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南省信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城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龍山文化山西陶寺墓地已發掘的墓葬,大型墓壙穴寬大,葬具講究,有棺有槨,隨葬品多而精美;中型墓隨葬品較少;小型墓壙穴僅能容尸,多無木質葬具和隨葬品。其中大墓占1%多,中等墓不到12%,小墓約占87%。這說明龍山文化時期()A.國家已經產生 B.已經跨入文明的門檻 C.階級分化明顯 D.打破了邦國林立格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可知,墓葬呈現等級分明的金字塔式結構,反映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C項正確。材料不具備國家的特征,A項排除;文明的標志是文字,B項排除;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處于萬邦時代,D項排除。故選C項。2.韓非說:“十仞之城,樓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胖易牧也,夷也。故明主峭其法而嚴其刑也。”據此可知,韓非子主張()A.依法治國 B.尊王賤霸 C.君主專制 D.嚴刑峻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中國)。材料反映了韓非重刑威嚇人不去觸犯法律,D項正確;本題主旨為“嚴刑峻法”,而“依法治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尊王賤霸”是孟子的思想,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嚴刑峻法,而“君主專制”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3.秦朝時,道路多為石板路或泥土路,在關隘之間運輸貨物的馬車遵循同一個標準,來回都駛同一條道,經年累月,會對行駛的車輪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也會形成一條條軌道。這一標準的實行()A.說明修筑馳道的必要性 B.有利于社會的發展C.體現大興土木的破壞性 D.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分析可知,這一規定是秦朝統一車軌,秦始皇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為六尺,車輪的軌道相同,統一車軌后使得車軸以及其他配件可以標準化生產,交替使用方便,也保護了路面,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交通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修筑馳道的必要性在材料中沒有涉及,A項排除;材料反映統一車軌,未體現大興土木的破壞性,排除C項;車同軌不會加速秦朝的滅亡,排除D項。故選B項。4.北朝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序言中寫道:“鄙意曉示家童,未敢聞之有識”,故丁寧(即叮嚀)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辭”。據此可知,該農書()A.完善了古代的農本思想 B.恪守求真務實的精神C.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反映 D.描繪了農民安居樂業【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可知,《齊民要術》對農事的介紹盡量詳細,直入主題,不追求華美的文辭,反映了恪守求真務實的編寫精神,B項正確;只有農業著作發展,不能說明古代“農本”“思想的完善”,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內容,排除C項;材料主要是論述此書的特點,并未涉及農民安居樂業,排除D項。故選B項。5.如表是宋代歲入錢物統計。據此分析,宋代()天禧五年(1021)嘉佑年間(1056-1064)元佑元年(1086)錢(貫)2653萬3682萬4848萬谷物(石)2983萬2694萬2445萬布帛(匹)1455.8萬874.55萬151萬綿(兩)1899萬A.商品經濟繁榮 B.銅錢流通全國 C.封建剝削繁重 D.農業持續發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表格信息,國家歲入中,錢急劇增加,實物部分谷物部分不斷減小、布帛匹數銳減,宋歲入的這種變動,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A項正確;北宋時大部分地區為銅錢流通區,排除B項;材料中描述的是稅收統計,無法得知封建剝削是否繁重,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時期國家的財政收入狀況,無法說明農業“持續”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6.明神宗萬歷年間,有官員指出:自高拱、張居正當事(擔任內閣首輔),盡欲進其所喜,退其所忌,而科道之臣望風承旨,乃指其所忌彈劾之,擇其所喜推薦之。這一現象反映出明朝()A.內閣取代丞相制度 B.君主專制空前強化C.君相矛盾空前激化 D.中樞權力出現異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材料體現了明朝萬歷年間的內閣,權力一度膨脹,是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B項正確;內閣不是法定一級行政機構,排除A項;明太祖時已廢除丞相制度,“君相矛盾空前激化”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君主專制的強化,沒有體現中樞權力的異化,排除D項。故選B項。7.清朝道光年間,四川《內江縣志要》記載:“沿江左右,自西祖(到)東,尤以藝蔗為務。平日,眾夫力作,家輒(雇)數十百人……轆(壓榨甘蔗)煎煮(蔗汁),晝夜輪更。其壅資工值(利潤),十倍平農。”據此可知,當時該地區()A.雇傭生產關系普遍 B.小農經濟大量破產C.已經出現手工工場 D.出現多種經營方式【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平日,眾夫力作,家輒(雇)數十百……銚轤(壓榨甘蔗)煎煮(蔗汁),晝夜輪更”,說明當時已經出現規模比較大、用人比較多、分工比較細的甘蔗制糖手工工場,C項正確;材料只反映制糖業有雇傭勞動,而非普遍,排除A項;“小農經濟大量破產”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手工工場,無法說明多種經營方式,排除D項。故選C項。8.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天地之氣其至明而一變乎?滄海之運橢地圓體,其至西而東乎”“豈天地氣運自西北而東南”“歸中外一家歟”等語。這表明魏源()A.顛覆了傳統夷夏觀 B.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C.拓寬了國人的視野 D.進行了自省式的反思【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分析,魏源認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中國是其中的一部分,打破了傳統夷夏之辨的文化價值觀,摒棄了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樹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識,拓寬了國人的視野,C項正確;“顛覆了傳統夷夏觀”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說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開眼看世界,沒有體現反思,排除D項。故選C項。9.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主張以法治國,設新聞官,廣采社會輿論,官吏由公眾選舉;學習西方,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建鐵路、造輪船;提倡設立新式學堂,辦醫院,禁止販賣人口。這些思想主張,反映出太平天國運動()A.受民族資本主義影響 B.符合農民階級的需求C.階級性質發生了質變 D.具有了新的時代特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資政新篇》中這些主張具有發展資本主義的內容,與當時的時代潮流一致,D項正確;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晚于太平天國運動,排除A項;洪仁玕的主張符合資本主義發展的世界潮流,超越了農民階級的認識,農民階級的經濟需要是分得田地,不符合農民階級的利益,排除B項;太平天國運動的階級性質是農民起義,階級性質沒有變,排除C項。故選D項。10.《馬關條約》簽訂以后,《申報》對日本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正面報道逐漸增加。這一變化從本質上反映出甲午中日戰爭()A.促使中華民族出現新覺醒 B.加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C.推動了國人全面學習日本 D.利于日本文化傳入中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5年后(中國)。據本題材料可知,《馬關條約》簽訂以后,《申報》對日本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正面報道逐漸增加,反映了對洋務運動的反思,洋務運動是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甲午戰敗,中華民族矛盾空前嚴重,中華民族覺醒,進一步探求救國救民道路,A項正確;戰爭不會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加速了”說法錯誤,B項排除;材料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國人學習日本,但是否是全面學習日本材料中無法說明,C項排除;《申報》對日本的正面報道增加,有利于日本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材料的表象非本質,D項排除。故選A項。11.1914年12月28日,馬星馳發表《急起直追》漫畫(畫面以一艘出洋遠航的帆船為主體,船上滿載貨物)。該漫畫展現出()A.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 B.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效果顯著C.民眾愛國熱情推動國貨發展 D.實業救國得到國內普遍認同【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4年12月28日(中國)。根據材料“1914年12月28日”“出口國貨”“急起直追”和所學知識可知,1914到1918年,西方列強忙于一戰,無暇東顧,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對外出口迅速增長,A項正確;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開始于1936年,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B項;材料表明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這主要得益于西方列強放松了對華的經濟侵略,“民眾愛國熱情推動國貨發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普遍認同”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2.1916年,袁世凱倒行逆施當了皇帝,但是,只當了83天,就在全國人民的反對中倒臺并且一命鳴呼。1917年,張勛復辟壽命更短,只不過12天。這反映了當時()A.軍閥混戰和割據頻發 B.封建專制毒瘤已被鏟除C.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可知,民國初期兩次復辟帝制迅速倒臺,違背民主共和的時代潮流,遭到人民的唾棄,反映了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軍閥混戰,A項排除;封建專制毒瘤已被鏟除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13.如表為1917—1920年國內期刊“青島”相關報道頻次。據此分析,青島成為輿論的焦點()年份報道次數青島膠州膠澳合計1917年30100401918年3030331919年941961191920年343037A.直接引發了五四運動 B.促使中國代表拒簽和約C.提升了城市的傳播力 D.喚醒了民眾的民族意識【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分析,五四運動期間,以“青島”為焦點的報道數量驟增,這些報道具有傳播面廣,受眾覆蓋面大的特點,青島城市因媒介傳播廣泛為受眾了解,在國內外的傳播力得到極大提升,C項正確;青島主權及山東權益問題是巴黎和會期間中國外交的核心,是五四運動發生的引爆點,排除A項;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代表拒簽和約,排除B項;五四運動喚醒了青島民眾的民族意識和文化信心,排除D項。故選C項。14.1932年,昆明市人口為14.37萬人,1936年為14.2657萬人,抗戰前幾年人口基本沒有增長;而1937激增為20.5396萬人,一年之后增加6.2萬人,增長率為43%;到抗戰結束時,昆明人口已近30萬人,比戰前增加了一倍。這從側面揭示出抗戰時期()A.正面戰場形勢日益惡化 B.敵后戰場逐漸成為主戰場C.云南地區戰略地位突出 D.中華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強【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分析可知,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以來,云南作為抗日戰爭的大后方,昆明市人口驟然猛增,主要源于正面戰場大潰退,內地的機關、學校、工廠、平民等大量遷入云南,反映了正面戰場戰事的不斷惡化,A項正確;“敵后戰場逐漸成為主戰場”在材料中無法說明,排除B項;“云南地區戰略地位突出”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抗戰的形勢變化,而“中華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強”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15.我國“一五”期間實施的工業化戰略,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以市場為導向的工業化模式相比,則是以政府主導為核心的工業化。據此可知,我國的工業化模式()A.實現了工業化模式的創新 B.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平衡發展C.有利于集中力量發展工業 D.旨在提高國有工業領導地位【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以政府主導為核心的工業化”,可以集中力量,C項正確;中國是學習蘇聯模式,排除A項;“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平衡發展”的說法無法說明,排除B項;“一五”重點發展重工業,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為工業化奠定基礎,排除D項。故選C項。16.1955年4月19日,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指出:“根據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原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是可以實現和平共處的。在保證實施這些原則的基礎上,國際間的爭端沒有理由不能夠協商解決。”該發言體現了我國()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外交政策開始適時轉變C.遵循獨立自主和平外交 D.推動印度支那問題解決【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的體現,C項正確;1953年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A項;此時外交政策未轉變,排除B項;印度支那問題得以解決是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舊唐書》載:“(唐高祖)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為六省”。三公地位高,無實權,實際上是榮譽職務。六省中的尚書、門下、中吊是朝廷機關,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其中尚書省系執行機關,政務繁多,故又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管理有關事務,這些部門在政權機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二北宋初期,統治者鑒于唐末五代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961年秋,趙匡胤當眾勸石守信等高級將領“釋大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史稱杯酒釋兵權。將禁軍的鯇領權一分為三,設樞密院牽制,規定駐京部隊與地方部隊實行輪換制,使得“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設立參知政事為副相牽制宰相,設立樞密院管軍事分割宰相軍權。又設度支、鹽鐵、戶部(稱三司)分制宰相的財權。963年,“命戶部侍郎呂余慶權知潭州”,形成了以中央文官充任州一級長官的制度,節度使或卒或徙皆以文臣代之。在各路設轉運使,規定地方稅收余額由轉運使全部送至中央。這些措施對鞏固政權,防止藩鎮割據局面的再次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使北宋長期處于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局面。——據史紹良《北宋中央集權制度探析》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高祖推行官制的特點,并分析該官制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北宋初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答案】(1)特征:分工明確,注重運作程序;明確三省職權,相互牽制和監督;突出政權機構地位;以皇權政治為中心。(任意兩點即可)作用: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皇權;建立制約機制,利于減少統治者的決策失誤;促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走向完善。(任意兩點即可)(2)措施:集中軍權:解除禁軍將領的軍權,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設樞密院,形成兵將分離;集中行政權:將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地方上州的長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擔任,設通判制約知州;集中財權:在諸路設轉運司,保證地方賦稅絕大部分轉運中央。(任意兩點即可)影響:鏟除了藩鎮割據的基礎;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定;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但過度集權造成機構重疊、官員冗濫,財政開支龐大;軍隊作戰指揮不靈,戰斗力下降;地方,上財政困難;為北宋種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任意兩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的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六省中的尚書、門下、中書是朝廷機關,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可知,明確三省職權,相互牽制和監督;根據材料一“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為六省”可知,分工明確,注重運作程序;根據材料一“其中尚書省系執行機關,政務繁多,故又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管理有關事務,這些部門在政權機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可知,突出政權機構地位與以皇權政治為中心。第二小問作用,根據材料一“其中尚書省系執行機關,政務繁多,故又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管理有關事務,這些部門在政權機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皇權;根據材料一“六省中的尚書、門下、中書是朝廷機關,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建立制約機制,利于減少統治者的決策失誤;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走向完善。【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的中國。第一小問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從集中軍權,集中行政權,集中財權等角度看。集中軍權,根據材料一“961年秋,趙匡胤當眾勸石守信等高級將領‘釋大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史稱杯酒釋兵權。”可知,解除禁軍將領的軍權;根據材料二“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設樞密院牽制,規定駐京部隊與地方部隊實行輪換制”可知,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設樞密院,形成兵將分離;在集中行政權,根據材料二“設立參知政事為副相牽制宰相,設立樞密院管軍事分割宰相軍權。又設度支、鹽鐵、戶部(稱三司)分制宰相的財權”與“形成了以中央文官充任州一級長官的制度,節度使或卒或徙皆以文臣代之”可知,將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地方上州的長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擔任,設通判制約知州;集中財權,根據材料二“在各路設轉運使,規定地方稅收余額由轉運使全部送至中央。”可知,在諸路設轉運司,保證地方賦稅絕大部分轉運中央。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二“這些措施對鞏固政權,防止藩鎮割據局面的再次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使北宋長期處于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從積極與消極兩個角度進行說明。積極方面,鏟除了藩鎮割據的基礎,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定并且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消極方面,過度集權造成機構重疊、官員冗濫,財政開支龐大;軍隊作戰指揮不靈,戰斗力下降;地方,上財政困難;為北宋種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康有為和光緒,他們不是掌握實權的人物,推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初期目標就指向政治體制框架內的官僚勢力,使自己陷入有著制度化、專門化和規模龐大的官僚隊伍的包圍之中。戊戌變法是“宮廷里面的革命”,基本就是康有為等一群維新派知識分子和官員把建議和奏折上書到光緒,光緒覺得建議很好,很快變成詔書和諭令布告全國。對于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分歧,在慈禧、光緒、守舊派、維新派之間,大家相互猜忌,各自私下準備采取行動自保,而最后的決定權又掌握在慈禧一人手中,結局也是以搜捕殺害維新派人士而劇終。——摘編自袁杰王鵬飛《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其對深化改革的啟示》材料二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部分)時間(年)成就2011世界第一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大國。2013經濟實現了年均6.2%的中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2016學前教育毛入園率77.4%,小學凈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10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7.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5.7%。2017全國公路總里程477.35萬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長4.4%:航線里程748.30萬公里,40年年均增長10.6%。2020地對貧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2022國內生產總值121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經濟占全球份額穩步提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并簡析其啟示。【答案】(1)教訓:改革派的權力和權威不足;改革需要政治智慧和駕馭能力;沒有正確處理好各方面利益關系,缺乏政治經驗;改革超出了社會的可承受程度,急于求成;沒有發動群眾的力量;改革成果需要不斷鞏固。(2)成就:經濟快速持續增長,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增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科技教育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啟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于中國基本國情;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兼顧公平與效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解析】【小問1】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898年(中國)。根據材料一“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康有為和光緒,他們不是掌握實權的人物”可得,改革派的權力和權威不足;根據材料一“改革初期目標就指向政治體制框架內的官僚勢力,使自己陷入有著制度化、專門化和規模龐大的官僚隊伍的包圍之中。”可得,改革需要政治智慧和駕馭能力;沒有正確處理好各方面利益關系,缺乏政治經驗;根據材料一“基本就是康有為等一群維新派知識分子和官員把建議和奏折上書到光緒,光緒覺得建議很好,很快變成詔書和諭令布告全國。”可得,改革超出了社會的可承受程度,急于求成;結合所學可知,沒有發動群眾的力量;改革成果需要不斷鞏固。【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就:根據材料二“經濟實現了年均6.2%的中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國內生產總值121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經濟占全球份額穩步提升”可得,經濟快速持續增長,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增強;根據材料二“全國公路總里程477.35萬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長4.4%:航線里程748.30萬公里,40年年均增長10.6%”可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根據材料二“全國公路總里程477.35萬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長4.4%:航線里程748.30萬公里,40年年均增長10.6%”可得,科技教育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啟示:結合所學知識可得,改革開放給我們的啟示包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于中國基本國情;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兼顧公平與效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紀20年代的國民黨的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中最使人感興趣的一個事件,它的成功是因為它為愛國和革命的目標出色地動員了人力和物質資源。組織階段從1923年后期持續到1926年中,在此期間,一批堅定的中國人以很有限的力量開始,組織了一個旨在統一國家、戰勝外國特權和改變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狀況的革命運動。——摘編自【美】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材料二民主立憲乃國民革命之預定目標,外應世界潮流,內應國民要求,不可緩亦不能緩。戰后新中國之政治,此其主流也。但和平建國、民主憲政的口號,不過是搪塞人民民主要求、堅持反動統治的一種手段。蔣介石一方面說“民主憲政不容再緩”,但又提出種種“先決條件”,阻撓民主政治的實現。——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民黨領導國民大革命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抗戰勝利后國民黨面臨的主要困境,并說明蔣介石為解決這一困境采取的舉措。【答案】(1)孫中山領導下的國民黨具有革命性和愛國性;打倒列強、除軍閥是當時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2)困境:和平建國的呼聲與獨裁統治之間的矛盾;內戰的部署工作尚未完成。舉措:邀請中共參加重慶談判;否決政協協議;積極部署內戰;在美帝國主義的幫助下發動內戰;召開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濫發紙幣,巧取豪奪。(任意兩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一“它的成功是因為它為愛國和革命的目標出色地動員了人力和物質資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下的國民黨具有革命性和愛國性;根據材料二“一批堅定的中國人以很有限的力量開始,組織了一個旨在統一國家、戰勝外國特權和改變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狀況的革命運動。”可知,打倒列強、除軍閥是當時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與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中國。第一小問困境,根據材料二“戰后新中國之政治,此其主流也。但和平建國、民主憲政的口號,不過是搪塞人民民主要求、堅持反動統治的一種手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和平建國的呼聲與獨裁統治之間的矛盾;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內戰的部署工作尚未完成。第二小問舉措,根據材料二“蔣介石一方面說‘民主憲政不容再緩’,但又提出種種‘先決條件’,阻撓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與圓有關的計算課件
- 簡化流程房屋買賣合同協議書
- 湛江科技學院《化工原理實驗(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開中學初2025年初三練習題一(全國卷I)生物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2025年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單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實驗小學2025屆四下數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安慶市2025屆四下數學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影像核醫學與分子影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UI及用戶體驗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全套教學課件
- 夫妻離婚協議書電子版
- 2024無障礙設施行業趨勢分析
- 2023年茶藝師(中級)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分析余華《活著》中的人性與生存
- 24春國家開放大學《教育法學》終結性考試(大作業)參考答案
- 小米汽車發布會
- 《神筆馬良》課本劇劇本
- 2024年大學試題(宗教學)-道教文化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2023-2024學年七年級生物冀少版下冊期末測試卷(一)
- 標準預防及分級防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