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誠聯盟高二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絕密★考試結束前
2024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精誠聯盟10月聯考
高二年級語文學科試題
考生須知:
1.本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井填涂相應數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一般而言,真實的歷史被稱為“史實",而有關歷史的記載被稱為“書寫”。毫無疑問,歷史書寫應以呈現歷史真相為目的,但是因為真實的歷史特別是歷史的細節往往是復雜的,即使是歷史現場的親歷者也只能從某一方面去書寫。再考慮到書寫者本人,歷史書寫必然帶有書寫者的主觀偏好和價值判斷。因此,通過研究歷史書寫來把握真實的歷史,至少需要考慮書寫者的主觀視野和價值立場。
以往,世人對春秋史的理解主要借助于《春秋》《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史記》等傳世文獻的記載。又因為《春秋》記事簡括,《公羊傳》《殺梁傳》重在解釋“微言大義",《史記為漢人所寫而相距春秋時期較遠,所以《左傳》就成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橋梁,人們甚至認為《左傳》就是春秋史的實錄。
當今,日益增多的出土文獻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春秋史書寫文本。自從馬王堆漢墓常書《春秋事語》現世以來,上博簡、清華簡、慈利簡、棗紙簡等春秋史文本不斷呈現于世人面前,諸如清華簡《系年》《鄭武夫人規擒子》、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慈利簡“吳語”、棗紙簡《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如果再加上西晉時期出土的汲家竹書“國語"兩篇,那么早期社會流傳的春秋史文本將更加豐富多彩。從形式與內容來看,現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多呈散編形態,記事用語有時也欠準確,如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開篇點出晉楚交戰之地在城濮,是一種“事后諸葛”的表達,比不上《左傳》《史記》用語準確。然而,這些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卻能促使我們反觀《左傳》的書寫,進而準確把握《左傳》的敘事特征和理性精神
一個典型的例證便是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不同:兩者都涉及鄭莊公、鄭武夫人以及鄭國大臣,然而兩者對這些人物關系的描述顯熱有別。簡文中的母子關系和諧親密,鄭武夫人處處為兒子的未來憂心,教誨兒子的言辭飽含懇切和真誠,對大臣也是充滿信賴;鄭莊公對母親的教誨言聽計從、遵誨行事,對大臣更是恭敬有加、委以重任;同樣,鄭國大夫也很體諒國君、謙讓有禮,“各恭其事”而不專權恣肆。簡文呈現出鄭莊公朝堂一派母慈子孝、君惠臣忠的政治局面。也許可以認為簡文中鄭武夫人的教誨是包藏禍心,鄭莊公的遵誨而行是陽奉陰違,鄭國大夫的謙器讓權是規諫提醒。然而,這一闡釋無疑是以《左傳》的敘事為參照的,從簡文的用語、稱謂以及人物的言辭口吻看,難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反觀《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敘事,書寫者使用“初”字,將事件的起點追蹤于“鄭武公娶于申",隨后依次敘述鄭莊公與母親、共叔段的矛盾,以此揭示三人雖為至親,但矛盾早在鄭莊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形成,根本無法調和與解決:面對母親、共叔段的咄通人,大臣與鄭莊公結成同盟,適時而動以至平定叛亂。相較于簡文記述的鄭莊公即位之初的情形,《左傳》的敘事前后勾連,將長時段動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性敘將因果鏈條,即《左傳》對“鄭伯克段于鄢”的書寫,早已不是“原始的歷史",而是使用理性敘事將歷史書寫為一個“合理”的過程。
與簡文重在呈現母子、君臣關系的和諧相比,《左傳》的敘事視野更加冷峻、理性,它揭示出政治權力斗爭中的殘酷與無情:面對權力,母子之愛、兄弟之情消磨殆盡,“親親"原則早已被拋之九霄。“禮崩樂壞”的歷史真相從冷靜的敘事中展露無遺,也許是擔心讀者沒有體會到這一社會現實,《左傳》的書寫者又通過解釋《春秋》的“書日"來強調鄭莊公和共叔段本為兄弟,人們卻難以使用兄弟關系來評判二者的關系。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1月文章《史實與書寫:春秋敘事的價值建構》)
材料二:
《左傳》作為一部歷史敘事的皇皇巨著,實現了歷史記言到歷史敘事的飛躍。它采用“寓論斷于敘事”藝術手法,使得《左傳》一改《春秋》“微言大義"晦澀難懂的局面,實現了“見之于行事而深切著明”的新局面。
“寓論斷于敘事"并不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而是通過剪裁客觀具體的史實不著痕跡的寄托自己的褒貶態度。每一個論斷都是由具體的客觀的事實組合起來的,即便是很小的細節都隱含著論斷。
《左傳》是以《春秋》為依據,對其所記載的史實內容擴展補充而書寫成的。《春秋》雖重微言大義,但記事過于簡約。《春秋》僅僅記載事件的結果,而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帶過,除此之外更無任何議論。后人無法通過簡單的記載理解其中的是非褒貶之意。正如司馬遷所言,“左氏具論其語",《左傳》便是對其中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補充說明。
《左傳》不僅對《春秋》進行補充說明,還在理解事件的基礎之上加入了一些帶有道德傾向的論斷之語,即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仲尼曰”“孔子曰"禮也”“非禮也"等形式展現出來。由于評論形式不一,為了方便論述,將這一評論概括為“君子曰”。除此之外,《左傳》作者還通過凡例、“君子曰"禮也”“非禮也"等義例及評價的歸納分析,考察其所解內容及傳釋方式,以期望了解《春秋》的“微言大義”。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至高無上的權利已經名存實亡,社會處于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君子們面對這樣一個“禮崩樂壞"的局面,不得不對當時的一些不符合禮樂制度的行為加以道德上的譴責,于是便產生了一些類似“君子曰”的道德評論之語。但是僅僅通過道德評論并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輔之以史實則更加具有說服力。敘事內容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判斷,這就是所謂的“寓論斷于敘事"的藝術手法。
徐復觀在其《兩漢思想史》中提到:“左氏之傳《春秋》的第一種方式是以補《春秋》者傳《春秋》。”徐復觀所說的這種形式與“寓論斷于敘事"藝術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是在補充歷史史實,讓后人對《春秋》的內容有所認識與了解。徐復觀還專門舉例“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他指出“左氏對此事之經過,做完整而委曲的敘述之后,按諸事實經過的曲折,其評斷自然歸于平實"。可見“寓論斷于敘事”與“君子曰"都是為了補充解釋《春秋》的藝術手法,二者雖形式不同,但是作用卻相同,即懲惡而勸善的教化作用。張素卿認為《左傳》的解經方式可以分為兩類:一則直接論說經義;二則敘事以解經。可以說,《左傳》解釋《春秋》的方主要有兩種:一是利用書法評論解經,主要方式有凡例、書法名稱以及“君子曰”等評論;二是利用敘事解經,即在敘事過程中把其中的是非褒貶之義給表達出來,即“寓論斷于敘事"。所以者認為“君子曰”與“論斷于敘事"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都是為了解經傳經而產生的,只不過一個直白一個含蓄而已。
(摘編自劉杰《左傳》“寓論斷于敘事”藝術手法研究》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歷史書寫并不完全等同于歷史直相,這一方面是因為歷史細節往往具有復雜性,另一方面是因為書寫者的主觀視野和價值立場不同
B.《公羊傳》《榖梁傳》重在解釋“微言大義”,《左傳》則是對史實內容有所擴展補充,成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文獻。
C.春秋時期產生了一些對不符合禮樂制度的行為的類似“君子曰”的道德評論之語,這種道德評論并不能使世人信服。
D.《左傳》大抵是根據《春秋》中記載的只言片語將其中的歷史史實連綴起來,于史實的敘述中使人明白其中蘊含的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博簡《成王為域濮之行》之所以沒有《左傳》《史記》用語準確,是因為《成王為城濮之行》全篇采用了“事后諸葛"的寫法。
B.從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的用語、稱謂以及人物的言辭口吻中,很難看出對鄭武夫人、鄭莊公的負面評價
C.相較于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左傳》對“鄭伯克段于鄢”歷史事件的描述更能體現“寓論斷于敘事"的特點。
D.將《左傳》和《春秋》進行比較,可以更好地把握《左傳》的歷史敘事特點
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材料二中“寓論斷于敘事”的一項是()(3分)
A.烹(桑)弘羊,天乃雨
B.夫為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后受其不樣。
C.及聞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D.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輸之,命以義夫!
4.材料一使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意圖。(4分)
▲
5.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春秋》與《左傳》在歷史書寫上的特點。(6分)
▲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褐紙鳶
牛維佳
有一次,日軍得到了一個準確的情報,說入路軍有部隊在這一帶,就進行了偷,但寺怪的是八路軍好像天上有眼,總能突圖順利撤出。入路軍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為鳥獸也在助力寒路律,與次突國都有虛年在空中出現。日本人您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沒擄著。這個傳說是真事,現在的學生都知道……
兩杯酒下去,牛行終于沒忍住,問方老那個高飛就那么死了,老部隊的戰史是否有他這一筆。
方老說,戰史會寫憑個風箏就打敗敵人?你歷史怎么學的!①但老區這邊應該知道他高飛做的事,這就是我這一趟會做的,這泥巴里還有他的肉呢,再不來就真沒機會了,小子!趕個清明節呀。
山上是陵園,山下有個烈士英雄事跡陳列館。方老讓小肖扶著走了進去。里面從大革命時期,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一直到現在,布置了六大展區。方老瀏覽到抗戰的部分,久久不舍離去。
小肖問他找到了他們部隊的事跡沒有。方老緊聞著嘴沒吭聲。
方老突然提出要找紀念館負責的人。
方老請他查查幾個烈士名。其中包括他一路都在說的高飛。館長招呼來一個負責責料的年輕人在電腦上查,結果一個都沒查到。館長表示他們這里還有一個無名烈士區,在山上最高處,可以去看看。
他說,這個紀念館是否能騰出一塊展出一只紙鳶風箏
館長也提出了牛仔和小肖一直想知道但又沒敢問的問題:那個高飛真的不在了嗎,就在那次戰斗中方老瞇著眼凝視著他,什么都沒說。
不一會兒一個褐色的紙鳶就飛了起來。
讓大家欣慰的是,這近看黑乎平略顯笨拙的紙鳶十分好用,一陣風過來就上了天,上得越高越像只真正的鷹鳶。簡直和真的沒兩樣。牛仔說,我的天,您變魔術呢!
方老意料之中地說:高飛能教,我就能學,這不是事!你以為我們打游擊整天帶著風箏跑我們帶上這些東西,現做現成,動作不快能成高飛的紙鳶系列通訊法不但對炮兵管用,對整個部隊的通信聯絡都是一個魔幻般的提升。
方老看了看烈士墓,那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小山。②山上墓碑一排排如階梯般布滿了小山的南面,在滿山的樹蔭下就像一張張靜默的臉。他幽幽沉沉地說,這個紙鳶曾經立過大功,而首先利用紙鳶干掉日本人的人就在那里----他指了指山頂上,那是館長說的無名烈士墓。此時一片烏云從山背面飄來,帶來絲絲的雨。
館長建議方老回到屋里避雨,方老反而從他手中要回了風箏的線轱轆。借著不斷吹來的山風,認認真真的把紙鳶迎著風漸次放得更高。
他說:這山我也爬不動了,就是上去了也見不著誰,就讓這個紙焉上去打個招呼好了。有認得它的就知道我來了,高飛那小子就不用說了。嘆了口氣,他又嘀咕道:高飛啊高飛,你小子怎么就沒了,就是沒了你現在也應該看得見,你那腦瓜兒不是很管用嗎……
雨又大了點,牛仔勸他雨停了再出來接著放。方老說,閉嘴美國佬!下雨是有人在落淚,七十多年了我是第一次回來,落淚是有人見到了我,你明白吧。
他說的見到他的人一定在無名烈士基里,就包括了高飛。牛仔原想貧嘴說,你唯物主義今天也信神了但此時卻把話吞下肚子。
方老的褐紙鳶垂眸向下,似乎領會了方老的意思,只見它搖頭擺尾,扶搖直上,越飛越高。漸漸地超過了山頂的紀念碑,俯瞰著烈士墓和整個山巒,山上布滿了嫩黃的迎春花和各式花色的雨傘。方老滿臉都是雨水,水滴讓他瞇著眼,又順著臉頰滴落下去。小肖幾次把雨傘伸來都被他推開。
來掃墓的人都看見了方老的風箏,他們發現那褐紙鳶擺啊擺的,擺出一陣大風,不一會兒把烏云擺走,把太陽擺出來了。一塊湛藍的天空越變越大,像塊被擦拭過的寶石。烏云剛才還在涌動,不知不覺就縮回大山深處,只留下情懷不退的薄霧水汽如煙似膠。來掃墓的孩子看見雨停了,高興地直叫,被老師按住。
方老吩咐把他沒喝完的白酒大而廣之地灑在烈士墓地上。突然小肖喊了句:你看!還有幾只呢!大家抬頭去看,在頭頂上那塊藍天上果然還有另外兩只褐紙鳶,和方老這只極為相似,正在緩緩攀緣而起。
方老仰起頭看了看,表情先是迷惑,之后變得十分嚴肅。他指了指風箏升起的山頂,問館長那是誰的風箏。館長也是很奇怪,表示一無所知。牛仔也感到似乎發生了什么,也問館長,往年是不是也有人放這種風箏。館長回答說好像吧,他也不記得了……他索性沿著正對著山頂紀念牌的水泥階梯路上了山。
不多久,山上的紙鳶徐徐落下,接下來館長帶著幾個少年從石階路上走下來。
其中為首的一個少年手持紙鳶,滿臉好奇地來到方老身邊。
方老看看他手中的紙鳶又看看他:我問你小家伙,誰讓你們來放風箏的
他說他們學校一直就有這個傳統,每年清明節給烈士掃墓,就鼓勵學生放放風等。最好放褐色的紙鳶。據老師說,這個傳統有幾十年了。那是因為幾十年前有一位老革命來學校講傳統課,說到八路軍當年打仗用褐紙鳶傳遞消息什么的。到了現在,每年清明節他們學校放風箏的人還有不少。不光地們學校,從什么時候起這一帶不少學生把這當成了民俗,卻沒幾個知道幾十年前那場傳統課的事,以為放放風箏可以登高開智……
方老走到陵園中道停下,此道正對著山頂紀念碑,他嘴里嘀嘀咕咕地看了半天。最后杵著拐杖頗為費力地鞠了三鞠躬,小聲告知說:……老天讓我活這么久做什么,就是讓我來收收攤兒,給后邊的人道個明白……嗨,這不,咱們越走越近了。別急,將來見面說……說到這方老突然打住了,他發現不知什么時候起,紀念碑的上空又多了不少風箏。除了褐紙鳶,還有許多蝴蝶的、蜈蚣的、孫悟空的等等,五頗六色的,使得天空多彩,熱熱鬧鬧,生龍活虎。他杵杖臨風,抬首仰望,好像自己也加入了這些風箏之中,在居高臨下地和高飛他們打著招呼。③他憑空問了一句:今夕何年啊,你還是那么年輕……
一只云雀當空一鳴,掠頂而過。方老仔細聽了聽之后,這才用拐杖把地上的幾只落葉撥到路邊的草叢,然后轉身走了去。
自此以后的幾年,一直到現在,在這個陳列館的抗戰部分多了一塊出來。上邊掛著一只騰空而起的褐紙鳶,還配有方老口述歷史的文字和圖片。④圖片上方老坐在椅子上制作風箏,還意味深長地掃了一眼鏡頭,那是歷史的一瞥。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設置懸念,傳說增添了閱讀趣味,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生動詳細地再現了戰爭場面,并且引出人物高飛
B.小說采取直接描述的方法,描述高飛運用紙鳶傳遞情報的故事,塑造高飛這位革命先烈機智英勇的英雄形象
C.褐紙鳶從傳說變成了現實,小說構思高超,內蘊豐厚。但高飛不是傳說,他和千千萬萬個無名烈士一起,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D.小說將方老去掃墓的故事套在英雄高飛的故事中,運用探尋式敘事結構講述英雄高飛的故事及其原委,形成故事套故事的結構,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應該”“還有"說明這一片土地,浸透了軍人的信念和智慧,“再不來”“真沒機會",是老人要在生命的終點到來之前做個了斷
B.句子②“墓碑一排排”“一張張靜默的臉"體現了英勇抗戰的烈士之多、犧牲之大,讓人感受到了革命歷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
C.句子③中借“今夕何年”表明方老與戰友對話跨越了時空,“你還是那么年輕”,顯示高飛的革命精神永葆青春、代代傳承,一句話蘊含極大的情感力量。
D.句子④中“歷史的一瞥”,方老從歷史的角度、以全知視角敘述了抗日戰爭中無名英雄的故事,傾注了深厚的革命情懷。
8.小說以“褐紙鳶"為題,有何意蘊結合文本,請加以梳理概括。(4分)
▲
9.本文構思新穎,結構奇特,兩種視角互為對比,形成張力。請以“親歷者和追隨者”的視角加以賞析。(6分)
▲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大下治。
(《墨子·兼愛》)
材料二:
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而今大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茍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著,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
(《墨子·若愛》)
材料三: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我與子異,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于鄒人,愛我鄉人于魯人,愛我家人于鄉人,愛我親于我家人,愛我身于吾親,以為近我也。擊我則疾,擊彼則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我有殺彼以利我,無殺我以利彼。”
子墨子曰:“子之義將匿邪,意將以告人乎"
巫馬子曰:“我何故匿我義吾將以告人。”
子墨子曰:“然則一人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利己;十人說子,十人欲殺子以利己;天下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利已。一人不說子,一人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說子,十人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說子,天下欲殺子,以子為施不祥言者也。說子亦欲殺子,不說子亦欲殺子,是所謂經者口也,殺常之身者也。"子墨子曰:“子之言惡利也若無所利而不言,是蕩口也。”
(《墨子·耕柱》)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凡天下禍篡A怨恨B其所C以起者D以不相愛E生也F是以G仁者H非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惡施不孝"中的“惡”讀wū,相當于“何"怎么”;“人必從而惡之"中的“惡”讀wù,意為“憎惡"。
B.“視弟子與臣若其身”,其中的“弟子"是“弟弟、子女”的意思,和《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意思不一樣。
C.在“猶有大夫之相亂家”中,“亂"是使動用法,意為“使……混亂,擾亂”,與“既以非之,何以易之"的“非”用法相同。
D.“此何難之有"是賓語前置句,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居則曰:不吾知也”的句式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從反面立論,認為社會禍亂起因于人們不相愛,然后從反面論證,最終推導出唯有兼愛方可止亂致治的正面結論。
B.材料二中,當仁者不認同墨子的觀點時,墨子通過舉例來論述自己的理想藍圖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C.材料三中,墨子把巫馬子放在了自己的對立面,與之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辯論,展現出了自己的辯護技巧和思想方法。
D.墨子在先秦諸子中,表達風格自成一家,一方面追求語言的淺顯,邏輯的嚴密和結構的層次感;一方面又反復論說,務求把意思說得清楚明白。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賦有亡
▲
(2)擊我則疾,擊彼則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
▲
14.結合墨子的觀點,分析材料三中巫馬子思想的不同之處
▲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5~16題。
東風第一枝·春雪
史達祖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①,后盟遂妨上苑②。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注]①“舊游"句:《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②“后盟"句:司馬相如赴梁王兔園之宴以踐約,因值雪天而遲至。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首詠物詞,詞以細蒸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
B“行天入鏡”取白唐代詩人韓愈《春雪》中的“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側面體現出池面橋面積雪的特點。
C.“料故園”一句,宕開一筆,以“料"字領起,展開想象。睹物傷情,異鄉淪落之感溢于言表。
D.“恐風靴”一句,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仍是寒氣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詞人心境在這大地復蘇時節的凄涼仍舊。
16.詠春雪與詠雪不同,除了不離雪外,還必須不離春天。請結合具體詩句,說說作者是如何緊扣這兩方面來歌詠春雪的。(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儒家提倡“忠想之道”,在《論語·衛靈公》中,孔子向子貢闡明“恕”的含義為“_________,__________",并認為“恕”雖僅一字,但可終身踐行。
(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荀子·勸學》“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都以行走為喻,闡明學習、生活中積累的重要作用。
(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鄉孤獨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體現了人事變幻、江水永恒的道理。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血濃于水、A_____________,香港的命運從來都同租國休成與共。1997年,香港回戶,步入同國家共同發展、水不分離的寬廣大道。回歸后,香港同祖國內地的聯系更加案密,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今天,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活力香港朝氣蓬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①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②租國終是香的堅強堡壘。③27年間,世界形勢碑息萬變、波譎云詭,④但祖國的支持始終未變。⑤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抵御亞洲金融風暴⑥從抗擊非典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⑦每當香港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⑧祖國都B_____________、果斷幫助,幫其化解問題、渡過難關。
“‘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祖圖強太了,香港抵御風浪、戰勝挑戰的底氣足了,探索發展新路向、尋找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斷空間的機遇多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祖國一直為香港C_________________。
18.對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愛國者治港”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韓愈“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透徹精辟而振聾發聵。
B.他們的做法徹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而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C.我站在山腳抬頭望去,只見無數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頂延伸著。
D.他看上去更像一個地道的湖南農民,這使我想起了農民送給他的“泥腿子專家”“泥腿子院士"的稱謂。
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A.▲B.▲C.▲
20.選文第二段有兩處有語病,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
21.用“祖國強大了”開頭,把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一個遞進關系的句子。要求保留主要信息,可以適量增減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
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表達效果。(5分)
▲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國家的興盛與衰亡,往往決定了個人命運的走向。“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那種與國家民族休威與共的壯懷。那種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天下為已任的使命感,就來自那個叫作“家"的人。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請據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裝:不得泄露個人信息。2024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精誠聯盟10月聯考
高二年級語文學科參考答案
1.答案C。(由材料二第5段“但是僅僅通過道德評論并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輔之以史實則更加具有
說服力”可知,不是這種道德評價不能使世人信服。)
2.答案A。(材料一第3段“上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開篇點出晉楚交戰之地在城濮,是一種‘事后
諸葛’的表達,只是就該簡文開篇“點出晉楚交戰之地在城濮"這個例子來說的,并不是說簡文全
篇都用了“事后諸葛”的寫法。)
3.答案D。(“寓論斷于敘事"與“君子曰”都是為了補充解釋《春秋》的藝術手法,二者是兩個不
同的方面,D屬于“君子曰"的直白的評價語,而并非“寓論斷于敘事”)
4.①材料一通過舉“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不同"這一事例(1
分),具體有力地證明了“出土的春秋史文本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左傳》的敘事特征和理性精神”
的論點(1分)。②材料一將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與《左傳》“鄭伯克段于鄢"的敘事方式、
敘事視野等進行對比(1分),強調了“《左傳》不是‘原始的歷史’,而是使用理性敘事將歷史書
寫為一個‘合理’的過程”的論點(1分)。
【解析】本題要求分析材料一中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效果。答題時,應先找出材料一中使用舉例
論證和對比論證的相關內容,再結合材料內容對其效果進行分析。
5.參考答案:
①《春秋》重微言大義,記事簡約,僅僅記載事件的結果,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帶過。
②《左傳》對《春秋》進行補充說明,將長時段的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成嚴謹的因果鏈條。
③《左傳》在歷史書寫過程中常加入“君子曰”等道德評論之語,并且擅長在敘事中寄寓論斷。(
每點2分)
【解析】材料二第3段“《春秋》雖重微言大義,但記事過于簡約。《春秋》僅僅記載事件的結果,
而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帶過,除此之外更無任何議論。"得出第①點。
材料一第4段“《左傳》的敘事前后勾連,將長時段的事件連綴一體,以至形成嚴謹的因果鏈條”與
材料二第3段“《左傳》是以《春秋》為依據,對其所記載的史實內容擴展補充而書寫成的”,得出
第②。材料二第4段“《左傳》在理解事件的基礎之上加入了一些帶有道德傾向的論斷之語”得出第
③點。
6.答案C。解析:A,小說沒有“生動詳細"地描寫戰爭場面。B,作者不是采取“直接描述”的方
法,而是采取迂回式的結構,用93歲的老爺子----高飛當年的偵察連的戰友,進行講述的方法來進
行描寫。D,應該是“將英雄高飛的故事套在方老去掃墓的故事中"。
7.答案D。解析:“從歷史的角度,以全知視角敘述”錯,方老不是旁觀者,是親歷者,這里的敘
述角度是有限視角。
8.參考答案:
①褐紙鳶是高飛偵查報信的工具,是貫穿過去與當下的中心意象。
②褐紙鳶象征著高飛的英雄形象。
③褐紙鳶象征著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和代代相傳,體現了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敬仰之情。
(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
9.參考答案:
(1)小說的親歷者是方老和高飛,他們的生命歷程與中國革命戰斗歷史緊密相連。方老是敘事的主
體,小說以方老的切身感知和記憶,帶領讀者回望歷史,去了解漫漫長河中的無名親歷者。
(2)小說的追隨者是牛仔和一群少年。牛仔陪方老尋找革命英雄,一路感知先輩的榮光;那群少年
在傳統活動中紀念先烈,銘記并傳承革命精神。他們已然成為祖父輩英雄的欽慕者和精神的追隨者。
1
(3)小說呈現了兩代人重走革命路、尋找無名英雄的過程。親歷者方老帶領追隨者牛仔,尋找革命
中犧牲的無名親歷者,在眾多追隨者放飛紙鳶的民俗中,有人年年紀念著無名親歷者的犧牲。
(每點2分)
10.答案:BDF
原文斷句: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11.答案C。解析:“既以非之,何以易之"的“非”用法相同"錯誤;“亂”是使動用法,而“非
"是意動用法,意為“以…為非”“認為…不對"。
12.答案A。解析:“然后從反面論證,最終推導出結論”錯誤,應該是正面論證。
13.參考答案:
(1)看待別人就像自己一樣,誰還會劫奪財物?所以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又沒有了。
(采分點:視,看待;前一個賊,動詞,劫奪財物;有,同“又";亡,同“無”,沒有)
(2)打我則我會疼痛,打別人則不會疼在我身上,我為什么不去除自己的疼痛,卻去除不關自己痛
癢的別人的疼痛呢?
(采分點:疾,疼痛;拂,解除,去除;疾者之不拂,賓語前置句式;句子通順)
14.參考答案:
①墨家認為“兼相愛"交相利”(1分)“兼相愛"思想是一種超越宗法等級、血緣關系的愛,它
沒有尊卑、親疏、貴賤的等級差別,不分厚薄親疏。(1分)“交相利”的思想是站在功利的角度,
提出了對等互報的原則。(1分)
②巫馬子“以為近我也”,認為愛是有差等的(注意和儒家思想是不一樣的),愛自己要比愛父母
_____________、其他家人、相鄰更深,(1分)并且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不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情(1分),這
不符合墨子“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
15.答案B。解析:“行天入鏡"二句,是正面描寫春雪的。韓愈《春雪》詩云:“入鏡鸞窺沼,行
天馬渡橋。”意謂雪后,鸞窺沼則如入鏡,馬渡橋則如行天。以鏡與天,喻池面、橋面積雪之明凈__,這里即借以寫雪。
16.參考答案:
①借春天的氣候特征來詠春雪。如“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可知正因春季回暖,所以薄薄
的春雪在碧瓦之上頃刻消融;而“輕松纖軟”四字更是正面歸納出春雪輕盈、蓬松、纖弱、柔軟的
姿態特征。
②借春天的景致來詠春雪。如“青"紅”寫初春的柳和杏,且“春蘭"開花、“東風”送暖、“
雙燕"等都是初春景致,而“柳回白眼”“杏開素面”,寫柳眼本青而變白,杏面當紅而轉素皆因
蒙春雪所致。
③借春天的人物活動來詠春雪。如棄“寒爐”、織“春衫"是春天回暖后的常見人物活動,而因春
雪的到來,只能“重暖”閑置不用的“寒爐”,“放慢春衫針線”的編織。
(一點2分,3點6分,有合理的分析,老師可酌情給分)
17.答案: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8.答案C。解析:“愛國者治港"引號是強調。A.直接引用;B.反語;C.強調;D.特定稱謂。(3
分)
19.參考答案
A.同氣連枝/同氣連根B.有求必應C.保駕護航(3分,每詞1分,意思相近的成語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根據上文“血濃于水”和下文“休戚與共"回歸后,香港同祖國內地的聯系更加緊密,
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可知,此處是形容香港與祖國關系密切,故可用成語“同氣連枝"同氣連
根”等。同氣連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2
第二空,根據上文“每當......時"和下文“幫其化解問題、渡過難關”可知,此處應填表示只要
香港有請求就一定答應的成語,故可填“有求必應"。
第三空,根據第三段“祖國強大了,香港抵御風浪、戰勝挑戰的底氣更足了”可知,此處是在總結
祖國對香港的幫助,故可填成語“保駕護航"。保駕護航:保護某事物能讓其能正常發展。
20.(4分,1處2分)
序號②,“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堡壘”搭配不當,“堡壘"應改為“后盾”。
序號⑤,“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抵御亞洲金融風暴"語序不當,應改為“從抵御亞洲金融風暴到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每處2分,序號正確給1分,修改正確給1分)
21.(3分)祖國強大了,不僅是香港抵御風浪、戰勝挑戰的底氣所在,更是香港探索發展新路向、
尋找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的機遇所在。(語意有遞進2分,表意通順1分。如果有其他合理
表述,老師可酌情給分。)
22.(5分)
①比喻,將“一國"比作“根”、“本"(1分),將“香港發展”暗比“葉"、“枝”(1分),
形象生動地突出了“一國"對于“香港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1分)。
②對偶,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1分),語言凝練,形成互文,強調了“香港"和“祖
國”的關系(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分析鑒賞常見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的能力。
首先,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為“一國”,喻體為“根”“本”,比喻詞為“是”;將
“香港發展"暗比“葉”“枝"。通過“根”“本"對“葉”“枝"的作用,形象生動地突出了“
一國”對于“香港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再者,本句使用了對偶修辭,“‘一國’是本”對“‘一國’是根”,“本固才能枝榮”對“根深
才能葉茂”,句式整齊,音節和諧,節奏感強,強調了香港對祖國的依附關系,祖國強大了,香港
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23.作文
審題立意分析
①確定核心概念
分析材料,提取兩個關鍵詞----“家”和“國”,因此此題為二元作文題。
②確定概念內涵
“家”是什么?家是個人和家庭。“國"是什么,“國”是社會、民族和國家,兩者的關系是家是國的
基礎,國是家的延伸。
③確定概念外延
由家到“個人命運”,由國到“國家興衰”,兩者休戚與共。
④文體選擇上,既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不論何種文體,文體特征一定要明確。
評分標準
作文基準分為42分。
第一檔(55-60)在語言表達上,語言流暢,分析充分到位,富有文采。在思想內容上,主題
鮮明、集中,立意深刻,材料充實、典型。在篇章結構上,結構完整、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在文
體規范上,標題清晰、引用符合規范。
第二檔(50-54)在語言表達上,語言通順,分析較為充分,較有文采。在思想內容上,主題
鮮明、集中,立意較為深刻,材料比較充實、典型。在篇章結構上,結構較完整、層次較分明、邏
輯通順。在文體規范上,標題較清晰、引用符合規范。
3
第三檔(45-49)在語言表達上,語言基本通順,分析尚充分,略有文采。在思想內容上,主
題基本鮮明、集中,材料比較充實、典型。在篇章結構上,結構尚完整、層次基本清晰、邏輯基本
通順。在文體規范上,標題尚清晰、引用基本符合規范。
第四檔(42-44)在語言表達上,語言基本通順,分析不夠充分,略有文采。在思想內容上,
主題基本鮮明、集中,材料尚充實、典型。在篇章結構上,結構尚完整、層次尚清晰、邏輯尚通順
_________________。在文體規范上,標題尚清晰、引用基本符合規范。
第五檔(35-41)在語言表達上,語言不通,語病多,缺乏分析,缺乏文采。在思想內容上,
主旨不明確、不集中,材料欠充實、欠典型,但個別語句有深意。在篇章結構上,結構混亂、層次
不清、邏輯不通。在文體規范上,選題過大、引用基欠規范。
第六檔(0-34)套題、離題、嚴重偏題,酌情可得0—34分。離題較為嚴重,但仍能夠部分
扣住主題寫作,字數符合標準,可打25-34分。對于明顯全文套題抄襲(包括抄本試卷上的素材)
的,要嚴格打壓,打分在15分以下。(第六檔很難制定更為詳細的參照區間,請大家根據以上大
體的區間設定,并綜合考量文章各方面情況打分。沒那么嚴重的,不要輕易打15分以下。已經很嚴
重的,也請千萬不要打35分以上。低分作文是仲裁卷的一個重要來源,打分務必謹慎)
注:①無題目扣2分;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最多扣3分;標點錯3-5處扣1分,6處以上
扣2分,最多扣2分。②字數嚴重不足的評分標準:450字至600字,缺40扣1分;375-450字,25-35
分;300-375字,15-25分;300字以下,10分以內。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考察這些是從哪里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愛。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
己,還能有不孝的人嗎?看待父親、兄弟和君上就像看待自身,怎么會做出不孝的事呢?還會有不
慈愛的人嗎?看待弟弟、子女與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會做出不慈愛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現
象都沒有了。還會有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嗎?看待別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樣,誰還會偷竊?看待別
人就像自己一樣,誰還會劫奪財物?所以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又沒有了。還會有大夫相互侵擾封地__,諸侯相互攻伐封國嗎?看待別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的封地,誰還會發動禍亂?看待別人的封國就
象自己的封國,誰還會發動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擾封地,諸侯相互攻伐封國,都沒有了。假若天
下的人都相親相愛,封國與封國不相互攻伐,封地與封地不相互侵擾,偷盜和搶劫沒有了,君臣父
子間都能孝敬慈愛,像這樣,天下也就安定了。
材料二:
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書樣本
- 2025電梯購買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化工產品運輸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住房公積金條款正式納入勞動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地方政府合同管理辦法
-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費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疫情轉讓轉租合同協議
- 現場管理咨詢合同協議
- 電子章合同協議
- 生產場地合作合同協議
- 心肺復蘇及AED的使用
- D503-D505防雷與接地(上冊)彩色版
- 分紅保險精算規定
- 設計單位質量責任制度報告表-(山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監制)
- GB/T 10095.1-2022圓柱齒輪ISO齒面公差分級制第1部分:齒面偏差的定義和允許值
- GB/T 7946-2008脈沖電子圍欄及其安裝和安全運行
- GB/T 3683-1992鋼絲增強液壓橡膠軟管和軟管組合件
- GB/T 2423.22-2012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N:溫度變化
- GB/T 22690-2008數據通信設備通用機械結構機柜和插箱
- GB/T 1741-2020漆膜耐霉菌性測定法
- GB/T 16750-2015潛油電泵機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