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平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期末質量檢測地理試題本試卷共8頁。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規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生要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粘貼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返回艙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神州十四號返回艙在降落過程中依次經過的大氣層是()A.高層大氣、對流層、平流層 B.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C.高層大氣、平流層、對流層 D.平流層、對流層、高層大氣2.返回艙在經過地球對流層大氣時,艙外氣溫的變化特點是()A.先升高后降低 B.逐漸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逐漸降低【答案】1.C2.B【解析】【1題詳解】地球大氣的分層和組成是學生必備知識,由近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神舟十四號返回艙在降落過程中,是自上而下經過大氣層,經過高層大氣、平流層、對流層。故選C。【2題詳解】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因此對流層大氣自下而上氣溫遞減。返回艙在經過地球對流層是降落過程,所以對流層氣溫自上而下遞增。故選B。【點睛】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表面生物量與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具有相關性。下圖示意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量的分布特點是()A.自南向北遞增 B.自北向南遞增 C.自東向西遞增 D.自西向東遞增4.根據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可推知地表生物量()A.由低緯向高緯增加 B.不同緯度均勻分布C.由低緯向高緯減少 D.不同經度均勻分布【答案】3.B4.C【解析】【3題詳解】讀圖可知,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在低緯地區更多,高緯地區更少,即自北向南遞增。B正確,ACD錯誤。故選B。【4題詳解】根據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可推出,到達地面太陽輻射量總體呈自低緯向高緯遞減的規律。而地表的生物能量的根本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因此總體上地表生物量的分布與太陽輻射量的分布呈正相關,既由低緯向高緯減少,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睛】影響太陽輻射強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緯度位置(影響太陽高度角的大小)、天氣狀況(陰晴狀況)、海拔高低(影響大氣透明度)、日照長短、其它因素(如坡向、物體遮擋等)。桂林有著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小明隨家人來桂林旅游,乘竹筏順著漓江游覽沿岸風光時,感嘆道:這里的山拔地而起,千姿百態;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中多洞,洞幽景奇。下圖示意桂林漓江景區局部區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小明在乘竹筏游覽過程中,圖示四地無法看到M山峰的地點是()A.甲 B.乙 C.丙 D.丁6.小明在游覽圖示漓江段時,可欣賞到“河岸陡峻,山拔地而起”壯觀景象的地點是()A.甲 B.乙 C.丙 D.丁7.下列四幅景觀圖中與漓江沿岸地貌類型相同的是()A. B.C. D.【答案】5.A6.B7.A【解析】【5題詳解】連接山峰M和甲點可知,兩者兩線經過了山脊,因此甲點看不到山峰M,乙丙丁三地則均可以通視。故答案選A。【6題詳解】小明在游覽圖示漓江段時,乙點附近等高線更密集,因此落差較大,可欣賞到“河岸陡峻,山地平地拔起”壯觀景象。故答案選B。【7題詳解】根據題干“桂林有著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小明游記內容“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可以判斷桂林地貌主要特征,故與之相符合的只有第一幅圖,A正確,B是海岸地貌,C是河流地貌,D是風成地貌,故選A,【點睛】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嶇,巖石絢麗。地表常見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溝、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等形態;而地下則發育著地下河、暗湖、溶洞。2022年10月,地質工作者在福建政和大溪盆地發現鳥翼類恐龍化石,并將其命名為“奇異福建龍”。在該地層中還發現了一些水生和半水生的生物化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了解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是()A.巖層和化石 B.生物和化石 C.生物和地貌 D.巖石和地貌9.“奇異福建龍”繁盛的地質年代是()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0.“奇異福建龍”生存的環境最可能是()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沼澤【答案】8A9.C10.D【解析】【8題詳解】生物生長過程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種類及特點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當時地理環境的烙印。通過研究地層和它們包含的化石,可幫助科學家發現不同時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點及變化,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歷史和古地理環境。因此了解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是巖層和化石。A正確,BCD錯誤。故選A。【9題詳解】中生代時期爬行動物盛行,尤其是恐龍。福建政和大溪盆地發現的鳥翼類恐龍化石表明“奇異福建龍”繁盛的地質年代是中生代。C正確,ABD錯誤。故選C。【10題詳解】在發現鳥翼類恐龍化石地層中還發現了一些水生和半水生的生物化石,表明“奇異福建龍”生存的環境最可能是沼澤。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睛】中生代介于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于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后來分裂成南北兩片,北部大陸進一步分為北美和歐亞大陸,南部大陸分裂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極洲,只有澳洲沒有和南極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類型生物群的雛形。2023年3月22日,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地中海伊琳娜”號首航從山東青島港出發開往地中海方向,5月初抵達意大利。下圖示意“地中海伊琳娜”號航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以下四地附近海域表層海水多年平均溫度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該船從印度洋經紅海進入地中海時,海水鹽度的變化情況是()A.先變大后變小 B.先變小后變大 C.持續變大 D.持續變小13.關于下列港口所在地的天然植被特征,描述正確的是()A.①地葉片革質化 B.②地多莖花板根 C.③地多藤本植物 D.④地秋冬多落葉【答案】11.C12.A13.C【解析】【11題詳解】從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層的水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與其他海區相比,③地附近海域所在緯度最低,表層水溫最高。C正確,ABD錯誤。故選C。【12題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紅海為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域,該船從印度洋經紅海進入地中海,海水鹽度先變大后變小。A正確,BCD錯誤。故選A。【13題詳解】①港口是我國北方的港口,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所在地位溫帶落葉闊葉林,葉片較薄,不呈革質,A錯誤;②港口對應的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多莖花板根是熱帶雨林的植被特征,B錯誤;③港口所在地為熱帶雨林植被,有數量豐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常見莖花、板根等現象,C正確;④港口在地中海附近,對應的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秋冬較少落葉,D錯誤。故選C。【點睛】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1)溫度的高低: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溫度越高,鹽度越高。(2)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較低,反之鹽度較高。(3)入海徑流狀況:近岸地區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鹽度一般較低。我省某海濱城市海陸風明顯。近年來,該市將甲地附近的大面積荒地開發為濱海新區。下圖示意該市甲地附近某日某時刻等壓面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據圖判斷()A.①比②氣溫低 B.③比④氣溫低 C.②比③氣壓低 D.③比④氣壓高15.圖示時刻,若在海邊放飛孔明燈,其在上升過程中會逐漸飄向()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16.隨著城市濱海新區的建成,推測甲地()A.海風增強,陸風增強 B.海風增強,陸風減弱C.海風減弱,陸風增強 D.海風減弱,陸風減弱【答案】14.A15.B16.B【解析】【14題詳解】圖示時刻同高度的近地面陸地①氣壓高于海面②處,所以氣溫①比②低,A正確;③與④海拔相近,因③位于洋面溫度較高的空氣上升處,而④位于陸地上空溫度較低空氣的下沉處,故③比④氣溫高,B錯誤;②的海拔比③低,故②氣壓比③高,C錯誤;③與④之間有同一個等壓面,所以位于其上方的③氣壓低于位于其下方的④,D錯誤。故選A。【15題詳解】圖示時刻,陸地為高壓,海面形成低壓,近地面吹陸風,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成西北風,故在海邊放飛孔明燈,其在上升過程中會逐漸飄向東南方向,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題詳解】隨著甲地附近的大面積荒地開發為濱海新區,城市熱島效應增強,甲地白天的海風增強,夜間的陸風減弱,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睛】海陸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大氣運動形式。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形成“海風”;夜晚情況正好相反,空氣運動形成“陸風”。2023年7月28日,臺風“杜蘇芮”在晉江沿海登陸,造成嚴重災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此次臺風登陸可能在晉江沿海低地引發()A.洪水 B.泥石流 C.滑坡 D.海嘯18.在臺風登陸前,當地應采取的防御措施包括()①海上船只減速慢行②加固房屋門窗、廣告牌等③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信息④低洼地區居民向安全地區轉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9.實時監測臺風“杜蘇芮”中心位置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遙感技術 B.數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統 D.衛星導航系統【答案】17.A18.C19.A【解析】【17題詳解】臺風登陸給我國沿海地區帶來狂風暴雨,并可能在沿海地區引起風暴潮,地勢低平地區引起洪澇,在山區引起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海嘯多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等引起的,與臺風無關。晉江沿海低地地勢低平,出現洪澇,不易出現泥石流和滑坡。故答案選擇A。【18題詳解】臺風來臨前,應立即到避風場所避風。萬一躲避不及或遇上臺風時,應迅速果斷地采取離開臺風的措施,如停(滯航)、繞(繞航)、穿(迅速穿過),①錯誤。加固房屋、門窗、廣告牌等,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信息,低洼地區居民向安全地區轉移均是正確的防御臺風的措施,②③④正確。故選C。【19題詳解】能夠監測臺風實時位置變化的地理信息技術為遙感技術,A正確;數字地球是地球的數字模型,即,利用地理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方法將地球數字化,B錯誤;地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是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C錯誤;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無法實現實時監測,D錯誤;故選A。【點睛】遙感應用即遠程數據采集應用,是指采用遠程遙感數據采集對資源、環境、災害、區域、城市等進行調查、監測、分析和預測、預報等方面的工作。我國不同區域土壤的顏色差別很大,東北地區分布有黑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南方地區分布著紅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四川盆地某區域的巖石與土壤均為紫色,形成這種土壤現象的主導因素是()A.生物 B.氣候 C.成土母質 D.地貌21.與東北地區的黑土相比,南方地區的紅壤()A.黏粒比重更高 B.礦物質被淋溶較少 C.成土速度更慢 D.表層鹽分含量較高22.花生喜松軟、透氣性強的土壤。若在南方紅壤區種植花生,宜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是()A.引淡淋鹽 B.摻入細沙 C.引水灌溉 D.夯實土地【答案】20.C21.A22.B【解析】【20題詳解】生物、氣候土壤、成土母質、地貌、時間是形成土壤的因素,成土母質作是土壤物質來源,巖石與土壤皆為紫色,主要是因為成土母質,C正確;四川盆地的紫色土的顏色與生物、氣候、地貌無關,ABD錯誤。故選C。【21題詳解】紅壤與黑土相比,主要成土環境的不同。南方地區降水多,淋溶作用強,礦物質被淋溶較多,鹽分不易在土壤中積累,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A正確,BD錯誤;南方地區氣候濕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比較旺盛,因此成土的速度比黑色土分布地區速度要快,C錯誤。故選A。【22題詳解】紅色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濕熱環境使土壤化學風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強,土壤黏重,花生喜松軟、透氣性強的土壤,可以通過摻入細沙改良土壤黏重的特性以滿足花生種植需求,B正確;引淡淋鹽是治理鹽堿地的措施,A錯誤;引水灌溉是針對干旱地區的土地,C錯誤;夯實土地是針對水土流失的土地,D錯誤。因此正確選項為B。【點睛】土壤的主要構成有水分、空氣、礦物質、有機質。有機質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紅壤為酸性的土壤,肥力較差。潮汐是海水的一種周期性漲落現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觀察到兩次海水漲落。浙江溫嶺的江夏潮汐電站于20世紀80年代建成,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漲潮和落潮均可發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通常情況江夏潮汐電站一日內可發電()A.1次 B.2次 C.3次 D.4次24.江夏潮汐電站的最大日均發電量一般出現在()A.春節前后 B.重陽節前后(農歷九月初九)C.中秋前后 D.端午節前后(農歷五月初五)25.除利用潮汐發電外,人們還可利用潮汐進行()①水產養殖②港口航運③蓄水灌溉④氣象觀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3.D24.C25.A【解析】【23題詳解】一天中通常可以觀察到兩次海水漲落,一次海水的漲和落可以發電2次,故潮汐電站一日內可發電4次,D正確,ABC錯誤。故選D。24題詳解】結合錢塘江大潮相關知識可知,中秋前后(農歷十五)為該地一年中的大潮時期,潮汐電站的日均發電也最大,C正確;春節前后(農歷初一)漲潮相對較大,但水量相對秋季少,因而發電量相對中秋前后少,A錯誤;重陽節前后(農歷九月初九)、端午節前后(農歷五月初五)處在小潮前后,發電量小,BD錯誤。故選C。【25題詳解】潮間帶地區的水產養殖,沿海港口建設和航運都需要充分認識并利用潮汐規律,①②正確,A正確;潮汐海水為咸水,不宜用來灌溉,潮汐與氣象觀測無明顯相關性,故③和④錯誤。BCD錯誤。故選A。【點睛】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海浪是表層海水在風的直接作用下產生的風浪。潮汐是在天體(主要是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發生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洋流主要動力是大氣運動。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城市化發展,陜西西安一度受到城市內澇問題的困擾。近年來,通過城市生態綠地建設使這一局面得以明顯改善。(1)在下圖中繪制西安某地的水循環示意圖,并標注各環節名稱。(2)簡述城市生態綠地建設后,該地水循環環節發生的變化。【答案】(1)(2)植物蒸騰作用增加;地表下滲量增加;地下徑流量增加;地表徑流量減少。【解析】【分析】本題組以西安城市生態綠地建設為背景,考查水循環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基礎知識,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體現區域認識、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小問1詳解】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如圖所示:【小問2詳解】城市生態綠地建設后,綠地面積增加,植物蒸騰作用增加;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截留地表徑流等功能,使地表下滲量增加、地下徑流量增加、地表徑流量減少。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地理小組為模擬大氣受熱過程及其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左圖)。甲、乙兩容器內放有質地均勻的等量干燥沙土,丙容器內無沙土。容器內均放置電子溫度計,實時測量容器內氣溫變化。下表是實驗數據記錄表。右圖示意大氣受熱過程。實驗步驟:Ⅰ.短暫靜置后,在實驗數據記錄表中記錄各容器初始的氣溫。Ⅱ.將三個玻璃容器同時置于陽光下照射10分鐘,觀察各容器氣溫變化情況,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各容器內的氣溫。Ⅲ.10分鐘后,將三個容器移至陰涼處。撕掉乙容器的薄膜,甲、丙兩容器仍覆蓋薄膜。觀察各容器10分鐘之內的氣溫變化情況,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各容器內的溫度。溫度/℃容器照射前照射中照射后*0分鐘2分鐘4分鐘6分鐘8分鐘10分鐘12分鐘14分鐘16分鐘18分鐘20分鐘甲22.122.523.124.726.227.927.827.126.125.424.9乙22.122.423.224.826.327.827.526.225.124.223.5丙22.122.42323.824.725.525.224.824.424.123.7注:*代表撕掉乙容器薄膜,甲、丙兩容器仍覆蓋薄膜(1)實驗步驟Ⅱ模擬的大氣受熱過程對應右圖中的____和____(填序號)。(2)指出甲、丙兩容器在照射中氣溫變化及其差異,并解釋原因。(3)有同學指出實驗步驟Ⅲ的設計與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不符,請為其說明理由。【答案】(1)①.①②.②(2)甲、丙容器在照射過程中氣溫均升高,但升溫的速度有所差異,甲容器升溫的速度較丙容器更快。原因:甲容器內有土層,而丙容器沒有。土層模擬了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后升溫,產生了地面輻射,進而使容器內氣溫升高。(3)甲、乙、丙容器在移至陰涼處后,溫度均下降。而乙容器的氣溫下降速率最快。分析可知,是因為乙容器的薄膜被撕掉。但薄膜并不能模擬大氣逆輻射的保溫作用,薄膜只是減緩了容器內熱量散失的作用。這與大氣逆輻射的保溫作用原理不符。【解析】【分析】本題以某地理小組模擬大氣受熱過程及其原理為材料,涉及大氣受熱過程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小問1詳解】根據實驗數據記錄表可知,照射中甲、乙、丙三容器內氣溫均升高。而此實驗目的為“模擬大氣受熱過程及其原理”,可得知圖中①表示“到達地面太陽輻射”,②表示“地面輻射”,③表示“大氣逆輻射”。而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為地面輻射,地面輻射的熱量來源為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所以實驗步驟Ⅱ模擬的大氣受熱過程對應圖中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即①和②。【小問2詳解】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甲、丙容器在照射過程中氣溫均升高,但升溫的速度有所差異,甲容器升溫的速度較丙容器更快。對比甲、丙兩容器,發現甲容器內有土層,而丙容器沒有。根據大氣受熱過程及其原理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說明甲容器升溫更快與其有容器內有土層相關,土層模擬了地面,土層吸收太陽輻射后升溫,產生了地面輻射,進而使近地面氣溫升高。【小問3詳解】根據表中的照射后的實驗數據可知甲、乙、丙容器在移至陰涼處后,溫度均下降。而乙容器的氣溫下降速率最快。分析可知,是因為乙容器的薄膜被撕掉。但薄膜并不能模擬大氣,不能產生大氣逆輻射,只是減緩容器內熱量散失的作用。這與大氣受熱過程中的大氣逆輻射的保溫作用原理不符。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泰加林指地球上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的亞寒帶針葉林,我國大興安嶺北部也有分布。泰加林的葉片為針狀,樹冠呈塔形,根系較淺。在林中可見大量倒木。(1)依據泰加林的葉片和樹冠特征,說明其對環境的適應性。(2)與赤道地區的熱帶雨林相比,簡述泰加林植被垂直結構特征。(3)請用以下標簽完成思維導圖,說明泰加林中多倒木的自然原因。標簽:①多凍土②根系淺③冬季多積雪④距冬季風源地近⑤冬季多大風⑥易壓倒⑦易側伏⑧緯度高,氣溫低要求:在框內將所剩標簽的序號用箭頭連接,指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答案】(1)樹葉為針狀:因當地氣溫低,降水少,針狀葉片可以抗寒抗旱。樹冠呈塔形:因當地氣候寒冷,樹木生長緩慢,因此越往上,生長時間越短;當地冬季降雪多,塔型樹冠形態利于積雪滑落(不易積雪)。(2)植被高度更低,植物種類數量少,分層分數量更少,垂直結構簡單(3)【解析】【分析】本題以泰加林為情境材料,涉及植被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小問1詳解】泰加林所處緯度位置高夏季溫暖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長氣溫低,降水少,為了適應低溫,葉片縮小成針狀;水熱條件不足,樹木生長緩慢,因此越往上,生長時間越短,因此樹冠呈塔形;所處緯度高,冬季降雪多,為減少樹冠積雪過多,樹冠呈塔狀,有利于積雪下滑,不壓斷樹木等。【小問2詳解】植被的垂直結構發育與氣溫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相關,一般氣溫溫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種的數量越多,分層越明顯,泰加林所處緯度高,氣溫低,降水少,植被高度低,植物種的數量少,分層數量少,垂直結構簡單。【小問3詳解】大興安嶺北部緯度高,氣溫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積雪多,易壓倒樹木;氣溫低,多凍土現象,樹根不易往下長,根系淺;距離冬季風源地近,冬季多大風,易將傾斜;根系淺抗倒伏能力弱,故而多倒木,如圖所示: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福建平潭東部海岸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銷售與成本的管理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的應用及試題及答案
- 啤酒品牌故事塑造考核試卷
- 磷肥產品使用效果與作物響應考試考核試卷
- 本市小區拆除方案范本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知識點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3年上半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東線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4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3山東泰安東平湖文化旅游發展(山東)集團有限公司招聘20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項目周期中的各類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企業債券的風險評估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3寧波市奉化區惠海地下管線投資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同步練習:4.1 光的直線傳播
- Mission-Planner地面站操作手冊
- 2025年光伏居間協議模板
- 2025+DeepSeek自學手冊:從理論(模型訓練)到實踐(模型應用)
- 流程建設培訓
-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教案
- 2025慢性阻塞性肺病(GOLD)指南更新要點解讀課件
- KIF14調控膀胱癌進展的作用與機制研究
- 2025年春新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課件 ☆問題解決策略:特殊化
- 《茶文化歷史》課件
- 碳碳復合材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