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學年度高三年級11月聯考試題及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
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風險分配的類型、模式及媒介與財富分配存在著系統差別,但這無法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即風險常以階層或階級專屬的方式來分配。在這個意義上,階級社會和風險社會存在著很大范圍的重疊。風險分配的歷史表明,風險同財富一樣附著在階級模式之上,只不過是以顛倒的方式:財富在頂層積聚,而風險在底層積聚。就此而言,風險似乎不是廢除而是鞏固了階級社會。貧困與安全感的缺乏結伴,招致了大量的風險;而收入、權力和教育上的財富卻可以購買免于風險的安全和自由。隨著現代化風險的擴散,換言之,隨著自然、健康、飲食等日益受到威脅,社會的區隔和界限也就減弱了。客觀地說,在其作用范圍內,風險對受它影響的人群展現出了平等化效應。在這個意義上,風險社會根本不是階級社會,風險處境或風險沖突也不能理解為階級處境或階級沖突。只要我們仔細審視現代化風險的特殊樣式或特殊分配模式,這一點就會變得更加清楚:現代化風險具備一種內在固有的全球化趨勢。事實上,食物鏈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串聯起來了。遇到邊界,風險下潛而過。空氣中的酸性物質不僅侵蝕雕塑和藝術珍品,也早就打破了壁壘,以至于連加拿大的湖水也開始酸化,連斯堪的納維亞北端的森林也瀕臨消失。風險的分配模式包含在全球化之中,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全球化,因為它蘊含了數量可觀的政治炸藥:風險的制造者或受益者遲早都會和風險狹路相逢。風險在擴散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具有社會意義的回旋鏢效應:就算是豪門富戶,也難逃風險的侵害。先前的“潛在副作用”,甚至會回擊它自己的生產中心。讓我們以農業為例。從1951年到1983年,德國的化肥使用量從每公頃143千克增加到了每公頃378千克;從1975年到1983年,德國的農藥使用量從2.5萬噸增加到了3.5萬噸。這期間,單位產量自然在上升,卻趕不上肥料和殺蟲劑的消耗增長。谷物的產量翻了一倍,土豆的產量增長了二十個百分點。相比于化肥農藥的投入,農業產量的增速正在遞減。這與自然破壞的累進式擴大形成了鮮明對比。對農戶來說,這種破壞就發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尤使人痛心。這種令人憂慮的發展有一個突出標志——野生動植物的數量正在銳減?!凹t色名錄”記錄了物種面臨的生存威脅,是官方的“死亡證明”,而這個名單正變得越來越長。格陵蘭島的680種植物,有519種處在危險之中。草地鳥類的種群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如白鸛、杓鷸和草原石鵖;受到影響的動物還包括地棲鳥類,處在食物鏈上端的動物如鷹、鶚、蜻蜓,以及那些食物來源日漸稀少而又食性單一的動物,它們常以大型昆蟲或植物生長期提供的花蜜為食。從前“看不見的副作用”成了親眼可見的主要影響,以至于威脅到了構成初始原因的生產中心本身?,F代化風險的生產沿回旋鏢的弧線而移動。這一結果不僅使遙遠城鎮的兒童身上或母乳內的鉛含量急劇上升,也在多個層面上削弱了農業生產本身的自然基礎:耕地肥力下降,重要動植物消失,土壤侵蝕危害加重。這種威脅效應的社會循環可以概括如下:在現代化風險的屋檐之下,迫害者和犧牲者遲早都會合為一體。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已經身處險境,我們沒有必要再去區分窮人或富人、白人或黑人、南半球人或北半球人、東方人或西方人。威脅的影響只在它發生時存在,而一旦發生,它又將不復存在,因為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繼續存在。因此,這種末日啟示般的威脅并沒有在威脅的“當下”留下任何可觸摸的痕跡。但生態危機就不是這樣了。生態危機甚至侵蝕了農業的自然和經濟基礎,并因此削減了全體人口的食物供給。這種影響有目共睹,它不僅為自然留下了烙印,也觸及了富人的錢袋和權勢人物的健康?;匦S效應不止表現為直接的生命威脅,它也影響傳輸的媒介,如金錢、財產和正當性?;匦S效應并不只是向單一的源頭發起還擊,它會在總體層面上讓每個人都受到相同的損害。森林的破壞不僅造成鳥類消失,也會削弱土地和森林資產的經濟價值。城鎮或工業區、高速公路或干線公路都會加重周邊土地的負擔。德國7%的土地是否已經因此而受污染或即將受污染,以至于不再適宜耕種了——這一點仍舊懸而未決。無論如何,這里面的道理是一樣的:財產正在貶值,并日益遭受“生態意義上的剝奪”。(摘編自烏爾里?!へ惪恕讹L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何博聞、張文杰譯)1.
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在階級社會,風險常常不像財富一樣在頂層積聚,一個重要原因是頂層的階級可以憑借自身的優勢如收入、權力等將其免除或化解。B.
隨著現代化風險的擴散,社會的區隔和界限減弱,地球身處險境之中,人類則遭受健康、飲食等方面的直接的生命威脅。C.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谷物、土豆的產量雖有所增加,但相比于期間化肥、農藥的使用,農業產量的增速則正在遞減。D.
德國的部分土地受到了污染,不再適合耕種,經濟價值削弱,這種嚴重后果充分說明了此地遭受了生態意義上的剝奪。2.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
雖然階級社會和風險社會在某種意義上存在著很大范圍的重疊,但是我們依然不能把風險處境或風險沖突理解為階級處境或階級沖突。B.
食物鏈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串聯在一起了,遇到邊界,風險不會消失,而是下潛而過,這說明人們若想逃離風險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C.
作為“死亡證明”的“紅色名錄”正變得越來越長,是因為自然破壞導致野生動植物的數量銳減,格陵蘭島面臨生存威脅的物種類型即是證明。D.
農業的自然和經濟基礎遭到破壞,富人錢袋縮小,權勢人物的健康受損,這時候再去按貧富、膚色、地域等區分人類已失去了意義。3.
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最后一段觀點的一項是()A.
生態災難打破階級圖式,無視國界,富商大賈或有權有勢者,也難逃其影響。B.
有毒的廢料場讓良田成了荒地,居民的飲食和當地經濟發展都受到極大影響。C.
“風險”這列火車特別偏愛那些位于“欠發達的窮鄉僻壤”的小火車站。D.
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使得大城市中的社會風險越來越集中,公共安全隱患也愈發突出。4.
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加點詞語“屋檐”“烙印”的作用。5.
請結合原文中的觀點對以下現象加以分析。巴西的維拉帕里西是一座擁有一萬五千人的貧民窟,多數人只能住在不起眼的灰石小屋。1954年,軍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的繁榮,便吸引一些企業到這里生產有害環境的產品。巴西的石油公司選中這里的沿海濕地作為其精煉廠的廠址。之后,巴美合資的磷肥廠、菲亞特、陶氏化學和聯合碳化物公司等也很快到來。不久,這里的多數孩子患了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1984年2月,巴西石油公司七十萬升原油泄漏,相關人員無一人生還?!敬鸢浮?.D2.D3.B4.
①“屋檐”寫出了現代化風險的覆蓋性,突出其讓迫害者和犧牲者都難以逃脫的特征,“烙印”寫出了生態危機給自然留下的創傷,突出其影響難以消除的特征。②兩個詞語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加了生動性,使現代化風險和生態危機的影響更為具體形象。
5.
①軍政府選擇維拉帕里西來吸引企業生產有害環境的產品,表明風險分配存在著階級差別,財富在頂層積聚,風險在底層積聚。②維拉帕里西的孩子受環境影響,多數患了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表明風險的回旋鏢效應,直接威脅生命。③巴西石油公司原油泄漏,相關人員無一人生還,表明風險的“潛在副作用”,回擊它自己的生產中心。(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
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p隙朱以撒這條蜿蜒的老街還在翻修,處在半完成狀態。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經租出,掛起招牌做生意,從洞開的大門和里邊的擺設,可以知曉他們都在經營一些什么,咖啡、甜點、沉香、山區土特產,便覺得沒有必要走進去。那些等待翻新的還是大門緊閉,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舊日門板上有裂縫,有人就湊近裂縫往里邊打量,一眼看到過去。縫隙的出現,賜予了這樣的機會。很多次,我在臨寫敦煌殘經時,想到了那個已經空空蕩蕩的藏經洞。當時里邊堆放了那么多的經卷,只是門面用泥皮糊死了。時間過去,沒有誰走過時會想到里面有這么多寶貝——風沙吹老了時日,也吹走了這個密室外觀曾經有過的人工痕跡。如果不是后來的自然干裂,讓人從縫隙中窺探到內部,也就沒有接下來的許許多多傳奇。許多的過往起始都是封閉的,時日把曾經知曉它們的人送走,史冊也語焉不詳,讓后來人止步。經不起時日的鞭打沖刷,一些物品終于見到了天日,不再成為秘密。與秘密相逢,就獲得了與眾不同的認知、識見。但前提是,先找到隱藏在尋常中的那一道裂縫吧。晉太元中武陵的捕魚者算得上好運氣,他幸運地發現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開始了他夢幻一般的旅程。在桃花源里,捕魚者受到了各家輪流的宴請,享受了最真誠的款待。當然,桃花源中人也通過捕魚者張開的雙唇,打探到了外界的一些秘密。捕魚者離開時,桃花源中人對他只提了一個要求,即“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捕魚者是一個善于分享秘密的人,他覺得有責任把秘密首先傳達給太守。接下來就是尋找秘密的入口。這個入口已經不見了,連同周圍的環境都陌生之至,尋找宣告失敗。我一直在想,陶淵明以云淡風輕的筆法描寫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還是要人守住那道裂開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難以讓人信服。朱熹曾經評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賄。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晉宋人物?!比绱苏f,陶淵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晉宋人物,則是守不住的兩面人。我第一次見到桃膠是在鄉下,這里桃樹千萬,堅硬的桃膠恍如琥珀、瑪瑙那般晶瑩,抓一把放入盤中,聲響如大珠小珠,甚是悅耳。文人筆下喻此為桃花淚,是時光把淚水凝固了。而當口舌觸及一碗溫度適宜的桃膠時,它柔中含韌舒展開來的彈性,足以稱之為美味,讓人總是會欣賞一番,再細細品嘗。追溯它的由來,則是從傷口開始的。兀立不移的萬千桃樹,沒有哪一棵是表皮嚴實無損的,很像人的皮膚,總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為或天時,被扯開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來。在我的記憶中,嚴冬是人的表皮最易開裂的時段,那時在工地、田野勞作的人,對此毫無辦法,靜等裂開,那時的教科書贊美這樣的手和腳——是開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膠不斷地從桃樹傷口的縫隙中涌出,接觸空氣,成為膠狀,為桃樹的所有者不斷收取,加工成堅硬之物。相比于桃膠,桃花要風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將朵朵桃花寄送給遠方的友人,被津津樂道,以為是名士風度的延續。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膠,那真是難言風雅——風雅之舉似乎都是輕盈的、靈性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讓人無從一握手中。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樹的多重功用,用于實的,用于虛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每到午后,懷安橋下就陸續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經營來路不一的水果。刀劍披掛的榴蓮盡管一副凜然不可侵的相貌,還是被不少人圍著。我猜,是它微微裂開的縫隙,那飄出來的獨特的果香把人招引過來。不買也罷,這濃郁的氣味真的讓人迷醉。有時,在自我表現上,人還不如一枚榴蓮。有一則舊事是如此展開的——弘一到豐子愷家,豐子愷請弘一坐在一張藤椅上,藤椅柔韌,老師坐上去會更舒適。弘一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先搖晃了幾下藤椅,方才緩緩落座。后來又去了一次,仍然是這個搖晃的動作。弘一回答了豐子愷的疑問——這張藤椅舊了,藤條間有許多縫隙,會有一些蟲蟻,如果貿然坐下就把它們擠壓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別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細微處,譬如細細的縫隙,也填充了一個人豐富的悲憫。有些人刻意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為之,成為一種自覺。一個人要走多遠,才可以關注到藤椅中的縫隙?時日匆匆,我們對于屑屑者已經缺乏察覺的細心了,而對于大,我們的興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有人贈送我的宣紙形制大起來了,我把筆濡墨揮灑的作品也大起來了。其實,書法家的內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箋寫一幅小楷,那真會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頃刻被淹沒,無處找尋。想想晉宋時期的那些簡札,小得不得了,卻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邊的,別無他倚。這樣,就是片紙只字,也甚佳好。說起來,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鯤鵬,其死生在朝暮之間的蟲蟻,所謂的大小,都是天地夾縫里的存活物,沒有什么差別,當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輕慢。(有刪減)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時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能把知曉過往的人送走,隱藏起秘密,又能通過鞭打沖刷的力量使得秘密重見天日。B.
洞開的大門、可見的擺設,神秘盡失,使人覺得沒有必要進去,而緊閉的大門、門板的裂縫則能吸引人去窺探一番。C.
弘一關注藤條縫隙里的蟲蟻,所以坐前都要搖晃藤椅,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細微之處可見弘一的悲憫情懷。D.
桃膠源自桃樹傷口,柔中含韌,能滿足人的口腹之實,卻難言風雅,因此文人借風雅浪漫的桃花喻之為桃花淚。7.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捕魚者是一個善于分享秘密的人”這句話運用了反語,表現了作者對捕魚者把秘密傳達給太守的不滿。B.
文章以“縫隙”為線索組織材料,行文方式靈活多樣,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表現作者的所見所思。C.
文中善用對比手法,如桃膠與桃花的對比,小簡札與大尺幅的對比等,褒貶分明,道理昭然若揭,讓讀者易于接受。D.
文章引用朱熹評價陶淵明的話,又化用《逍遙游》中的“小大之辯”,增添了書卷氣,表現出作者的古典文化修養。8.
散文講究“形散神聚”,請從選材角度分析本文“形散”的特點。9.
題目“縫隙”意蘊豐富,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其多重寓意?!敬鸢浮?.D7.C8.
①廣泛自由:有老街舊門板上的裂縫,有敦煌藏經洞的裂縫,有進入桃花源的小口,還有桃樹的縫隙、榴蓮的縫隙、藤條間的縫隙,以及書法的大小,取材廣泛豐富。②有詳有略:老街舊門板上的裂縫和榴蓮的縫隙是略寫,敦煌藏經洞的裂縫、進入桃花源的小口、桃樹的縫隙等則是詳寫。③虛實結合:老街舊門板上的裂縫是實寫,由它聯想到的敦煌藏經洞的裂縫、進入桃花源的小口、桃樹的縫隙是虛寫;榴蓮的縫隙是實寫,由它聯想到的弘一對藤條間縫隙的關注,書法作品中大小的區別是虛寫。
9.
①“縫隙”象征契機,人們要留心觀察,通過契機認知、識見秘密的事物;人們也可通過契機,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②“縫隙”象征陶淵明的君子自守品格,提示人們要堅守純真,堅守節操。③“縫隙”象征傷口與辛勞,它們最終會帶來美味與美好生活,暗示人們先苦后甜的道理。④“縫隙”象征細微、細小,提醒人們要關注細微之處、細小之物,樹立眾生平等的觀念。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夫人之所以謂知者,非知其姓與名也,亦非知其聲容之與笑貌也;讀其書,知其言,知其所以為言而已矣。讀其書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為卜筮之書矣,夫子讀之,而知作者有憂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離騷》為詞賦之祖矣,司馬遷讀之,而悲其志,是賢人之知賢人也。夫不具司馬遷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憂,而欲知文王之憂,則幾乎罔矣。然則古之人,有其憂與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憂其憂志其志而因以湮沒不章者蓋不少矣。劉彥和①曰:“《儲說》②始出,《子虛》③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既同時矣,韓囚馬輕④?!狈蚶钏怪畤牢讽n非,孝武之俳優司馬,乃知之深,處之當,而出于勢之不得不然,所謂跡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賈生遠謫長沙,其后召對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見生,自謂過之,見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際,可謂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對,所謂跡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劉知幾負絕世之學,見輕時流,及其三為史臣,再入東觀,可謂遇矣。然而語史才則千里降追,議史事則一言不合,所謂跡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跡相知者,非如賈之知而不用,即如劉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馬之狎而見輕,即如韓之讒而遭戮矣。(節選自《文史通義·知難》)材料二:昔漢武愛《騷》,而淮南作《傳》,以為:“《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卑喙桃詾椋骸奥恫艙P己,忿懟沉江。界澆二姚⑤,與左氏不合。然其文辭麗雅,為詞賦之宗,雖非明哲,可謂妙才?!蓖跻菀詾椋骸啊峨x騷》之文,依《經》立義。名儒辭賦,莫不擬其儀表,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者也?!睋P雄諷味,亦言“體同詩雅”。四家舉以方經,而孟堅⑥謂不合傳。褒貶任聲,抑揚過實,可謂鑒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節選自《文心雕龍·辨騷》)[注]①劉彥和,即劉勰,字唐和。②《儲說》指戰國時期韓非撰著的《內儲說》《外儲說》。③《子虛》指《子虛賦》,是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早期游梁時的賦作。④“韓”指韓非,“馬”指司馬相如。⑤界澆二姚,羿即后界,澆即寒浞的兒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兩個女兒,有虞氏為姚姓,故稱。⑥孟堅,即班固,字孟堅。10.
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憂其憂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沒G不章者H蓋不少矣。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卜筮,指灼燒龜板,根據龜板的裂紋推斷吉兇叫作“卜”;用蓍草的莖占卦叫作“筮”。B.
“韓囚馬輕”與《鴻門宴》中“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二者句式相同。C.
負,承受,此處譯為享有,與《登泰山記》中“蒼山負雪,明燭天南”中的“負”詞義不同。D.
諷,以委婉的言辭勸告,不同于今天的“諷刺”,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詞義相同。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
閱讀某人的書,理解某人的話,并了解某人為什么說這樣的話,難度遞增,能做到的人越來越少。B.
賈誼、劉知幾等人才華橫溢,人生都有“遇”時,可謂“幸”,但同時也是其人生之“不幸”。C.
班固在評價屈原作品時,認為他對后羿、澆、二姚等故事的講解,與《左傳》中相關記載不符合。D.
漢武帝有極高的文化修養,他參與討論《離騷》,認為漢四家以經書作標準對《離騷》的評價是中肯的。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心相知者,非如馬之狎而見輕,即如韓之讒而遭戮矣。(2)名儒辭賦,莫不擬其儀表,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者也。14.
結合材料,簡要歸納后世人難以“知”屈原及《離騷》的原因?!敬鸢浮?0.
DFH
11.D12.D13.
(1)心里的相知,不是像司馬相如那樣因為親昵而被輕視,就是像韓非那樣因為讒言而遭殺戮。(2)后代著名學者們所寫的辭賦,沒有不模擬它(《離騷》)的形式的,這就是所說的“外表像黃金,內質像美玉,歷史上沒有和它相當的”。
14.
①不具有先賢智者的心懷與志向;②后世評價流于表面,與實際不符,對作品鑒賞不夠精當,未加認真考察。參考譯文:材料一:說到人的所謂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聲音容貌就算啦;讀他的書,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呢。讀他的書而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天下比比皆是;而知道他的文章(觀點)的,一千個中便得不到一百個;能知道他之所以做文章的原因(緣由),那么一百個人中得不到一個了。大家都知道《易經》是占卜的書,孔子讀了,就知道文王是有憂患而作此書的,這是圣人的知道圣人。人人知道《離騷》是辭賦的鼻祖,而司馬遷讀了,就為其志向而悲,這是賢能人的懂得賢能的人呀。至于沒有司馬遷的志向,卻要懂得屈原的志向;沒有孔子的憂患意識,卻要明白文王內心深處的殷憂,那么,這差不多算是癡心妄想了。那么,過去的人有他的憂患和他的志向的,遺憾的是,后世沒有能夠憂慮著他(前人)的憂患,銘記著他(前人)的志向,卻因此被埋而沒不彰顯的人,實在不少啊。劉彥和說:“韓非子的《內外儲》一書,才寫出來之際,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剛剛做成之時,秦始皇、漢武帝,恨不能同時遇見。然而真正同時遇到了后,韓非卻被囚禁,司馬卻被看輕?!闭f到李斯懼怕韓非子,漢武帝看輕司馬相如,其實是知道得很深,處置得非常確當,然而出于時勢又不得不這樣。這是所謂形跡好像不相知,而心里卻是相知的。賈誼被遷降到很遠的長沙,后來在宣室召對,文帝甚至說,好久不看見先生您了;自己說超過他,看見了才知道不及他。君臣的際遇,可以說是非常相知了,可是文帝不知道賈生的治國安邦之策,卻只想了解他(賈誼)關于鬼神的回答,這就是所謂形跡好像是相知,而心里卻不相知。劉知幾擁有了高超的學問,卻被時人所看輕,等到他三次擔任史臣,二次進東觀編史,可算是被知遇了。可是真正談論到史才,卻被降逐到千里之外,議到史事,(君臣間)卻一語不合,這就是所謂形跡相知,心里卻并不相知。講到形跡相知的,不是像賈生的表面被相知卻不被重用,就像劉知幾的被任用了卻不完全信任。心里相知的,不是像司馬相如那樣因為親昵而被看輕,就是像韓非那樣因為讒言,而遭到殺害。材料二:從前漢武帝喜愛《離騷》,(讓)淮南王劉安作《離騷傳》,(劉安)認為:“《國風》好寫戀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憤發牢騷但不壞亂禮法,像《離騷》可以說兼有二者的特點。”但班固卻認為:“屈原夸耀自己的才華,以至忿懣怨恨,自投汨羅沉江而死;他在作品中講到后羿、澆和有虞國王兩個女兒二姚的故事,都和《左傳》的有關記載不相符合;然而他的文辭瑰麗雅正,是詞賦的創始者,所以屈原雖然算不上賢明的人,但也可以稱得上了不起的人才?!蓖跻菡J為:“《離騷》的文字,多是根據經書來寫的。后代名儒所寫的辭賦,沒有不模擬《離騷》之形式的,可以說‘形式和內容像金玉一樣都完美,歷代沒有能和它匹敵的’。”揚雄諷誦玩味后,也說(它的)“體制風貌同于《詩經》的‘雅’”。(劉安等)四家都拿《離騷》與經書比較,然而班固認為不符合《左傳》。他們的贊譽與貶責都僅僅著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實際,都可以說是賞鑒卻不夠精當,欣賞玩味(《離騷》)卻未加以認真考查。(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除夜唐·來鵠事關休戚已成空,
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除夜·其六宋代·方岳盡處生機袞袞新,花情柳思已精神。歲堂堂去誰能守,睡到明朝又是春。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來詩首句是說一年來福也好,禍也好,都已經過去,自己只剩下相思。B.
來詩第三句中的“愁”指思念之愁,詩人渴望與親人團圓,徹夜未眠。C.
方詩首句“新”字奠定全詩感情基調,展現處處生機勃勃的新年景象。D.
方詩第三句寫詩人在堂中守歲,卻發現時光難以守住,于是無奈離堂。16.
兩首詩同為除夜之作,所表達的情感卻迥然有異。請結合兩首詩的結句簡要分析?!敬鸢浮?5.D16.
(1)來詩結句是說“我”又要帶著這份愁情進入新的一年了?!般俱病睂懗隽嗽娙顺羁嗟臓顟B,“又”字寫出了思親之情的深重,“春風”指新的一年,反襯了“我”的愁情,表達了前途未卜、歸家無望的無奈之情。(2)方詩結句是說睡到第二天早晨看到的又是一年生機勃勃的春天?!坝帧弊謱懗隽嗽娙嗣鎸r光流逝的豁達,“春”字展現了生機勃勃的新年景象,表現出詩人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的心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月影圖:農歷十五的夜晚,明月照在半墻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愛極了。(2)秦始皇在統治時期,為了蒙蔽百姓、鞏固統治而焚書坑儒,賈誼《過秦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體現了這一點。(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當時有名的兩首樂曲?!敬鸢浮?/p>
①.
桂影斑駁
②.
風移影動
③.
焚百家之言
④.
以愚黔首
⑤.
輕攏慢捻抹復挑
⑥.
初為霓裳后六幺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就在這時,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學家、冒險家,卻不遠萬里,
A,朝敦煌趕來。他們愿意賣掉自己的全部財產,充作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路費。他們愿意吃苦,愿意(甲),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殺的準備,朝這個剛剛打開的洞窟趕來。他們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煙,而中國官員的客廳里,也正茶香縷縷。②沒有任何關卡,沒有任何手續,外國人直接走到了那個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磚、(乙),鑰匙掛在王道士的褲腰帶上。外國人未免有點遺憾,他們萬里沖刺的最后一站,沒有遇到
B的文物保護官邸,沒有碰見冷漠的博物館館長,甚至沒有遇到看守和門衛,一切的一切,竟是這個骯臟的土道士。他們只得幽默地聳聳肩。③略略交談幾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原先設想好的種種方案純屬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筆最輕松的小買賣。就像用兩枚針換一只雞,一顆紐扣換一籃青菜。要詳細地復述這筆交換帳,也許我的筆會不太沉穩,我只能簡略地說:1905年10月,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一點點隨身帶著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疊子銀元換取了二十四大箱經卷、三箱織繩和繪畫;1908年7月,法國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銀圓換去了十大車、六千多卷寫本和畫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換取了三百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來,仍用一點銀圓換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經卷;………18.
選文第③段畫線部分突出了因文化強盜的大肆掠奪而給莫高窟文物帶來的巨大損失。這一表達效果是怎么取得的?19.
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
選文第①段畫線句可否改成“而中國官員的客廳里,也正冒著縷縷茶香”?為什么?21.
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
選文第②段加點的“沒有”有什么表達效果?【答案】18.
①明確羅列一次次掠奪的時間,突出文物損失的時間之長;②具體交代被掠奪文物的數量,突出文物損失之多;③明確地寫出文化強盜的國籍、姓名,突出了文物損失后流散的范圍之廣;④使用省略號表明文中羅列的只是部分損失,突出了文物被掠奪的情況之嚴重。
19.A風餐露宿
B莊嚴肅穆
20.
不能改?!翱|縷”放于“茶香”之后,凸顯了中國官員生活的悠閑安逸,刻畫了統治階級腐敗無能、不負責任、麻木自私的嘴臉,寄托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和憤恨之情。
21.
甲.冒著葬身沙漠的危險
乙.上了一把鎖
22.
加點的“沒有”突出了外國文化強盜長驅直入的輕易,掠奪中國文物時的囂張無恥,清朝官員對莫高窟文物價值的無知,保護文物的腐敗無能。四、寫作(60分)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經過測試,一個跑步運動員在“被追”或“有所追”時能跑出更好的成績。假如你跑在前面,對手就會在后面緊緊追著你,你便成了“被追”的人;假如你跑在后面,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勞動合同期限與試用期條款的關聯性分析
- 車輛使用權轉讓協議書范本
- 離婚后子女撫養協議
- 扶貧項目資金協議書
- 2025年03月江蘇無錫經濟開發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8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山東華宇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公開招聘(6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國家統計局雞西調查隊公開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上海市15區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之現代文一(學生版)
- 天津市薊州等部分區2025屆高中畢業班第二次模擬(語文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統計軟件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最新軍事英語基本詞匯和表達(英漢對照)
- 張騫出使西域課本劇
- 《北京市市級投資基金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
- 100道湊十法練習習題
- 人教版初中階段語文古詩詞理解性背誦默寫匯編
- 內蒙古高中畢業生學籍表畢業生登記表學年評語表成績單身體健康檢查表完整版高中檔案文件
- 光電效應和普朗克常數測定實驗數據表格
- 重力式橋臺計算程序表格
- (完整word版)清表施工方案
- 污水池防腐施工方案改
- 公務用車派車單、車輛維修保養申請單(修訂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