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篇一」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學習能舉例說出生物對環境適應的影響。2.通過測量等環節的學習學會探究的方法。3.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與其它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識。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的測量技能,收集數據和處理數據的能力。教學難點: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課前準備:教師:1、先自制“大樹一葉一草”活動教具。2、長頸鹿掛圖。3、投影膠片寫出四個問題。(1)駱駝、駱駝刺、海豹、旗形樹四種生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2)四種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是怎樣適應環境的。(3)駱駝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4)旗形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學生:1、思考問題:“為什么大家看到的長頸鹿都是長頸的?”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詢問家長等途徑得出答案。2.預習教材第29頁的探究內容,設計好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交給教師檢查,選出一份較好表格供課堂使用。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著長頸的長頸鹿,同時也生活著短頸的長頸鹿(出示掛圖)。提問:為什么現在看不到短頸的長頸鹿呢?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扮演長頸的長頸鹿,另一位同學上來扮演短頸的長頸鹿,請一位普通話好的同學進行獨白。表演過程:[獨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著很多長頸的長頸鹿和短頸的長頸鹿,它們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樹葉為食,但后來,氣候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長頸鹿的食物急劇減少,一天,長頸鹿們(兩學生)去尋找食物,它們看見的草,很快地吃了起來(兩學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樣子)。草吃完以后,就吃樹上矮處的樹葉(兩學生把矮處的樹葉“吃”掉了。矮處的樹葉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處的樹葉,長頸的長頸鹿(高個學生)吃到了樹葉,短頸的長頸鹿(矮個學生)吃不到樹葉。短頸長頸鹿因沒有獲取食物而饑餓、生病死去(矮個學生表演“死”的動作),從而被淘汰。所以,現在只剩下了長頸的長頸鹿。你看,長頸的長頸鹿(高個學生)正津津有味地“吃”著樹葉呢。]師:大家覺得這兩位同學的表演怎么樣?生:很精彩。師:我們一起給他們鼓掌吧。(學生鼓掌)師: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提示:說明生物適應環境就能生存,不適應則被淘汰。所以,短頸的長頸鹿被淘汰,長頸的長頸鹿生存下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板書: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師: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影響著生物,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板書;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師:請大家看教材第19頁上的圖片資料(展示題板),并結合題板上的問題進行思考。思考的時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可以討論。5分鐘后,進行搶答比賽,四個組中,看哪一組獲勝。問題1:四種生物的生存環境是怎樣的?(提示:駱駝和駱駝刺適于生活在炎熱缺水的荒漠中;海豹適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里;旗形樹生活在風口處)問題2:四種生物的形態結構是怎樣適應環境的?(提示:駱駝有駝峰,眼睫毛長而密,足墊厚,腿較長等;駱駝刺的根很長,地上部分很矮小;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旗形樹樹冠像一面旗幟)問題3:駱駝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提示:駱駝尿液非常少,體溫升到46℃才會出汗;一次性喝水100升后,可以45天不喝水;駝峰中有脂肪,可以貯存能量,所以它適于生活在荒漠中)問題4:旗形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提示:旗形樹生活在風口處,大風把樹迎風面的枝條吹斷,順風面的枝條繼續生長,所以只要風大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旗形樹)搶答過程:(略)(注:教師可把三個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答對一題加10分,回答不完整的,本組同學補充正確后也可加10分。教師進行提問時,應考慮到各組學生的積極性,在最后宣布獲勝小組時,其他小組也應給予鼓勵)比賽結果:(略)師: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同學們應該得出什么結論?(提示: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都與生活的環境相適應)師:大家還能舉出生物適應環境的其他例子嗎?(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師: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除了對環境適應以外,還能影響環境和改變環境。下一堂課,同學們要做一個探究活動,要用到一種儀器――干濕溫度計。(展示自繪干濕溫度計掛圖,介紹使用干濕溫度計的方法)結束新課,布置作業:各小組長領取干濕溫度計以后,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組員一起根據教材第20頁中的要求,制定探究性計劃,做出假設,并設計一個調查表格,把測量的數據填入表中,下一堂課我們進行交流、討論。第二課時引言:為什么現在國家要投入巨額資金,實行退耕還林計劃呢?(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師:退耕還林計劃體現了和國家對環保的重視。保護森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的家園。希望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到這個行動中去。師:植物對環境有影響嗎?(提示:有)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板書: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師: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對裸地、草地和灌叢三個地方的濕度進行了測量。四個小組各派一個同學來填寫表格,請填上測量數據的平均值。(教師展示小黑板上學生設計的表格)學生活動:(略)師:能說出你們的假設內容嗎?(第一、二、四小組假設灌叢濕度最大,裸地濕度最小;第三小組假設草地濕度最大,裸地濕度最小;四個小組都假設早上濕度最大,中午濕度最小)師:我們來分析四個小組的數據。學生分析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很活躍,大家都沉浸在討論和分析中)師:根據四個小組對裸地、草地、灌叢的數據平均值,你們得出什么結論?師:根據四個小組早、中、晚的數據平均值,你們又得出什么結論?師:四個小組的假設怎樣?師:四個小組測量都準確嗎?師:請第三小組的同學分析原因。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篇二」教學目標①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②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③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④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難點和重點①生態系統的組成。②食物鏈和食物網。③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方法:討論法講解法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生態系統的概念①通過觀察家庭水族箱,分析問題,尋找答案。②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思考: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什么關系。①教師列舉生活中常見實例,如家庭水族箱。②教師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朗讀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章,創造一個愉悅的氛圍。生態系統的組成①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資料),找出生態系統的組成,并且討論它們之間的關系。②分組扮演動物、植物、細菌和非生物,并尋找四者之間的關系。①教師引導:下面大家分析一下書中的資料,看看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扮演角色,并且幫助他們尋找其中的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①把最近一段時間所吃的食物,通過一系列箭頭連接成食物網,觀察自己在食物網中的位置。②學生觀看錄像,討論分析動物、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①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②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其中有動物和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學生進行資料分析,通過分析了解食物鏈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同時了解營養物質在食物鏈中的流動。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淡水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并且討論:a、如果這些積累了很多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b、為什么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越多?環保教育學生觀看課件,討論分析環保意義。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本節是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的第一課,認識了環境,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還可以通過收集其他的資料,讓學生對生物生存的環境有個系統的認識。指導思想依據《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從以下進行教學設計:1.觀察是科學探究一種基本方法,是發現問題,認識事物的起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2.在觀察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愛護一草一木的環保意識。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舉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環境事實,并嘗試對生物生存的環境進行歸類。2.能力目標學會觀察,初步具有收集和有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生物生存離不開環境,關愛生物,從保護生物生存環境開始。重點難點重點: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環境并歸類。難點:對學生觀察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的培養。本節關鍵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引導和培養。教學方法圖片分析法,討論法教具準備企鵝,珊瑚蟲,雪蓮的資料和圖片。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師: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對生物學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我們開始正式進入這門科目的學習。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生活在哪里?師:不了解嗎?是因為“身在廬山”吧?從太空遙看地球,地球是一顆披著藍色“面紗”的美麗行星。然而,地球上真正美妙動人之處,卻是藍色面紗下絢麗多彩的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園。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生物生存的環境。2.學案之一:觀察生物生存的環境師:我們常聽說“魚兒離不開水”,是說魚兒要生活在中。那么其他是生物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幾幅彩圖。師:看過影片《帝企鵝日記》的人,都驚嘆帝企鵝的美麗,黑色的背部,白肚皮,頸下一抹溫暖的鵝黃,泛著迷人的光澤。師:那么企鵝生活的環境怎么樣?生:寒冷。生:惡劣。師:法國導演呂克亞蓋展現的《帝企鵝日記》,帝企鵝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甚至近于殘酷:產后重返大海的雌企鵝,會在覓食中被海豹吃掉,再也見不到自己未來的寶寶;千辛萬苦孵化出來的幼雛,眼睜睜被凍死在雄企鵝的腳下;終于可以滿地跑了,小企鵝卻轉瞬間成了鷹隼的盤中物;當未來的希望徹底破滅時,悲痛欲絕的企鵝媽媽會發瘋似的去搶別家企鵝的寶寶。師:大家有誰知道海底有沒有花園的?生:可能有師:是什么呢?師:珊瑚就是海底的花園。看看彩圖,多么漂亮的珊瑚,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鹿角,構成了海底的花園。那么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生:動物。師:大家的課外知識很豐富啊。師:珊瑚蟲是無脊椎動物,屬于腔腸動物門。我們平常看到的珊瑚,是珊瑚早死亡后鈣化形成的,大量珊瑚蟲不斷繁殖、死亡,尸體鈣化堆,最終生成珊瑚礁。目前,全世界已查明的隸屬珊瑚綱的動物有6100余種,主要分布在熱帶海域。在青島水族館中飼養的珊瑚蟲有紐扣珊瑚、大榔頭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氣泡珊瑚、粉絲珊瑚、水螅珊瑚、太陽花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氣泡珊瑚、粉絲珊瑚、水螅珊、太陽花珊瑚、石芝珊瑚、寶石花珊瑚、千手佛珊瑚和腦一同瑚。師:大家觀察一下它們生活的環境怎么樣?生:珊瑚蟲是一種非常嬌氣的海洋動物,它對生活環境有著嚴格的選擇性。珊瑚蟲生存的水溫不能低于18℃,不能高于36℃;水質要清澈透明,以保證光照充足。青島市水族館于1995年開始試驗引進珊瑚蟲,當時只引進了腦珊瑚和太陽花珊瑚,由于水池小以及水流、水質、水溫、光照等原因沒有試養成功。但是水族館的工作人員并未放棄,在不斷地摸索和總結經驗后,逐漸掌握了珊瑚蟲的習性,于1997年開始正式大量引進珊瑚蟲。師:珊瑚雖然美麗,它畢竟對環境的要求也苛刻了一些。我們來看一種其實并不是很美麗的花,但我認為它很美――雪蓮。師:雪蓮為菊科草本,是西藏雪山三寶之一(其他兩寶是雪雞和雪豹)。雪蓮生長在海拔4800米一5800米高原的碎石之間。雪蓮種子在0℃發芽,3-5攝氏度生長,幼苗能經受―21℃嚴寒。雪蓮雖要5年才能開花,但實際生長天數只有8個月。這在生物學上是相當獨特的。雪蓮非常耐寒,它葉上長有眾多的“小空室”,白天吸收太陽熱量,夜晚用于自我保溫,能使結冰點降低。雪蓮形態嬌艷,它根黑、葉綠、苞白。雪蓮秋天開花,花蕊呈紫紅色絨球狀。雪蓮是西藏特有的藥材,味辛、微苦、性大熱。用它制作的藥品或藥酒,對治療婦科病、肺寒咳嗽、男子陽萎、腎虛腰痛等病很有療效。師:看看書上的圖,那個小動物叫什么么?生:西瓜蟲。生:潮蟲。生:鼠婦。師:同學們的說法都是對的,它有三個名稱,這涉及到我們生物學的分類知識,以后我們將會學到。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生:潮濕、溫暖、有遮蔽的地方。師:素有“沙漠之舟”的駱駝生活在……?生:干旱的沙漠。師:亞洲象的生活環境?生:熱帶地區、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竹林闊葉混交林中。3.學案之二:觀察校園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環境師:我們可以在課后繼續觀察一下生物生存的環境,比如我們校園植物的生活環境。師:請同學們觀察并記錄這些生物生存的環境,可以參考前面的表格,也可自己設計一張表格。4.課堂小結師:總之,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好漢的沙漠、遼闊的天空,還是冰凍的極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著千姿百態的生命。作業布置完成觀察校園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環境,并記錄。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篇四」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葉片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認識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辯證關系。2.通過練習制作徒手切片,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學會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橫切面和葉的表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3.通過練習畫葉片的表皮細胞圖,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重點、難點分析1.觀察葉片的結構,葉片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在完全葉的組成中,葉片是主要的部分。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葉具有執行這些生理功能的結構。這節課的關鍵就是要講清楚葉片的結構與功能的辯證關系: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質層,從而起到保護作用;表皮細胞無色透明,有利于光線的射入;表皮上有氣孔和保衛細胞,從而使葉片與外界能夠有調節地進行氣體交換;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葉綠體,因而葉片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柵欄組織的細胞呈圓柱形,排列比較整齊,這有利于光線照射在海綿組織上;葉脈支撐著葉片,使葉片充分接受到陽光,也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能夠及時運輸。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要想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術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只要讓學生學會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觀察效果可以不作過高要求,重點應放在觀察葉片的結構上。教學過程設計葉片的結構:葉片的結構可以分為三部分:表皮、葉肉和葉脈。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一些菠菜葉,上課時發給學生觀察。首先說出葉片的形態特點(正反兩面的顏色深淺不同,有網狀葉脈),然后讓學生把葉片的正面向上對折,輕輕地斜撕開,這時可以看到在撕口處有一層透明的薄膜。啟發學生思考:這層透明的薄膜是葉片的什么部分?如果把葉片向背面對折,撕開,是否也能看到一層薄膜?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兩層透明的薄膜分別是葉片的上、下表皮,夾在兩層表皮之間較厚的深綠色部分是葉肉,在葉肉中還穿插著許多粗細不同的葉脈。為了使學生看清楚葉脈在葉中的分布,教師可以將自制的葉脈標本發給學生,同時把一個葉脈標本放在投影儀上,在屏幕上可以見到一個放大的葉脈標本。啟發學生思考:葉脈有什么生理功能?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葉片的三個組成部分。(1)表皮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葉片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進行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實踐中學習。首先,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制作菠菜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也可以用蠶豆葉、槐樹葉),并且在顯微鏡下觀察表皮細胞有哪些特點。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葉片的表皮細胞圖,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葉片表皮細胞的特點。①在顯微鏡下觀察,表皮細胞是什么顏色的?②無色透明的表皮對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處?③表皮細胞是什么形狀的?細胞之間的排列有什么特點?④表皮細胞緊密排列對葉片有什么意義?在表皮細胞壁的外面,還有一層透光不透水的角質層,這在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上是無法看到的,但是教師應該向學生講明這一點。為什么雨后的蓮葉上常有水珠滾動,但是水分并沒有滲到葉片的內部,就是因為葉片的表皮上有一層不透水的角質層。⑤根據觀察,可以發現在表皮細胞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小孔,叫做氣孔。氣孔的構成有什么特點?⑥兩個半月形的細胞叫做保衛細胞,保衛細胞可以控制氣孔的開閉,保衛細胞與表皮細胞的結構有什么不同?保衛細胞中的綠色顆粒叫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的葉綠素,所以葉片呈現綠色,光合作用就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⑦氣孔有什么作用?為了說明氣孔是葉片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可以讓學生做一個小實驗:每個同學取一片菠菜葉,把葉片插入盛水的燒杯,口含葉柄吹氣,可以看到有氣泡從氣孔中冒出來,還可以看到葉片下表皮上的氣孔比上表皮上的數量多。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分析總結葉片表皮的特點和功能,并且畫一幅葉片的表皮細胞圖。【板書】(2)葉肉關于葉肉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先用低倍顯微鏡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和永久切片,初步了解葉肉的組織特點,然后再輔以葉片的立體結構模型或葉片的橫切面掛圖,啟發學生分析比較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總結出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細胞的特點及主要作用。指導學生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只要求學生學會操作方法,而臨時切片的觀察效果可以不作過多的要求,重點放在觀察葉片的結構上。為了保證觀察的效果,每個實驗桌上可準備“葉片橫切面的永久裝片”供學生觀察,也可以在課前由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金融機構貸款合同書范本2
- 2025標準個人投資合伙企業合同樣本
- 2025地基加固錨桿施工合同
- 《2025甲乙雙方委托貸款借款合同協議》
- 礦山安全監管與執法考核試卷
- 2025福建省智能產業發展科技項目(課題)合同書
- 2025簡化農業生產技術推廣項目合同模板
- 2025退休人員勞動合同模板
- 2025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法規詳解
- 2025電工勞務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 教師專業發展制度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制度
- 學校德育管理體系
- XX文化產業投資公司二零二五年度股東退股及文化創意協議
- 青年博物館文創產品消費研究:一個社會實踐分析視角
- 2025版學校學生食堂餐具清洗消毒服務合同2篇
- 跟著電影去旅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威海)
- 《有機硅乳液防水劑》文本及編制說明
- 學校基金會的資金籌集與運用策略
- 2021年高考物理試卷(江蘇)(解析卷)
- 調度室副主任安全生產職責模版(3篇)
- 2025年中電科太力通信科技限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