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1.下列關于碳循環的說法錯誤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都參加碳循環過程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與呼吸作用釋放的CO2相等時,大氣中的CO2即可維持穩定D.碳循環過程中伴隨著能量流淌2.碳循環是生態系統中常見的物質循環類型之一。下列有關碳循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傳遞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B.碳循環的“循環”過程發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C.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都參加碳循環過程D.大氣中的CO2要變成含碳有機物只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關于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所指的物質是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學元素B.所說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C.所說的循環是指物質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往復運動D.由于生物養分級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故物質在循環過程中是不斷遞減的4.如圖為生物圈中碳循環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缺少一個由甲到大氣中的CO2的箭頭B.③④過程均可產生ATPATP所需的能量來源相同C.削減化石燃料的燃燒及乙的數量都可緩解溫室效應D.丙是動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并從中獲得能量5.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圖解,正確的是()A. B.C. D.6.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是循環利用的,為什么要向農田中施加N、P、K等肥料?()A.在沒有物質輸出的狀況下,物質在某一個封閉生態系統中是循環的B.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自給自足的前提是物質循環的全球性C.一塊農田中的一些無機鹽會隨著農產品輸出而導致農田中的無機鹽削減D.一塊農田不是一個生態系統,物質不能循環利用7.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過程。下列有關該圖的分析,錯誤的是()A.乙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 B.⑦過程中碳的傳遞形式是CO2C.①過程主要是指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丙中的多種生物之間只存在種間競爭關系8.我國北方處于穩定狀態的某森林生態系統,其碳循環如下圖所示。箭頭和字母分別表示碳元素傳遞方向和轉移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夏季,a>b+c+e B.秋季,e+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9.生物富集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植物葉片通過光合作用汲取了有害物質進入生物群落B.植物的根系從土壤中汲取一些有害物質(如鉛),進入植物體內C.動物肯定是通過捕食獲得了有害物質D.生物富集的有害物質同碳循環過程相像10.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包括碳循環和氮循環等過程。下列有關碳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A.消費者沒有參加碳循環的過程B.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D.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11.分析以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淌和物質循環的關系簡圖,不能得到的結論是()A.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淌B.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來回C.在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能量①②③④的總和便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1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淌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體富養分化時出現藍細菌“水華”現象,說明物質循環的平衡被破壞B.流經全部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都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C.其次養分級同化能量的10%~20%會被下一養分級捕食D.運用糞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實現了對能量的多級利用13.某生物愛好小組以帶有落葉的表層土壤(深5cm左右)為試驗材料,探討土壤微生物在相宜溫度下的分解作用,對土壤處理狀況見下表,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組別1組2組3組4組土壤處理滅菌不滅菌滅菌不滅菌潮濕潮濕較干燥較干燥A.探究的問題是不同土壤濕度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B.預期結論是1、3組的落葉不被分解,2、4組中的落葉被不同程度分解C.為了限制試驗中的無關變量,作為試驗材料的落葉也應進行滅菌處理D.該試驗的自變量為土壤是否滅菌處理,試驗中的比照組是1和314.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下圖是某生態系統部分碳循環的示意圖,其中①②等序號表示有關生理過程,請分析圖中信息,回答問題:(1)生產者將大氣中的碳轉化為生物中的碳的生理過程為____________,可用圖中序號_______________表示。(2)圖示碳循環中,碳以CO2的形式進行傳遞的過程有_______________,碳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的過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圖中序號)。(3)圖中僅顯示了碳循環的一部分環節,缺少的環節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圖中內容和箭頭表示)。(4)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特點為_______________。15.下圖為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態系統中的三種成分。請據圖回答:(1)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之間不斷循環的過程。(2)X與甲中圖示生物類群的能量來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為___________;Y的細胞結構與丙中圖示生物不同,Y的細胞結構最主要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3)大氣中的CO2在甲中圖示的__________________處合成有機物;含碳有機物在甲中圖示的___________________處可以分解為CO2。(4)除化石燃料燃燒外,還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途徑產生CO2。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碳元素從非生物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為光合作用,A正確;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都能參加碳循環過程,B正確;大氣中的CO2要維持穩定須要大氣中CO2的來源和去路維持動態平衡,CO2的來源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燒和生物的呼吸作用等,CO2的去路包括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C錯誤;物質是能量流淌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D正確。2.答案:D解析: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CO2的形式進行,在生物群落內部的傳遞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A正確;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以CO2的形式進行循環,在生物群落內部沿食物鏈或食物網進行流淌,B正確;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都參加碳循環過程,C正確;大氣中的CO2要變成含碳有機物可以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養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D錯誤。3.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所指的物質是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學元素,A正確;所說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其中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B正確;所說的循環是指物質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往復運動,C正確;物質循環過程中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D錯誤。4.答案:A解析:分析圖形可知,甲是分解者,乙是生產者,丙屬于消費者,分解者要通過分解作用將有機物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釋放到大氣中,A正確。③④過程分別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這兩個過程都可以產生ATP,但合成ATP的能量來源不同,呼吸作用合成ATP的能量來源于化學能,光合作用合成ATP的能量來源于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合成ATP的能量來源于化學能,B錯誤。削減生產者的數量不利于緩解溫室效應,C錯誤。消費者主要是動物,但某些細菌也屬于消費者,D錯誤。5.答案:A解析: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從無機環境中獲得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可以通過呼吸作用將物質和能量釋放到無機環境;消費者可通過捕食、寄生等從生產者中獲得物質和能量;生產者的殘枝敗葉、消費者的遺體殘骸中的物質和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A項正確;消費者中的物質不能干脆進入生產者,B項錯誤;分解者不能利用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只能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C、D項錯誤。6.答案:C解析:在沒有物質輸出的狀況下,物質在某一個封閉生態系統中是循環的,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是全球性的,一塊農田是開放的生態系統,農田中的一些無機鹽會隨著農產品輸出而導致農田中的無機鹽削減,所以要施肥,C項正確。7.答案:D解析:由題圖可知,乙、丙、丁都指向甲,因此甲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依據雙向箭頭可推斷出乙是生產者,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乙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A項正確;⑦過程表示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出CO2,B項正確;①過程將CO2輸入生物群落中,主要是指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項正確;丙中多種生物之間還可能存在捕食關系,D項錯誤。8.答案:A解析:碳元素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的循環離不開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在題目所給出的生態系統中,a代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這是流經該森林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數值最大;b代表植物通過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氣中的CO2;c代表通過食物鏈流到動物(各級消費者)體內的總能量;d代表動物通過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氣中的CO2;e代表植物的殘枝落葉等流到分解者體內的能量;f代表動物的遺體殘骸等流到分解者體內的能量;g代表分解者通過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氣中的CO2。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同。依據生態系統能量傳遞的效率為10%~20%,在夏季,處于穩定狀態的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總能量>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植物流到動物體內的能量+植物流到分解者體內的能量,其余的是未利用的能量。9.答案:B解析:植物葉片通過光合作用汲取CO2合成有機物,有害物質不參加光合作用過程,A項錯誤;植物的根系從土壤中汲取一些有害物質(如鉛),進入植物體內,植物的葉片可以干脆攝入吸附在葉片上的有害物質,B項正確;動物可以通過飲水攝取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質,C項錯誤;生物富集的有害物質同碳循環過程不同,很難從生物群落返回到無機環境,D項錯誤。10.答案:A解析: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都參加了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其中消費者可以通過呼吸作用等加快生態系統的碳循環,A項錯誤。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把CO2和H2O轉化為淀粉等有機物,把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是連接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的重要環節,也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B項正確。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同時將CO2等釋放到無機環境中,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C項正確。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O2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通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O2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所以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D項正確。11.答案:C解析:圖中能量①④表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能量②③表示通過食物鏈流入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的能量。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應為散失的能量和留在生態系統中的能量的總和,能量①②③④的總和不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還缺少生物體內的能量,C項錯誤。12.答案:A解析:富養分化水體出現藍細菌“水華”的現象是藍細菌汲取氮、磷等礦質元素,快速繁殖的結果,說明物質循環的平衡被破壞,A項正確;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初始來源主要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也可以是化學能等,如硝化細菌利用氧化氨釋放出來的能量把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B項錯誤;其次養分級同化能量的10%~20%會被下一養分級同化,C項錯誤;運用糞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產生的物質可以被植物利用,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再生,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D項錯誤。13.答案:D解析:1、2組土壤潮濕,3、4組土壤較干燥,試驗中的自變量是土壤的濕度,可知探究的是在不同土壤濕度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A項正確。由于1、3組經過滅菌處理,土壤不含微生物,可預知1、3組的落葉不被分解;2、4組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可預知2、4組的落葉被不同程度的分解,B項正確。本試驗是探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作為試驗材料的落葉上也有很多微生物,須要進行滅菌,否則會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C項正確。若該試驗的自變量為土壤是否經滅菌處理,則試驗中的比照組是2和4,1和3是試驗組,D項錯誤。14.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①(2)①⑦⑧;②③④⑤⑥(3)Ⅱ→Ⅰ和Ⅲ→Ⅰ(4)全球性和循環性解析:(1)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將大氣中的CO2轉化為自身體內的有機物,即圖中的①過程。(2)碳由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過程(①)和由生物群落返回無機環境的過程(⑦⑧)均以CO2的形式進行,碳在生物群落內的流淌過程(②③④⑤⑥)都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3)圖中缺少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產生CO2并將碳返還大氣中的環節,即缺少Ⅱ→Ⅰ和Ⅲ→I。(4)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和循環性的特點。15.答案:(1)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2)化能自養細菌(或硝化細菌等);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3)c;a和b(4)微物的分解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潮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環境生態工程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運城市運康中學2025年初三1月份階段模擬測試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年安徽省利辛縣重點達標名校初三下學期期中英語試題文試卷含答案
-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肥城市泰西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美術職業學院《醫療器械管理及法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重慶市北岸區初三第一次調研考試(一模)物理試題含解析
- 重慶健康職業學院《信息檢索競賽》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小學生識字寫字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舞蹈學院《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GB/T 4857.9-2008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9部分:噴淋試驗方法
- GB/T 19520.17-2010電子設備機械結構482.6 mm(19 in)系列機械結構尺寸 第3-105部分:1U高度機箱的尺寸和設計要求
- GB/T 13237-2013優質碳素結構鋼冷軋鋼板和鋼帶
- 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課件
- 改革開放的外交新局面
- 【完整版】鎖骨骨折護理查房課件
- 雙重否定句句式轉換
- “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課堂實錄作品評價指標參考
- 《劉姥姥進大觀園》課本劇劇本3篇
- 道路工程竣工報告
- 顯示儀表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