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17-2010 煤礦制冷降溫技術要求  _第1頁
DB37T 1717-2010 煤礦制冷降溫技術要求  _第2頁
DB37T 1717-2010 煤礦制冷降溫技術要求  _第3頁
DB37T 1717-2010 煤礦制冷降溫技術要求  _第4頁
DB37T 1717-2010 煤礦制冷降溫技術要求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案號:DB37DB37/T1717—2010煤礦制冷降溫技術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sofrefrigerationandcoolingincoalmines2010-12-30發布2011-01-01實施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1GB50019-2003采暖通風與GB50416-2007煤礦井底GB50418-2007煤礦井下熱害防治AQ1028-2006煤礦井工開采通風礦井制冷降溫minecoolingbyrefrige礦井氣候條件minemeteorologicalcon2在風速為零、相對濕度為100%的條件下,使人產生某種熱感覺的空氣干球溫度(氣溫),來代表機械制冷降溫mechanicalrefrigb)礦區或鄰近礦區最近10年以上的地面歷年各月平c)主要機電設備硐室的最熱月平均氣候參數及機電設備中設備運行臺數最多時的月平均氣候參b)改建、擴建、延深礦井和生產礦井應預測熱害防治c)生產礦井、改建、擴建和延深礦井設采用干球溫度、濕球溫度和風速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提倡采用等效溫度對礦井氣候條件進行評34.7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礦井,應根據井田勘探(精查)地質報告及建設單位提供d)生產水平的原始巖溫超過28℃,且主要作業地點進風路機電設備容量大于1000KW;5.1.3進行礦井熱害防治時,應通過計算確定礦井通風降溫的可行范圍,并應5.1.4礦井熱害防治設計方案應根據礦井地質條件、開拓開采系統、巷道布置5.2.1采用非機械制冷降溫,應根據礦井的具體條件,綜合采取利用天然冷源5.2.5當條件適宜時,應采用有利于采煤工作面降溫的下行5.2.7采煤工作面的長度和日產量等參數,應經過風流熱力計算校核。礦井有5.2.8輸冷管道宜布置在進風巷中;熱水管或熱水溝,宜布置在回風巷中。熱45.3.2礦井采用機械制冷降溫時,應首先計算礦井所需要的冷負荷,計算制冷5.3.4礦井制冷量可用于冷卻礦井進風風流、采區進風風流和作業地點進風風5.3.5制冷站冷負荷應根據制冷站位置在地面或井下的不同情況,分別由下列5.3.9井下制冷硐室的尺寸應根據制冷機組和配套設施的規格和數量及設備的5.3.13井下噴淋硐室的空氣流速宜為2.5m/s~7.5m5c)低溫冷媒宜根據原材料的來源、腐蝕7m/s。空氣冷卻器進、出口風溫溫差宜為6℃~15℃;載冷劑進、出口溫差宜為7℃~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