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1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2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3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4頁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一、選擇題:在下列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項。(第19—28題,每題1分;第29—35題,每題2分,共24分)19.探尋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與演變歷程,可以感知的歷史奧秘有()A.人類的法治傳統B.國王地位與權力C.阿拉伯數字起源D.羅馬帝國的強盛20.據記載,古巴比倫開辦了專門用于借貸的機構(類似于今天的銀行),出借實物或金銀貨幣,借貸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償還。這反映了古巴比倫()A.法學系統日臻完整B.君主權力衰落C.商品經濟比較活躍D.國內矛盾激化21.歷史地圖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根據下面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巴勒斯坦地區獲得了獨立 B.2世紀初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羅馬經歷了帝國到共和國 多瑙河的河段都位于羅馬帝國的邊境22.有學者在描述歐洲的中世紀時說:“城市興起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次在歐洲的歷史上寫了‘貧民的傳記’,一個新的社會集團出現了。”這個“新的社會集團”是(

)A.莊園領主 B.封建貴族 C.市民階層 D.工業無產階級23.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被認為是拜占庭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原因主要在于他的文治和武功。這里的“文治”主要指()A.推動基督教的廣泛傳播 B.建立地跨歐亞非的帝國C.對羅馬法的保存和整理 D.抗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24.拜占庭帝國矗立在歐、亞、非三洲的交叉路口,……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史料、著作、哲學思想,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直接的動力。材料強調拜占庭帝國(

)A.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化 B.提供了文藝復興的營養C.掙脫了封建神學的枷鎖 D.推動了資產階級的壯大25.卡塔爾是第22屆世界杯足球賽舉辦國,這是世界杯歷史上首次在西亞地區舉行,該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曾經在8世紀中期出現了一個以伊斯蘭教為紐帶完成統一的大帝國,它是()A.羅馬帝國B.查理曼帝國C.拜占庭帝國D.阿拉伯帝國26.根據表中的文字(來源:2024年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61頁)和所學知識,可以明確()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馬克思A.西歐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B.土地所有者是農業工人的實際剝削者C.租地農場主出現于馬克思生活的時代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農民轉化而來27.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是當今歐洲大陸上的三個獨立國家,但他們在一千多年前曾經是血濃于水的親兄弟。“三個獨立國家”的出現緣于歷史上()A.亞歷山大帝國的分裂B.拜占庭帝國的分裂C.阿拉伯帝國的分裂D.查理曼帝國的分裂28.某同學的筆記中出現了“法蘭克王國”、“莊園”、“大學”、“拜占庭帝國”等關鍵詞。據此判斷,該同學的學習主題是(

)A.古代亞非文明 B.古代歐洲文明C.封建時代的歐洲 D.封建時代的亞洲29.10世紀起,西歐許多城市通過和平協議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動城市制度變革,建立了執政府并設立執政官作為城市的行政長官。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大學的興起 B.封建莊園的解體 C.基督教會的支持 D.商品經濟的發展30.十九世紀后期,德國商人施立曼根據《荷馬史詩》,完成了特洛伊和邁錫尼遺址的發掘,這說明《荷馬史詩》()A.包含著古希臘真實歷史信息B.是古埃及寶貴的文學遺產C.推動了希臘城邦經濟的發展D.反映了古希臘的哲學成就31.14—16世紀,遠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歐國家頗為流行。貴族們希望通過海上征服戰爭建功立業;商人們希望開拓新的商路和市場;普通民眾則希望獲取新的土地。據此可知,在當時的葡萄牙等國(

)A.資本原始積累的途徑多元化 B.海外擴張成為社會共識C.階層間的流動受到嚴格限制 D.開始利用海洋獲取權益32.有日本學者認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進了新的生產關系,即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確立與發展,有了這層關系,日本才能迅速成為東亞強國。材料說明日本大化改新()A.改變了日本的社會性質 B.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文化C.穩定了日本的社會秩序 D.維護了日本天皇的權益33.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是()A.雇傭關系的形成 B.社會分工的擴大C.社會經濟的發展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34.文藝復興期間,工匠不再受到鄙視,人們重視紡織、制陶、制玻璃以及冶金方面的實用技術。這一現象()A.改變了農村的土地關系B.體現對人的價值的尊重C.導致了歐洲城市的衰落D.推動了西歐大學的興起35.公眾號“史海藏修”發布了一篇文章并選用了如下的配圖。請為該篇文章擬一個恰當的標題()A.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B.近代科學技術的發端C.人文主義的理性之光 D.殖民擴張的時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6分。36.(12分)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從公元前數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黃河-長江等流域的人們,開始耕耘灌溉、鑄器造皿、建設家園。一代又一代亞洲先民歷經歲月洗禮,把生產生活實踐鐫刻成悠久歷史、積淀成深厚文明。——摘自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材料二古希臘文明不是原生性文明,不是原創文明,而是在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消失之后,吸收這些文明而形成的次生文明。后來希臘文明西移到古羅馬,成就古羅馬文明,最后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源頭。(摘編自曹順慶《世界多元文明史實與西方中心文明觀的破除》)——摘編自姚力《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勞模表彰及其社會效應》據材料一,概括亞洲文明產生的共同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舉“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恒河”的文明成果。(5分)據材料二,概括西方文明的形成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古希臘文明在制度層面及古羅馬文明在法律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的突出貢獻。(5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認識。(2分)37.(12分)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一締結封君封臣關系的儀式圖二一個莊園的圖解——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中世紀西歐商業城市的興起,一舉改變了城市的傳統角色,城市開始由依附于鄉村轉變為支配鄉村,開始由依附于國家權力轉變為逐步獨立于國家權力,進而支配國家權力。進入近代以后,城市的產業——商業和手工業逐漸成為西方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業者組成的市民階級逐漸成為西方國家統治階級的主體,城市的文化——商業文化逐漸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文化。所以說,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紀的城市文明。

——摘編自雷恒軍

《中世紀西歐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1)觀察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對兩幅圖片進行解讀。(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西歐城市實現由“依附于國家權力”到“逐步獨立于國家權力”的主要轉變方式。據材料二,指出西歐城市經濟地位和產生的社會結構新變化。(5分)(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西歐中世紀社會的特征。(3分)38.(12分)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復興是14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在歐洲發生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只限于社會上的少數英才——學者、文人和藝術家的活動。他們懷著一種復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遺產,力圖恢復古典文化藝術,使之“再生”。但是,文藝復興并非對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趨”的簡單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創新。——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材料二在文藝復興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們樂觀進取和積極冒險的精神,驅使他們遠渡重洋,開辟新航路,發現新大陸,尋找黃金,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因此,地理大發現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副產品。新航路開辟使得海洋和大陸之間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民族各種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被打破……橫跨大洋的貿易往來使世界市場初露端倪……開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

——摘編自劉宗緒《世界近代史》(1)據材料一,逐條歸納文藝復興運動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及其代表作品。(5分)(2)據材料二,概括地理大發現的影響并指出地理大發現與文藝復興之間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寫出“發現新大陸”的航海家。(5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兩則材料中歷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在下列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項。(第19-28題,每題1分;第29-35題,每題2分。共24分。)題號19202122232425262728答案BCBCCBDADC題號29303132333435答案DABAAB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6題12分,第37題12分,第38題12分。36.(1)共同特點:產生于大江大河流域;從事農耕生活;歷史悠久;離不開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3分)文明成果:《漢謨拉比法典》等;種姓制度、佛教等。(2分)(2)特點:吸收、借鑒其他地區的文明;具有自身的傳承性。(2分)貢獻:雅典的民主政治;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萬民法;《查士丁尼法典》;《羅馬民法大全》。(3分)(3)認識:文明具有多樣性,要相互借鑒;人類文明具有傳承性,要繼承和創新。(2分)37.(1)解讀:圖一:西歐封建社會實行封君封臣制度,它以土地為紐帶,封臣向封君提供兵役,金錢等,封君要保護封臣等。(2分,任意2點即可)圖二:西歐中世紀實行莊園制度,它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莊園中生活的主要居民是領主和佃戶,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等。(2分,任意2點即可)(2)方式:贖買自治特許狀;武裝起義贏得自治。(2分)經濟地位:工商業中心;近代資本主義的發源地。(2分)變化:逐漸形成了市民階級。(1分)(3)表現:政治上:封君與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形成與發展;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新現象:自由和自治城市的興起。(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