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1課《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1課《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1課《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1課《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本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執教對象:初中九年級學生課程主題:部編本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教材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是部編本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通過鄒忌以自身比美的經歷類比國家大事,委婉地勸諫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塑造了鄒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進諫的賢士形象,以及齊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這篇文章敘事簡潔,說理透徹,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理解古代政治文化以及學習勸諫藝術的經典范例。同時,文中所蘊含的善于反思、勇于納諫等思想,對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也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二、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對常見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備了初步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然而,對于像《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篇幅較長、內容較為復雜且蘊含深刻政治智慧的文言文,學生在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和體會文章勸諫技巧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困難。部分學生可能對文中鄒忌類比推理的方式理解不夠深入,對古代宮廷政治背景較為陌生,影響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

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如“昳麗”“窺鏡”“私”“面刺”“謗譏”“聞”等)、虛詞(如“之”“而”“于”等)的含義和用法,理解古今異義詞(如“明日”“左右”“地方”等)的意思,積累文言詞匯。2.

能夠準確、流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理解文意,復述故事內容。3.

學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人物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分析鄒忌和齊王的人物形象特點。(二)過程與方法1.

通過反復誦讀,培養文言語感,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2.

借助注釋、工具書和小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式,提高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3.

引導學生分析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方法,理解類比推理在文中的運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體會鄒忌善于思考、勇于進諫的精神,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反思的品質。2.

理解齊王納諫除弊的意義,認識到廣開言路對于國家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

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意,掌握重點實詞、虛詞和古今異義詞的用法。2.

分析鄒忌和齊王的人物形象,學習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二)教學難點1.

理解鄒忌諷諫的藝術,體會類比推理的巧妙之處,把握委婉勸諫的技巧。2.

領悟文章主旨,認識納諫除弊對于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意義,并將其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五、教學方法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問題引導法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1.

多媒體展示古代君臣進諫和納諫的故事圖片或短視頻片段(如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等),引發學生興趣,提問學生:“在古代,臣子向君主進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方式不當,可能會引起君主的反感,甚至帶來危險。那么,如何巧妙地向君主進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進諫的經典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介紹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諷”是委婉勸告的意思,“諫”是臣子向君主進言規勸,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體裁有初步的了解。(二)背景介紹(5分鐘)1.

介紹作者及出處:《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等。作者已不可考,西漢劉向對其進行了整理編訂。2.

講述時代背景: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諸侯爭霸。齊國在當時是一個大國,齊威王繼位后,雖然有一定的作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沉迷于聲色,不理朝政,導致政治腐敗,國家面臨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鄒忌以巧妙的方式向齊王進諫,促使齊王進行改革,使齊國逐漸強大起來。(三)初讀課文(15分鐘)1.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在聽讀過程中標記出不認識或不確定讀音的字詞。范讀結束后,學生針對字音、節奏等問題進行提問,教師解答。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初步疏通文意,將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標注出來。3.

教師出示重點字詞,進行正音、釋義:-重點實詞:-昳麗(yìlì):光艷美麗。-朝服衣冠(zhāofúyìguān):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窺鏡(kuījìng):照鏡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shúyǔ):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孰,誰,哪一個。-旦日(dànrì):第二天。-明日(míngrì):這里指第三天。-弗如遠甚(fúrúyuǎnshèn):遠遠不如。-美我(měiwǒ):認為我美。-私我(sīwǒ):偏愛我。-客之美我者(kèzhīměiwǒzhě):客人認為我美的原因。-皆以美于徐公(jiēyǐměiyúxúgōng):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認為。于,比。-齊地方千里(qídìfāngqiānlǐ):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方,方圓。-宮婦左右莫不私王(gōngfùzuǒyòumòbùsīwáng):宮中的妃子及身邊的侍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莫,沒有誰。-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háotíngzhīchénmòbùwèiwáng):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畏,害怕。-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sìjìngzhīnèimòbùyǒuqiúyúwáng):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不有求于大王的。四境之內,全國范圍內。-王之蔽甚矣(wángzhībìshènyǐ):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蒙蔽,這里指受蒙蔽。-面刺(miàncì):當面指責。-謗譏于市朝(bàngjīyúshìcháo):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諫。市朝,公共場合。-聞寡人之耳者(wénguǎrénzhīěrzhě):使我聽到的。聞,使……聽到。-門庭若市(méntíngruòshì):門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樣(熱鬧)。形容往來的人很多。-時時而間進(shíshíérjiànjìn):有時候偶然進諫。間,間或、偶然。-期年(jīnián):滿一年。-雖欲言,無可進者(suīyùyán,wúkějìnzhě):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雖,即使。-重點虛詞:-之:-齊國之美麗者也(助詞,的)。-吾妻之美我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孰視之(代詞,指徐公)。-暮寢而思之(代詞,指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助詞,的)。-由此觀之(代詞,指這件事)。-臣之妻私臣(助詞,的)。-王之蔽甚矣(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助詞,的)。-數月之后(助詞,無實義)。-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齊王納諫這件事)。-而:-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連詞,表并列,并且)。-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連詞,表順承,就,于是)。-窺鏡而自視(連詞,表順承,不譯)。-暮寢而思之(連詞,表修飾,不譯)。-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連詞,表修飾,不譯)。-于:-欲有求于我也(介詞,向)。-皆以美于徐公(介詞,比)。-能謗譏于市朝(介詞,在)。-皆朝于齊(介詞,到)。-古今異義詞:-明日:古義指第二天;今義指今天的下一天。-左右:古義指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義指方位詞,左和右兩方面。-地方:古義指土地方圓;今義指某一區域,空間的一部分,部位。-謗譏:古義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諫;今義指誹謗,嘲諷。-窺:古義指照;今義指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4.

全班齊讀課文,教師強調朗讀時應注意的節奏和語氣,如“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等,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四)疏通文意(15分鐘)1.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再次翻譯課文,將翻譯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句子標注出來。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嘗試解決疑難問題。2.

教師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疑難句子進行重點講解和翻譯指導,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忌不信自”,即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保ㄅ袛嗑?,“……者,……也”表判斷,同時注意“美”在這里是意動用法,“認為……美”)-“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蔽”指受蒙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保ㄟ@是一個排比句,“面刺”“上書諫”“謗譏于市朝”是三種進諫的方式,“者”表示“……的人”,“聞”是使動用法,“使……聽到”)3.

請幾位同學逐句翻譯課文,教師進行點評和糾正,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文意。4.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明確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第2段)寫鄒忌以切身經歷類比,諷諫齊王除蔽納諫;第三部分(第3、4段)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五)人物形象分析(15分鐘)1.

提出問題:“鄒忌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2.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圈點勾畫出描寫鄒忌的語句,并在旁邊做簡要批注。3.

小組討論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4.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歸納,明確鄒忌的人物形象特點:-有自知之明:鄒忌在與徐公比美后,能夠客觀地認識到自己不如徐公美,不被妻、妾、客的贊美所迷惑,這體現了他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善于思考:他從比美的經歷中,能夠聯想到國家大事,悟出“王之蔽甚矣”的道理,說明他善于思考問題,能夠由小見大,從個人的生活小事聯想到國家的政治問題。-敢于進諫且善于進諫:鄒忌不因為齊王是君主而有所畏懼,敢于向齊王進諫,并且他采用類比的方法,以自己與徐公比美的故事委婉地勸說齊王,使齊王易于接受,這體現了他的勇氣和智慧,以及高超的勸諫藝術。5.

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齊王的人物形象:-從善如流:齊王在聽到鄒忌的諷諫后,能夠立即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且果斷地采取措施,廣開言路,接受群臣吏民的進諫,這表明他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勇于改革:齊王不僅接受了進諫,還頒布了一系列的獎賞措施,鼓勵人們進諫,并且能夠根據進諫的情況進行改革,這體現了他具有改革的決心和勇氣,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六)勸諫藝術賞析(15分鐘)1.

引導學生思考:“鄒忌為什么不直接向齊王指出他的問題,而是采用類比的方式進行諷諫呢?”2.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從齊王的身份、地位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3.

教師總結:鄒忌之所以采用類比的方式,是因為齊王是一國之君,地位尊貴,如果直接批評齊王,可能會引起齊王的反感,甚至觸怒齊王,導致進諫失敗。而通過類比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將家事與國事聯系起來,以小見大,讓齊王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自己的觀點,既達到了進諫的目的,又不會讓齊王感到難堪,這種委婉含蓄的勸諫方式體現了鄒忌高超的語言藝術和政治智慧。4.

進一步提問:“這種類比推理的方式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有什么作用?”5.

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找出文中鄒忌與齊王在地位、受蒙蔽情況等方面的相似之處,如鄒忌的妻、妾、客因偏愛、畏懼、有求于他而對他說假話,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人也因各自的原因對齊王有所蒙蔽,鄒忌在家庭中的地位與齊王在國家中的地位相似等。通過這些相似之處的類比,使齊王更容易理解自己受蒙蔽的情況,從而接受鄒忌的勸諫。6.

總結類比推理的作用:類比推理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同時也展示了鄒忌敏銳的觀察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七)主題探討(10分鐘)1.

提出問題:“學習了這篇文章,你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2.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獨立思考問題,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3.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對于個人而言,我們要像鄒忌一樣,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知之明,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