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人護理管理手冊_第1頁
醫院病人護理管理手冊_第2頁
醫院病人護理管理手冊_第3頁
醫院病人護理管理手冊_第4頁
醫院病人護理管理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病人護理管理手冊TOC\o"1-2"\h\u29801第一章病人護理管理概述 429961.1病人護理管理的重要性 4242121.1.1保障病人安全 4205071.1.2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4245081.1.3促進醫院內部管理 4235931.1.4維護醫院形象 474581.1.5病人護理管理的原則 4202031.1.6病人護理管理的目標 521798第二章病人入院與出院管理 5170531.1.7掛號 5166241.1.8就診 5236171.1.9住院手續 5184671.1.10入住病房 522821.1.11入院評估 5162581.1.12出院通知 6241631.1.13出院手續 6290421.1.14出院指導 65451.1.15轉院管理 6265451.1.16轉科管理 620633第三章病人安全管理 6265681.1.17概述 642111.1.18評估內容 7245721.1.19評估方法 761961.1.20評估結果處理 7124851.1.21預防跌倒 7169781.1.22預防墜床 7243511.1.23預防交叉感染 7109591.1.24預防壓瘡 8241031.1.25預防藥物不良反應 8191551.1.26事件分類 8212231.1.27事件報告 8270931.1.28事件處理 828781.1.29事件總結 822871第四章病人生活護理 8269481.1.30病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基本原則 9223401.1.31病人基本生活照料的主要內容 9201281.1.32病人營養管理的重要性 952261.1.33病人飲食管理的主要內容 9121921.1.34病人舒適度管理的重要性 919681.1.35病人舒適度管理的主要內容 9297251.1.36病人睡眠管理的重要性 10153391.1.37病人睡眠管理的主要內容 1015471第五章病人病情觀察與護理 10300901.1.38觀察病人生命體征 1048531.1.39觀察病人意識狀態 10139341.1.40觀察病人面色、皮膚和黏膜 1058951.1.41觀察病人飲食和排泄 1065621.1.42觀察病人心理狀態 11215771.1.43病史采集 1135501.1.44體格檢查 11209141.1.45輔助檢查 11278831.1.46病情評估指標 11322081.1.47病情監測 1180391.1.48生活護理 1125621.1.49專科護理 11142061.1.50心理護理 1253231.1.51康復護理 126581.1.52健康教育 12172531.1.53護理記錄 1220706第六章病人心理護理 12115791.1.54病人心理特點 12275701.1焦慮與恐懼:病人因疾病帶來的生理痛苦及對預后的擔憂,往往會出現焦慮和恐懼心理。 12204731.2抵觸與依賴: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對某些治療方法產生抵觸情緒,同時又對醫護人員產生依賴。 12137071.3自我意識增強:病人患病后,自我意識增強,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對周圍環境敏感。 12146731.4情緒波動:病人情緒波動較大,易受疾病、治療及家庭等因素影響。 1234561.4.1病人心理需求 12152662.1安全需求:病人希望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保障自身安全。 1255362.2舒適需求:病人希望在病痛中得到舒適的護理,減輕生理痛苦。 12279422.3情感需求:病人需要得到親情、友情和醫護人員的關愛與支持。 12158742.4信息需求:病人渴望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病因、治療、康復等。 12279932.4.1心理評估 12166421.1詳細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包括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 1227321.2分析病人心理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 12252651.2.1心理疏導 13293832.1鼓勵病人表達內心感受,釋放負面情緒。 1352572.2傾聽病人訴求,給予關心和支持。 13107252.3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認知,調整心態。 13265862.3.1心理治療 13107703.1應用心理治療方法,如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等,幫助病人克服心理障礙。 13196013.2開展團體心理治療,提高病人心理素質,增強應對疾病的能力。 13208183.2.1家庭支持 13182454.1指導家屬關心、關愛病人,為病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 13158634.2加強家屬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護理能力。 13247574.2.1團隊組成 13293595.1醫護人員:負責病人病情觀察、治療及心理干預。 13251095.2心理醫生:負責評估病人心理狀況,制定心理治療方案。 13102655.3社工:協助病人解決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問題。 13196745.3.1團隊職責 1381576.1共同制定病人心理護理計劃,保證病人得到全面、連續的心理關愛。 13127836.2定期召開團隊會議,分享心理護理經驗,提高護理質量。 13116726.3加強團隊成員培訓,提高心理護理能力。 13275046.3.1團隊協作 1331047.1加強醫護人員與心理醫生、社工的溝通,形成合力。 1354707.2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提高團隊成員凝聚力。 1325347.3積極開展心理護理研究,推動心理護理工作不斷發展。 1317652第七章病人健康教育 13116587.3.1疾病知識教育 13152227.3.2生活調適教育 14153187.3.3心理護理教育 14309057.3.4口頭教育 1447917.3.5書面教育 14293687.3.6實踐活動 14104867.3.7評價指標 1589377.3.8評價方法 1516571第八章病人家屬溝通與合作 15243747.3.9病人家屬溝通技巧 1528477.3.10病人家屬需求與支持 16255427.3.11病人家屬合作與參與 1611609第九章病人護理質量管理 16235447.3.12概述 17236267.3.13病人護理質量標準體系 17277027.3.14病人護理質量標準實施與監督 17106147.3.15概述 1729737.3.16病人護理質量控制措施 17134777.3.17病人護理質量控制評價 18131837.3.18概述 18204287.3.19病人護理質量改進措施 18236217.3.20病人護理質量改進評價 1820199第十章病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 19149277.3.21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原則 19194277.3.22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法 196877.3.23激勵策略 1999527.3.24培訓策略 20325117.3.25團隊建設 2033897.3.26培訓 20第一章病人護理管理概述1.1病人護理管理的重要性病人護理管理是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保證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得到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病人護理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1保障病人安全病人護理管理通過制定嚴格的護理規范和操作流程,保證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免受意外傷害,降低醫療差錯的發生率。這對于維護病人生命安全、提高醫院整體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1.2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病人護理管理有助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滿足病人多樣化、個性化的護理需求。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技能提升,使護理工作更加專業、細致,從而提高病人滿意度。1.1.3促進醫院內部管理病人護理管理是醫院內部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建立健全的護理管理體系,有利于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醫療服務效率。1.1.4維護醫院形象病人護理管理直接關系到醫院的形象和聲譽。優質的護理服務能夠贏得病人的信任,提高醫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診。第二節病人護理管理的原則與目標1.1.5病人護理管理的原則(1)以病人為中心:病人護理管理應始終遵循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關注病人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2)科學規范:病人護理管理應遵循科學規范的原則,保證護理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3)安全第一:病人護理管理應將安全放在首位,嚴格遵循護理規范,保證病人安全。(4)持續改進:病人護理管理應注重持續改進,不斷優化護理流程,提高護理服務質量。1.1.6病人護理管理的目標(1)提高病人滿意度:通過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提高病人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2)降低醫療差錯發生率:加強病人護理管理,降低醫療差錯的發生率,保障病人生命安全。(3)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通過規范化培訓、技能提升等手段,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滿足病人需求。(4)促進醫院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護理管理體系,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5)提高醫院形象:通過優質的護理服務,提升醫院形象,增強醫院競爭力。第二章病人入院與出院管理第一節病人入院程序1.1.7掛號病人首先需在掛號窗口進行掛號,掛號時需提供有效身份證件,并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科室。1.1.8就診病人掛號后,前往指定科室就診,由接診醫生對病人進行初步診斷,并根據病情開具檢查、治療及住院通知。1.1.9住院手續(1)病人憑住院通知到住院處辦理住院手續,需提供有效身份證件、醫療保險等相關材料。(2)住院處工作人員對病人信息進行登記,并告知病人住院注意事項。(3)辦理住院手續后,病人領取住院卡,憑卡到病房辦理入住手續。1.1.10入住病房(1)病人憑住院卡到病房,由護士安排床位,并告知病房規章制度。(2)病人需遵守病房紀律,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和護理。1.1.11入院評估(1)護士對病人進行入院評估,了解病人病情、生活習慣等基本信息。(2)護士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護理計劃,為病人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第二節病人出院程序1.1.12出院通知(1)病人病情穩定,達到出院標準后,由主管醫生開具出院通知。(2)護士將出院通知告知病人及家屬,并協助辦理出院手續。1.1.13出院手續(1)病人憑出院通知到住院處辦理出院手續,退還住院押金。(2)住院處工作人員對病人信息進行登記,并告知出院注意事項。1.1.14出院指導(1)護士對病人進行出院指導,告知病人出院后注意事項、復查時間等。(2)護士協助病人整理物品,保證病人安全出院。第三節病人轉院與轉科管理1.1.15轉院管理(1)病人因病情需要轉院時,由主管醫生開具轉院通知。(2)護士協助病人辦理轉院手續,包括病歷資料、檢查結果等。(3)護士通知接收醫院,保證病人順利轉院。1.1.16轉科管理(1)病人因病情需要轉科時,由主管醫生開具轉科通知。(2)護士協助病人辦理轉科手續,包括病歷資料、檢查結果等。(3)護士通知接收科室,保證病人順利轉科。(4)護士對病人進行轉科評估,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狀況等,為病人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第三章病人安全管理第一節病人安全風險評估1.1.17概述病人安全風險評估是醫院病人護理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識別病人存在的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程度,為制定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提供依據。病人安全風險評估應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護士需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專業的評估能力。1.1.18評估內容(1)病人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等。(2)病人病情:包括疾病種類、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效果等。(3)病人心理狀態:包括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反應。(4)病人生活環境:包括居住條件、家庭支持等。(5)病人護理需求:包括生活照顧、醫療護理、心理護理等。1.1.19評估方法(1)問卷調查:通過設計問卷,收集病人相關信息。(2)訪談: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了解病人需求。(3)觀察法:觀察病人在病室內的行為、情緒等,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4)專業評估工具:使用專業評估量表,對病人安全風險進行量化評估。1.1.20評估結果處理(1)分析評估結果,確定病人安全風險等級。(2)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第二節病人安全防護措施1.1.21預防跌倒(1)加強病室環境管理,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2)為病人提供合適的助行工具,如拐杖、輪椅等。(3)對行動不便的病人,加強生活照顧,協助大小便、洗漱等。(4)對使用鎮靜劑的病人,密切觀察意識狀態,防止跌倒。1.1.22預防墜床(1)保證床鋪安全,及時修復損壞的床欄。(2)對意識不清、躁動的病人,使用約束帶,限制其活動范圍。(3)加強夜間巡視,發覺病人有墜床風險時,及時采取措施。1.1.23預防交叉感染(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減少交叉感染機會。(2)保持病室清潔,定期消毒。(3)加強病人口腔、皮膚等護理,預防感染。1.1.24預防壓瘡(1)定期翻身,改變病人臥位。(2)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局部受壓。(3)使用氣墊床、防壓瘡床墊等輔助設備。1.1.25預防藥物不良反應(1)嚴格遵循醫囑,正確給藥。(2)密切觀察病人用藥反應,及時發覺并處理不良反應。(3)加強藥物知識培訓,提高護士藥物安全意識。第三節病人安全事件處理1.1.26事件分類(1)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2)藥物不良反應、交叉感染等醫療事件。(3)病人自殺、自傷等心理事件。(4)其他安全事件。1.1.27事件報告(1)發生安全事件后,護士應立即向護士長報告。(2)護士長應迅速向相關部門報告,如醫務科、護理部等。(3)報告內容應包括事件經過、病人情況、已采取的措施等。1.1.28事件處理(1)對病人進行緊急救治,必要時轉入重癥監護室。(2)對事件原因進行分析,查找安全隱患。(3)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4)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加強安全教育。1.1.29事件總結(1)對事件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2)將事件案例納入安全教育教材,提高護士安全意識。(3)定期對護士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護理質量。第四章病人生活護理第一節病人基本生活照料1.1.30病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基本原則病人日常生活照料應遵循尊重、關愛、細致、專業的原則,以病人為中心,關注其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照料。1.1.31病人基本生活照料的主要內容(1)協助病人進行日常個人衛生護理,如口腔、面部、頭發、皮膚等。(2)幫助病人進行飲食管理,包括協助進食、喂食、記錄飲食量等。(3)協助病人進行排泄,如大小便、翻身、拍背等。(4)幫助病人進行床上活動,如翻身、變換體位、按摩等。(5)關注病人的睡眠質量,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6)照料病人的個人物品,保持床單位整潔。(7)遵醫囑進行病情觀察,及時報告病情變化。第二節病人營養與飲食管理1.1.32病人營養管理的重要性病人營養管理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促進康復的關鍵環節。合理的飲食護理有助于滿足病人的營養需求,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1.33病人飲食管理的主要內容(1)根據病人的病情、體質、飲食習慣等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2)提供適合病人食用的營養均衡、易于消化的食物。(3)遵醫囑給予特殊飲食,如糖尿病飲食、低鹽飲食等。(4)監測病人的飲食攝入量和營養狀況,及時調整飲食計劃。(5)為病人提供飲食健康教育,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第三節病人舒適度與睡眠管理1.1.34病人舒適度管理的重要性病人舒適度管理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促進康復的重要環節。保持病人舒適,有助于減輕病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病人滿意度。1.1.35病人舒適度管理的主要內容(1)保持病室環境整潔、安靜、舒適,溫度、濕度適中。(2)調整病床高度、角度,使病人處于舒適體位。(3)為病人提供柔軟、干凈的床單、被褥。(4)保持病人皮膚清潔、干燥,預防壓瘡等并發癥。(5)遵醫囑給予藥物、物理治療,緩解病痛。1.1.36病人睡眠管理的重要性病人睡眠管理是保證病人身心健康、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免疫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1.37病人睡眠管理的主要內容(1)保持病室環境安靜、舒適,避免噪音、強光等影響病人睡眠的因素。(2)為病人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如調整枕頭高度、使用防壓瘡床墊等。(3)遵醫囑給予助眠藥物,幫助病人入睡。(4)健康教育,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5)監測病人睡眠質量,及時調整睡眠管理措施。第五章病人病情觀察與護理第一節病人病情觀察方法病人病情觀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全面、準確、及時地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以下是常見的病人病情觀察方法:1.1.38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是反映病人病情的重要指標。護理人員應定時觀察并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征,如發覺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處理。1.1.39觀察病人意識狀態意識狀態包括清醒、模糊、嗜睡、昏迷等。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病人意識狀態的變化,如發覺意識障礙,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措施。1.1.40觀察病人面色、皮膚和黏膜面色、皮膚和黏膜的顏色、濕度、彈性等反映病人的循環狀況和水電解質平衡。護理人員應定時觀察病人面色、皮膚和黏膜的變化,如發覺異常,應及時處理。1.1.41觀察病人飲食和排泄飲食和排泄狀況反映病人的消化功能和代謝狀況。護理人員應觀察病人的飲食量、食欲、排泄次數、性狀等,如發覺異常,應及時調整飲食和治療方案。1.1.42觀察病人心理狀態心理狀態對病人的康復有重要影響。護理人員應關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第二節病人病情評估病人病情評估是對病人病情全面、系統的評價,旨在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以下為病人病情評估的主要內容:1.1.43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了解病人病情的基礎,包括病人的一般情況、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1.1.44體格檢查體格檢查是評估病人病情的重要手段,包括全身各系統、器官的檢查。1.1.45輔助檢查輔助檢查包括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心電圖等,有助于了解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病變部位。1.1.46病情評估指標病情評估指標包括生命體征、意識狀態、面色、皮膚和黏膜、飲食和排泄、心理狀態等。第三節病人護理措施制定與實施根據病人病情評估結果,護理人員應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嚴格執行。以下為病人護理措施的主要內容:1.1.47病情監測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發覺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1.1.48生活護理護理人員應協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照顧,如飲食、排泄、口腔護理等,保證病人舒適度。1.1.49專科護理根據病人疾病特點,護理人員應實施相應的專科護理,如傷口換藥、導管護理等。1.1.50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關注病人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1.1.51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促進病人早日康復。1.1.5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向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預防并發癥。1.1.53護理記錄護理人員應詳細記錄病人病情變化、護理措施及效果,為臨床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第六章病人心理護理第一節病人心理特點與需求1.1.54病人心理特點1.1焦慮與恐懼:病人因疾病帶來的生理痛苦及對預后的擔憂,往往會出現焦慮和恐懼心理。1.2抵觸與依賴: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對某些治療方法產生抵觸情緒,同時又對醫護人員產生依賴。1.3自我意識增強:病人患病后,自我意識增強,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對周圍環境敏感。1.4情緒波動:病人情緒波動較大,易受疾病、治療及家庭等因素影響。1.4.1病人心理需求2.1安全需求:病人希望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保障自身安全。2.2舒適需求:病人希望在病痛中得到舒適的護理,減輕生理痛苦。2.3情感需求:病人需要得到親情、友情和醫護人員的關愛與支持。2.4信息需求:病人渴望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病因、治療、康復等。第二節病人心理干預方法2.4.1心理評估1.1詳細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包括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1.2分析病人心理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1.2.1心理疏導2.1鼓勵病人表達內心感受,釋放負面情緒。2.2傾聽病人訴求,給予關心和支持。2.3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認知,調整心態。2.3.1心理治療3.1應用心理治療方法,如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等,幫助病人克服心理障礙。3.2開展團體心理治療,提高病人心理素質,增強應對疾病的能力。3.2.1家庭支持4.1指導家屬關心、關愛病人,為病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4.2加強家屬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護理能力。第三節病人心理護理團隊建設4.2.1團隊組成5.1醫護人員:負責病人病情觀察、治療及心理干預。5.2心理醫生:負責評估病人心理狀況,制定心理治療方案。5.3社工:協助病人解決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問題。5.3.1團隊職責6.1共同制定病人心理護理計劃,保證病人得到全面、連續的心理關愛。6.2定期召開團隊會議,分享心理護理經驗,提高護理質量。6.3加強團隊成員培訓,提高心理護理能力。6.3.1團隊協作7.1加強醫護人員與心理醫生、社工的溝通,形成合力。7.2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提高團隊成員凝聚力。7.3積極開展心理護理研究,推動心理護理工作不斷發展。第七章病人健康教育第一節病人健康教育內容7.3.1疾病知識教育病人健康教育首先應包括疾病知識的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可能的并發癥。具體內容如下:(1)疾病概念:介紹疾病的定義、分類及發病機制。(2)疾病癥狀:詳細解釋疾病的典型癥狀和可能伴隨的非典型癥狀。(3)疾病治療:闡述治療原則、常用藥物、手術方法及可能的風險。(4)疾病預防:介紹預防措施,如生活方式調整、飲食調理等。7.3.2生活調適教育病人健康教育應涵蓋生活調適教育,幫助病人調整生活習慣,促進疾病康復。(1)飲食調整:根據疾病特點,提供合理的飲食建議。(2)運動鍛煉:介紹適合病人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3)睡眠管理: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改善睡眠質量。7.3.3心理護理教育病人健康教育應關注心理護理,幫助病人建立積極的心態,應對疾病帶來的困擾。(1)情緒管理:教導病人如何調整情緒,減輕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2)心理支持:鼓勵病人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積極參加社交活動。(3)心理治療:介紹心理治療的方法,如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等。第二節病人健康教育方法7.3.4口頭教育口頭教育是病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幾種形式:(1)個體教育:針對單個病人進行面對面教育。(2)家庭教育:針對病人家庭成員進行教育,提高家庭護理能力。(3)群體教育:組織病人及家屬參加健康講座、病友交流等活動。7.3.5書面教育書面教育包括以下幾種形式:(1)健康教育手冊:制作針對特定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冊,供病人閱讀。(2)疾病知識卡片:制作簡潔明了的疾病知識卡片,便于病人隨時查閱。(3)網絡教育: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在線健康教育資料。7.3.6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有助于病人將健康教育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包括以下幾種形式:(1)功能訓練:針對病人功能障礙,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2)生活技能訓練:指導病人進行日常生活技能訓練,提高生活質量。(3)社交活動:組織病人參加各類社交活動,促進心理康復。第三節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7.3.7評價指標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應包括以下指標:(1)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評價病人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2)生活質量改善:評價病人生活質量的變化。(3)心理狀態改善:評價病人心理狀態的改變。(4)家庭護理能力:評價家庭成員對病人護理能力的提高。7.3.8評價方法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可采用以下方法:(1)問卷調查:通過設計問卷,收集病人對健康教育效果的反饋。(2)訪談法: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健康教育效果。(3)觀察法:觀察病人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評價健康教育效果。(4)數據分析: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評估健康教育效果。第八章病人家屬溝通與合作7.3.9病人家屬溝通技巧(一)傾聽與理解(1)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病人家屬的意見和訴求,充分理解其擔憂和期望,以尊重和關愛的態度對待家屬。(2)采用開放式問題,引導家屬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避免使用封閉式問題。(3)保持眼神交流,關注家屬的情緒變化,適時給予回應和安慰。(二)有效表達(1)醫護人員應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避免專業術語,保證家屬能夠理解病情和治療方案。(2)針對家屬的疑問和擔憂,給予耐心解答,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其辭的表述。(3)鼓勵家屬提問,以便了解其需求和期望,更好地提供幫助。(三)情感支持(1)醫護人員應關注家屬的情感需求,給予適當的關心和安慰。(2)在溝通過程中,盡量采用溫和、鼓勵的語氣,避免刺激家屬的情緒。(3)鼓勵家屬參與病人的護理,共同面對疾病帶來的挑戰。7.3.10病人家屬需求與支持(一)信息需求(1)醫護人員應主動向家屬提供病人的病情、治療方案及預后等信息,滿足其信息需求。(2)定期組織家屬座談會,解答家屬疑問,提高其疾病認知。(二)情感支持(1)醫護人員應關注家屬的情感需求,及時給予關心和安慰。(2)鼓勵家屬與其他病人家屬交流,分享經驗和情感,減輕其心理壓力。(三)生活支持(1)醫院應為家屬提供便利的生活條件,如休息室、餐飲等。(2)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家屬,如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針對性的幫助。7.3.11病人家屬合作與參與(一)病人家屬參與護理(1)醫護人員應鼓勵家屬參與病人的日常生活護理,如喂食、翻身、擦身等。(2)對家屬進行簡單的護理培訓,提高其護理能力。(二)病人家屬參與決策(1)醫護人員應尊重家屬的意見,共同參與病人的治療方案決策。(2)鼓勵家屬提出建議,共同為病人的康復努力。(三)病人家屬參與康復(1)醫護人員應指導家屬參與病人的康復訓練,如功能鍛煉、心理康復等。(2)定期評估病人的康復情況,與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通過以上措施,病人家屬的溝通與合作將更加順暢,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療效果和康復水平。第九章病人護理質量管理第一節病人護理質量標準7.3.12概述病人護理質量標準是醫院對病人護理服務的基本要求,是評價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依據。護理質量標準應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原則,以保證病人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7.3.13病人護理質量標準體系(1)護理技術操作標準:包括基礎護理技術、專科護理技術、急救技術等。(2)護理文件書寫標準:包括病歷書寫、護理記錄、交接班記錄等。(3)護理服務流程標準:包括入院、住院、出院、轉科等環節的護理服務流程。(4)護理安全管理標準:包括患者安全、護理差錯、護理等。(5)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包括護理服務質量、護理滿意度等。(6)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標準:包括護士編制、護士配置、護士培訓等。7.3.14病人護理質量標準實施與監督(1)護理質量管理組織:建立健全護理質量管理組織,負責制定、修訂和實施護理質量標準。(2)護理質量培訓與考核: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保證護理人員掌握護理質量標準。(3)護理質量監督與檢查: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監督與檢查,發覺問題及時整改。第二節病人護理質量控制7.3.15概述病人護理質量控制是對護理服務過程的管理,旨在保證病人得到安全、有效、舒適的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控制應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包括護理技術操作、護理文件書寫、護理服務流程等。7.3.16病人護理質量控制措施(1)制定完善的護理質量控制制度:包括護理質量控制標準、護理質量控制流程等。(2)加強護理技術操作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減少護理差錯。(3)優化護理服務流程:簡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服務。(4)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護理安全管理制度,防范護理。(5)提高護理文件書寫質量:規范護理文件書寫,保證病歷資料完整、準確。(6)加強護理質量控制監督:設立護理質量控制監督崗位,對護理質量進行實時監控。7.3.17病人護理質量控制評價(1)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通過護理服務質量指標,評價護理服務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滿意度。(2)護理滿意度調查:了解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時發覺問題,改進護理工作。第三節病人護理質量改進7.3.18概述病人護理質量改進是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旨在滿足病人需求,提高護理服務水平。護理質量改進應遵循持續改進、科學創新的原則。7.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