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調研八年級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共25分,每題1分。)1.“堯有子九人,不以其子為后,見舜之賢也,而欲以為后。”這反映當時的推舉標準是()A.舉賢禪讓 B.傳子世襲 C.征戰功績D.部落勢力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是這樣描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興起于黃河流域北部,那時,中國人已經學會織造絲帛,發明了他們獨特的文字系統,掌握了制造美觀的陶器和青銅器的技術…依材料推斷,作者認為的中國“第一個王朝”應是()A.東周 B.商朝 C.西周 D.夏朝3.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一書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其中“中國之教”和“中國之政”分別指的是()A.儒家思想和中央集權制 B.佛教和郡縣制C儒家思想和分封制 D.道家思想和皇帝制4.公元前209年夏,秦朝爆發了農民起義,在時間的表述方法上還可以寫作()A.公元前2世紀早期 B.公元前2世紀末期C.公元前3世紀早期 D.公元前3世紀末期5.他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輕騎深入大漠,轉戰六日,消滅匈奴兵數千人。由于戰功赫赫,在他24歲英年早逝后,漢武帝下令將他的墳墓修成祁連山形,以示紀念。他是()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衛青6.如表為一學生整理的某一歷史時期治國現政主要舉措。這一時期史稱()①任用姚崇,宋璟為相②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③發展經濟,改革稅制④注重文教,編修經籍貞觀之治 B.斗茶唱戲 C.開元盛世 D.康悅盛世7.習主席在2023年5月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上指出,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見證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兩千多年的深厚友誼。下列史實能住證這一觀點的是()A.玄奘西行B.文成公主入藏 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8.“省”的本意為官禁,后來成為中央行政機構的名稱。元朝以后,“省”漸漸成為地方一級行政機構。“省”的變化反映了()A.皇權與相權的矛盾B.中央加強對地方控制 C.地方割據威脅中央 D.中央與地方施政脫節9.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古代名人資料卡。據此判斷,卡片中的人物是()姓名:朝代:明朝主要事跡:抗倭名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A.岳飛 B.文天祥 C.戚繼光 D.鄭成功10.歷史評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史實與評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史實評論()A.司馬光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 B.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C.宋應星編寫《天工開物》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 、D.道光年間“皮黃戲”形成脫離廣大民眾和現實生活,清朝中期逐漸走向衰落11.陳旭麓認為:“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后的一逞。對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材料中的“界碑”是指()A.自然經濟徹底解體B.人民禁煙斗爭勝利C.中國現代化的開始 D.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2.1871年,鄭觀應說:“今長江二千數百里有奇,洋船往來,實獲厚利,喧賓奪主,殊抱杞憂。”這種現象最早出現在()《虎門條約》簽訂后B.《天津條約》簽訂后C.《北京條約》簽訂后D.《望廈條約》簽訂后13.“推動了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激化了中國的社會矛盾,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B.太平天國運動反對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的賣國行為C.太平天國運動以反對外國侵略為主D.鴉片戰爭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源14.1861年,法國巴特勒上尉寫信給雨果,要求雨果歌頌他們。他認為,“這次遠征行動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同之榮耀”。而雨果卻認為“這是兩個強盜,一個在洗劫財物,另一個在放火”。巴特勒和雨果都是在評論()A.三元里人民抗英運動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C.沙俄割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D.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15.“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海軍名將鄧世昌的英雄事跡是()A.收復新疆,維護國家統一 B.領導虎門銷煙C.在黃海大戰中英勇殺敵,壯烈殉國 D.舍身堵搶眼16.“事實上,外國公使住在一片中國人不能進入地方,成為中國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此能“任意斥責一切對待外國人不稱職的中國官吏”。與之相關的是()A.《馬關條約》B.《北京條約》C.《辛丑條約》 D.《璦琿條約》17.某同學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相關內容后,繪制了一幅以慈禧太后為主角的漫畫(旗中文字: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該漫畫的寓意是()清政府已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B.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清政府堅定支持義和團反帝愛國斗爭18.歷史圖示是對歷史進程直觀而簡明的表述。下面的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社會的危機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D.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9.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素養之一。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火燒圓明園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20.“甲午戰爭,我們被日本一舉打敗,這個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國的士大夫,以高級官僚和士大夫為代表的中國社會精英階層一邊在應付來自外來的挑戰,另一邊也逐漸緩慢地開始反思。”19世紀末,這種“反思”演化成的,實際行動是()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 C.廣州起義D.新文化運動21.某同學在搜集和整理“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材料時,找到一部被評價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律文獻,這部法律文獻應是()A.《中華民國約法》 B.《資政新篇》C.《天朝田畝制度》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2.它是“近代由中國資產階級單獨領導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運動,從云南開始的戰爭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續陰謀,恢復了共和制”。材料評價的是()A.二次革命 B.護國戰爭 C.廣西起義D.黃花崗起義23.北洋軍閥時期,老百姓門口的對聯由“民國萬歲,天下太平”改為“民國萬稅,天下太貧”,當時的中國政治腐敗、社會黑暗。這與當時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關()A.貪官橫行 B.軍閥混戰 C.徭役繁多D.割地賠款24.學者陳旭麓認為:“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它是一條分界線。”作者認為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主要理由是()A.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B.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C.辛亥革命實現了社會移風易俗D.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25.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我們要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努力學習、奮斗。為更好了解當時的歷史,我們應該選擇第一手史料進行學習,下列屬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圓明園遺址B.《李鴻章傳》C電影《甲午風云》 D.電視劇《太平天國》二、材料題(共25分,26題8分,27題7分,28題10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我們雖拼命抵抗終歸失敗,那是自然的,逃不脫的。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求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據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材料三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學對近代中國某一歷史事件的描述工業文明外力沖擊下社會矛盾的產物農民階層的救亡圖存運動以基督教文明與中華本土文明相融合為特點以反清革命為斗爭目的在上海遭遇華爾的洋槍隊(1)觀察《鴉片戰爭形勢圖》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指出兩次鴉片戰爭侵略軍入侵路線的特點,及中國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位置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關系。(3分)(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拼命抵抗”的一則史實。并從世界歷史發展潮流的角度分析“失敗的理由”。(2分)(3)材料一中的“因基督教文明與中華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創立的哪一組織開始發展反清力量?“農民階層的救亡圖存運動”是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并指出其失敗的根本原因?(3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次界碑。……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的最后一壁。——摘自《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梁啟超說:“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摘自《復興之路》第一章《山河祭》材料三1902年,在北京郊區的一個農家院落內,一位祖藉香港島,1880年移居臺灣,1897年又移居北京東交民巷,一年前被驅逐到此的歷盡苦難的75歲老人,在給兒孫講述自己60年來的經歷。老人說自己這60年來的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經歷。——摘自《陶豆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英國發動“戰爭”的借口是什么?說明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理由?(2分)(2)根據材料二,“割臺灣,償二百兆”發生在那次戰爭后?列舉這場戰爭中犧牲的一位民族英雄?(2分)(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老人被驅逐出東交民巷”依據什么條約?這一條約中哪一點內容表明“清政府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并說一說其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3分)28.“中國夢”是中國人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之夢。近代以來,輩輩仁人志士,為追求“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幾多教訓,幾多啟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中體西用】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1)材料一反映了李鴻章為達到“自強”的目的提出了什么主張?李鴻章等人,在這場學習西方的運動中先后提出了什么口號?(3分)【立憲之夢】材料二梁啟超認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夢喚醒,始自甲午戰敗”。有人認為戊戌變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憲的目標和理想,在經濟上,它要推動民族工商業的發展。(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戰敗極大地喚醒了中國人,梁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