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第二章第3節《大氣壓強》培優訓練(一)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學習目標:1.通過覆杯實驗、牛奶盒的變化、瓶中取袋等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知道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會產生很大的壓強。2.學會利用空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測量大氣壓的方法,記住標準大氣壓的數值:po=1.01×105Pa=760mmHg.3.知道大氣壓會隨著高度的升高而減小。1.小關在課外探究活動中,將一個空易拉罐里的空氣抽走后,易拉罐變癟了(如圖所示)。則壓癟易拉罐的力是(▲)A.大氣壓力B.易拉罐的重力C.易拉罐對地面的壓力D.地面對易拉罐的支持力2.下列與壓強有關的小實驗中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是(▲)3.小明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估測大氣壓的值,設計的方案如圖所示。若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則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將(▲)A.偏大B.偏小C.相等D.以上都有可能4.如圖所示為一種“吸盤式”掛衣鉤,將它緊壓在平整、光潔的豎直玻璃上,可掛衣帽等物品,它的主要部件是一個“橡皮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內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B.它能緊貼在粗糙的水泥墻壁上C.掛上衣服后,皮碗與墻壁之間的摩擦力要比不掛衣服時大D.皮碗內擠出的空氣越少,吸盤貼在玻璃上就越緊5.如圖所示,在裝有適量水的盤子中央,固定一根點燃的蠟燭,然后將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會發現蠟燭很快熄滅并且盤中的水在▲的作用下進入杯中;在此過程中,杯中水柱對盤子底部產生的壓強▲(填“增大”“減小”或“變”)。6.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科學課堂上也能帶來不一樣的精彩。(1)如圖所示,水在蓋住倒滿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發現紙片并不掉下來,該現象能說明▲的存在;若以紙片為參照物,杯是▲(填“靜止”或“運動”)的。(2)1標準大氣壓為▲Pa,它可以支持▲mm高的水銀,可以托起約▲m高的水柱。7.吳老師演示“瓶吞雞蛋”的實驗:在瓶子里放少許棉花(如圖甲所示),點燃棉花并燃燒一段時間(如圖乙所示)。然后,在瓶口放上雞蛋(如圖丙所示)。過一會兒,出現瓶吞雞蛋的現象(如圖丁示)。為了增加趣味性,吳老師把瓶口朝下(如圖戊所示)再次演示,實驗結果是瓶向上吞了雞蛋(如圖己所示)。小明分析了此實驗形成的原因:(1)瓶內棉花被點燃,其目的是使瓶內▲。(2)在瓶口放上雞蛋,過一會兒瓶開始吞雞蛋,其原因是▲。(3)瓶吞雞蛋的原因是▲。8.如圖所示為一個飲水壺的部分結構示意圖,a、b是出水管的兩端,壺內水面低于活塞出水管的a端,活塞與壺口接觸緊密且能自由移動。用力F向下壓活塞,在水從a端勻速流出來(壺內水面始終高于b端)的過程中,壺內氣體的溫度保持不變。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壺內氣體的壓強大小不變B.壺內氣體的體積逐漸變小C.向下壓活塞的力F逐漸變大D.壺底內表面所受的壓力大小不變9.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是由伽利略根據氣體▲的性質制成的。如圖所示為伽利略的氣體溫度計,當發現其液面由B下降到A時,則表明外界氣溫▲。該溫度計有一個誤差因素難以克服,就是大氣壓的變化,如果在陰雨天氣壓偏低時,有一支已在標準大氣壓下校準的氣體溫度計,其示數與正常值相比,結果是▲(填“偏高”“偏低”或“不變”)。10.為了探究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小強自制了一個氣壓計,如圖所示。從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內吹入少量氣體,使管內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小強托著氣壓計從1樓開始上樓,每上一層觀察并測量一次管內水面與瓶口的高度差,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樓層1234567高度差/cm5.05.55.86.16.46.77.0(1)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在從1樓走至7樓的過程中,隨距地面高度的增大,大氣壓▲(填“增大”“不變”或“減小”)。(2)請分析該氣壓計的工作原理:瓶內封閉氣體的壓強等于▲與▲之和。(3)為什么從1樓走至2樓時管內水面與瓶口的高度差變化量比其他相鄰兩樓層間的大?▲(寫出一種原因即可)。11.【廣州】(1)如圖1所示為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據此可測得當地大氣壓等于▲mm高的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2)關于圖1所示現象的成因,17世紀有兩種觀點。觀點一:不存在大氣壓,玻璃管內本應充滿液體。液面下降是因為管內的部分液體變成氣體,管內氣體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觀點二:管內液面上方空,大氣壓支撐起液柱。帕斯卡為了驗證哪種觀點正確,將兩根長12m規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別裝滿水和酒,倒置在相應液體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變成氣體。若觀點一正確,則應出現圖2中▲的現象;若觀點二正確,則應出現圖2中▲的現象。12.制作簡易氣壓計,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情況。(1)如圖所示,在玻璃瓶中倒人適量紅墨水,將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緊瓶口,紅墨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夠,應▲,使紅墨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適當位置,制成了簡易氣壓計。(2)將簡易氣壓計從四樓移到一樓的過程中,玻璃管內水柱將▲。(3)小明將簡易氣壓計放在陽光下,過一會兒,他發現玻璃管內水柱發生了變化。這一現象說明,簡易氣壓計的測量結果會受到▲的影響。13.【無錫】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標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對大氣壓的值進行測量。其實驗步驟如下:a.先讓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將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當注射器的小孔充滿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如圖所示。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7.5N.c.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4cm.d.根據測量數據,算出大氣壓的值。(1)實驗所用的器材為: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帽、水和▲。(2)此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積是▲c㎡,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出大氣壓強是▲。(3)小明發現,同學們在做此實驗時測得的大氣壓值誤差很大,對此小明與同學找出了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殘余氣體;②活塞與注射器筒壁間有摩擦;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沒有讀準;④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會使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的是▲(填字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小紅對小明所做的實驗進行改進,在完成a、b步驟,活塞口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z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勻速拉動注射器筒,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2N”這一實驗步驟,這是為了▲。14.【郴州】將少量熱水倒人一空礦泉水瓶中(礦泉水瓶未變形),輕輕搖晃后將熱水倒出,立即擰緊蓋,然后澆上冷水,可以看到礦泉水瓶變癟。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在所澆冷水的壓力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癟了B.礦泉水瓶熱脹冷縮的結果C.礦泉水瓶內熱氣將它吸進去了D.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癟了15.【衢州】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空氣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材料二:至少從1614年開始,伽利略認為空氣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學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把一端封閉的長玻璃管裝滿水銀倒置在一個敞口的水銀槽里,水銀從玻璃管頂部下降了一段距離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總保持距槽中水銀面30英寸(76cm)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復了這一實驗。材料三:在17世紀中葉,對該實驗的兩個關鍵問題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如下表)。關鍵問題的回答支持者反對者大氣壓力支撐水銀柱笛卡爾、帕斯卡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羅貝瓦爾水銀柱上方存在真空羅貝瓦爾、波義耳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笛卡爾、伽利略、霍布斯(1)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水銀產生了蒸汽,使水銀減少,水銀液面下降,為了反駁這一觀點,帕斯卡同時拿出酒和水,詢問反對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實驗,酒柱與水柱哪個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對者們認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但是實驗現象卻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2)另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遺留了少量空氣,才使水銀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長、不同直徑的玻璃管進行托里拆利實驗,如果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就可以反駁反對者們的觀點。(3)下列關于科學本質及科學發現過程的描述中正確的有▲(填字母)。A.1646年前,所有人都贊同亞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觀點B.科學實驗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樣的實驗結論C.科學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D.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16.【寧波】在“空氣的存在”一課中,教材里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活動:“用粗鐵絲做的夾子夾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許水。然后對易拉罐加熱,有大量水汽逸出時,把易拉罐開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觀察現象。”如果實驗現象能成為空氣存在的證據,活動中應該看到什么現象?請你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17.【寧波】把一根兩端開口的細管浸入水中,充滿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圖甲所示。(1)B端的水不會流下來是由于受到▲作用。(2)把手指移開后管內的水會怎樣流動,不同的同學會有不同的猜想,而檢驗猜想是否正確最直接的方法是▲。(3)把細管倒過來,如圖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開,管內的水會不會從A端流出?請寫出你的判斷,并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證明你的判斷。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第二章第3節《大氣壓強》培優訓練(一)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學習目標:1.通過覆杯實驗、牛奶盒的變化、瓶中取袋等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知道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會產生很大的壓強。2.學會利用空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測量大氣壓的方法,記住標準大氣壓的數值:po=1.01×105Pa=760mmHg.3.知道大氣壓會隨著高度的升高而減小。1.小關在課外探究活動中,將一個空易拉罐里的空氣抽走后,易拉罐變癟了(如圖所示)。則壓癟易拉罐的力是(▲)A.大氣壓力B.易拉罐的重力C.易拉罐對地面的壓力D.地面對易拉罐的支持力【答案】A【解析】分析易拉罐變癟的原因,判斷是否能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而得出答案。【分析】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驗證大氣壓的存在、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判斷,是一道基礎題。【詳解】將一個空易拉罐里的空氣抽走后,易拉罐里的氣壓變小,在外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壓扁了。故選:A.2.下列與壓強有關的小實驗中能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是(▲)【答案】C【解析】(1)茶壺蓋上的小孔利用了大氣壓;(2)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分析】本題為力學綜合題,考查了學生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大氣壓的存在以及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雖知識點多、但都屬于基礎,難度不大。【詳解】A、茶壺蓋上的小孔使壺內的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強相等,倒水時使得壺內和壺外的氣壓相互抵消,使得水由于重力的原因能流出壺外,利用了大氣壓,而不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故A錯誤;B、如圖實驗,當微小壓強計的探頭在水中深度逐漸增大時,U形管兩邊液面高度差變大,與大氣壓無關,故B錯誤;C、“覆杯”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并且大氣壓很大,故C正確;D、如圖實驗,向紙上方吹氣時,紙會向上運動,可知流速快的地方壓強小,有大氣壓無關,故D錯誤。故選:C.3.小明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估測大氣壓的值,設計的方案如圖所示。若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則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將(▲)A.偏大B.偏小C.相等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當注射器中的活塞開始滑動時,根據二力平衡知: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所受的大氣壓力相等;當注射器活塞與注射器壁不完全密封存在漏氣現象,會造成拉力F變化,所測量的大氣壓值會變化。【分析】利用注射器測量大氣壓時,利用二力平衡可通過彈簧測力計測出大氣壓力。對測量結果的評估則主要看是否對幾個測量值造成了影響,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最后確定是偏大或偏小。【詳解】由于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剛開始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大氣的壓力剛好平衡,因此大氣壓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若活塞與注射器壁不完全密封,會引起測力計示數偏小,所以實驗時測得的大氣壓值總是會偏小。故選:B.4.如圖所示為一種“吸盤式”掛衣鉤,將它緊壓在平整、光潔的豎直玻璃上,可掛衣帽等物品,它的主要部件是一個“橡皮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內的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B.它能緊貼在粗糙的水泥墻壁上C.掛上衣服后,皮碗與墻壁之間的摩擦力要比不掛衣服時大D.皮碗內擠出的空氣越少,吸盤貼在玻璃上就越緊【答案】C【解析】衣鉤能牢牢地貼在玻璃上,是靠皮碗內外的氣壓差,即大氣壓強大于皮碗內氣壓,把皮碗“壓”在了玻璃上。【分析】掛衣鉤、吸盤,都是利用了大氣壓來工作,學習大氣壓時,注意發現身邊的例子。【詳解】、掛衣鉤要固定在玻璃上,需要先用力擠壓塑料皮碗,把皮碗內的空氣擠出,皮碗內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這樣皮碗就被外界的大氣壓緊壓在了玻璃或墻壁上,故A錯誤;B、如果將掛衣鉤緊貼在粗糙的水泥墻壁上,粗糙面與吸盤之間有縫隙、會漏氣,使內外氣壓相等,在掛衣鉤的自重作用下,將滑下來,故B錯誤;C、皮碗的重力與皮碗和墻壁之間的摩擦是一對平衡力,掛上衣服后,皮碗與墻壁之間的摩擦力要比不掛衣服時大,故C正確;D、皮碗內擠出的空氣越多,吸盤貼在玻璃上就越緊,故D錯誤。故選:C.5.如圖所示,在裝有適量水的盤子中央,固定一根點燃的蠟燭,然后將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會發現蠟燭很快熄滅并且盤中的水在▲的作用下進入杯中;在此過程中,杯中水柱對盤子底部產生的壓強▲(填“增大”“減小”或“變”)。【答案】大氣壓;增大【解析】蠟燭燃燒消耗杯內空氣使杯內氣壓減小。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分析】本題通過一小實驗和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考查了多方面的物理知識,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并能學以致用。【詳解】將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蠟燭燃燒使杯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盤中水會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杯中。在此過程中,杯中水柱越來越高,產生水壓越來越大。故答案為:大氣壓;增大;6.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科學課堂上也能帶來不一樣的精彩。(1)如圖所示,水在蓋住倒滿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發現紙片并不掉下來,該現象能說明▲的存在;若以紙片為參照物,杯是▲(填“靜止”或“運動”)的。(2)1標準大氣壓為▲Pa,它可以支持▲mm高的水銀,可以托起約▲m高的水柱。【答案】(1)大氣壓,靜止;(2)1.01×105;760;10.3【解析】【分析】【詳解】略7.吳老師演示“瓶吞雞蛋”的實驗:在瓶子里放少許棉花(如圖甲所示),點燃棉花并燃燒一段時間(如圖乙所示)。然后,在瓶口放上雞蛋(如圖丙所示)。過一會兒,出現瓶吞雞蛋的現象(如圖丁示)。為了增加趣味性,吳老師把瓶口朝下(如圖戊所示)再次演示,實驗結果是瓶向上吞了雞蛋(如圖己所示)。小明分析了此實驗形成的原因:(1)瓶內棉花被點燃,其目的是使瓶內▲。(2)在瓶口放上雞蛋,過一會兒瓶開始吞雞蛋,其原因是▲。(3)瓶吞雞蛋的原因是▲。【答案】(1)空氣減少;(2)瓶內氣體溫度降低,氣壓減小,而瓶外氣壓不變,瓶外大氣壓著雞蛋進入瓶中;(3)外界大氣壓大于瓶內氣壓。【解析】(1)點燃瓶內棉花,瓶內部分氣體被排出;(2)雞蛋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瓶中;(3)瓶吞雞蛋的原因是大氣壓強的存在。【分析】大氣存在壓強,一個位置壓強減小,另一個位置大氣壓強不變,存在壓強差,往往是解釋問題的關鍵。【詳解】(1)點燃瓶內棉花,瓶內氣體溫度升高,部分氣體被排出;(2)因為酒精在燃燒過程中,瓶中的空氣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會被擠出瓶子一部分。當酒精燃燒完之后用剝殼的熟雞蛋堵住瓶口時,瓶內氣體溫度降低,氣壓減小,而瓶外氣壓不變,瓶外大氣壓著雞蛋進入瓶中;(3)瓶吞雞蛋的原因是外界大氣壓大于瓶內大氣壓,把雞蛋壓入瓶中。故答案為:(1)空氣減少;(2)瓶內氣體溫度降低,氣壓減小,而瓶外氣壓不變,瓶外大氣壓著雞蛋進入瓶中;(3)外界大氣壓大于瓶內氣壓。8.如圖所示為一個飲水壺的部分結構示意圖,a、b是出水管的兩端,壺內水面低于活塞出水管的a端,活塞與壺口接觸緊密且能自由移動。用力F向下壓活塞,在水從a端勻速流出來(壺內水面始終高于b端)的過程中,壺內氣體的溫度保持不變。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壺內氣體的壓強大小不變B.壺內氣體的體積逐漸變小C.向下壓活塞的力F逐漸變大D.壺底內表面所受的壓力大小不變【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對飲水壺內氣體壓強、液體壓強的綜合分析,熟悉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是正確解答的關鍵。【詳解】AB.由圖可知,當下壓活塞時,壺內氣體的體積會變小,同時,壺內氣體的壓強會變大,故A錯誤,符合題意,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于壺內氣體的壓強變大,所以,壺內氣體對活塞產生的向上的壓力也變大,則向下壓活塞的力F也會逐漸變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由于水從a端勻速流出,說明此處的壓強大小不變,而此處的壓強等于壺內氣體壓強與內部水的壓強之差,由于水面在逐漸下降的同時,水的壓強在變大,壺內氣體的壓強在變大,二者之差不變;同時,瓶底所受的壓強也等于大氣壓與另一段液體壓強(從出水口到底部水柱產生的壓強)之和,所以也可知壺底內表面所受的壓強保持不變,由F=pS可知壺底內表面所受的壓力保持不變,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9.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是由伽利略根據氣體▲的性質制成的。如圖所示為伽利略的氣體溫度計,當發現其液面由B下降到A時,則表明外界氣溫▲。該溫度計有一個誤差因素難以克服,就是大氣壓的變化,如果在陰雨天氣壓偏低時,有一支已在標準大氣壓下校準的氣體溫度計,其示數與正常值相比,結果是▲(填“偏高”“偏低”或“不變”)。【答案】熱脹冷縮;升高;偏高【解析】【分析】【詳解】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是伽利略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圖所示為伽利略的氣體溫度計,當發現其液面由B下降到A時,是因為瓶內的氣體壓強增大,使水面下降,而瓶內壓強增大,是因為外界溫度升高,氣體受熱膨脹,所以,當發現其液面由B下降到A時,表明外界氣溫升高。該溫度計有一個誤差因素難以克服,就是大氣壓的變化,如果在陰雨天氣壓偏低時,有一支已在標準大氣壓下校準的氣體溫度計,其示數與常值相比,偏高。原因是陰雨天氣外界氣壓偏低,瓶內氣壓不變,內外產生氣壓差,液面下降,示數偏高。10.為了探究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小強自制了一個氣壓計,如圖所示。從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內吹入少量氣體,使管內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小強托著氣壓計從1樓開始上樓,每上一層觀察并測量一次管內水面與瓶口的高度差,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樓層1234567高度差/cm5.05.55.86.16.46.77.0(1)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在從1樓走至7樓的過程中,隨距地面高度的增大,大氣壓▲(填“增大”“不變”或“減小”)。(2)請分析該氣壓計的工作原理:瓶內封閉氣體的壓強等于▲與▲之和。(3)為什么從1樓走至2樓時管內水面與瓶口的高度差變化量比其他相鄰兩樓層間的大?▲(寫出一種原因即可)。【答案】(3)減小;(4)大氣壓管內外液柱高度差產生的壓強;(5)玻璃管傾斜了【解析】【分析】【詳解】(3)由表中的數據可知,二樓至七樓,隨距地面的高度每增加一層,管內外水柱高度差就減小0.3cm,即隨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氣壓將均勻減小。(4)對水柱進行壓強分析,如圖所示。由圖知,瓶內外的氣壓差支撐著水柱,即瓶內封閉氣體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和管內外液柱高度差產生的壓強之和。(5)由圖知,當大氣壓一定時,瓶內水柱的高度是一定的,若玻璃管傾斜了,水柱的高度不變,長度變長,實驗中可能測量了水柱的長度,使得一樓至二樓的階段變化比其他樓層大。11.【廣州】(1)如圖1所示為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據此可測得當地大氣壓等于▲mm高的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2)關于圖1所示現象的成因,17世紀有兩種觀點。觀點一:不存在大氣壓,玻璃管內本應充滿液體。液面下降是因為管內的部分液體變成氣體,管內氣體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觀點二:管內液面上方空,大氣壓支撐起液柱。帕斯卡為了驗證哪種觀點正確,將兩根長12m規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別裝滿水和酒,倒置在相應液體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變成氣體。若觀點一正確,則應出現圖2中▲的現象;若觀點二正確,則應出現圖2中▲的現象。【答案】(1)734;(2)甲;丙【解析】【分析】【詳解】根據觀點一,酒比水更容易變成氣體,液面下降是因為管內酒變成氣體,管內氣體越多,液面下降越多,應出現甲圖所示的現象;根據觀點二,大氣壓支撐起液柱,大氣壓等于液柱產生的壓強,大氣壓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小,管內外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所以酒精的密度小,酒精柱的高度差大,應出現丙圖所示的現象。12.制作簡易氣壓計,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情況。(1)如圖所示,在玻璃瓶中倒人適量紅墨水,將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緊瓶口,紅墨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夠,應▲,使紅墨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適當位置,制成了簡易氣壓計。(2)將簡易氣壓計從四樓移到一樓的過程中,玻璃管內水柱將▲。(3)小明將簡易氣壓計放在陽光下,過一會兒,他發現玻璃管內水柱發生了變化。這一現象說明,簡易氣壓計的測量結果會受到▲的影響。【答案】(1)往玻璃瓶內吹氣,增大氣壓,使液柱升高;(2)下降;(3)溫度。【解析】(1)往玻璃瓶內吹氣,增大氣壓,使液柱升高;(2)大氣壓隨高度的減小而增加,氣壓計從四樓移到一樓過程中,大氣壓增大,使得管內水位降低、水柱高度減小;(3)氣壓的大小與氣溫有關。【分析】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做成氣壓計,探究大氣壓的變化、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判斷,學以致用!【詳解】(1)將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緊瓶口,紅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夠,這時應該往玻璃瓶內吹氣,增大氣壓,使液柱升高到瓶口以上適當位置;(2)四樓移到一樓過程中,高度減小,大氣壓增大,管內水柱高度會降低說明大氣壓高度的減小而增加;(3)小明將簡易氣壓計放在陽光下,過一會兒,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液柱升高,說明簡易氣壓計的測量結果會受到溫度的影響。故答案為:(1)往玻璃瓶內吹氣,增大氣壓,使液柱升高;(2)下降;(3)溫度。13.【無錫】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標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對大氣壓的值進行測量。其實驗步驟如下:a.先讓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將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當注射器的小孔充滿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如圖所示。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7.5N.c.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4cm.d.根據測量數據,算出大氣壓的值。(1)實驗所用的器材為: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帽、水和▲。(2)此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積是▲c㎡,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出大氣壓強是▲。(3)小明發現,同學們在做此實驗時測得的大氣壓值誤差很大,對此小明與同學找出了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殘余氣體;②活塞與注射器筒壁間有摩擦;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沒有讀準;④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會使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的是▲(填字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小紅對小明所做的實驗進行改進,在完成a、b步驟,活塞口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z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勻速拉動注射器筒,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2N”這一實驗步驟,這是為了▲。【答案】(1)刻度尺;(2)0.625;=1.2×105Pa;(3)B;(4)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解析】(1)實驗中要測出注射器的長度,因此要用到刻度尺。(2)注射器的容積可通過圖中讀出,其單位為ml,注射器是圓柱體,利用公式V=SL的變形,可求其橫截面積的大小;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當活塞剛剛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大氣對活塞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再根據公式p=F/s將測得的壓力和面積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壓強的大小;(3)注射器筒內有空氣或沒有讀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都會導致測量值小于真實值。(4)如果活塞與注射器內壁間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時,拉力F大于大氣對活塞的壓力,從而影響測量結果。【分析】本題屬實驗探究題,實驗探究題一般對學生的要求都較高,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課本上所學的相關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素養。【詳解】(1)實驗中要測出注射器的長度,因此除了: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繩、橡皮帽、水,還要有刻度尺。(2)讀圖可知,注射器容積為2.5ml,即2.5cm3.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L=4cm,因為注射器為圓柱體,根據其體積公積可得,S=V/L=2.5cm3/4cm=0.625c㎡實驗時,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是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氣.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7.5N,這就是大氣對活塞的壓力,將其代入公式P=F/S=7.5N/0.625×10-4m2=1.2×105Pa;(3)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殘余氣體,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測得的大氣壓會偏小;②如果活塞與注射器內壁間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時,拉力F大于大氣對活塞的壓力,從而使測量值偏大;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沒有讀準會導致測量值小于真實值,也會大于真實值;④活塞與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筒內有空氣會使拉力變小,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測得的大氣壓會偏小。故選B.(4)如果活塞與注射器內壁間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時,拉力F大于大氣對活塞的壓力,從而使測量值偏大。所以小紅的這一實驗步驟,是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故答案為:(1)刻度尺;(2)0.625;=1.2×105Pa;(3)B;(4)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14.【郴州】將少量熱水倒人一空礦泉水瓶中(礦泉水瓶未變形),輕輕搖晃后將熱水倒出,立即擰緊蓋,然后澆上冷水,可以看到礦泉水瓶變癟。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在所澆冷水的壓力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癟了B.礦泉水瓶熱脹冷縮的結果C.礦泉水瓶內熱氣將它吸進去了D.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癟了【答案】D【解析】通過比較礦泉水瓶內壓強和外界大氣壓強的大小,當大氣壓大于礦泉水瓶內壓強時,礦泉水瓶將被大氣壓壓扁。【分析】此題結合生活事例考查了大氣壓強的存在,物理來源于生活,要學以致用。【詳解】因為瓶子注入熱水并振蕩后,瓶中氣體受熱膨脹跑出了一些,倒出熱水的礦泉水瓶密封后,再澆上冷水,瓶內氣體溫度降低,氣壓減小,內部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被壓扁了,故D正確。故選:D.15.【衢州】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空氣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材料二:至少從1614年開始,伽利略認為空氣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學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把一端封閉的長玻璃管裝滿水銀倒置在一個敞口的水銀槽里,水銀從玻璃管頂部下降了一段距離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總保持距槽中水銀面30英寸(76cm)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復了這一實驗。材料三:在17世紀中葉,對該實驗的兩個關鍵問題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如下表)。關鍵問題的回答支持者反對者大氣壓力支撐水銀柱笛卡爾、帕斯卡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羅貝瓦爾水銀柱上方存在真空羅貝瓦爾、波義耳所有亞里士多德學派、笛卡爾、伽利略、霍布斯(1)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水銀產生了蒸汽,使水銀減少,水銀液面下降,為了反駁這一觀點,帕斯卡同時拿出酒和水,詢問反對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實驗,酒柱與水柱哪個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對者們認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但是實驗現象卻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2)另一些反對者認為,由于管內遺留了少量空氣,才使水銀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m左右長、不同直徑的玻璃管進行托里拆利實驗,如果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就可以反駁反對者們的觀點。(3)下列關于科學本質及科學發現過程的描述中正確的有▲(填字母)。A.1646年前,所有人都贊同亞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觀點B.科學實驗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樣的實驗結論C.科學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D.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答案】(1)酒精容易蒸發;(2)不同直徑的玻璃管內水銀柱的高度相同;(3)CD.【解析】(1)物質由液態保持氣體的過程是液化現象;(2)大氣壓能夠支持76cm的水銀柱;(3)科學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題02《速算和巧算》原卷
- 2025年中國塑膠彈簧擺飾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專題02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 【專項訓練】-2020-2021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專項復習中圖版(北京)(原卷版)
- 2024年機械工程師重要試題及答案匯編
- 持續進步電氣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機械操作證書的備考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玻璃及不銹鋼生產用滾筒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泡沫砼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機械操作與技術成熟度考題及答案
- 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考試有效工具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編版(15張PPT)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DB32∕T 2349-2013 楊樹一元立木材積表
- 首屆上海科技期刊編輯技能大賽試題
- 隧道二襯、仰拱施工方案
- Q∕GDW 12106.4-2021 物聯管理平臺技術和功能規范 第4部分:邊緣物聯代理與物聯管理平臺交互協議規范
- 中國癲癇診療指南-癲癇持續狀態課件
- 計量認證實驗室程序文件(全套)
- 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測定裝置使用說明書
- 普通座式焊接變位機工裝設計全套圖紙
- 客戶報備申請表(共3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