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677-2021 木制品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_第1頁
DB31-T 677-2021 木制品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_第2頁
DB31-T 677-2021 木制品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_第3頁
DB31-T 677-2021 木制品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_第4頁
DB31-T 677-2021 木制品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木制品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Specificationforpreven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inwoodproductsindus2021-09-14發布2021-12-01實施 Ⅲ 1 14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基本要求 2 46防護設備及設施維護保養的衛生防控要求 57工作場所清潔及廢棄物處理要求 5 5 6附錄A(資料性)主要生產工藝流程 7附錄B(資料性)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8附錄C(資料性)風險控制對策 9附錄D(資料性)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健康監護周期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1/T677—2012《木質家具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本文件與DB31/T677—201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b)增加及更新了規范性引用文件;c)增加了部分術語和定義;d)調整了“職業病危害防護的基本要求”章節,匯總了木制品制造業可能涉及的基本的衛生防護要求;e)刪除了原文件“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章節,內容調整至附錄A;f)調整了原文件“職業病危害防控措施”章節;g)增加了“防護設備及設施維護保養的衛生防控要求”章節;h)增加了“工作場所清潔及廢棄物處理要求”章節;i)增加了附錄C“風險控制對策”。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并組織實施。本文件由上海市職業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上海市職業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度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DB31/T677—2012;——本次為第一次修訂。Ⅲ木制品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本文件規定了木制品制造業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生產工藝衛生工程防理要求和應急救援等方面的技術要求。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GB2894安全標志及使用導則GB/T11651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14444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噴漆室安全技術規定GB/T16483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內容和項目順序GBZ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8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88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T194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GBZ/T223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224職業衛生名詞術語GBZ/T229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GBZ/T298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AQ/T900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WS/T757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范GBZ/T224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生產活動。1職業病防護設施facilityforcon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者強度,預防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利用膠黏劑、螺釘或榫在特定條件下將不同形態木材(或木材與其他材料)膠合、拼接在一起的過程。空氣中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應符合GBZ2.1的要求。作人員經常停留或靠近的發熱設備表面平均溫度不應大于40℃,瞬間最高溫度也不宜大于60℃。室2內和露天作業地點WBGT指數應符合GBZ2.2的要求。4.2.3車間布局4.2.3.1工作場所合理布局,應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4.2.3.2產生木粉塵、揮發性有機溶劑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應布置在廠房自然通風的下風側,并集中設置。4.2.3.3噪聲與振動較大的生產設備宜安裝在單層廠房內。當設計需要將這些生產設備安置在多層廠房內時,宜將其安裝在底層。噪聲作業車間與非噪聲作業車間、高噪聲車間與低噪聲車間應分開布置,高噪聲設備宜相對集中。4.2.3.4車間內發熱設備設置應按車間氣流具體情況確定,宜在操作崗位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車間天窗下方的部位。4.2.3.5高溫車間應設有工間休息室。休息室應遠離熱源,采取通風、降溫、隔熱等措施,使溫度小于或等于30℃;設有空氣調節的休息室室內氣溫應保持在24℃~28℃。對于可以脫離高溫作業點的,宜設置觀察(休息)室。4.2.4警示標識與應急救援4.2.4.1存在或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貯存場所、生產設備以及收集廢棄物的容器或包裝物,應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中文警示說明及職業病危害告知卡,并應符合GB2894、GBZ158的要求。4.2.4.2生產場所涉及使用的油漆、稀釋劑等化學品應有生產廠商提供的符合GB/T16483要求的安全技術說明書。4.2.4.3涂裝、烘干、油漆稀釋劑存儲場所等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質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學物質的室內作業場所,應設置防爆通風系統或事故通風裝置及與事故排風系統相連鎖的檢測報警裝置。4.2.4.4毒物報警值預報值、警報值、高報值的設定應符合GBZ/T223的要求。4.2.5個體防護4.2.5.1應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提供正確的個人防護用品,個人所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符合GB/T11651的規定。4.2.5.2進入生產場所的操作人員應按現場職業病危害的種類、濃(強)度,正確穿戴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接觸木粉塵的作業人員應佩戴防塵口罩;配漆、噴漆、噴粉作業人員應穿戴工作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等個人防護用品,并按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配置相應的防毒口罩;作業人員進入噪聲作業區域應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4.2.5.3生產設備包括衛生工程防護設備檢修、維護、保養、更換濾料和日常清掃時,作業人員應按規定佩戴過濾式防塵(毒)口罩、防化學品手套、防護眼鏡等個人防護用品。用于緊急救援的呼吸防護器應定期檢查并妥善存放在可能發生事故的鄰近地點,便于及時取用,并做好分發記錄。4.3輔助用室基本衛生要求應按GBZ1的要求,在工作場所按實際需要設置輔助用室。輔助用室應當包括工作場所辦公室、車間衛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等)、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場所、廁所)、婦女衛生用室,應符合GBZ1等衛生標準要求。浴室、盥洗室、廁所的設計,宜按勞動者最多的班組人數進行設計。存衣室設3計計算人數應按車間勞動者實際總數計算。5主要生產工藝衛生工程防護措施5.1.1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參考附錄A。5.1.2涉及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導致的職業病、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推薦參考附錄B。5.2.6通過采取衛生工程防護措施仍達不到GBZ2.1、GBZ2.2要求的工作崗位,應按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強)度為作業人員配發符合要求的防塵口罩、防噪耳塞(耳罩)、防振手套等個人防護式集塵裝置,罩口面積、風速或控制點風速應符合GBZ194及WS/T75.3.2板材拼接作業宜采用自動化、密閉化作業,并設置整體密閉式排風罩。板材拼接若涉及使用膠5.3.3涉及膠黏劑作業的人員宜佩戴防護手套,避免直接接觸膠黏劑等有機溶劑。通過采取衛生工程防護措施仍達不到GBZ2.1、GBZ2.2要求的工作崗位,按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強)度為作業業應設置水幕(水簾)或固體吸附材料對漆霧進行回收,作業區域內通風方式宜采用上送側排或上送下5.4.2在滿足工藝流程要求的前提下,補漆作業宜設置固定作業崗位,并設置相應的通風排毒(集塵)速應符合GBZ194及WS/T757的要求。4通過采取衛生工程防護措施仍達不到GBZ2.1、GBZ2.2要求的工作崗位,應按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5.4.5應設置獨立的油漆、稀釋劑等有機溶劑換氣次數不小于6次/h,事故時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12次/h。作業現場及存儲區域應配置噴淋洗眼器達不到GBZ2.2要求的工作崗位,應按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為作業人員配發符合要求的防7工作場所清潔及廢棄物處理要求7.2應采取濕式、水沖洗或者真空吸塵的方式進理。危險廢物轉移應進行轉移計劃報批,批準后向移出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聯單。在危險廢物轉移前三日內報告移出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并同時將預期到達時間報告接受地環境保護8職業衛生管理要求8.1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負責。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接受職業5評價。8.3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組織,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8.4應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確保單位各項職業衛生工作得到有效實施。8.5應按法律法規及有關要求,及時、如實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申報危害項目,接受監督;并建立職業衛生檔案。職業衛生檔案管理系統宜逐步實現電子化、信息化。8.6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每年至少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一次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企業職業衛生檔案并妥善保存,并向勞動者公布。宜按GBZ/T298和GBZ/T229的要求,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并按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具體的風險控制對策參考附錄C)。8.7建立并健全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應按GBZ188的要求,定期組織開展在崗期間作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按規定做好上崗前、在崗期間、應急和離崗的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檢查結果應如實告知勞動者,并按規定期限妥善保存。職業健康檢查周期參考附錄D。8.8不應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有毒有害作業;不應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安排其進行醫學觀察或職業病診斷;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并安排治療與康復;不應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應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8.9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和派遣合同)時,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應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8.10不應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8.11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作業崗位操作規程,并張貼在操作崗位。8.12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職業衛生教育和培訓,并進行考核。9應急救援9.1應針對可能發生的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制定綜合預案及專項應急預案,預案應符合AQ/T9002的要求。9.2應加強對應急事故預案中各種應急救援方案的培訓和演練,并不斷修訂和完善。9.3應合理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設施,包括搶救器械在內的現場急救用品、應急防護用品、檢測報警裝9.4有機溶劑(油漆、稀釋劑及膠黏劑等)等化學品儲存應實行分類存放。對于高毒化學物品,應按生產條件、所使用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來考慮有毒物品存放專用間設置的位置、大小和選材。化學品存放專用間應在醒目的位置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其內部存放的物品不能相互發生燃燒、爆炸等化學反應。應建立相應的制度,明確相關人員負責有毒物品存放專用間的日常管理,并保證無關人員不能進入物品存放專用間。9.5作業場所盛放油漆、稀釋劑的容器應密閉。在開啟使用后應加蓋密閉或存放在通風柜中。6(資料性)主要生產工藝流程木制品制造業主要生產工藝詳見圖A.1。原木處理原木處理選料、開料板材加工涂裝作業裝配作業圖A.1木制品制造業主要生產工藝流程7(資料性)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木制品制造業生產過程中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見表B.1。表B.1木制品制造業生產過程中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表可能導致的法定職業病個人防護用品熏蒸劑、防腐劑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噪聲局部振動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防護耳塞(耳罩)防震手套(膩子粉塵)噪聲局部振動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防護耳塞(耳罩)防震手套(膠黏劑、丙酮等)甲醛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醛中毒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防護手套、防護服等噴漆、補漆(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脂、丙酮、甲醛等)中毒、甲醛中毒、苯致白血病、接觸性皮炎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防護手套、防護服等揮發性有機溶劑(苯、脂、丙酮、甲醛等)、中毒、甲醛中毒、苯致白血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防護手套、防護服等防護手套噪聲、局部振動防護耳塞(耳罩)防震手套注:木材加工使用膠黏劑主要是人造板制造和木制品生產兩大領域,主要使用的膠黏劑包括 脂(UF)膠、酚醛樹脂(PF)膠、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膠、異氰酸酯樹脂膠黏劑、三聚氰胺-劑、水性高分子-異釩酸酯膠黏劑、間苯二酚甲醛樹脂膠黏劑、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膠(白乳膠樹脂(EVA)熱熔膠、聚醋酸乙烯-脲醛樹脂、氯丁膠等。8(資料性)定性風險評估的風險控制對策見表C.1[內容引自GBZ/T298中表J.1]。12全面通風。通過全面通風和使用良好操作規程進行控制其(1)加強工作場所出人口管理,盡量讓無關人員遠廊作業場所,保證無人在下風向附近工作(2)完善設計和設備,優先選擇室外作業,在室內作業時,通過自然通風和或機械通風,如在墻上安裝風機,并使用天窗、屋頂通風口讓新鮮、清潔的空氣進人室內確保氣流暢通,每(3)加強現場清潔,每天對生產設備和工作場所進行清潔,對固體物質盡可能使用濕布或吸塵器清除;(4)配備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并及時維護或更換(5)加強培訓和監督,使勞動者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并自覺正確地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工程控制。主要采用接近危害源的半密閉式的局部通風手段加以控制危害源。其主要控制原則如下:(1)加強工作場所出入口管理,使非作業人員遠離作業區;(2)完善設計和設置防護裝置,盡可能封閉粉塵或蒸氣發生源,阻止其擴散,并在污染源處使用局部通風裝置,同時需避免讓工人在污染源和局部通風之間的中間地帶進行作業;(3)作業場所只存留當天需要使用的化學品,每天對生產設備和工作場所進行清潔,對泄漏物及時清除,清除固體物質時盡可能使用濕布或吸塵(4)配備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并及時維護或更換;(5)加強培訓和監懷,使勞動者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自覺正確地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并培訓其如何安全處置化學品3密閉控制。通過封閉或密閉危害源,進行控制。(1)加強工作場所出入口管理,在產生化學有害因素的工作場所和設備處應設置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只有經過培訓、必須進入的工人才能進人該工作場所;(2)完善設計和設備,處理物料要在密閉系統中進行,盡量保持密閉設備處于負壓狀態,以減少泄統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和測試;(4)每天對生產設備和工作場所進行清潔,對泄漏物及時清除,清除固體物質時盡可能使用濕布或吸(6)加強培訓和監督,使勞動者按操作規程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