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及提升方案_第1頁
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及提升方案_第2頁
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及提升方案_第3頁
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及提升方案_第4頁
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及提升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及提升方案TOC\o"1-2"\h\u20410第1章綠色制造工藝概述 3135491.1綠色制造理念與環保要求 3189431.1.1綠色制造理念 337671.1.2環保要求 3325051.2綠色制造工藝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4216071.2.1發展現狀 4320511.2.2發展趨勢 429818第2章環保行業現狀分析 4130082.1環保行業概況 4245122.2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存在的問題 5255482.3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的重要性 512031第3章綠色設計理念與方法 580783.1綠色設計原則與策略 538043.1.1綠色設計原則 560653.1.2綠色設計策略 6276183.2綠色設計方法與應用 626713.2.1生態設計 6265863.2.2低碳設計 6176863.2.3仿生設計 6109653.3綠色設計在環保行業的實踐案例 7100933.3.1案例一:綠色建筑材料設計 7301033.3.2案例二:綠色包裝設計 758753.3.3案例三:綠色交通設計 718499第4章生態材料選擇與應用 723944.1生態材料的特點與分類 7182924.2生態材料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 7183574.3生態材料選擇與評估方法 86963第5章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 8225725.1工藝流程分析與評價 877705.1.1現有工藝流程梳理 8108035.1.2工藝流程評價方法 8108625.2工藝參數優化方法 9167925.2.1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 9273875.2.2遺傳算法與粒子群優化 9160995.2.3響應面法與實驗設計 9155885.3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實施策略 9224985.3.1原料采購與供應鏈優化 93465.3.2生產過程優化 9105745.3.3產品設計與綠色包裝 9187645.3.4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9212355.3.5信息化管理與智能化控制 99613第6章節能減排與資源循環利用 965936.1節能減排技術與應用 923156.1.1高效節能技術 9265406.1.2清潔能源利用 10219536.1.3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案例 10325826.2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與方法 10128876.2.1生物質資源利用技術 10106186.2.2廢水、廢渣資源化技術 10300806.2.3金屬與非金屬廢物回收利用 1055866.3節能減排與資源循環利用案例分析 1075806.3.1案例一:某環保企業節能改造項目 10107946.3.2案例二:某廢水處理項目 10159196.3.3案例三:某廢物回收利用項目 109408第7章清潔生產與綠色包裝 10230707.1清潔生產技術與實施策略 10194557.1.1概述 1163637.1.2清潔生產技術 113827.1.3清潔生產實施策略 11301777.2綠色包裝材料與設計 11312347.2.1綠色包裝材料 11177177.2.2綠色包裝設計 11108877.3清潔生產與綠色包裝的推廣與應用 11319427.3.1政策與法規支持 11150027.3.2企業實踐與案例分享 11291467.3.3公眾參與與宣傳推廣 1137297.3.4跨界合作與創新 1129430第8章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 12205728.1信息化管理技術概述 12107128.1.1信息化管理技術的內涵 12215118.1.2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發展現狀 12200998.1.3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12238448.2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構建 13152148.2.1系統架構 13134978.2.2關鍵技術 13133898.3信息化管理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案例 13152058.3.1案例一:某家電企業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 13317648.3.2案例二:某鋼鐵企業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 13168518.3.3案例三:某化工企業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 1431779第9章綠色制造質量與標準化 144459.1綠色制造質量管理體系 1435159.1.1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1492279.1.2質量管理方法應用 14164279.1.3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14258059.2綠色制造標準化建設 1423909.2.1標準化體系構建 14112959.2.2標準化內容與方法 14316209.2.3標準化實施與監督 14274639.3綠色制造質量與標準化實施策略 15129539.3.1政策與法規支持 15183039.3.2企業內部管理提升 15317859.3.3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 15103129.3.4合作與交流 156401第10章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與提升方案實施 151159010.1實施方案制定與評估 151128910.1.1優化目標與方向 152864910.1.2實施步驟 151896410.1.3評估體系 162238310.2實施過程中的風險與控制 163013310.2.1風險分析 161486510.2.2風險控制措施 163095410.3實施成果評價與持續改進措施 16723810.3.1評價方法 161828110.3.2持續改進措施 16第1章綠色制造工藝概述1.1綠色制造理念與環保要求1.1.1綠色制造理念綠色制造是一種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注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經濟效益的制造模式。它強調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產品生產、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的綠色化。綠色制造理念在我國工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1.1.2環保要求環保要求是綠色制造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污染物排放: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保證達到國家和地方環保標準。(2)資源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原材料浪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3)生態保護: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生態破壞,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1.2綠色制造工藝的發展現狀與趨勢1.2.1發展現狀我國綠色制造工藝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策支持: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綠色制造工藝的發展。(2)技術創新:在綠色制造領域,我國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工藝技術創新。(3)產業應用:綠色制造工藝在多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如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1.2.2發展趨勢(1)數字化與智能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綠色制造工藝將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2)系統集成:綠色制造工藝將更加注重各環節的集成優化,提高整體效率。(3)清潔生產:綠色制造工藝將進一步強化清潔生產理念,降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4)循環經濟:綠色制造工藝將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5)國際合作:在全球范圍內,綠色制造工藝將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第2章環保行業現狀分析2.1環保行業概況環保行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國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環保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環保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環保行業涉及領域廣泛,包括水處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土壤修復等。在這些領域,綠色制造工藝的應用日益普及,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提供了有力支撐。2.2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存在的問題盡管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綠色制造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綠色制造技術較為落后,難以滿足環保要求,導致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2)綠色制造工藝流程不完善。部分企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存在設計不合理、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影響了綠色制造效果。(3)綠色制造投入不足。綠色制造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部分企業由于資金限制,難以實現綠色制造技術的升級改造。(4)綠色制造政策支持不夠。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政策,但針對綠色制造的具體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影響了綠色制造的發展。2.3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的重要性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在環保行業具有重要作用:(1)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通過優化工藝流程,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有助于緩解我國資源緊張的現狀。(2)降低環境污染。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降低對環境的污染。(3)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工藝流程可以提高生產過程的穩定性,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4)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有助于推動環保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業整體水平,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5)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是落實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有利于企業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實現可持續發展。第3章綠色設計理念與方法3.1綠色設計原則與策略綠色設計作為環保行業發展的核心環節,旨在降低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環境負荷,實現可持續發展。本節主要闡述綠色設計的原則與策略。3.1.1綠色設計原則(1)生命周期原則:考慮產品從原材料采集、生產、使用到廢棄處理的全過程,降低環境負荷。(2)減量化原則:減少產品及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3)循環經濟原則:倡導封閉式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4)生態兼容性原則:保證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5)以人為本原則:關注用戶健康與安全,提升產品品質。3.1.2綠色設計策略(1)產品輕量化:通過結構優化、材料替代等手段,減輕產品重量,降低資源消耗。(2)模塊化設計:提高零部件通用性,便于維修、更換和回收。(3)長壽命設計: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減少廢棄物產生。(4)易于回收設計:采用易于分離和回收的材料及結構,提高回收效率。3.2綠色設計方法與應用綠色設計方法為環保行業提供了技術支持,本節主要介紹幾種典型的綠色設計方法及其在環保行業的應用。3.2.1生態設計生態設計關注產品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通過對產品結構、材料和生產工藝的優化,降低環境負荷。應用案例:某環保企業采用生態設計方法,研發出一款高效節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實現能耗降低20%,處理效果提高15%。3.2.2低碳設計低碳設計以降低產品碳排放為目標,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生產過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用案例:某環保公司采用低碳設計方法,改進產品生產工藝,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3.2.3仿生設計仿生設計借鑒自然界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應用于產品設計中,實現綠色、高效、創新。應用案例:某環保設備企業借鑒鳥類飛行原理,研發出一款風力發電裝置,提高發電效率20%。3.3綠色設計在環保行業的實踐案例以下是綠色設計在環保行業中的具體應用案例。3.3.1案例一:綠色建筑材料設計某環保建材企業采用綠色設計理念,研發出一種低碳、環保、高功能的綠色建筑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減少建筑垃圾產生,降低環境污染。3.3.2案例二:綠色包裝設計某環保包裝企業通過綠色設計,研發出可降解、可回收的綠色包裝材料,減少塑料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3.3.3案例三:綠色交通設計某新能源汽車企業運用綠色設計方法,研發出一款節能、環保的純電動汽車,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氣排放,助力綠色出行。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綠色設計在環保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為我國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第4章生態材料選擇與應用4.1生態材料的特點與分類生態材料是指在生產、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的材料。其特點主要包括:環保、可再生、可降解、低能耗、低污染等。根據來源、性質及用途,生態材料可分為以下幾類:(1)生物基材料:以生物質資源為原料,如天然纖維、淀粉等。(2)礦物基材料:以天然礦物為原料,如石膏、石灰石等。(3)復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組成,如木塑復合材料、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等。(4)回收再利用材料:通過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如廢紙、廢塑料等。4.2生態材料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生態材料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提高產品的環保功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具體應用包括:(1)綠色包裝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紙質包裝材料等,減少對環境的污染。(2)綠色建筑材料:如綠色混凝土、綠色涂料等,降低建筑行業的能耗和污染。(3)綠色家具材料:如木塑復合材料、竹材等,提高家具產品的環保功能。(4)綠色交通工具材料:如新能源汽車用電池材料、輕量化材料等,降低交通工具的能耗和排放。4.3生態材料選擇與評估方法生態材料的選擇與評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生命周期評估(LCA):對材料從原料采集、生產加工、使用、廢棄處理全過程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進行評估。(2)環境指標評價:通過對比分析材料的環境指標,如碳排放、能耗、毒性等,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生態材料。(3)經濟性評估:考慮材料的生產成本、市場供應情況等因素,保證生態材料的經濟可行性。(4)技術功能評價:評估材料在綠色制造過程中的技術功能,如力學功能、耐久性等。(5)政策法規符合性:檢查生態材料是否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規要求,如環保法規、行業標準等。通過以上方法,結合實際生產需求,企業可以選用適合的生態材料,提高綠色制造工藝流程的優化和提升。第5章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優化5.1工藝流程分析與評價5.1.1現有工藝流程梳理針對環保行業的特點,本章首先對現有綠色制造工藝流程進行系統梳理,包括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產品組裝、廢棄物處理等環節,以明確各環節的能耗、物耗及環境影響。5.1.2工藝流程評價方法結合環保行業綠色制造的特點,構建包括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環境影響、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等方法,對現有工藝流程進行綜合評價。5.2工藝參數優化方法5.2.1數學建模與仿真分析基于環保行業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建立數學模型,運用仿真軟件對工藝參數進行優化分析,以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生產效率。5.2.2遺傳算法與粒子群優化采用遺傳算法和粒子群優化算法,對工藝參數進行全局搜索優化,實現綠色制造工藝流程的優化目標。5.2.3響應面法與實驗設計運用響應面法,結合實驗設計,對關鍵工藝參數進行優化,提高綠色制造工藝流程的穩定性和可控性。5.3綠色制造工藝流程實施策略5.3.1原料采購與供應鏈優化加強原料采購環節的管理,選擇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原料供應商,優化供應鏈,降低原材料對環境的影響。5.3.2生產過程優化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設備效率、實施清潔生產等措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物耗和廢棄物排放。5.3.3產品設計與綠色包裝注重產品生態設計,提高產品回收利用率,采用綠色包裝材料,降低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5.3.4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優化廢棄物處理工藝,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5.3.5信息化管理與智能化控制運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綠色制造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人為因素對環境的影響。第6章節能減排與資源循環利用6.1節能減排技術與應用6.1.1高效節能技術本節主要介紹環保行業生產過程中采用的高效節能技術,包括節能型設備、能源回收利用系統以及智能節能控制系統等。6.1.2清潔能源利用分析清潔能源在環保行業的應用,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以及其與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效果。6.1.3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案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環保企業,闡述其采用的節能減排技術及其效果。6.2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與方法6.2.1生物質資源利用技術介紹生物質資源的種類、特點及其在環保行業中的應用技術,如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燃料等。6.2.2廢水、廢渣資源化技術分析環保行業廢水、廢渣的處理與資源化技術,如膜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等。6.2.3金屬與非金屬廢物回收利用探討金屬與非金屬廢物的回收利用技術,包括再生金屬、廢塑料、廢橡膠等資源化利用。6.3節能減排與資源循環利用案例分析6.3.1案例一:某環保企業節能改造項目介紹該企業采用高效節能技術與設備進行生產流程改造的過程,以及改造后的節能減排效果。6.3.2案例二:某廢水處理項目分析該項目采用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實現廢水零排放的目標,并闡述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6.3.3案例三:某廢物回收利用項目詳述該項目對廢物進行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以及項目實施對環保行業的推動作用。第7章清潔生產與綠色包裝7.1清潔生產技術與實施策略7.1.1概述清潔生產作為環保行業綠色制造的核心環節,旨在減少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本章首先對清潔生產技術進行概述,并探討其具體的實施策略。7.1.2清潔生產技術本節介紹幾種典型的清潔生產技術,包括源頭削減技術、過程控制技術、廢物循環利用技術等,并對各項技術的優缺點進行分析。7.1.3清潔生產實施策略本節從政策、企業、技術等角度,提出清潔生產的實施策略,旨在為環保行業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7.2綠色包裝材料與設計7.2.1綠色包裝材料本節對綠色包裝材料進行分類介紹,包括可降解材料、可循環利用材料等,并分析各類材料的環境友好性及適用范圍。7.2.2綠色包裝設計本節從包裝結構、材料選擇、視覺傳達等方面,探討綠色包裝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以實現包裝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7.3清潔生產與綠色包裝的推廣與應用7.3.1政策與法規支持本節分析我國現有政策與法規對清潔生產與綠色包裝的推動作用,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促進綠色包裝產業的發展。7.3.2企業實踐與案例分享本節通過介紹一些成功實施清潔生產和綠色包裝的企業案例,為行業提供借鑒和參考。7.3.3公眾參與與宣傳推廣本節探討如何提高公眾對清潔生產與綠色包裝的認知度,引導消費者綠色消費,推動綠色包裝在市場中的應用。7.3.4跨界合作與創新本節提出清潔生產與綠色包裝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通過創新推動環保行業的發展。第8章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8.1信息化管理技術概述信息化管理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整合與優化的一種管理方式。在綠色制造領域,信息化管理技術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本節將從信息化管理技術的內涵、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概述。8.1.1信息化管理技術的內涵信息化管理技術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產品設計和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2)企業資源規劃(ERP):對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一體化管理,提高企業運營效率。(3)制造執行系統(MES):位于企業生產管理層與過程控制系統之間,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調度和管理。8.1.2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發展現狀目前我國綠色制造領域的信息化管理技術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以下幾個方面仍有待提升:(1)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部分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制約了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2)系統集成與數據共享:企業內部各信息系統之間集成度較低,數據共享程度不高,影響了管理效率。(3)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缺乏完善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導致信息化管理技術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效果受限。8.1.3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1)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為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2)物聯網技術的融合:物聯網技術與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的融合,將實現生產過程更加智能化、自動化。(3)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完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信息化管理技術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8.2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構建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進行整合與優化的一種系統。本節將從系統架構、關鍵技術等方面介紹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構建。8.2.1系統架構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次:(1)基礎設施層:包括計算機網絡、服務器、數據庫等硬件設施。(2)數據管理層:負責企業內外部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和傳輸。(3)應用服務層:提供綠色制造相關的各項應用服務,如生產調度、能耗分析等。(4)決策支持層: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幫助企業實現綠色制造的目標。8.2.2關鍵技術(1)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采用傳感器、智能儀表等設備,實現生產過程數據的實時采集、處理和分析。(2)系統集成技術:通過企業服務總線(ESB)等技術,實現各信息系統的集成與數據共享。(3)綠色制造模型與方法:構建綠色制造模型,為企業提供優化生產過程、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理論依據。8.3信息化管理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案例以下列舉了幾個信息化管理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案例,以供參考。8.3.1案例一:某家電企業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該企業通過實施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以下目標:(1)提高生產效率:生產計劃編制時間縮短50%,生產周期縮短20%。(2)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降低15%,排放物減少20%。(3)提升產品質量:產品質量合格率提高10%,客戶滿意度提升15%。8.3.2案例二:某鋼鐵企業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該企業通過實施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取得了以下成果:(1)優化生產調度:生產計劃編制時間縮短30%,生產效率提高15%。(2)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降低10%,排放物減少20%。(3)提高設備利用率:設備利用率提高20%,維修成本降低15%。8.3.3案例三:某化工企業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該企業通過實施綠色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以下目標:(1)減少生產成本:生產成本降低10%,庫存成本降低20%。(2)降低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減少30%,環保罰款降低50%。(3)提高生產安全性:生產發生率降低50%,員工安全意識提高30%。第9章綠色制造質量與標準化9.1綠色制造質量管理體系9.1.1質量管理體系構建本節主要闡述綠色制造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包括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及質量改進等方面。9.1.2質量管理方法應用介紹在綠色制造過程中,如何運用質量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瑪、全面質量管理(TQM)等,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不良品率。9.1.3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分析綠色制造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狀況,提出持續改進措施,保證體系的有效性和適應性。9.2綠色制造標準化建設9.2.1標準化體系構建本節主要介紹綠色制造標準化體系的基本構成,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等。9.2.2標準化內容與方法闡述綠色制造標準化內容,如產品設計、生產過程、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標準化要求,以及如何運用標準化方法提高綠色制造水平。9.2.3標準化實施與監督分析綠色制造標準化的實施過程,探討如何加強標準化監督,保證綠色制造各項標準得到有效執行。9.3綠色制造質量與標準化實施策略9.3.1政策與法規支持探討如何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推動綠色制造質量與標準化的實施。9.3.2企業內部管理提升分析企業如何通過優化內部管理,提高綠色制造質量與標準化的執行力度。9.3.3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強調綠色制造質量與標準化實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