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4課《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4課《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4課《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4課《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有這樣一位名人,他百萬軍中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他揮毫潑墨寫下名傳千古的佳作,被譽為“詞中之龍”,你知道是誰嗎?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知人論世

辛棄疾(1140-1207),南宋愛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與蘇軾并稱“蘇辛”。

作品有《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政治清明,堅決主張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多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藝術風格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寫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六月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禎年間,又稱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國演義》中孫尚香驚聞夫君劉備病歿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設奠遙祭,旋即投江自盡,故此亭又叫祭江亭。南宋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都城在臨安(今杭州),版圖主要在東南方,是與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權。南宋經濟雖發達,但軍事實力軟弱,面對金國、西夏的侵擾,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線,無意收復中原。題目解說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鄉子:是詞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東北的北固山上,下臨長江。有懷,有所感慨。標題點明作詞緣由。初讀詩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dōumóu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從古到今有多少興亡之事呢?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奔流不息。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運用設問,自問自答。這一問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寫景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孫權年輕時就統率千軍萬馬,占據東南,征戰不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與劉備。生兒子就應像孫權那樣大有作為。懷古用典;借孫權諷刺南宋王朝。

異乎尋常的第三次發問,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詩人對朝廷的不滿。主要內容

1、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倒裝句,“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著永遠也流不盡的長江水滾滾東流思緒萬千。賞析:悠悠”既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又指詞人思緒之無窮。“不盡長江滾滾流”,借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表達了作者無奈,傷感,抑郁的情感。

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運用設問,自問自答。這問句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上闕問江山問興亡壯麗河山,風景不再,山河變色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

上片由景生情。以問起句,以答結句,使人觸景生情,不勝感慨。

3、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三國時代的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奮發自強,戰斗不息。據歷史記載: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一方。赤壁之戰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歲。

3、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典故)

用典,借對青年孫權英雄有為,不懼強敵的盛贊,,反襯南宋朝廷庸碌無能、怯懦茍安。委婉地暗示了對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滿,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4、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若問天下英雄誰配稱他的敵手呢?唯曹操與劉備耳!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句話的深層意思是:朝廷不如能與曹操劉備抗衡的東吳,皇帝(宋高宗、宋孝宗)也不如孫權。

異乎尋常的第三次發問,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對朝廷的不滿。

4、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設問、用典。運用典故,借對青年孫權英勇有為,不懼強敵的盛贊,委婉地暗示了對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憂國憂民情懷。

“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句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1、對英雄的仰慕之情2、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慨之情3、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之情下闕懷古:

運用典故,借對青年孫權英雄有為,不懼強敵的盛贊,委婉地暗示了對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滿。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深層探究

一、如何理解“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這句話。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辛棄疾便借用這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二、如何理解“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船,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對敢于與自己抗衡的強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對于那種不戰而請降的懦夫,如對劉景升兒子劉琮則十分輕視,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獻敵人,還要為敵人恥笑辱罵。

作者在這里引用了前半句,沒有明言后半句,實際上是借曹操之口,諷刺當朝主議的大臣們都是劉景升兒子一類的豬狗,這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三、本文結構新穎,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

1.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3.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詞中三問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一問: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真可驚天地,泣鬼神。中原大地呀,你淪落敵手!悲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者,既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又指詞人思緒的無窮。詞人心中倒來倒去的不盡愁思和感慨,正如這長流不息的江水!歷史興亡呀,你總不回頭!嘆二問: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問:今昔對比,詞人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同東吳一樣占據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竟沒有一個像孫權那樣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對比,不僅令詞人慕古傷今,憂患悵惘,也委婉暗示了他對朝廷的不滿。英雄孫權呀,你笑傲千秋!贊

四、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詞人在懷念誰?“懷”些什么呢?懷懷念故土追懷英雄傷懷國勢暗諷當朝結構梳理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上片寫景望神州北固樓千古事長江流下片懷古萬兜鍪戰未休誰敵手孫仲謀感慨興衰贊美孫權諷刺當朝文章主旨

詞人登樓遠望,想到中原淪陷的故土,觸景生情,又借曹劉來襯托孫權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他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強烈不滿,也流露出他收復中原的強烈愿望。

1.借古諷今。詞人注意融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如“生子當如孫仲謀”,借曹操之口,借古諷今,諷刺當朝主議的大臣們。由辛棄疾口中說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寫作特色

2.結構新穎。詞作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悲愴雄壯,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意境高遠,風格明快,同時做到了寫景、抒情、議論的緊密結合。拓展延伸

辛棄疾有心“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可憐盡付醉夢中,雖有報國雄心,卻生不逢時,報國無門,借古諷今,無限憤懣。一片丹心托付筆墨,寄情詩詞,然赤子丹心,萬古流芳。

“辛詞不是用墨來寫的,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梁衡

1188年秋天,辛棄疾與陳亮“鵝湖會”之后寫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時年48歲。1196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頭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干干凈凈,時年56歲。1203年,辛棄疾先后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時年64歲。背景鏈接

1205年秋,辛棄疾又被罷官,他懷著滿腔憂憤回到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令他速到臨安赴任。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請辭。1207年10月3日,在江西上饒鉛山,辛棄疾終因憂憤而卒”。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辛棄疾名句1、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2、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3、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4、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5、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讓多少詩人豪情萬丈,柔腸百結: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岳飛《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詞感嘆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詞的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坐鎮東南,擊退強敵;劉裕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收復失地,氣吞萬里。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就是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茍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冒險北伐,招致大敗的歷史事實,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草率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當堂檢測1、對“生子當如孫仲謀”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贊揚孫仲謀這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