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閱讀強化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閱讀強化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閱讀強化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閱讀強化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閱讀強化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詩文閱讀強化練習題匯編

(-)

一、古代詩歌閱讀

1.游賞心亭①(宋)王珪

六朝遺跡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樹②悲歌起,當E黃旗王氣昏。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芳樽。

【注】①賞心亭:建康(今南京)名勝。②玉樹:即《玉樹后庭花》,南朝陳后主所作,

公認的亡國之音。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的首句寫景是從宏觀著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無限感慨,與劉禹錫“潮打

空城寂寞回”是類似境界。

B.第二句從空間上寫六朝古都,“壓”寫出江城的險峻強固,“滄波”寫出江水浩渺,”到

海門”寫江水一瀉千里。

C.第三、四句緊承第二句,暗示出詩人襟懷郁勃,舉杯遣懷,登高遠眺,觸景生情,感慨

彌深?!皝怼薄叭搿眱蓚€動詞寫出江山奔赴的氣勢。

D.“黃旗”“王氣”是指帝王氣象,詩人由耳邊不時傳來的悲歌之聲,想起宋王朝開國之

初,王氣強盛,橫掃六合,結束混亂局勢的輝煌歷史。

(2)詩中表達了哪些“悵然”之感?是如何表達的?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2.塞下曲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洗。

昔日長城戰,成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第1頁共30頁

A.詩歌開頭兩句是軍士飲馬渡河時的所見所感,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點形象地描繪

了出來,描繪了塞外枯曠苦寒的景象。

B.三四兩句寫遠望臨跳的景象,暮色蒼茫,天邊掛著一輪金黃的落日,臨洪城遠遠地隱現

在暮色中。畫面蒼涼,氣勢恢宏。

C.七八兩句以深刻的議論收筆,在生動的場景中將戰爭的殘酷極其深刻地揭示出來,因而

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極其高妙。

D.此詩構思上用側面來表現主題。詩中并沒具體描寫戰爭,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

爭遺跡的描繪,來表達詩人龍戰爭的看法。

(2)本詩蘊含了詩人游歷邊塞時復雜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二、文言短文斷句練習

1.(韓)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

喜罵何日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日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

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日諸將易得耳至于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

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第2頁共30頁

2.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

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肅

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后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

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

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日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

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

汲引而孫權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耿秉字伯初,有偉體,腰帶八圍。博通書記,能說《司馬兵法》,尤好將帥之略。丙申春,

以父任為郎,數上言兵事。常以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去戰,盛王之道。

顯宗既有志北伐,陰然其言。

永平中,召詣省指,問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見親幸。每公卿會議,常引秉上殿,訪以邊

事,多稱帝心。十五年,拜駙馬都尉。十六年,以騎都尉秦彭為副,與奉車都尉竇固等俱伐北

匈奴。虜皆奔走,不戰而還。十七年夏,詔秉與固合兵萬四千騎,復出白山擊車師,遂定車師

而還。

肅宗即位,拜秉征西將軍。遣案行涼州邊境,勞賜保塞羌胡,進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

遼將軍。視事七年匈奴懷其恩信征為執金吾甚見親重帝每巡郡國及孝宮雙秉常領禁兵宿衛左右

除三子為郎。章和二年,復拜征西將軍,副車騎將軍竇憲擊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陽侯,食

邑三千戶。秉性勇壯而簡易于事,軍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結營部,然遠斥候,明要誓,有

警,軍陣立成,士卒皆樂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為光祿勛。明年夏卒,時年五十余。賜以朱

棺、玉衣,將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營騎士三百余人送葬。謚日桓候。

匈奴聞秉卒,舉國號哭,或至梨面[注]流血。

第3頁共30頁

長子沖嗣。及竇憲敗,以秉竇氏黨,國除。沖官至漢陽太守。曾孫紀,少有美名,辟公府,

曹操甚敬異之,稍遷少府。紀以操將篡漢,建安二十三年,與太醫令吉平、丞相司直韋晃謀起

兵誅操,不克,夷三族。于時衣冠盛門坐紀罹禍滅者眾矣。(節選自《后漢書?耿秉傳》)

[注]梨面: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風俗,割而流血,以示忠誠、哀痛。梨通“跨”,割破、

劃開的意思。

L下列對文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顯宗既有志北伐,陰然其言火.贊同

B.十五年,拜駙馬都尉拜:任命

C.勞賜保塞羌胡勞:慰勞

D.不克,夷三族克:克制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視事七年匈奴/懷其恩信/征為執金吾/其見親重/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秉常領禁兵宿M

/左右除三子為郎

B.視事七年匈奴/懷其恩信/征為執金吾/甚見親重/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秉常領禁兵宿衛

/左右除三子為郎/

C.視事七年/匈奴懷其恩信/征為執金吾/甚見親重/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秉常領禁兵宿衛

/左右除三子為郎/

D.視事七年/匈奴懷其恩信/征為執金吾/其見親重/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秉常領禁兵宿衛

左右/除三子為郎/

3.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丙中,屬于干支紀年法,我國古人用干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復始,不

斷循環。本文的“永平”“永元”也屬此類紀年法。

B.食邑是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又

稱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國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

C.斥候,指古代偵察兵,因直屬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騎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動敏捷的軍士

擔任。唐宋后改稱探馬或探子。

D.征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4頁共30頁

A.耿秉屢立戰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詔與竇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車師國,平定后返還;章

和二年,耿秉又作為車騎將軍竇憲的副手一起征討并大敗北匈奴。

B.耿秉備受寵信。顯宗常常讓耿秉參與公卿集會議事,并讓他巡查邊務,他的所為多能符

合皇上心意;肅宗時,任命耿秉為征西將軍,封美陽侯。

C.耿秉治軍有方。耿秉生性勇敢,處事簡便而高效,行軍時常身先士卒,休息時不安營扎

寨,但遇到緊急情況軍隊能迅速進入作戰狀態,士兵都愿意為他效死。

D.耿秉深受愛戴。他在邊疆任職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懷念;匈奴人聽說他去世的消息

以后,舉國痛哭,彳T人甚至割臉流血以表達心中的悲痛。

5.翻譯(10分)

(1)永平中,召詣省閡,問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見親幸。

(2)長子沖嗣。及竇憲敗,以秉竇氏黨,國除。

(二)

一、古詩閱讀

L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

第5頁共30頁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注】①庾信:南朝梁人,西魏滅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詩為仕周

時期所作。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半篇寫中夜操琴、書卷滿床的情景,后半篇寫白露明月、螢火飄流的秋色,構成凄清

孤寂的意境。

B.“尋思”兩句直抒胸臆,既有故國覆滅、封侯夢想破碎的嘆惋,也有當下自己不能建功

立業的自嘲。

C.“雖言”兩句運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自己如同莊周一樣,夢為蝴蝶、忘懷自身,就可以

擺脫愁思。

D.“露泣”兩句由“新秋”而來,烘托出詩人凄涼哀傷、虛無煩亂的內心狀態,用詞精切,

對仗工巧。

(2)本詩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都使用了“琴”

“書”兩個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6分)

2.古詩鑒賞

路傍老人耿漳

老人獨坐倚官樹,欲語潸然淚便垂。陌上歸心無產業,城邊戰骨有親知。

氽生尚在艱難口,長路多逢輕薄兒。綠水青山雖似I日,如今貧后復何為。

[注]①耿漳,字洪源,唐代大歷十才子之一。登寶應元年進士第,官右拾遺。此詩作于“安

史之亂”期間。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第二句寫詩人向老人發問,老人未言先垂淚,總寫老人的悲苦,設下懸念,讓讀者急于

了解老人垂淚的緣由。

第6頁共30頁

B.第五句“余生”既指老人的劫后余生,又指詩人自己這一生。這句詩交代了戰禍連綿,

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

C.第六句寫老人在流浪途中經常受到“輕薄兒”的欺凌,劫后余生本是幸事,但這欺凌讓

老人的處境更為悲苦。

D.本詩采用現實主義手法,以下層百姓為主角,通過描寫路旁老人的不幸遭遇,表現了戰

爭對百姓的無情傷害。

(2)詩歌頷聯交代了老人怎樣的生活現實?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說

明。(6分)

二、文言短文斷句練習

1.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

以止矣桓公日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唐敢傲霸王

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2.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

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

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

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其聽聽君子則小人道

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第7頁共30頁

三、文言文閱讀

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高后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

位,盎兄噲任盎為中郎。絳侯①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目送之。袁盎進日: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日:“社稷臣?!卑辉唬骸敖{侯所謂功臣韭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

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氐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

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E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

工不取也?!焙蟪?,上益莊,丞相益畏。已而絳侯望袁盎日:“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

盎遂不謝.及絳侯免相之國,國人上書告以為反.征以清室,宗室諸室莫敢為言,唯袁為明絳

侯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絳侯乃大與盎結交。

袁盎常引大體慷慨?;抡呲w同以數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種為常侍騎,說盎曰:

“君與斗,廷辱之,使其毀不用?!毙⑽牡鄢?,趙同參乘,袁盎伏車前曰:“臣聞天子所與共

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余人載!”于是上笑,下趙同。趙同

泣下車。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從。其在禁中,常同席生。及坐,郎署長布席,袁盎引卻慎夫人

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說曰:“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今陛

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

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彘'乎?”于是上乃說,召語慎夫人。慎夫人

賜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隴西都尉。盎子嬰,尚堂邑公主,封堂

邑侯。①絳侯:即周勃。

L對下列句子中宇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盎兄噲任盎為中郎任:保舉

B.己而絳侯望袁盎日望:看望

C.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而:你的

D.盎遂不謝謝:道歉

2.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稱代內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8頁共30頁

A.上禮之恭指代“丞相絳侯”

B.袁盎患之指代“常害袁盎”這件事

C.且陛下幸之指代“慎夫人”

D.適所以禍之指代“人彘”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

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

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

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

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

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

B.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

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

C.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

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

D.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

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

5.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舍人,通常指古代豪門貴族家里的門客;后來也作為古代官職名稱,如秦漢置太子舍人,

魏晉有中書舍人。

B.孝文帝即漢文帝,孝文是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皇帝年號有多

有少,并不固定。

第9頁共30頁

C.皇后,皇帝正妻。古代皇后所居寢宮多位于后宮正中央,故皇后寢宮中宮、正宮也就成

/皇后的別稱。

D.中國古代公主出嫁稱“下嫁”或“出降”。男子與公主結婚稱“尚主”。尊帝王之女不

敢言娶,故云“尚主”。

6.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袁盎敢于直言的一組是()

①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②后朝,上益莊,丞相益畏

③唯袁盎明絳侯無罪④君與斗,廷辱之,使其毀不用

⑤袁盎引卻慎夫人坐⑥妾主豈可同坐哉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親當過強盜,呂后掌權時,他還是寄身呂祿門下的家臣,孝文帝時開

始祖任中郎c

B.袁盎直言敢諫,他曾在孝文帝面前對周勃頗有微詞,要文帝堅守君臣禮節,致使周勃很

恨他,但在周勃被無辜下獄時,他又替周勃辯說,為周勃獲釋而出力,兩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為可以說公私兼顧?;鹿仝w同受文帝寵幸,因為他常常妒忌袁盎,袁盎對他

也頭痛。于是找機會當面羞辱了趙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禮儀規矩,只能笑一笑,讓趙同下

車。

D.孝文帝一次帶著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獵,舉行皇家宴會,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

夫人很生氣,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惱怒,起身進入內室。后來經袁盎解釋原因,皇上和慎夫人

原諒了他。

8.翻譯:

(1)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余人載!

(2)及絳侯免相之國,國人上書告以為反,征系清室,宗室諸公莫敢為言,唯袁盎明絳

侯無罪。

(三)

一、古代詩歌閱讀

1.虎丘題壁陳恭尹

第10頁共30頁

虎跡蒼茫霸業沉,古時山色尚陰陰。半樓月影千家笛,萬里天涯一夜砧。

南國干戈征士淚,西風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篋客,乞食吳門秋又深。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相傳內有春秋時吳王闔閭墓。②陳恭尹,清代詩人。其父陳邦彥

為明末嶺南抗清主力,后兵敗殉國,陳恭尹只身逃脫。③吹鹿(chi)客,指伍子胥。春秋時,

伍子胥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逃往吳國,吹鹿乞食。藤,古代一種用竹子制成的樂器。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壁詩是詩人在墻壁上題寫的詩歌,蘇軾《題西林壁》、譚嗣同《獄中題壁》都是題壁

詩。

B.起句寫吳王霸業成空的史實,“古時山色”四字暗含著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頷聯拓展空間,由虎丘而至整個江南,千家笛聲與萬里砧聲相合,虛實相生,意境闊大。

D.頸聯以“征士淚”對“美人心”,將士出生入死,閨中美人卻不知亡國之恨,猶自做著

女紅c

(2)古詩詞中的數字有時并非實指。下列詩句中,與本詩頷聯中數字的表達效果不同的

一頂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B.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C.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D.十丈黃塵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

(3)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2.古詩鑒賞

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蘇軾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旅銃②。

第11頁共30頁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③清。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④。

[注]①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春天,在宋朝激烈的黨爭中,蘇東坡無法在朝廷立足,

請求外調杭州任地方官,詩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領各屬縣。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鋅(zhe

ng):古代樂器,擊之而鳴。③指詩人的友人新城縣令曹端友。④耦(du)耕:指二人并耕。

此處暗引《論語》中孔子向隱者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納的黨禍。本句是說即使無用之才也畏見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

外,也擔心飛來橫禍。

B.“疲馬”一句寫山中行進已久,馬早已疲憊,希望聽到戰場上的號角聲。此句寫出作者

希望為國效力的熱誠。

C.頸聯作者想到茶農因下夠了的細雨而喜悅,在這亂山深處還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

頷聯相比發生了變化.

D.頷聯和頸聯寫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思所感,格律純熟,承轉自如,極為自然地引出尾聯關

于人生旅途的聯想。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二、文言短文斷句練習

1.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之茅為旭削

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喑則縷麻蒿以白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

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F1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2.勃海鮑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甚盛

宣不悅謂妻曰少君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禮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

巾櫛即奉承君子唯命是從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

歸鄉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第12頁共30頁

三、文言文閱讀

袁昂,陳郡陽夏人。年十五,父撲死。昂號慟嘔血,絕而復蘇,更制服,廬于墓次。昂后

與從兄彖同見從叔司徒粲,粲謂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饼R初,起家

王臉鎮軍府功曹史。儉時為京尹,儉于后堂獨引見昂,謂昂曰:“卿必居此?!崩圻w秘書丞,

黃門侍郎。丁內憂去職。服未除而從兄彖卒。昂幼孤,為彖所養,乃制期服。人有怪而問之者?,

昂致書以諭之曰:“爾來三十余年,從兄憐愛之至,無異于己。此恩此愛,畢壤不追。”服闋,

除右軍邵陵王長史。

永元末,義師至京師,州牧郡守皆望風降款,昂獨拒境不受命。高祖手書諭曰根本既傾

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金身退則長守祿位若同惡不俊大軍一臨誅及三族昂

答Eh“食人之祿,而頓忘一口C非惟物議不可,亦恐明公鄱之C”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詣闕,

高咀宥之不問也。天監二年以為后軍臨川王參軍事昂奉啟謝曰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推恩及罪在

臣實大敢乞辭之不許。六年,征為吏部尚書,累表陳讓,徙為左民尚書,兼右仆射。十四年,

馬仙理破魏軍于胸山,詔權假昂節,往勞軍。普通三年,為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給鼓吹,

給親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祿大夫,增親信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時年八十。初,昂臨

終遺疏,不受贈謚,并敕諸子不得立志銘。復曰:“吾釋褐從仕,不期富貴,幸遇殊恩,遂得

仝門戶。以此闔棺,無慚鄉生。"詔謚日穆正公。(節選自《梁書?袁昂傳》)

L下列文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廬于墓次次:旁邊

B.人有怪而問之者怪:感到奇怪

C.高祖宥之不問也宥:責備

D.詔權假昂節權假:暫時代理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

同惡/不浚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B.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同

惡不俊/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第13頁共30頁

C.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

同惡/不慘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D.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

同惡不慘/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監二年/以為后軍臨川王參軍事/昂奉啟謝曰/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

實大/敢乞辭之/不許

B.天監二年/以為后軍臨川王參軍事/昂奉啟謝曰/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

實大敢乞/辭之不許

c.天監二年/以為后軍臨;1|王/參軍事/昂奉啟謝曰/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

實大敢乞/辭之不許

I).天監二年/以為后軍臨川王/參軍事/昂奉啟謝曰/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

實大敢乞辭之/不許

4.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丁內憂”是指遭逢母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謂之“丁優”。

B.吏部,中國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

C.“詔”表示帝王對臣民的命令,表示這種意思的詞語還有制、誥、敕、諭等。

D.謚,是人死之后他人給予死者的一種稱號,有官盜、私謚之分,有褒有貶。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昂事親至情。袁昂因父親離世悲痛欲絕,哀毀過禮,筑廬為父服喪;從兄袁彖又不幸

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撫育之恩,于是為他著期服守喪。

B.袁昂備受期許。堂叔袁粲認為袁昂年幼喪父卻能做到盡心服喪,他日必能獲取功名:王

儉也因此認為,終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為和自己一樣的官員。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節前去犒勞軍隊;他屢受提拔,

仕途亨通,高祖還賜他鼓吹的儀仗,并給予他護衛數十人。

D.袁昂謙卑低調。梁高祖命他參謀軍務,袁昂認為自己是前朝罪臣,學問品行不佳,婉言

謝絕;他臨終時上書表示不愿接受追贈和謚號,告誡諸子不立墓志銘。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食人之祿,而頓忘一旦。非惟物議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第14頁共30頁

(2)吾釋褐從仕,不期富貴,幸遇殊恩,遂得全門戶。以此闔棺,無慚鄉里。

(四)

一、古代詩歌閱讀

1.黑林①吳兆騫②

黑林天險削難平,唐將曾傳此駐兵。形勝萬年雄北極,勛名異代想東征。

廢營秋郁風云氣,大橫霄聞劍戟聲。歷歷山川攻戰地,只今旌甲偃邊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長白山一帶。②吳兆騫(1631-1684),清初詩人,遣戍黑龍

江寧古塔二十三年。

(1)下列對詩歌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聯起句看似實兀,實則氣勢雄渾?!跋麟y平”三字以比喻手法寫出此處地勢險要,堪

稱天險,也為下句蓄勢鋪墊。

B.黑林險峻,而“唐將”卻可駐兵于此,則唐將英武可想而知。此句追懷古人,點出此地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英雄建勛之場。

C.頷聯緊承首聯,角度不同,“形勝”言其地理形勢優越,“萬年”言其歷史之久,“雄

北吸”言其雄峙于北方邊境。

D.“勛名”一句寫前代將領東征高麗之事。詩人借歷史諷刺前人意圖建勛留名、功業傳世

的想法,心中包含了無窮的感喟。E.尾聯馬當年于此山川松林處攻戰廝殺歷歷在目,而如今

這卻只剩偃旗息鼓的寂寂邊城,此聯以景語收束,含蓄深沉。

(2)頸聯被譽為“筆致深折,曲有其妙”(藝術和巧、意蘊精妙),請簡要賞析神巧、

精炒之處。

第15頁共30頁

2.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成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珩R出郊時吸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沛句:南浦,

泛有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以“野望”為題,是詩人跨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動刻畫.

B.首聯上句寫遠景,下句寫近景,遠眺和近看,虛實結合,扣住了詩題中的“望”字,景

象開闊遼遠。

C.頸聯寫自己“遲暮多病”“未報圣朝”,含蓄地批判皇帝昏庸無能,荒淫誤國,抒發自

己求國無門的悲嘆。

D.尾聯詩人“跨馬出郊”“極目”本是要排遣郁悶,卻不料觸動了對國家和個人際遇的種

種感慨。

(2)全詩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6分)

二、文言短文斷句練習

1.景公問晏子曰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

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會故也夫國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內

第16頁共30頁

則蔽善惡于君上外則賣權重于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

2.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日子奇必能治阿共裁皆白首也夫以老

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縻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

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三、文言文閱讀

尹賞字子心,銅鹿楊氏人也。以郡吏察廉為樓煩長。舉茂才,粟邑令。左馮翊薛宣奏賞能

治劇,徙為頻陽令,坐殘賊免。后以御史舉為鄭令。

永始、元延間,上怠于政,貴戚驕恣。而北地大豪浩商等報怨,殺義渠長妻子六人,往來

長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黨與,詔書召捕,久之乃得。長安中奸猾浸多,閭里少年群輩殺吏,

受財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城中薄暮塵起,

票J劫行者,死傷橫道,袍鼓不絕。

賞以三輔高第選守長安令,得壹切便宜從事。賞至,修治長安獄,穿地方深各數丈,致令

辟[注]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為“虎穴”。乃部戶曹掾史,與鄉吏、亭長、里正、父老、伍

人,雜舉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無市籍商販作務,而鮮衣兇服被鎧桿持刀兵者,悉籍記之,得

數百人。賞一朝會長安吏,車數百兩,分行收捕,皆劾以為通行飲食群盜。賞親閱,見I置一,

其余盡以次內虎穴中,百人為輩,覆以大石。

數日壹發視,皆相枕藉死,便輿出,瘞寺門桓東,揭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

發取其尸。親屬號哭,道路皆歐欷。長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生時諒不謹,

枯骨后何葬?”賞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計隨輕黠愿自改者,裁數十百人。皆賞其罪

第17頁共30頁

詭令立功以自贖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為爪牙追捕甚植賞視事數月盜賊止郡國亡命散走各歸其

處不敢窺長安。

江湖電多盜賊以貫為江夏太守捕格江賊及所述吏民基多坐殘嬲免南山群盜起以貫為右輔

都尉迂執金吾督大奸猾三轅吏民甚畏之。數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諸子曰:“丈夫為吏,正

坐殘賊免,追思其功效,則復進用矣。一坐軟弱不勝任免,終身廢棄無有赦時,其羞辱不于貪

污坐臧,慎毋然!”賞四子皆至郡守,長子立為京兆尹,皆尚威嚴,有治辦名。(選自《漢書?酷

吏傳》)[注]令辟:磚塊。

L下列句子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安中奸猾浸多浸:逐漸

B.悉籍記之籍:登記

C.其余盡以次內虎穴中內:放入

D.賞所置皆其魁宿置.:放置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皆費其罪/詭令立功/以自贖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為爪牙追捕/甚精賞視事,數月盜賊

止/郡國亡命散走/各歸其處/不敢窺長安

B.皆貫其罪詭/令立功以自贖/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為爪牙追捕甚精/賞視事數月/盜賊

止郡國/亡命散走/各歸其處/不敢窺長安

C.皆賢其罪詭/令立功/以自贖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為爪牙/追捕洪精/賞視事數月/盜賊

止郡國/亡命散走各歸/其處不敢窺長安

D.皆費其罪/詭令立功以自贖/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為爪牙/追捕甚精/賞視事數月/盜賊

止/郡國亡命散走/各歸其處/不敢窺長安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江湖中多盜賊/以賞為江夏太守/捕格江賊及所誅吏民甚多/坐殘賊免/南山群盜起/以賞

為右輔都尉/遼執金吾/督大奸猾/三輔吏民甚畏之

B.江湖中多盜賊/以賞為江夏太守/捕格江賊/及所誅吏民甚多/坐殘賊免南山/群盜起/以

賞為右輔都尉/遷執金吾/督大奸猾三輔/吏民甚畏之

C.江湖中多盜賊/以賞為江夏/太守捕格江賊/及所誅吏民/甚多坐殘賊免/南山群盜起/以

賞為右輔都尉/遷執金吾/督大奸猾/三輔吏民甚畏之

第18頁共30頁

D.江湖中多盜賊/以賞為江夏太守/捕格江賊及所誅吏民甚多/坐殘賊免南山/群盜起/以賞

為右輔都尉/遷執金吾/督大奸猾三輔/吏民甚畏之

4.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茂才,是漢代的一種察舉常科,由各州郡察舉吏民中有“茂才異等”之士,舉薦給朝廷。

東漢時改為秀才。

B.三輔在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

風)管轄的地區。

C.高第有多種含義,可指科舉中式,或經過考核,成績優秀,也可以指代高材生。在文中

指官吏的考績優等。

D.執金吾,西漢時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位同九卿,擔負京城內的巡察、禁暴、

督奸等任務。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尹賞是鉗鹿楊氏人,經過考核合格而擔任了樓煩長,后來乂擔任過兒個縣的縣令,曾經

因為對罪犯殘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間,長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為非作歹,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尹賞將他們收

捕入獄,全部投入“虎穴”處死。

C.南山一帶盜賊蜂起,尹賞又被起用為右輔都尉,后來調任執金吾,督察非常奸詐狡猾的

人,三輔官吏民眾特別害怕他。

D.尹賞在病危時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經歷告誡兒子們,兒子們聽從父親的話,他們為官崇尚

威嚴,贏得了善于治理的名聲。

6.翻譯:

(1)城中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袍鼓不絕。

(2)一坐軟弱不勝任免,終身廢棄無有赦時,其差辱甚于貪污坐臧,慎毋然!

第19頁共30頁

附:參考答案和解析

(一)

一、古詩鑒賞

1.

(1)D(D項中“王氣”是指王朝的運數:頸聯是說,耳邊響起的《玉樹后庭花》的歌聲,使人想起當

年陳后主沉湎歌舞,荒廢朝政,導致國破身俘。)

(2)①帝都風物猶在、人事不同的變遷之感(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之感)(2分)。首頷聯寓情于景,

詩人大筆勾勒賞心亭風物,寄寓滄桑變遷之感。(亦可分析“空”“壓”“來”“入”等煉字之妙)(1分)

②統治者不以前車為鑒、沉迷亡國之音的憂慮之感。(2分)詩人用典,悲嘆北宋統治者不吸取陳后主

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1分)

2

第20頁共30頁

(1)c(C項尾聯沒有議論)(2)表現軍旅生活的艱辛,感慨邊塞自然條件艱苦。(3分)

表現戰爭的殘酷,縝含了詩人對窮兵默武的戰爭的反對。(3分)(情感2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

二、文言短文斷句練習

1.

(韓)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鄙洗笈?,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

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何

曰:“韓信也?!鄙蠌土R日:“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稳眨骸爸T將易得耳。至于

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p>

譯文: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隊

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

是漢干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附了.來不及護.此事報告漢干,就徑自去追料。有

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睗h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掠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兩天,

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

是追逃跑的人?!澳闳プ坊貋淼氖钦l?”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

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撤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

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

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2.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

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

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日。“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焙箬づR終與權箋曰:“魯

肅忠烈,臨事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日:“卿今者才略非

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日:“陸

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

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譯文:孫吳之所以擁用江東,抗衡于中國,根本是因為孫策、孫權的雄才大略。當時東吳的英杰,如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是當時的(東吳)的所謂社稷心膂,都是能與國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

自古將帥,大都認為自己是賢能之人,害怕有勝過自己的。但是上面這些賢能的人則不是這樣。孫權剛接

執掌政權,魯肅(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瑞止之,而向孫權推薦:“肅才宜佐時,當廠求具比,

第21頁共30頁

以成功業?!焙箬づR終給孫權寫信推薦:“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如果能用他來代替我,我死不后悔!”

肅遂代瑜治軍。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臼:“你現在的才略不再是當年吳下阿蒙(因為呂蒙已學習了大量

的知識)?!彼彀菝赡?,結友而別。呂蒙后來也代替了魯肅執掌軍權。呂蒙在陸口,因有病辭職,權問:

“誰可代你?”蒙日:“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边d遂代蒙。四

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曾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互相推薦引見,而孫

權又能委心聽之,東吳之所以為吳,并非是偶然的。

三、文言文閱讀

1.1)(克:成功)2.D(視事七年,匈奴懷其恩信。征為執金吾,甚見親重。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

秉常領禁兵宿衛左右。除三子為郎。)

3.A(“永平、永元”屬于年號紀年。)

4.B(“并讓他巡杳邊務,他的所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理解有誤,應該是“顯宗……拿邊疆之事詢問

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室上心竟”。“訪”,詢問。)

5.(1)永平年間,(皇帝)征召耿秉到宮中,詢問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對國家有利的謀略,于是耿秉被

皇帝親近寵幸。(2)(耿秉的)長子耿沖繼承爵位。等到賣憲事敗,因為(或“認為”)耿秉是竇氏的同

黨,封地被剝奪。

【參考譯文】

耿秉字伯初,高大雄壯,腰帶八圍。博通書籍,能夠解說《司馬兵法》,尤其喜好將帥用兵謀略。丙

中年的春天,他因為父親的功勛而被任用為郎官,屢次上書談論軍事"他常常認為中原空虛消耗,邊疆不

安定,問題就出在匈奴。用戰爭消滅戰爭,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當時顯宗已經有心北伐,暗中很贊同

他的意見。

永平年間,(皇帝)征召耿乘到宮中,詢問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對國家有利的謀略,于是耿乘被皇帝親

近寵幸。每次公卿集會議事,皇帝常常帶耿秉上殿,拿邊疆之事詢問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永

平十五年,任命耿秉為駙馬都尉。永平十六年,以騎都尉秦彭為耿秉的副手,與奉車都尉竇固等一起討伐

北匈奴。匈奴都已逃走,丁是不戰而還。永平卜七年夏,顯宗派耿秉和竇固集合部隊共萬四T騎兵,再

次出白山攻打車師國,最終平定車師國而返還。

肅宗即位,任命耿秉為征西將軍。派他巡視涼州邊境,慰勞賞賜城堡營寨的羌人、胡人,進軍屯駐酒

泉郡。建初元年,任命耿秉為度遼將軍。耿秉在邊疆任職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義。后耿秉受召任

執金吾,很受皇帝親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視郡國及幸臨宮殿臺觀,耿乘常常率領禁軍護衛于左右?;实廴?/p>

命耿乘的三個兒子做郎官。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為征西將軍,作為車騎將軍竇憲的副手征討北匈奴,大

敗他們?;实鄯夤⒈鼮槊狸柡?,食邑二千戶。耿秉生性勇敢,而且處事簡練,行軍時常常自己披著鎧甲走

第22頁共30頁

在前面,停下來休息時不安營扎寨,但也把哨兵放得遠遠的,明確約法律令,有緊急情況,軍陣馬上列成,

士兵都樂意為之效死。永元二年,耿乘代替桓虞擔任光祿勛。笫二年夏天耿乘去世,時年五十多歲?;实?/p>

賜給朱棺、玉衣,命將作大匠為其挖墓,給予奏軍樂的待遇,王營騎兵三百多人送葬。謚號桓侯。匈奴人

聽說耿秉去世,舉國痛哭,有人甚至割臉流血(以表達悲痛)。(耿秉的)長子耿沖繼承爵位。等到竇憲

事敗,因為)耿秉是竇氏的同黨,封地被剝奪。耿沖官做到漢陽太守。耿秉的曾孫耿紀,年輕時有美名,

被公府征召,曹操很敬重他,認為他與眾不同,逐漸升遷為少府。耿紀認為曹操將要篡漢,建安二十三年,

他與太醫令吉平?、丞相司直韋晃密謀起兵誅殺曹操,沒有成功,被夷滅三族。當時官宦豪門因耿紀遭遇禍

事被滅族的很多。

(二)

一、古詩閱讀:

1.

(1)c(C“雖言”句運用莊周夢蝶的典故;“雖言”、“定自”兩個虛詞卻是重點,雖然夢為蝴蝶、

忘懷自身,就可以擺脫時刻相隨的愁思;無奈自己絕對不是那個可以齊物我、一是非、在輕飄飄的達觀世

界中自適其志的莊周。通過反用典故;表明“愁”之無可消釋。)

(2)①本詩中的“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是說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彈琴讀書。幽幽琴聲響遍屋里,

訴說著無邊無際的愁,滿床書卷潮遍,愁思難解。通過“琴”“書”等意象抒發了無法解脫的深廣復雜的

愁苦、憂思之情。(3分)

②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樂琴書以消憂”是說彈琴讀書能獲得快樂而消除憂愁,通過“琴”

“書”等意象抒發了擺脫憂愁纏繞的官場生活,回歸田園的快樂之情。(3分)

2.

(1)B(“余生”既指虎口余生,又指年紀老邁,時日無多。是老人自指。)

(2)①交代了老人因安史之亂而導致產業蕩然無存,沒有生活依靠,“親知”戰死,自己孤苦無依,

有歸心而無處可歸的悲慘現實。②表達了對老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對罪惡的戰爭的批判,對和平、安定

生活的企盼。

二、文言短文斷句練習

1.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

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v夫子傲爵祿,吾庸

第23頁共30頁

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

靡有不至。

譯文:齊桓公召見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沒被允許見面。跟隨的人說:“有萬量馬車的國君,召見平

民百姓,i天去三次都沒被允許見面,也該停止了?!饼R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讀書人輕視有權有錢的

人,所以一定輕視他的國君;他的國君(如果)輕視其他國君,也輕視他的臣民。即使稷輕視有權有錢的

人,我又怎么敢輕視其他國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終于允許見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說:“桓公尚且放

下架子對待平民百姓,何況我們這些國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前往的。

2.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

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

孔子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

人才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鄙w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加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

情,在審其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譯文: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后補充缺點,那么天

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么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

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

子貢問孔子:“一個鄉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么辦?”孔子說:“不能肯定?!薄耙粋€鄉村的人都討厭,那

該怎么辦?”“不能肯定”不如仝鄉人中的善者喜歡他,不善者厭惡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行事必定不

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真調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么小人之道就會廢止,

聽小人的話那么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三、

l.B2.D3.D4.C5.B6.A7.D

譯文:

袁盎是楚國人,宇絲。他的父親原先聚眾為盜賊,后來搬遷定居在安陵。高后當政之時,袁盎曾經做

過呂祿的家臣。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長袁噲保舉他做了中郎。絳侯(周勃)擔任丞相,退朝之

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噬洗远Y,對他非常恭敬,常常親自送他。袁盎進諫說:陛下認為丞相

是什么樣的人?皇上說:他是國家的重臣。袁盎說:絳侯是通常所說的功臣,并不是國家的重臣。國家的

重臣應該是與主上共治國事,存亡與共。當年呂后當政的時候,呂氏諸人掌權,擅自專權稱王,以致劉家

的天下就像絲帶一樣,幾乎快要斷絕。在這個時候,絳侯當太尉,掌握兵權,卻不能匡正朝綱。呂后逝世。

大臣們一起共同反對呂氏諸人,太尉掌握兵權,又恰好遇到那個成功的機會,所以他是通常所說的功臣,

第24頁共30頁

而不是國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對皇上表現出驕傲的神色,而陛下卻謙虛退讓,臣下與主上都違背了禮節,

我私下認為陛下這樣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時候,皇上逐漸威嚴起來,水相也逐漸敬畏起來。過了不久,

絳侯(周勃)怨恨袁盎說:我與你的兄長(袁噲)有交情,現在你小子卻在朝廷上誹謗我(或說我壞話)!袁盎

也不向他謝罪(或也不理睬他)。等到絳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職位,封國中有人上書朝廷,告發他謀反,于是

絳侯被召進京,囚禁在監獄中?;适易谟H以及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說話,只有袁盎出來證明絳侯無罪。絳

侯得以被釋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絳侯丁是與袁盎傾心結交。

袁盎常常稱引些有關大局的道理,說得糠慨激昂?;鹿仝w同屢屢受到皇上的寵幸,常常妒忌袁盎,袁

盎為此感到憂慮。袁盎的侄兒袁種擔任常侍騎,手持符節護衛在皇帝左右。袁種勸說袁盎說:你和他相斗,

應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毀謗的話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趙同陪同乘車,袁盎伏在車前,說:我聽說

與天子共乘高大車輿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漢王朝雖然缺乏人才,陛下為什么單單要和宦官同

坐一輛車呢!于是皇上大笑,讓趙同下車。趙同流著眼淚下了車。

皇上駕臨上林苑,竇室后、恒夫人跟從。她們在宮中的時候,常常同席而坐。這次,等到就麻的時候.

郎署長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勾,不肯就座?;噬弦矂恿伺?,站起身來,

I可到宮禁中。袁盎就上前勸說道:我聽說尊貴和期下有次序,那樣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經確定

了皇后,慎夫人只不過是個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這樣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別了。再說陛下寵

愛她,就重賞她。陛下寵幸慎夫人之舉,其實恰好成了禍害她的根由。陛下難道沒有聽說過人彘之禍嗎?皇

上這才高興,召來慎夫人,把袁盎的話告訴了她。慎夫人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為多次直言

勸諫,不能長久地留在朝廷,被調任隴西都尉"袁盎的兒子袁嬰,娶了堂邑公主,被封為堂邑侯.

(三)

一、古代詩歌閱讀

1.

(1)D("西風刀剪美人心”應是閨中女子思念征夫的形象。)(2)C(是實指,其他都是虛指)

(3)①尾聯用典,以伍了胃白比,寫自己身負國難家仇,含蓄表達了反清復明的大志。(3分)

②“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見瑟瑟秋風、森森寒氣,詩人于時局艱難之時,又覺前途迷茫。(3分)

2.

(1)B【解析】B此句意為作者對政治斗爭、官場角逐感到王倦,就像那久在沙場沖鋒陷陣的戰馬,早

已疲憊不堪,很想聽到鳴金收兵的休息訊號。

(2)①首聯寫悠閑的生活,表達對日前悠然生活的滿足。②頷聯“散材”和“疲馬”都是自況,蘇東

坡在朝廷激烈的黨爭中無法立足,自請外調,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③頸聯和尾聯作者寫山間美景:,

第25頁共30頁

向田園中的農夫問路,同時暗用了《論語》中孔子向隱者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以此表達自己歸隱的情

感。

二、文言短文斷句練習

1.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

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日:“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

行尸走肉耳!”

譯文: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

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庇袝r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

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吹梅闲囊猓瑢懺谒囊路?,來記住這件事。

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再歡他的勤學,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話不看??焖罆r告

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p>

2.

勃海鮑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嘗就少君父學,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裝送資賄甚盛。

宣不悅,謂妻曰:“少君生富驕,習美飾,而吾實貧賤,不敢當禮?!逼拊唬骸按笕艘韵壬薜率丶s,故

使賤妾侍執巾櫛。即奉承君子,唯命是從。"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

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拜姑禮中,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譯文: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跟隨少君的父親學習,少君的父親為他的

清貧刻苦而驚奇,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陪送得非常豐厚,鮑宣不高興,就對妻子說:

“你生在富貴人家,習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裝飾,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