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2單元教案_第1頁
2021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2單元教案_第2頁
2021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2單元教案_第3頁
2021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2單元教案_第4頁
2021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2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

單元教學初探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金秋時節”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

首》《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四篇課文組成。

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與美麗;培養學生

觀察和想象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秋天的情感。

2.本單元重點:

(1)利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本單元的四篇課文,語言非常優美、

生動,有些詞語對于大家來說比較陌生,特別是《古詩三首》的字詞比較難理解。

學會用查字典、借助注釋、聯系,下文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就顯得非常重要。

教學時,給足時間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法理解詞語。

(2)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每篇課文中作者在描寫自然景物時

都運用了想象,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教學中要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在學

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用聲音和光影

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去感受和體會,并學會在今后的習作中

嘗試運用想象的手法。

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

4.古詩三首本課描寫了秋天的1.利用聲像資源把學生帶入

美麗風景,重點是朗讀情境,進而激發學生聯想和

和理解古詩,領略秋大想象。

的美好風光,體會古詩32.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借助注

包含的情感。釋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

5.鋪滿金色巴本課作者記敘了1.通過分圻關鍵詞、重點句,

掌的水泥道“我”在鋪滿金色巴掌感受體會作者情懷。

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22.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

緒。重點是感受作者熱作者感知情懷,體驗生活的

愛自然的情懷,體會作樂趣,珍視貼近自然的童心。

者奇異的想象和獨特的

感受。

6.秋天的雨本課從幾個方面介L分析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

紹了秋天的雨,重點是2.借助圖片、音樂引導學生感

理解體會秋雨的美好,2受秋雨的美好。

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

之情。

7.*聽聽,秋的本課是一首現代11.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

聲音__________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天景象的美好。

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2.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

語言,贊美了秋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

文,創作小詩。

習作本次習作主題是分析例文,總結日記格式,

《寫日記》,引導學生學1再練習寫一寫。

習寫日記的格式和內容

及好處。重點是了解日

記的格式,學會寫日記。

語文園地本次園地主要內容L指導學生用合作和探究法

是交流學習用不同的方來學習理解詞語。

法理解詞語,并學會運12.用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積

用;理解、積累四季特累成語。

別是秋天的成語;注意

正確的寫字方法。重點

是掌握理解詞語的方

法,積累成語。

第二單元導讀

【單元導教】

本單元以“金秋時節”為主題,編排了《山行》《增劉景文》《夜書所見》三

首古詩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三篇課文,

它們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秋天的別樣風景。語文要素指向明確,一是“運用多種方

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二是“學習寫日記。”教學本單元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

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選擇合適的方法,并逐步做到遷移運用。日記是三年級習

作起步練習的重要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寫日記的

好處,了解曰記的基本格式,注意激發學生寫曰記的信心,使其逐步養成寫日記

的習慣。

古詩三首—借助注釋,大致理解詩句

~~V的意思。學

鋪滿金色巴掌方

㈡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

的水泥道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

多留心觀察,仿照課文或

懂秋天的雨㈡

“閱讀鏈接”寫自己看到用

的景物。方

聽聽,秋天的㈡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

詞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交流平臺o梳理理解難懂詞語的方

法。

寫出形容四季的詞語;說

地詞句段運用

出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

活了解寫日記的好處

文㈡了解日記可寫的內容、格

,習作:寫日記

生式

。學習寫日記的基本格式

總結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字詞句:1.認識35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會寫39個字,會寫29個詞

語。記錄生活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并結合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理解——

懂詞語的方法。

3.積累“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等9個與秋天有關的詞語,摘抄課文國自

己喜歡的句子。

4.能寫出形容四季的詞語。

閱讀:L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背誦《古詩三首》和指定的課文段落,默

寫《山行》。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能通過讀課文,展開想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秋天的活力。

表達:1.能與同學交流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

2.能和同學交流形容四季的詞語。

3.能留心觀察生活,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二寫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4.能在讀懂課文內容基礎上,說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5.能借助例文并結合生活經驗,了解寫日記的好處、日記可寫的內容及日

記的基本格式,并能用曰記記錄自己的生活。

4古詩三首

【課前解析】

本課三首古詩從不同角度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初讀

了解古詩大致內容,能說出三首古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引導學生借助注

釋和插圖、聯系生活細讀,想象畫面,大致理解詩句意思;背誦積累古詩。

關注文本:本課由三首古詩組成,描繪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山行》前兩句

寫詩人看到的山中景致,后兩句寫詩人停車欣賞的原因,并從中悟得了“霜葉紅

于二月花”富有理趣的警句。《贈劉景文》中的詩句將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躍然

紙上,用“橙黃橘綠”寫出了秋天的豐收景象,顯露勃勃生機,給了好友劉景文

以勉勵,揭示了贈詩的目的。《夜書所見》以景襯情,動靜結合,運用對比手法

表達詩人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

關注寫作背景:《贈劉景文》是蘇軾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

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景文時,劉景文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

劉景文才得到小小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慨劉景文人生

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

關注生字:本課需要書寫的生字兩個半包圍結構,四個上下結構,七個左右

結構,可以根據字的結構進行歸類學習,從整體上把握書寫規律。引導學生書空,

并注意觀察,指導學生把握部件的位置與比例,把字寫緊湊。

關注句子:在學習理解難懂的詞語的方法時,可以結合課后練習第三題所列

舉的詩句引導學生運用借助注釋進行理解體會。如“坐”的注釋是“因為”,大

致了解這句詩的意思: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經。“橙黃橘綠”可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其指的正是秋天。

【教學目標】

1.認識“徑、斜”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二會寫“寒、徑”等13

個字。

2.能讀出詩句的節奏和語調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山

行》。

3.能借助注釋和插圖,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

4.能從古詩中的景象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

5.感受作者的心情,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逐步產生學習古

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借助插圖,展開想象,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

能通過詩歌傳遞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教學策略】

識記生字環節可以在初讀古詩時引導學生集中自主識字,對多音字“挑”的

讀音可以放到語境中,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要求會寫的字和易錯字,老師要做重

點指導。古詩朗讀要抑揚頓挫,才能體會古詩的真正意境。先聽教師范讀,然后

學生輕聲跟讀,了解停頓、詩中感情等,從而掌握好朗讀停頓的要領。這種循序

漸進的方法,既可以逐步學習朗讀方法,增強朗讀的節奏感和聲音美,并留有思

考回味的時間,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感悟。這三首古詩都是描寫秋天的,在誦讀中

應注重想象畫面,加深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徑、斜”等10個生字,會寫“寒、徑”等8個字。

2.能讀出詩句的節奏和語調的變化,并有感情地朗讀《山行》、《增劉景文》。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景象,進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喜

愛之情。

4.背誦《山行》、《增劉景文》,并默寫《山行》。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讀題解題

1.教師新課導入:同學們,秋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你覺得秋天是個怎

樣的季節?

2.學生交流。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忙碌的季節、秋高氣爽的季

節等。

3.教師揭題:今天,我們將要一起來學習與秋天有關的三首古詩。

課件出示1:

4.講述故事。

課件出示2:

5.出示詩題。

指名讀,齊讀。(板書:山行)

課件出示3:

6.走進古詩和作者。

教師過渡: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絕句是古詩的一種體裁,

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五言絕句。杜牧,

字牧之。他的詩在晚唐成就頗高,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課件出示4: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引導他們暢所欲言,說說對秋天的印象,

創設與古詩相符的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學生閱讀詩句創設良好氛圍。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作者,引出學習內容,生動

有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學習古詩,掌握方法

1.通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古詩多讀幾遍。

提醒學生初讀時應注意的事項。

課件出示5:

2.學習生字詞。

教師過渡: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字詞識記得如何呢?來吧,牛刀小試一下。

(1)我會認

①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讀兩遍,再指名讀。重點強調“徑”和“斜”的讀

音。

②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預設:學生回憶識字方法,形近字對比法識記;熟字加偏旁法;順口溜識記

法等。

課件出示6.7:

3.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認真傾聽,注意停頓,并在詩中用“/”標出來。

(2)學生交流:朗讀時應該在哪些地方停頓?

(3)課件出示正確停頓。

(4)學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

課件出示8:

4.了解詩意,感悟畫面。

(1)自讀要求。

課件出示9:

(2)學生自由讀詩,想象畫面,與同桌交流。

(3)老師引導學生解詩題。

預設:在山中行走。

課件出示10:

(4)品讀第一、二句詩。

①教師引導學習:我們跟隨詩人來到岳麓山,首先看到了什么?(板書:寒

山、石徑)

預設:首先看到了山,山上有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山腰間飄浮著白云,

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②教師引導探究:詩人為什么稱這山是“寒山”?這“斜”是說石頭小路怎

樣?伸向哪兒?

預設:因為結合注釋知道是深秋時節,天氣比較寒冷,所以詩人說是“寒山”。

這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向遠處伸展,與“上”字呼應,看來這座山是非常高而緩

的。

課件出示11.12.13:

③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

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嗎?

預設:深秋時節,詩人來到山前,只見山上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的向遠處

延伸。在山林深處、白云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6雖然在深山之中,

但有人家居住,并不冷清。

0)指導學生朗讀,想象美景,讀出深秋時節山景的生機盎然。

⑤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5)品讀第三、四句詩。

①教師引導學習:作者又帶我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自由讀第三、四句詩,

看看圖,想象一下畫面。

②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說具體,說清楚。

預設:詩人來到山前,看到楓林停下車子不走了。楓林中的楓葉紅了,比二

月里盛開的鮮花還要紅。

(板書:晚秋楓林葉紅于花)

③教師質疑:詩人為什么停下車子不走了?你能用詩句中的內容來回答嗎?

預設:停車坐愛楓林晚。

④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坐”“楓林晚(“坐”是因為的意思。“楓林晚”

指深秋的楓林景色。)

⑤看圖說說這楓葉紅得怎么樣?說說“紅于”的意思。(比……還要紅)

課件出示14、15:

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四句詩描繪的畫面。

預設:詩人停下車子,是因為喜愛著火紅的楓林晚景,經霜的楓葉比二月春

花還艷麗。

⑦指導學生朗讀第三、四句詩,讀出詩人對楓葉、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⑧教師小結: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的山中真是色彩鮮明,生機盎然,太美了。

(板書:色彩鮮明生機盎然)

5.回讀整首詩,并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課件出示16:

6.總結方法。

(1)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學習匯報,教師相機小結。

(3)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讀詩文,明

詩意,想畫面,悟詩情,誦古詩。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領下,經歷學習古詩的過程。讓學生反復誦讀,做

到字正腔圓,音韻流暢。引導學生讀詩想象畫面,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詩境,體會

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教師過渡: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老先生與他很

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興之所至,寫了一首詩贈給劉景文,題目就叫

《贈劉景文》。(板書:贈劉景文)

2.指導學生簡介詩人,教師補充。

課件出示17:

3.出示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自學:

課件出示18:

4.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5.檢測古詩朗讀情況。

(1)指名讀詩,教師相機強調生字讀音。“殘”是平舌音,“猶”讀二聲,

“橙”是翹舌音,“橘”讀二聲。

(2)指名小組合作來讀,讀出節奏。

(3)聽老師范讀,再讀古詩,指名朗讀、分句讀、齊讀等。

課件出示19:

(設計意圖:多種朗讀方式,指名讀,齊讀,力爭讓學生把詩歌讀正確,讀

流利,讀出韻律,在讀詩的同時相機學習部分生字,降低識字難度。)

6.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感悟第一、二句。

教師引導思考:

①這是什么季節?從哪兒看出來的?結合圖片、注釋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義。

預設:這是秋天,從荷盡、菊殘看出來的。

②你體會到了菊花怎樣的精神?

③指名讀,讀出對菊花不畏嚴寒的贊美之情。

④學生看圖說一說第一、二句描繪的畫面。

課件出示20、21、22、23:

(相機板書:荷盡無葉菊殘傲霜)

(2)感悟第三、四句。

①出示第三、四句。學生想象畫面,說一說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在這個深秋時節,金黃的橙子和青綠色的橘子已經掛在樹上了。

(板書:橙子金黃橘子青綠)

②教師引導思考:蘇軾看到的是不是只有這幾種景物?還有什么也成熟了?

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發揮你的想象,說一說還有哪些美麗的顏色。

預設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答。還可能有蘋果、石榴、莊稼等。

預設2:有紅彤彤的蘋果,紅色的石榴,金黃的玉米,紫色的葡萄等。

③“君”指的是誰?“須記”指的是什么?

預設:“君”指的是劉景文。“須記”指的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黃、

橘子青綠的時候。

④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24.25:

7.教師引導學習:詩題是《贈劉景文》,讀到這里,你覺得蘇軾是想送給好

友劉景文什么呢?

預設:詩人想勉勵好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不要意志消沉、妄自

菲薄。

8.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完整地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9.齊讀全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師小結:是啊!這首詩寫出了秋天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橙子金黃,橘子

青綠,真是色彩明麗、富有生機。這么美的景色,給人以昂揚之感,也給了好友

劉景文以勉勵。

(相機板書:色彩明麗富有生機)

10.背誦并默寫全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字詞,看圖想象畫面,多種形式朗讀等

方式,在師生的對話過程中,讓學生自然地明白詩意,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寒、徑、斜、霜、贈、劉、蓋、菊。

2.引導學生獨立觀察,說一說這些生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學生匯報,教相機進行點撥。

課件出示26、27:

4.教師板書示范,學生跟隨教師進行書空。

5.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師生進行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觀察、交流點撥、教師示范,引導學生掌握生字書寫

要領,從而把字寫得正確、美觀。)

五、課堂作業設計

L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寒山()霜葉()石彳至斜()橙黃橫綠()

2.我會寫。

h臺nl^ngshijlngshuangydzdngsdngjunzTjuhua

()()()()()()

3.根據古詩內容填空。

《贈劉景文》的作者是?:)代詩人(),詩中說明了最美好的時光莫

過于橙黃橘綠的()時節,以此勉勵朋友()o

參考答案:

1.hanshuangjingju

2.寒冷石徑霜葉贈送君子菊花

3.宋蘇軾深秋珍惜大好時光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讀準多音字”挑二會寫“殘、君”等5個字。

2.能讀出《夜書所見》詩句的節奏和語調的變化,并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

首詩。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景象,進而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引入新課

1.背誦《山行》《增劉景文》。

2.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出示課件28:

3.教師導入: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享受。這節課我

們繼續走進秋天的詩歌。

(設計意圖:回憶古詩,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二、初讀古詩,相機學字

L教師過渡:秋天是美麗的,在詩人眼中秋天也是悲涼的,總是能引起人們

的無限秋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外一首古詩——《夜書所見》。

(板書:夜書所見)

出示課件29:

2.指導學生簡介詩人,教師補充。

出示課件30:

3.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書:寫。所見:看到的。)

4.出示要求,自由讀古詩。

出示課件31:

5.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6.指名讀詩,教師相機強調生字讀音。學習多音字“挑、

出示課件32:

7.結合學生的朗讀,指導讀好停頓。

8.學生模仿讀,讀出韻律、節奏。

指導學生注意“二二三”式的停頓。

出示課件33:

9.指生讀,男女生讀,齊讀。

(設計意圖:多種朗讀方式,指名讀,齊讀,力爭讓學生把詩歌讀正確,讀

流利,讀出韻律,在讀詩的同時相機學習部分生字,降低識字難度。)

三、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教師引導感悟前兩句。

①一邊讀古詩的前兩句,一邊觀察課文插圖,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又聽到

了什么?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看到了梧桐樹、一條河,聽到了刮風的聲音。

②從“瀟瀟”一詞,你能體會到什么?

預設;秋風吹梧桐葉發出的聲音,道出深秋凄清。

③理解“動客情”。為什么說詩人是“客”?

預設:因為他身在異鄉,沒有在家鄉。

④創設情境:(播放音樂)蕭蕭的秋風吹下梧桐葉,江邊寒氣逼人,作者孤

獨一人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這位詩人,看到此情此景,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情?

預設1:我感受到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感情。

預設2:我覺得詩人現在的心情很郁悶,很孤獨。

(相機板書:梧葉送寒聲秋風動客情)

⑤教師引導讀:自古逢秋悲寂寥啊!從古至今,這“秋”就勾起了許多詩人

的無限情思。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秋”的詩句。大家一起讀。

出示課件34、35:

⑥教師小結:此時思念之情涌上詩人的心頭。使人不禁吟誦一(引導學生

讀出前兩句)

(2)教師引導學習后兩句。

①指名朗讀第三、四句詩。

②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回答:你從中看到了什么畫面?

預設:兩個小孩點著燈在院子里玩蟋蟀。

(板書:兒童挑促織籬落一燈明)

③理解“知

教師引導思考: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

么小的蟋蟀嗎?(不能)那作者是怎么知道小孩兒在捉蟋蟀呢?

預設1:詩人看不到小孩在玩蟋蟀。

預設2:是詩人想到的,猜到的。“知”是猜想的意思。

④走入角色:此時你就是詩人,說說你此時的感受。

預設1:詩人現在可能會回憶到自己童年時和小伙伴玩游戲的情景。

預設2:詩人有可能想到家鄉的親人。

出示課件36:

3.教師小結: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詩人所描寫的:秋風落葉、小孩捉蟋蟀、

籬笆下的燈火等,秋風喚起了思緒,燈火喚起了鄉情,抒發出詩人在秋夜思念家

鄉的情感。

(板書:秋風喚動思緒燈火喚起鄉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總結的方法,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古詩,注

重學生的情感體臉。通過播放音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畫面,在詩

句的拓展鏈接中,深刻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的情感。)

四、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配樂朗讀。

2.個性朗讀:自由讀詩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將你體會至J的情感用自己的朗

讀表現出來。指明展示、評價,全班齊讀。

教師弓I導:大家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人思鄉的情感。

出示課件37:

3.指名背古詩。

(設計意圖:用音樂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中感悟,在感悟

中朗讀,讓情感升華。最后,熟讀成誦,積累語言,感受古詩的內涵。)

五、指導寫字,鞏固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指名認讀。

2.說一說這些生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預設:“殘”第五筆、第六筆都是橫;“君”的撇不出頭廠橙”注意右邊“登”

的筆順。挑:注意“兆”的筆順。

3.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范寫,學生按筆畫順序書空,重點指導“殘”“橙,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出示課件38、39:

六、課堂作業

搜集描寫秋天的詩句。

出示課件40:

(設計意圖:教師的示范,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

學生加深印象,使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到如何把字寫規范、寫正確,初步感受到漢

字的形體美。)

七、板書設計

4古詩三首

‘寒山石徑、贈荷盡無葉

山I白云人家I色彩鮮明

劉<菊殘傲霜色彩明麗

行]晚秋楓林J生機盎然

景橙子金黃富有生機

、葉紅于花文、橘子青綠

夜‘梧葉送寒聲

書秋風動客情秋風吹動思緒

所兒童挑促織燈火喚起鄉情

見、籬落一燈明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的三首古詩,均寫出了在秋天的背景下而觸生的情感,或贊美秋

天的美景,或表達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首古詩的教學如何進行分配,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根據詩的生字、難易程

度,我進行了本次的內容安排。一是分散生字量,二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方法,我實行了分步走策略。在《山行》的學習過

程中,采用“扶”的方,引導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在學習《贈劉景文》和

《夜書所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遷移應用,學生在教師的

恰當引導下自主合作學習,理解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感悟詩歌意境。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學生學習中

的合作伙伴。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

讓他們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教師引導

學生互相評議,并進行鼓勵性總結,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

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因為三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弱,他們仍需要教師進行輔助、指導,不可完

全放手,否則學生將會找不到具體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

生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還要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

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要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根據詩句大膽想象,引

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展。

【課后作業設計】

1.選擇正確的讀音填空。

tiaotiao

(1)大家每天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

(2)哥哥小心地用樹枝挑()起地上的毛毛蟲。

2.寫出帶橫線字的意思。

(1)停車坐愛楓林晚。()

(2)荷盡已無擎雨蓋。()

(3)菊殘猶有傲霜枝。()

(4)夜由所見()

3.根據詩意寫詩句。

(1)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在白云繚繞的山中,

有人家居住。

(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世

界。

(3)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4.默寫古詩《山行》。

參考答案:

1.tiaotiao

2.(1)因為。(2)舉,向上托。(3)仍然。(4)書寫。

3.(1)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2)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3)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4.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課前解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無意中發

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后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

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關注文本:本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

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有助于學生體會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

在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

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關注結構:課文結構清晰,構段特點鮮明。先寫一夜秋風秋雨,天放晴了,

我背著書包上學去,接著對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最后寫

我發現門前的水泥道真美。結尾既呼應開頭,又點明中心,使文章渾然一體。

關注用詞:課文用詞準確、形象,很多詞語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比如,

“明朗”寫出了一夜秋風秋雨后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文中“天開始放晴了”

“亮晶晶的水洼”等詞句對此做了具體描寫;“熨帖”"平展”“凌亂”等詞語把

作者觀察到的別樣秋景細致入微展現出來。

關注修辭:課文中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使詞句生動有趣。如"水泥道像鋪

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將鋪滿落葉的水泥道描繪的格外漂亮;“你瞧,這多像

兩只棕色的小鳥……”一句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寫出了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悅、舒

暢的心情。

【教學目標】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寧,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水泥、

放晴”等15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水泥道的美。

3.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

方法。

4.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5.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

色。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

法。

【教學難點】

能學習作者善于發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學策略】

識字環節可讓學生利用所學識字方法自主認讀。寫字環節引導學生整體觀察

結構特點,再進一步關注關鍵筆畫,正確規范地寫好漢字。不理解的關鍵詞語,

可讓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式理解。課文閱讀學習中可以引導

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圖文結合等方式,感受水泥道的美,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

學生感受、美鑒別美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洼、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冰泥、

放晴”等15個詞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提問:同學們,秋天到了,你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觀察過馬路上的

變化嗎?是不是多了很多落葉呢?

預設:秋天到了,葉子變黃了,有些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2.揭示課題:鋪滿落葉的道路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板書并齊讀課題。(板書: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課件出示1、2:

4.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預設1:巴掌為什么是金色的?

預設2:水泥道上怎么會鋪滿金色巴掌?

5.出示圖片,簡介法國梧桐樹。

課件出示3:

6.教師提問:聯系對梧桐樹的介紹,請你把梧桐樹和巴掌連起來說一句話。

預設: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樹葉從梧桐樹上紛紛落下。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

規律,通過圖片介紹,通過課題質疑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預熱課程。)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自讀課文。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用點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課件出示4:

2.學習生字。

(1)我會認。

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課文中的字詞識記的怎么樣呢?

①出示詞語,自讀兩遍,再指名讀。

注意讀準:平舌音“增、棕”,前鼻音“印”,后鼻音“凌、

出示課件5:

②說說識字方法。

你是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的,說說你的識字方法吧?

預設1:生可能會說加一加、換一換的識字方法。

教師引導:本深形聲字不少,你能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來舉例說說嗎?

預設2:“泥"就是形聲字,左邊部首是形聲,表示意思。右邊“尼”是聲

旁,表示讀音。

教師引導:我們還可以通過字理識字來深入理解字義。

課件出水6:

③自由練讀,開火車讀。

(2)我會解。

教師引導:下面句子中的詞語,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預設1:我用聯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為上一

個自然段,有句話"天開始放晴了”。

預設2:“熨貼”就是緊貼的意思,我是通過查字典查到的。

預設3…凌亂"就是雜亂無條理的意思,我是通過上文的“他們排列的并

不整齊”猜想到的。

課件出示7:

(3)我會寫。

①出示生字表。指名讀,齊讀,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8:

②學生觀察結構特點。

③對易錯處進行指導。

課件出示9、10:

(3)生進行書寫練習。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整體觀察生字結構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關鍵

筆畫和易錯筆畫,正確規范地書寫漢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用橫線標出來。

2.給課文分段,理清層次。

(1)小組討論、交流: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班內交流,理清層次。

(相機板書:一夜秋風秋雨看到的情景水泥道美)

課件出示11:

(設計意圖:以自然段為單位把課文拆分,在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的同時

理清課文的順序。)

四、總結提升

1.教師總結: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過后,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這節課咱們

解決了生字詞,掃清了閱讀障礙,還理清了課文順序,請同學們課下把課文讀熟,

并把生字認真書寫兩遍。

2.抄寫積累“水泥、放晴”等15個詞語。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我會寫。

nitujiaoyinchidaopailieguize

()()()()()

2.照樣子寫詞語。

亮晶晶()()()

金黃金黃()()()

閃閃發光()()()

3.連線,組成恰當的短語。

明朗的水洼彩色的小巴掌

棕紅色的天空金色的地毯

亮晶晶的葉子仔細地歌唱

金黃金黃的小鳥愉快地數著

參考答案:

L泥土腳印遲到排列規則

2.紅彤彤急匆匆黑乎乎

考慮考慮活動活動比劃比劃

步步為營彬彬有禮楚楚動人

3.明朗的天空棕紅色的小鳥亮晶晶的水洼金黃金黃的葉子彩色

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仔細地數著愉快地歌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L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并描述我在鋪滿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景,產生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

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2.能結合語境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

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

色。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教師過渡: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

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

課件出示12:

2.教師追問:看完畫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學生通過自己觀察談感受到的美。

3.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板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導入課文,詮釋課題.感受水泥道的美?激發學生學

習的熱情。)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齊讀。

2.教師質疑:課文描寫的是什么時間的事情?

預設:學生根據句子回答早上,去上學的時候等。

3.指名讀,齊讀。指導帶著感情讀第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13:

(二)學習第二至九自然段

談話過渡: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我”

有了什么新發現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圖片。

1.學生欣賞秋風秋雨圖,談感受。

課件出示14:

預設1:當我看到樹葉被秋風吹落在地上,瞬間會讓我感到這里才是世界上

最美的地方。

預設2:秋天的葉子會跟著秋風伴舞,它隨風輕輕的落下,直到地上鋪成一

個金黃的地毯,在秋風之下,我也會跟著他奔跑。

預設3:秋天的雨涼涼的,趕走了夏天的燥熱,給我們帶來了涼爽。

教師過渡:幾許秋風,幾許秋雨,落葉裝扮著大地,絢麗多彩的秋天在我們

眼里是那么讓人著迷。

2.布置任務:自由讀二至九自然段,同桌討論交流: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

后,“我”有了什么新發現呢?

3.班內交流。

預設1:天氣晴朗,變得涼爽了,地面潮濕,露出了藍天,樹葉從樹上落下

來等。

(板書: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預設2:學生根據課文,找到描寫梧桐樹葉掉落在水泥道上的迷人畫面。

4.教師引導:找出文中的“明朗”“熨帖”“凌亂”等關鍵詞語,采用多種方

法理解,并總結用到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5.教師引導: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談一談感受。

預設1:落滿梧桐葉的水泥道像鋪上了彩色的地毯,真是太美了!

預設2:作者通過認真觀察發現了梧桐樹葉的形狀像手掌。他真有心,我也

要學會留心觀察事物。

(相機板書: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課件出示15、16、17、18:

5.教師質疑:為什么說梧桐葉像小巴掌?

預設:學生會關注樣子、形狀等。

課件出示19:

6.這真是大自然賦予的美景啊!

課件出示20:

7.這個發現真是令我非常高興,誰來帶著高興得心情讀一讀?

指生讀,男女讀,學生齊讀。

8.教師引導思考:作者在當時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組討論交流,班內集體交流。

課件出示21、22、23:

7.齊讀第二至九自然段,讀出喜悅之情。

8.摘抄喜歡的句子。

(三)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師引導思考:

1.此時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預設1:非常喜歡雨后的水泥道。

預設2: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板書:水泥到真美)

2.帶有贊嘆的語氣,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結合圖文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水泥道的

美,培養學生感受美鑒別美的能力。)

三、拓展學習,閱讀鏈接

(一)教師提問:談一談,你覺得作者能把水泥道寫得如此美麗的原因是什

么?

預設: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力。

(板書:細致觀察想象豐富)

(二)L教師過渡:我們來閱讀一篇文章節選,這位作者在上學下學的路上

都發現了什么呢?

出示課件24:

2.學生自由閱讀,指名讀,教師范讀。

3.教師質疑,互相交流。

①說說“我”的上學路是怎樣的?

預設:要經過一條大街,一條曲曲彎彎的巷子。

②“我”在上學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預設:看看那些店鋪、手工作坊、布店、醬園、雜貨店、爆仗店、燒餅店、

賣石灰麻刀的鋪子、染坊……

(3)“我”有什么感受?

預設:百看不厭

(設計意圖:拓展資料的閱讀,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細致的

觀察,更全面的理解本文。)

(三)出示圖片,認樹葉。

L處處觀察,處處皆美景。老師考考大家你們認識這些樹葉嗎?

2.學生集體回答。

課件出示25、26:

四、課堂作業

1.布置任務,初試身手。

文中的小作者通過仔細觀察,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把在上學路上看到的秋

天美麗的景色進行了描寫。希望我們的同學們也能學習作者,做一個善于觀察,

用心感受身邊美好事物的有心人。大家動筆寫一寫吧!

課件出示27:

2.片段展示,欣賞評價。

指生朗讀自己的片段練月,他生評價。

五、板書設計

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水泥道真美

【教學反思】

本單元重點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能聯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

和生活積累,理解難懂的詞語,正是三年級需要培養的語文要素。只有理解了詞

語的意思,才能讀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所以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的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為提高學生理解

課文的能力奠定基礎。在生字詞的處理上,從認讀生字詞,再到生字的書寫,指

導的比較詳細,在理解難懂的詞語時,我引導學生借助經驗和學習說出理解詞語

的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清總結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讓讀貫穿在課堂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每次讀

的過程中都有收獲,如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品讀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并且在具

體情境中,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

感受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樂和歡愉以及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

道由衷的喜愛之情。但總覺得感知語言美方面體現得并不好,我覺得是因為在朗

讀時沒有適時地結合學生的自己感受指導感情朗讀,所以這個環節顯得不夠豐

滿。

學會認真細致的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必備的

能力,通過本文作者仔細觀察而使自己有了新發現,描寫了雨后水泥道的變化,

特別是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寫,更是形象.文章寫得很美,使學生受到

了美的熏陶,同時又使學生真正懂得細致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前提,人機激發了

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的興趣,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C

【課后作業設計】

L給形近字組詞。

鋪()泥()院()列()則()排()

葡()尼()完()例()測()非()

2.按原文填空。(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

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

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地粘在()的水泥道上了。

3.仿寫句子。

(1)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

粘在水泥道上。

(2)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

歌唱著??…

4.理解課文內容填空。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季節)

的美,我發現這個季節還有、等美景。

參考答案:

L床鋪水泥院子排列規則排列

葡萄尼姑完成例子測量是非

2.金黃金黃緊緊濕漉漉

3.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