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76-2023 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規則_第1頁
DB4101T 76-2023 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規則_第2頁
DB4101T 76-2023 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規則_第3頁
DB4101T 76-2023 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規則_第4頁
DB4101T 76-2023 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規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1.040.97CCSA204101GuidelinesforShaolinWushuIDB4101/T76—2023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競賽組織機構 5競賽裁判人員 26競賽通則 47競賽程序 68評分標準及方法 8附錄A(資料性)競賽禮儀、器材及常用表格樣式 14附錄B(資料性)全場比賽裁判席位圖 22參考文獻 DB4101/T76—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鄭州市體育局提出。本文件由鄭州市少林武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ZZTC09)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溝武術學校、鄭州市體育局、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河南大學武術文化研究所、河南省武術協會少林拳研究會、鄭州市武術協會、登封少林武術中等專業學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海科、劉少鵬、王景會、溫佐惠、劉少勇、張鑫、劉少云、張茂松、蘇士華。1DB4101/T76—2023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規則本文件規定了少林武術套路競賽的組織機構、裁判人員、通則、程序、評分標準及方法。本文件適用于少林武術套路競賽組織。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少林武術又稱少林拳或少林功夫,古稱少林捶,是以中華文化為基礎,以技擊動作、多種功法為基本內容,講求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出滾入、拳打一線,注重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強健體魄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3.2套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以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的相互變化規律所組成的鏈條式演練形式,主要有拳術、器械、對練、集體、功法、絕技等項目。4競賽組織機構4.1競賽委員會應設立競賽委員會,負責競賽大會的組織工作。4.2競賽監督委員會4.2.1人員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員3人或5人組成。4.2.2職責4.2.2.1競賽監督委員會為競賽的最高監督機構,應監督、指導和檢查:——仲裁委員會的工作;——裁判人員的工作;——參賽隊的競賽行為。4.2.2.2競賽監督委員會不應:——直接參與仲裁委員會和裁判人員職責范圍內的工作;2DB4101/T76—2023——干涉仲裁委員會、裁判人員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介入裁決結果的糾紛;——改變裁判人員、仲裁委員會的裁決結果。4.3仲裁委員會4.3.1人員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員3人或5人組成。4.3.2職責4.3.2.1仲裁委員會接受參賽隊的申訴,并及時做出裁決,但不改判裁判評判結果。4.3.2.2仲裁委員會會議出席人員應超過半數,表決時超過半數以上做出的決定方為有效。表決投票相等時,仲裁委員會主任有決定權。仲裁委員會成員不參與本人所在單位的討論與表決。4.3.2.3仲裁委員會的裁決為最終裁決。5競賽裁判人員5.1執行裁判員執行裁判員由以下人員組成:a)總裁判長1人、副總裁判長1~2人;b)可根據競賽規模設若干個裁判組,每個裁判組設裁判長1人、副裁判長1人、評分裁判員3~5c)編排記錄長1人;5.2輔助裁判員輔助裁判員由以下人員組成:a)計時員1人;b)記錄員1人;c)編排記錄員3~5人;d)檢錄員3~6人;e)宣告員1~2人;f)放音員1~2人;g)仲裁和技術監督攝像人員2~4人;h)醫務監督人員若干。5.3執行裁判員職責5.3.1總裁判長5.3.1.1組織領導裁判工作,保證競賽規則和規程的執行,檢查落實賽前各項準備工作。5.3.1.2解釋規則、規程,但無權修改。5.3.1.3競賽過程中,可根據需要調動裁判人員工作;裁判人員發生嚴重錯誤時,有權處理。5.3.1.4審核并宣布成績,做好裁判工作總結。3DB4101/T76—20235.3.2副總裁判長5.3.2.1協助總裁判長的工作,可重點負責競賽中某一部分的工作。5.3.2.2總裁判長缺席時,代行其職責。5.3.3裁判長5.3.3.1組織裁判員的業務學習和實施裁判工作。5.3.3.2執行競賽中對運動員套路完成時間不足或超出規定、重做、集體項目少于規定人數、配樂項目不符合要求等項目的扣分。5.3.3.3經總裁判長同意后,有權對不合理的運動員應得分進行調整,但無權更改裁判員的評分。5.3.3.4評分裁判員發生嚴重的評判錯誤時,可向總裁判長建議給予相應的處理。5.3.4副裁判長5.3.4.1協助裁判長進行工作。5.3.4.2裁判長缺席時,代行其職責。5.3.5評分裁判員5.3.5.1服從裁判長的領導,參加裁判學習,做好準備工作。5.3.5.2認真執行競賽規則,獨立進行評分,并作詳細記錄。5.3.5.3負責運動員整套動作質量及演練的評分。5.3.6編排記錄長5.3.6.1組織安排編排記錄工作。5.3.6.2審査報名表及規定內容申報表,并根據賽事要求編排秩序冊、成績冊。5.3.6.3準備競賽所需的表格(見附錄A),審核參賽隊成績及排列名次。5.3.6.4競賽采用電子競賽評分系統時,做好裁判組與電子競賽系統操作組的協調工作,確保競賽成績無誤。5.3.7檢錄長5.3.7.1組織安排檢錄工作。5.3.7.2按競賽順序按時檢錄。5.3.7.3檢查競賽服裝和器械。5.3.7.4組織頒獎儀式的檢錄工作。5.3.7.5負責檢錄組的全部工作,如有變化及時上報總裁判長。5.4輔助裁判員職責5.4.1計時員賽前核準秒表,賽中準確記錄時間。5.4.2記錄員認真記錄評判結果。5.4.3編排記錄員4DB4101/T76—2023根據編排記錄長分配的任務工作。5.4.4檢錄員根據檢錄長分配的任務工作。5.4.5宣告員介紹競賽規程、規則和武術套路運動知識,及時做好臨場宣告。5.4.6放音員5.4.6.1為參賽隊試播音樂,并做好電腦備份。5.4.6.2為配樂項目播放音樂。5.4.7仲裁和技術監督攝像人員5.4.7.1對全部競賽項目進行現場攝像。5.4.7.2遵照仲裁委員會、競賽監督委員會的要求,負責播放相關項目錄像。5.4.7.3管理全部錄像,存檔保留。5.4.8醫務監督5.4.8.1審核運動員《體檢證明》。5.4.8.2負責賽前對運動員進行體檢抽查。5.4.8.3負責臨場傷病的治療與處理。5.4.8.4負責運動員受傷情況的鑒定。5.4.8.5發現運動員因傷病不宜參加競賽時,應及時向總裁判長提出停賽建議。5.4.8.6配合興奮劑檢測人員檢查運動員是否使用違禁藥物。5.4.8.7負責在競賽場地配備救護車1輛、擔架1副、急救箱1個、氧氣袋1袋或氧氣瓶1瓶。6競賽通則6.1競賽性質6.1.1按競賽類型分為:a)個人賽。b)團體賽。c)個人及團體賽。6.1.2按年齡分類分為:a)成年賽。b)青少年賽。c)兒童賽。6.2競賽項目6.2.1少林拳術。6.2.2少林短器械。6.2.3少林長器械。5DB4101/T76—20236.2.4少林雙器械。6.2.5少林軟器械。6.2.6少林對練項目: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6.2.7集體項目:集體競賽、集體表演。6.2.8少林功法、絕技項目。6.3競賽年齡分組6.3.1兒童組(A組):12周歲(不含)以下。6.3.2少年組(B組):12~17周歲。6.3.3青年組(C組):18~39周歲。6.3.4中年組(D組):40~59周歲。6.3.5老年組(E組):60周歲(含)以上。6.4競賽時間套路完成時間要求如下:——少林拳術、器械不應低于1min,但不超過2min;——對練套路不少于50s;——集體競賽項目為3min~4min,集體表演項目為5min~8min;——少林功法、絕技項目不超過6min;——兒童組不低于30s。6.5競賽服飾裁判員應穿統一服裝,運動員應穿武術競賽服裝。6.6集體項目人數6.6.1集體競賽項目不少于8人。6.6.2集體表演項目人數不少于12人。6.7競賽場地6.7.1個人項目的競賽場地,長14m、寬8m,其四周至少有2m寬的安全區。6.7.2場地四周內沿應標明5cm寬的白色邊線。6.7.3場地的地面空間高度不少于8m。6.7.4兩個競賽場地之間的距離6m以上。6.7.5場地燈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在規程規定范圍之內。6.7.6全場參賽隊裁判席位圖見附錄B,具體設置由賽事主辦方確定。6.8競賽器械6.8.1符合國家競賽標準的器械(稀有兵器除外)。6.8.2器械要求:左手持劍或抱刀,劍尖或刀尖不低于運動員本人耳上端,刀彩自然下垂的高度不短于30cm;棍的長度不短于運動員本人直立眉間高度;槍的長度不短于運動員本人并步直立直臂上舉時從腳底至中指尖的長度,槍纓長度不短于20cm且不應太稀疏(特殊項目器械不作規定)。6.8.3兒童組器械不受限制。6DB4101/T76—20236.9競賽音樂配樂項目應在音樂伴奏下進行(不含說唱),音樂自行選擇。6.10競賽設備根據競賽規模需要,應配備攝像機、顯示屏及音響設備若干。6.11競賽禮儀運動員聽到上場點名、完成競賽套路及現場成績宣告時,應向裁判長行抱拳禮(詳見附錄A)。7競賽程序7.1抽簽在競賽監督委員會和總裁判長的監督下,由編排記錄長在技術會議后組織抽簽,確定競賽順序。競賽如有預、決賽,決賽的競賽順序按運動員預賽成績由低到高確定。如預賽排名相同,則抽簽確定競賽順序。7.2檢錄運動員應在賽前30min到達指定地點,參加第一次檢錄,并檢查服裝和器械。賽前20min進行第二次檢錄,第三次檢錄時間為賽前10min,如本人不在,其他人代替無效。7.3計時運動員由靜止姿勢開始動作,計時開始;當運動員完成全套動作后并步站立,計時結束。7.4示分對運動員的競賽結果,公開示分。7.5棄權運動員無故不參加檢錄與競賽,按棄權論處,之前已取得的各項成績全部無效。7.6.1要求仲裁委員會只受理參賽隊在競賽時裁判長對本隊運動員的扣分有異議的申訴。7.6.2程序7.6.2.1參賽隊對裁判長扣分有異議時,應在該場該項競賽結束后15min內,由該隊領隊或教練向仲裁委員會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訴,同時交付相應申訴費用。7.6.2.2一次申訴僅限一個內容。7.6.3裁決與處理7.6.3.1仲裁委員會依據申訴內容進行認真審議,查看錄像,如裁判長的評判無誤,提出申訴的參賽隊應堅決服從。7DB4101/T76—20237.6.3.2如果因不服而無理糾纏,根據情節輕重,可由仲裁委員會建議競賽監督委員會給予嚴肅處理,直至取消競賽成績。如裁判長評判錯誤,仲裁委員會提請競賽監督委員會對裁判長進行處理,但不改變裁判結果,退回申訴費。7.6.3.3裁決結果應及時通知有關各方。7.7名次評定7.7.1個人單項(含對練)名次按競賽成績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為該單項的第一名,次高者為第二名,依次類推。7.7.2個人全能名次按各單項成績總和的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為全能第一名,次高者為第二名,依次類推。7.7.3集體項目名次按競賽成績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為該項的第一名,次高者為第二名,依次類推。7.7.4團體名次根據競賽規程關于團體名次的確定辦法進行評定。7.7.5得分相同的處理7.7.5.1個人項目、對練項目得分相同時的處理:a)兩個無效分數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的平均值者列前;b)兩個無效分數的平均值高者列前;c)兩個無效分數中,低無效分數高者列前;d)如仍相等,名次并列。7.7.5.2個人全能得分相同時的處理:a)得分相同時,競賽中獲單項第一名多者列前;b)如仍相同,則獲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類推;c)如獲得所有名次均相同,則并列。7.7.5.3集體項目得分相同時,按個人項目得分相同的處理辦法處理。7.7.5.4團體總分相同時的處理:a)得分相同時,以全隊獲得單項第一名多者列前;b)如仍相等,則獲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類推;c)如獲得單項名次均相同,則并列。7.7.6等級獎項評定功法、絕技項目分別設一、二、三等獎,確定獲獎等級辦法按各項最后得分高低排序,各獎項的比例由競賽規程規定。7.7.7未完成套路與重做7.7.7.1運動員未完成競賽套路不予評分。7.7.7.2運動員因客觀原因造成競賽中斷,可申請重做一次,在該類項目最后一名上場。8DB4101/T76—20238評分標準及方法8.1競賽項目8.1.1分值各項競賽的滿分為10分。8.1.2評分標準8.1.2.1等級分的評分標準:a)技術演練綜合評定評分標準:分為3檔9級,其中:8.50~10.00分為很好;7.00~8.49分為一般;5.00~6.99分為較差,具體評分標準見表1。b)等級評分要求:運動員應表現出拳打一線、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出滾入、進低退高的少林武術技術風格特點,所演練的拳種及項目的技術和風格特點,應包含該項目的主要內容和技法,要求動作規范、方法正確(見表2),具體如下:1)勁力順達,力點準確,通過運動員的肢體以及器械表現出該項目的力法特點;手、眼、身、法、步配合協調,器械項目身械協調;2)節奏分明,表現出該項目的節奏特點;3)結構嚴密,編排合理,整套動作均應與該項目的技術風格保持一致,具有傳統性;4)少林武術技術風格特點表現突出,姿勢準確、方法清楚、勁力順達、節奏分明、動作連貫為很好;少林武術技術風格特點表現較突出,姿勢較準確、方法較清楚、勁力較順達、節奏較分明、動作較連貫為一般;少林武術技術風格特點表現不突出、姿勢不準確、方法不清楚、勁力不順達、節奏不分明、動作不連貫為較差見表3)5)對練項目:以直線技法為主,招式靈活多變,內容充實,結構緊湊,攻防合理,動作熟練,配合嚴密,利于實戰;(見表4)6)集體項目:隊形整齊,應以該項目的技術為主要內容,突出該項目的風格特點,配合默契,動作協調一致,結構恰當,布局勻稱,并有豐富的圖案變化見表5)7)配樂項目:動作與音樂和諧一致,音樂的風格應和該項目的技術風格相一致。8.1.2.2評分裁判員執行的其它錯誤內容及扣分標準:a)遺忘:扣0.1分;b)出界:扣0.1分;c)腳晃動、移動、跳動:扣0.1分;d)器械、服裝影響動作:扣0.1分;e)器械變形:扣0.1分;f)附加支撐:扣0.2分;g)倒地:扣0.3分;h)器械折斷:扣0.2分;i)器械掉地:扣0.3分;j)對練項目:擊打動作落空扣0.1分;誤中對方扣0.2分;誤傷對方,扣0.3分。兩種以上其它錯誤,應累積扣分。(見表6)8.1.2.3裁判長執行的其它錯誤內容及扣分標準:a)完成套路時間超出的規定:運動員完成套路時間超出2s以內者(含2s)扣0.1分;2s以上至4s以內者(含4s),扣0.2分,以此類推;b)運動員在規定套路競賽中每漏做或多做一個完整動作,扣0.2分;9DB4101/T76—2023c)運動員因客觀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d)集體項目競賽的人數,少于競賽規程規定的人數,每少1人,扣0.5分;e)配樂不符合競賽規程規定者,扣0.2分;f)少林拳術、器械競賽項目,在演練中出現競技項目《武術套路競賽規則》中所規定的B級及B級以上的難度動作,每出現一次,扣1分。表1等級評分標準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表2基礎動作要求般動作步型動作兩腳前后站立,前腿屈膝半蹲,腳尖微內扣,后腿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平仆伸直,腳尖內扣,兩腳全腳掌著地兩腳前后站立,一腿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另一腿微屈膝,腳尖內扣虛點地面兩腿交叉屈膝下蹲,前腳腳尖外展,全腳掌著地,后腳腳跟離地,臀部接近腳跟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腳尖點地,靠于屈蹲腿腳弓內側,大腿接近水平兩腳并立,兩腿并膝半蹲,大腿呈水平,上體正直雙膝下蹲,前腳微扣,另一腳腳尖接近前腳腳弓內側,合膝半蹲,大腿呈水平刀刀刃向上,刀尖向前直出,臂與刀成一直線,力達刀尖,抖彈有力刀尖下垂,刀背要貼近肩背環繞運行,力達刀身中部槍槍尖外劃弧,攔把至肩齊,力達槍身前段槍尖內劃弧,拿把至腰間,力達槍身前段使槍直出,勁達于槍尖,抖彈有力,后手應觸及前手槍桿貼近身體,左右立圓繞行DB4101/T76—2023表2基礎動作要求(續)般動作棍棍在頭前上方或上方向左(右)平圓繞環一周,動作連貫,快速有力,力達棍身前端棍貼近身體,左右立圓,連貫繞行棍貼近身體,棍梢在身體兩側由下向前上連續左右立圓舞動劍劍尖向前直出,臂與劍成一條直線,力達劍尖立劍,劍尖由前向下、向后貼身立圓環繞,力達劍身前段表3基礎動作規格常見錯誤內容參照標準DB4101/T76—2023表3基礎動作規格常見錯誤內容參照標準(續)步型表4對練項目參照標準DB4101/T76—2023表5集體項目參照標準表6其他錯誤內容及扣分標準--器械觸地、脫把、---- 注3:“附加支撐”,是指由于身體失去平衡造成的,在支撐動作正常狀態所需的肢體注4:“倒地”,是指由于身體失去平衡造成的,在支撐動作正常狀態所需的肢體以外,軀干或身體其他任何兩8.1.3評分方法8.1.3.1評分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現場發揮的技術水平,按8.1.2的要求,并與其他運動員進行比較,確定運動員等級分數。減去“其他錯誤”的扣分即為運動員的得分。評分裁判員評分應到小數點后2位數,尾數為0~9。8.1.3.2應得分數的確定:a)3名裁判員評分時,取3名裁判員評出的運動員得分的平均值為運動員的應得分;DB4101/T76—2023b)4名裁判員評分時,取中間2名裁判員評出的運動員得分的平均值為運動員的應得分;c)5名裁判員評分時,取中間3名裁判員評出的運動員得分的平均值為運動員的應得分;d)應得分應取到小數點后2位數,第3位數不做四舍五入。8.1.3.3裁判長對評分的調整:當評分中出現明顯不合理現象時,在示出運動員最后得分前,裁判長可調整運動員的應得分。裁判長調整分數范圍為0.01~0.05分。如須調整更大幅度方可糾正明顯不合理現象時,裁判長須經總裁判長同意,調整分數范圍擴大為0.05~0.1分。8.1.3.4最后得分的確定:裁判長從運動員的應得分中減去“裁判長的扣分”或加上“裁判長調整分”,即為運動員的最后得分。8.2功法、絕技表演類項目8.2.1評分標準8.2.1.1技術演練綜合評定評分標準:分為3檔9級,其中:8.50~10.00分為很好;7.00~8.49分為一般;5.00~6.99分為較差。(具體評分標準見表1)8.2.1.2功法、絕技表演類項目評分要求如下:a)以少林傳統功法、絕技技術為主要內容,并能較好地繼承與創新,融合其他藝術形式的元素;b)能較好地利用傳統和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展示少林武術技術風格與特點;c)結構嚴密,內容充實,技術熟練,主題突出,富于時代氣息,充分展現健康有益、強身健體的精神風貌;d)音樂與主題和表演內容配合緊密、和諧順暢。8.2.2評分方法8.2.2.1該項競賽的滿分為10分。8.2.2.2評分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現場發揮的技術和功力表演水平,按照8.2.1的要求,并與其他運動員進行比較,確定該項目的等級分數。裁判員評分應到小數點后2位數,尾數為0~9。8.3其他在競賽性質、任務有特殊情況時,可在競賽規程中做出相應規定。DB4101/T76—2023競賽禮儀、器材及常用表格樣式A.1競賽禮儀、器材要求如下:a)抱拳禮: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左指根線與右拳棱相齊),高與胸齊,拳、掌與胸間距離為20cm~30cm;b)抱刀禮: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屈臂抬起使刀橫于胸前,刀刃向上;右手成掌,以掌心附于左手拇指第一指節上,高與胸齊,兩手與胸間距離為20cm~30cm;c)持劍禮:并步站立,左手持劍,屈臂抬起使劍身貼前臂外側斜橫于胸前;右手成掌,以掌外沿附于左手食指根節,高與胸齊,兩手與胸間距離為20cm~30cm;d)持槍(棍)禮:并步站立,右手持槍(棍)把段(靠把端三分之一處),屈臂置于胸前,槍(棍)身直立;左手成掌,附于右手拇指第二指節上,兩手與胸間距離為20cm~30cm;e)運動員若持雙器械,應將器械交一手執握,行抱刀禮或持劍禮、持槍(棍)禮;若不適合行禮時,則應兩手持器械面向裁判長立正行注目禮。其它器械參照以上各種禮儀執行;f)當檢錄員檢査器械或裁判長要求檢查器械時,若是短器械,運動員應使器械尖朝下,將器械豎直,遞給裁判人員;若是長器械,運動員則應使梢(尖)朝上,將器械豎直,遞給裁判人DB4101/T76—2023A.2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責任聲明書模板如下: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責任聲明書運動員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請各位運動員閱讀,了解并同意遵守下列事項:1、清楚了解,任何意外傷亡事故,參賽運動員必須負完全的責任;2、主辦方和承辦方對在競賽時所發生的任何意外事故及災難,不承擔任何責任;3、參賽運動員保證沒有攝取任何藥物(興奮劑)或毒品;4、參賽運動員保證沒有參與或涉嫌任何非法活動;5、參賽運動員保證在身體上及精神上是健康健全者,適合參加競技比賽;6、參賽運動員須自行保管個人財物與貴重物品,在賽場內所發生的任何遺失、偷竊或損壞事件,主辦和承辦方不承擔任何責任。7、清楚了解承辦單位在賽事中提供的有關醫療救援的一切措施,是最基本的急救方法;在進行急救時所發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均由參賽運動員本人全部承擔責任。8、參賽運動員同意以及遵守由中國武術協會制定的一切有關賽事規則、規程,如有任何異議,均需遵照大會之仲裁條例進行。9、參賽運動員對于一切活動包括練習、比賽及各活動,可能被拍攝或錄影或電視現場直播等,同意由中國武術協會以全部或部分形式、或以任何語言、無論有否包括其他物資,在無任何限制下,使用本人的姓名、地址、聲音、動作、圖形及傳記資料以電視、電臺、錄像、媒體圖樣、或任何媒介設備,乃至今后有所需要的時候,本人將不做任何追討及賠償。本人在此簽字承認,同意及確定我已經閱讀,明確了解并同意遵守以上所列的所有條款/事項:申請人姓名:簽名/日期家長(監護人)的姓名:簽名/日期(未滿18歲的運動員請由家長簽名)見證人(代表隊負責人):見證人姓名:簽名/日期注:本聲明每人1份,獨立填寫。DB4101/TDB4101/T7620236A.3少林武術套路競賽報名表樣式見表A.1?!鞟.1少林武術套路競賽報名表—代表隊全稱(蓋章):代表隊簡稱:領隊:性別:手機:教練:性別:手機:注1:請按規程中競賽項目分類在項目欄內填寫套路具體名稱。功法絕技類項目、對練項目、集體項目注3:填表時,請先填寫男子項目,再填寫女子項目,分別從A組到E組按順序依次填77A.4少林武術套路參賽隊統計表樣式見表A.2。表A.2少林武術套路參賽隊統計表男女A.5少林武術套路競賽各類項目參賽人數統計表樣式見表A.3。DB4101/T762023—DB4101/T762023—DB4101/T76—2023A.6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裁判員評分記錄表樣式見表A.4。表A.4表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裁判員評分記錄表第號裁判員(簽名):A.7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裁判長評分記錄表樣式見表A.5。表A.5少林武術套路競賽裁判長評分記錄表項目:月日午(晚)第場第組12345A.8少林武術套路競賽個人項目、對練項目成績表樣式見表A.6。表A.6少林武術套路競賽個人項目、對練項目成績表性別組別項目類第場地第組年月日時說明:名次錄取數量可按照競賽規程規定增減??偛门虚L:DB4101/T76—2023A.9少林武術套路競賽集體項目成績表樣式見表A.7。表A.7少林武術套路競賽集體項目成績表說明:名次錄取數量可按照競賽規程規定增減??偛门虚L:排記錄長:A.10少林武術套路競賽功法、絕技項目成績表樣式見表A.8。表A.8少林武術套路競賽功法、絕技項目成績表性別組別項目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