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兒童行為矯正》試卷及答案十二_第1頁
《殘疾兒童行為矯正》試卷及答案十二_第2頁
《殘疾兒童行為矯正》試卷及答案十二_第3頁
《殘疾兒童行為矯正》試卷及答案十二_第4頁
《殘疾兒童行為矯正》試卷及答案十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頁共5頁《殘疾兒童行為矯正》試卷十二姓名:學號(登錄帳號):考試時間:120分鐘題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總分滿分40201822100得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1.當一種無關刺激物已成為條件反射刺激物,引起條件反射后,與此刺激物相似的別的刺激,也能產生相同的反應。這種現象稱之為()。A.泛化B.分化C.消退D.塑造2.當兒童表現出不受歡迎的行為時,訓練者得拿掉或終止他所喜好的正增強物以消退那種不受歡迎的行為。這種行為改變技術的策略是()。A.懲罰B.隔離C.訓斥D.逃離制約3.在鞏固兒童的行為習慣時,一般來說最有效最有力的增強分配方式是()。A.固定比率增強B.固定時距增強C.不固定比率增強D.不固定時距增強4.小怡小朋友隨老師上街過馬路時,兩人看見“紅燈”即停下,等到“綠燈”時才走過去。以后,小怡小朋友獨自上街時,即能辨別交通信號而采取不同的行動。這種現象屬于()。A.分化B.消退C.模仿D.類化5.一位煙癮很重的人,看到自己所敬重的親友或來客不常抽煙的事實后,他自己也會自省而少抽一些煙。這是因為模仿的()。A.獲得效果B.促進效果C.抑制效果D.不相容行為效果6.在矯正酗酒、偏食、貪睡以及其他涉及生理機能的嗜好患者時,下面那種實驗設計方式最為適合()。A.A—B設計B.A—B—A—B設計C.多基線設計D.逐變標準設計7.某7歲兒童總是很少講話,并且不愿意和同伴接觸和語言交往,這種行為表現屬于()。A.行為不足B.行為過度C.不適當行為D.正常行為8.打過針的嬰兒只要一看到穿白大褂的護士就會大哭起來,這種現象屬于()。A.泛化B.分化C.消退D.模仿9.對于小孩在家中的無理取鬧行為,父母決定采取不予理睬他的取鬧行為,同時關注其良好行為的方式來予以矯正。這里采用的行為矯正的主要策略是()。A.懲罰B.塑造C.自我控制D.消退10.在一個行為改變技術方案的初期,我們往往建議使用()。A.連續強化B.間隙強化C.區別強化D.固定強化11.為了改變小華整天看電視的習慣,我們決定只允許他每天看兒童節目,如果達到這一要求我們就給予增強,這種強化方式屬于()。A.負強化B.不相容行為區別強化C.零反應區別強化D.低比率區別增強12.當小孩剛剛開始呀呀學語時,父母為了教會他叫“爸爸”、“媽媽”,通常情況下,使用的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是()。A.漸隱B.鏈鎖C.消退D.塑造13.在行為改變技術方案中,有時要求患者既想象不良強化物,又想象厭惡刺激。其目的是通過想象使不良強化物變為厭惡刺激,以使患者對不良強化物更為敏感,這種方法屬于()。A.懲罰B.一般厭惡療法C.內部敏感法D.運用符號表征的厭惡療法14.在治療“神經焦慮癥”和“恐懼癥”時,通常優先考慮使用的方法是()。A.正強化B.消退C.系統脫敏法D.懲罰15.有些來訪者往往僅根據個別細節而不考慮其他情況便對整個事件做出推論,這種認知歪曲的形式屬于()。A.任意的推斷B.選擇性概括C.過度引申D.“全”或“無”的思想16.在行為改變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我們把目標行為予以細目化,使復雜行為轉化為簡單行為,然后利用正增強原理來強化可欲的目標行為,而刺激始終固定不變以達成目標行為,這是利用的()。A.塑造原理B.漸隱原理C.鏈鎖原理D.消退原理17.若干學者曾經證實,許多患怕蛇癥的成人和兒童,在看過一段逐漸接近蛇的影片后,能夠學得如何接近蛇,捉住蛇,這是因為模仿的()。A.獲得效果B.促進效果C.解除抑制效果D.不相容行為效果18.在行為改變技術的研究方案中,有些研究因限定時間或只需了解前后結果比較,不需調查原因,比較省時且實用的實驗設計方式是()。A.A-B設計B.A-B-A設計C.A-B-A-B設計D.多重處理設計19.在實驗處理階段采取逐步實現目標行為的方式,將整個階段劃分為若干小的階段,并預先確定每一小階段的要求標準,依序提升,逐步達成目標的實驗設計方式是()。A.倒返實驗設計B.多重基線設計C.逐變標準設計D.多重處理設計20.兄弟倆放學以后在家看電視節目,他倆因某點小事而產生了沖突,此時在隔壁房間看書的母親對兄弟倆吼道“別吵了,在吵晚上爸爸回來收拾你們”這種方式屬于()。A.隔離B.逃離制約C.躲避制約D.體罰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題5分,共20分)1.人類行為的基本定義是什么?2.行為有哪些典型特征?試舉例加以說明。3.什么是正常行為?4.什么是適應與發展?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題1.5分,共18分。在題后的括號內劃“√”或“×”)1.問題行為產生于個體的適應與發展中。()2.行為可分為兩類,即正常行為和不正常行為。()3.行為具有可塑性和相對穩定性,內隱行為是隱藏以內的,看不到的。()4.天下雨了,小明從背包里拿出雨傘,打雨傘,這是一種行為的舉例。()5.觀察和記錄的行為的三個自然屬性有頻率、持續時間、強度。()6.偶發事件(疲勞,疾病,藥物,劇烈運動,情緒緊張)是行為改變的幾個原因。()7.行為通常是可以被觀察、描述和測量的。()8.學生在課堂上舉起手后,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這就是行為對他人的作用。()9.所有的人類行為都在某些方面對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產生著影響。()10.行為受自然規律支配,與人的主觀性關系不大。()11.1897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正式誕生,心理學成為專門研究個體行為的科學。()12.在烏爾曼和克拉斯納以及其他學者的推動下,行為改變技術在教育學界,特別是特殊教育學界和臨床心理學界等逐漸被應用。()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1分,共22分)1.王陽是個5歲男孩,有好幾個兄弟姐妹。他在兩個月前出現口吃。他的口吃包括反復重復向個字及音節,例如,他會說“下面輪到我……我……我了”。當他激動時更易口吃。出現口吃時弟妹們總是笑話他,有時父母幫他把話說完。如果這個家庭到你這兒來尋求幫助,你會給予他們什么樣的建議,幫助王陽減少他的口吃?2.張先生在不經意中讓兒子彬彬養成了好亂發脾氣、糾纏不休的壞毛病。張先生離婚后一直在外工作。當彬彬發脾氣的時候,張先生努力不去理他而繼續工作,但最后多半會幾下陣來并給彬彬他想要的東西。試述張先生應如何使用消退來消除彬彬的問題行為。

《殘疾兒童行為矯正》試卷十二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1.A2.A3.A4.A5.C6.D7.A8.A9.D10.A11.D12.D13.A14.C15.A16.B17.C18.C19.C20.B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題5分,共20分)1.答:人類行為是由一個或多個可以被觀察和記錄到自然層面的行動、反應、動作或運動。生理成熟與衰退、偶發事件和學習三個因素促進個體行為發生變化。2.答:行為是人們所說和所做的,例如,小明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電視。行為具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測量尺度,如洋洋在上課的時候一共吸允了10次手指頭。行為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一個善于交際的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表現出熱情。行為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隱蔽的。3.答:正常行為是指大多數人所具有的行為。例如:天冷了添加衣物。4.答:適應是個人通過不斷做出身心調整從而在現實生活中維持一種良好、有效的生存狀態的過程。發展是指質和量的統一變化的過程,由低一級的適應水平向高一級的適應水平推進的過程,其生理和心理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舊質到新質,由完善到殘缺,在不斷運動變化著。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題1.5分,共18分。在題后的括號內劃“√”或“×”)1-9.√10.×11-12√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1分,共22分)1.答:首先應告訴王的父母,口吃在幼兒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會自動消失(1分)。由于口吃剛剛出現兩個月,所以不應該采取任何治療。他們應觀察這種口吃,看看它能否持續6個月,只有當它持續不停時,再回來治療。同時,父母和他的弟妹們也需要改變他們對待王的口吃的反應。其他孩子們要停止取笑他,就好像口吃沒出現一樣。父母要給弟妹開一個家庭會議,告訴他們禁止取笑他,因為這樣會產生更多的焦慮,并導致問題惡化。還有父母必須停止幫他完成單詞和句子,就當口吃沒發生一樣,微笑著等待他把話說完。在這樣的環境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