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1頁
第8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2頁
第8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3頁
第8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4頁
第8課+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商業貿易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古代世界的商業貿易: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商業繁榮古代商業貿易發展的影響原始社會后期:生產力提高,社會分工、產品剩余、私有制產生,商業貿易發展商朝:出現職業商人;商業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工商食官)春秋戰國:“工商食官”被打破,出現私商;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秦漢:秦朝統一貨幣、車軌、度量衡,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

漢武帝時,開辟絲綢之路

秦漢:秦朝統一貨幣、車軌、度量衡,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

漢武帝時,開辟絲綢之路

唐宋:商業繁榮,唐朝坊市分區——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現街市、草市、夜市、瓦子

海上貿易興盛,設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明清: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

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興盛(晉商、徽商);工商業市鎮興起;

朝貢貿易管理嚴格;清朝閉關自守,一口通商,只開放廣州十三行豐富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促進了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的出現;貨幣的產生又便利了商業貿易,促使商業功能由互補余缺向逐利增財轉化;契約是證明買賣、抵押、租賃的文書,是私有制發展的產物,有利于維護契約關系雙方的利益,促進商業有序進行從貿易范圍、貿易路線、主導國,說明兩幅圖的不同集中在亞非歐,貿易范圍有限;轉口貿易為主;阿拉伯商人主導貿易范圍擴大,世界市場逐漸形成;直接貿易為主;歐洲商人主導世界市場的含義

狹義的世界市場是各國家和地區之間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或領域,它突破國家的界限,把從事商品生產的國家和地區連成一體。

廣義的世界市場不僅包括商品市場,還包括國際金融、勞務、信息和技術市場等。早期世界市場的內容主要以各國之間的商品交換為主。——摘自高德步、王玨著《世界經濟史(第三版)》世界市場的形成

時間

形成進程

事件主要途徑

主要資本15世紀末—16世紀開始形成

17世紀—18世紀初步形成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后期基本形成

19世紀中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

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西葡、荷英法殖民掠奪直接的商業聯系1492-1493年1487-1488年1498年1519-1522年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好望角南美洲北冰洋澳門印度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教皇子午線1493教皇子午線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葡萄牙:在巴西、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中國澳門建殖民據點西班牙:在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菲律賓建立殖民地澳門臺灣17世紀上半葉①15、16世紀:西、葡最早開辟新航路,進行早期殖民擴張②17世紀:荷蘭完成反對西班牙封建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1581建立資本主義國家,憑借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建立海上霸權③到18世紀中后期,英國先后進行1588英西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651英國頒布《航海條例》,壟斷海上貿易,引發三次英荷戰爭,打擊荷蘭海上霸權地位;1756—1763英法七年戰爭,英國逐漸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市場的形成

時間

形成進程

事件主要途徑

主要資本15世紀末—16世紀開始形成

17世紀—18世紀初步形成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后期基本形成

19世紀中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

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西葡、荷英法殖民掠奪直接的商業聯系商業資本(掠奪財富)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的形成

時間

形成進程

事件主要途徑

主要資本15世紀末—16世紀開始形成

17世紀—18世紀初步形成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后期基本形成

19世紀中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

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西葡、荷英法殖民掠奪直接的商業聯系商業資本工業革命商品輸出:在亞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工業資本第二次工業革命商品輸出:搶占原料產地、銷售市場;資本輸出:控制落后國家的經濟命脈,搶占投資場所壟斷資本

資本輸出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或利息在國外進行的投資和放貸。按輸出資本的類型,分為借貸資本輸出和生產資本輸出。借貸資本輸出,是由帝國主義國家在他國開銀行,向他國提供貸款,索取利息,并借此向輸入國提出各種條件,如修鐵路、開礦山,以方便其進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生產資本輸出,是由帝國主義國家在國外直接投資辦廠,或與外國資本聯合創辦企業,或低價收買外國已有的各種企業,利用輸入國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以及廣闊的市場,就地進行生產和銷售,以取得壟斷高額利潤。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時間方式實質目的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對比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控制殖民地的市場控制殖民地的經濟命脈開放通商口岸、降低關稅開銀行、政治貸款、投資辦廠、修鐵路、開礦山都是列強大規模經濟侵略、掠奪財富的手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直接掠奪財富商品輸出為主(尋找原料、市場)資本輸出為主(尋找投資場所)15—18世紀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19世紀中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形成的表現: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亞非拉大多數國家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結合P42史料閱讀及正文,思考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原因?①工業革命后,機器工廠取代手工工廠,生產力提高,需要廣闊的世界市場和原料產地②交通條件改善,世界各地聯系更便捷③帝國主義的擴張性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世界市場的形成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商業革命)15世紀末—16世紀,新航路開辟:開始形成,西葡開始大規模殖民掠奪17—18世紀,早期殖民擴張:初步形成,荷英法進行殖民掠奪,建立直接的商業聯系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基本形成,商品輸出為主,在亞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19世紀中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終形成,資本輸出為主,控制落后國家的經濟命脈,搶占投資場所(投資辦廠;開銀行、提供貸款;修鐵路、開礦山)世界市場形成的表現: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非拉大多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商業貿易的發展(商業革命)原因:新航路開辟及歐洲殖民擴張,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表現:1.貿易中心的變化:①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轉口貿易——直接貿易;三角貿易②亞洲:形成新的貿易中心,西、葡主導的太平洋貿易(中日絲銀貿易、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澳門菲律賓-馬尼拉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果阿長崎印度洋太平洋結合P43,畫出西、葡主導的太平洋貿易路線生絲、瓷器澳門白銀生絲、絲綢、棉布、瓷器白銀菲律賓-馬尼拉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果阿長崎印度洋太平洋生絲白銀葡萄牙主導的跨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貿易葡萄牙參與中日絲銀貿易西班牙主導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亞洲新貿易中心形成果阿、澳門、長崎、馬尼拉等地成為國際貿易的樞紐2.出現新的商業經營方式世界:商品交易所;銀行;證券交易所;百貨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如果你是荷蘭胡椒貿易者,面臨巨量采購本錢不夠與價格暴漲暴跌等風險,怎么辦?請設計解決方案。思考:東印度公司的特點及影響特點:享有國家授予的特權;貿易壟斷權;殖民掠奪性影響:對世界:推動世界貿易發展和商業經營方式創新對歐洲: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

對亞非拉:帶來巨大災難;客觀上促進了近代化性質:具有商業公司和殖民機構的雙重性經營方式主要史實近代銀行股份制企業證券機構百貨公司1872上海輪船招商局(官督商辦)1876開平礦務局(官督商辦)匯豐銀行“匯款豐裕”中國通商銀行發行銀元、銀兩特權1882上海平準股票公司1900香港先施百貨公司外國創辦:1865英國開辦香港匯豐銀行中國自辦:1897盛宣懷在上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新的商業經營方式變化被引入中國:鴉片戰爭后2.出現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商業貿易的發展1.貿易中心的變化3.商品種類與流通量增加種類增加:煙草、咖啡、可可、茶葉進入歐洲市場;大西洋黑奴貿易;對中國鴉片貿易流通量增加:東方香料大量涌入歐洲,由奢侈品變為成為大眾化商品歐洲非洲美洲16世紀畫出大西洋三角貿易路線4.國際貿易格局變化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貿易格局①17世紀,英國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漸控制海上貿易②18世紀中期,英國擊敗法國,成為“日不落帝國”③19世紀中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工業革命后:多中心的世界貿易新格局形成年份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187022%8%13%10%--191315%11%13%8%4%1870、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比大幅下降,美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比上升,說明美、德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多中心新格局

1913年工業產量居世界位次:英國3、美國1、德國2、法國4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英國1、美國5、德國4、法國2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世界市場的形成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商業革命)15世紀末—16世紀,新航路開辟:開始形成,西葡開始大規模殖民掠奪17—18世紀,早期殖民擴張:初步形成,荷英法進行殖民掠奪,建立直接的商業聯系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基本形成,商品輸出為主,在亞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19世紀中后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終形成,資本輸出為主,控制落后國家的經濟命脈,搶占投資場所(投資辦廠;開銀行、提供貸款;修鐵路、開礦山)世界市場形成的表現: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非拉大多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貿易中心的變化: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亞洲:西班牙主導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葡萄牙主導中日絲銀貿易出現新的商業經營方式:歐洲:商品交易所;銀行;證券交易所;百貨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中國:鴉片戰爭后,新的商業經營方式變化被引入中國,客觀促進了中國近代化商品種類與流通量的增加:種類增加:煙草、咖啡、可可、茶葉進入歐洲市場;大西洋黑奴貿易;對中國鴉片貿易流通量增加:東方香料大量涌入歐洲,由奢侈品變為成為大眾化商品國際貿易格局變化:18世紀中期,英國擊敗法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工業革命后: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貿易格局,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德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多中心新格局年份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法國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注:1913年工業產量居世界位次:英國3、美國1、德國2、法國4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英國1、美國5、德國4、法國2根據表中數據的特點(4分),分析這一特點產生的主要原因(10分)分析一特點:1870年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主導(2分)原因:國內: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國際:殖民地--日不落帝國,“世界工場”(任意一條2分)分析二:特點:1913年,資本主義國家間的貿易差距減少:英國占優勢,比重下降;美國增長,但速度緩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