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第2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練習含解析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第2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練習含解析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第2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練習含解析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第2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練習含解析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第2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練習含解析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第2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建議用時:40分鐘)[合格過關練]地球有悠久的過去,還有漫長的將來。生物的出現和進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類的歷史更是短暫的一瞬。據此回答1~3題。1.魚類出現在()A.元古代 B.古生代早期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2.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是()A.古生代地層 B.元古代地層C.中生代地層 D.新生代地層3.和恐龍同時代滅亡的生物物種是()A.原始魚類B.古老的兩棲類C.海洋中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種類D.蕨類植物1.B2.A3.C[第1題,古生代早期,魚類出現;古生代中期,魚類旺盛;到了古生代后期,魚類漸漸演化為兩棲類。第2題,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葉蟲是古生代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古生代末期滅亡,故只有古生代地層中含有三葉蟲化石。第3題,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亡時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龍和海洋中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種類滅亡。]距今4000萬年前,茂密的雨林從赤道始終延長到今日中國的內蒙古地區。在小行星撞擊2500萬年后,地球陸地上再次出現各種巨獸。讀距今4000萬年前地球景觀復原圖,回答4~5題。4.圖示動物屬于()A.無脊椎動物 B.爬行動物C.兩棲類動物 D.哺乳動物5.與現在的氣候相比,距今4000萬年前的內蒙古高原()A.氣溫高、降水少 B.氣溫低、降水多C.氣溫高、降水多 D.氣溫低、降水少4.D5.C[第4題,6500萬年前至今為新生代,哺乳動物快速發展。第5題,由題干信息“茂密的雨林從赤道始終延長到今日中國的內蒙古地區”可知,4000萬年前的內蒙古高原氣候暖和潮濕。]在大慶石油科技館生物進化展區,有一段專題片循環放映:在一片風景秀麗的浩瀚湖區,魚蝦成群,水龜出沒,天空中時常有鳥兒和翼龍滑翔而過。湖岸上,銀杏、松柏等高大喬木形成大片森林,體長十幾米的蜥腳類恐龍正昂起長長的頸項,漫不經心地吞食高處的樹葉,一只體長1米左右、身披絨毛、前肢很短而后肢很長的獸腳類恐龍正疾奔追逐一只舍命逃跑的蜥蜴,突然一聲巨響,大氣中塵土充滿,不見天地,待塵埃漸去,已不見恐龍……據此回答6~7題。6.專題片描述的地質年頭是()A.前寒武紀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7.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亡時期是()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6.C7.D[第6題,因為恐龍是中生代最繁盛的動物,故專題片描述的地質年頭是中生代。第7題,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亡時期。在古生代末期,發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種滅亡事務,地球上95%的生物滅亡。在中生代末期,也發生了物種大滅亡事務,地球上大批生物滅亡,其中包括恐龍。]2015年初,美國科學家宣布發覺了3億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動物祖先的化石,命名為Eocaseamartinis,科學家認為這一類肉食動物最終進化成為現代的哺乳動物。下圖為科學家依據化石復原的這一古老生物示意圖。據此回答8~9題。8.對材料中的信息推斷合理的是()A.生物的進化與環境無關B.生物進化是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C.圖示時期地球上出現了哺乳動物D.生物不僅可以適應環境,也能主動改造環境9.圖示時期滅亡的代表性生物是()A.恐龍 B.爬行類C.被子植物 D.三葉蟲8.B9.D[第8題,生物的進化與環境有關,A錯;生物進化是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B對;圖示時期地球上出現的是食肉動物的祖先,沒有出現哺乳動物,C錯;生物進化論認為適者生存,生物可以適應環境,但不能主動改造環境,只有人類才能主動改造環境,D錯。第9題,圖示時期是古生代末期,滅亡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無脊椎動物三葉蟲,D對;恐龍是在中生代末期滅亡,A錯;爬行類活躍在中生代,沒有滅亡,B錯;被子植物出現在新生代,C錯。]10.按地球演化過程,下列四幅圖出現的先后依次最可能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B[讀圖可知,③圖為海洋環境,出現了三葉蟲,為寒武紀;①圖中有恐龍,為中生代;②圖中為猛犸象,出現在新生代;④圖中為兩棲動物,古生代泥盆紀中晚期出現。四幅圖的先后依次為③④①②。]11.通過地質年頭表了解地球的演化歷史。將以下選項分別填入圖中的文字空白處,以完成關于不同地質年頭的地球環境和生命現象的描述。a.藍綠藻b.無脊椎動物c.蕨類d.氧氣e.盤古大陸f.爬行動物g.兩棲動物h.哺乳動物[解析]結合地質年頭表和題目中信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①a②d③e④bgc⑥f⑧h[素養培優練]讀地質時期(局部)全球氣溫、降水量改變示意圖,完成12~13題。12.恐龍繁盛時期全球氣候特征是()A.總體比較寒冷 B.總體比較潮濕C.冷暖干濕交替 D.暖和干旱明顯13.在圖示甲時期()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陸冰川覆蓋面積廣C.海平面高于現代 D.傳統農作物頻頻歉收12.D13.B[第12題,恐龍繁盛時期是中生代,圖示中生代全球氣溫較高,全球降水較少,即全球暖和干旱明顯。選項D正確。第13題,圖示甲時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時期蕨類植物繁盛;圖示該時段溫度較低,降水較多,可能大陸冰川覆蓋面積廣;溫度低,海平面較低;這時期人類還沒有出現。選項B正確。]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完成14~15題。14.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15.依據圖中化石,動物在這一時期的演化過程是()A.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脊椎動物B.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D.爬行動物—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14.A15.B[第14題,三葉蟲是古生代的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原始魚類和古老的兩棲類也是古生代生物,所以屬于古生代地層是含三葉蟲和原始魚類化石的地層。第15題,從動物進化過程來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古生代中期,出現了脊椎動物——魚形動物;中生代,爬行動物盛行。]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陜西某礦區,工人們發覺礦燈照射下,夾在頁巖地層中的煤層烏黑發亮,細致分辨,還能看出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樹干。材料二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在其形成進程中,三葉蟲的一部分形成化石,這一部分化石頭鞍彎曲如弓,兩弓刺大于身一倍,兩弓如翼而融為一體,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稱它為“飛上天石”。(1)陜西某礦區的煤層形成于哪個地質年頭?推想該煤層形成時的古地理環境。(2)在燕子石形成過程中,地球表層的發展主要有哪些過程?三葉蟲是何時在地球上滅亡的。[解析]第(1)題,蘇鐵是現存于地球上最原始的裸子植物,距今約2億多年,在中生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