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自然辯證法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第一講
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緒論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緒論一、什么是“自然辯證法”?
二、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內容
三、自然辯證法的歷史發展
四、自然辯證法與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一、什么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相互作用的理論體系;是對以科學技術為中介和手段的人與自然、社會的相互關系的概括、總結。為什么叫“自然辯證法”?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自然辯證法的學科性質哲學性質——站在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高度上,從整體上研究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規律,以及人通過科學技術活動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規律;研究作為中介的科學技術的性質和發展規律;研究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律。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點。從具體科學技術認識上升到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的中間環節。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內容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自然觀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觀
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科學技術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社會論——科學技術社會論
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
自然辯證法的理論體系是統一的。自然辯證法研究內容是開放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將不斷豐富和發展。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本學期四周課,內容分為四講
第一講緒論;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第二講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與科學技術社會論第三講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方法論第四講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與創新型國家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三、自然辯證法的歷史發展
自然辯證法創立于19世紀70年代,名稱來自恩格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形成之前出現過幾種自然觀
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四、自然辯證法與創新型國家建設
自然辯證法與我國社會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成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和推進科學技術現代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國家,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的具體體現;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核心;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關鍵。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參考書1.《自然辯證法概論》(大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2.《自然辯證法教程》,張法瑞、李東松、顏鋒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3.《自然辯證法概論》,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其他自然辯證法教材。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考核辦法(滿分100分)
平時成績(50分)+課程論文(50分)(1)平時成績:(出勤情況+課堂練習)每次課后上交一次課堂練習。(2)課程論文: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在以下三個方向上任選一個方向,撰寫一篇論文,題目自擬,論文格式參照《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撰稿要求,字數3000——5000字。方向一,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內容相關。方向二,關于科技工作者道德行文規范方面。方向三,關于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第一章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第二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發展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思考題1.如何理解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辯證關系?2.如何認識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方法論意義?3.如何把握系統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對認識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的意義和作用?4.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形成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5.如何認識中國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關于自然觀自然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形成經歷了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等歷史階段。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觀的高級形態,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基礎。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自然觀與歷史階段
時間自然觀古代:遠古寓于神話或原始宗教之中古希臘羅馬時期樸素的自然觀(自然哲學)(前7世紀—5世紀)中世紀:(5—15世紀)宗教神學的自然觀近代:前期(16—18世紀)機械論(形而上學)自然觀后期(18后—19末)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現代:20世紀以來辯證唯物自然觀豐富發展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第一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一、原始宗教的自然觀二、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三、中世紀宗教神學的自然觀四、近代前期的科學技術與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五、近代后期科學技術與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原始技術發明人類力量與才能凸現生產水平低,無科學原始宗教自然觀(萬物有靈論)一、原始宗教的自然觀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自然哲學關于自然界萬物的本原關于物質結構問題關于宇宙結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關于自然界萬物的本原
(樸素的元素說)泰勒斯(Thales,BC.624—547)認為是“水”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5—528)認為是“氣”赫拉克里特(Heracllitus,BC.540—475)認為是“火”亞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322):“四元素說”(土、水、氣、火)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畢達哥拉斯“數的和諧”)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學派——“數”是萬物的本源四象:1、2、3、4最完美的數——10世界應該符合數的美、數的和諧第一次數學危機危機的解決——無理數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關于物質結構問題
(古原子論)留基伯、德謨克利特:原子——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伊壁鳩魯:原子有量的區別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關于宇宙結構太陽中心說的先驅:畢達哥拉斯學派——中央火及十個天體;阿利斯塔克地球中心說:阿那克薩戈拉;歐多克斯(同心球宇宙模型);阿波羅尼、希帕克(本輪—均輪說);托勒密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中國古代自然觀簡介
(關于萬物的本原)木火土五行說陰陽八卦說元氣說金水(肺)(腎)(肝)(心)(脾)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陰陽八卦說陽陰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天澤火雷風水山地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中國古代自然觀簡介
(關于宇宙結構)渾天說:張衡在《渾天儀》中寫到:“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古代樸素自然觀的特點與局限性特點: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局限性:直觀性、思辯性、猜測性。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三、中世紀宗教神學的自然觀中世紀(公元5——15世紀)基督教——五大論題上帝創世論人類中心論人的原罪說神恩說對不朽的信仰科學成為神學的婢女。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西方中世紀相應時期中國的科學技術狀況
正處于發展時期和高峰時期:(隋、唐、五代、宋、遼、金、元)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分為五個時期:萌芽時期:遠古—西周(公元前770)形成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發展時期:秦漢—五代(公元前221—公元960)高峰時期:宋、元時期(960—1368)相對衰落時期:明、清時期(1368—1911)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四、近代前期的科學技術與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近代前期(16—18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經驗階段,積累科學材料進行初步整理。近代后期(18世紀后半葉—19世紀末):自然科學進入全面發展階段,由經驗階段上升到理論階段。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一)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的歷史背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動力提出大量問題需要科學解答為科學提供初步的儀器裝置新航路的開辟與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思想解放運動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西傳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西傳
馬克思指出:“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說來,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近代第一次科學革命革命的標志天文學革命:1543年,哥白尼(NicolasCopernicus,1473—1543)?天體運行論?的發表——對“神學的絕交書”生理學革命:1543年,維薩留斯(ArdreasVesalius,1514—1564)?人體構造?的發表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天體運行論?主要論點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運動:繞太陽轉,1年1周;繞自軸轉,每日1周。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這個中心旋轉,惟獨月亮繞著地球為中心的軌道運行。地球帶著他的“衛星”月亮一起繞太陽旋轉。其他行星和恒星的狀況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生理學革命維薩留斯(ArdreasVesalius,1514—1564)?人體構造?(1543年)的發表,為現代人體解剖學奠定了基礎。塞爾維特(MichaelServetus,1511—1553)《基督教的復興》,最早公開提出血液是通過肺由心臟的右邊流到左邊的見解。哈維(WilliamHarvey,1578—1657)根據解剖學推知了血液循環。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三)近代實驗科學的興起近代科學——實驗科學科學實驗來自于觀察而高于觀察。從生產實踐中分化、發展起來的科學實驗,與生產相比有兩個區別:一是直接目的不同;二是內容不同。近代科學實驗的先鋒——達?芬奇近代實驗科學的創始人——伽利略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近代實驗科學的創始人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
1、落體實驗(有人認為此前斯臺文做過此類實驗)
2、斜面實驗——自由落體下落的規律。
3、實驗—數學方法的建立及廣泛采用。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的主要成就1、微積分的創立(牛頓,萊不尼茲)。2、力學(剛體)的大發展。3、天文學:哥白尼“日心說”——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實現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第一次綜合。4、生理學:血液循環理論建立:哈維。5、其他方面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四)機械論自然觀的形成1、機械論自然觀基本觀點:孤立的觀點——否定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靜止的觀點——否定了事物的發展變化“動者恒動,靜者恒靜”。2、形成原因:(1)受當時生產水平和科學發展水平不高的影響;(2)受當時科學研究方法的影響。3、對機械論自然觀和思維方式的評價:(1)這種自然觀的產生有其歷史必然性;(2)這種自然觀對近代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起著束縛和阻礙的作用。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五、近代后期科學技術與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一)歷史背景:
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下半葉開始)
——向機械化大工業生產過渡。(1)提出大量新的事實材料、新問題;(2)提供了新的工具。
2、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進入到綜合化、理論化階段。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第一次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1)工業革命的起點——紡織工具機的變革1733-1738年飛梭(凱伊)1764年珍妮紡車(哈格里沃斯)1769年水力紡紗機(阿克來德)1774-1779年“騾機”(mule機)(克倫普頓)1785年自動織布機(卡德萊德)——紡織成為工業化的先導部門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第一次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2)動力機的技術革命托馬斯?塞維利1696用于抽水的蒸汽機托馬斯?紐可門1705大氣活塞式蒸汽機
詹姆斯?瓦特三大貢獻把冷凝工序從汽缸中分離出來解決汽缸的精密加工問題把直線運動改為圓周運動的機械系統
——蒸汽機實用化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第一次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3)蒸汽時代的技術躍進煤鐵工業誕生交通運輸革命:富爾頓蒸汽輪船斯蒂芬森蒸汽機車酸堿基本工業土木工程鐵和玻璃引進建筑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第一次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4)工業革命對人類歷史的影響為自然科學研究提供物質手段;為哲學提供科學技術的基礎;引起深刻的社會變革。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關于自然界的有機統一性,即各種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的發現;2、關于演化特別是進化的研究,是19世紀以來世界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關于自然界的統一性(1)物理學:
19世紀40年代“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2)化學:1828年維勒人工合成尿素
1870年門捷列夫周期律(3)生物學:1838年—1839年,施萊登、施旺分別提出植物、動物細胞學說。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關于演化發展(1)天文學:康德(1755年)、拉普拉斯(1796年)提出關于太陽系起源的“星云說”(2)地質學:賴爾漸變論(1830年,《地質學原理》)(3)生物學:達爾文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859年,《物種起源》)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三)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誕生19世紀70年代,恩格斯,《自然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核心:(1)聯系的觀點(2)發展的觀點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小結自然觀的產生和一定時代的科學發展水平相適應。每一種自然觀都不能擺脫歷史的局限性。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也在不斷地接受檢驗并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第二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發展一、現代科技發展對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豐富與發展二、系統自然觀三、生態自然觀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一、現代科技發展對辯證唯物主義
自然觀的豐富與發展1、物理學新發現和物理學革命(1)世紀之交物理學三大發現
X射線:1895,(德)倫琴放射性:1896,(法)A?H?貝克勒電子:1897,(英)J?J?湯姆遜(2)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云”“以太漂移”的否定結果:1887,M-M
黑體輻射和“紫外災難”:1900,瑞利(3)物理學革命——相對論、量子力學誕生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4)相對論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兩個基本原理:愛因斯坦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洛侖茲變換方程組時空觀的變革:尺縮效應;鐘慢效應;質增效應;質能關系式。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兩個基本原理愛因斯坦相對性原理:物理體系的狀態據以變化的定律,同描述這些狀態變化時所參照的坐標系究竟是兩個在互相勻速運動著的坐標系中的哪一個并無關系。光速不變原理:任何光線在“靜止的”坐標系中都是以確定的速度C運動著,不管這道光線是由靜止的還是由運動的物體發射出來的。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洛侖茲變換方程組1-v2/C2x’=x-vty’=yz’=z1-v2/C2t’=t-(v/c2)xyzxoy’x’z’o’v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時空觀的變革尺縮效應鐘慢效應質增效應質能關系式1-v2/C2L=L01-v2/C2T=T01-v2/C2m=m0E=mc2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廣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驗證:水星軌道近日點的反常進動光在引力場中傳播時發生頻移光線在引力場中發生偏轉
(《物理學史簡編》P702)相對論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揭示了空間與時間、空間時間與物質及其運動、質量與能量之間存在的辯證關系。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5)量子力學普朗克(MazK.E.L.Planck,1858—1947)1900年12月4日,《關于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提出能量子基本假設(ε=hν),量子力學誕生。
經過一批科學家的努力,到20世紀20年代,量子力學體系被建立起來。量子力學標志了對微觀世界認識的深入,揭示了連續性與間斷性、波動性與粒子性的辯證統一,凸現了量子現象的整體性,打破了機械決定論的觀念。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羅衣(deBroglie)1924年提出了具有靜止質量的微觀粒子(如電子)如同光一樣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德布羅衣波長公式:
λ=h∕mυ(波性=物性)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6.625×10-34J/s),λ為波長,m為質量,υ為運動速率。德布羅衣的預言1927年被電子衍射實驗真實。(1929年獲得諾貝爾獎)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例:根據德布羅衣波長公式λ=h∕mυ宏觀物體——子彈:m=10g,υ=300m/s,
λ=2×10-25nm.宏觀物體——人:m=50kg,υ=10m/s,
λ=1.3×10-27nm.微觀物體——電子:m=9.1×10-31kg,
υ=1.0×106m/s,
λ=0.73nm,直徑約10-6nm.結論:宏觀物體,因其質量和體積大,它們所顯示的波動性極微,通常不予以考慮。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由細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層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結構和生命活動的高度一致性。(1)生命遺傳規律的探索(2)分子生物學的建立(1953,DNA)(3)基因工程的發展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克隆技術干細胞研究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系統論系統論以“系統”的觀點認識自然界,提出了系統與要素、結構與功能等新的范疇,揭示了自然界物質系統的整體性、層次性、動態性和開放性。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4、非線性自組織理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突變論超循環理論無序有序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5、混沌理論混沌理論:混沌理論提供了一種關于系統演化的分叉與混沌方式,他把簡單性與復雜性、有序性與無序性、確定性與隨機性、必然性與偶然性等統一在更為深廣的自然圖景之中。有序無序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現代自然科學,特別是系統科學的發展,一方面揭示了系統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也為揭示自然界運動變化的原因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揭示出自然界物質的相互作用是復雜的、立體的因果網絡,是系統的、整體的因果聯系。現代自然科學,特別是系統科學的發展,還深刻地觸及了自然界運動和演化的方向問題。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系統自然觀系統自然觀要回答的主要問題:自然界
存在的是什么?
如何存在,怎樣看待這種存在?
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自然界的物質形態
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自然界物質的系統性
——自然物質系統的層次性
——自然物質系統的演化發展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一)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天然自然人工自然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物質形態的多樣性與統一性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自然界的物質性(1)歷史上對物質概念的不同理解(2)列寧的物質定義(3)在理解列寧物質定義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根本特性——客觀實在性物質可知克服形而上學的局限性認識自然的邏輯起點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自然界物質形態的多樣性與統一性(1)自然界物質形態的多樣性(可以通過各種分類方法進行考察)實物與場非生命世界與生命世界非生命世界系列……
生命世界系列……
根據物質聚集狀態劃分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自然界物質形態的統一性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自然界物質形態的統一性”——各種特殊的物質形態之間有密切的相互聯系和其他方面的共同點)宇宙物質化學上的同一性場與實物能量守恒與轉化原理;“質量虧損”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自然界物質的系統性
(系統是自然界物質的普遍存在方式和物質之間普遍聯系的基本方式)物質系統物質系統的基本特征物質系統的類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物質系統物質系統:以系統方式存在著的物質世界。L.貝塔朗菲:系統是“處于一定的相互關系中并與環境發生關系的各組成部分(要素)的總體(集)。”掌握系統概念的關鍵:理解系統的基本特征。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物質系統的基本特征
(整體性、相互作用)(1)整體性(自然物質系統是具有不可還原的性質的整體)整體與部分的構成關系:
加和性非加和性部分整體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相互作用要素(部分)與要素(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構(空間結構、時間結構、時空結構)系統作為整體與外部環境作用——功能系統作為整體與內部作用——內部功能環境:與系統或系統的組成部分發生相互作用而又不屬于這個系統的所有事物的總和。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統一。要素、結構、功能與環境——完備地規定一個系統所必須的。注意:
1)只有那些有物質、能量、信息交換且造成新屬性突現的聯系,才能構成系統。
2)系統概念的要義并不是一般地強調聯系,而是強調那種具有新質突現的聯系。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自然物質系統的類型分類——考察自然界的有效方法(對系統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從系統內進行的實際過程分;從系統與環境的關系分;從系統所處的狀態分;從人對系統的認識程度分;從人與物質系統的關系分……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三)自然物質系統的層次性物質系統的層次物質系統層次之間的辨證關系層次結構的因果鏈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物質系統的層次結構層次結構:若干由要素經相干性關系構成的系統,再通過新的相干性關系構成新系統的逐級構成的結構關系。——反映了客觀存在著的自然界的等級結構。層次性:具有質的差異的不同的系統等級或系統中的等級差異性。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總星系星系團星系恒星行星地面上的宏觀物體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夸克非生命世界物質系統的層次宇觀宏觀微觀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生物圈生態系統生物群落種群生物個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生物大分子生命世界的基本物質系統層次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物質系統層次之間的辨證關系(1)物質系統層次是間斷性與連續性的辯證統一物質系統層次的間斷性: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
質量范圍與空間尺度范圍不同見圖表具有不同的結構、發揮不同的功能遵循不同的運動規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物質系統層次是間斷性與連續性的辯證統一物質系統層次的連續性物質系統層次之間具有從屬關系;每一個層次的物質系統在一定條件下都能和相臨層次的物質系統發生轉化;還往往表現在多個層次之間發生著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物質系統層次是有限性和無限性的辨證統一
物質系統層次的有限性:對于每一個具體層次的物質系統來說,其在質量范圍、空間尺度、結構和功能等方面都是有限的;
物質系統層次的無限性:對于整個自然界來說,對自然界物質系統的層次的認識是不可窮盡的。任何一個具體的物質系統層次,都只不過是無限的自然界物質系統層次系列上的一個“關節點”。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層次結構的因果鏈上向因果鏈:低層次物質系統作為原因,可以在高層次系統中引起一定的結果,可以決定高層次物質系統的特有規律;下向因果鏈:高層次物質系統對低層次物質系統的限制和影響。雙向因果鏈一方面造成了層次之間的差別,另一方面也溝通了層次之間的聯系。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四)自然物質系統的
穩定性與可變性物質系統的穩定性物質系統的可變性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物質系統的穩定性物質系統的穩定性(物質系統在一定環境下能夠保持某種穩定狀態的特性)系統穩定性的衡量
——根據對漲落的不同反應恒穩態;亞穩態;不穩定狀態。物質系統穩定性之源非線性自組織理論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穩定性的衡量漲落:宏觀變量對平均值的起伏。物質系統的穩定性:就是對漲落的不變性。三種狀態(根據系統對漲落的反應劃分):恒穩態——亞穩態——不穩態。對于穩定狀態,漲落將被收斂平息,從而使物質系統的運行表現為向某種狀態的自發回歸。——為什么?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非線性自組織理論耗散結構理論(普利高津,《結構、耗散和生命》,1969年)協同學(H.哈肯)超循環理論(艾根)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自組織自組織現象:在一定條件下系統通過自我組織而自發形成一種“有序結構”的現象。自組織現象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生命世界——生物個體、生物群體;非生命世界——
流體力學中的“貝納德對流”、物理系統中的“激光”、化學系統中的“B—Z反應”(化學振蕩)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耗散結構理論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與能量,在外界條件的變化達到一定閾值時,可能從原有的混亂無序的雜亂狀態,轉變為一種時間、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這種在遠離平衡情況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結構,稱為“耗散結構”。(普利高津《結構、耗散和生命》,1969)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物質系統穩定性的產生
和耗散結構的存在密切相關從狀態上看從產生條件上看從過程上看
耗散結構理論使人們對物質形態的穩定性的認識建立在比較科學的、定量的、且正在發展的基礎之上。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注意物質形態的穩定性既是動態的,又是相對的,是相對于一定范圍而言的。穩定失穩再穩定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自然物質系統的可變性所有物質形態永遠都處于這樣或那樣的運動變化之中一方面,一切物質系統都以各種各樣的運動作為自己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就其本質來說,這種可變性就意味著轉化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1)運動形式的多樣性19世紀末,恩格斯曾根據當時科學發展的水平,把自然界的基本運動形式分為四種: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今天我們可將自然物質系統的運動區分為六種基本形式:機械運動、微觀物理運動、宏觀物理運動、宇觀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社會運動;渺觀層次、漲觀層次。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之間的關系差異性(相互區別)統一性(相互聯系):一方面,比較復雜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包含著相對簡單的、低級的運動形式;另一方面,各種運動形式之間還有著相互轉化。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存在就是轉化進化:低級高級簡單復雜
這里的“進化不僅僅指生物物種的進化,而且指在我們認識到的宇宙范圍內出現、存在、變化或消失了的所有事物的進化。”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進化的根據和條件按照自組織理論,一個系統具備以下條件就會進入有序狀態:必須處于遠離熱平衡的狀態;必須是一個開放系統;各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相互作用;正反饋推動系統走向有序;漲落和突變是產生有序狀態的條件。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進化序列呈現出兩方面規律第一,結合度遞減規律:各層次結合的緊密程度(結合度)不同,隨著層次由低到高推進,結合度由大到小而遞減。第二,新物質系統層次的出現,既意味著某種簡化的可能,又意味著某種復雜化的開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存在就是轉化退化:高級低級復雜簡單
主要體現在物質系統的衰亡、瓦解和重建過程中。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五)自然界的演化發展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恒星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宇宙與人》——10月11日第四講時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自組織——自然界演化的基本過程
自組織及自組織實現的條件:一個物質系統滿足一些基本條件以后,才能自發地從無序向有序發展,通過自組織進入有序狀態(即普利高津所說的“耗散結構”)。1、遠離熱平衡態2、開放系統3、非線性相互作用4、系統中存在正反饋5、漲落、突變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六)人類的產生和發展1、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森林古猿脫離森林生活身體直立語言產生腦容量增加人類社會思維產生古猿猿群人手猿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人類產生的根本機制在于勞動
(勞動創造了人)勞動需要有專門的器官(猿手——人手)手的變化導致全身的相關變化勞動是一種集約化活動:語言——意識古猿猿群——人類社會人的生活受兩方面規律決定:自然規律社會規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人的新進化體內進化:人的形體結構在新形式下進一步完善;體外進化:人類各種器官的延長,即人所制造的各種工具及其功能的進化;精神方面的進化:人的思維機制的進步,和人類的科學技術、文化水平的提高。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4、人和自然的對象性關系(1)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對象性關系
人(主體)
自然(客體)
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人必須依賴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動而改變其面貌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實踐是人和自然對象性關系的紐帶為什么說實踐是人和自然對象性關系的紐帶?人是由勞動創造的,勞動是人的第一個實踐;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認識自然;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改造自然。實踐是人的能動性和受動性的辨證統一。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三、生態自然觀人類面臨的全球問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生態自然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一)人類面臨的全球問題1、人口問題(1)世界人口增長回顧從數量上看:
1800193019601975198719992006年
10203040506065億
從分布上看:人口的增長主要集中在
發展中國家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人口過快增長將帶來一系列影響糧食供給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化妨礙人力資本形成產生持久的環境壓力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中國人口增長回顧歷史上,中國人口增長經歷過3個臺階(一)先秦1000-2000萬陡升到西漢的6000萬(二)清朝,由6000萬增長到4億
(1840年測算)(三)建國后,歷史上總人口數最多,臺階幅度最大,增長最快的時期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4)大力開發人力資源作為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戰略任務。降低人口增長率,實現適度人口目標。廣拓就業途徑,實現充分就業目標。提高教育投資強度和效益,實現全民普及教育目標。大力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使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資源問題可更新資源:可更新、可循環、可再生(如生物資源、水資源)不可更新資源:不可更新、不可循環、不可再生(如礦物資源)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中國面臨的資源危機日益凸顯
(1)人口眾多造成了我國資源嚴重短缺,人均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2年中國共有耕地18.89億畝,人均耕地約1.47畝,為世界人均數的45%;全國有66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8畝的警戒線。
人均水資源為世界人均數的1/4;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全國近2/3的城市常年缺水。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中國面臨的資源危機日益凸顯(2)我國資源利用粗放,能源利用率更是遠遠低于工業化國家。
——將我國每創造一美元消耗的能量(焦耳)與工業七國(G-7)每創造一美元消耗的能量來進行比較:(雖然近幾年我家對此問題給予了重視,但改進并不明顯。)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國家名稱每創造一美元消耗的能量(焦)平均創造一美元消耗的能量(焦)
G-7國家美國16×106
11.7×106日本6×106德國9×106法國9×106意大利8×106英國13×106加拿大21×106中國69×10669×106表一:根據1999——2000年世界資源報告,中國能源消耗與工業七國(G-7)的比較如表1所示:(1993年不變價)
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G-7國家平均數中國是其它國家的倍數4.311.57.77.78.65.33.35.9表2:我國每創造一美元消耗的能量(焦耳)是工業七國(G-7)的倍數:
這些使得我國各類資源消耗過快,根據當時的測算,國內已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中,到2010年只有21中可以滿足需求,到2020年則只剩下6種。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環境問題(1)環境的功能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終極物質來源;承受著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和各種作用。(2)全球性的經濟問題
1750年出現的工業革命以來,經濟增長問題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自然災害與減災(1)自然災害:地球上的自然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災害時,則成為自然災害。廣義:包括突發性的和緩變性的自然災害;狹義:僅指突發性的自然災害。洪澇、干旱、熱帶氣旋、低溫冷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草鼠害……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2)自然災害系統的關聯性不同地域自然災害的因果關聯性同一地域自然災害的生成關聯性一次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生成關聯性緩變性的環境災害與突發性自然災害的關聯性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3)自然災害與人類社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隨社會經濟發展而增大;人類承受和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增強;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1、這種反思的新特點(1)要求把自然和人類作為社會生態的整體系統加以對待,要注意長遠結果;(2)不僅要注意對人類有利的變化,更要注意對人類不利的變化;(3)要求人們改變過去單純強調以自然界為征服改造對象,試圖主宰和統治自然的種種觀念,樹立人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新觀念。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2、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內容(1)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是能動性和受動性的辯證統一;(2)人改造自然是人的內在尺度與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統一;(3)人類既是自然的征服者、消費者,又是自然的調控者和協同進化者。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三)生態自然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社會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要考慮后代人滿足自身的需求”。1993年又補充:“一部分人的發展不應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1992年6月,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里約宣言》《21世紀議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涵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看:代際平等,代內平等;
“必須切實保護資源和環境,不僅要安排好當前的發展,還要為子孫后代著想,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走浪費資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
——江澤民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看:系統論的觀點;從行動看:“政府調控行為,科學技術能力,社會公眾參與”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12-13a01講-緒論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生態自然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的思維方式試題及答案
- 缺考處理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術在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綜合知識試題及答案
- 地方高校轉型實踐的有效策略與路徑探索
- 注會考試解題策略與應對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情境模擬試題及答案
- 對照標準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制動氣室項目發展計劃
-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微生物應用試題及答案
- 2023年12月份河北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化學試卷含答案
- GB/T 22731-2022日用香精
- 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山東節制閘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企業積分制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現代漢語專題》在線形考(任務1至6)試題及答案
- HJ 1235-2021 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PDF解密
-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第一冊 土建工程
- 2024年上海楊浦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肺動脈高壓的傳統治療
- 2024年湖北宜昌高新區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網格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