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校聯考試題語文試卷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7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五四”以來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現一種認為“世界文化本一體,中西文化的差異純粹是時代性”的觀點,可稱為“有古今無中外論”。這種論調的根本錯誤,在于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這一歷史事實。既然人類社會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類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僅可以把一定數量的人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這些人與其他人區別開來。人類社會以民族為基本形式這一事實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文化總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類文化只能存在于這些具體的民族文化之中。離開了各種各樣具體的民族文化,所謂一般的人類文化只是一種虛構。因此,文化“有古今無中外論”既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文化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首先,地理的隔絕機制是民族差異形成的基本條件。因為地域的遼闊、山海的阻礙等因素,各個民族各自獨立地生存,文化上差異的產生也不可避免。其次,地理環境的差異是民族差異最重要的自然根源。地理環境的差異不僅會對生活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的人們的生產力、生產方式產生直接影響,而且會對他們的科學、藝術、宗教等產生直接影響。其三,一定范圍內自由創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異形成的重要機制。種族、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等是人們從事文化創造的基礎,同時也是對文化創造的限制,而自由創造只是在這一定范圍內的發揮。因而,文化的發展既非絕對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統一。其四,不同文化發展成果對人類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異的最高表現。文化是人創造出來的,但文化發展的成果又不斷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創造不同風格的音樂、美術的同時,也發展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審美趣味如此,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亦莫不如此。在這個意義上,一個民族的共同文化不僅表現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創造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這種文化成果與人自身的身心變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異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穩定器。最后,民族斗爭是民族差異的強化劑。古往今來,民族之間的矛盾、對立、沖突史不絕書。許多征服者民族推行強制同化的政策,而被征服的民族則千方百計為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而斗爭。在這種同化與反同化的斗爭中,許多細枝末節的差異也會獲得不尋常的意義。例如在清朝末年,剪掉辮子就意味著公開表示與清朝統治決裂。文化上的民族差異不僅是人類以民族為單位長期生活的自然產物,而且在民族斗爭中被人們有意識地鞏固、強化。應當指出,雖然文化上的民族差異不能事事歸因于經濟,但歸根結底是人類生產力達到一定發展程度的結果。文化上民族差異的形成原因,都在生產力的一定發展程度上才得以發揮作用。因此,民族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它不是超歷史的存在,不是純自然的存在。因而,文化上的民族差異也是歷史的、可變的,相對的。(摘編自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精神》)材料二:文化差異性是始終存在的。歷史上對待這種差異性曾經有過三種不同的態度。第一種是對凡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為異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絕滅之而后快。第二種是承認其價值,但只是作為珍稀的收藏、獵奇的點綴或某種可供研究的歷史遺跡,實際上是排斥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我們混同了已成遺跡的、定型了的“傳統文化”和今天受過現代文化洗禮的“文化傳統”之間的根本區別,以復舊充新生,抵銷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那么,中國文化的發展將陷入困境。第三種態度是一種文化相對主義的態度。這是將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語境內去進行觀照的一種方式。它贊賞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對用產生于某一文化體系的價值觀去評判另一文化體系,承認一切文化,無論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因而應受到尊重。這種態度當然遠比前兩種態度來得寬容合理。無論如何,文化差異總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事實。正是這些差異賦予了人類文化以多樣性。所謂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導致的“世界文化一體化”,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和沒落。事實上,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各個文化體系之間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鑒,并在相互參照中進一步發現自己,將異國作為幫助自己發現自己的“他者”,從另一種文化的陌生角度來觀察自己,看到許多從內部無法看到的東西。由于文化的差異性,當兩種文化接觸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誤讀。所謂誤讀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他原有的“視域”決定了他將對另一種文化如何選擇,如何切割,然后又決定了他如何對其認知和解釋。文化之間的誤讀難以避免,無論是主體文化從客體文化中發現新義還是反觀自己,都很難不包含誤讀的成分。而從歷史來看,這種誤讀又常是促進雙方文化發展的契機,因為恒守同一的解讀,其結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閉。(摘編自樂黛云《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人類社會在一定歷史階段以民族形式存在,決定人類文化在此階段也是民族的、具體的。B.不同的文化發展成果長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過來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C.文化相對主義贊賞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認一切文化的合理性。這種態度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價值,應受到尊重。D.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國的特殊性以避免被同化,又要分清主體和客體,從客體文化中發現新義或反觀自己。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早在古代,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分別產生了農業部族、畜牧業部族等,說明地理環境的差異對人們的生產力、生產方式產生了直接影響。B.種族、地域、文化傳統等是文化創造的基礎,并有限制作用,所以文化創造必然事事都能到諸如地域、經濟、種族、文化傳統中找到原因。C.近現代史上的反帝斗爭使先進的中國人普遍意識到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性,可見文化上的民族差異在民族斗爭中被人們有意識地鞏固強化。D.文化差異性是始終存在的,文化差異賦予了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它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與普遍性。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第一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A.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林則徐)B.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C.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北史·吐谷渾傳》)D.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4.對文化差異的論述,兩則材料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概括說明。(4分)5.下列文字提到美國動畫片《花木蘭》與中國《木蘭辭》有所不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6分)《木蘭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講述木蘭替父從軍、最后榮歸故里的故事,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忠孝兩全的價值觀。美國動畫版《花木蘭》則對《木蘭辭》進行重新詮釋,木蘭為了證明男女平等、實現自身價值而主動從軍,體現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的民族性格。《花木蘭》在中國上映后,獲得不錯的票房。不少觀眾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帶來啟發。(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探親蘇三皮霜降過后,芝麻墨綠的枝葉在一夜之間黯淡下來,被迫裸露的芝麻莢迫不及待地咧開嘴,無數黑乎乎的小腦袋探出半個身子,好奇地打量著被白霜覆蓋的蕭瑟的田野。爹無疑是激動著的。那塊巴掌大的地,居然打了整整一擔子芝麻。黑油油的芝麻,把爹的心壓得熨帖且實在。這塊地,曾荒蕪了好些年頭。每次路過,爹都可惜得牙齒直打戰。這地肥沃著哩,把土塊捏在手里,稍微用力就能捏出黑油來。爹早就覬覦上了這塊地。爹的眼光曾長久地落在這塊地上,嘴里不停地念叨,這塊地要是交給俺來耕種,那該多中啊!果真事遂人愿。爹沒有想到的是,一塊大大的餡餅砸在了自個兒頭上。分田到戶時,這塊地居然分到了爹手里。那一夜,爹沒有一時半會睡踏實。哪怕擠不出兩滴尿液,他也會搪塞娘,說要起夜去。那天夜里,爹的頭靠在田畦,抽了整夜的旱煙流了整夜的熱淚。收割過后,爹把芝麻稈收攏了起來扎成捆,堆在柴房。爹舍不得用芝麻稈來燒火。爹懂得,芝麻稈大有用處,得留著。爹留著芝麻稈在寒冬臘月時用來喂牛。爹省吃儉用買了一頭牛仔。爹知道,人的力氣再大,也沒有牛的力氣大。日子要過得紅火,就得養一頭牛。黑油油的芝麻差點兒就亮瞎了爹的眼睛。爹仿佛想起了什么一般,用力一拍大腿,斬釘截鐵地對娘說,差點兒壞了事,吃水不忘挖井人,咱得給大恩人送點兒芝麻。聽說爹要送芝麻到省城,俺二爹湊上來,問爹能不能緩幾天再出發?二爹養了一頭大肥豬,本想留到臘月再殺做熏肉,但聽說爹要到省城去見大恩人,二爹想也沒想就把豬給殺了。二爹想讓大恩人嘗嘗他做的熏肉。二爹做的熏肉是當地一絕。二爹自然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二爹說,要不是大恩人,俺再厲害,也養不了一頭大肥豬。爹想,二爹說的著實在理。爹一貫行事低調,想悄悄地去,悄悄地回,不想太多人知道這事兒。但二爹嘴大,到處嚷嚷,說爹要到省城答謝大恩人。很快,俺家就聚滿了人,東家送來在山上摘的野菌,西家拿來河里剛撈上來的鮮魚,張家李家說什么也要表示表示。爹裝了滿滿當當一擔子。后來者見擔子裝不下了,又是懊惱,又是抱怨,說爹不買他的面子。爹狠狠地給了二爹屁股一腳,俺就說吧,這事兒辦得……辦得不大妥當!不妥當歸不妥當,爹出門時,俺看見他的神情,著實歡喜得很。爹這人,萬般好,就是太較真。說真的,有很長一段時間,俺也不敢保證爹是否真把大伙兒的心意送到了大恩人那里。但是,爹言之鑿鑿地說,真送到了。那是立冬前后,爹回到了莊里。那個夜晚,萬籟俱靜,二爹家的狗一聲不吭。娘點開煤油燈,見爹那個模樣,一下子就暈倒了過去。后來娘在多種場合說起那個夜晚,她總說是以為見著鬼了。的確,娘對爹回家已不再抱任何期望。娘多次對俺們說,你爹不是孬種,他是死在去見大恩人的路上。娘說,你爹回家那天晚上,他蓬頭垢面,尖嘴猴腮,瘦得沒了人形,像竹竿一般,咋像個人哩?俺那時還小,不記事,何況爹回到家時,俺早已入睡,完全不曉得事情原來的模樣。但是俺能感覺,爹回到莊里,仿佛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比如,二爹時常裝作不經意地問起一樣,俺那熏肉,該不會讓你路上吃掉或是換了酒錢吧?又比如東家問俺那袋子野菌兒,煲湯味道可好?爹被氣得青筋暴突,他咆哮著說,天地良心,大伙兒的心意,俺可是全都送到了,信不信由你!可是,誰信呢?要是爹他真的光明正大地把大伙兒的心意送給了大恩人,他至于在二十多天后的一個夜晚偷偷摸摸地回到了莊里?更何況,族長問過爹,你究竟有沒有見著大恩人哩?爹答,沒見著,大恩人出差了,但是有人轉交了東西。族長又問,何人轉交的?爹答,門衛,他說一定轉交,讓俺放一萬個心!族長哼了一聲,冷冷地說,可有憑有證?爹說,憑證還真沒有,但門衛留了俺地址。族長又哼了一聲,憤憤然地說,飯桶,大飯桶!爹的頭低到了褲襠里。二爹甚至到處跟人說,他那十斤熏肉,定然已進了爹的肚子。二爹跟著哼了一聲,接著說,俺用腳指頭都能想得到,就是他吃了。但是,俺相信爹不是那種人。爹和俺說,見到門衛那一刻,爹仿佛見到了大恩人,爹說所有吃過的苦,都值了。大伙兒不知道的是,爹在回來路上,錢包不小心丟了。他一路走,走了二十多天,才回到了莊里。爹說,不管怎樣,俺得回家。這個信念,支撐著爹一路走回了家。但是,回到家里,爹就被流言蜚語擊垮了。直到新年快過完那天早晨,春意已盎然,郵遞員自行車歡快的鈴聲響徹整個村莊。那輛綠色的自行車徑直泊在了俺家門口,郵遞員用一種近乎夸張的聲音喊道:“蘇愣頭,匯款單,省城來的匯款單!”接下匯款單那一刻,爹淚流滿臉。爹真沒有想到,大恩人把鄉親們送給他的心意折價成錢幣,給鄉親們匯了過來。爹說,大恩人呀大恩人,讓俺怎么說呢?讓俺說啥哩?俺還能說啥哩?(有刪改)材料二:文學創作在價值觀上能有所堅守,在這個有些浮躁的社會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光流轉,大浪淘沙,從每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文藝作品總是更多地體現了人們對美德的禮贊。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在什么時代,文學創作如果沒有鮮明的價值態度、正確的價值判斷引領,產生的作品勢必蒼白無力。(摘編自梁鴻鷹《創作的價值堅守》)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爹因為分得那塊“稍微用力就能捏出黑油來”的土地而守著田畦、流著熱淚,高興得睡不著覺,說明爹是一個注重眼前利益的人。B.二爹將爹要去省城見“大恩人”的事嚷嚷得全村皆知,大家紛紛讓爹替自家帶些東西去,這一方面表現二爹藏不住事,一方面反映了鄉親們的淳樸。C.娘以為爹私吞了各家的東西而遲遲不歸,覺得丟臉,所以說爹死在了見大恩人的路上,實際上爹是因為錢包丟了不能按時歸家。D.爹被鄉親們誤會,被二爹和族長猜疑,最終被流言蜚語擊垮,這說明文章的主要寫作意圖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猜忌給心靈帶來的傷害。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爹早覬覦上了這塊土地”中的“覬覦”一詞屬于貶詞褒用,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形象體現了爹對那塊土地的渴望。B.本文多處運用鋪墊手法,如“門衛留了俺地址”為下文寄來匯款單作鋪墊,使小說結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C.本文以時間為線索,敘述了爹前往省城探訪“大恩人”的故事,對“大恩人”的刻畫,雖著墨不多,但有實有虛,形象鮮明。D.本文以“探親”為標題,既概括了爹上省城的這一行為,又點明了“大恩人”在鄉親們的心中就如同親人一般的地位。8.材料一語言極富特色,請結合文本簡要賞析。(6分)9.結合材料二,談談作者通過《探親》這部作品傳達了怎樣的價值理念。(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唐儉)從獵洛陽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發,輒殪四豕。一豕躍及鐙,儉投馬搏之。帝拔劍斷豕,顧笑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邪,何懼之甚?”對曰:“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豈復快心于一獸?”帝為罷獵。(節選自《新唐書·唐儉傳》)材料二:圣宗即位,皇太后稱制,(馬得臣)兼侍讀學士。上閱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紀》,得臣乃錄其行事可法者進之。及扈從伐宋,進言:“降不可殺,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別議。”詔從之。俄兼諫議大夫,知宣徽院事。時上擊鞠無度,上書諫曰:“臣竊觀房玄齡、杜如晦,隋季書生,向不遇太宗,安能為一代名相?臣雖不才,陛下在東宮,幸列侍從,今又得侍圣讀,未有裨補圣明。陛下嘗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臣聞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罷,則挽輦至內殿;玄宗與兄弟歡飲,盡家人禮。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謂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親,加愛敬,則陛下親親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聞二帝耽玩經史,數引公卿講學,至于日昃。故當時天下翕然向風,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經理,深造而篤行之,二帝之治,不難致矣。臣又聞太宗射豕,唐儉諫之;玄宗臂鷹,韓休言之;二帝莫不樂從。今陛下以球馬為樂,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鉞言之:竊以君臣同戲,不免分爭,君得臣愧,彼負此喜,一不宜。躍馬揮杖,縱橫馳騖,不顧上下之分,爭先取勝,失人臣禮,二不宜。輕萬乘之尊,圖一時之樂,萬一有銜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儻陛下不以臣言為迂少賜省覽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書奏,帝嘉嘆良久。(節選自《遼史·馬得臣傳》)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儻陛下A不以臣言B為迂C少賜D省覽E天下F之福G群臣H之愿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何懼之甚”與《燭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兩句中“何”字的含義不相同。B.季,指一個朝代(時代)的末期,或同輩中最年幼者,等等。“隋季書生”指隋末的書生。C.祚,本意指福、賜福,帝位,還指保佑。“陛下嗣祖考之祚”中的“祚”指帝位。D.“數引公卿講學”與《鴻門宴》“范增數目項王”兩句中“數”字的含義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儉認為唐太宗不應對斬殺一頭野獸感到快意,唐太宗聽從了唐儉的勸諫,停止狩獵。B.討伐宋朝時馬得臣建議對投降的、逃走的、反復無常的采取不同措施,皇帝對此表示贊同。C.馬得臣勸諫遼圣宗效仿唐玄宗,也全用家人之禮與兄弟們歡飲,親睦六親,增加敬愛。D.唐太宗、唐玄宗耽玩經史,當時讀書之風盛行,馬得臣希望遼圣宗也能夠潛心鉆研典籍。13.把材料二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上閱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紀》,得臣乃錄其行事可法者進之。(2)陛下嘗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14.馬得臣認為“陛下以球馬為樂”有哪“三不宜”?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玉樓春①周邦彥桃溪不作從容住②,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③,今日獨尋黃葉路。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注】①這是一首寫詞人與心上人分別之后,舊地重游的詞作。②“桃溪”句: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去天臺山采藥迷路,以桃子充饑,偶遇兩美女,遂相慕悅,留居半年。他們懷念家鄉,辭別二女下山回家后,其子孫已歷七代,后來重返天臺山,那兩名女子已杳無蹤跡。唐人常用遇仙暗寓艷遇。③赤闌橋:化用顧況《題葉道士山房》“水邊垂柳赤欄橋”詩句。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闋首句,化用典故,暗示詞人曾有過一段劉晨、阮肇入天臺式的愛情遇合。B.“秋藕”句,暗示“桃溪”一別,正像秋藕斷后,再也不能重新連接在一起了。C.上闋三、四兩句,當時相候時的興奮、激動與今日獨尋時的落寞、冷寂形成對比。D.詞作末尾兩句,連用兩個比喻,表現了心上人的絕情和詞人內心的失落與痛苦。16.賞析“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的藝術技巧。(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1)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時風光,難以維持。《老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說明這個道理。(2)《大學之道》中的“___________”說明知識的獲取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而“___________”是說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3)《勸學》中以雕刻為喻,強調學習應當堅持,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新聞,完成相關題目。蒼蒼的榕樹啊,你是用怎樣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動聽的言語,不是誘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張開溫柔的臂膀,在風雨中為他們遮擋,在炎熱中給他們陰涼,在喧囂中讓他們寧靜,以無限的愛心庇護著勞苦而淳樸的人們。我既懷念榕樹下熱鬧愉快的夏夜,()。夏夜,搬幾塊床板往榕樹下一放,一頭擱著長凳,一頭就擱在橋欄桿上,鋪一張草席躺下。我喜歡仰望頭上黑黝黝的榕樹的影子,側耳傾聽田間地頭的蟲唱蛙鳴,用心靈與天上微笑的星星愉快交流。相比夏夜,秋夜則顯得夢幻恬靜。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華給山野披上一層透明的輕紗,將一切都變得不很真實,似夢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駕一片白云悄悄飛過,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樹枝頭輕輕灑下,讓人仿佛聽到中秋節臨近的腳步。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以月亮圓滿來寄托闔家團圓、思鄉懷人之情。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________,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由來和意義,是中華民族________的文化記憶。“每逢佳節倍思親”,①我長年在外工作,②同家人團聚的時間和以前相比減少了一倍。③記憶的兒時,④一到節日便彌漫成一片濃濃的鄉愁,⑤籠罩在我的周圍,最后定格在故鄉的榕樹下。故鄉的親切的榕樹啊,我是在你綠蔭的懷抱中長大的,所以我們相互牽掛:如果你有知覺,一定會知道我在這遙遠的異鄉懷念你;如果你有思想,你會像慈母一樣,()。18.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4分)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1.請從以下三個節日中任選一個,借鑒文中畫波浪線處對中秋節的講解方法寫一個句子。要求:內容合理,語言流暢,不超過60個字。(6分)春節端午節重陽節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虛室生白”,這句話出自《莊子》。莊子想說的是,生止于滿,而源于虛。所有過往,皆為序章。輕輕放下過去,眼光投向未來,由滿入虛,于是,空而后生,這就是“虛室生白”之意。正如一棵樹,經歷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滿滿當當之時,就會停下生長的腳步,由滿入虛,直至下一個年輪的開始。秋冬的蕭條,由滿入空。而這樣的虛與空,為來年的生,騰出了空間。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的思考寫一篇演講稿。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三校聯考語文答案評分標準1.C(張冠李戴,“這種態度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價值,應受到尊重”錯,根據原文,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理應受到尊重的是一切文化)2.B(強加因果,材料一中的結論是“……因而,文化的發展既非絕對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統一”。)3.D(強調萬物各有區別,最適合作為論據證明第一段的觀點。A強調的是包容B強調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C強調要團結一致)4.①材料一側重論述文化有民族差異及這種差異的成因。②材料二側重論述對待這種文化差異的態度及文化誤讀。(答出一點給2分,共4分)5.①這種不同體現了中美文化的差異,即中國忠孝兩全觀念與美國崇尚個人主義的民族性格不同。(這一條,如果學生答成“文化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也可給分。)②這種差異是文化誤讀的產物。美國人按照自身文化傳統、思維方式來解讀《木蘭辭》,其原有“視域”影響其認知解釋。③不同的差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對待這種差異應當寬容尊重。《木蘭辭》為美國人提供了創作藍本,《花木蘭》又為我們提供“他者”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發現自己,中美文化交流互鑒,可促進雙方文化發展。(評分說明:一條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6.B(A.“爹是一個注重眼前利益的人”錯誤,爹睡不著覺,是為即將過上美好生活而激動。C.“覺得丟臉”錯誤,娘是因為爹遲遲不歸,所以以為他死在了路上,而不是覺得丟臉。D.“這說明文章的主要寫作意圖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猜忌給心靈帶來的傷害”錯誤,文章主要傳達了美好的價值理念,老百姓知恩圖報,官員一心為民。故選B。)7.C(“有實有虛,形象鮮明”錯誤,對“大恩人”形象的塑造均為虛寫,故“形象鮮明”表述也有誤。)8.①作者語言樸實,通過爹樸實的語言,表現出莊稼人對土地、莊稼的真誠熱愛,以及知恩圖報的美好形象。②人物對話語言使用方言,既符合人物形象,又具有地域特色,使文本語言更有生命力和活力。③語言生動形象,常見的比擬等修辭手法的應用使人物躍然紙上,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答出一點給2分,共6分)9.①《探親》故事通過鄉親們為大恩人送禮表示感謝地事表達了對“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種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的贊揚;②通過大恩人將禮物折成錢幣匯回來的事展現了大恩人以人民利益為重,一心為民的美德;③通過爹將鄉親們的禮物送至大恩人處表現出信守承諾、重義輕利的傳統美德。(答出一點給2分,共6分)10.CEG(句意:倘若陛下不以臣之言論為迂腐,能抽出時間看一下,這就是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了。“為迂”指的是“臣言”,中間不能斷開,“臣言為迂”作“以”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所以C處斷句;“天下之福”與“群臣之愿也”句子結構一致,單獨成句,所以EG處斷句。)11.D(A.正確。為什么;/什么。句意:為什么如此害怕?/有什么滿足。B.正確。C.正確。句意:陛下繼承祖先的大任。D.錯誤。含義相同。都是“屢次、多次”的意思。句意:多次引導公卿講學。/范增多次向項羽使眼色。)12.C(“馬得臣勸諫遼圣宗效仿唐玄宗,也全用家人之禮與兄弟們歡飲”錯誤。馬得臣列舉唐玄宗用家人之禮與兄弟們歡飲,是為了勸說遼圣宗能夠友善親人,不是說一定要效仿唐玄宗的做法。)13.(1)皇上閱覽唐高祖、太宗、玄宗三位皇帝的《本紀》,馬得臣便摘錄這三位皇帝的有可效法的行為處世記載進呈。(評分說明:“閱”,閱覽;“錄”,摘錄;“進”,進呈。“行事可法者”,定語后置句。一點1分,共4分)(2)陛下曾經拿貞觀、開元之事詢問我,請允許我簡略地陳述。(評分說明:“嘗”,曾經;“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狀語后置句;“請”,請允許我;“陳”,陳述。一點1分,共4分)14.①君主臣下共同游樂,難免會有爭奪,會影響君臣情誼。②君臣不宜不顧尊卑等級,爭先求勝,不合君臣之間應恪守的禮儀。③君主輕君王之尊、貪一時之樂,可能會遇到意外和危險,有害于親人、社稷。(答出一點給1分,共3分)15.D(表現了心上人翩然離去、杳無影蹤之后詞人的執著與留戀,無法解脫。)16.①動靜結合。淡煙暮靄中遠山聳翠,大雁背著夕陽余輝漸漸的暗淡下去。在靜態的背景下加入動態的描寫。②色彩對比。青色的遠岫與紅色夕陽,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色彩艷麗的深刻印象。③借景抒情,暮靄繚繞,夕陽欲暮,營造了蒼莽、迷蒙、冷寂的意境,表達了詞人特定情境下迷惘、惆悵的復雜心境。(答出一點給2分,共6分)17.(1)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一空1分,共6分)18.②句修改為:同家人團聚的時間和以前相比減少了一半③句修改為:兒時的記憶(一空1分,共4分)19.A源遠流長B彌足珍貴(每處2分,意思對即可)20.也懷念榕樹下夢幻恬靜的秋夜;一定會思念我這漂泊天涯的游子(每處2分,意思對即可)21、示例一:春節在農歷正月初一(1分),有守歲、拜年、貼春聯、燃炮竹等民俗(3分),以辭舊迎新(1分)來寄托對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向往之情(1分)。示例二:端午節在農歷五月五日,有劃龍舟、掛艾草、包粽子等習俗,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來寄托對幸福安康的追求(或“以紀念屈原來寄托濃厚的家國情懷”)。示例三:重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有登高、秋游賞菊、插茱萸等習俗,以登高祈福來寄托對親人的思念、感恩敬老之情。(民俗至少三個,1個1分;書寫格式不規范扣2分,超出字數1字扣2分。)22.作文解析:本題考查寫作的能力。這是一篇材料型任務驅動式作文。首先審讀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語句:放下過去,眼光投向未來,由滿入虛,空而后生。這也是我們悠久的文化;凡事留白。留白才有改寫和進步的空間。人生如樹,由虛入滿,由滿入虛,虛滿輪回,才是人生。學會放空自己,才有更好的飛起。其次審讀任務:當代青年,自身發展。由此警示我們要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勇于歸零,勇于挑戰,謙卑沉淀,永不止步。立意:1、挑戰自我,永不滿足。2、對自我的不斷揚棄和否定。3、忘卻過去,特別是忘卻成功4、不斷清洗自己的大腦和心靈。5、不斷學習,與時俱進。6、歸零,重新出發。參考譯文:材料一:唐儉跟從太宗出獵洛陽苑,一群野豬從林中突然竄出,太宗連發四箭,就射死了四頭野豬。一頭野豬跳到帝鞍鞋下,唐儉跳下馬與野豬搏斗。太宗拔劍砍死了野豬,回頭笑著說:“天策長史沒見過上將殺賊吧!為什么如此害怕?”唐儉回答說:“漢高祖用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么可以為了一時高興而與野豬搏斗呢?”太宗為此停止了打獵。(節選自《新唐書·唐儉傳》)材料二:圣宗即位后,皇太后臨朝稱制,馬得臣兼侍讀學士。皇上閱覽唐高祖、太宗、玄宗三位皇帝的《本紀》,馬得臣便摘錄這三位皇帝的有可效法的行為處世記載進呈。等到隨從皇上討伐宋朝,向皇上進言對投降的不可殺,逃走的不可追,但是對于那些反復無常的小人另當別論。詔令依他所說去做。不久兼任諫議大夫,知宣徽院事。當時皇上沉迷蹴鞠,沒有節制,得臣上書進諫說:“臣私下里考察房玄齡、杜如晦,隋末的書生,如果沒有遇到唐太宗,怎能成為一代名相?臣盡管不才,陛下在東宮時,有幸列為侍從,現在又得以伴圣上讀書,可惜對于您的圣明沒有什么補益。陛下曾經拿貞觀、開元的事情來詢問我,請允許我簡略地陳述。臣聽說唐太宗事奉太上皇宴飲結束,就乘坐輦車到達內殿;玄宗和兄弟們喝酒喝得暢快,盡一家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經營管理委托合同7篇
- 房屋公正合同協議書
- 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5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20 香菱學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冊7.3 復數的三角表示教學設計及反思
-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十五從軍征教案及反思
- 二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設計-17 紙線繩小浮雕-蘇少版
- 安裝設備安全培訓
- 優化班級小組建設的16個策略
- 人教部編版17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5年武漢農業集團限公司(校招)招聘【12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冷庫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2025年金華市軌道交通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版心肺復蘇培訓課件
-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實施指南》編制說明
- 中通服網盈科技有限公司連云港分公司(中國電信)招聘筆試沖刺題2024
- 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對比研究
- DB3707T 080-2023 奶牛接產助產及產后操作操作規程
- 紹興銀行社會招聘真題
- 太空態勢感知算法-洞察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