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陳涉世家第1課時課前梳理1.字音。鵠(hú)铚(zhì)酂(cuó) 柘(zhè) 稷(jì)閭(lǚ)左謫戍(zhéshù)當行(háng)度已失期(duó)以數諫(shuòjiàn)罾(zēng)間(jiàn)祠(cí)笞(chī)陳勝王(wàng)忿恚(huì)毋(wù)以應(yìng)蘄(qí)寧(nìng)有種乎譙(qiáo)會(huì)計事長吏(lì)2.通假字。(1)發閭左適戍漁陽(“適”通“謫”,指“被流放”)(2)為天下唱(“唱”通“倡”,可譯為“倡導”)(3)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可譯為“穿著”)(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可譯為“意圖”“意思”)(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可譯為“已經”)3.古今異義。(1)卒中往往語古義:處處今義:常常)(2)楚人憐之古義:愛戴今義:憐惜,憐愛)(3)夜篝火古義:用竹籠罩著火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義: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數的約數今義:表整數的約數,十六或十七)(5)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古義:是動詞“會”與“計”的連用意為聚會商議今義:指管理財務的人員)(6)借第令毋斬古義:即使,假設,表假設關系的連詞今義:常用以為憑借,假托義)(7)今亡亦死古義:逃亡今義:死4.詞類活用。(1)大楚興,陳勝王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3)尉果笞廣笞:用鞭、杖打。(4)皆指目陳勝目:名詞用作動詞,看(5)夜篝火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篝火:名詞用作動詞,燃起篝火(6)置人所罾魚腹中罾:名詞用作動詞,本義為捕魚用的網,這里是“捕撈”的意思,與“所”一起作“魚”的定語(7)將軍身被堅執銳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8)忿恚尉忿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5.一詞多義。會會天大雨(副詞,適逢,恰巧)皆來會計事(動詞,聚集,集合)道道不通(名詞,道路)伐無道(名詞,道義)等等死,死國可乎(等:副詞,相同,一樣)公等遇雨(代詞,用在名詞或代詞后,表示復數)數扶蘇以數諫故(讀shuò,副詞,多次,屢次)數言欲亡(讀shù,數詞,表示不確定的數目)故扶蘇以數諫故(名詞,緣故,原因)廣故數言欲亡(副詞,故意,特意)將上使外將兵(動詞,率領)項燕為楚將(名詞,將領,帶兵的人)陳勝自立為將軍(帶兵的人,將領)然吳廣以為然(指示代詞,這樣)然足下卜之鬼乎(轉折連詞,然而)指卜者知其指意(同“旨”,名詞,意圖,意思)皆指目陳勝(動詞,用手指著)書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動詞,寫)得魚腹中書(名詞,書信)所置人所罾魚腹中(代詞,用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的東西)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名詞,處所)令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派,派遣)令辱之(動詞,讓,使)召令徒屬(動詞,號令)陳守令皆不在(名詞,指“縣令)與嘗與人傭耕(連詞,和,同,跟)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與:同“舉”,副詞,全,都)之輟耕之壟上(動詞,去,到)悵恨久之(結構助詞,無實義,附在時間副詞后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上輟耕之壟上(方位名詞,上面)上使外將兵(名詞,皇上)應傭者笑而應曰(動詞,答應,回答)宜多應者(動詞,響應)次陳勝、吳廣皆次當行(動詞,按順序排列,編次)又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指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當陳勝、吳廣皆次當行(介詞,“應當,應該”的意思)不當立(助動詞,應當)當此時(介詞,正在……的時候)行陳勝、吳廣皆次當行(háng名詞,行列,隊伍)乃行卜(讀xíng,動詞,往,去)行收兵(讀xíng,動詞,行軍)以扶蘇以數諫故(介詞,因為)或以為死(和“為”組成動詞“以為”,認為)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介詞,用,拿,把)以激怒其眾(連詞,來,以便)欲廣故數言欲亡(助動詞,想要,想)從民欲也(名詞,欲望,愿望)號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動詞,號令,命令)號為張楚(名詞,國號,稱號)為若為傭耕(讀wéi,動詞,做)為天下唱(讀wèi,介詞,替)6.重點詞語解釋。(1)屯大澤鄉屯:停駐(2)會天大雨會:適逢;(3)或以為亡亡:“逃亡”(4)舉大計亦死舉大計:發動起義(5)等死:同樣(6)以數諫故數:屢次(7)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間:暗中(8)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難道(9)輟耕上壟上之:去,往(10)悵恨久之悵:失望之:音節助詞,無意義(11)茍富貴,無相忘茍:倘使7.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守丞死,乃入據陳:“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②廣以為然:“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③上使外將兵:“使”后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④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為”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⑤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詞“其”,指都尉。⑥輟耕之壟上,“輟耕”前省略陳勝。(2)判斷句。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者,……也是標準的判斷句式標志后演化為……者或……也這都是判斷句)②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③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是、為……)(3)倒裝句。①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狀語后置句,以尉首為狀語)。②諸苦秦者,皆刑其長(定語后置句,苦秦吏是郡縣的后置定語)。助學資料8.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省韓城縣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10歲“誦古文”,20歲開始游歷,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歸來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漢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太初元年(前104年),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對歷法進行改革。在《史記》草創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發憤著書,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創作。9.《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表10篇,書(記經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8篇,共526500字。其中《陳涉世家》對陳勝起義給予高度評價;《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述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都是本書的優點。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10.主旨歸納本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以可靠的歷史資料為依據,生動的再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鮮明的揭示了它的實質——一場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反對暴力統治的偉大革命運動。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陳勝,作者通過對典型歷史環境的描寫和人物語言、行動的刻畫,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農民革命運動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光輝形象。
第2課時課內過關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數言(shuò)懲辦(chéng)將相(jiāng)B.叢祠(cí)占卜(bǔ)篝火(gōu)C.陽夏(jiǎ)烹食(zhēng)當行(háng)D.輟耕(chòu)嗟乎(jiē)悵恨(chàng)2.下面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B.度已失期(揣度,推測,估計)C.上使外將兵(將軍)D.楚人憐之(愛)3.下面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或以為亡亡:死亡B.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間:暗中C.輟耕之壟上之:去,D.茍富貴,無相忘茍:倘使4.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二世殺之楚人憐之然足下卜之鬼乎輟耕之壟上、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課內精讀】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②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強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5.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之:相當于“的”B.舉大計亦死舉:舉行、發動C.扶蘇以數諫故故:原因D.上使外將兵上:皇上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固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B.令辱之、陳勝佐之C.輟耕之壟上、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D.悵恨久之7.對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B、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統治很久了。C、等死,死國可乎?——等著死亡,不如為國事而死?D、吳廣以為然——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8.對選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第①段中陳涉的話語表現出他具有遠大的志向。B.第②段中“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既說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點明了起義爆發的直接原因。C.第②段中陳勝、吳廣決定假稱扶蘇、項燕的隊伍,是為了讓起義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響應。D.第②段中“卒皆夜驚恐”主要是因為大家聽見了狐貍“大楚興,陳勝王”的嗥叫聲。第3課時課外提升一、詩歌鑒賞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8.簡析“遍”“稀”二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詩歌的后四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課外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合江亭記呂大防沱江自岷而別,張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闊。溝以導之,大溉蜀郡、廣之田,而蜀已富饒。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府之東南,乃所謂二江雙流者也。沱舊循南隍,與江并流以東。唐人髙駢始鑿新渠,繚出府城之北,然猶合于舊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餞之地,名士題詩往往在焉。從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觀水,滄波修闊,渺然數里之遠,東山翠麓,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鳴瀬抑揚,鷗鳥上下。商舟漁艇,錯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既而主吏請記其事,余以為蜀田仰成官瀆②,不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漢漾④之勝。比他方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則蒲魚菱芡之饒,固不減于蹲鴟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為飾,俾其得地之利,又從而有觀游之樂,豈不美哉?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之。【注】①揵:遏制、堵塞。②瀆:溝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積水的池塘。⑤蹲鴟:植物名,俗稱芋頭。10.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沱江自岷而別別:離開B.而闊溝以導之闊:使……寬闊C.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峙:聳立D.故陂湖漢漾之勝比他方為少勝:美景11.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借所繪之景,表達了怎樣的寫作意圖?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現代文閱讀善用語言的力量①生活中,有人喜歡高談闊論,有人習慣低聲細語,有人說話綿里藏針……無論是日常攀談還是正式發言,語言都可謂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載體。重視語言、善用語言,讓語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語言的力量,在言之成理。“言貴于有物,無物,非古也。”就拿開會發言來說,一個人的講話之所以能振奮人心、引起共鳴,關鍵在于相關語言都找到了恰當的支點,在事實和邏輯層面無懈可擊,有說服力。③語言的力量,在言之有德。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講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縱觀歷史長河,誓言“舍身為國”、發出驚人之語者不在少數,他們終能流芳千古,為民族精神注入生動元素。反觀那些“兩面人”、投機者,縱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沒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養的支撐,說出來的話自然無法令人信服。④語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龍》有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嘗不是語言的真義?話語真情充沛,邏輯嚴謹,自然能生發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訪焦裕祿事違時情動于衷、揮灑熱淚,多年后,其采訪日記上仍依稀可見斑斑淚痕。有了真情的貫注,那么語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時光而歷久彌新。⑤反過來看,輕視語言的力量、忽視溝通的藝術,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誤解、觸發矛盾。現實中,有的干部一講話,群眾便皺眉接頭,原因何在?問題就在于這些講話內容干癟、細咂無味,要么是脫離實踐的空話套話,要么是違背情理的廢話假話。譬如,有的鄉村動員植樹,長篇累牘都是綠化的道理,對大家最關心的樹苗供應等現實議題只字不提。再如,發生安全事故,人們最關切的是傷亡情況和救援進展動態,個別地方的新聞發布卻大篇幅著墨于“地方領導重視”,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種種,消解的都是群眾的信任。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當然,強調善用語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談,更不是否定行為的力量、落實的價值。語言是行動的影子,行動是語言的土壤。這個角度說,從真理中汲取營養,在信仰中涵養定力,于情感中激發共鳴,有利于激發語言的力量。13.第①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④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②③④段能否調換位置,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語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要舉行秋季運動會,王剛要參加,父母不同意,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你如何幫他勸說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閱讀根據《簡·愛》,回答下列問題。17.在(填地名),仆人貝茜(有的版本譯為“蓓茜”)的關愛是簡·愛灰色童年中的一抹亮色;在洛伍德學校,教師小姐的友誼和陪伴給了簡·愛心靈的慰藉,讓她學會寬容和隱忍……這些人給了簡·愛向陽生長的力量。18.當簡·愛與她深愛的羅切斯特走進婚姻殿堂時,發現了瘋女人的存在,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當羅切斯特被大火燒成了殘疾,簡·愛又選擇與他長相廝守。這是為什么?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語言運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某同學在浙江紹興參觀了陸游紀念館。結合以下材料,完成題目:(材料一)陸游紀念館里主要陳列有陸游的著作、手跡和碑帖等。(材料二)陸游出生在父親攜家赴任的旅途中,故取名為“游”;依《列子·仲尼篇》所述“務外游,不如務內觀”,故取字務觀。(材料三)“務觀堂”兩側抱柱聯:“禹跡閱遺蹤,猶傳臨水驚鴻句;燕然尋夢路,未死冰河鐵馬心。”言簡意深,很好地概括了陸游悲劇的一生:家,愛侶仳離的悲痛;國,報國無門的悲憤。家國兩難,至痛至深。(材料四)人們在書寫牌匾時,依然保留了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尤其是在傳統文化意蘊較深的場合。19.這位同學在紀念館內,不可能看到的詩句是()。A.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B.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D.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20.材料三中對聯的下聯和我們學過的陸游詞作《__________》相關,“鐵馬冰河心”可以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這位同學在參觀時,聽到身旁一位游客指著牌匾(如下圖)在嘀咕“到底是堂觀務,還是務觀堂?有什么含義?”如果你有機會跟他們解釋,你會怎么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微寫作訓練點:人物分析這篇課文《陳涉世家》中,陳勝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作者對人物的語言的描寫進行回答。
22.陳涉世家(解析版)第1課時課前梳理1.字音。鵠(hú)铚(zhì)酂(cuó) 柘(zhè) 稷(jì)閭(lǚ)左謫戍(zhéshù)當行(háng)度已失期(duó)以數諫(shuòjiàn)罾(zēng)間(jiàn)祠(cí)笞(chī)陳勝王(wàng)忿恚(huì)毋(wù)以應(yìng)蘄(qí)寧(nìng)有種乎譙(qiáo)會(huì)計事長吏(lì)2.通假字。(1)發閭左適戍漁陽(“適”通“謫”,指“被流放”)(2)為天下唱(“唱”通“倡”,可譯為“倡導”)(3)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可譯為“穿著”)(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可譯為“意圖”“意思”)(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可譯為“已經”)3.古今異義。(1)卒中往往語古義:處處今義:常常)(2)楚人憐之古義:愛戴今義:憐惜,憐愛)(3)夜篝火古義:用竹籠罩著火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義: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數的約數今義:表整數的約數,十六或十七)(5)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古義:是動詞“會”與“計”的連用意為聚會商議今義:指管理財務的人員)(6)借第令毋斬古義:即使,假設,表假設關系的連詞今義:常用以為憑借,假托義)(7)今亡亦死古義:逃亡今義:死4.詞類活用。(1)大楚興,陳勝王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3)尉果笞廣笞:用鞭、杖打。(4)皆指目陳勝目:名詞用作動詞,看(5)夜篝火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篝火:名詞用作動詞,燃起篝火(6)置人所罾魚腹中罾:名詞用作動詞,本義為捕魚用的網,這里是“捕撈”的意思,與“所”一起作“魚”的定語(7)將軍身被堅執銳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8)忿恚尉忿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5.一詞多義。會會天大雨(副詞,適逢,恰巧)皆來會計事(動詞,聚集,集合)道道不通(名詞,道路)伐無道(名詞,道義)等等死,死國可乎(等:副詞,相同,一樣)公等遇雨(代詞,用在名詞或代詞后,表示復數)數扶蘇以數諫故(讀shuò,副詞,多次,屢次)數言欲亡(讀shù,數詞,表示不確定的數目)故扶蘇以數諫故(名詞,緣故,原因)廣故數言欲亡(副詞,故意,特意)將上使外將兵(動詞,率領)項燕為楚將(名詞,將領,帶兵的人)陳勝自立為將軍(帶兵的人,將領)然吳廣以為然(指示代詞,這樣)然足下卜之鬼乎(轉折連詞,然而)指卜者知其指意(同“旨”,名詞,意圖,意思)皆指目陳勝(動詞,用手指著)書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動詞,寫)得魚腹中書(名詞,書信)所置人所罾魚腹中(代詞,用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的東西)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名詞,處所)令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派,派遣)令辱之(動詞,讓,使)召令徒屬(動詞,號令)陳守令皆不在(名詞,指“縣令)與嘗與人傭耕(連詞,和,同,跟)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與:同“舉”,副詞,全,都)之輟耕之壟上(動詞,去,到)悵恨久之(結構助詞,無實義,附在時間副詞后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上輟耕之壟上(方位名詞,上面)上使外將兵(名詞,皇上)應傭者笑而應曰(動詞,答應,回答)宜多應者(動詞,響應)次陳勝、吳廣皆次當行(動詞,按順序排列,編次)又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指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當陳勝、吳廣皆次當行(介詞,“應當,應該”的意思)不當立(助動詞,應當)當此時(介詞,正在……的時候)行陳勝、吳廣皆次當行(háng名詞,行列,隊伍)乃行卜(讀xíng,動詞,往,去)行收兵(讀xíng,動詞,行軍)以扶蘇以數諫故(介詞,因為)或以為死(和“為”組成動詞“以為”,認為)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介詞,用,拿,把)以激怒其眾(連詞,來,以便)欲廣故數言欲亡(助動詞,想要,想)從民欲也(名詞,欲望,愿望)號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動詞,號令,命令)號為張楚(名詞,國號,稱號)為若為傭耕(讀wéi,動詞,做)為天下唱(讀wèi,介詞,替)6.重點詞語解釋。(1)屯大澤鄉屯:停駐(2)會天大雨會:適逢;(3)或以為亡亡:“逃亡”(4)舉大計亦死舉大計:發動起義(5)等死:同樣(6)以數諫故數:屢次(7)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間:暗中(8)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難道(9)輟耕上壟上之:去,往(10)悵恨久之悵:失望之:音節助詞,無意義(11)茍富貴,無相忘茍:倘使7.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守丞死,乃入據陳:“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②廣以為然:“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③上使外將兵:“使”后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④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為”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⑤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詞“其”,指都尉。⑥輟耕之壟上,“輟耕”前省略陳勝。(2)判斷句。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者,……也是標準的判斷句式標志后演化為……者或……也這都是判斷句)②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③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是、為……)(3)倒裝句。①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狀語后置句,以尉首為狀語)。②諸苦秦者,皆刑其長(定語后置句,苦秦吏是郡縣的后置定語)。助學資料8.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省韓城縣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10歲“誦古文”,20歲開始游歷,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歸來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漢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太初元年(前104年),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對歷法進行改革。在《史記》草創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發憤著書,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創作。9.《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表10篇,書(記經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8篇,共526500字。其中《陳涉世家》對陳勝起義給予高度評價;《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述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都是本書的優點。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10.主旨歸納本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以可靠的歷史資料為依據,生動的再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鮮明的揭示了它的實質——一場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反對暴力統治的偉大革命運動。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陳勝,作者通過對典型歷史環境的描寫和人物語言、行動的刻畫,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農民革命運動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光輝形象。
第2課時課內過關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數言(shuò)懲辦(chéng)將相(jiāng)B.叢祠(cí)占卜(bǔ)篝火(gōu)C.陽夏(jiǎ)烹食(zhēng)當行(háng)D.輟耕(chòu)嗟乎(jiē)悵恨(chàng)【答案】B【解析】A.將jiàng;C.烹pēng;D.輟chuò;故選B。2.下面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B.度已失期(揣度,推測,估計)C.上使外將兵(將軍)D.楚人憐之(愛)【答案】C【解析】將:帶領,率領3.下面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或以為亡亡:死亡B.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間:暗中C.輟耕之壟上之:去,D.茍富貴,無相忘茍:倘使【答案】A【解析】亡:“逃亡”4.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二世殺之楚人憐之然足下卜之鬼乎輟耕之壟上、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答案】D【解析】ABC項均為代詞;D項是動詞,到,去,往【課內精讀】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②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強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5.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之:相當于“的”B.舉大計亦死舉:舉行、發動C.扶蘇以數諫故故:原因D.上使外將兵上:皇上【答案】C【解析】C.故:故意、特意。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固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B.令辱之、陳勝佐之C.輟耕之壟上、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D.悵恨久之【答案】B【解析】B項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都是代詞。7.對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B、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統治很久了。C、等死,死國可乎?——等著死亡,不如為國事而死?D、吳廣以為然——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答案】C【解析】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8.對選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第①段中陳涉的話語表現出他具有遠大的志向。B.第②段中“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既說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點明了起義爆發的直接原因。C.第②段中陳勝、吳廣決定假稱扶蘇、項燕的隊伍,是為了讓起義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響應。D.第②段中“卒皆夜驚恐”主要是因為大家聽見了狐貍“大楚興,陳勝王”的嗥叫聲。【答案】C【解析】第②段中陳勝、吳廣決定假稱扶蘇、項燕的隊伍,不是為了讓起義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響應,而是為了得到不明真相的人們的支持。第3課時課外提升一、詩歌鑒賞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8.簡析“遍”“稀”二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答案】“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解析】考查對詩句中重點詞語的理解“鶴巢松樹遍”的意思是鶴棲宿遍布周圍的松樹,“遍”寫出了松樹和鶴的多,“人訪蓽門稀”意思是柴門來訪的人冷落疏稀,“稀”寫出了來訪的人少,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表現了居住在山中環境的清幽。9.詩歌的后四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其作用。【答案】該詩后四句情景交融寫出了綠竹青翠、紅蓮花謝,炊煙四起,人們采菱而歸的清新之景,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閑適之情,暗含歸隱之意。【解析】考查對詩句的賞析最后四句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從這些景物描寫中可看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和對自然美景的喜愛,把感情蘊含在景物描寫中,這屬于情景交融的寫法。二、課外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合江亭記呂大防沱江自岷而別,張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闊。溝以導之,大溉蜀郡、廣之田,而蜀已富饒。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府之東南,乃所謂二江雙流者也。沱舊循南隍,與江并流以東。唐人髙駢始鑿新渠,繚出府城之北,然猶合于舊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餞之地,名士題詩往往在焉。從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觀水,滄波修闊,渺然數里之遠,東山翠麓,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鳴瀬抑揚,鷗鳥上下。商舟漁艇,錯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既而主吏請記其事,余以為蜀田仰成官瀆②,不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漢漾④之勝。比他方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則蒲魚菱芡之饒,固不減于蹲鴟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為飾,俾其得地之利,又從而有觀游之樂,豈不美哉?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之。【注】①揵:遏制、堵塞。②瀆:溝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積水的池塘。⑤蹲鴟:植物名,俗稱芋頭。10.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沱江自岷而別別:離開B.而闊溝以導之闊:使……寬闊C.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峙:聳立D.故陂湖漢漾之勝比他方為少勝:美景【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A項,“別”意為“分開”;B項,“闊”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為“使……寬闊”;C項,“峙”意為“聳立”;D項,“勝”用作名詞,意為“美景”。11.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②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之。【答案】①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壺酒,(邊飲邊賞),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觀啊。②這(個想法)或許可以書寫下來給后人觀看,大概因為是兩江匯合而有所感慨吧。【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①重點詞有:朝(早晨)、夕(傍晚)、置(放)、觀(景觀)。②重點詞有:茲(這)、或(或許)、書(寫,書寫)、蓋(大概)、發(感慨)。12.本文借所繪之景,表達了怎樣的寫作意圖?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答案】呂大防的《合江亭記》,描寫了在合江亭上所見的美麗景象,借合江亭主要官員請其記事之機,提出興修水利的建議。【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選文主要是寫合江亭水利之便帶給蜀地的“美麗風光”“游覽之樂”和“物產豐饒”,以及由此引發的感慨,表現美景游覽之趣。【參考譯文】長江、沱江從岷江處分開。張若、李冰鎮守蜀州,開始筑起土墻來遏制、堵塞大水,后來挖寬溝渠把水導出來,灌溉蜀郡、廣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饒。現在成都二水,皆長江、沱江的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四川的東南,就是所說的二江雙流。沱舊循南隍,與長江并流向東。唐人髙駢剛開始開鑿新渠,繞出府城的北面,然而好像和原有的溝渠相連接。渚,是合江的舊亭子。唐人宴請送別的地方,名士常常在這個地方題詩。現在這個地方雜草叢生,沒人治理,我開始讓人打理,吧它作為船官管理的場所。向下可以看到水情,波瀾壯闊,浩浩蕩蕩,看到數里遠,東山翠綠的山麓,與煙林篁竹對峙。在它的前面,水流激蕩,聲音傳出很遠,鷗鳥在上下翻飛.商船、漁船,在水面上錯落穿行。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壺酒,(邊飲邊賞),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觀啊。不久長官請求記下這件事,我認為蜀郡的土地已經成了官渠,不為塘埭以居水,因此陂湖漢漾的美景。比其他地方為少。如果能全部知道潴水之好處,那么蒲魚菱芡的富饒,一定不少于蹲鴟之助。古人大多因事以為飾,等到他們得到地理上的好處,又會有觀賞游玩的樂趣,難道不是一件美事?這(個想法)或許可以書寫下來給后人觀看,大概因為是兩江匯合而有所感慨吧。三、現代文閱讀善用語言的力量①生活中,有人喜歡高談闊論,有人習慣低聲細語,有人說話綿里藏針……無論是日常攀談還是正式發言,語言都可謂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載體。重視語言、善用語言,讓語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語言的力量,在言之成理。“言貴于有物,無物,非古也。”就拿開會發言來說,一個人的講話之所以能振奮人心、引起共鳴,關鍵在于相關語言都找到了恰當的支點,在事實和邏輯層面無懈可擊,有說服力。③語言的力量,在言之有德。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講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縱觀歷史長河,誓言“舍身為國”、發出驚人之語者不在少數,他們終能流芳千古,為民族精神注入生動元素。反觀那些“兩面人”、投機者,縱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沒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養的支撐,說出來的話自然無法令人信服。④語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龍》有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嘗不是語言的真義?話語真情充沛,邏輯嚴謹,自然能生發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訪焦裕祿事違時情動于衷、揮灑熱淚,多年后,其采訪日記上仍依稀可見斑斑淚痕。有了真情的貫注,那么語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時光而歷久彌新。⑤反過來看,輕視語言的力量、忽視溝通的藝術,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誤解、觸發矛盾。現實中,有的干部一講話,群眾便皺眉接頭,原因何在?問題就在于這些講話內容干癟、細咂無味,要么是脫離實踐的空話套話,要么是違背情理的廢話假話。譬如,有的鄉村動員植樹,長篇累牘都是綠化的道理,對大家最關心的樹苗供應等現實議題只字不提。再如,發生安全事故,人們最關切的是傷亡情況和救援進展動態,個別地方的新聞發布卻大篇幅著墨于“地方領導重視”,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種種,消解的都是群眾的信任。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當然,強調善用語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談,更不是否定行為的力量、落實的價值。語言是行動的影子,行動是語言的土壤。這個角度說,從真理中汲取營養,在信仰中涵養定力,于情感中激發共鳴,有利于激發語言的力量。13.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案】①舉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心論點:重視語言、善用語言,讓語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充當事實論據證明本文中心論點;③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解析】本題考查首段的作用。文章第①段,通過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如何使語言充滿力量”的論題,進而引出中心論點,充當事實論據證明本文中心論點,激發讀者興趣。14.第④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用。【答案】運用了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舉例論證(例證法)的論證方法。引用《文心雕龍》中的話和列舉穆青采訪焦裕祿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語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的觀點,從而證明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增強說服力。【解析】本題考查論證方法的判斷與作用分析。細讀第四段,中間引用《文心雕龍》中的話語,屬于道理論證;接著又列舉了穆青采訪焦裕祿的事例,屬于舉例論證。二者都為證明本段的分論點服務,結合論證方法的具體作用解答即可。15.文中②③④段能否調換位置,為什么?【答案】不能。②③④這三段分別從理、德、情三個方面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并與第①段中“有理有德亦有情”(或與第⑥段中“從真理中汲取營養,在信仰中涵養定力,于情感中激發共鳴,有利于激發語言的力量。”)相對應,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項目管理考試技術基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新變化及應對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備考創新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個股及行業選擇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的全球傳播與預防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考試資料準備試題及答案
- 清晰的2025年證券考試試題及答案
- 路面壓模混凝土施工方案
- 中誠信 -202504特別評論:蘇中區域債務淺析及發債城投觀察
- 互聯網平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評估指標體系編制說明
- 自愿離婚的協議范本5篇
- 商業運營服務合作協議
- 員工心理健康關懷與支持措施試題及答案
- 2025書畫藝術品交易合同范本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25)解讀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考試范圍:第7~9章) (含解析)
- 安全生產“反三違”學習培訓
- 網球裁判考試試題及答案
- 能源儲備體系建設-深度研究
-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八年級美術樣卷
- 2025年河南輕工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