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把握世界的規律
高考真題
一、單選題
1.(2024?江蘇.高考真題)1968年,美國工程師提出“太空電站”構想:在太空建設太陽能電
站,將電磁能無線傳輸到地面接收站。隨著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突破,2021年,中國首個空
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重慶開工建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用超前思維的“太空電站”構想,脫離了當時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
B.唯有突破太空太陽能發電及其無線傳輸等本質聯系,才能建成太空電站
C.在遠離地球的太空建設電站,其遵循的規律有別于地球上的物理運動規律
D.從科學構想到技術突破再到實驗驗證,體現了科技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
2.(2024?江西?高考真題)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2024年1月,贛鄂兩省簽訂長江流域
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堅持共擔、共治、共享原則,約定每年各出資1億元,設立長江干
流(鄂贛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水污染防治等。流域上下游
的環境治理由“你污染,我受害”轉變為“你保護,我補償”。這蘊含的哲理是()
①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們自覺創造的結果②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要把握事物的聯系
③通過優化要素組合來實現系統的最優目標④人們在反復循環中不斷深化對事物的認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24?江蘇?高考真題)在以互動為主要特征的互聯網傳播時代,要得到“流量”的獎賞,
就要在選題、內容上下功夫。創作者只有深入現場,了解用戶在想什么、說什么,才能找到
與用戶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點,形成合適的選題和內容。這種“沉下去”的創作方式()
A.以滿足用戶各種文化需求為創作的導向
B.強調只有抓住機遇才能贏得主動和優勢
C.堅持運用系統優化方法形成合適的選題
D.遵循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具體的統一
4.(2024?浙江?高考真題)漫畫《“最佳方案”》(作者:吉俊明)啟示我們做事情要()
①洞隱燭微,提綱挈領
②未雨綢繆,未兆易謀
③權衡利弊,擇優從之
④見微知著,除舊布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24?甘肅?高考真題)腦機接口是指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不通過肌肉組織實
現的信息交換系統。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的新型腦機接口,將兩枚硬幣大小的處理器植入
顱骨中,使得癱瘓10余年的患者通過腦電活動驅動外部設備,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
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類能夠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表明()
①事物之間能夠創造主觀聯系
②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性
③人為事物的聯系以自在事物的聯系為前提
④從事物的表面相似處找到系統的任意聯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24.全國?高考真題)如圖兩幅漫畫共同蘊含的哲理解讀,最貼切的是()
①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
②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主體的利益需求
③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
④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相伴而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24?安徽?高考真題)漫畫《停止,就是谷底;繼續,就是上坡》(改編自呂志華作品,《時
事報告》2024年第2期)蘊含的哲理是()
停止,就是谷底;
①實現價值目標需要不斷砥礪前行
②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成功取決于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
④在曲折中前進是事物發展的狀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24.山東.高考真題)1979年,互花米草作為保灘護堤的“衛士”引入我國,對固灘、消
浪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互花米草繁殖力強,搶占了鹽地堿蓬、海草床等的生存空間;根系
發達,將底棲生物困死其中。鳥兒因無處覓食而飛走。2022年,我國啟動全國范圍內互花
米草的防治專項行動。從引入到防治,說明()
①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②把握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③認識受著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制
④真理要經過認識、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24.山東.高考真題)2024年,浙江安吉、福建平潭等地旅游市場表現亮眼,彰顯出縣
域小城文旅的巨大潛力。梳理這些“表現亮眼”之地發現,這些地方都凸顯出“底蘊”“個性
化”“性價比”三個關鍵詞。從哲學上看,探索縣域小城文旅火熱的“密碼”,是因為()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指導具體實踐
②本質通過現象表現出來,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③借助抽象思維獲得理性認識,能夠揭示事物自身的規律性
④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區分開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2024?吉林?高考真題)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在中國廣為人知,漫畫(圖)描繪了比賽結
束后兔子在領獎臺“找差距”的情境。兔子在此所犯的錯誤是()
①只看到事物的量變,沒看到事物的質變
②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沒看到事物的本質
③只看到事物的實在性,沒看到其生成性
④只看到事物變化的外因,沒看到其內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2023?河北?高考真題)大海邊,一疊一疊的浪拍打著海岸。每一疊后浪都在推動著自己
前面的前浪,每一疊后浪的前行都有它身后的后浪在推動著。后浪是靠不斷推動前浪的前行,
而最終讓自己成為了前浪,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如此往復,運動不息。下列說法符合
題意的是()
①前浪與后浪的區別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②前浪與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絕對的,相互排斥是相對的
③后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前浪
④后浪代替前浪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2023?海南?高考真題)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描繪了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藍圖:修
建160萬公里公路、16萬公里鐵路、3個世界級大海港……把這些當時遙不可及的夢想變為
現實的,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實踐。今天,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
會,國際影響力、號召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表
明,中國式現代化()
①創造了全新的現代化標準
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道路
③開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現代化新模式
④最突出的優勢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2023?廣東?高考真題)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國居民出行最常見的代步工具。近
年來,隨著綠色低碳出行觀念的普及,多地出現騎行熱,憑借健身、時尚、科技等新元素,
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這一現象說明()
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
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決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發展是間斷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④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23?遼寧?高考真題)糖是人類必需的能量來源,但長期過量攝入會導致代謝紊亂等問
題。人們為了追求健康,在通過運動促進糖脂代謝的同時,愈加注重“減糖”。由于人對甜味
本能的熱愛,用甜味劑代替有甜味的糖成為一種選擇,安全優質的代糖應運而生。由此可知
()
①代糖與糖無差別的同一使人們對甜味的需要得以滿足
②代糖產生體現了對甜味需要的滿足從糖到代糖的遷移
③代糖是對甜味的熱愛與“減糖”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代糖的產生是運用超前意識對糖過量攝入問題的解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2023?湖南?高考真題)三湘巨變,時光為證。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
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
12臺挖掘機。……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個日夜,構筑湖南“時間”,成就中國力量。這表明
()
①三湘巨變凸顯出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
②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
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
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共性到個性的轉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2023?山東?高考真題)中國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寶。明代許次紓嗜花之品鑒,深
諳茶理,他在《茶疏》中寫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
這茶理體現了()
①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
②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
③整體和部分密不可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④真理是具體的,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主觀題
17.(2024?全國.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來,某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科技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
鏈深度融合,出臺科技創新條例,堅定不移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創新成為這座城市的鮮
明品格和最大標識。該市量身定制“人才政策20條”,建立一體化人才服務智慧平臺;每年
支持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2023年達到246億元;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科建設
和科學研究,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設立“科技創新日”,宣傳科技創新,培育創新文化,尊
重人才、崇尚科學、銳意創新蔚然成風。“墨子”傳信、“悟空”探秘、“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
型機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能。該
市強化科技與產業、人才、金融等對接融合,科創企業井噴式涌現。2023年,凈增國家高
新技術企業1994戶,同比增長31%;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突破11萬戶,實現兩
年翻番。2023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智能
制造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54.7%o
(1)運用系統優化方法并結合材料,分析該市是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的。
(2)學校開展科學教育進校園活動,請就青年學生如何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提出兩條
建議。
1.D
【詳解】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美國工程師提出的“太空電站”構想也是當時特定的社
會歷史條件的反映,A說法錯誤。
BC: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想要建成“太空電站”,要遵循相關
事物的本質聯系,包括遵循地球上的物理運動規律,BC說法錯誤。
D:繼美國工程師提出的構想以及隨之而來的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突破,這體現了事物的發展
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D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D。
2.C
【詳解】①:聯系是客觀的,不是人們創造的結果,①錯誤。
②③:事物的聯系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要把握事物的聯系,贛
鄂兩省把握長江干流(鄂贛段)上下游的關系,通過優化要素組合來實現系統的最優目標,
將環境治理由“你污染,我受害”轉變為“你保護,我補償”,共護長江美,②③正確。
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并不表明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從實踐到認識、從
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們在反復中不斷深化對事物的
認識,④錯誤。
故本題選C。
3.D
【詳解】A:文化創作應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而不是滿足用戶各種文化需求,A錯誤。
BC:材料強調的是要在選題、內容上下功夫,深入現場才能找到與用戶感同身受的情感共
鳴點,沒有體現抓住機遇才能贏得主動和優勢,也不涉及運用系統優化方法,BC不合題意。
D:創作者只有深入現場,了解用戶在想什么、說什么,才能找到與用戶感同身受的情感共
鳴點,形成會適的選題和內容。這種“沉下去”的創作方式遵循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具體的
統一,D正確。
故本題選D。
【點睛】
4.B
【詳解】①③:漫畫中的主人公人物面對巨大的問題和新事物的幼芽,最終選擇了最佳方案,
這啟示我們堅持全面的觀點看問題,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用綜合的思維認識事物。洞隱
燭微形容目光犀利,觀察事物深刻透徹,提綱挈領啟示我們善于抓住問題的關鍵與要害;權
衡利弊,擇優從之形容做一件事情綜合考慮得與失、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選擇最佳方案,
①③符合題意。
②:未雨綢繆,未兆易謀指的是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體
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②不合題意。
④:見微知著,除舊布新指的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體現了發
展的觀點看問題,④不合題意。
故本題選B。
5.C
【詳解】①:聯系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①錯誤。
②③:聯系具有客觀性,人為事物的聯系以自在事物的聯系為前提,通過新型腦機接口,能
夠讓患者通過腦電活動驅動外部設備,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
理能力,表明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性,②③正確。
④: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但不意味著任何事物之間都有聯系,
聯系具有條件性,④錯誤。
故本題選C。
6.C
【詳解】②③:漫畫反映,通過手機公眾號可以解決年輕人的停車繳費、點餐等問題,但不
能解決老年人用現金買米的問題,孩子接收了一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送來的“兒童鈣
奶”,但卻忽略了孩子的差異化的需求,這意味著某些人強調矛盾的普遍性,但忽視了矛盾
的特殊性,也啟示我們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主體的利益需求,②③符合題意。
①:“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反映的是意識的內容、意識的產生,這并不是兩幅
漫畫的主旨,①不符合題意。
④: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兩幅漫畫的主旨并不是強調真理的條件性、具體性,也不是在強調真理和謬誤是否相伴而行,
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7.A
【詳解】①:漫畫“停止,就是谷底;繼續,就是上坡”,表明實現價值目標需要不斷砥礪前
行,克服困難,勇往直前,①正確。
②:漫畫中指出停止,就跌落至谷底,繼續就會往上爬,這表明停止或繼續是實現谷底和上
坡相互轉化的重要條件,這體現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②正確。
③: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
③錯誤。
④: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④錯誤。
故本題選A。
8.C
【詳解】①:事物的發展是通過量的積累逐漸達到質的飛躍的過程。這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
展的基本狀態,表明任何事物都是由質和量構成的統一體,其發展過程表現為由量變到質變,
再由質變到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此選項題目不涉及,不符合題意,①排除。
②:我國啟動全國范圍內互花米草的防治專項行動。從引入到防治,說明把握事物聯系的多
樣性才能正確認識事物,②正確。
③:1979年,互花米草作為保灘護堤的“衛士”引入我國,對固灘、消浪起到一定作用。然
而,卻破壞了生態平衡。2022年,我國啟動全國范圍內互花米草的防治專項行動。從引入
到防治,說明認識受著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制,③正確。
④:真理要經過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④錯誤。
故本題選C。
9.A
【詳解】①:探索縣域小城文旅火熱的“密碼”,找到共性,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指導具體實踐,①正確。
②:本質通過現象表現出來,但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是認識的根
本任務,②排除。
③:抽象思維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通過梳理“亮眼之地”發現縣域小城都凸顯出“底
蘊,,,,個性化,,,,性價比,,三個關鍵詞,體現了借助抽象思維獲得理性認識,能夠揭示事物自身
的規律性,③正確。
④:浙江安吉、福建平潭等縣域小城文旅都凸顯出“底蘊”“個性化”關鍵詞,體現了把握矛盾
的普遍性,“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區分開”強調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不符合題意,④排除。
故本題選A。
10.C
【詳解】①:漫畫中兔子在領獎臺用放大鏡找自己二等獎和烏龜一等獎的差距,兔子在此所
犯的錯誤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質變,沒看到事物的量變,①排除。
②③:兔子只看到了自己二等獎和烏龜一等獎客觀事實的不同,但沒考慮到這“質”的不同背
后歸根結底在于“量”的積累不同,所以兔子看問題只是抓住了結果的客觀實在性,卻忽略了
發展過程中的生成性,②③符合題意。
④:材料主要是強調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的關系,與事物變化的內外因無關,④排除。
故本題選C。
11.A
【詳解】①:每一疊后浪都在推動著自己前面的前浪,每一疊后浪的前行都有它身后的后浪
在推動著,后浪是靠不斷推動前浪的前行,而最終讓自己成為了前浪,這說明前浪與后浪的
區別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①符合題意。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斗爭性是絕對的,故前浪與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相對的,相互排
斥是絕對的,該選項說反了,②不選。
③:后浪是靠不斷推動前浪的前行,而最終讓自己成為了前浪,這說明后浪在一定條件下可
以轉化為前浪,③符合題意。
④:后浪代替前浪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否定自己,而不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④不選。
故本題選A。
【點睛】
12.C
【詳解】①: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①說法不當。
②:孫中山先生描繪了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藍圖,如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
的歷史進程,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道路,②正確。
③:中國式現代化是根據中國的國情提出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現代化新模式,③
說法不當。
④:,,把這些當時遙不可及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
偉實踐”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最突出的優勢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④正確。
故本題選C。
【點睛】
13.B
【詳解】①:近年來,人們為了健身等目的,再次選擇騎行,沉寂多年的自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主機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個體工傷無責合同樣本
- 2025房屋租賃轉讓合同協議
- 學校美術館發展規劃計劃
- 2025年建筑工程勞務分包合同范本
- 農村賣方合同樣本
- 借貸過橋合同標準文本
- 業主房子托管合同樣本
- 人社部員工勞動合同樣本
- 高管團隊建設與管理計劃
- 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單元測試題(人教版)
- 《2025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管理指南》解讀 2
- 控煙知識培訓課件
- 設備的技改和更新管理制度
- GB/T 5453-2025紡織品織物透氣性的測定
- 2024慢性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解讀課件
- 2025年xx村公益性項目購買材料詢價會議記錄
-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比例 西師大版
- 抗日英雄人物楊靖宇介紹
- AI驅動的可持續能源發展
- 整本書閱讀《林海雪原》【知識精研】六年級語文下冊 (統編版五四制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