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羅》教案學習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2.學會面對錯綜復雜的現實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獲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一、新課導入師:我國古代有很多神童,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孔融、方仲永、曹沖、司馬光、甘羅……師:請同學們看幾幅圖片。(展示圖片)孔融四歲讓梨,方仲永五歲屬文,駱賓王六歲詠《鵝》,曹沖七歲稱象,司馬光八歲砸缸,甘羅十二拜相。這些神童各有驚人之舉,但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甘羅年僅十二歲居然拜相。甘羅十二歲拜相的故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史記》中《甘羅》一文,來一探究竟。二、走近甘羅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加以求證。請注意屏幕上字的讀音燕(yān)王相(xiàng)燕未有以強(qi?ng)也何遽(jù)孺(rú)子說(shuì)而行之王不如赍(jī)師:從《史記》——甘羅一文的描述中,你認為甘羅十二拜相的傳說是否真實?甘羅真的在十二歲就拜為丞相?生:是師:文中哪兒有交代?(叫生)生:最后一段: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屏幕顯示: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師:“上卿”是什么職位?戰國時期的官職分為卿、大夫、士三級,每級又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卿是最高級的官位。當時和丞相的官階差不多,民間因此演繹出甘羅12歲為丞相的說法。“以為”即“以之為”,讓他擔任皇上不僅讓他做上卿,而且“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把原來甘茂的良田豪宅賜給他。以,始師:那么,甘羅原來是什么身份?文中哪里有交代?生:第一段屏幕顯示:“甘羅者,甘茂孫也。”句式:事:侍奉文信侯,那么他與侯嬰、朱亥一樣是一個(門客)師:丞相抑或上卿,非有廉頗攻城野戰那樣的大功不能居之,非有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那樣的才能不能得之。一個十二歲的少年從一個普通的門客一躍而成為丞相,確實不可思議。他究竟有什么樣的突出表現得以身價倍增?請同學們細讀文本,找出能突出甘羅不同一般的三組對話。生:①與(文信侯)對話②與(張唐)對話③與(趙王)對話三、分組探討分三個小組分別對三組對話研究談論提示:細讀文本,借助注釋解決對話中的文言知識點,疑難點同桌討論進入情境,分角色朗讀分析甘羅所面對的現實矛盾以及解決矛盾的辦法三組比賽看誰完成的快,把握的準一組:與文信侯的對話1、明確文言知識點(大屏幕)2、分角色朗讀(甘羅-文信侯)3、通過甘羅與文信侯的對話,分析甘羅遇到了什么現實矛盾,他是怎樣解決的?對丞相呂不韋的反駁(不卑不亢)(二)二組:與張唐的對話1、明確文言知識點(大屏幕)2、分角色朗讀(甘羅-張唐)3、通過甘羅與張唐的對話,分析甘羅遇到了什么現實矛盾,他是怎樣解決的?對張唐的威懾用武安君與應侯矛盾的結果解決文信侯與張唐的矛盾(敲山震虎)(三)三組:與趙王的對話1、明確文言知識點(大屏幕)2、分角色朗讀(甘羅-趙王)3、通過甘羅與趙王的對話,分析甘羅遇到了什么現實矛盾,他是怎樣解決的?對趙王的規勸利用國與國之間的矛盾,陳以利害,不戰而屈人之兵拓展4、甘羅在勸說趙王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辯才,問趙王的兩個問題,趙王都只是回答“聞之”,到甘羅提出“趙自割五城以廣河間”時,趙王更是一句話沒有,直接是“立割五城”。作為一個國君,這么少的言語,心理活動肯定是非常豐富的,請描述一下趙王被甘羅說動時的心理活動。小結:羅首先利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文信侯與武安君之事威懾張唐,迫使張唐答應出使燕國,然后又利用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親自出使趙國,在矛盾之中找出相同相合之處,把各種矛盾化為有利的憑借和手段,化敵為友,最后使秦國不戰而勝。四、情境搭配在理解三組對話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情境讀下面一段文字,看一看符合哪一組對話的情境1、譯文“秦始皇帝……未有以強也”——與文信侯的對話,語言知識點歸納2、譯文“行有日……使甘羅于趙”——與趙王的對話,語言知識點歸納通過甘羅的故事我們認識到:人,注定要用智慧面對現實,用創意解決問題,用清醒的態度面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每個人都注定要依自己的現實過生活。遇到困難是不能逃避的,機智地克服與解決困難是責無旁貸的,要把它視為自己的使命。這也是做學問的方法。愿同學們,中國的少年都擁有甘羅的智慧,讓自己的每一個明天都燦爛明媚。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甘羅是怎樣把握現實矛盾并妥善解決矛盾的?提示:明確:甘羅首先利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文信侯與武安君之事威懾張唐,迫使張唐答應出使燕國,然后又利用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親自出使趙國,在矛盾之中找出相同相合之處,把各種矛盾化為有利的憑借和手段,化敵為友,最后使秦國不戰而勝。甘羅在勸說趙王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辯才,而趙王只說了“聞之”之類的話,“就自割五城以廣河間”。請描述一下趙王被甘羅說動時的心理活動。2.如何評價文中的甘羅?提示:可從兩個方面探討①智謀②品行明確:甘羅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少年英雄:身為國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歲的甘羅胸有成竹,敢于承當。他不但以寥寥數語說服了張唐,而且自告奮勇,出使趙國,輕而易舉地實現了“廣河間”的目的。
2.
甘羅可謂人小鬼大,假如你是一位小記者,采訪了甘羅,請寫一篇短消息,報道采訪甘羅的全過程(200字左右)
甘羅曰:“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甘羅曰:“應侯之用于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今者張唐欲稱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請許遣之。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答案:1.甘羅說:“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滿十二歲了,您還是讓我試一試。何必這么急著呵叱我呢?”2.甘羅又說:“應侯范睢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卿說:“應侯不如文信侯的權力大。”3.最近,張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國,甘羅說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現在甘羅愿意先到趙國把張唐的事通報一聲,請答應派他去。4.大王不如先送給我五座城邑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我請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二.3.文章主要是寫甘羅,那么文中涉及的其它三個人物又有什么作用呢?明確:文中以甘羅為中心共寫了四個人物。張唐害怕“趙人得唐”而拒絕相燕,文信侯碰了張唐的釘子,“去而不快”,張唐和趙王的先后折服,都是從側面烘托了甘羅年紀雖小,卻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有超群的膽識和智慧,從而有力地突出了這個“聲稱后世”的少年。4.如何理解本文個性化的語言?明確:由于作者善于選擇、提煉在特定語言環境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所以無論是較長的對話,還是三言兩語,都能把人物的個性揭示出來。如甘羅對丞相呂不韋的反駁就能充分表現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氣盛,敢想敢說敢做的鮮明性格,這都能從他富有個性的語言中表現出來。“甘羅年少然一出奇計,聲稱后世。”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
戰國時期秦國武王時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傳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傳,并附甘茂之孫甘羅傳。
樗里子和甘茂在對韓、趙、魏、楚等東方各國用兵方面頗有功績,所以《太史公自序》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傳第十一》。”樗里子、甘茂并顯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時受封,歷任武王、昭王兩代秦相,秦人稱他為“智囊”。對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殘忍之國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間而結數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記評林》)所言當是。甘茂則是由楚入秦的“羈旅之臣”,盡管他是個“非常之士”,任為左丞相后,卻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讒逃往齊國。傳文中反映了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同時還對當時秦國于其他諸侯國、秦國統治集團內部錯綜復雜的矛盾作了詳細記載。
二.
甘羅
《樗里子甘茂列傳》之所以久傳不衰,主要是它生動地記寫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羅的事跡。甘羅年僅十二,卻能洞察時局,利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了丞相呂不韋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趙國五個城池。甘羅少年有為,十二歲成為秦國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外,也與當時的客觀環境有關。誠如贊論所說:“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司馬遷在當時即注意到這個問題,可謂難能可貴。
五.
語言積累
1.
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通“汝”,你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
通“歟”
2.
古今異義
令秦有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十加一后所得的數目
以為上卿
古義:以之為
今義:認為
3.
一詞多義
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丞相(名詞)
秦使張唐往相燕
輔助(動詞)
燕、秦不相欺者
互相(副詞)
欲與燕共伐趙
跟(介詞)
得唐者與百里之地
給(動詞)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
通“歟”
與強趙攻弱燕
幫助(動詞)
今之燕必經趙
到(動詞)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取消句子獨立性
卿之功孰與武安君
的(介構助詞)
臣請行之
他(代詞)
臣請行之
請允許(表敬副詞)
我身自請之而不肯
告訴(動詞)
臣嘗為秦昭王伐趙
替
(介詞)
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
做(動詞)
君其試臣
副詞,表希望語氣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
他(代詞)
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于燕
到(介詞)
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
在(介詞)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對
(介詞)
以廣河間之地
來(目的連詞)
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把(介詞)
未有以強也
勉強(動詞)
武安君南挫強楚
強大(動詞)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于秦
承接關系連詞
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
轉折關系連詞
4.
常見實詞
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侍奉(動詞)
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于燕
派(動詞)
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
老師(動詞)
何遽叱乎
急(形容詞)
孰與文信侯專
權重,權大(形容詞)
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
離開(動詞)
今者張唐欲稱疾不肯行
病(名詞)
燕、秦不相欺無異故
緣故(名詞)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廣河間
贈送(動詞)
5.
常見虛詞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厲害(形容詞)
女焉能行之
怎么(形容詞)
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
現在(名詞)
請因孺子行
按照(介詞)
6.
詞類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于秦
做人質(名詞活用作動詞)
臣請行之
使……行(使動用法)
武安君難之
使……為難(使動用法)
武安君南挫強楚
在南面(名詞做狀語)
趙襄王郊迎甘羅
在郊外(名詞做狀語)
欲攻趙而廣河間
使……廣(使動用法)
請歸燕太子
使……歸(使動用法)
7.
特殊句式
甘羅者,甘茂孫也
判斷句
得唐者與百里之地
省略句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于秦
狀語后置
應侯之用于秦也
被動句
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
狀語后置教師寄語:少年強那中國一定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劑學居民健康考核試題及答案
- 藥物政策與行業發展試題及答案
- 初級會計師財務分析技能試題及答案
- 網絡規劃設計師考試全景分析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黑龍江建筑安全員知識題庫
- 稅務合規違約的后果分析試題及答案
- 知識產權的社會功能與法律保障試題及答案
- 衛生管理證書考試內容與考試形式分析試題及答案
- 高中語文名著導讀吶喊讀后感素材新人教版
- 文化產業管理證書Exam試題及答案探索
- 幼兒園《開關門要小心》
- 《運營管理》第2版題庫與參考答案
- 基于PLC的自動配料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 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范本
- 煙花爆竹工程設計安全規范
- 回旋加速器的五個有關問題
- 四川省中學生學籍卡片
- 夕陽簫鼓-鋼琴譜(共11頁)
- 地面沉降監測技術要求
- 基本建設項目建設成本管理規定解讀
- 金色的魚鉤課本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