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1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2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3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4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課件-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課程標準: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層級管理的變化;認識自秦朝起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演變脈絡。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1、夏(約前2070—前1600):世襲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漸形成。2、商(前1600--前1046):內外服制3、西周(約前1046—前771):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思考: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和作用。自主學習何為“先秦”?“三代”?知識探究

芒芒禹跡,畫為九州。——摘自《左傳》襄公四年夏有亂政而作《禹刑》。——摘自《左傳》昭公六年夏后氏百官。——摘自《禮記·明堂位》依據上述材料,回答為什么說夏朝建立了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出現奴隸制國家機器(軍隊、刑法、監獄、城墻),是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標志著文明的開始。內外服制知識探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用神權強化王權

在夏商時代的方國、部落聯盟里,附屬國和夏商王朝之間基本上處于平等的聯合狀態。附屬國是對舊有的方國氏族原地認定,并把它們納入商王朝的統治之下。這些附屬國它們有自己的國君、官吏、疆域。

——摘自晁福林《夏商西周社會史》商朝的附屬國是如何產生的?商王朝和附屬國是什么關系?

分封對象:宗室,功臣,姻親,先代貴族、古國、殷商降族

分封地區: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

諸侯義務:政治上:聽命天子,朝覲述職軍事上: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經濟上:交納貢賦

諸侯權利:世襲領有封土,在封土內再分封,高度自主的行政權力(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1)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和評價評價:(1)積極性: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擴大了疆域;密切了同周邊民族的關系;推動了西周經濟開發與社會的發展。(2)消極性:諸侯擁有較大的獨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知識小結思考:內外服制度和分封制的異同內外服制度分封制與王室關系王室與附屬國是同盟關系,是形式上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但未必有血緣關系諸侯國的主體都與王室有血緣關系,(即使無血緣關系也一般通過聯姻與王室形成甥舅關系,作為血緣宗法關系的補充),形成政治隸屬關系地方居民組成附屬國內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緣聯系多數封國內血緣關系被打破對地方控制力不同對地方控制力相對較弱,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諸侯國對周天子的義務更加明確,對同姓諸侯的分封到達邊疆要地,周王室的有效管轄范圍擴大,形成“天下共主”地位二者關系目的都是為鞏固王朝的統治,商王、周王對各國的控制并不嚴密,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展。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圖(2)宗法制目的:鞏固統治秩序,解決貴族內部矛盾。特點: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既是家族血緣關系,又是政治隸屬關系,國與家結合;大宗與小宗既具有相對性;與分封制緊密結合,形成森嚴的社會等級。作用:積極: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利于強化王權,形成家國同構,鞏固統治秩序。消極:易形成特權思想和等級觀念;不利于選賢任能;形成男尊女卑概念;過于重視人情,不利于法治觀念。?厲王虐,國人謗王。——《國語·周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上》?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左傳·襄公十四年》上述材料體現了原始民主傳統的哪些作用?君主的權力受到制約;國人通過輿論影響朝政。(1)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為核心,通過血緣關系確立家族統治,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具有家國一體的特色。(2)君主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原始民主遺存對君主權力有制約作用。(3)最高統治者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4)神權和王權合二為一,貴族政治,并且等級森嚴,穩定延續……4、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國寶重器——盂克雙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海內三寶”——毛、盂、克拓展:為何不含后母戊鼎?大盂鼎的千古傳奇

◆西周早期周王冊命大臣盂;

1849出土于陜西寶雞(青銅器之鄉);◆清末左宗棠獲得,后送給恩人潘祖蔭,擁有雙鼎,當時一大新聞;

◆兩江總督端方覬覦,未果;

◆民國初期,美籍人欲重金求購,遭拒;

30年代國民政府當局陰謀獲取,未成;

◆抗戰時期復埋地下,日本人反復搜查、掘地三尺,未得;

1951年潘氏后人獻給國家,1952年入藏上海博物館,后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思考:三鼎屬于什么史料?有哪些方面的價值?史學價值、文物價值、書法價值、藝術價值、思想價值、工藝價值、、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確立春秋戰國時期(BC770-BC221),西周貴族等級分封制開始解體。

②各國政治都進行了重大改革,封建政治體制開始產生。③秦統一結束了長期混亂局面。1、背景2、內容: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度(中央):③郡縣制(地方):④文書行政:自主學習知識海洋特點:以皇權為中心,國與家同治,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參政方式:三公九卿以“廷議”的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供皇帝裁決。“廷議”可以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但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皇帝手中。比較異同官吏任免財賦收入軍隊指揮郡縣制分封制皇帝任免\有任期周王分封\世襲憑借才能憑借血緣收歸中央諸侯自用少量上貢皇帝指揮諸侯指揮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本質:奴隸制——封建制秦朝文書材料一:有事請殹(也),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

——《睡虎地秦墓竹簡?內史雜》材料二: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脣(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論之。——《睡虎地秦墓竹簡?行書律》材料三:“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

——東漢王充在《論衡》概況:各級官僚機構以文書行政,建立了以郵驛為中心的文書傳遞系統,秦朝文書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閱大量文書。影響:(1)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2)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3)為漢承秦制提供條件,具有較高史料價值。朝代中樞權力地方制度演變趨勢秦西漢東漢隋唐宋元明清

皇權與相權: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中央與地方: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日益強化,中央集權不斷加強。三公九卿制尚書臺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書省

廢丞相設內閣設軍機處中外朝郡縣郡國并行州郡縣道州縣路州(府)縣省、路、府、州、縣承宣布政使司府縣省道府縣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古代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

秦三公九卿漢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二府三司制

元中書一省清設軍機處思考:請結合以上內容歸納出強化皇權專制的兩種方式?明廢丞相設內閣1、起用身邊的親信近臣,形成決策核心(西漢中外朝、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2、獨相變群相,分割相權(隋唐三省六部、宋代二府三司)知識小結

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漢書》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漢代十三州示意圖

西漢末到東漢,刺史改稱“州牧”,級別提高,在地方不僅有行政權,還有領兵權,這就形成內輕外重、干弱枝強的局面。東漢晚期,監察區“州”變為一級行政機構,形成州、郡、縣三級制。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也是兩宋否定唐后期藩鎮分權的繼續……元行省制所體現的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主輔結合,明顯優于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單純的地方分權。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思考: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元朝行省制度有何意義?(1)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促進民族融合,使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強;(2)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為我國明后的行政劃分奠定了初步基礎。拓展:指出清朝設立哪八大總督?八大總督:直隸、陜甘、四川、云貴、兩廣、湖廣、兩江、閩浙。

(山東、山西、河南三省只設巡撫)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歷史地圖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信息。【課堂探究】思考:比較圖9、圖10,提取兩項有關漢唐間歷史變遷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示例一:信息:漢代的州集中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體平衡。

說明:漢唐間南方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示例二:信息:漢代州名與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說明:唐代“道”的劃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勢。示例三:信息:漢代北方地區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區的道更密集;唐代北方地區的道比漢代北方地區的州少。

說明:中央集權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減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區域,減少了行政支出,緩解經濟負擔。示例四:信息:吐蕃、南詔不見于漢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