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產權維權預案TOC\o"1-2"\h\u9736第一章知識產權維權預案概述 3315471.1維權預案的目的與意義 3295701.2維權預案的適用范圍 321691第二章知識產權侵權類型識別 4322132.1專利侵權識別 4233982.1.1專利侵權的定義 4149852.1.2專利侵權識別方法 4282382.2商標侵權識別 4300562.2.1商標侵權的定義 4304752.2.2商標侵權識別方法 5293702.3著作權侵權識別 5280532.3.1著作權侵權的定義 592792.3.2著作權侵權識別方法 530660第三章侵權證據收集與固定 638663.1侵權證據的種類 6271603.2證據收集方法 6128183.3證據固定與保管 623411第四章法律法規與政策依據 7304174.1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 7194324.1.1法律層面 7199664.1.2行政法規層面 778944.1.3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層面 7218774.2政策文件與指導意見 7273504.2.1國家層面 784194.2.2地方層面 7302994.2.3行業層面 716523第五章維權途徑與程序 8117485.1行政途徑 8161395.1.1權利人可以選擇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或地方知識產權局提出投訴,請求行政機關介入調查和處理侵權行為。 823575.1.2權利人需提交以下材料:身份證明、知識產權證書、侵權證據等。行政機關將在收到投訴材料后的法定時限內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立案。 8220915.1.3立案后,行政機關將組織調查取證,對涉嫌侵權行為進行查處。在調查過程中,權利人應積極配合,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 8161215.1.4行政機關在調查結束后,根據調查結果,對侵權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如侵權行為成立,行政機關將依法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侵權產品,并處以罰款等。 8238205.2司法途徑 8252635.2.1權利人可以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8147565.2.2權利人需準備以下材料:民事起訴狀、身份證明、知識產權證書、侵權證據等。在起訴前,權利人可以進行訴前證據保全,以保證侵權證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899455.2.3人民法院將在受理案件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在審理過程中,權利人應積極出庭,陳述事實和理由,提交證據。 8194395.2.4人民法院在審理結束后,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如侵權行為成立,人民法院將依法判決侵權人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835205.3協商調解途徑 839685.3.1權利人可以與侵權人進行協商,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8259395.3.2協商過程中,權利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銷毀侵權產品,賠償損失等。 81455.3.3如雙方達成一致,可以簽訂和解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雙方應嚴格遵守。 938085.3.4如協商不成,權利人可以選擇其他維權途徑,如行政途徑或司法途徑。 9249055.3.5在協商調解過程中,權利人可以邀請第三方調解機構參與,以提高調解效率和成功率。 922973第六章維權策略與措施 9108266.1預防性維權措施 9123156.1.1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922206.1.2加強知識產權風險監控 939976.1.3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 973736.2應對侵權行為的策略 9213486.2.1自主維權 1022056.2.2行政執法維權 10173216.2.3司法維權 1044316.3維權合作與資源共享 10161716.3.1建立維權合作機制 10306196.3.2實施資源共享 1013554第七章維權成本與預算 117487.1維權成本構成 1164507.1.1直接成本 11243737.1.2間接成本 1157247.2預算編制與控制 11108227.2.1預算編制 119247.2.2預算控制 1213517第八章知識產權維權團隊建設 12133938.1團隊組織結構 12236638.1.1領導層 1241678.1.2知識產權部門 12203808.1.3法律部門 1288868.1.4市場部門 12207458.1.5技術部門 12323478.2人員配備與培訓 13327588.2.1人員配備 1318228.2.2培訓 1350358.3團隊協作與溝通 13302438.3.1團隊協作 13112158.3.2溝通與協調 1321310第九章知識產權維權預案實施與監督 1393519.1預案實施流程 13141089.1.1預案啟動 1452479.1.2侵權行為調查 149309.1.3制定維權策略 1431469.1.4實施維權措施 14277249.2監督與評估 14106909.2.1監督機制 14139829.2.2評估機制 14264369.3預案修訂與完善 1568699.3.1修訂依據 1535879.3.2修訂流程 15121669.3.3預案培訓與宣傳 1511209第十章知識產權維權預案案例分析 152426610.1典型案例介紹 151225010.2案例分析與啟示 15第一章知識產權維權預案概述1.1維權預案的目的與意義知識產權維權預案旨在針對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可能遭遇的侵權行為,提前制定一系列應對策略和措施,以保障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預案的制定具有以下目的與意義:(1)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通過維權預案的制定,使企業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升全體員工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和尊重。(2)規范企業知識產權維權行為。維權預案為企業提供了一套科學、系統的維權流程,有助于企業有針對性地應對侵權行為,保證維權工作的順利進行。(3)降低侵權風險。維權預案通過提前預警、預防侵權行為,有助于降低企業遭受侵權損失的風險。(4)提高維權效率。預案中明確了維權工作的分工、責任和流程,有助于提高企業在面對侵權行為時的應對速度和效率。1.2維權預案的適用范圍知識產權維權預案適用于以下范圍:(1)企業內部。預案適用于企業內部各部門在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及維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類侵權行為。(2)企業外部。預案適用于企業與其他單位或個人在知識產權領域發生的侵權糾紛。(3)各類知識產權。預案適用于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在內的各類知識產權維權工作。(4)不同階段。預案適用于侵權行為發生前、侵權行為發生時以及侵權行為發生后各階段的維權工作。(5)不同地域。預案適用于我國境內及涉及國際知識產權糾紛的維權工作。(6)不同行業。預案適用于各行業企業在知識產權維權過程中的通用性問題。第二章知識產權侵權類型識別2.1專利侵權識別2.1.1專利侵權的定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在專利權有效期內,擅自實施專利權人享有專利權的發明創造或者其必要部分的行為。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2.1.2專利侵權識別方法(1)了解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要了解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包括專利權利要求書中所記載的技術方案以及等同技術。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進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構成專利侵權。(2)對比涉嫌侵權行為與專利權利要求:在了解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礎上,將涉嫌侵權行為與專利權利要求進行對比,判斷涉嫌侵權行為是否涉及專利權利要求書中所保護的技術方案。(3)等同技術的判斷:在專利侵權識別過程中,需要對等同技術進行判斷。等同技術是指在技術特征上與專利權利要求書中所保護的技術方案具有相同的功能、相同的效果,并且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易于想到的技術方案。2.2商標侵權識別2.2.1商標侵權的定義商標侵權是指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行為。商標侵權行為包括未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近似商標以及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2.2.2商標侵權識別方法(1)對比商標標識:將涉嫌侵權商標與注冊商標進行對比,判斷兩者是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或近似商標的判斷標準包括商標的音、形、義等方面的相似程度。(2)判斷商品或服務類別:判斷涉嫌侵權行為所涉及的商品或服務是否與注冊商標所保護的商品或服務相同或類似。相同或類似商品或服務的判斷標準包括商品或服務的性質、用途、消費對象等方面的相似程度。(3)分析市場混淆可能性:在判斷商標侵權時,需要分析涉嫌侵權行為是否可能導致相關公眾產生混淆。市場混淆可能性的判斷因素包括商標的知名度、涉嫌侵權行為的規模、地域范圍等。2.3著作權侵權識別2.3.1著作權侵權的定義著作權侵權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使用著作權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或者其部分的行為。著作權侵權行為包括未經許可復制、發行、出租、展示、表演、放映、廣播、匯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他人作品以及侵犯著作權人其他權益的行為。2.3.2著作權侵權識別方法(1)確認作品著作權:在識別著作權侵權行為之前,首先要確認作品著作權歸屬。確認作品著作權的方法包括查閱作品登記證書、版權轉讓合同等。(2)對比涉嫌侵權作品與原作品:將涉嫌侵權作品與原作品進行對比,判斷涉嫌侵權作品是否與原作品在表達形式、內容等方面相同或者實質性相似。(3)判斷侵權行為:在確認涉嫌侵權作品與原作品相同或者實質性相似的基礎上,判斷涉嫌侵權行為是否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包括擅自復制、發行、出租、展示等行為。(4)分析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在判斷著作權侵權時,需要分析涉嫌侵權行為的違法性。違法性的判斷因素包括涉嫌侵權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是否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等。第三章侵權證據收集與固定3.1侵權證據的種類侵權證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直接證據:指能夠直接證明侵權行為存在的證據,如侵權產品、侵權宣傳資料等。(2)間接證據:指不能直接證明侵權行為存在,但與其他證據相結合可以證明侵權行為存在的證據,如侵權人供述、證人證言等。(3)技術證據:指通過技術手段獲取的證據,如網絡證據、電子證據等。(4)鑒定意見:指專業機構對侵權行為及相關事實所作出的鑒定意見。3.2證據收集方法(1)現場取證:現場取證是指對侵權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收集侵權行為的直接證據?,F場取證時應注意拍照、錄像,保證取證過程合法、真實、完整。(2)網絡取證:網絡取證是指通過網絡技術手段,收集侵權行為的電子證據。網絡取證應保證證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合法性。(3)調查取證:調查取證是指通過詢問當事人、證人等方式,收集侵權行為的間接證據。調查取證時應保證取證過程合法、真實、完整。(4)委托鑒定:在必要時,可委托專業機構對侵權行為及相關事實進行鑒定,獲取鑒定意見作為證據。3.3證據固定與保管證據固定與保管是保證證據真實、完整、合法的重要環節。以下是證據固定與保管的具體措施:(1)證據保全:在證據可能滅失或難以取得的情況下,應及時采取證據保全措施,如申請法院保全、公證保全等。(2)證據整理: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整理,按照證據種類、來源等進行分類,保證證據的清晰、完整。(3)證據標注:在證據上標注收集時間、地點、方法等信息,保證證據的真實性。(4)證據保管:將證據存放在安全、干燥的環境中,避免證據損壞或丟失。同時建立證據保管臺賬,記錄證據的存放位置、數量等信息。(5)證據交接:在證據交接過程中,雙方應簽字確認,保證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6)證據備份:對重要證據進行備份,以防止證據丟失或損壞。備份證據應與原證據保持一致,保證證據的真實性。第四章法律法規與政策依據4.1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4.1.1法律層面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等。這些法律為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和運用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4.1.2行政法規層面在知識產權行政法規方面,主要包括《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商標法實施條例》等。這些行政法規對知識產權法律的具體實施進行了規定,明確了相關程序和標準。4.1.3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層面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如《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等。這些法規和規章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起到了補充和細化作用。4.2政策文件與指導意見4.2.1國家層面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知識產權的政策文件和指導意見,如《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等。這些文件明確了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4.2.2地方層面各地也相應地制定了本地區的知識產權政策文件和指導意見,如《上海市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綱要》、《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行動計劃》等。這些政策文件和指導意見對推動地方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4.2.3行業層面各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也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了相關知識產權政策文件和指導意見,如《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知識產權戰略指南》、《中國醫藥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指南》等。這些文件為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指導性原則和操作建議。第五章維權途徑與程序5.1行政途徑5.1.1權利人可以選擇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或地方知識產權局提出投訴,請求行政機關介入調查和處理侵權行為。5.1.2權利人需提交以下材料:身份證明、知識產權證書、侵權證據等。行政機關將在收到投訴材料后的法定時限內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立案。5.1.3立案后,行政機關將組織調查取證,對涉嫌侵權行為進行查處。在調查過程中,權利人應積極配合,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5.1.4行政機關在調查結束后,根據調查結果,對侵權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如侵權行為成立,行政機關將依法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侵權產品,并處以罰款等。5.2司法途徑5.2.1權利人可以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5.2.2權利人需準備以下材料:民事起訴狀、身份證明、知識產權證書、侵權證據等。在起訴前,權利人可以進行訴前證據保全,以保證侵權證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5.2.3人民法院將在受理案件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在審理過程中,權利人應積極出庭,陳述事實和理由,提交證據。5.2.4人民法院在審理結束后,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一審判決。如侵權行為成立,人民法院將依法判決侵權人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5.3協商調解途徑5.3.1權利人可以與侵權人進行協商,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5.3.2協商過程中,權利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銷毀侵權產品,賠償損失等。5.3.3如雙方達成一致,可以簽訂和解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雙方應嚴格遵守。5.3.4如協商不成,權利人可以選擇其他維權途徑,如行政途徑或司法途徑。5.3.5在協商調解過程中,權利人可以邀請第三方調解機構參與,以提高調解效率和成功率。第六章維權策略與措施6.1預防性維權措施6.1.1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為保證企業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企業應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知識產權的申請、注冊、維護、使用、許可和轉讓等方面。具體措施如下:設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負責企業知識產權的統一管理;制定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規范企業內部知識產權申請、使用、保護等行為;對企業員工進行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培訓,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6.1.2加強知識產權風險監控企業應定期對知識產權風險進行監控,以預防潛在的侵權行為。具體措施如下:對企業所屬行業內的知識產權狀況進行持續關注,了解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狀況;分析企業產品或服務中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對市場上的侵權行為進行監測,及時發覺并采取措施。6.1.3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企業應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對潛在的侵權風險進行預警。具體措施如下:設立知識產權預警指標,對可能發生的侵權行為進行預警;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數據庫,對已發生的侵權行為進行記錄和分析;制定知識產權侵權應對預案,提高應對侵權行為的能力。6.2應對侵權行為的策略6.2.1自主維權當企業發覺侵權行為時,應采取以下策略進行自主維權:收集證據,包括侵權產品的購買渠道、銷售渠道、侵權行為的時間、地點等;發送律師函,要求侵權方停止侵權行為,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通過談判、調解等方式與侵權方達成和解,爭取企業合法權益。6.2.2行政執法維權企業可向相關行政執法部門舉報侵權行為,尋求以下途徑的維權: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侵權行為,要求其進行調查處理;向知識產權局舉報侵權行為,要求其進行行政查處;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侵權行為的刑事責任。6.2.3司法維權當企業自主維權或行政執法維權無法解決問題時,可采取以下策略進行司法維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侵權方停止侵權行為,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申請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保證侵權方承擔賠償責任;申請法院判決侵權方賠償損失,包括經濟損失和合理費用。6.3維權合作與資源共享6.3.1建立維權合作機制企業應與以下單位建立維權合作機制,共同應對侵權行為:與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擊侵權行為;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建立合作關系,提高維權效率;與國內外企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共同應對侵權風險。6.3.2實施資源共享企業應實施以下資源共享措施,提高知識產權維權效果:建立知識產權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知識產權信息的互通有無;開展知識產權培訓、交流等活動,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與合作伙伴共享維權資源,共同應對侵權行為。第七章維權成本與預算7.1維權成本構成7.1.1直接成本維權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律師費用:涉及知識產權維權過程中,律師為權利人提供法律服務的費用,包括咨詢費、訴訟代理費等。(2)訴訟費用:包括案件受理費、保全費、鑒定費、公告費等。(3)調查取證費用:涉及對侵權行為的調查、取證,以及侵權產品鑒定等費用。(4)差旅費用:包括維權過程中產生的交通、住宿、餐飲等費用。7.1.2間接成本維權間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時間成本:涉及維權過程中,權利人及律師投入的時間和精力。(2)商譽損失:侵權行為可能導致權利人商譽受損,進而影響市場份額和經營業績。(3)產品損失:侵權行為可能導致權利人產品市場份額下降,甚至退出市場。7.2預算編制與控制7.2.1預算編制在知識產權維權過程中,預算編制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理預測:根據維權具體情況,合理預測維權成本,保證預算編制的準確性。(2)全面覆蓋:預算編制應涵蓋維權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所有費用,避免遺漏。(3)彈性原則:預算編制應具有一定的彈性,以應對維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具體預算編制方法如下:(1)收集資料:收集與維權相關的法律法規、案例、律師費用、訴訟費用等資料。(2)分析預測:根據收集的資料,分析預測維權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項費用。(3)編制預算:將預測的費用進行匯總,形成維權預算。7.2.2預算控制預算控制是保證維權成本在預算范圍內的重要環節,具體措施如下:(1)明確預算執行責任:明確各相關部門和人員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責任,保證預算有效執行。(2)建立預算監控機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發覺異常情況及時調整。(3)定期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定期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評估,為后續預算編制提供參考。(4)強化內部審計:通過內部審計,保證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合規性,防止濫用預算。第八章知識產權維權團隊建設8.1團隊組織結構知識產權維權團隊作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力量,其組織結構應當科學合理、分工明確。以下是知識產權維權團隊的組織結構設計:8.1.1領導層領導層主要由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擔任,負責制定維權策略、決策重大事項、協調企業內外資源。8.1.2知識產權部門知識產權部門是維權團隊的核心部門,負責知識產權的申請、維護、維權等日常工作。8.1.3法律部門法律部門負責處理知識產權法律事務,包括但不限于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法律咨詢等。8.1.4市場部門市場部門負責市場監控,發覺侵權行為,為維權團隊提供市場信息。8.1.5技術部門技術部門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包括技術鑒定、技術分析等。8.2人員配備與培訓8.2.1人員配備知識產權維權團隊的人員配備應具備以下條件:(1)具備相關專業背景,如知識產權、法律、技術等;(2)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3)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團隊精神;(4)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和實踐經驗。8.2.2培訓為提高團隊整體素質,企業應定期對團隊成員進行以下培訓:(1)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培訓;(2)維權實務操作培訓;(3)溝通協調能力培訓;(4)技術知識培訓。8.3團隊協作與溝通8.3.1團隊協作知識產權維權團隊應注重團隊協作,以下為團隊協作的幾個方面:(1)明確分工,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2)加強內部溝通,保證信息暢通;(3)定期召開團隊會議,總結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效率;(4)建立激勵機制,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8.3.2溝通與協調知識產權維權團隊應加強與以下部門的溝通與協調:(1)企業內部各部門,如研發、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等;(2)外部合作伙伴,如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等;(3)部門,如知識產權局、工商局、版權局等;(4)行業協會,如知識產權協會、商會等。第九章知識產權維權預案實施與監督9.1預案實施流程9.1.1預案啟動當發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時,相關責任部門應立即啟動知識產權維權預案,并向公司領導報告。9.1.2侵權行為調查(1)收集侵權證據:責任部門應收集侵權行為的有關證據,包括但不限于侵權產品、侵權廣告、侵權網站等。(2)侵權行為分析: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分析,確定侵權行為的性質、范圍及可能造成的損失。9.1.3制定維權策略根據侵權行為的性質和公司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維權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1)和解談判:與侵權方進行和解談判,爭取達成和解協議。(2)行政投訴: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請求其依法查處侵權行為。(3)司法訴訟:根據侵權行為的嚴重程度,選擇提起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9.1.4實施維權措施(1)執行和解協議:若達成和解協議,雙方按照協議約定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2)跟進行政查處:對行政部門的查處情況進行跟進,保證侵權行為得到有效制止。(3)訴訟維權:根據訴訟程序,完成起訴、舉證、庭審等環節,爭取法院支持。9.2監督與評估9.2.1監督機制(1)內部監督:公司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維權監督小組,對維權工作進行全程監督。(2)外部監督:接受行業協會等外部力量的監督,保證維權工作的合規性。9.2.2評估機制(1)維權效果評估:對維權措施的成效進行評估,分析維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2)預案實施評估:對預案實施過程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為預案修訂提供依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四川瀘州航空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下屬公司招聘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四川達州市某國有企業招聘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上半年上海閔行區區管國企公開招聘3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損壞補償合同協議
- 魚池轉包合同協議
- 灑店轉租合同協議
- 設計部門合同協議
- 租賃帳篷合同協議
- 石房買賣合同協議
- 租賃校舍合同協議
- 印刷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4年愛國知識競賽考試題庫400題(供參考)
- (高清版)DZT 0004-2015 重力調查技術規范(150 000)
- 數學教育研究導引
- 永磁同步電機直接轉矩控制
- 第6課《求助電話》課件
- 小學課后服務閱讀教學設計
- 生物的種群動態與物種演變
- GB 4351-2023手提式滅火器
- 《行政強制法》課件
- 卡仕達dvd導航一體機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