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后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時作業(yè)]一、選擇題1.《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他們號召用現代西方的標準,重新評價中國的文化遺產,樂意地與引致中國衰弱的那些因素決裂……就深度和廣度而言,這場思想變革超過1895~1911年期間的變革。”以下屬于“這場思想變革”的現象是()A.“打倒孔家店” B.允許“民間獨立公司”C.興民權,設議院 D.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解析:據材料“他們號召用現代西方的標準,重新評價中國的文化遺產,樂意地與引致中國衰弱的那些因素決裂,……就深度和廣度而言,這場思想變革超過1895~1911年期間的變革”可知這場運動是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故A項正確;允許“民間獨立公司”屬于經濟領域的措施,故B項錯誤;興民權,設議院屬于維新思想,故C項錯誤;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是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故D項錯誤。答案:A2.胡適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責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育從。1919年,他進一步提出,國民意識中當包含一個新看法,就是具有顯明的好用主義色調的“評判的評判”。這反映了他主見()A.摒棄傳統(tǒng)儒家學說 B.繼承發(fā)揚經世致用思想C.培育獨立理性精神 D.開展平民化的文學革命解析:材料中未涉及摒棄儒家,故A項錯誤;材料中“顯明的好用主義色調”不等于儒家的經世致用,故B項錯誤;C項與材料中“不依傍、不育從”相符,故C項正確;D項與材料中“國民意識”不符,沒有涉及文學革命,故D項錯誤。答案:C3.下圖是某歷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書目,該章總標題(?處)最合適的是()第十九章一、觀念形態(tài)的革命二、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論戰(zhàn)三、科學與民主四、各色各樣的“主義”A.維新變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 D.國民大革命解析:維新變法主見改良,與“觀念形態(tài)的革命”不符,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主見暴力推翻清政府,且對傳統(tǒng)文化有確定包涵性,與“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論戰(zhàn)”不符,故B項錯誤;子書目中“觀念形態(tài)的革命”、“民主與科學”等信息,符合新文化運動,故C項正確;國民大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軍閥,故D項錯誤。答案:C4.有學者指出,新文化運動時提出的科學與民主的口號,是繼承以往的科學和民主思想而來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運動強調()A.實現富國強兵 B.改造社會制度C.提高國民覺悟 D.批判傳統(tǒng)文化解析:“新文化運動”沒有涉及富國強兵的內容,故A項錯誤;新文化運動也沒有提到改造社會制度的內容,故B項錯誤;“科學與民主的口號”主要用于提高國民覺悟,故C項正確;“批判傳統(tǒng)文化”只是新文化運動的形式,其真正的目的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故D項錯誤。答案:C5.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出現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全國到處成立“孔教會”“尊孔會”“孔道會”等組織,定孔教為“國教”的主見也甚囂塵上。針對該現象,一批激進的學問分子發(fā)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號是()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B.“物競天擇,適者生存”C.“德先生”與“賽先生”D.“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解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運動時期旗幟,故A項錯誤;“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19世紀末嚴復提出的口號,故B項錯誤;民主就是德先生,科學就是賽先生,故C項正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是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故D項錯誤。答案:C6.1919年保守復古的林紓對陳獨秀、蔡元培諸人進行批判,捍衛(wèi)文言文與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辯駁。這一論戰(zhàn)使得《新青年》聲名大振,“最高印數達到一萬五六千份”。這反映出當時()A.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B.文化平民化成為趨勢C.傳統(tǒng)文化被新文化否定D.追求新思想成為主流解析:材料強調的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化的發(fā)展而非救亡圖存,故A項錯誤;由材料“保守復古的林紓對陳獨秀、蔡元培諸人進行批判,捍衛(wèi)文言文與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辯駁”、“論戰(zhàn)使得《新青年》聲名大振,最高印數達到一萬五六千份”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促進文化平民化,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批判文言文與孔孟之道,但并未提及新文化,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發(fā)展而非追求新思想,故D項錯誤。答案:B7.下表中變更發(fā)生的緣由是()時段流行話題五四運動前孔教、文學改革、國語統(tǒng)一、女子解放、貞操、禮教、教化改良、婚姻、父子、戲劇改良五四運動后平民、勞工、勞動、階級A.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啟蒙任務已完成C.無產階級取得了政治權利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解析:據材料“貞操”、“禮教”等詞匯在五四之后消逝恰恰說明傳統(tǒng)文化的變更,故A項錯誤;據材料“平民”、“階級”等詞匯的出現說明社會仍存在封建的思想壓制勞工,反封建的啟蒙任務并未完成,故B項錯誤;據材料“流行話題”可知只是社會探討內容不是無產階級獲得權利的表現,故C項錯誤;據材料“平民、勞工、勞動、階級”可知流行話題涉及無產階級,結合所學可知是五四以后馬克思主義大大傳播,故D項正確。答案:D8.李大釗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下列作品中不屬于李大釗的是()A.《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B.《庶民的成功》C.《布爾什維主義的成功》D.《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解析:《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是朱執(zhí)信的作品,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庶民的成功》屬于李大釗的作品,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布爾什維主義的成功》屬于李大釗的作品,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屬于李大釗的作品,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答案:A9.“北方吹來十月的風,驚醒我們苦弟兄。無產階級快起來,聯(lián)合農夫去進攻。”這首歌詞干脆體現的歷史現象是()A.馬克思主義傳播 B.五四愛國運動C.中國共產黨誕生 D.第一次國共合作解析:題干中“北方吹來十月的風…無產階級快起來”指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故A項正確;十月革命是1917年11月,1918年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五四運動是1919年,故B項錯誤;中國共產黨誕生是1921年7月,故C項錯誤;第一次國共合作是1924年,故D項錯誤。答案:A10.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成功》和《布爾什維主義的成功》等文章,指出:1917年的俄國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須知今后的世界,變成勞工的世界”。李大釗通過這些文章()A.全面介紹了馬克思主義B.宣揚民主思想與科學精神C.確定了蘇聯(lián)的建設成就D.提倡學習俄國,改造中國解析:李大釗的這些文章主要體現出的是俄國革命的閱歷可以借鑒,提出學習俄國改造中國,故選擇D項;馬克思主義包含很多領域,李大釗只介紹了一部分,故A項錯誤;B項不詳細,材料介紹的主要是馬列主義,故B項錯誤,蘇聯(lián)建設成就要在20世紀30年頭起先凸現出來,故C項錯誤。答案:D11.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民眾處于受治的地位。近代某一時期平民主義思潮大起,“勞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號特別普遍。這一思潮興起于()A.維新變法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C.五四新文化時期 D.抗日斗爭時期解析:維新變法運動期間資產階級維新派并沒有充分發(fā)動民眾,不行能有材料中“勞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號,故A項錯誤;同樣,辛亥革命期間,資產階級革命派也未能充分發(fā)揮民眾,故B項錯誤;五四運動期間,平民主義蓬勃興起,故C項正確;抗日斗爭期間,全民族抗日才是社會所最為廣泛流行的口號,不行能有“勞工神圣”、“平民神圣”之類的口號,故D項錯誤。答案:C12.“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此后馬克思主義起先了中國化進程。以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經驗由學術思想向社會改造指導思想轉變的過程B.梁啟超作《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做相應介紹C.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成功》系統(tǒng)介紹馬克思主義D.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學說探討會”解析:馬克思主義屬于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體現了這一特點,故A項正確。《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是革命黨人朱執(zhí)信于1906年在《民報》上發(fā)表的,故B項錯誤;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成功》系統(tǒng)介紹了十月革命的成功,故C項錯誤;陳獨秀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探討會”,故D項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13.每當面臨社會轉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轉變往往成為社會轉型的前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明清之際,出現了一股反叛“傳統(tǒng)文化模式”(即異端),這個“異端”與僵化的文化結構進行了碰撞……頗有意味的是,在同一個時期(即14~17世紀)的歐洲,也出現了封建經濟解體……與之相適應的也有一股異端(或叫新質文化思潮)勃興……東西方出現“相近似”的思想動向……——林岷編著《中國文化史概述》材料二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及儒學的批判,無論是陳獨秀、魯迅、吳虞、易白沙,都還是用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人文主義、特性主義為武器;用進化論而不是歷史唯物論來作為理論基點;而且又多表現出劇烈的“全盤否定”文化傳統(tǒng)的非歷史主義傾向。因而破壞有余,建設不足。但是無論如何,“打倒孔家店”這種敢于砸碎精神枷鎖的氣魄是宏大的。——林岷編著《中國文化史概述》(1)材料一“東西方出現‘相近似’的思想動向”分別指什么?指出歐洲這個“異端”思想的核心和實質。(2)依據材料二,概括編著者對這一文化現象的評價。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學問,分析陳獨秀、魯迅、吳虞等人文化心態(tài)的成因。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14~17世紀”“異端”可推斷東西方的思想動向;其次小問,依據所學分析西方的思想解放的核心及實質。第(2)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二信息從主動影響和局限性角度評價新文化運動;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二“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及儒學的批判,無論是陳獨秀、魯迅、吳虞、易白沙,都還是用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人文主義、特性主義為武器;用進化論而不是歷史唯物論來作為理論基點”并結合所學從經濟、政治、思想等角度進行分析。答案:(1)東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西方:文藝復興或宗教改革。核心:人文主義。實質: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2)評價:認為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全盤否定,破壞有余、建設不足;但敢于砸碎儒家傳統(tǒng)文化精神枷鎖的志氣可嘉。成因: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要求維護民主共和;北洋軍閥政府實行專制獨裁統(tǒng)治并試圖復辟帝制;戊戌變法及辛亥革命的失敗;思想文化領域的尊孔復古逆流,促使新文化運動興起。14.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先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尖銳地指責了傳統(tǒng)儒學的有關內容,但是他們并未全盤否定儒學。中國的文化、社會和歷史,是一個較之傳統(tǒng)儒家意義更為廣闊的傳統(tǒng)。在對待這個大傳統(tǒng)的看法問題上,新文化運動沒有“全部摒棄”“徹底否定”的看法。陳獨秀認為,中國文明,包括儒家學說中所包含的很多主動有益的內容,事實上與人類文化的普遍價值相聯(lián)系相一樣。上海某報指責北京高校設立“元曲”的課目,指元曲為“亡國之音”,認為不當講授。陳獨秀反對這一看法。他還公開承認,錢玄同廢除漢字的主見過于急迫,是對傳統(tǒng)語言文字用了“用石條壓駝背的醫(yī)法”。——摘編自李良玉《思想啟蒙與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本身都是特別激烈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傳統(tǒng)的權威和因襲的教條,禮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乃至漢字、中醫(yī)、京劇等傳統(tǒng)文化,都遭到無情的批判。這個威猛的、也是簡潔而確定的批判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雖不行避開地具有一些形式主義的偏向。——摘編自李新《中華民國史》(1)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對傳統(tǒng)文化的相識,分析這些相識產生的緣由。(2)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評價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對傳統(tǒng)文化的相識。(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解析:第(1)問,“相識”依據材料“新文化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