95%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但也有一部分生物存活了下來,其中新蘆木便是在該事件中幸存下來的生物。下圖示意三水河紙坊組(中生代三疊紀)泥巖中的新蘆木化石,其垂直于地層分布,為原地生長的一種植物化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新蘆木屬于(
)A.藻類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蕨類植物8.下列生物最可能消失在古生代末期物種滅絕事件中的是(
)A.海綿B.原始魚類C.恐龍D.始祖鳥【答案】7.D8.B【解析】7.新蘆木是古生代幸存下來的植物,屬于蕨類植物,D正確;藻類植物出現在前寒武紀,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ABC錯誤。故選D。8.晚古生代早期,魚類大量繁殖,故原始魚類最可能在古生代末期滅絕,B正確;海綿出現在元古代,恐龍、始祖鳥出現在中生代,ACD錯誤。故選B。寒假中,小明乘飛機從哈爾濱到廣州,旅途日記中寫到:“天空下著小雪,飛機開始順著機場的跑道慢慢上升,窗外的建筑物向后而去,飛到萬米高空時,飛機平穩飛行,天氣突然變得晴朗,窗外的天藍的似水,大片的云海,猶如雪白的棉花糖,真想走到窗外在云端遨游一番。”據此完成下列小題。9.為降低成本,同時保證旅途中飛機始終平穩飛行(
)A.如果行程在暑假,飛行高度應上升 B.從廣州到哈爾濱,飛行高度應上升C.如果行程在暑假,飛行高度應下降 D.從哈爾濱到廣州,飛行高度應下降10.小明在萬米高空看到天氣變晴的原因是(
)A.臭氧層可以吸收紫外線,溫度上升使水汽蒸發B.水汽和固體塵埃含量少,難以成云致雨C.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上升,空氣以垂直運動為主D.大氣散射和反射作用強,出現藍天白云【答案】9.A10.B【解析】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飛機平穩飛行是在平流層,由于緯度不同,對流層厚度存在差異,從哈爾濱到廣州,由高緯向低緯飛行,對流層厚度逐漸變厚,因此要使飛機一直處于平流層,飛行高度應該上升,同理分析,從廣州到哈爾濱飛行高度應該下降,BD錯誤;對流層的厚度還存在季節差異,夏季氣溫高,氣流上升較冬季旺盛,因此同一地區對流層的厚度夏季較厚、冬季較薄,如果行程在暑假,飛行高度應該上升,A正確,C錯誤。故選A。10.萬米高空位于平流層,由于平流層中的固體塵埃和雜質較少,難以成云致雨,因此一般平流層都是晴空萬里,B正確;平流層中存在臭氧層,可以吸收紫外線,但是該層的水汽含量也很低,不存在由于溫度上升使水汽蒸發,A錯誤;平流層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上升,空氣以平流運動為主,C錯誤;云層較少,反射作用很弱,D錯誤。故選B。臺灣海峽是我國重要的海上通道,鹿耳門港和廈門港是清代臺灣海峽兩岸商貿往來的重要港口,《臺海使槎錄》記述了臺灣海峽兩岸的風向日變化:“內地之風,早西晚東;惟臺地早東風、午西風……四時皆然。”下圖示意鹿耳門港和廈門港位置。完成下面小題。11.下圖能反映廈門港“早西”(早晨吹西風)的熱力環流是(
)A. B.C. D.12.清代我國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風力(順風)進出鹿耳門港的規律是(
)①早晨出港②早晨進港③傍晚出港④傍晚進港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1.C12.B【解析】11.廈門港位于海陸交界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受地面輻射散失熱量的影響,夜間陸地氣溫不斷降低,到早晨(日出前后)氣溫最低,空氣冷卻下沉,氣壓較高,AD錯誤;與此同時,海洋熱量散失較慢,氣壓較低,近地面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即由西邊的陸地吹向東邊的海洋,為偏西風,C正確,B錯誤。故選C。12.讀圖可知,鹿耳門港位于臺灣島西南部,西部瀕臨臺灣海峽,根據材料可知,該港口早上吹東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利于商船出港,①正確,②錯誤;傍晚吹西風,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利于商船進港,③錯誤,④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下圖為青藏高原地區沿32.5°N的地形剖面和某季節4500米高度的氣溫分布圖。此季節青藏高原受熱力影響空氣上升,會抽吸周圍區域的氣流,形成“抽風機效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4500米高度青藏高原內部氣溫不同于周邊地區的直接影響因素是(
)A.太陽輻射 B.地面輻射C.地面反射 D.大氣逆輻射14.青藏高原“抽風機效應”最強的季節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3.B14.B【解析】13.太陽輻射對整個高原地區的影響相對一致,A錯誤。青藏高原內部地區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地表受太陽輻射加熱后,能夠更有效地以地面輻射的形式釋放熱量,導致近地面空氣迅速升溫,這與周圍低海拔地區相比,形成了顯著的氣溫差異,B正確。雖然高海拔地區可能因植被覆蓋度低而具有更高的反照率,但其對4500米高度氣溫的直接影響較小,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而不是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C錯誤。在4500米的高度,大氣較薄,大氣逆輻射效果相對較弱,不是造成氣溫差異的直接因素。D錯誤。故選B。14.夏季時,青藏高原受到的太陽輻射最為強烈,導致地面急劇加熱。地面被加熱后,產生大量的地面輻射,進一步加熱了近地面的空氣。上升的熱氣流導致青藏高原地區近地面形成相對較低的氣壓區,這個低壓區會吸引周圍地區較冷、較重的空氣流入,進一步增強了“抽風機效應”。故B正確,排除ACD。故選B。城市水系統包括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城市再生水、城市內澇防治以及城市河湖水體等系統單元,是社會、經濟和環境要素共生發展的產物。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不斷加快,許多城市開始著手優化城市水系統的規劃和設計。下圖示意某城市設計的水系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
)A.屋頂植被加快雨水匯流速度 B.水廣場減輕水的下滲C.開放水域減少了雨水蓄積量 D.公園增加了地下徑流16.該城市水系統的作用有(
)①大雨不易內澇②雨后匯流加快③緩解熱島效應④城市降水增多⑤存蓄淡水資源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15.D16.B【解析】15.據圖可知,屋頂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由于下滲增加,雨水匯流速度減慢,A錯誤;水廣場有利于水的下滲,B錯誤;開放水域可以增加雨水蓄積量,C錯誤;公園的植被覆蓋率較高,利于雨水的下滲,地下徑流增加,D正確。故選D。16.據圖可知,該城市水系有公園、開放水域、水廣場和綠色植物等,可以增加下滲,利于儲水,大雨不易內澇,①正確;雨后匯流速度減慢,②錯誤;改變地表性質,植被覆蓋率增加,利于緩解熱島效應,③正確;緩解熱島效應,中心城區氣溫下降,上升氣流減弱,城市降水減少,④錯誤;開放水域利于存儲淡水資源,⑤正確。綜上,①③⑤正確,故選B。下圖為某季節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圖示季節是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8.圖示溫度曲線最高值出現在10°N附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B.天氣狀況C.海陸分布D.海水深度【答案】17.B18.C【解析】17.由圖可知,大西洋60°N以北海區的海溫明顯高于60°S以南海區的海溫,由此推斷,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南極附近出現極夜現象,此時應為北半球的夏季,B正確,ACD錯誤。故選B。18.圖示溫度曲線最高值出現在10°N附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分布,南北半球海陸分布不平衡,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大,南半球陸地面積較小,陸地吸收太陽輻射后增溫幅度大于海洋,陸地上空的大氣向同緯度海洋上空傳遞熱量,最終使得北半球海洋獲得熱量多于南半球,故最高溫不是出現在赤道而是偏北一些,C正確,與緯度位置、天氣狀況、海水深度無關,ABD錯誤。故選C。地處福建省三沙灣的竹江島,四周皆是富饒的灘涂,當地村民以養殖海蠣或灘涂采集海蚌貝類為生。在灘涂上有一條蜿蜒3600多米、時隱時現的“汐路橋”(見下左圖),連接竹江島與陸岸村落。“汐路橋”由石條依次鋪成,極少使用橋墩。下右圖顯示12月26日竹江島的潮高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島上歷來有兩位專職洗橋人,每天負責清洗濕滑泥濘的橋面,他們需要在12月26日(
)A.待橋“初現”時洗橋,共洗一次 B.待灘涂“初現”時洗橋,共洗一次C.待橋“初現”時洗橋,共洗兩次 D.待灘涂“初現”時洗橋,共洗兩次20.即便有小船,島上部分村民也要“等橋來”時才前往陸岸,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聚落位置B.水文限制C.生產活動D.生活習慣【答案】19.C20.C【解析】19.海水漲潮時攜帶泥沙,退潮后泥沙會淤積在橋上,因此需要對橋進行清洗,清洗橋的水來自潮水,由12月26日竹江島的潮高變化圖可知,一天內出現兩次高潮,兩次低潮,并且低潮時間契合日常作息時間,因此清洗橋人需要清洗橋兩次,AB錯誤;由于橋架設在灘涂上,洗橋過程中要依靠潮水,那么就需要在潮水未完全退出,即灘涂裸露前洗完,否則無水沖洗橋上淤泥,故應是待橋“初現”時洗橋,C正確,D錯誤;故選C。20.文字信息中“富饒灘涂”“或以采集海蚌貝類為生”說明部分村民利用灘涂資源趕海謀生,等橋實際是等潮水退卻,灘涂露出,在灘涂上采集海蚌貝類。而灘涂出露時無法行船,只能借由橋抵達,所以不是生活習慣,而是生產活動決定其出行方式的選擇,C正確,D錯誤;潮起時同樣可以行船抵達對岸聚落,A錯誤;題干中“有小船”及右圖顯示的潮水位高度,說明潮起時候具備行船條件,但是部分村民依然“等橋來”,可見并非水文條件限制,B錯誤;故選C。風沙運動是造成流動沙丘土壤風蝕量在不同坡向上差異的原因。下圖是6月份雅魯藏布江山南寬谷流動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風蝕狀況統計圖。沙丘呈南北走向,與河谷主導風向垂直,風向變化是流動沙丘由風蝕作用向風積作用變化的主要原因,風蝕記為負值,風積記為正值。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1.圖示6月份(
)A.沙丘頂的高度不斷升高 B.6月26日西坡是背風坡C.6月11日東坡是迎風坡 D.6月風向未發生變化22.風力最大的日期是(
)A.6月11日B.6月16日C.6月21日D.6月26日23.6月份該地沙丘移動趨勢是(
)A.向南移動B.向北移動C.向東移動D.向西移動【答案】21.C22.A23.D【解析】21.由材料信息可知,風蝕記為負值,風積記為正值。根據圖例,迎風坡侵蝕,背風坡堆積,6月11日東坡侵蝕,是迎風坡,C正確;6月26日西坡為負值,為風力侵蝕,是迎風坡,B錯誤;圖示6月份沙丘頂為負值,故被侵蝕,高度不斷降低,A錯誤;6月下旬東坡由正值轉為負值,故風向發生變化,由東坡堆積改為東坡侵蝕,D錯誤。故選C。22.風力越大,在迎風坡侵蝕越強,背風坡堆積越多,圖示6月11日西坡正值最大,則堆積最多,故風力最大的日期是6月11日,A正確;其它日期侵蝕、堆積的都較少,說明風力小,BCD錯。故選A。23.6月份該地沙丘東坡以侵蝕為主,西坡以堆積為主,則沙丘總體呈向西移動趨勢,D正確,ABC錯誤。故選D。鐮英金合歡林是熱帶稀樹草原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鐮莢金合歡的每一小節枝上都成雙成對地長滿了刺。其中有一種刺基部膨大,能給螞蟻提供巢穴,同時,螞蟻也給樹巡邏,當遇到長頸鹿等食草動物的唇齒時,合伙將它們逼退。下圖為鐮英金合歡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24.鐮莢金合歡林最可能出現在(
)A.東非草原B.蒙古草原C.巴西草原D.高山草甸25.鐮莢金合歡生長出基部膨大的刺的主要目的是(
)A.獲取更多養分B.為螞蟻提供巢穴C.抵御動物啃食D.儲存多余水分【答案】24.A25.C〖祥解〗24.鐮英金合歡林是熱帶稀樹草原中的植物,東非草原、巴西草原都是熱帶稀樹草原,但是東非草原的大型動物較多,鐮莢金合歡林最可能出現在東非草原,A正確,C錯誤。蒙古草原是溫帶草原,B錯誤。高山草甸海拔高,不是熱帶稀樹草原,D錯誤。故選A。25.長頸鹿等食草動物以鐮莢金合歡的葉子為食,鐮莢金合歡生長出基部膨大的刺是為了抵御動物啃食,C正確。基部膨大的刺不能獲取更多養分,A錯誤。刺基部膨大,能給螞蟻提供巢穴,刺不能為螞蟻提供巢穴,刺不利于儲存多余水分,BD錯誤,故選C。第Ⅱ卷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問題。(12分)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風沙地貌發育普遍且典型,以河漫灘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坡沙丘。米林臥龍爬坡沙丘地處西藏高原東南部,受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影響,該地區冬春季節降水少,冬季風強勁。墨脫縣區域內山高谷深,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達18-22℃,區內植被類型多樣,被譽為“植被類型天然博物館”。圖左為青藏地區示意圖,圖右為米林臥龍爬升沙丘分布及景觀圖。(1)說明墨脫被譽為“植被類型天然博物館”的原因。(6分)(2)指出米林臥龍爬坡沙丘的沙源地,并描述沙丘的形成過程。(6分)【答案】(1)墨脫地區緯度低,水熱條件好,生物資源豐富;山區垂直高差大,氣候差異明顯,生物種群多樣;人口密度小,人類對環境干擾小;當地經濟落后,交通不便,對植被破壞小。(6分)(2)沙源地:河漫灘和沙洲;周邊河流攜帶的泥沙淤積形成河漫灘和沙洲,冬春季節河流水位低,河灘和沙洲裸露;冬春季節降水少,植被稀少,強勁的冬季風經過江面受阻較少,形成渦旋上升氣流,氣流攜帶河漫灘和沙洲上的沙粒,受到地形與植被阻擋,在山前堆積形成沙丘。(6分)【解析】(1)可從自然原因和社會經濟原因的角度來分析。根據所學及圖示可知,墨脫地區位于西藏南部,緯度低,水熱條件好,繁衍生長速度快,生物資源豐富:據材料可知,墨脫縣區域內山高谷深,山區垂直高差大,氣候差異明顯,生物種群多樣;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小,人類對環境干擾小,對植物破壞少;當地經濟落后,交通不便,工農業不發達,對植被破壞小。(2)雅魯藏布江河流流速較快,侵蝕能力較強,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彎曲河道,河流凸岸堆積,形成河漫灘和水下沙洲,冬春季河流徑流量較小,水位下降,河漫灘和沙洲出露水面;該地冬春季降水較少,植被稀少,水面廣闊,摩擦力較小,冬季風強勁,風力較大,強勁的冬季風經過江面受阻較少,形成渦旋上升氣流,氣流吹蝕河漫灘和沙洲的沙粒向山體方向移動;受到地形和植被的阻礙,風速降低,攜帶的沙粒沉積下來,在山坡上不斷堆積,形成臥龍沙丘。因此爬坡沙丘的沙源地使河漫灘和沙洲。27.閱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2分)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區中部(如圖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國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區周圍風力較大且季節變化明顯,湖陸風冬季明顯弱于夏季。在湖區特殊的地理環境作用下,湖區a氣象站檢測該地雨季多夜雨(如圖乙所示),同時年內平均氣溫日變化隨季節變化明顯(如圖丙)。(1)利用熱力環流的原理,分析納木錯冬季湖陸風弱的原因。(4分)(2)請利用熱力環流的原理,說明納木錯夏季多夜雨的原因。(4分)(3)請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a氣象觀測站8月比1月平均氣溫日較差小的原因。(4分)【答案】(1)冬季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湖面封凍、湖泊周圍陸地被冰雪覆蓋,導致湖陸溫差減小,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湖陸風弱。(4分)(2)夏季,季風帶來豐富的水汽,受湖泊與陸地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夜晚湖區盛行上升氣流,水汽易凝結形成降水(4分)(3)8月降水較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氣溫較低;夜晚多云雨,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氣溫較高,所以氣溫日變化小(4分)【解析】(1)由所學知識可知,熱力環流的過程可歸納為,地面冷熱不均引起空氣垂直運動使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引起大氣(空氣)的水平運動。近地面氣溫高,空氣垂直對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近地面氣溫較低,空氣垂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引起大氣的水平運動,空氣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形成熱力環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冬季湖陸風弱,說明冬季湖泊與陸地的溫差小。結合區域知識可知,冬季納木錯所在區域的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下,納木錯湖面封凍、湖泊周圍陸地被冰雪覆蓋,導致湖陸溫差減小,溫差減小,空氣垂直運動減弱,近地面湖泊與陸地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湖陸風減弱。(2)受湖泊和周邊陸地熱力性質的影響,白天湖泊與周圍陸地相比升溫慢,氣溫低氣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夜間,湖泊與周圍陸地相比降溫慢,氣溫相對較高,氣流上升,加上湖面水汽充足(夏季受季風影響,帶來豐富的水汽),易形成降水,因此湖區多夜雨。(3)由乙圖可知,8月降水較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弱,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地面溫度較低,地面輻射較弱,大氣吸收地面輻射較少,導致氣溫較低;夜晚多云雨,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氣溫較高,所以氣溫日變化小。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地處熱帶雨林區,有干、濕季之分。亞馬孫河最大流量出現在5~6月,最小流量出現在11~12月。亞馬孫河口有一個世界自然奇觀——涌潮,涌潮即為外海的潮水進入河口后,波濤激蕩堆積而形成。材料二下面甲圖是8月亞馬孫河河口附近海域海洋表層鹽度分布示意圖,乙圖是亞馬孫河河口位置示意圖。(1)分析N海域8月鹽度較高的原因。(6分)(2)推測亞馬孫河河口35‰等海水鹽度線的季節移動特點。(4分)(3)分析亞馬孫河河口涌潮現象壯觀的原因。(4分)【答案】(1)副熱帶海區,降水少,溫度高,蒸發強;河流淡水注入量較少,稀釋作用弱;沿岸暖流經過,水溫高,蒸發強。(6分)(2)干季,位置偏西(西南);濕季,位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合同樣本簽約
- 加工豎立桅桿合同樣本
- 農村拆除合同樣本
- 買賣舊木材合同樣本
- 農民種菜養殖合同標準文本
- 農村贍養合同標準文本
- 個人擔保合同樣本6
- 保潔設備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 加工企業合同標準文本
- 五金零件模具合同樣本
- 2025年初級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題庫含答案
- 化工企業安全演練計劃
- 小學創建“五好”學校關工委實施方案
- 2022可調節負荷并網運行與控制技術規范+第4部分-數據模型與存儲
- 一年級數學20以內三個數加減混合運算競賽考核例題大全附答案
- 2025屆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聯考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安徽九華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6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統編版2024~2025學年度六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中測試卷(有答案)
- 2025-2030中國內聯pH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24修訂版)
- 2025年日歷表(A4版含農歷可編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