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1951.1-2024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第1部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導則_第1頁
DB36T+1951.1-2024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第1部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導則_第2頁
DB36T+1951.1-2024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第1部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導則_第3頁
DB36T+1951.1-2024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第1部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導則_第4頁
DB36T+1951.1-2024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第1部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7.140CCSP57

DB36江 西 省 地 方 標 準DB36/T1951.1—2024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1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economicfruitforest-Part1:Technicalguideline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onstructionforecological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economicfruitforest-Part1:Technicalguideline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onstructionforecologicalorchard2024-03-26發布2024-09-01實施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36/T1951.1DB36/T1951.1—2024DB36/T1951.1DB36/T1951.1—2024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設計與施工 2管理維護 3附錄A(規范性)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結構圖 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草。本文件為《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第1部分。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西省水利科學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月君、左繼超、廖凱濤、石芬芬、羅寧、萬佳蕾、王嘉、莫明浩、秦曉蕾、周春波、鄭海金、施政、胡皓、葛佩琳、沈發興、趙佳鼎、張利超、劉偉、吳淑丹。IIII引 言——第1部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導則。目的在于建立適用于江西省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的技術標準,為高質量開展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技術指導和支撐。IIIIIIDB36/T1951.1DB36/T1951.1—2024DB36/T1951.1DB36/T1951.1—2024經果林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第1部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導則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生態果園水土保持建設技術設計與施工要求以及管理維護等相關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南方紅壤區25°以下自然坡面果園的開發建設區域。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6453.1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坡耕地治理技術GB/T16453.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荒地治理技術GB/T16453.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51018 GB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范SL321 水土保持工程運行技術管理規程SL657 南方紅壤丘陵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標準DB36/T1344.1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第1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設計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生態果園ecologicalorchard3.2反坡臺地back-slopeterrace在坡面上沿等高線修建的臺面向內傾斜成一定反向坡度(外高內低)的臺地。3.3坡下竹節溝bambooditchunderslope1在反坡臺地內側靠近相鄰的上一個反坡臺地之間原有坡面下緣修建的溝內間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個橫土擋以間斷水流,形似竹節的截流、蓄水溝(槽)。3.4橫土擋Crosssoilretaining在竹節溝底部利用生土構筑的垂直于竹節溝的橫向土擋。設計與施工反坡臺地設計與施工參照開發果園山地丘陵坡地等高線,機械或人工沿等高線方向修筑環形或帶狀等高反坡臺地,如附錄A所示。臺地防御暴雨標準宜采取10年一遇6h最大降雨設計。3°~5°GB/T16453.1GB/T16453.2和DB36/T1344.1相關規定執行。施工工序按照GB/T16453.1、SL657要求執行。坡下竹節溝、橫土擋設計與施工坡下竹節溝應在反坡臺地的坡面下緣沿等高線布設,按照大彎就勢,小彎取直的原則,保持橫向水平、整體美觀。竹節溝橫截面為梯形,溝底寬0.4m,溝頂緣寬0.6m,溝深0.5m。溝內每隔2m~5m修筑橫土擋,橫土擋應低于溝埂頂部,一般可為溝深的70%~80%。坡下竹節溝采用人工挖土、修整、平整。施工工序按照SL657要求執行。土埂、土坎設計與施工反坡臺地外緣修筑土埂及土坎,如附錄A所示。土埂初修高度宜為0.4m~0.5m,埂頂寬0.3m~0.4m,外坡1:1,內坡1:0.5。分層夯筑,每層一次性填入虛土厚度不應大于0.2m,夯實度應大于90%,挖溝筑埂土方應就地平衡。土埂和土坎上宜栽植當地適生草本植物,土埂頂部、內外坡面種植草帶。栽植的草本植物,應適地適草,選擇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能快速形成地面覆蓋的品種。植草設計按照GB/T16453.2相關規定執行。施工工序按照GB/T16453.1要求執行。坡面植被設計與施工兩個反坡臺地之間的原始坡面上優先保留原有植被,若原始坡面植被狀況不良,可適當種植耐踐踏、耐干旱、固土能力強、適地適生的草本植物,如附錄A所示。若坡面原有植被狀況良好,則應在其他施工工序過程中注意保護;若坡面植被覆蓋較差,則應平整土地后,配置適宜草種種植,坡面植被種植方式可為直播、穴播、撒播、移栽等。植草設計按照GB/T16453.2、GB51018要求執行。上述草本植物可優先選擇假儉草、狗牙根、寬葉雀稗等抗逆性強、生長迅速、根系發達,能快速形成地面覆蓋的鄉土草種或者適宜的綠肥品種。施工工序按照GB/T16453.2要求執行。2果樹樹冠下敷蓋設計與施工果樹樹冠下敷蓋秸稈或者就地生長的植物枯落物,敷蓋厚度宜為10cm~20cm。敷蓋材料優先就地選擇用刈割后的果園生草,亦可使用水稻、油菜、小麥、玉米等作物秸稈。敷蓋采用圓盤狀(樹盤)敷蓋,粗大秸稈應先粉碎或切割后使用。敷蓋材料為就地生長的草本植物時,應在旱季前刈割一次,敷蓋于樹冠下方。施工工序按照GB/T16453.1和SL657要求執行。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設計與施工小型蓄排引水工程以溝渠、道路為骨架,合理布設截水溝、排水溝、蓄水池、沉沙池等設施,并將其與坡下竹節溝、土埂、土坎等統一規劃設計。坡面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應采用少蓄多排型,防御暴雨標準宜采取10年一遇12h最大降雨設計。施工工序按GB/T16453.4和GB51018要求執行。田間道路設計與施工田間道路選線應與自然地形相協調,避免深挖高填,并與臺地、坡面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統籌規劃,同步實施。1m~415°,若超過可采用“S”型設置。路面排水與臺地排水結合,并與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相連通。施工工序按照SL657要求執行。5管理維護5.1臺地管護路面排水與臺地排水結合,并與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相連通。施工工序按照SL657要求執行。5管理維護5.1臺地管護竹節溝管護土埂管護低于初修的尺寸和容量。土埂升高過程中應根據設計的土埂坡度,逐層向內收縮,將埂面修平整。5.4其余措施管護其余措施按照SL321要求進行管護。3附錄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