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歷史第一次模擬考試卷(A卷)歷史·全解全析第I卷注意事項:1.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2.本卷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單項選擇題Ⅰ: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先秦統治思想表明了()A.政治統治需借助于倫理秩序 B.主張重新整合社會階層利益C.通過治民鞏固君權的政治立場 D.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答案】B【詳解】材料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意為可以使民眾由著我們的道路去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包含著濃厚的愚民思想,被后世許多統治者奉為治國信條,在歷史上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和后果;材料中“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意為腦力勞動者統治別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的人養活別人,統治者卻靠別人養活;材料“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的意思是君王像船,百姓像水,水能載運船,也能翻覆船,比喻人民可以擁護君王,也可以推翻君王,君王須重視人民的作用,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先秦時期重視百姓的民本思想,表明了主張重新整合社會階層利益,B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先秦時期正確處理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倫理秩序,而不是借助于倫理秩序,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先秦時期統治思想主張重新整合社會階層利益,沒有強調其鞏固君權政治獨立的目的,排除C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無法得出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關系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2.漢唐時期,官員逢父母喪,往往停職守孝,甚至有“哀毀”的自殘行為。唐末宋初以后,“哀毀”的現象減少,匿喪和利用各種手段不守喪者越來越多。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選官制度的演變 B.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C.域外文化的影響 D.理學興起引發偽善之風【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漢唐時期,官員逢父母喪,停職守孝,悲傷異常而毀損其身,不利于政事正常開展;唐宋時期,選官制度的發展,官員“哀毀”的現象減少,匿喪和利用各種手段不守喪者越來越多,是因為擔心停職守孝期間其官位被他人取代,A項正確;魏晉時期,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域外文化的影響,排除C項;理學興起應該出現更多“哀毀”的現象,排除D項。故選A項。3.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區農村勞動力“溢出”的有關記載。這些現象文獻記載《夷堅支癸》卷5《神游西湖》江南東路“樂平新進鄉農民陳五,翟氏田仆,每以暇時,受他人廂傭,負擔遠適”。《夷堅支景》卷5《鄭回客》“鄭四客,臺州仙居人,為林通判家佃戶。后稍有儲羨,或出人販貿紗帛海物"。嘉靖《惟楊志》卷8《戶口志》揚州坊郭戶紹熙年間(1190—1194)有4226戶,到寶右四年達7975戶,年增長率為13.4%o,遠超同期全國人口年增長率。A.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特點 B.推動小農經濟走向瓦解C.動搖了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 D.導致我國人口分布不均【答案】A【詳解】根據“受他人雇傭,負擔遠適”可知出現了雇傭關系。根據“后稍有儲羨,或出人販貿紗帛海物”可知反映了海外貿易發展。根據“揚州坊郭戶紹熙年間(1190—1194)有4226戶,到寶右四年達7975戶,年增長率為13.4%”可知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發展的表現。由此可知農村勞動力“溢出”的這些記載體現了宋朝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故選A;小農經濟的瓦解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排除B;宋朝“重農抑商”政策并沒有動搖,排除C;材料記載并不能說明我國當時人口分布的問題,排除D。4.清朝前中期,政府視華僑為叛逆或棄民;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陸續廢除出洋華人回國的禁令,并采取各種措施積極尋求華僑力量的支持。上述變化主要緣于A.清政府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調整 B.國際形勢迅速發展的客觀要求C.華僑積極維護清朝的專制統治 D.近代化實踐需要獲得外部支持【答案】D【詳解】根據“19世紀60年代開始,清政府陸續廢除出洋華人回國的禁令,并采取各種措施積極尋求華僑力量的支持。”可得出,此時清政府正在開展洋務運動,需要海外華僑的支持,因此逐步廢除了相關的政策,反映出近代化實踐需要獲得外部支持,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不是經濟政策的調整,排除A項;當時國際形勢并沒有迅速發展,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華僑的態度,排除C項。故選D項。5.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學術界出現了一股發掘、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和“民主思想”的風氣:以前不受關注的墨子學說受到空前關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名字也突然走到歷史前臺,頻頻見于報端。這主要是由于A.儒學地位的衰落 B.政治改革的沖擊 C.中西文化的沖突 D.維新思想的影響【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時期學術界出現了一股發掘、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和“民主思想”的風氣,這主要和西學東漸有關,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沖突與融合,C項正確;儒學正統地位的動搖和新文化運動有關,排除A項;這一時期清政府正在進行洋務遠動,主要學習的是西方的技術,非政治改革,排除B項;材料與維新思想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會的召開,中國掀起了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為口號的五四運動,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猛醒,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說明五四運動A.加劇了中西文明的沖突 B.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優劣C.受到一戰與十月革命影響 D.以民族文化來反對外來文化【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一戰后,戰勝國召開巴黎和會,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導火線,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歷史舞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猛醒,開始以俄為師,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C項正確;五四文明是反帝愛國運動,體現不了中西文明的沖突,排除A項;一戰讓國人開始反思西方文明,但材料體現不了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優劣,排除B項;馬克思主義也是外來文化,材料得不出以民族文化來反對外來文化,排除D項。故選C項。7.1950年的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上,928人被中央人民政府表彰。此次勞模評選以“解放全部國土”“鎮壓反革命勢力”“發展生產”“建設新中國”等為主要標準。這次評選活動旨在A.推動解放戰爭的勝利 B.確保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C.鞏固民主革命的成果 D.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答案】C【詳解】解放全部國土、鎮壓反革命、發展生產和建設新中國都與鞏固新生政權有關,所以根據評選標準可以看出這次評選活動旨在鞏固民主革命成果,故選C;解放戰爭在1949年就已經取得勝利,排除A;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B;1950年我國尚未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所以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說法有誤,排除D。8.有學者認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區報》發表的《東方風來滿眼春》,與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并稱為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關頭的雄文”。兩篇“雄文”都A.成為新時期撥亂反正的思想先導 B.體現出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C.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D.折射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區報》發表的《東方風來滿眼春》”“與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并稱為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關頭的雄文’”并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推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展開,1992年發表的《東方風來滿眼春》推動十四大的召開,兩篇“雄文”都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運動,C項正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新時期撥亂反正的思想先導,不是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排除A項;十一屆三中全會體現出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排除B項;十四大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D項。故選C項。9.“浮動園地”是一種創造性擴大耕地面積的方法,可以有效緩解人地矛盾,直到今天仍然使用這種耕作方式的地區最有可能位于如圖:A.A B.B C.C D.D【答案】B【詳解】“浮動園地”是阿茲特克人創立的,14世紀,阿茲特克人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其周邊部落,人口有600余萬。在阿茲特克人國家中,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但需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例如糧食、服裝、寶石和老鷹等。阿茲特克人的經濟基礎是農業。他們發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他們位于B的位置,B項正確;ACD項與其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10.19世紀初,英國開始設立常務次官;1855年英國頒布法令,建立不受黨派干涉的文官委員會,對被推薦的候選人進行考試;1870年,英國再次頒布法令,最終確立了文官制度,實現了從直接任命官員到公開競爭、考試錄用的重大轉變。由此,對英國文官制度發展變化的理解正確的是A.文官負責制定國家政策 B.英國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國家C.全體文官與內閣共進退 D.適應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建立不受黨派干涉的文官委員會,對被推薦的候選人進行考試;”“實現了從直接任命官員到公開競爭、考試錄用的重大轉變。”可分析出英國文官制度使選官更加公平、公正,這適應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D項正確;文官負責制定國家政策與英國國策不符,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英國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國家,排除B項;全體文官與內閣共進退說法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11.1918年1月,一種流感從美國爆發,隨美軍進入歐洲并波及亞洲和北非國家。到7月病毒發生變異,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幾乎同時爆發,死亡人數遠超戰爭,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原因之一。這反映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是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歷史合力論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階級斗爭學說【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一戰的結束和流感的爆發有密切的關系,這體現了唯物史觀中全面分析問題的思路,即歷史結果是眾多因素推動導致的,是歷史合力論,B項正確;材料內容與A、C、D三項涉及的唯物史觀無關,排除。故選B項。12.1950年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根據大會決議,一致確認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所包含的國際法原則,即從事構成違反國際法犯罪行為的人承擔個人責任并受懲罰。違反國際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上述國際法原則的確認()A.建立了集體安全制度 B.有利于維護戰后世界和平C.改變了國際政治格局 D.避免了地區間武裝沖突【答案】B【詳解】依據材料“從事構成違反國際法犯罪行為的人承擔個人責任并受懲罰。違反國際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可以看出國際法原則強調對從事構成違反國際法犯罪行為的人進行懲罰,并規定了違反國際法罪行的多種類型,這就有利于打擊國際犯罪,有利于維護戰后世界和平,B項正確;集體安全制度在之前就已經建立,排除A項;二戰后形成了美蘇兩極格局,并沒有因為國際法原則的確認而改變,排除C項;“避免了”的說法夸大了國際法原則確認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13.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牙買加協議》,奠定浮動匯率體系的基礎。這一“無體系的體系”中,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和儲備資產,但是美國政府對美元的價值不承擔任何制度性的責任和義務,這必然導致A.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B.美元的貨幣權力大大降低C.多元化世界貨幣體系形成 D.世界經濟動蕩與國際收支失衡【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牙買加協議》中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和儲備資產,但是美國政府對美元的價值不承擔任何制度性的責任和義務。在現實經濟運行中,隨著美元地位的不斷下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儲備多元化和浮動匯率體系日益復雜混亂和動蕩不安,各國匯率可以比較容易地向下浮動,所以容易引起世界性的通貨膨脹,D項正確;經濟滯脹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排除A項;在《牙買加協議》中,美元取代了黃金的地位,貨幣權力增大,排除B項;《牙買加協議》中以美元為主導的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而不是多元化世界貨幣體系形成,排除C項。故選D項。單項選擇題Ⅱ:14~15題,每題3分,共6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分別為3、1、1、0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14.研讀如表(據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一書的相關數據),對其解讀正確的是年代科技發明中國世界其他國家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l%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A.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于世界,推動人類文明進程B.社會的進步發展與科技的發明創新息息相關C.明清封建社會衰落,科技發展遲緩,最終落后世界D.工業文明的程度直接決定了科技發明的比重【答案】B【詳解】依據材料表格可知,中國科技長期領先世界,但到16世紀之后,中國科技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科技的落后,中西方的差距也在逐步的拉大,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中國科技的輝煌與落后,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明清科技發展緩慢,排除C項;“直接決定”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15.“俄國十月革命不是馬克思主義原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即資本主義已經不能容納生產力的發展而被社會主義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國以資本主義方式進行的傳導型現代化受到阻礙的背景下發生并取得成功的。”這段話表明A.資本主義生產力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B.十月革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新形勢下的發展C.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革命首先發生在發達國家D.十月革命極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答案】B【詳解】從“俄國十月革命不是馬克思主義原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即資本主義已經不能容納生產力的發展而被社會主義取代的革命”可知,十月革命不是標準的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革命,它不是資本主義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而是落后的俄國發生社會主義革命,是在實踐上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B項正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水平較低,但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是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A項是材料的錯誤解讀,排除A項;C項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但材料強調十月革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排除C項;D項是十月革命的影響,與材料強調十月革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新形勢下的發展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第Ⅱ卷注意事項: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2.本卷共3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軸心時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蘇格拉底等生活的時代,也是人口遷移、王朝更迭的動蕩時代。他們分別開創了兩種文化最本原的東西,為兩種文化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者都將倫理道德教育作為救世濟民的最高精神。——摘編自[英]凱倫·阿姆斯特朗《軸心時代》材料二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增強了啟蒙思想家們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對性的觀念。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廣泛傳播,使啟蒙思想家認識到歐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圍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獨特性和價值,基督教會并不能壟斷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啟蒙運動崇尚理性精神,據許多研究者認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國。例如歷史學家方豪就曾認為:“此運動之來源,中國實多于希臘。”——摘編自武斌《文明的力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孔子和蘇格拉底所處時代背景的不同,說明兩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貢獻。(12分)(2)根據材料,簡析中華文化對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4分)(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認識。(6分)【答案】(1)背景:孔子時代,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地位下降,諸侯爭霸。(2分)蘇格拉底時代,古希臘奴隸制民主由盛轉衰,世風日下,道德淪喪。(2分)貢獻: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形成了重人倫、重道德修養的道德教育傳統,使中國文化充滿了人文精神;(4分)蘇格拉底提出了以“善”為主題的道德教育思想,為西方教育重知識、重理性和邏輯論證奠定了基礎。(4分)(2)中國文化使啟蒙思想家增強了擺脫神學思想束博的信心和依據;儒家學說成為啟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精神的思想來源之一;中華文化對啟蒙運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4分)(3)不同的時代背景產生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質和價值;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借鑒;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能夠促進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展。(6分)【解析】【小問1詳解】背景:根據材料一“‘軸心時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蘇格拉底等生活的時代,也是人口遷移、王朝更迭的動蕩時代。”和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時代,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地位下降,諸侯爭霸。蘇格拉底時代,古希臘奴隸制民主由盛轉衰,世風日下,道德淪喪。關于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形成了重人倫、重道德修養的道德教育傳統,使中國文化充滿了人文精神;蘇格拉底提出了以“善”為主題的道德教育思想,為西方教育重知識、重理性和邏輯論證奠定了基礎。【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二“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增強了啟蒙思想家們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對性的觀念。”得出中國文化使啟蒙思想家增強了擺脫神學思想束博的信心和依據;根據材料二“啟蒙運動崇尚理性精神,據許多研究者認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國。”和所學知識可知,儒家學說成為啟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精神的思想來源之一;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文化對啟蒙運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小問3詳解】關于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可從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思想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質和價值、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借鑒、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能夠促進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等方面分析作答。17.基層社會治理是我國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新中國的建立使農村社會初步建立起了以國家力量為主導的農村基層治理體制。借由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實現了對我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農村民主制度的建立。——摘編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國農村基層治理體制變遷影響因素研》材料二在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村的社會管理沒能解決農村社會的發展問題,甚至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而其變革也系勢所必然。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村在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進行的雙重農村改革不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權的人民公社體系的全面解體,而且由此導致了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系的重建。——摘編自戴利朝《20世紀以來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的演變歷程》材料三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主體的農村基層治理法律體系下,我國農村基層治理由政策主導逐漸轉向法律法規導向。2002年相繼出臺《土地承包法》與《農業法》修正案,而后《個人所得稅法》(2008)對于農業稅的免除、《保險法》(2008)對于農業保險的增加都進一步體現了經濟法對于農村基層治理法律體系完善的介入。——摘編自張慧瑤《新中國成立七十年(19492019)農村基層治理法制化研究》(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治理體制有何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初步確立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現。(6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基層治理體制有何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意義。(6分)【答案】(1)特點:以國家力量為主導。背景:新中國建立;土地改革運動;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2)原因:人民公社體制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表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府。(3)變化:由政策主導逐漸轉向法律法規導向。意義: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需要;有利于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等。【解析】【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新中國的建立使農村社會初步建立起了以國家力量為主導的農村基層治理體制”可知,以國家力量為主導。背景:根據材料“新中國的建立使農村社會初步建立起了以國家力量為主導的農村基層治理體制”可知,新中國建立;根據材料“借由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可知,土地改革運動;根據材料“就此實現了對我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農村民主制度的建立”可知,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2)原因:根據材料“在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村的社會管理沒能解決農村社會的發展問題,甚至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可知,人民公社體制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根據材料“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村在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進行的雙重農村改革不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權的人民公社體系的全面解體”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行改革開放。表現:根據材料“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村在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進行的雙重農村改革不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權的人民公社體系的全面解體,而且由此導致了農村基層社會管理體系的重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府。(3)變化:根據材料“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主體的農村基層治理法律體系下,我國農村基層治理由政策主導逐漸轉向法律法規導向”可知,由政策主導逐漸轉向法律法規導向。意義:根據材料“2002年相繼出臺《土地承包法》與《農業法》修正案,而后《個人所得稅法》(2008)對于農業稅的免除、《保險法》(2008)對于農業保險的增加都進一步體現了經濟法對于農村基層治理法律體系完善的介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需要;有利于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分析其意義。18.從古到今,世界經濟的重心經歷了幾次大規模轉移。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5分)材料軌跡: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世界經濟重心變化線路(公元1年到2025年)——資料來源:麥肯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鄉村醫生農村急救技能考核題庫:實操技能測試
- 2025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庫:基礎護理學專項實踐技能操作試題
- 2025年醫保與公共衛生服務整合考試題庫試卷
- 2025年舞蹈教師資格證模擬試卷:舞蹈教育心理學實踐應用試題
- 2025年租賃公司辦公場地租賃合同模板
-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西方現代文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汽車電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安大學《麻醉藥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招聘業務部總經理崗位擬錄用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遂寧職業學院《民航管理信息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德時代入職測評試題答案
- SLT278-2020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
- 培養好習慣成就好人生主題班會
- 華為信用管理手冊
- 《辦公用品管理》課件
- 醫院高風險意外事件應急措施和救護機制
- 模板-機房來訪人員進出登記表
- 二級公路設計畢業設計(論文)-二級公路畢業設計
- 中國女性乳腺癌預防專家共識
- 0.4kv線路施工方案
- 《高值醫用耗材臨床應用點評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