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東城區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統一檢測化學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單選題1.下列屬于弱電解質的是A.CO B.HClO C.NaOH D.Cu2.以下能級符號正確的是A.4s B.3f C.2d D.1p3.下列實驗操作時,選用的儀器錯誤的是選項ABCD操作濃縮NaCl溶液配制500mL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量取25.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儀器A.A B.B C.C D.D4.M與N在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P,其反應速率分別用v(M)、v(N)、v(P)表示。已知v(M)、v(N)、v(P)之間有以下關系:2v(M)=3v(N)、v(N)=v(P),則此反應可表示為A.2M+3N=P B.2M+3N=3P C.3M+2N=2P D.3M+2N=P5.下列解釋事實的化學方程式錯誤的是A.電解飽和NaCl溶液制Cl2B.向CuCl2溶液中滴加NC.用Na2COD.25℃,0.1mol?6.下列圖示或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A.NaCl的電子式B.基態18ArC.F?D.pxA.A B.B C.C D.D7.下列事實不能從平衡移動的角度解釋的是A.打開可樂有氣泡產生B.加熱可以增強NaC.不能混合使用草木灰(主要含K2D.采取較高的溫度進行工業合成氨生產(N2+3H8.不同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如下所示。T/℃0102025405090100Kw/10-140.10.30.71.02.95.337.154.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水的電離為吸熱過程B.25℃,純水中c(H+)=c(OH-)=10-7mol/LC.90℃,0.1mol/LNaCl溶液的pH<7,呈中性D.pH=5的稀鹽酸溶液中c(OH-)一定為10-9mol/L9.用如下裝置進行鐵的電化學腐蝕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一段時間后,左側試管發熱,導管口有氣泡產生。A.鐵發生的電極反應:Fe?3B.鐵腐蝕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熱能C.炭粉的存在對鐵腐蝕的速率無影響D.導管口產生氣泡證明鐵發生了析氫腐蝕10.常溫下,濃度均為0.1mol?LA.NaX溶液中:c(NB.電離常數:KC.X?結合H+的能力大于Y?D.HX與NaY能發生反應:HX+11.已知反應:①CH4②CH4相關化學鍵的鍵能數據如下:化學鍵C-HC-FH-FF-F鍵能/(kJ/mol)abcd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中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B.ΔC.ΔD.CH212.電解Na2S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Ⅰ區溶液pH下降B.離子交換膜a為陽離子交換膜C.Ⅲ區發生電極反應:2D.理論上,每生成1molNaOH,同時有0.13.在容積不變的容器中充入CO和NO發生如下反應:2CO(g)+2NO(g)?2CO2(g)+已知:ⅰ.起始投料比n(CO):n(NO)均為2∶3;ⅱ.比表面積:單位質量的物質具有的總面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Ⅰ、Ⅱ反應溫度相同,催化劑的比表面積不同B.Ⅱ中NO的平衡轉化率為75%C.在Ⅲ的條件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62D.0~t114.某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能證實2Fe實驗裝置實驗序號實驗操作和現象注:a、b均為石墨電極①ⅰ.閉合K,指針向右偏轉ⅱ.待指針歸零,向U形管左管中加入1mol?L②ⅰ.閉合K,指針向右偏轉ⅱ.待指針歸零,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未酸化的Fe2(SB.電流表指針歸零,說明上述可逆反應達到了化學平衡狀態C.①中加入KI溶液后,上述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D.②中加入AgNO3溶液后,導致還原性:二、綜合題15.鋰(Li)元素常用于電池制造業。(1)Ⅰ.對鋰原子結構及其性質的研究基態L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其處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填“s”、“d”、“ds”或“p”)區。(2)基態Li原子的電子發生躍遷形成激發態Li原子時,(填“吸收”或“釋放”)能量。(3)下圖為元素(部分)的第一電離能(I1)與原子序數的關系。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解釋I1(Li)>I(4)Ⅱ.對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鈷酸鋰(LiCoO2)電池和磷酸鐵鋰(LiFePO4)電池是兩種常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Co3+的電子排布式為[Ar]3d6,與(填“Fe”、“(5)Li、O、P三種元素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6)某磷酸鐵鋰電池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A.放電時,負極反應為LB.充電時,LiC.充電時,磷酸鐵鋰電極發生氧化反應16.常溫下,某小組同學用如下裝置探究Mg(OH)實驗裝置實驗序號傳感器種類實驗操作①電導率傳感器向蒸餾水中加入足量Mg(OH)②pH傳感器向滴有酚酞的蒸餾水中加入Mg(OH)(1)Ⅰ.實驗①測得電導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1所示。已知:ⅰ.在稀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大,電導率越大。a點電導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水能發生。(2)由圖1可知,在Mg(OH)2懸濁液中加入少量水的時刻為(3)分析電導率在de段逐漸上升的原因:d時刻,Q[Mg(OH)2](填“>”、“<”或“=”)K(4)Ⅱ.實驗②測得pH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已知:ⅱ.25℃,Kⅲ.酚酞的變色范圍:pH<8.28.2~10>10顏色無色淡粉色紅色依據圖2可判斷:A點加入的Mg(OH)2的物質的量大于C點加入的硫酸的物質的量,判據是(5)0~300s時,實驗②中溶液先變紅,后。(6)Mg(OH)2常被用于水質改良劑,能夠使水體pH約為9,進而抑制細菌的生長。25℃時水體中c(Mg2+17.25℃時,某小組同學分別用如下方法測定CH3COOH(1)CH3COOH(2)【方法一】實驗步驟:ⅰ.取amL稀CHⅱ.用c1mol?Lⅲ.另取一份該稀CHⅱ中滴定恰好達到終點時的現象為。(3)該稀CH3COOH溶液的濃度c=(4)數據處理: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Ka誤差分析:若ⅰ中錐形瓶提前用該稀CH3COOH溶液進行了潤洗,會使測得的(5)【方法二】實驗原理:由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表達式可知,當c(C實驗步驟:①取25mL某CH②繼續向①中加入25mL該CH③用pH計測定②中混合溶液的pH為y。步驟②的目的是。(6)Ka=(7)遷移應用:已知亞磷酸(H3PO3)為二元弱酸,其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質的量分數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A.H3PB.NaHC.向H3PO318.利用含鍶(Sr)廢渣制備Sr(OH)已知:ⅰ.含鍶廢渣中Sr主要以SrCO3和ⅱ.25℃,Ksp(SrS(1)轉化①轉化前,含鍶廢渣需要粉碎研磨的目的是。②已知NH4HC③轉化過程中,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氨水,提高溶液pH,目的是提高(2)溶出溶出過程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純化溶出液中除了含有Sr2+外,還含有Ca2+和少量的Al3+、已知:ⅲ.25℃,Fe3+和Al氫氧化物開始沉淀pH完全沉淀pH沉淀開始溶解pHFe2.34.1—Al4.05.27.8ⅳ.Sr(OH)2和溫度/℃溶解度/g氫氧化物2040608090Sr1.773.958.4220.244.5Ca0.1730.1410.1210.0940.086①為了除去溶出液中的Al3+和Fe3+,應調節pH范圍為②向濾液1中加入NaOH調pH至14和升溫至90℃均有利于Ca(OH)2析出的原因是③90℃時,Ksp[Sr(OH)2④操作X是。19.通過化學的方法實現CO2的資源化利用是一種非常理想的(1)Ⅰ.利用CO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C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K=。(2)下列事實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A.體系內n(CO):n(B.體系壓強不再發生變化C.體系內各物質濃度不再發生變化D.體系內CO的物質的量分數不再發生變化(3)Ⅱ.利用CO2制備甲醇(CH一定條件下,向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和主反應:CO2副反應:CO2已知:CH3OH一段時間后,測得體系中n(CO2):n(CH3(4)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他條件相同)實驗測得不同溫度下,單位時間內的CO2轉化率和由圖1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CO2轉化率升高,CH(5)探究溫度和壓強對平衡的影響(其他條件相同)不同壓強下,平衡時CO①壓強p1(填“>”或“<”)p②圖2中溫度高于T1時。兩條曲線重疊的原因是③下列條件中,CH3OHA.220℃5MPaB.220℃1MPaC.300℃1MPa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CO溶于水不導電,為非電解質,A不符合題意;B.HClO是溶于水能導電的化合物,HClO屬于弱電解質,B符合題意;C.NaOH是溶于水和熔融狀態下都能導電的化合物,NaOH屬于強電解質,C不符合題意;D.Cu為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分析】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強電解質一般有:強酸、強堿,活潑金屬氧化物和大多數鹽;弱電解質一般有:弱酸、弱堿,少部分鹽、水;2.【答案】A【解析】【解答】根據第一電子層上只有1s,第二電子層只有2s、2p,第三電子層只有3s、3p、3d,第四電子層只有4s、4p、4d、4f;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電子層數等于能級數目判斷。3.【答案】C【解析】【解答】A.濃縮NaCl溶液,需要采取蒸發的操作,故選用蒸發皿,A不符合題意;B.配制500mL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選取500mL的容量瓶定容,B不符合題意;C.NaOH溶液為堿性,應該選取堿式滴定管,該裝置為酸式滴定管,C符合題意;D.Cl2的密度大于空氣,故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答案為:C。
【分析】A.蒸發皿用于蒸發;B.選取500mL的容量瓶定容;C.依據藥品性質選擇滴定管,堿性溶液選擇堿式滴定管,酸性、強氧化性試劑選擇酸式滴定管;D.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4.【答案】C【解析】【解答】不同物質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之比,2v(M)=3v(N)、v(N)=v(P),則v(N):v(M):v(P)=2:3:2,所以該反應可以表示為3M+2N=2P,故答案為:C。
【分析】不同物質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之比。5.【答案】A【解析】【解答】A.電解飽和NaCl溶液生成氫氧化鈉、氫氣、Cl2:B.向CuCl2溶液中滴加NaC.用Na2CO3D.25℃,0.1mol?L?1氨水的pH約為11,因為故答案為:A。
【分析】A項中電解飽和NaCl溶液生成氫氧化鈉、氫氣、氯氣;其它選項均合理。6.【答案】B【解析】【解答】A.NaCl為離子化合物,其電子式為,A不符合題意;B.基態18Ar原子的價層電數為8,價層電子軌道表示式,,B符合題意;C.F?的離子結構示意圖,C不符合題意;D.px故答案為:B。
【分析】A.NaCl為離子化合物;B.根據洪特規則;C.F?D.s軌道電子云為球形、p軌道電子云為啞鈴形。7.【答案】C【解析】【解答】A.H2CO3?H2O+CO2↑,打開可樂相當于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A不符合題意;B.碳酸根水解出氫氧根,油污在堿性環境下水解,加熱促進碳酸根水解,故加熱可以增強去污效果,B不符合題意;C.K2D.由于ΔH<0為放熱反應,高溫雖然可增大反應速率,但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動,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分析】依據勒夏特列原理,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平衡將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分析。其中C項中K28.【答案】D【解析】【解答】A.根據溫度與水的離子積常數Kw關系可知:升高溫度,促進水的電離,水電離程度增大,說明水的電離為吸熱過程,A不符合題意;B.25℃,Kw=10-14,此時純水中c(H+)=c(OH-)=10-7mol/L,B不符合題意;C.90℃,升高溫度,水的離子積常數增大,溶液中c(H+)增大,0.1mol/LNaCl溶液的pH<7,但溶液中c(H+)=c(OH-),因此溶液呈中性,C不符合題意;D.pH=5的稀鹽酸溶液中,c(H+)=10-5mol/L,若溫度是室溫下,溶液中c(OH-)=10-9mol/L;若溫度不是室溫,則溶液中c(OH-)可能大于10-9mol/L,也可能小于10-9mol/L,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分析】A.根據溫度與水的離子積常數Kw關系;B.25℃,純水呈中性且Kw=10-14;C.90℃,升高溫度,水的離子積常數增大;D.溫度可能不是室溫,無法判斷。9.【答案】B【解析】【解答】A.鐵、碳粉、氯化鈉溶液形成原電池,Fe作負極失電子,鐵發生的電極反應:Fe?2eB.該過程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同時有熱量產生,部分化學能轉化為熱能,B符合題意;C.碳作正極,Fe、C和氯化鈉溶液形成原電池,加速鐵的腐蝕速度,C不符合題意;D.氯化鈉溶液為電解質,此過程發生吸氧腐蝕,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分析】A.原電池中一般活潑金屬作負極,不活潑金屬或碳棒用正極;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B.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同時有熱量產生;C.原電池反應比化學反應快;D.中性或弱酸性條件下,金屬發生吸氧腐蝕,酸性環境下,金屬發生析氫腐蝕。10.【答案】C【解析】【解答】A.濃度均為0.1mol?L?1的NaXpH為9,則說明NaX為強堿弱酸鹽,即XB.濃度均為0.1mol?L?1的NaX和NaY鹽溶液的pH分別為9和11,說明X-的水解程度小于YC.由B項分析可知,酸性HX>HY,故X?結合H+的能力小于Y?D.由B項分析可知,酸性HX>HY,根據強酸制弱酸的規律可知,HX與NaY能發生反應:HX+Y故答案為:C。
【分析】A.依據鹽類水解規律,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弱雙水解分析;BC.根據越弱越水解的水解規律;D.根據強酸制弱酸的規律。11.【答案】D【解析】【解答】A.①是放熱反應,則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A不符合題意;B.反應熱等于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和形成化學鍵所放出的總能量的差值,因此ΔHC.反應①②中生成物不同,ΔHD.依據蓋斯定律②-①即得到CH2F故答案為:D。
【分析】A.放熱反應中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吸熱反應中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B.反應熱等于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和形成化學鍵所放出的總能量的差值;C.反應中生成物不同,無法判斷;D.依據蓋斯定律計算。12.【答案】B【解析】【解答】A.據分析可知,左側電極為陽極,陽極上水失電子生成氧氣和氫離子,電極反應為:2H2O-4e-=O2↑+4H+,氫離子濃度增加Ⅰ區溶液pH下降,A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可知,離子交換膜a為陰離子交換膜,B符合題意;C.根據分析可知,Ⅲ區發生電極反應:2HD.根據2H2O-4e-=O2↑+4H+,2H2O+2e?=H2↑+2O故答案為:B。
【分析】A.電解池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是陽極,陽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是陰極,陰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B.電解時,陰離子會由陰極區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向陽極區移動,陽離子會由陽極區通過陽離子交換膜向陰極區移動;D.根據得失電子守恒。13.【答案】B【解析】【解答】A.Ⅰ、Ⅱ兩個過程達到反應平衡時間不同,反應溫度相同,催化劑的比表面積不同,催化劑比表面積越大,催化效率越高,A不符合題意;B.Ⅱ中△c(CO)=4×10-3mol/L-1×10-3mol/L=3×10-3mol/L,起始投料比n(CO):n(NO)均為2∶3,△c(NO)=6×10-3mol/L-3×10-3mol/L=3×10-3mol/L,NO的平衡轉化率為3×10-3mol/L÷6×10-3mol/L×100%=50%,B符合題意;C.在Ⅲ的條件下,2CO(g)+2NO(g)?D.0~t1min故答案為:B。
【分析】A.催化劑比表面積越大,催化效率越高;B.化學平衡常數,指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生成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次冪的乘積除以各反應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次冪的乘積所得的比值;D.利用υ=Δc/Δt計算。14.【答案】C【解析】【解答】A.Fe3++3B.電流表指針歸零,無電子轉移,無電流,說明上述可逆反應達到了化學平衡狀態,B不符合題意;C.①中加入KI溶液后,碘離子濃度增加,上述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此時a發生氧化反應,a為負極,b為正極,電流表指針向右偏轉,C符合題意;D.②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碘化銀沉淀,降低了碘離子濃度,亞鐵離子濃度增加,導致還原性:故答案為:C。
【分析】A.依據鹽類水解規律,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弱雙水解分析;B.電流表指針歸零,無電子轉移,無電流;CD.根據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分析。15.【答案】(1)1s22s1;s(2)吸收(3)兩者最外層電子數相同,Li的核外電子層數為2,鈉的核外電子層數為3,則Li失去最外層電子需要吸收更多能量(4)F(5)O>P>Li(6)B;C【解析】【解答】(1)Li為第3號元素,基態L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1,最外層電子處于s能級,其處于元素周期表中的s區;(2)基態是能量最低的狀態,基態Li原子的電子發生躍遷形成激發態Li原子時,需要吸收能量;(3)L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1,Na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1,兩者最外層電子數相同,Li的核外電子層數為2,鈉的核外電子層數為3,則Li失去最外層電子需要吸收更多能量,故I1(4)Co3+的電子排布式為[Ar]3d6,其核外電子數為24,Fe為第26號元素,失去兩個電子后和Co(5)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強,Li、O、P三種元素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O>P>Li;(6)A.放電時,石墨為負極,失電子,負極反應為LiCB.充電時,磷酸鋰鐵電極失去電子,為陽極,陽離子向陰極移動,LiC.充電時,磷酸鋰鐵電極失去電子,為陽極,發生氧化反應,C正確;故答案為:BC。
【分析】(1)依據原子構造原理分析;(2)基態是能量最低的狀態;(3)兩者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鈉的核外電子層數比鋰多,易失電子;(4)依據原子構造原理分析;(5)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強;(6)A.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做負極,元素化合價降低,為正極;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B.充電時,內電路中陰離子移向陽極、陽離子移向陰極;C.充電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是陽極,陽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是陰極,陰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16.【答案】(1)電離(2)c(3)<;平衡向著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動(4)DE段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氫氧化鎂過量(5)變為淡粉色(6)5【解析】【解答】(1)H2O是弱電解質,能發生微弱的電離,電離方程式為H2O?H++OH-,因此a點電導率不等于0;(2)cd段,再加入少量蒸餾水,相當于稀釋,Mg2+和OH-濃度減小,電導率減小,則在Mg(OH)(3)cd段再加入少量蒸餾水,Mg2+和OH-濃度減小,使得d時刻Q[Mg(OH)2]<K(4)由圖像可知,最后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氫氧化鎂過量,所以A點時加入的n[Mg(OH)2]大于C點時加入的n(H2SO4);(5)由圖像可知,AB段pH不斷增大,氫氧化鎂不斷溶解,BC段pH不變,存在平衡Mg(OH)2((6)25℃時,水體pH約為9,則c(OH-)=1.0×10?5
【分析】(1)H2O是弱電解質,能發生微弱的電離;(2)相當于稀釋;(3)依據沉淀溶解平衡分析;(4)根據圖像可知,最后的溶液顯堿性;(5)依據最終溶液的pH值范圍分析;(6)依據pH和Ksp計算。17.【答案】(1)CH3COOH?CH3COO(2)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3)c(4)偏小(5)使c(CH(6)1(7)A;C【解析】【解答】(1)CH3COOH為弱酸,電離方程式為CH3COOH?CH(2)滴定終點,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粉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3)該稀CH3COOH(4)若ⅰ中錐形瓶提前用該稀CH3COOH溶液進行了潤洗則錐形瓶內溶質增多,故V1偏大,導致c偏大,但是x值不變,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K(5)步驟②的目的是使c(CH(6)pH為y,Ka(7)A.c(H3PO3B.NaH2PO3中,H2PO3?同時存在電離和水解,當c(HPO32?C.向H3P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pH=6.故答案為:AC。
【分析】(1)CH(2)依據指示劑的顏色變化判斷;(3)依據中和反應的實質分析;(4)依據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Ka(5)便于利用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6)依據題目中信息和數據分析;(7)依據圖像和平衡常數的公式分析。18.【答案】(1)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碳酸氫根的水解程度大于銨根離子的水解程度,使氫氧根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溶液顯弱堿性;C(2)SrC(3)5.2;7.8;溫度越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越小,同時,pH越大,氫氧根離子濃度越大,越有利于氫氧根與鈣離子結合;<;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解析】【解答】(1)含鍶廢渣需要粉碎研磨的目的: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碳酸氫根的水解程度大于銨根離子的水解程度,使氫氧根離子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溶液顯弱堿性;向N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事業單位員工停薪留職合同范例
- 保姆工作合同樣本
- 檔口分租合同
- 醫院臨時工聘用勞動合同范文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管理人員聘用合同集錦
- 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協議
- 二零二五頂管施工安全協議
- 高速鐵路突發事件的處理-教案
- 弱電安全施工方案
- 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蝴蝶的家》教學設計
- 《Linux網絡操作系統實用教程(CentOS8)第2版》全套教學課件
- 2015年919公務員聯考《申論》政法干警河北卷及參考答案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散文欣賞《芽》課件
- 汽輪發電機組軸系扭振在線監測、分析與保護系統研究
- 期中測試卷(1-4單元)(試題)-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蘇教版
- 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制度
- 高中數學奧賽輔導教材(共十講)
- 蘇科版八年級數學下冊常考點微專題提分精練難點特訓(四)選填壓軸50道(原卷版+解析)
- 《競爭對手的分析》課件
- 中國食品飲料市場調研報告
- 痛風中醫護理常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