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單元測試卷_第1頁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單元測試卷_第2頁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單元測試卷_第3頁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單元測試卷_第4頁
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單元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新教材科學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學

班級座號姓名分數

一、選擇題(每空2分,總計40分)

1.(2023?寧波模擬)關于幾種礦泉水的比較研究,同學們提出了下列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

的是()

A.哪種礦泉水所含的微量元素多B.哪種礦泉水的密度大

C.哪種礦泉水的pH小D.哪種礦泉水的口感好

2.下列單位換算中,不正確的是()

A.1.7m=1.7mxl00cm=170cmB.6.9m=6.9xl00cm=690cm

C.8.8km=8.8xl000m=8800mD.5.4m=5.4xl000mm=5400mm

3.下列觀察儀器的選擇與觀測范圍相匹配的是)

10s

10nwl0m10"tn

三:’6§

苯分子病毒酵母菌衣藻蝸牛花

甲乙丙T

A.天文望遠鏡適于觀察甲區間的物體B.光學顯微鏡適于觀察乙區間的物體

C.電子顯微鏡適于觀察丙區間的物體D.放大鏡適于觀察丁區間的物體

4.某同學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種下大豆種子,經過觀察得到下列數據,從數據可知:影響大豆發

芽的因素是()

花盆光線情況溫度水

甲向陽處20℃充足

乙向陽處20℃不充足

A.陽光B.空氣C.溫度D.水分

5.(2023江北區期中)在下歹「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四個示意圖中,溫度計的使用正確的是

I—T

C.D.

6.有A、B、C、D四支溫度計,內裝的都是煤油,A溫度計內徑細玻璃泡大,B溫度計內徑細玻

璃泡小,C溫度計內徑粗玻璃泡大,D溫度計內徑粗玻璃泡小。用它們測同一種液體的溫度,測量

準確度是()

A.A準確度最高B.B準確度最高C.C準確度最高D.D準確度最高

7.有一天,小科在家里出于好奇,將示數為38℃的體溫計,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測量溫度,測得的

結果是()

A.體溫計示數降到0℃B.體溫計示數仍為38℃

C.體溫計示數降到最小值35℃左右D.因溫度低于35℃,無法讀數

8.科學探究是研究自然科學的重要方法。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

①實施計劃②表達和交流③制訂計劃④提出問題,發現問題⑤得出結論⑥作出假設

A.②③①④⑤⑥B.④⑥①②③⑤C.④⑤③⑥②①D.④⑥③①⑤②

9.(2023慈溪市期中)下列操作或讀數正確的是()

A.測量木塊的長度B.圓柱體的直徑為1.10cmC.測量水的溫度D.溫度計的示數為46℃

10.下列四個數據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A.一個蘋果的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B.科學課本的寬度為18.3mm

C.洗澡用水溫度接近70℃D.教室里的課桌高度約為80厘米

11.如圖,小嘉用刻度尺測量物塊的長度,此時物塊的長度可記為()

lll|llll|llll|llll|llll|

8cm91()

A.9.8厘米B.1.9厘米C.18.0毫米D.19.0毫米

12.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

12.75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13.(2023江北區期中)下列測量的方法錯誤的是()

A.測量一塊長方體的橡皮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量出橡皮的長寬高,然后利用體積公式算出體積

B.測量金屬絲直徑,把金屬絲無間隙地密繞在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長度L和圈數N,則

直徑D=L

N

C.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

D.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測出一本書除去封面和封底的厚度,再除以書本的頁數,即得

出一張紙的厚度

14.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一次國王故意為難阿基米德,他在眾臣面前一定要讓阿基米

德說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基米德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跟池塘一樣大的話,池塘里的水

就只有一桶;若桶跟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話,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這則故事說明了()

A.測量總是有誤差的B.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決定

C.測量工具的大小決定了物體的大小D.測量前應該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15.(2023江北區期中)一同學按照正確的測量方法用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得到結果是0.721

米,則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米B.1分米C.1厘米D.1毫米

16.(2023寧波期中)在氣溫是25℃的房間里,小明用水銀溫度計測沸水的溫度,由于立即讀數,

造成讀數是50℃.那么50℃表示()

A.房間里空氣的溫度B.沸水的溫度C.溫度計中水銀的溫度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17.分別用材料甲和材料乙制成的刻度尺去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15℃時測得長度相同,在40℃

時測得長度分別為Li和L2,且Li<L。如果測量方法都正確,則從15℃到40℃,甲、乙兩種材料

的膨脹效果()

A.甲更明顯B.乙更明顯C.一樣明顯D.無法確定

18.(2023北侖區期末)小科用示數在刻度線以下的體溫計依次給甲、乙、丙三位同學測體溫,記

錄數據分別為:36.8C、36.8C和37.2℃。過后發現全程忘記甩體溫計,于是想甩過后全部重測,老

師說,你只需再重測一個同學的體溫即可。小科應去測誰的體溫呢?()

A.甲同學B.乙同學C.丙同學D.甲、乙同學中任何一個

19.(2023慈溪市期中)一支溫度計的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它放入沸

水中示數是10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5℃;現在把該溫度計掛在墻上示數為50攝氏度,這

教室里的實際溫度為()

A.50℃B.45℃C.55℃D.40℃

20.想要學好科學,很多時候經過自己的思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同學的你幫她判斷一下,各選項中正確的是

()

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偏大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偏大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偏大

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偏小

二、填空題(21、25題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總計40分)

(1)圖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物體的長度是。

(2)圖乙是體溫計,它的最小刻度為,此時指示的溫度是o

(3)圖丙中,量筒的量程是,金屬塊的體積為o

22.[2022?杭州]小金配合社區防疫工作,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所示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0℃

到42.0℃,最小刻度為消毒后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填寫操作),使體溫

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鐘,取出后直接讀數。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

柱不會回落的原因是o

23.天安門廣場舉行2022年元旦升國旗儀式,觀眾手持小國旗祝祖國繁榮昌盛。小明用文具盒里的

毫米刻度尺測量了小國旗的長度,4次數據分別:21.01厘米、21.03厘米、21.02厘米、21.01厘米。

(1)同一面小國旗的測量結果會不同的原因是測量值與間存在誤差。

(2)一次測量可能誤差較大,為了減小誤差,小明應采取的措施是,這面小國

旗的長度應記為______厘米。

24.小亮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

(1)圖甲中圓的直徑是cm。

(2)一條紙帶厚薄均勻,他把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直至恰好能套進一個圓環內,如圖

乙所示,紙帶環繞了n圈,則紙帶厚度的表達式是____________。

25.(2023慈溪市期中)(1)如圖a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長度,放置正確的是刻

度尺,該物體的長度是mm。

(2)如圖b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冰和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水的溫度

0cmI

0cm1

圖b

26.(2023海曙區期中)一個瓶身為圓柱體的玻璃瓶(不計厚度),內裝一定量的水,將瓶蓋蓋好

后正放和倒放,水面距離瓶底的距離如圖所示,現放入體積為lOcn?的玻璃小球25顆,水面剛好和

瓶口相平。據此計算瓶子中原有水的體積,玻璃瓶的總容積是

27.小明嘗試自制一支溫度計(如圖甲所示)。燒瓶中裝有空氣,裝置不漏氣,玻璃管中間封有一

段紅色液柱。小明把該溫度計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依次標出紅色液柱右側到達的位置為A

和B(如圖乙所示)。

0cm123456

(i)此溫度計是根據原理制成的。

(2)讀出刻度尺所測AC段長度為cm?

(3)利用該溫度計測室內溫度,液柱右側剛好移到C處,則此時室內的溫度為℃

28.甲、乙兩同學想測量一卷筒紙的總長度。考慮到紙筒上繞的紙很長,不可能將紙全部放開拉直

了再用尺測量。(兀取3)甲同學的方法是:首先從卷筒紙的標簽上了解到,卷筒紙拉開后紙的厚度

為0.03厘米,然后測出卷筒紙內半徑r為3厘米,外半徑R為6厘米,則卷筒紙的總長度L

為。

乙同學的方法是:首先測出卷筒紙內半徑為r為2厘米,外半徑為R為6厘米,然后拉開部分卷筒

紙測出它的長度為Lo為7.7米,此時卷筒紙的外半徑減小到Ro(Ro=5厘米),則卷筒紙的總長度

L為o

三、探究題(每空2分,總計40分)

29.小科發現電腦是利用風扇來降溫的,他想知道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與風扇扇葉的哪些因素

有關。他猜想可能與風扇扇葉的寬度、長度、傾斜角度等因素都有關系。為此,他用同一電動機分

別制作了幾個不同的小風扇,相同轉速去吹動同一位置的同一紙片(如圖),并記錄數據如下表。

(1)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儀器有:量角器和O

(2)實驗中,小科通過觀察來確定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

(3)他在分析空氣流動強度與扇葉長度的關系時,應選用序號為的兩組實驗數據,得出

的結論是o

實驗組別扇葉寬度扇葉長度扇葉傾斜紙片被吹起的

/cm/cm角度9角度a

\6

14730°35°

23730°30°la

32730°20°

uf

43430°20°JI

53745°40°

30.(2023北侖區期末)在學習長度測量后,小科想要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數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

【步距測量】小科在微濕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進,測量步距。

方式1:快跑方式2:慢走

(1)請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并說明理由

(2)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后,小科在濕地上進行測量,標記步距為S。下列測量方式正確的是

【方法遷移】

(3)小敏也想要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但她家離學校較遠,步行時間過長,需要騎自行車上下學。

請寫出一種測量方法,幫助她完成測量。

31.某中學有一個“溫度計探究”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開展了有關溫度計的專題探究。他們通過查閱

資料得知17世紀時,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設計過一種溫度計,其結構為:一根與麥稈粗

細相當的玻璃管,一端與雞蛋大小的玻璃泡相連,另一端豎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內吸入一段

水柱,根據管內水柱的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相應的環境溫度。為了探究“伽利略溫度計”的工作過程,

活動小組的同學按照資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測溫裝置,圖中A為一個小塑料瓶,B為一根

塑料吸管,通過一個軟木塞與A連通,管的下端豎直插在一個大水槽中,使吸管內外的水面有一高

度差h。經過討論,活動小組精心設計了一份實驗方案,并認真地進行實驗探究:

在不同溫度下,活動小組分別測出了對應的水柱高度h,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溫度CC)_171921232527

水柱高度h(cm)30.024.919.714.69.44.2

相鄰高度的高度差Ah(cm)5.15.25.15.25.2

根據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

(1)水柱高度h隨溫度的升高而o(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2)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對應的溫度值,則吸管上溫度的數值從上往下看,上面的數值

要。(選填“大”“小”或“無法確定”)

(3)若對應的水柱高為45.5厘米,則此時所對應的溫度大約是。

(4)活動小組發現,若用此“伽利略溫度計”進行測量,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其中主要的不足之處

是o(寫出一點即

可)

—B

32.肺活量是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一個人做最大吸氣后再做最大呼氣所呼出的氣體體積,

單位是毫升(mL)。小科想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款簡易肺活量測量裝置。

(1)測量氣體的體積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號礦泉水瓶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abc三個簡易

肺活量測量裝置,三個瓶中均裝滿水。其中合理的測量裝置是o

(2)若小科在讀取圖中的量杯數據時俯視,則會使測量的肺活量(選填“偏大”、“偏小”、

“不變”)。

(3)如果礦泉水瓶未裝滿水就進行集氣,最終在量杯中測得液體體積為150ml,那么實際收集的呼

出氣體體積150ml(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4)選擇合適的裝置進行肺活量測量的過程中,假設吹氣排水速度均勻,則下列能夠反映量杯內液

面高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像是________。

33.新疆長絨棉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為比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溫效果,

某實驗探究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小組分別取相同質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兩種保溫材料用作填

充物,并取兩個相同的燒杯,倒入等量熱水,放入兩個相同的硬紙外殼,放置在相同的恒溫環境中,

如圖甲、乙所示。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0204060...120140

甲組水溫工℃廠95745641...2725

乙組水溫工℃廠9565?35...2525

(1)本實驗的環境溫度(即室溫)為℃O

(2)利用表格數據,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

性能。

(3)小科同學通過實驗得出:新疆棉的保溫效果更好,則他的實驗過程中(選填“甲”或"乙”)

裝置中的保溫材料為新疆棉。

(4)根據本實驗過程中水溫下降的特點,請你分析時間為40min時,乙組的水溫可能是下列選項中

的哪一個o

A.45℃B.50℃C.55℃D.60℃

2024新教材科學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學(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答案】D

【解析】【考點】科學研究的對象.

【分析】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

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據此分析。

【解答】解: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

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哪種礦泉水所含的微量元素多?哪種礦泉水的密度大?哪種礦泉水

的pH小?這些都是科學問題,而哪種礦泉水的口感好不屬于科學問題,是主觀問題,因此只有D

符合題意;

故選:D。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此題換算過程中單位不統一,等號后面的1.7m不應帶單位m,故A錯誤。

B、C、D三題的換算過程中,各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正確,單位統一,

故B、C、D三題正確,

故選:Ao

3.【答案】B

【解析】【考點】觀察技能.

【分析】觀察和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

顯微鏡等儀器。生物實驗常需要觀察一些比較細微、細小的結構或物體。用肉眼難于分辨,需要借

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儀器主要有放大鏡、顯微鏡等。其中放大鏡相對放大倍數較

小,顯微鏡相對放大倍數較大。所以在觀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在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

可見顯微鏡和放大鏡都屬于觀察器具。

【解答】解:A、某分子和病毒很小,需要用電鏡進行觀察,A錯誤;

B、酵母菌和衣藻較小,觀察時用到的是普通光學顯微鏡,B正確;

C、借助放大鏡可觀察蝸牛和花的形態結構,C錯誤

D、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球和太陽系的情景,D錯誤

故選:B?

【點評】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從表格中看出,甲乙兩個花盆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水分,其它條件如陽光、溫

度、空氣都相同,因此從數據可知:影響大豆發芽的因素是水分。

故選:D。

5.【答案】D

【解析】【考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分析】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要接觸容器底或

容器壁。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由圖知:

A、溫度計的玻璃泡未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故A錯誤;

B、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燒杯側壁,故B錯誤;

C、溫度計的玻璃泡未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圖中視線沒有與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錯誤;

D、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沒有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

正確。

故選:D。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玻璃泡較大的,里面的煤油

體積大,同樣受熱時體積膨脹的就多;膨脹的體積被擠壓到玻璃管中,玻璃管內徑越細,液柱的長

度變化越明顯,準確度越高。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o

7.【答案】B

【解析】【考點】體溫計的使用及其讀數.

【分析】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遇熱液柱可以通過縮口上升,遇冷液柱會在縮口

處斷開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須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內的水銀回到玻璃泡內。

【解答】解:因為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遇冷液柱會在縮口處斷開而不能自行下

降,故將示數為38℃的體溫計插入溫度為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數不會下降,仍為38℃。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體溫計的有關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屬于基礎題。

8.【答案】D

【解析】【解答】A.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與發現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

表達交流、得出結論,A項第一步是表達交流,未按科學探究的過程進行,不符合題意;

B.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與發現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得出

結論,B項應該先制訂計劃,再實施計劃,未按科學探究的過程進行,不符合題意;

C.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與發現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得出

結論,C項提出問題后就得出結論,未按科學探究的過程進行,不符合題意;

D.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與發現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得出

結論,D項完全按科學探究的過程進行,符合題意。

故選:D。

9.[答案]B

【解析:【考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

【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A錯誤;

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端對應的刻度值為2.00cm,末端刻度值為3.10cm,物體長度為

3.100cm-2.00cm=1.10cm,故B正確;

C、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C錯誤;

D、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因此溫度計的示數為-34℃,故D錯誤。

故選:B?

10.【答案】D

【解析】【考點】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分析】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

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A、一個蘋果的體積在200cm3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

B、中學生“一拄”的長度約15cm,科學課本的寬度略大于此數值,在18cm左右,故B不符合實際;

C、人的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比人體溫度略高,在40℃左右,不可能達到70℃,故C不

符合實際;

D、中學生的身高約160cm,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符合實際。

故選:D。

【點評】估測是一種科學的近似值,它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重要的科

學研究方法,在生產和生活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應用日常知識積累解答此題。

11[答案】D

【解析i【考點】長度的測量.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o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o開始,要以某一

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值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分度值是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的距離。

【解答】解:如圖甲所示,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物體左側與

7.90cm對齊,右側約在9.8cm上,估讀為9.8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9.80cm-7.90cm=1.90cm

=19.0mm。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刻度尺的讀數,屬于基礎題。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從題干中提供數據可知,12.75c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12.75cm是錯誤

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

=12.34cm+12.35cm+12.36CIT=]235cm

°

故選:Co

13.【答案】D

【解析】【考點】長度的測量.

【解答】解:A、測量一塊長方體的橡皮的體積,用刻度尺量出橡皮的長寬高,再利用體積公式可

算出體積,故A正確;

B、細金屬絲的直徑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確測量,所以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

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D=L,故B正確;

N

C、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可以測出,要測量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可以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

車輪的周長L,故C正確;

D、一張紙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確測量,所以測量紙的厚度時,可

以用刻度尺先測出幾十張紙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紙的總張數,而不是頁數,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

故D錯誤。

故選:D。

14.【答案】D

【解析】【考點】物理常識.

【分析】測量物理量時,必須有一個共同的比較標準,標準不同測量結果不同。

【解答】解:阿凡提回答國王的提問時,選擇不同的桶,得出的答案不同,但都是合理的,由此小

故事我們可知:測量標準不同,測量結果也不同,為了科學地測量物理量需要確定大家公認的比較

標準,測量前應該根據要求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故選:D。

15.【答案】C

【解析】【考點】長度的測量.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記錄數據的倒數第二位所

對應長度單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用此刻度尺測量的物體長度是0.721m,數據的倒數第二位2對應的長度單位是cm,

所以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o

16.【答案】C

【解析】【考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分析】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也就是說,外界的溫度會先作用于溫度計

液泡內的液體,使液體的溫度改變,從而發生熱脹或冷縮的變化。

【解答】解:A、房間內空氣的溫度是25℃,而讀數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圍空氣的溫度。故A

不符合題意;

B、這一刻度還沒有達到沸水的溫度。故B不符合題意;

C、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是先使溫度計內的液體溫度變化,從而發生熱脹冷縮,進而指示出不同時刻的

測溫物質的溫度,所以測量的是溫度計內水銀的溫度。故C符合題意;

D、C選項符合題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17.[答案]A

【解析】【考點】測量物體的長度.

【分析】刻度尺受熱膨脹,分度值變大,測量結果偏小;膨脹得越厲害,分度值越大。據此分析判

斷。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從15℃到40℃,兩刻度尺都受熱膨脹,分度值都變大,但測量的長度為

為LI<L2,說明甲的分度值變化的更大,甲材料的膨脹更明顯。所以BCD錯誤,A正確。

故選:Ao

18.【答案】B

【解析】【考點】體溫計的使用及其讀數.

【解答】解: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則溫度降低時,水銀柱不能通過這個位置流回

液泡,即體溫計的示數要么不變,要么升高,而只有升高時讀數才是準確的;

根據題意可知,在測量甲的體溫前,示數在刻度線以下,而測量甲的體溫后為36.8℃,即此時示數

增大了,那么甲的體溫準確;

測量乙的體溫后,示數保持不變,則乙的體溫可能低于36.8℃,也可能等于36.8℃,即乙的不準確;

測量丙的體溫為37.2℃,示數升高了,那么丙的體溫準確。

比較可知,只需再次測量乙的體溫即可。

故選:Bo

19.【答案】B

【解析】【考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分析】攝氏溫標定義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冰點為0℃,100℃和0℃之間有100等

份,每一份代表re;

己知此溫度計測量冰水混合物體的溫度是5℃,標準大氣壓沸水的溫度是105℃,中間是105-5=

100個小格,首先求出一個小格表示的溫度;

溫度計懸掛在教室顯示溫度是50℃,距離5℃有50-5=45個小格,求出45個小格表示的溫度加上

溫度計顯示為5℃時的實際溫度0℃,就是教室的實際溫度。

【解答】解:溫度計一個小格表示的溫度等于迦匚=1℃;

105-5

溫度計顯示溫度為50℃時,教室的實際溫度l℃x(50-5)+0℃=45℃o

故選:Bo

20.【答案】B

【解析】【考點】長度的測量工具;量筒讀數時仰視與俯視的錯誤影響;溫度計的使用;讀數時與

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解答】解:

A、用被拉長了的皮尺測量跳遠距離時,此距離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實長度變大,而

分度值的示數沒有變化,所以測量結果比實際距離偏小,故A錯誤;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會導致頭發絲的寬度測量結果偏

大,所以計算的直徑偏大,故B正確;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否則溫度計示數會降低,

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

D、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體的凹液面相平,否則測量的液體體積會不準確,俯視

讀數會比實際值要大,故D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

21.【答案】(1)1mm或0.1cm;1.85cm;(2)0.1℃;36.6℃(3)100mL;20cm\

【解析】【考點】體積的測量;體溫計的使用及其讀數;長度的測量.

【解答】解:(1)圖甲中,刻度尺的一個小格代表1mm,故最小刻度值是1mm,物體的總長度是

3.82cm-2.00cm=1.82cm;

(2)圖乙中,體溫計中的每一個小格代表0.1℃,故最小刻度值為0.1℃,指示的溫度是366C;

(3)圖丙中,量筒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即量程為100mL;兩次量筒內液體讀數之差即金屬塊的體積

為76立方厘米-56立方厘米=20立方厘米。

故答案為:(1)1mm或0.1cm;1.85cm;(2)0.1℃;36.6℃(3)100mL;20cm3o

22.【答案】0.1用力甩幾下

玻璃管中有一段細管(彎管),水銀遇冷收縮較快,在細管(彎管)處斷開,上段水銀柱不回落

【解析】[命題考向:考查體溫計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解析:根據圖示,可知體溫計的測量

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體溫計存儲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細窄的彎管,測量體溫

時,水銀受熱膨脹通過該處上升,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因為彎管很窄,

水銀柱會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因此體溫計每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幾下,

將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

故答案為:0」用力甩幾下

玻璃管中有一段細管(彎管),水銀遇冷收縮較快,在細管(彎管)處斷開,上段水銀柱不回落

23.【答案】(1)真實值;(2)多次測量取平均值;21.02o

【解析】【考點】長度的測量.

【分析】(1)測量值與真實值間存在誤差;

(2)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實驗誤差;取其4個測量值的平均值即為測量結果,根據刻度尺的分

度值確定測量結果保留的位數。

【解答】解:(1)因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值與真實值間存在誤差,所以同一面

國旗的測量結果會不同;

(2)為了減小實驗誤差,使測量結果接近真實值,必須采取的措施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小國旗的長度T=2L°lcm+2L03cm+21.02cm+2L。乏皿,

4

故答案為:(1)真實值;(2)多次測量取平均值;21.02o

【點評】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物體長度時,要去掉出現錯誤的測量數值,求剩余正確數值的平均值作

為測量值,這樣測量值更接近物體長度的真實值。

24.【答案】(1)1.55;(2)-L(Di-D2)?

2n

【解析】【解答】解:

(1)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

分度值為0.1cm;圓的左側與1.00cm對齊,右側與2.55cm對齊,所以圓的直徑為d=2.55cm-1.00cm

=1.55cm;

(2)由于紙帶的厚度太小,所以無法直接用刻度尺來進行測量,因此要用累積法來完成實驗;可將

紙帶緊密繞在鉛筆上,直到剛好套入圓環中,然后數出紙帶的圈數n;n圈紙帶的厚度為圓環內徑與

圓柱形鉛筆的內徑差的二分之一,即:A(DI-D2)O

2n

故答案為:(1)1.55;(2)J-(D,-D2)O

2n

25.【答案】(1)A;24.0;(2)-22℃;58℃?

【解析】【考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

【分析】(1)使用刻度尺時,有刻度的一側盡量緊貼被測物體;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

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

長度;起始端沒有從。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

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注意區分溫度是零上還是

零下。

【解答】解:(1)使用刻度尺時,有刻度的一側盡量緊貼被測物體,故放置正確的是A刻度尺;

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起始端對應的刻度值零刻度,末端對應的刻度值是2.40cm,物體

的長度2.40cm=24.0mm;

(2)圖中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示數往下逐漸增大,液柱在0℃以下,溫度計示數為-22℃,

即冰的溫度為-22C;

圖中乙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示數往上逐漸增大,液柱在0℃以上,溫度計示數為58℃,即水的

溫度為58℃;

故答案為:(1)A;24.0;(2)-22℃;58℃o

26.【答案】750;1000

【解析】【考點】體積的測量.

【分析】由于兩種放置方式中,水的體積相等,則剩余部分的容積也相等,又因為玻璃小球的體積

等于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積,從而求得瓶子中原有水的體積,進而得到玻璃瓶的容積。

【解答】解:因為當放入25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后水面剛好與瓶口相平,

所以25個玻璃球的體積V球=25xl0cm3=250cm3,

則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積V,=250cm3,

由圖可知,瓶子中原有水的體積是瓶子空白部分的容積的3倍,

所以瓶子中原有水的體積為250cm3x3=750cm3,

玻璃瓶的總容積是:750cm3+250cm3=1000cm3o

故答案為:750;1000o

27.【答案】(1)氣體的熱脹冷縮;(2)1.00;(3)22o

【解析】【考點】溫度計的構造與工作原理.

【分析】(1)氣體溫度計利用氣體熱脹冷縮性質工作;

(2)刻度尺讀數時注意分度值和物體兩端與刻度尺刻線對齊的位置,必須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先計算出A和B之間有多少個小格,再求出一個小格表示的溫度。

【解答】解:(1)這是個氣體溫度計,所以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長度的測量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C的長度為5.50cm-4.50cm

=1.00cm;

(3)由題知,液柱在A處時溫度為10℃,液柱在B處時溫度為40℃,

由圖乙可知,10℃到40℃之間有25小格,每小格表示溫度為理設=1.2℃,

25

液柱右側正好移動到C處,即從A到C共有10小格,即此時室內的溫度為1.2℃X1O+1O℃=22℃。

故答案為:(1)氣體的熱脹冷縮;(2)1.00;(3)22。

28.【答案】2700cm;1890cm。

【解析】【考點】長度的測量.

【分析】因為紙很薄且卷繞得很緊,所以從緊密地卷成筒狀紙的橫截面積的形成來分析,應是由紙

的厚度和長度疊加而成的。

【解答】解:

①甲同學的方法:

不可能把紙拉直再測量長度,但卷成筒狀的紙的橫截面積是由紙的厚度和長度疊加而成的;

則測出橫截面積的大小為:兀(R2-r2);

因為紙的厚度為d=0.03cm;卷筒紙內半徑r=3cm,卷筒紙外半徑R=6cm,

22

所以紙的總長度L=.兀[E-rJ=2700cm;

d

②乙同學的方法:

卷筒紙的橫截面積的大小為:兀(R2-F);被拉開的部分卷筒紙橫截面積的大小為:兀(R?-R2);

22

兀(R-Rn)

因為紙的厚度為<1=---------------_;因為卷筒紙內半徑為r=3厘米,外半徑為R=6厘米,拉開部

LQ

分卷筒紙測出它的長度為Lo=7.7米=770厘米,此時卷筒紙的外半徑減小到Ro=5厘米,所以紙的

冗(R2-r2)

總長度(L)的計算表達式L='~~o又-=1890cm。

兀(R-R/)

L0

故答案為:2700cm;1890cmo

【點評】本題考查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對于微小的長度、質量等物理量采用累積法,認識到紙的

厚度為d與紙的總長度為L的乘積等于橫截面積兀(RZ-r2)是關鍵。

三、探究題

29.【答案】(1)刻度尺;(2)紙片被吹起的角度;(3)2、4;在扇葉寬度、扇葉傾斜角度相同

時,扇葉長度越長,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越大。

【解析】【考點】控制變量法.

【解答】解:(1)由題知,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與風扇扇葉的寬度、長度、傾斜角度等因素有

關,除了需要用量角器測量扇葉傾斜角度,還需要用刻度尺測量扇葉的寬度和長度;

(2)根據表格中的物理量可知,風扇的扇葉寬度、扇葉長度、扇葉傾斜角度都是影響空氣流動強度

的因素,紙片被吹起的角度是用來反映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

(3)要探究空氣流動強度與扇葉長度的關系,需要控制扇葉寬度和扇葉傾斜角度相同,所以選用序

號為2、4的兩次實驗數據;

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在扇葉的寬度和傾斜角相同,扇葉的長度越大,紙片被吹起的角度越大,說明

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越大,由此可得:在扇葉寬度、扇葉傾斜角度相同時,扇葉長度越長,風

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越大。

故答案為:(1)刻度尺;(2)紙片被吹起的角度;(3)2、4;在扇葉寬度、扇葉傾斜角度相同時,

扇葉長度越長,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越大。

30.【答案】(1)方式2:慢走;微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