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南通市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調研測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5頁,包含選擇題(第1題~第20題,共20題)、非選擇題(第21題~第23題,共3題)兩部分。本次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2.答題前,請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號等用黑色0.5毫米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3.作答非選擇題須用黑色0.5毫米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作答選擇題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一、選擇題:本部分包括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為從“眾口”之門察之禍福,周朝統治者制定了一套匯集輿情資料的辦法,如《詩經》“國風”中的大部分詩篇就是從國人中采集而得的,在施政過程中若發現輿情對自己不利就須改弦更張。由此可見周朝()A.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B.原始民主傳統尚存C.貴族等級體系解體 D.民眾參與國家決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空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周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為從‘眾口’之門察之禍福,周朝統治者制定了一套匯集輿情資料的辦法……從國人中采集而得的”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朝時期為了了解輿情,維護統治而制定了一套匯集輿情資料的辦法,說明周朝重視國人的想法和意見,即體現了周朝原始民主傳統尚存,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涉及神權相關的史實,無法得出相關結論,排除A項;材料內容體現了周朝重視國人的輿論,沒有體現貴族等級體系,并且周朝時期貴族等級體系沒有解體,排除C項;周朝時期注重國人輿論,不代表民眾參與了國家決策,并且這時期民眾不可能參與到國家決策,排除D項。故選B項。2.春秋戰國時期在國君之下出現一整套以相和將為首腦的機構,官員以才能和功績被國君任命和重用,國君對各級官吏的報酬,一般已不是食有封土,而是食有俸祿。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A.世官制度退出舞臺 B.官員考核制度嚴密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門第觀念逐漸淡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官員以才能和功績被國君任命和重用”“食有俸祿”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對任用的官員實行俸祿制,這說明世卿世祿制漸趨瓦解,官僚政治逐步形成,C項正確;“退出舞臺”表述絕對,排除A項;“官員以才能和功績被國君任命和重用”是官員選拔,不是官員考核制度,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官僚政治逐步形成,與“門第觀念”無關,宋朝與前代社會相比,門第觀念逐漸淡化,排除D項。故選C項。3.如表是《漢書》中的部分記載。這些記載反映出()“(張)湯決大獄,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平亭疑法。”《漢書·張湯傳》“(張)敞本治《春秋》,以經術自輔,其政頗雜儒雅,往往表賢顯善,不醇用誅罰……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從之”《漢書·張敞傳》A.儒家學者認同法治 B.儒家經義與司法實踐結合C.中華法系日益完備 D.法律逐漸滲入進儒家禮義【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平亭疑法”“以經術自輔,其政頗雜儒雅,往往表賢顯善,不醇用誅罰”等信息可知,漢代張湯、張敞在審理案件時,將儒家經義與司法實踐相結合,說明這時期儒家經義與司法實踐結合,B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漢代張湯、張敞在審理案件時,將儒家經義與司法實踐相結合,沒有提及儒家學者對法治的態度,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漢代張湯、張敞在審理案件時將儒家經義與司法實踐相結合,沒有體現中華法系的完備過程,排除C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漢代張湯、張敞在審理案件時將儒家經義與司法實踐相結合,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4.北魏孝文帝下詔,“農時要月,民須余力,其敕天下,勿使留獄久囚”,“宜隨輕重決遣以赴耕耘之業”。孝文帝遣囚赴農的舉措()A.意在塑造北魏正統形象 B.助推南北民族大交融C.促進了江南經濟的開發 D.致力于發展農業生產【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據本題材料“農時要月,民須余力”“勿使留獄久囚”“以赴耕耘之業”等信息可知,游牧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重視發展農業,D項正確;北魏孝文帝廢止了平城西郊和東郊的游牧性祭天活動,在南部新建了太廟、明堂等建筑,意在塑造北魏正統形象,與“遣囚赴農的舉措”無關,排除A項;孝文帝改革中遷都洛陽、移風易俗、漢化等重要措施,客觀上加快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北魏孝文帝主要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北魏的統治范圍不包括江南,排除C項。故選D項。5.宋朝明確規定,御史每月至少奏事一次,稱作“月課”,如果上任以后百日之內無所糾彈則被認為是不稱職,要被罷黜作外官,或罰“辱臺錢”。這一規定旨在()A.提升監察制度效能 B.分化地方官員事權C.完善官吏考核體制 D.改變中央運行機制【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宋朝中國。據題意可知,宋朝時期規定監察官員要經常奏事、糾彈,督促監察官員對其他官員進行嚴格的監察,所以這一規定旨在提升監察制度的效能,A項正確;御史主要行使監察權,并不直接掌管地方行政,與“分化地方官員事權”關系不大,排除B項;督促御史奏事、糾彈屬于官員監察而非考核體制,排除C項;御史屬于監察官員,而非行政中樞的主要官員,且材料所述屬于對監察官員的管理,而非對中央運行機制的重大改革,排除D項。故選A項。6.明太祖下詔重訂鄉村禮儀風俗,舉行鄉村飲酒禮,以敦敘長幼之節,并特別規定須有“讀律儀式”。又令在各地設立申明亭和旌善亭分別記載當地犯罪之事和孝子賢孫等事跡,以懲惡揚善。這些規定旨在()A.推動約律合流進程 B.加強民眾的相互監督C.加強對基層民眾教化 D.強化對百姓人身控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明朝時政府規定地方定期舉行鄉飲酒禮,目的主要是學習禮儀、宣讀法令,尊老敬賢、互助互愛,維護鄉里的社會秩序,從而加強對基層民眾的教化,C項正確;宋代時期的鄉約運動推動了約律合流的進程,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政府利用民俗教化百姓,未涉及民眾相互監督的信息,排除B項;鄉飲酒禮是教化地方百姓的禮儀,并不能強化對民眾的人身控制,排除D項。故選C項。7.清王朝重視少數民族的教育問題,在云貴川等民族聚居區興辦“義學”和“社學”,在川藏地區明確規定“夷民子女”必須要在規定年齡入學,并對學生進行補貼。清政府這些措施()A.推動了改土歸流的實施 B.體現了因俗而治的特點C.利于增強政權的向心力 D.實現了境內民族間平等【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興辦教育,規定少數民族子女入學并給予補貼。這一措施有助于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水平,促進少數民族對清政府統治的認同。而通過教育的方式,可以讓少數民族民眾更好地理解清政府的政策、文化等,從而增強政權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向心力,有利于鞏固統治,C項正確;改土歸流主要是指明清時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制度,實行流官統治的政治改革,而興辦教育與改土歸流并沒有直接的推動關系,改土歸流更多地涉及政治管理體制的變革,排除A項;因俗而治主要強調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政治管理等方面采取與漢族地區不同的治理方式,而題干中重點強調的是興辦教育,并沒有直接體現因俗而治的特點,排除B項;在清王朝時期,雖然采取了一些促進少數民族發展的措施,但并沒有實現境內民族間的完全平等,封建社會仍然存在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現象,排除D項。故選C項。8.在封建社會,士紳階層既是官員隊伍的后備軍,也是鄉村的實際管理者。而到了20世紀初,大量士紳階層從鄉村轉向城市,各自尋找新的出路。晚清時期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于()A.新文化運動興起 B.民主思想的傳播 C.民族危機的加劇 D.科舉制度的廢除【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士紳階層……到了20世紀初,士紳階層從鄉村轉向城市,各自尋找新的出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使士紳階層失去傳統的入仕途徑,因此士紳階層從鄉村轉向城市,各自尋找新的出路,D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激進派發起的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的興起與士紳階層從農村轉向城市沒有必然聯系,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主思想的傳播與士紳階層的轉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危機的加劇與士紳階層的轉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9.如圖是1912年新聞漫畫家馬星馳發表在《真相畫報》上的作品《國民之真相》(局部),該漫畫意在()A.喚醒普通民眾民主意識 B.鼓舞民眾參加反袁斗爭C.宣傳政黨政治公平公正 D.抨擊北洋軍閥政治黑暗【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12年新聞漫畫家馬星馳發表在《真相畫報》上的作品《國民之真相》”并結合漫畫中的“過去之國民”、“現在之國民”狀況對比可見,過去的國民被“專制”壓迫,而現在的國民為爭取權利而斗爭,以此喚醒普通民眾的民主意識,A項正確;鼓舞民眾參加反袁斗爭是在1915年到1916年,與本題時間不符,排除B項;民國初期,政黨政治比較混亂,“公平公正”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漫畫反映的是民國建立前后國民狀況的對比,“抨擊北洋軍閥政治黑暗”不符合漫畫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10.1937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法幣發行額度為14.1億元,到1945年8月增加到5569億元,遠遠超出了正常紙幣增長量。這反映出當時國民政府A.努力增強國統區人民的購買力B.通過貨幣增發貶值應對戰時危機C.力圖擺脫英美等國對華的控制D.試圖擾亂抗日根據地的金融秩序【答案】B【解析】法幣發行額度的增長不會增強人民的購買力,反而會造成通貨膨脹,故A項錯誤;據材料“1937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法幣發行額度為14.1億元,到1945年8月增加到5569億元,遠遠超出了正常的紙幣增長”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通過貨幣增發貶值應對戰時危機,故B項正確;材料中法幣發行額度的增加與力圖擺脫英美等國對華的控制無關,故C項錯誤;南京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針對國統區,不會對抗日根據地的金融秩序造成影響,故D項錯誤。11.1950年,劉少奇在慶祝五一勞動節大會上指出:“我們已把中國大門的鑰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從今以后,中國工業就不致受到帝國主義的廉價商品的競爭,中國的原料將首先供給自己工業的需要。這就掃除了一百年來使中國工業不能發展的一個最大的障礙。”這說明此時的中國()A.真正收回了關稅自主權 B.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C.實現了國境關稅的統一 D.國家財政收入顯著增加【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中國。據所學可知,材料中的“中國大門的鑰匙”是指海關主權,材料“中國工業就不致受到帝國主義的廉價商品的競爭”強調中國政府可以利用海關限制外國優勢產品進入中國,這說明此時劉少奇認為中國真正收回了關稅自主權,A項正確;B項涉及歷史事件是一五計劃,一五計劃完成于1957年,材料涉及時間是1950年,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建國初我國實現國境關稅的統一,材料強調了建國初我國收回了關稅自主權,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國家財政收入的情況,無法得知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的認識,排除D項。故選A項。12.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領導人多次出訪亞非國家,闡述中國的外交政策,如周恩來和陳毅率領的代表團對亞非13國的訪問中,闡述了中國同非洲國家發展的五項原則,以及中國的對外經濟援助絕不附加條件,也不謀求特權等。這些外交活動()A.增強了社會主義陣營力量 B.有利于擴大外交戰略空間C.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D.體現了全方位外交的成果【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我國注重發展與亞非第三世界國家關系,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擴大外交戰略空間,B項正確;中國這些外交活動并非都面向社會主義國家,A項錯誤;中國此時的外交對象并非都是不結盟運動成員國,與推動不結盟運動的發展無關,C項錯誤;全方位外交是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B項。13.20世紀50年代末,在設計成昆鐵路建造方案時,蘇聯專家極力主張地勢相對平緩,且長度較短的中線方案,中方則堅持采用通過少數民族地區的西線方案,盡管其地質地形條件相對復雜,并最終在1970年于西線建成通車。成昆鐵路的建造()A.貫徹了三線建設的戰略布局 B.體現了中蘇關系已出現裂痕C.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權利 D.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成昆鐵路的建造溝通了和西南地區的聯系,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D項正確;三線建設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與材料中時間不完全符合,排除A項;材料中中蘇專家關于鐵路建造方案的意見不同,不能代表中蘇國家間關系出現裂痕,排除B項;修建鐵路屬于交通建設,不能體現出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排除C項。故選D項。14.如圖為公元前3000--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圖。圖中人口數量變化的前提是()A.各地區的聯系加強 B.人類已成為食物的生產者C.農業生產精耕細作 D.部分人類開始從事手工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3000--公元前500年的世界。據題干可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3000--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數量迅速增長,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農業發展,農業生產增加了人類的食物供應,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長,B項正確;“各地區的聯系加強”不是人口數量迅速增長的原因,排除A項;公元前1000年前的農業屬于原始農業,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農業生產還沒有達到精耕細作的階段,排除C項;部分人類開始從事手工業,與人口大規模增加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項。故選B項。15.在公元8、9世紀之前,歐洲封建主的房舍主要突出居住、交友功能,8、9世紀之后則紛紛建造新的城堡,城堡筑有土堆和圍墻,周圍則掘為壕溝,環繞城堡而形成護城河,上面是塔樓,下面是城墻,中心是城堡主塔,構成城堡的要塞。新城堡的建造反映出歐洲()A.封建社會的動蕩 B.城市的快速興起 C.莊園經濟的繁榮 D.市民負擔的沉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據材料“城堡筑有土堆和圍墻,周圍則掘為壕溝,環繞城堡而形成護城河,上面是塔樓,下面是城墻,中心是城堡主塔,構成城堡的要塞”可知,8、9世紀之后新建的歐洲城堡突出軍事防御功能,是為了應對封建社會的動蕩,A項正確;城邦主要具有防御功能,不是工商業中心,與城市興起關系不大,排除B項;僅從新城堡修建不能看出莊園的數目和經營情況,不能斷定莊園經濟繁榮,排除C項;城堡的主要居民是封建主和農民,而非市民,且材料未提及市民承擔賦役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16.亨利八世時期,通過解散修道院,國王沒收了大量的教會地產,并通過議會法令,由國王控制主教的授職權。從此主教從國王的封臣,轉變為國王的大臣,按照議會法令規范行事。英王此舉()A.瓦解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基礎 B.鞏固了議會權力中心地位C.推動了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 D.改變了英國的基督教信仰【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空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解散修道院,國王沒收了大量的教會地產,并通過議會法令,由國王控制主教的授職權……主教從國王的封臣,轉變為國王的大臣,按照議會法令規范行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亨利八世時期削弱宗教勢力,加強國王權力,使世俗政權逐漸高于教權,這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削弱宗教神權勢力,但不會瓦解宗教神學的統治基礎,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亨利八世時期削弱神權勢力,沒有涉及鞏固議會權力方面的史實和措施,排除B項;材料所述措施削弱教權,加強世俗權力,這不會改變英國基督教信仰,排除D項。故選C項。17.如圖為某一物種的傳播路線,據此判定,該物種是()A.大麥 B.咖啡 C.甘蔗 D.土豆【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92年前后(世界)。據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土豆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16
世紀中期,土豆被西班牙人帶回到歐洲,之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其傳播路線與圖中所示較為吻合,D項正確;大麥起源于中東地區,并非通過上述傳播路線傳播,排除A項;咖啡原產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其主要傳播路線與圖中所示不符,排除B項;甘蔗原產于新幾內亞或印度,早期傳播范圍主要在亞洲,也不符合圖中的傳播路線,排除C項,故選D項。18.如表為《拿破侖法典》的一些基本法則。這反映出《拿破侖法典》()自由平等“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個人不得以特別約定違反有關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法律”個人所有權“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除法律規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處分屬于其所有的財產”契約自由“契約為一種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于其他一人或數人負擔給付、作為或不作為的債務”A.推動了啟蒙運動的開展 B.是大陸法系重要淵源之一C.奠定了西方法律的基礎 D.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需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據本題表格信息得出主要結論:《拿破侖法典》保護自由平等權利,強調個人合法所有權以及契約自由,維護資產階級利益,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需要,D項正確。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法典》頒布1804年,體現了啟蒙運動的思想,因果倒置、邏輯混亂,排除A項;羅馬法是大陸法系重要淵源之一,史實錯誤,排除B項;材料強調羅馬法的原則,沒強調其對西方法律的影響,邏輯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9.英國前內閣秘書長特倫德曾言:“他(內閣秘書長)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從……這個人需要相對超脫:不能在部門的斗爭中選邊站,要確保每一個部門的立場都能獲得平等關注。還得應對無窮無盡工作中的波折,竭盡全力讓工作回到正軌。”這番言論表明()A.內閣秘書長掌握實際權力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文官制度政治中立的特點 D.官僚集團黨爭嚴重【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不能在部門的斗爭中選邊站,要確保每一個部門的立場都能獲得平等關注。還得應對無窮無盡工作中的波折,竭盡全力讓工作回到正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內閣秘書長要超脫,平等對待各部門,這符合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的特點,即不參與黨派斗爭,保持中立的工作態度,C項正確;題干未體現內閣秘書長掌握實際權力,重點強調的是其超脫性,而非權力大小,排除A項;題干沒有涉及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相關內容,主要說的是內閣秘書長的工作態度和立場,排除B項;題干說的是內閣秘書長要避免在部門斗爭中選邊站,而不是官僚集團黨爭嚴重,排除D項。故選C項。20.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提出了“工作福利”概念,規定失業者在失業期間必須學習新技術或者提高原有知識能力,如果他們拒絕了職業中心介紹的職業教育或者不參加職業計劃相關項目的話,失業津貼就會中斷或者被減少金額。這些規定()A.兼顧了效率與公正 B.促進了福利國家的出現C.改善了基層治理 D.推動了社區組織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英國)。根據材料“工作福利”、“規定失業者在失業期間必須學習新技術或者提高原有知識能力,如果他們拒絕了職業中心介紹的職業教育或者不參加職業計劃相關項目的話,失業津貼就會中斷或者被減少金額。”可知,英國政府把教育和培訓作為福利形式,以鼓勵人們工作、促進就業,這兼顧了效率與公正,均衡了權利與義務,A項正確;福利國家出現在二戰后,材料中的規定是促進了福利國家的發展而不是出現,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福利制度,與基層治理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提及社區組織,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3題,共計4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玄宗統治后期,社會上出現了“丁口轉死,非舊名矣:田畝移換,非舊額矣”的現象。安史之亂爆發后,出于平叛需要,中央將財政權力下放,地方藩鎮長官借機擁兵自重,“河南、山東、荊襄、劍南有重兵處,皆厚自奉養,王賦所入無幾”,加之“逆賊未平,師旅淹歲,軍用匱竭”。780年唐德宗進行稅制改革,將此前各地的非法賦斂以兩稅名義變為國家正式稅收,強調“量出以制入,二稅外輒率一錢者,以枉法論”。同時由中央政府派遣黜陟使,“與觀察、刺史約百姓丁產,定等級”,對地方藩鎮進行監督。兩稅法實行后政府不再追蹤流亡人口的走向,只關注現居主客戶的財產情況,許多農民得以離開土地,參與手工業、商業經營。——摘編自許超雄《唐代兩稅法確立兩大稅收原則》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加劇,地主豪強勾結官府極力逃避賦稅,國家賦稅急劇減少。明萬歷六年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依據土地的大小合并征收賦役,同時雇傭勞役代替力役。賦役各項均由官方統一折銀征收,不再通過糧長、里長。清軍入關后,一度沿用一條鞭法。雍正時期,將全國各省的丁銀數額平均攤入該省各州縣的田賦銀中,無地的農民不再需要承擔苛重的丁銀。社會一度出現“富民、市民者,擁貲千萬,食指千人,不服田畝,即公家一絲一粟無與焉”的現象。——摘編自康袁璐《明清賦稅制度改革的傳承和演進》(1)據材料一、概括唐代賦稅制度調整的背景。(2)據材料二、歸納明清賦稅制度調整具體措施。(3)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唐朝至明清時賦稅制度的影響。【答案】(1)背景:均田制遭到破壞(土地兼并,政府掌握的人口減少)藩鎮割據(部分藩鎮不納貢賦)軍費開支巨大。(2)措施:明朝:實行賦役合并;簡化稅制,賦役折銀;官收官解;清朝:取消人頭稅;將丁銀納入田賦一體征收。(3)影響:增加了財政收入;減輕農民負擔;國家減弱對百姓的人身束縛;促進經濟發展;進一步規范了基層治理(有利于抑制腐敗)提高了政府治理的效能;但在后期也加重了土地兼并,激化了社會矛盾。【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代的中國。背景:由材料一信息“安史之亂爆發后,出于平叛需要,中央將財政權力下放,地方藩鎮長官借機擁兵自重,‘河南、山東、荊襄、劍南有重兵處,皆厚自奉養,王賦所入無幾’,加之‘逆賊未平,師旅淹歲,軍用匱竭’”可知,唐代賦稅制度調整的背景是政治權力下放,地方藩鎮長官擁兵自重,軍費開支巨大,導致國家賦稅收入減少;結合所學知識,加之這一時期,戰亂頻繁,均田制遭到破壞。【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中國。措施:根據材料二信息及所學知識可得,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依據土地大小合并征收賦役,雇傭徭役代替力役,各項均由官方統一折銀征收,不再通過里長等。清朝雍正時期,將人頭稅攤入田賦中,無地農民不再承擔丁銀。【小問3】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至明清時期的中國。影響:根據材料三信息及所學知識可得,唐朝兩稅法擴大收稅對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使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減輕,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明清賦稅制度簡化了稅收名目和手續,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和增加;進一步規范了基層治理(有利于抑制腐敗)提高了政府治理的效能;但在后期也加重了土地兼并,激化了社會矛盾。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新的戰爭形勢下,頒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明確提出“保證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資本家、農民、工人等)的人權、政權、財權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居住、遷徙之自由權”。為此邊區政府采取投票選舉制,民眾直接選出各級參議員。中共中央要求各級民意機關和行政機關必須盡力吸收進步分子與中間分子,如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一次會議選出的18人邊區政府委員會中共黨員占7人,超出了1/3的規定,員徐特立當即聲明退出。在根據地困難時期,黨外人士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視,各級黨政軍機構隨之進行調整和精簡。太行區實行精兵簡政后,每月可節約公糧7000石,經費60萬元,征收的公糧比之前減少近1/3。與此同時,八路軍115師與山東軍區合并成立新的山東軍區,統一了黨政領導和軍事指揮。——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1)據材料,概括加強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的具體措施。(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領導加強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的意義。【答案】(1)措施:擴大民主范圍;推行普遍選舉制;設置參議會;實行三三制原則;實行精兵簡政。(2)意義: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緩解根據地困難;調動根據地軍民的積極性;增強抗日武裝的戰斗力;為積累了執政經驗。【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據材料“保證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資本家、農民、工人等)的人權、政權、財權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居住、遷徙之自由權。”可知民主范圍擴大;據材料“邊區政府采取投票選舉制,民眾直接選出各級參議員”可知,推行普遍選舉制,設置參議會;據“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一次會議選出的18人邊區政府委員會中共黨員占7人,超出了1/3的規定,員徐特立當即聲明退出。”可知根據地實行三三制;據材料“黨外人士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視,各級黨政軍機構隨之進行調整和精簡。太行區實行精兵簡政后”可知根據地實行精兵簡政。【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保證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資本家、農民、工人等)的人權、政權、財權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居住、遷徙之自由權”。有利于團結一切抗日力量,鞏固和擴大坑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據“太行區實行精兵簡政后,每月可節約公糧7000石,經費60萬元,征收的公糧比之前減少近1/3。”可知,精兵簡政有利于緩解根據地困難;根據“民眾直接選出各級參議員。中共中央要求各級民意機關和行政機關必須盡力吸收進步分子與中間分子”可知,保障各階層權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據材料“八路軍115師與山東軍區合并成立新的山東軍區,統一了黨政領導和軍事指揮。”有利于增強抗日武裝戰斗力;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根據地時期民主建設探索,為執政積累豐富經驗。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美英法意日五國為主的委員會通過了國際聯盟盟約。盟約規定,國聯成員國可以對侵略者實行集體制裁,但決議必須全體一致表決通過。從1920年到1939年,有些國際爭端在國聯得到了很好的處理,但是對30年代涉及大國的侵略行為,國聯卻束手無策,不僅對受到侵略的國家的保護軟弱無力,而且無法制止戰爭的發生。二戰爆發后,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1942年1月,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個國家簽署了《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度備考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資格證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新興行業投資機會試題及答案
- 部編七上月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潮流試題及答案
- 北京高三聯考試卷及答案
- 趣味學習特許金融分析師試題及答案
- 思考問題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金融理財中的風險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師職稱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對患者入院評估的系統化方法試題及答案
-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英語下學期期中押題預測卷(深圳專用)(原卷版)
- 2024年貴州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DB11-T 2397-2025 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數據庫表結構
- 多式聯運模式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中藥學(士)基礎知識押題密卷1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1401-1536題)
- 2025中考語文常考作文押題(10大主題+10篇范文)
- 2024安康市專職消防員招聘考試題目及答案
- 2024年湖北省中考滿分作文《滿樹繁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