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7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7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7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7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7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時分層作業(十四)(建議用時:40分鐘)1.英國首相在1898年說:“大國的斗爭已經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樣只限于歐洲問題,而是遍布全球問題。”這表明當時大國斗爭的核心問題是()A.爭奪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B.爭奪世界市場和殖民地C.爭奪非洲市場和殖民地D.爭奪亞洲市場和殖民地B[解題時留意題干中“遍布全球”這一關鍵信息。結合“1898年”這一時間信息可知,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階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故選B項。]2.19世紀末,某一同盟條約規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匈兩國應全力救濟,如德國遭遇法國侵略,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該同盟是()A.三國協約 B.軸心國集團C.三國同盟 D.反法西斯同盟C[依據題干給出的“意大利”“德、奧匈”這三個政權及它們的主要敵人“法國”可知,該同盟是三國同盟,故選C項。]3.以下是德國皇帝和奧匈帝國皇帝對1914年某個突發事務的看法。這個突發事務指的是()A.三國同盟的形成 B.三國協約的形成C.薩拉熱窩事務 D.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C[依據題干“德國皇帝和奧匈帝國皇帝對1914年某個突發事務的看法”可知,這個突發事務指的是薩拉熱窩事務,故選C項。]4.1892年簽訂的某條約規定:“假如德國或意大利在德國支持下進攻法國,俄國應運用它的全部的軍隊進攻德國。假如德國或奧地利在德國支持下進攻俄國,法國應運用它的全部的軍隊和德國作戰。”這一條約的簽訂標記著()A.三國同盟正式建立B.歐洲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C.三國協約正式建立D.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B[由材料中的條約愛護法國和俄國的利益,再結合所學學問可知,“1892年簽訂的某條約”應指法俄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標記著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5.早在1905年,德國就制訂了“施里芬安排”,準備速戰速決,6周內戰勝法國。但這一戰略安排最終破產,其破產的標記是()A.馬恩河戰役 B.凡爾登戰役C.索姆河戰役 D.1914年俄軍攻勢A[依據所學學問可知,馬恩河戰役使德軍“速戰速決”安排破產,雙方進入無休止的陣地戰中,故選A項。]6.“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于傷亡慘重,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地獄’。”材料中的“此役”是指()A.凡爾登戰役 B.索姆河戰役C.斯大林格勒戰役 D.諾曼底登陸A[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70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故選A項。]7.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涉及中國問題,體現分贓性質的條款是()A.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給法國B.德國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C.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制D.德國應支付大量斗爭賠款B[《凡爾賽條約》體現分贓性質的條款是德國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故選B項。]8.20世紀20年頭,美國為爭奪亞太地區的霸權,倡議召開了()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C.慕尼黑會議 D.雅爾塔會議B[巴黎和會主要是短暫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歐洲的關系,但它們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沖突仍舊特別尖銳,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20世紀20年頭,美國為爭奪亞太地區的霸權,倡議召開了華盛頓會議,故選B項。]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化學工業的卡特爾化是依據以下途徑進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證少數上層領導人大權獨攬來維持規定的價格標準;消退競爭,以杜絕外國競爭的愛護關稅來保證在市場上的穩固地位;以較少數企業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方法,來實現生產率的提高。1904年,六個大公司統治著德國化學工業市場,它們組成了兩大卡特爾。——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資料選輯》材料二1871年德國完成統一。1870—1913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7%,工業生產增長了4.6倍,同期英國增長1.3倍,法國增長1.9倍。1913年,德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16%,英國為14%;這一年,德國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而英國為15%。——王玨《世界經濟史》材料三1899年,德國外交部長皮洛夫在演講中說:“假如英國人談論建立大不列顛帝國,法國人談論建立新法蘭西帝國,俄國人談論占據亞洲領土,那么,我們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國……對我們來說,沒有強大陸軍,沒有強大海軍,而要獲得華蜜,那是萬萬辦不到的。”——王春來等《16—19世紀世界史文獻選編》(1)材料一中的“卡特爾”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產組織形式?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列舉其次次工業革命中德國處于領先地位的新興工業部門。(2)依據材料二,歸納1870—1913年德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形成的緣由。(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達了什么意向?為實現這種意向德國做了哪些準備?最終導致了什么結果?[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管理的集中”“保證在市場上的穩固地位”“以較少數企業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方法”可知,“卡特爾”是壟斷組織;“新興工業部門”依據材料一中“化學工業”并結合所學學問,即可組織答案。第(2)問,“特點”從增長率、與英法對比數據和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等方面進行概括;“緣由”可結合課本中這一時期德國經濟發展的緣由組織答案。第(3)問,“意向”依據材料三“我們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國”“沒有強大陸軍,沒有強大海軍……萬萬辦不到的”可知,其主見對外擴張,瓜分殖民地,加強軍事實力;“準備”與“結果”均可結合所學學問回答。[答案](1)形式:壟斷組織。部門:化學工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2)特點:經濟飛速發展,增速超過英法老牌國家;1913年,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超過英國,但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國。緣由:德國統一,促進了經濟發展;德國在其次次工業革命中領先;德國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場份額相對小。(3)意向: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市場。準備:擴軍備戰、結成軍事同盟。結果: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0.下表是依據《大國的興衰》改編的“各強國工業生產排名改變表”,從中可得出的結論是()排名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英國英國美國美國2法國美國英國德國3美國法國德國英國4德國德國法國法國A.工業革命開展時間的先后確定了其工業的排名次序B.其次次工業革命導致歐洲強國走向衰弱C.美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大受益國D.工業革命進程中各國發展不平衡D[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起先,此后擴展到其他國家,因此1860年、1870年英國工業生產居首位;19世紀六七十年頭幾乎同時在幾個國家發生了其次次工業革命,英國漸漸被反超,體現了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不平衡,故D項正確。]11.馬恩河戰役使雙方陷入曠日長久的陣地戰,戰役一結束,德國參謀總長毛奇就向德皇報告說:“陛下,我們已經輸掉了斗爭。”這一推斷的主要依據是()A.英法軍隊戰斗力相對強大B.“施里芬安排”破產,德軍將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C.俄軍在東線發動進攻D.當時戰略主動權已經轉移到協約國一方B[馬恩河戰役使德國占據巴黎的安排落敗,西方戰線陷入對峙相持階段,德國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境地,這對德國是特別不利的,故毛奇認為德國“已經輸掉了斗爭”,B項正確。]12.1918年12月22日陳獨秀評論說:“美國大總統威爾遜的屢次演說,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現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評論說:“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宣言’,A.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遭到反對B.列強同意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C.列強簽署《凡爾賽條約》,中國外交最終失敗D.美國參議院拒不批準《凡爾賽條約》B[依據材料陳獨秀在1918年12月評論美國大總統威爾遜“是現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到1919年5月4日他又評論“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總統威爾遜主見中國獨立主權,引起了中國學問分子的主動反應,而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引起了中國民眾對西方大國強權的不滿,故選B項;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因“十四點原則”中涉及國家主權,民族獨立,所以贏得了民眾的喜愛,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對于威爾遜看法的改變,而非強調外交失敗的結果,解除C項;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美國參議院拒不批準《凡爾賽條約》是由于美國沒有獲得相應的利益,解除D項。]1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失去了其對外投資的1/4,法國失去了1/3,而德國則失去了其全部對外投資。由此可見,第一次世界大戰()A.解除了歐洲對殖民地的限制B.減弱了歐洲的經濟實力C.造成了歐洲的政治危機D.使美國成為世界霸主B[由材料“英國失去了其對外投資的1/4,法國失去了1/3,而德國則失去了其全部對外投資”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嚴峻減弱了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經濟實力,故選B項。]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國在1917年就以明確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兩點:第一,“阿爾薩斯必需歸還我們,但歸還時不應像依據1815年條約那樣分割得支離破裂,應依據1790年以前的邊界歸還。這樣,我們就將在地理上以及礦藏上擁有薩爾盆地”。其次,法國政府“希望看到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和德意志帝國分開,并成立一個類似緩沖國的國家”。材料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認為:假如它(指德國)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約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它同樣最終會從成功者身上找到進行嚴厲報復的手段……因此,正是為了這些緣由,除不得已之外,我劇烈反對把更多的德國人從德國統治下交由某個其他國家統治……在當前狀況下,我認為最大的危急是德國可能把它的命運同布爾什維主義連在一起。(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法國處理德國的基本原則,它為什么要這樣做?(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英國在巴黎和會上為什么反對過分制裁德國。(3)在制裁德國問題上,英國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美國的真正意圖是什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在處理德國問題上的沖突和德國領土的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